初中数学 第七章 三角形全章教案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直线、圆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本章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判定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直线、圆等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仍较模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分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运用,以及对一些特殊三角形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三角形性质和分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三角形精品教案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数学思考:学会运用已有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懂得定理的推导过程与方法,并会运用定理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画图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形成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理解和运用,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及其合理运用.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动手操作,新课学习.提出问题:(1)大家记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画一个任意的四边形,五边形,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四个内角,计算它们的和,与同伴交流你的结果.同学们量一量,算一算并进行交流后老师加以归纳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的感性认识,是否成为定理要进行推理论证.活动二.探究发现,得出规律.1.同学们画图试一试.(1)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2)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这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3)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吗?请同学们试一试.2.归纳结论.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一2)·180°.活动三.知训拓展,方法研究.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要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必需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来完成,就是把一会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除利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外,还有其他的分法吗?你会用新的分法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由同学动手并推导在与同伴交流后,老师归纳:(以五边形为例)方法一: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得五个三角形.其五个三角形内角和为5×180°,而∠1,∠2,∠3,∠4,∠5不是五边形的内角应减去,∴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一2×180°=(5—2)×180°=540°.如果五边形变成n边形,用同样方法也可以得到n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一个周角,即可得:n边形内角和=n×l80°一2×180°=(n一2)×180°.12345AC D EO 1234A CE O方法二:在边AB 上取一点O ,连OE 、OD 、OC ,则可以(5-1)个三角形,而∠1、∠2、∠3、∠4不是五边形的内角,应舍去.∴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180°一180°=(5—2)×180°用同样的办法,也可以把n 边形分成(n 一1)个三角形,把不是n 边形内角的∠AOB 舍去,即可得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一2)×180°.活动四.知识应用,例题解析.例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已知:四边形ABCD 的∠A +∠C =180°.求:∠B 与∠D 的关系.分析:本题要求∠B 与∠D 的关系,由于已知∠A +∠C =180°,所以可以从四边形的内角和入手,就可得到完满的答案.ABCD 1234A B C D E F 56解:如上左图,四边形ABCD 中,∠A +∠C =18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三角形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第1.2节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通过画图知道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点.加强培养动手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思考:经历画图的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解决问题: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通过画图知道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建立几何起几何模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 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知道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教学难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动手画图认识三角形的高.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并提出下面问题: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垂线有何区别和联系?学生通过画图,进行归纳回答: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而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这条垂线是直线.三角形的形状不同,三条高的位置不同,三条高不一定相交,但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一定相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三条高交点在直角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点在直角三角形顶点,而钝角三角形是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活动二.动手画图认识三角形的中线.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并提出下面问题: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两点的线段与过两点的直线有何区别和联系?请同学们通过画图体验,总结回答: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而过两点的直线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代表的是线段,另一个却是直线.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有在三角形的内部,且相交于同一点.活动三.动手画图认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并提出下面问题:什么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平分线有何区别和联系? 请同学们画图进行交流,回答: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而角平分线指的是一条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有在三角形的内部,且相交于同一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意义图形表示法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D CBA 1.AD是△ABC的BC上的高线.2.AD⊥BC于D.3.∠ADB=∠ADC=90°.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的线段D CBA1.AE是△ABC的BC上的中线.2.BE=EC=12BC.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21D CBA1.AM是△ABC的∠BAC的平分线.2.∠1=∠2=12∠BAC.1.课本第66页第1,2题.2.画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活动六.知识升华,课堂小结.1.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可能在三角形的内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且三条高不一定相交于一点,但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一定相交于一点.2.无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它们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在三角形内.3.无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它们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并且交于一点.活动七.知识反馈,布置作业.课本第69-70页第4,6,7,8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七篇三角形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七章三角形教案设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梁园区刘口乡一中:孙会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会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2.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性质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视实践,认真观察、善于归纳总结的精神.教学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线的作图.课前准备:教具:三角板、幻灯片学具:一副三角板教学过程:探究1:1.在△ABC 中,请指出与顶点A 相对的边.2.请作P 点到直线l 的距离.探究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线段BD 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我们可以用折叠的方法折出角平分线.请同学们按照课本的步骤,折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三角形,可以折出几条角平分线?请你折出一个三角形的所有的角平分线.你发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吗?和其他同学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AB C Pl A B C D请做课后练习第1题.探究3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右图,D 是BC 的中点,线段AD 就是三角形的中线.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你发现什么规律?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探究4: 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如右图,AD 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请在图11-14的三个三角形中分别画出三角形的高.三条高线还相交于一点吗?.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请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回顾与反思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吗?2.三角形的中线是直线吗?3.三角形的高线是直线吗?.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也是三角形的高吗?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吗? 请做课后习题第1题.如图,AD ,BE 是三角形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相交于点O .直线CO 交AB 于点F ,F 一定是AB 的中点吗?请说明理由.A B C D A B C D A B C D EO F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第2、3、4题.板书设计:略编审:余乐宝。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七章 三 角 形7.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 2、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三角形3、会从较为复杂的图中寻找不同的三角形4、掌握三角形三用“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1、通过学生从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三角形事物的回忆引入本课的课题2、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问题: ⑴、你能从图中找出3个不同的三角形吗?并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思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培养数学思想) ⑵、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思路 :回顾已有知识:边、角、顶点,同时也为引入概念作铺垫)3、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根据上面所找出的特点,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三角形的表示:以学生在寻找屋顶框架图中的三角形时出现“所指三角形不能明确区分”这一现象引入问题:有什么方法能明确区分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交流)可得: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来表示在学生回忆角与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得:“三角形”的符号表示“△”最终得:上图三角形可表示为:△ABC 5、练习:⑴、你能表示刚才所找出的三角形吗? ⑵、图中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有无好的寻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⑶、图中以A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 思考有无好的寻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6、想一想:小明在纸上画了四点,如果把这些点彼此用线段连结,连成一个图形,则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一一表示出来。
(先让学生试一试,并让学生把产生不同结果的图形在黑板画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它情况,共有多少种情况,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考方法)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活动:用长度分别为4cm 、5cm 、6cm 、10cm 的四根木棒,用其中三根首尾相连搭三角形,你能搭成几个三角形?(先让学生任意搭,并把产生能搭与不能搭情况写在黑板,让学生讨论:还有 其它情况吗,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思想。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精品)第7章 三角形
第七章“三角形”简介“三角形”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镶嵌”.这与以往的内容安排有所不同.按照以往的教材,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属于不同年级.而新的结构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7.4 课题学习镶嵌 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二)教科书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例如,在了解三角形的高的基础上,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又如,在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基础上,了解这个结论成立的道理.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各种特殊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知识.以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为基础,本章接着介绍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因而可以借助三角形建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内角和都可由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推广而来.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因而常常将多边形分为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研究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就是利用上述方法,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到的.将多边形的有关内容与三角形的有关内容紧接安排,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镶嵌作为课题学习的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学习这个内容要用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三)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4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二、本章编写特点(一)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科书通过举出三角形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和感受三角形,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多边形概念的引入,也是类似处理的.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如稳定性,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教科书在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同时,顺带介绍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这些内容是通过如下的实际问题引入的:“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三角形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的结论,进而明白在上述实际问题中“斜钉一根木条”的道理.除此之外,教科书还举出了一些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实际例子.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教科书则安排求视角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在本章的课题学习中,教科书从用地砖铺地引入镶嵌,进而让学生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运用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在编写时关注上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使学生对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二)加强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学过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对三角形的许多重要性质有所了解,在第三学段又学过线段、角以及相交线、平行线等知识,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及其基本特征,会进行简单的说理.上述内容是学习本章的基础: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分别与已学过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有关;用拼图的方法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以启发学生得出说明这个结论正确的方法,而说明的过程中要用到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在编写时关注本章内容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本章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又注意让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复习巩固已学的内容.(三)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本章中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已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学生正式学习证明作准备.为达到上述要求,在编写时注意了以下内容的处理:(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明“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由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5)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得出多边形外角和公式;(6)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说明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上述内容都包含了推理,教科书注意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通过多提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把握好教学要求与三角形有关的一些概念在本章中只要求达到了解(认识)的程度就可以了,进一步的要求可通过后续学习达到.如在本章中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就可以了,如学生在画角平分线时发现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可直接肯定这个结论,对这个结论的证明在后面学习“全等三角形”一章时再介绍.同样,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结论也可直接点明,以后还会知道这个点是三角形的重心.在本章中,三角形的稳定性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待以后学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进一步明白其中的道理.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一定的难度,只要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在辅助线上花太多的精力,以免影响对内容本身的理解与掌握.要明确本章仍是正式介绍证明的准备阶段,对推理的要求应循序渐进.(二)开展好课题学习可以如下展开课题学习:背景了解多边形覆盖平面问题来自实际.实验发现有些多边形能覆盖平面,有些则不能.(3)分析讨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的基本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运用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首先引入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1).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2)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3)用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用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2).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1)拼接在同一个点(例如图2中的点O)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例如图2中的OA两侧的多边形有公共边OA).运用上述结论解释实验结果,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图2中,∠1+∠2+∠3=180°.因此,把6个全等的三角形适当地拼接在同一个点(如图2), 一定能使以这点为顶点的6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并且使边长相等的两条边贴在一起.于是, 用三角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又如,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以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2)×180°=540°.因此,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540°÷5=108°,360°不是108°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用一些108°的角拼不成360°的角.因此,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与运用.7.1.1 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力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问题。
七年级第七章三角形教案
4已知 的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 ,那么 =
5如图, 是外角, +, 是外角, =+, 是外角, =+, >, >
6在 中 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这个外角等于 的两倍,那么
, ,
七、教学反思:
7.3.1多边形
[学习目标]
1、理解多边形、多边形内角、外角及凸多边形、正多边形的概念.
从上面的题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六、当堂训练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 P69:5
思考题: P70:10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七、教学反思:
7.2.1三角形的内角
【学习目标】
1.理解并会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求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检测
学生自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了吗?懂了吗?请看今天的检测题。
2.检测题:
1、(1)三角形的外角与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2)∠ACD与△ABC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生说出:∠ACD=
引导生说出:∵∠ACD+∠ACB=180°
∠A+∠B+∠ACB=180°
∴
师总结:也就是说∠ACD﹥∠A,∠ACD﹥∠B.引导生说出: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72-74练习前)
结合“探究”从两种不同的拼法中,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证明.
注意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立即请教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 三角形教案设计
第七章三角形教材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
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7.4课题学习镶嵌…………………………………… 1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第25课时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做一做: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六、作业
教材P、187习题11、4;A组1;B组1、
七、板书设计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篇四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全章学习的开篇课,也是本章学习的主线,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和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观察,使学生对全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对应的概念,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方法,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学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1?指出下列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并说明为什么、
分析:
说明:这里可以向学生说明,前面两小节化简二次根式,就是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前面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也都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说明:引导学生观察例2题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将被开方数或被开方式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
(二)新课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遇到一个二次根式将它化简,为解决问题创
这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被开方数的因数化简后是否是整数了,另一方面被开方数中还有没有开得尽方的因数、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整章教案1人教版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素材A:
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
BE是中线,∠BAD=400,则
∠CAD=,
若AC=6cm,则AE=
素材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三角形的三条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2在黑板上做△ABC,过点A做对边BC
的垂线,垂足为D,我们
就将线段AD称为△ABC的高
3高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与垂
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例如在上图中,我们从△ABC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它对边BC所在
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D,线段AD就是三角形的高
注:1)三角形的高必为线段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
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投影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设置:
回忆小学学过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以及探讨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拼图法)
(1)15cm、10 cm、7 cm;(2)4 cm、5 cm、10 cm;
(3)3 cm、8 cm、5 cm; (4)4 cm、5 cm、6 cm.
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条边长
分别为3 cm、4 cm、6 cm.
4如图,以∠C为内角的三角形
有和
在这两个三角形中,∠C的对边
分别为和
素材B:
5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是5㎝
1引入:一知△ABC,做∠A的平分线AD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_三角形教案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五、例题
例 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
解:(1)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2 x㎝。
x+2x+2x=18
解得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
(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则
4+2x=18
解得x=7
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则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目标〕1、经历画图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毛
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难点.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订正答案
3分钟
自
我
纠
错
(一)学生查摆问题:
1、学生自己查看试卷,看看哪些题是自己粗心做错的,及时订正;
2、查看 哪些题是自己解决不了,但经过小组交流可以得到解决;
3、查看哪些题是必须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的;
(二)、 生对对照各正确知识点改错
1、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指高、角平分线、中线,它们都有3条,并且它们或它们所在直 线会相交于一点。
5分钟
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从知识和方法上谈
2分钟
板书设计
教后记
15分钟
典
例题
分析
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4cm和9cm,则它的周长是。20、,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 2 1、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
求∠DBC.
学生或学生结合学生板演讲解方法
5分钟
矫正型
训练
1、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满足∣a-3∣+ (b-8)2=0,则它的周长是。2、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_____________。3、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根木条。4、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其周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8、平面镶嵌的条件是:拼接在同一个顶点处的各个多边形的内角之和等于360,大小、形状相同,能直接进行平面镶嵌的单个多边形有正三角形、 正方形、正六边形。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七章三角形学案)
ca bAB C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边一、新课导入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2、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二、学习目标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研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研读一、认真阅读课本(P63至P64“探究”前,时间:5分钟)要求: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一边阅读一边完成检测一。
检测练习一、1、的图形叫三角形。
2、如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点A,B,C是三角形的,∠ A、∠ B、∠ C是,叫做,简称。
3、用符号语言表示上图的三角形。
顶点是的三角形,记作,读作:。
4、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5、三角形按边可分为研读二、认真阅读课本( P64“探究”,时间:3分钟)要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游戏:用棍子摆三角形。
检测练习二、6、在三角形ABC中,AB+BC AC AC+BC AB AB+AC BC7、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路线。
路线最近,根据是:,于是有:(得出的结论)。
8、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 (2)5、6、11 (3)5、6、10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三、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解:(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四、归纳小结(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五、强化训练【A】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1个B、2个C、3个D、4个2、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分别是3、5另一边可能是()A、1B、2C、3D、43、下列长度的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cm、12cm、8cmB、6cm、8cm、15cm 、3cm、5cm D、6.3cm、6.3cm、12cm【B】组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7篇)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7篇)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角形是最简洁、最根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学生更好地熟悉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像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行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2、找到全部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洁、广泛地适用性。
7、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沟通、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预备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亮胶等(师生同备)五、学生状况及教学构思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动身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日我们在一起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熟悉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很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识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 三角形
三角形7.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一性质来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三边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在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教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教具,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二、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边。
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
三、 探究三角形的分类问题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是什么?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问题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四、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开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2、议一议(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例题讲解例、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_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优秀5篇)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一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先学后教,达标导学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1课时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复习提问]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3.什么叫相似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建议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来得出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二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引导―探索法。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2、生活问题数学化: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⑴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⑵有什么关系?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呢?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三、例题: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例2、在△ABC中,∠C=90°,BC=12cm,AB=20cm,求tanA和tanB 的值。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三角形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第1.1节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理解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的分类.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边、角.通过学习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边、角等知识.进一步提高观察,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经历探究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解决问题: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它们.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及其相关图形.通过探究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教学难点: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 创设情景,进入新课.1.结合生活中的实物形成图形观念.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举出几例生活中各类实物图形或学生举例),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2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1)C BA(2)C BA (3)E D CB A (4)E DB A (5)DC BA教师画图: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上述几个图形.(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 、CB 、AB 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归纳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 ①.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②.首尾顺次相接.活动二.学习模仿,规范叙述.结合已有知识学会语言和符号表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3页,第一部分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和BC 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 归纳叙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 的三边,AB 可用边AB 的所对的角C 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 可用b 表示,BC 可用a 表示.活动三.合作交流,形成模式.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的夹角叫做底角.(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活动四.探索思考,总结规律.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问题: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开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 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 有如下几条路线.①.从B→C ②.从B→A→C(2)从B 沿边BC 到C 的路线长为BC 的长.从B 沿边BA 到A,再从A 沿边AC 到C 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探究: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归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活动五.知识应用,问题解析.问题: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8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错误推导:∵3cm+6cm>2cm∴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6-3不小于2,所以回答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活动六.知识升华,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及相关图形.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活动七.知识反馈,布置作业1.课本第65页练习1.2,第69页第1,2题.2.补充: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点O,能否确定AB+CD 与AD+BC的大小,并加以说明.OD C 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三 角 形7.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能说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2、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三角形3、会从较为复杂的图中寻找不同的三角形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5、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1、通过学生从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三角形事物的回忆引入本课的课题2、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问题: ⑴、你能从图中找出3个不同的三角形吗?并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思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培养数学思想) ⑵、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思路 :回顾已有知识:边、角、顶点,同时也为引入概念作铺垫)3、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根据上面所找出的特点,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三角形的表示:以学生在寻找屋顶框架图中的三角形时出现“所指三角形不能明确区分”这一现象引入问题:有什么方法能明确区分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交流)可得: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来表示在学生回忆角与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得:“三角形”的符号表示“△”最终得:上图三角形可表示为:△ABC 5、练习:⑴、你能表示刚才所找出的三角形吗? ⑵、图中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有无好的寻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⑶、图中以A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 思考有无好的寻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6、想一想:小明在纸上画了四点,如果把这些点彼此用线段连结,连成一个图形,则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一一表示出来。
(先让学生试一试,并让学生把产生不同结果的图形在黑板画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它情况,共有多少种情况,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考方法)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活动:用长度分别为4cm 、5cm 、6cm 、10cm 的四根木棒,用其中三根首尾相连搭三角形,你能搭成几个三角形?(先让学生任意搭,并把产生能搭与不能搭情况写在黑板,让学生讨论:还有 其它情况吗,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思想。
在讨论了所有情况的基础上,引出“为什么四种情况中,只有其中两种能搭而另两种不能搭,你有何发现?”这一问题。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最终可得: “三根中的较短两根之和大于最长一根就能搭成三角形”这一结论。
2、判断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用它们首尾相连能搭成三角形吗,为什么?⑴、3、4、5 ⑵、5、5、9 ⑶、8、7、15 ⑷、6、13、93、你的想法对吗?⑴、小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8cm 的游戏棒,他想再找一根,使这三根游戏棒首尾相连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小方想到了下列长度的游戏棒:2cm 、 4cm 、 8cm 、13cm ,他的想法对吗? ⑵、你能帮小方再想出一些与上面长度不同的第三根游戏棒吗?(长度为正整数)⑶、问题:如果把上面“长度为正整数”这一条件拿掉,则第三条应在怎样的范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最终可得:3㎝<第三边<13㎝,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可以验证这一正确结论。
4、想一想:如果已知两边,则构成三角形的第三边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上题的探索,不难得出:“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这三个重要结论。
5、你能行吗?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5和5,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解:⑴.若2.5为腰,则2.5+2.5=5 出现了两边这和等于第三边,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⑵.若5为腰,则2.5+5=7.5>5 ,出现了两边这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 2.5+5+5=12.5 A B CD E F G A C B6、思考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根据三角形构成的条件得:第三边的范围为: 3cm <第三边<11cm三、回顾:通过你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尝到了哪些知识?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经历折纸,画图等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重点: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1、观察和思考:图3.1-3中,用一根红色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 的顶点A 。
再把橡皮筋的另一端从点B 沿着BC 边移动到点C 观察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无数条线段(AD 、AE 、AF 、AG…)中,有没有特殊位置的线段?你认为有哪些特殊位置?(说明:设计让学生在固定的背景(△ABC )中观察橡皮筋在运动情景中形成的多种不同位置的线段,由于前面已学习了角平分线、线段中点、垂线、因此学生很容易发现在固定的背景中运动着的对象中的特殊对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并对它们都有长度这个本质特征也有了新的感知,为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定义奠定了基础) 操作:用纸任意剪三个锐角三角形。
按下列要求用折纸的方法折出线段:(1)三角形的所有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所有的中线;(3)三角形的所有的高。
(说明和建议:1.折纸活动中有少数学生折三角形的中线和高有错误或困难,教学中教师作示范并及时纠错。
)2.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都是用连结顶点——对边(或对边所在直线)上一个特殊点的方法来定义的,所以具体折纸的过程(先确定折痕的两个端点,再确定折痕),为学生具体形象地叙述它们的定义增加了清晰的感性认识。
问题3:请你借助折纸的方法来描述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
问题4:从折纸中你发现锐角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几条中线?几条高?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看图(图3.l -3)填空: (1)∵AE 是的△ABC 角平分线,∴∠____=∠____=1/2∠____( )。
(2)∵AF△ABC 的中线, ∴∠____=∠____=1/2∠____( )。
(3)∵AG△ABC 的高,∴∠____=∠____=90o( )。
[例题解析]例:如图3.1-4,∠ACE=∠BCE,BD=CD ,指出图中三角形的特殊线段。
解: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D 是△ABC 的中线, ED 是△EBC 的中线,CF 是△ACD 的角平分线。
[小结]1.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不仅要弄清它们的意义,而且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同一个角(或边)的不同的“身份”。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与角的平分线、垂线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是线段,后者是射线和直线。
AC B E F D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高交于一点。
[作业]课本习题3.1A组第二题。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拼图的方法解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重要定理。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推理。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情境在小学里,我们曾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具体度数后得到它们的和;也曾用折叠一张三角形硬纸片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形(图一),并用两张硬纸片演示这一过程)问题1:图1中的方法,相当于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拼合方法,老师这里有一种拼合方法(如图),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拼合方法?活动:学生剪下两张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硬纸片的三个角剪开,试一试,你有多少中方法可以拼出∠A+∠B+∠C=180○学生拼图后,教师可出示课件上的图形。
(如课件)从上述的拼图过程中,我们不但体验了图形的位置关系是变化的,而且更进一步的得出这一个确定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问题2:可以用我们已学过的那些知识来说明?练一练:(1)在△ABC中,已知∠A:∠B:∠C=1:2:3。
求出∠A、∠B、∠C的度数。
(2)在△ABC中,已知∠A+∠B+∠C=100○,∠C=2∠A。
求∠A、∠B、∠C的度数。
问题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吗?都是直角吗?都是钝角吗?你认为最多能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二)活动:如图,个有一张三角形纸片,不知它们的形状,图中分别出示了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其(1) (2)做一做:例,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度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度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度方向,从C岛看A、B解:∠CAB=∠BAC-∠CAD=80○-50○=30○由AD∥BE:可得∠BAD+∠ABE=180○∴∠ABE=108○-∠BAD=180○-80○=100○∴∠ABC=∠ABE-∠EBC=100○-40○=60○在△ABC 中:∠ACB=180-∠ABC-∠CAB=180○-60○-30○=90○答: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是30○。
(三)课堂练习:如图(∠CDA=90○):从A 处观测C 处时仰角∠CAD=30○,从C 处观测A 、B 两处时视角∠ACB 是多少?D B A(四)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灵活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五)作业:课本P 82页 习题7.2 第3、4、5题。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3.1多边形一、教学目标] 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二、教学重点: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2)会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解决有关简单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观察把多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从而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培养学生“分割”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归纳及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三、教学方法: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先从特殊的四边形入手,求其内角和,再分别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从中寻找求内角和规律。
从研究的形式来看,主要是以问题的提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结合小组讨论 ,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内角和公式。
教师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训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一教学理念来设置每个问题、每个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