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数据库系统第8章:政务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

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

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各县市委、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副局以上单位:《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已经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办公室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5月11日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确保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6〕23号),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电子政务内网(以下简称内网),是与国际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的政务内网平台,主要满足各级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提供公文传输、协同办公、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业务应用服务,是政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州所有接入内网的单位及计算机终端。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州委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内网横向传输网的协调与沟通;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内网纵向骨干传输网的协调与沟通。

各单位对本单位内网管理人员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操作人员进行调整,应及时报经州委办公室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同意。

第五条州电信分公司负责电子政务内网的日常运行维护,负责及时解决网络故障,保证网络畅通;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等。

第六条内网管理人员和电子公文传输操作人员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中存在的病毒和木马程序,独立完成操作系统备份和公文传输软件的安装。

第七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内网网络和终端设备维护,负责分配和管理本单位内部用户权限和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实施及维护。

第三章网络平台管理第八条内网的平台管理由州委办公室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共同负责,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一)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工作的指示和精神,制定本区域电子政务内网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电子政务思考题

电子政务思考题

电⼦政务思考题《电⼦政务》思考题第⼀章信息⽹络社会⼀、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就是指开发和利⽤信息技术的产业。

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产加⼯、信息服务、信息软件研制开发四个部分。

关于信息的产⽣、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法的指导下扩展⼈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络化对传统经济造成的冲击,及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会引起整个社会在每个领域的财富、⼈才、权⼒等各种资源的重新分配。

主要表现为:(1)改变了传统经济商业价值的流向,并重构了传统商业的价值链;(2)使许多传统企业的精英⼈才⼤量流失,进⼀步削弱了传统经济的商业基础;(3)冲击了传统经济的产业界限,使各种产业相互融合,界限模糊;(4)冲击了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使企业能够凭借互联⽹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边际成本提⾼运作效率;(5)造成了新的贸易壁垒,这不但拉⼤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且在各国间形成了新的“数字鸿沟”。

第⼆,⽹络化对传统企业定价模式的冲击。

美国的⼀项调查显⽰:传统零售产品正在向⽹上销售转移,转移销售的产品量每增加⼀个百分点,就会使传统零售业的利润率下降两个百分点。

⽹络经济的这种低价策略模式,必然会对传统企业定价模式造成冲击。

第三,对传统企业服务模式的冲击(品牌、商誉、不受时空限⽌等);第四,对传统企业竞争模式的冲击。

以互联⽹为⼯具的新经济模式的作⽤在于整合传统资源和改造传统经济,⽽不是取代传统经济。

⽹络企业和传统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取代关系,⽽是互补关系。

三、中国⽹络化的步骤。

中国互联⽹的建设的三个阶段:⽹络规划、⽹络管理、⽹络发展战略中国实现社会信息化的步骤:第⼀步:政府上⽹⼯程;第⼆步:企业上⽹⼯程;第三步:家庭上⽹⼯程。

四、⽹络化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1、国家安全;2、个⼈安全;3、信息基础结构;4、商业法则;5、公众健康和安全;6、教育;7、经济发展;8、灾难的防治;9、环境保护五、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在国家统⼀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业、科学技术、国防和社会⽣活各个⽅⾯应⽤现代信息技术,深⼊开发、⼴泛利⽤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操作手册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操作手册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操作手册第1章系统概述与安装配置 (3)1.1 系统概述 (4)1.2 系统安装 (4)1.3 系统配置 (4)第2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5)2.1 用户注册 (5)2.1.1 注册条件 (5)2.1.2 注册流程 (5)2.1.3 注意事项 (5)2.2 用户登录 (5)2.2.1 登录方式 (5)2.2.2 登录流程 (6)2.2.3 注意事项 (6)2.3 修改密码与找回密码 (6)2.3.1 修改密码 (6)2.3.2 找回密码 (6)第3章系统界面与功能模块 (6)3.1 系统界面简介 (6)3.2 功能模块概览 (7)3.3 常用操作指南 (7)第4章办公业务处理 (7)4.1 事项办理流程 (7)4.1.1 登录系统 (7)4.1.2 选择事项类型 (8)4.1.3 填写事项申请表 (8)4.1.4 相关附件 (8)4.1.5 提交申请 (8)4.1.6 审核与审批 (8)4.1.7 办理结果反馈 (8)4.2 办理进度查询 (8)4.2.1 登录系统 (8)4.2.2 进入进度查询模块 (8)4.2.3 输入查询条件 (8)4.2.4 查看办理进度 (8)4.3 办公通知与公告 (8)4.3.1 发布通知与公告 (8)4.3.2 查看通知与公告 (8)4.3.3 通知公告管理 (8)第5章公文管理 (9)5.1 发文管理 (9)5.1.1 发文登记 (9)5.1.3 发文发布 (9)5.1.4 发文归档 (9)5.2 收文管理 (9)5.2.1 收文登记 (9)5.2.2 收文审批 (9)5.2.3 收文分发 (9)5.2.4 收文归档 (9)5.3 公文查询与统计 (10)5.3.1 公文查询 (10)5.3.2 公文统计 (10)5.3.3 公文打印与导出 (10)第6章信息资源管理 (10)6.1 基础信息管理 (10)6.1.1 功能概述 (10)6.1.2 操作流程 (10)6.1.3 操作说明 (10)6.2 专项信息管理 (10)6.2.1 功能概述 (10)6.2.2 操作流程 (11)6.2.3 操作说明 (11)6.3 信息查询与共享 (11)6.3.1 功能概述 (11)6.3.2 操作流程 (11)6.3.3 操作说明 (11)第7章政务服务办理 (12)7.1 在线申报与审批 (12)7.1.1 申报流程 (12)7.1.2 审批流程 (12)7.1.3 办理结果 (12)7.2 事项预约与取号 (12)7.2.1 预约流程 (12)7.2.2 取号流程 (12)7.2.3 预约取消 (12)7.3 政务服务评价与反馈 (12)7.3.1 评价方式 (12)7.3.2 反馈渠道 (12)7.3.3 评价与反馈处理 (13)第8章安全与权限管理 (13)8.1 用户权限设置 (13)8.1.1 用户角色设置 (13)8.1.2 用户权限分配 (13)8.1.3 权限调整与回收 (13)8.2 安全防护策略 (13)8.2.2 系统安全防护 (14)8.2.3 应用安全防护 (14)8.3 日志管理与审计 (14)8.3.1 日志管理 (14)8.3.2 审计分析 (14)8.3.3 异常处理 (14)第9章系统维护与升级 (15)9.1 系统备份与恢复 (15)9.1.1 备份操作 (15)9.1.2 恢复操作 (15)9.2 系统参数设置 (15)9.2.1 参数设置入口 (15)9.2.2 参数设置内容 (15)9.3 系统升级与更新 (16)9.3.1 升级准备 (16)9.3.2 升级操作 (16)9.3.3 更新操作 (16)第10章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6)10.1 系统操作问题 (16)10.1.1 如何登录系统? (16)10.1.2 忘记密码怎么办? (17)10.1.3 系统操作过程中出现卡顿、响应缓慢怎么办? (17)10.1.4 如何查看系统操作日志? (17)10.2 业务办理问题 (17)10.2.1 如何在线提交业务申请? (17)10.2.2 提交业务申请后,如何查询办理进度? (17)10.2.3 业务办理过程中,如何联系办理人员? (17)10.2.4 业务办理过程中,发觉提交的材料有误,如何修改? (17)10.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问题 (17)10.3.1 如何保证系统登录安全? (17)10.3.2 如何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 (17)10.3.3 系统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处理? (18)10.3.4 如何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18)10.4 系统维护与支持服务 (18)10.4.1 如何获取系统使用帮助? (18)10.4.2 系统维护时间是什么时候? (18)10.4.3 如何联系系统维护人员? (18)10.4.4 系统升级后,如何获取新功能介绍? (18)第1章系统概述与安装配置1.1 系统概述电子政务系统是为了满足部门内部办公以及与公众之间互动的需求而开发的。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0.30•【字号】连政办发〔2018〕153号•【施行日期】2018.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连政办发〔2018〕15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连云港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0月30日连云港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全市电子政务健康运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连云港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连政发〔2017〕128号)、《连云港市政务云平台管理暂行办法》(连政办发〔2018〕13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务数据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依法经授权、受委托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和公共服务企业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采集和获取的或者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所产生的数据。

本办法所称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是指政务数据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和提供者(以下简称安全责任单位)为防范数据伪造、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非法使用等风险与危害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和活动。

第三条实施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应当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遵循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积极防范、权责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市政务信息化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是市政务数据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数据主管部门),负责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担。

电子政务系统概论第8章

电子政务系统概论第8章

8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续三)
(1)发文管理
发文管理主要实现对发生在政府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发
文的管理。实现发文起草、打字、审批、签发、正式发文 及文档归档的电子化。
(2)收文管理
收文管理实现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来文的登记、拟办、
批示、传阅、办理结果登记以及整理归档等操作。
9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续四)
3
业务应用及表现层结构
一般来讲,业务应用层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
括:
办公自动化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
一站式电子政务办公服务系统等。
本章将简单介绍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
统和知识管理系统;重点讲解一站式电子政务 办公服务系统。
4
8.1 办公自动化系统
概 述
办公自动化(
(3)归档管理
归档管理可以保存所有已归档的公文以供查询和备案, 是保存和管理档案的场所。通过对收文、发文的自动 归档处理,可以提高机构档案文件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实现文档管理的一体化。
(4)签报管理
与发文系统类似,实现签报起草、打字、审批、签发、 正式签报及文档归档的电子化。
10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续五)
因此大多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
1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续八)
3.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服务是指政府部门内网和政府对公众发布信 息的外网所需要的一切信息的发布。它必须完成各种 公共信息(时刻表、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法律法规 等)、办公信息(通知、公告和日期安排等),集结 构化信息、非结构化信息、业务信息、非业务信息、 文本、语音、图像、声音、录像等各种信息的采集、 汇编、发布、查询等功能。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服务规范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服务规范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服务规范第一章电子政务平台概述 (3)1.1 平台定义与功能 (3)1.1.1 信息发布与共享 (3)1.1.2 在线办事与审批 (3)1.1.3 互动交流与咨询 (3)1.1.4 数据分析与监测 (3)1.2 平台建设背景与意义 (3)1.2.1 建设背景 (3)1.2.2 建设意义 (4)第二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规划 (4)2.1 建设目标与任务 (4)2.2 建设原则与标准 (5)2.3 建设流程与进度安排 (5)第三章电子政务平台架构设计 (6)3.1 总体架构 (6)3.1.1 硬件基础设施 (6)3.1.2 软件系统 (6)3.1.3 信息资源 (6)3.1.4 应用系统 (6)3.1.5 安全保障体系 (6)3.2 技术架构 (6)3.2.1 数据层 (6)3.2.2 服务层 (6)3.2.3 接口层 (6)3.2.4 表示层 (6)3.2.5 安全层 (7)3.3 业务架构 (7)3.3.1 政务服务模块 (7)3.3.2 业务办理模块 (7)3.3.3 数据分析模块 (7)3.3.4 信息发布模块 (7)3.3.5 用户管理模块 (7)第四章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7)4.1 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7)4.2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8)4.3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 (8)第五章电子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9)5.1 服务流程设计与优化 (9)5.1.1 服务流程设计原则 (9)5.1.2 服务流程设计方法 (9)5.1.3 服务流程优化策略 (9)5.2.1 服务流程监控 (9)5.2.2 服务流程评价 (9)5.3 服务流程持续改进 (9)5.3.1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9)5.3.2 实施持续改进措施 (10)第六章电子政务平台用户服务 (10)6.1 用户需求分析 (10)6.1.1 用户类型 (10)6.1.2 用户需求 (10)6.2 用户服务内容与形式 (11)6.2.1 用户服务内容 (11)6.2.2 用户服务形式 (11)6.3 用户服务评价与改进 (11)6.3.1 用户服务评价 (11)6.3.2 用户服务改进 (12)第七章电子政务平台安全保障 (12)7.1 安全需求分析 (12)7.2 安全体系设计 (13)7.3 安全防护措施 (13)第八章电子政务平台运维管理 (14)8.1 运维组织架构 (14)8.1.1 组织架构设置 (14)8.1.2 职责划分 (14)8.2 运维流程与制度 (14)8.2.1 运维流程 (14)8.2.2 运维制度 (15)8.3 运维监控与优化 (15)8.3.1 运维监控 (15)8.3.2 运维优化 (15)第九章电子政务平台绩效评估 (15)9.1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5)9.2 绩效评估方法与流程 (16)9.3 绩效评估结果应用 (16)第十章电子政务平台推广与培训 (17)10.1 推广策略 (17)10.2 培训内容与形式 (17)10.3 培训效果评价 (18)第十一章电子政务平台法律法规与政策 (18)11.1 法律法规体系 (18)11.2 政策制定与实施 (19)11.3 法律法规监督与执行 (19)第十二章电子政务平台未来发展展望 (19)12.1 发展趋势分析 (19)12.3 发展前景预测 (20)第一章电子政务平台概述1.1 平台定义与功能电子政务平台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整合部门的业务流程、信息资源和服务,为企业及公众提供高效、便捷、透明、安全的政务服务的系统。

第八章 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建设

第八章 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建设

二、部分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 和政策建设介评
(一)美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介评
1.美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 (1)夯实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政策。 (2)促进信息化发展和维护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竞争力 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 (3)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和保护私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 政策建设。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IT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 设。 (5)推动与电子政务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法律、 法规和政策建设。
二、部分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 和政策建设介评
2.欧盟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分类比较
类 别 政策性文件 具 体 内 容 《有关实施对电信管制一揽子计划的第五份报告》、《电子通信服务的新框 架》、《电子欧洲——一个面向全体欧洲人的信息社会》 《关于聚焦电信、媒体、信息技术内容及相关规范的绿皮书》、《欧洲共同体 委员会信息社会的版权和有关权利的绿皮书》 《促进21世纪的信息产业的长期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行动计划
规范性文件
规划及其行动计划
《欧洲电子商务提案》、《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关于内部市场中
以规范和指导各国信 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指令》、《协调信息社会中特定著作权和著 息化发展的“指令” 作邻接权指令》、《著作权/出租权指令》、《远程消费保护指令》、《电信 部门的隐私保护指令》、《卫星广播指令》、《软件保护指令》 促进本国信息化发展 的法律规范体系 英国2000年的《电子通讯法》,爱尔兰2000年的《电子商务法》,德国1997年 的《信息与通讯服务法》和《数字签名法》,意大利的1997年的《数字签名法》 和2000年的《电子信息与文书法》
一、一般性法律、法规与政策概述
(四)地方性法规

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制度

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制度

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制度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目录背景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档案部门通过档案信息系统管理的数字档案资源越来越多,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保障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止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保证敏感时期的信息安全问题及时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局馆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总则第一条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使用档案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利用档案信息系统制作、复制和传播破坏国家稳定,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民利益的信息;第二条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坚决防止档案信息系统遭到侵入和破坏;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保守国家秘密安全又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健康开展的目标。

第三条在本局馆设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机构及辖内信息安全工作,保障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和落实。

第四条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准确、认真开展局馆档案信息系统备案事情测评,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变换信息;第五条自觉接受公安机关收集信息安全部分的安全监督、搜检和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处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的违法立功行为;第六条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实行“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同时实施主要领导负责制。

第一章信息系统人员岗位职责第一条本局馆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处,配置专业的信息安全人员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

具体由处长担任安全主管,总体负责信息系统安全事情。

并设置以下安全管理岗位: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机房管理员。

第二条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主要职责是:信息系统主机的日常运转与保护;各档案信息系统(包孕数字化加工系统,电子文件中心平台、目录中心平台、虚拟档案室业务平台、门户网站、政务网站等)的保护与备份;信息系统数据库备份的管理;应用系统访问权限的管理;系统管理员应至少配备2人,共同管理。

八章电子政府的基础建设邹黎

八章电子政府的基础建设邹黎


以下的政府部门办公网实行物理隔离 内网中包括国家涉密信息、高敏感度信息以及核心办公业 务数据等,和传统意义上的涉密内网相对应,主要解决一 定级别的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问题,同时负责政府部门内 部的信息管理,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等。 内网是典型的层次结构,实行逐级、分层管理。 内网通常是在部门原有的局域网基础上,采用互联网技术 建立起来的部门内部的网络系统。 政务内网除了具有一般局域网的功能和特点外,还针对政 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提供了一系列办公和信息管理 应用模块,肩负着实现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电子化和信 息化的任务
外网主要是处理各政府部门面向企业、公众提 供的服务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
6
第一节 网络建设基础
内网和外网之间物理隔离 外网和互联网之间可以采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或安全网关进行逻辑 隔离
企业
物 理 隔 离 逻 辑 隔 离
政务内网
政务外网
INTERNET
公众
第一节 网络建设基础
⒈ 政务内网与局域网
内网主要是一定级别以上政府部门的办公网,它与此级别
10
第一节 网络建设基础
从中央到地方,在同一层面上的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 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借助于横向的电子政务系统 ;同一业务系统上下级部门间的业务系统借助于纵向 的电子政务系统。其中,多数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范 围不再局限于某些部门和特定区域,而是形成了全国 性的综合信息应用系统。 这些应用于不同业务范围、不同应用区域的电子政务 系统纵横交错、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我国以 政务内外网结构为特征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体系。
集成各类数据资 源、提供跨平台 异构分布数据资 源访问及处理服 务,支持跨平台 应用集成的解决 方案,同时,为 我国政务信息共 享及数据交换提 供接口。

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和促进本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应用,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优化配置和增值利用,促进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据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定义)本办法所称的政务数据资源,是指市级行政机关和依法经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构”)在依法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采集和获取的各类数据资源。

第三条(适用范围)行政机构之间的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行为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职责分工)网上政务大厅建设与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有关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行政机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统筹规划和本办法的组织实施,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具体实施制度,承担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负责政务数据资源维护管理、安全运行管理等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行政机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资金保障。

行政机构是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责任主体,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本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的采集获取、互联互通、目录编制、共享提供和更新维护工作,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获得的可共享的政务数据资源(以下简称“共享数据资源”)。

第五条(原则要求)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应用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共享。

政务数据资源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

行政机构应当在职能范围内,提供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服务。

(二)依法使用。

对共享数据资源,进行合法、合理使用,不得滥用,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切实维护数据资源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安全可控。

依托全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安全机制,确保政务数据资源安全。

1 《政务数据平台 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标准草案(报挂网0704)

1 《政务数据平台 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标准草案(报挂网0704)

ICSCSS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XXXX-2022政务数据平台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体要求 (2)5建设主体 (2)6总体框架 (3)7建设流程 (4)8建设内容 (5)9数据安全 (6)-‰Z- -&―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O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中软云上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政务数据平台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政务数据平台主题数据库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框架、建设流程、建设内容和数据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政务数据平台主题数据库建设规划、实施、应用与安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8664.2-2020信息技术大数据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第2部分:基本要求DB52/T1123-2016政府数据数据分类分级指南DB52/T1540.3-2020政务数据第3部分:数据清洗加工规范DB52/T1541.2-2020政务数据平台第2部分:数据归集规范DB52/T1541.3-2020政务数据平台第3部分:数据存储规范DB52/T1540.2-2021政务数据第2部分:元数据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智慧政务云安全管理平台方案

智慧政务云安全管理平台方案

智慧政务云安全管理平台方案目录1需求分析 (2)2总体建设方案介绍 (3)2.1建设原则和策略 (3)2.1.1建设原则 (3)2.1.2建设策略 (4)2.2建设目标 (5)2.3总体设计方案 (6)2.3.1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6)2.3.2IaaS云技术架构 (7)3政务云平台总体建设方案 (11)4云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12)4.1云安全总体设计 (12)4.2基础架构安全方案 (14)4.2.1网络安全 (14)4.2.2主机安全 (17)4.2.3数据安全 (18)4.3业务系统安全方案 (19)4.3.1漏洞管理 (19)4.3.2防病毒 (20)4.4安全管理制度方案 (21)4.5云计算平台SOC系统 (22)4.5.1体系结构 (22)4.5.2展示平台 (25)4.5.3SOC系统技术优势 (25)1需求分析本项目电子政务服务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等资源和条件,统一建设并为区各政务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的电子政务云平台。

(1)为各部门实现政务、业务目标提供公共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撑。

(2)有效支持政务部门灵活、快速部署业务应用,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3)满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以及行业系统与地方应用条块结合的需要。

(4)满足大量数据访问、存储和智能化处理的需要。

(5)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需要。

2总体建设方案介绍随着政务业务的快速开展,以业务驱动为核心,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搭建政务云计算平台,已成为必然趋势。

2.1建设原则和策略2.1.1建设原则政务云平台平台将遵循以下的建设原则:1)标准化和开放性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而又关键的一步,要实现信息通讯与共享,必须规范信息技术标准。

采用业务内标准的技术体系和设计方法,使系统最大程度地具备各种层次的平台无关性和兼容性。

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 理
◎孙志 平
近年 来 ,我 国 电子 政 务 发展 迅 速 ,政 府 部 门普 遍 应 用 信 息 系 统进行业务管理和 日常办公 。伴随着政府部门在工作 中对信息系 统 的依赖 日益增加, 政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形势也 日趋严峻 , 保 障数据安全 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工作的重 中之重 ,而政务信息系统 因涉及 国计 民生、安全稳定 ,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故 ,后果不堪 设 想 ,如何 做 好 数据 安 全 管理 ,还 需要 我 们 更 多 的探讨 和 实 践 。
当前信息化发展 已经进入 “ 云平 台” 、“ 大数据”的时代 ,“ 电 施 有 : 完善数据安全管理策略。一是 明确规定服务商的工作人员与 子政务” 、“ 阳光政务”发展迅速 ,在确保 国家信息安全和尊重个 人隐私 的前提下 ,推进政务公开 与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 。然而对 政府工作人 员的数据管理权 限,比如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 、口令 、 政务信息系统来讲 , 将其数据库 向社会开放势必会带来安全风险 , 密钥、后 台数据库密码、数据库备份、操作 日志等等 ,都 由政府 而政府 ̄ l f - ] 之间的信息共享 ,其共享过程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工作人 员来管理 ;二是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级,核心、涉密的数据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看 ,当前政务公开的形式主要有 :一是 由政府工作人员来管理操作 ,日常事务性、无保密要求且有一定 将政务系统 的数据导 出,通过政府 门户网站进行发布 ,公众可 以 专业要求的数据库操作可以由服务商的工作人 员来进行 ;三是政 l f - ] 与 服 务商 均 应 设 置 专职 的 系统 数据 管理 人 员 ,规范 岗位 管 就涉及 自身的信息或政府公示的信息进行查询 ,但不能进行数据 府 ̄ 操作 ,不能改变数据库 内容 ;二是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办理部 分涉 理 制度 ,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是建立系统安全巡检制度和安全 及社会管理的业务 , 可 以通过网络进行包括 上传、下载、申请 、 审 管理应 急预案 ,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应急演练 ;五是完善灾难备 批等业务操作 ,这种情况下 ,因公众用户可 以通过 网络登录系统、 份体 系,定期备份数据并异地保存。 服务商的选择要慎重 。应经过严谨论证、公开招标 ,选 择专 办 理 业 务 ,需将 政 府 部 门 的业 务 数据 库 接 至 其 门 户 网站 ,这种 操 业 技 术 水平 高 、 运 营 能力 强 、 人 才 素质 高 、队 伍稳 定 、管 理 规范 作 可 以改 变数 据库 的 内容 。 政府部 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内容 ,主要包括基础 数据和业务数 的服 务商 。 合 同的订 立要 严 密 。确 定 服 务 商 后 ,要 签 定严 密 的服 务 外 包 据 ,基础数据为政务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 ,业 务数据 为政府部 门业务办理 的相关信息。目前政务系统信息共享 合 同,明确 要求服务商针对各种安全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必 的主要形式有 :一是 系统外数据交换 ,即根据需求 ,将本系统的 要时应与服务商及其相关工作人员签定安全保 密协议。 完 善 监 管体 系。 明确 监 管 部 门 ,或者 引入 第 三 方监 理 ,完 善 数据经过筛选后导出,交给对方 ;二是通过 F T P等文件传输协议 的形式 ,进行数据交换 :三是通过统一的平 台进行各系统间的基 监 管 制度 。 整体提高政府信 息化工作人才队伍水平。 础 数据共享 ,业务数据分别管理 ,不同部 门根据权 限可 以查询和 以上措施 ,重点在于制定严密的安全 管理制度 ,并在工作中 应用数据。 以上形式 中,前两种只交换导出的数据 ,不访 问源数 落实制度规范,同时加强对服务商及其工作人员对数据库管理的 据库 ,第三种可通过访 问源数据库获取数据。 目前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主要采取的形式是导 出交换数据。 权 限管控。 然而从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的发展趋势来看,只进行数据交换恐 业务数据操作权限的管理 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未来对政务公开、数据共享的需求会 在信 息 系统 中 ,各 用 户 ( 人员 ) 、角 色 ( 岗位 ) 被 赋 予 与其 岗 更多 ,如何在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的过程 中,同时做好数据 位职责相对应的权 限,可以办理其权限范围内的业务工作 。电子 安全防护是 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针对政务公开 ,可以考虑建 政务系统因其特殊性 , 尤其需要严格管理用户角色和操作权 限, 明 立动态安全 防御体系 ,通过技术手段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针对 确每个用户 的权 限作用域 ,严 禁越权访问。在 目前政务信 息系统 政府部 门间的数据共 享,我们 建议 :一是由高层统筹推进 ,明确 中 ,用户管理通 常包括身份认证、角色设置、用户岗位绑定 、操 解决共享数据涉及的网络连接、系统集成、 数据库接 口等问题 , 统 作权 限分配 ,应用数 字密钥的系统 需绑定密钥 ,还 要求绑定 I P 、 数据指标和数据格式 ,同时打破部 门壁垒 ,平衡部门博 弈,推 ma c地址和计算机。 用户登录 系统时需输入用户名和 口令 ( 密码 ) , 进数据整合 ; 二是创建政府内部 的共享平 台, 多部 门合作共建, 或 登录后可根据用户权 限在系统中进行操作。按照相应的管理规范 , 由某部门牵头建设 ,为政府各部 门提供数据共 享的平台 ,此平 台 信息系统 中的业务管理和数据 操作 的权限都会按照安全策略被严 建设在政务 内网,与公网物理隔离 ;三是对数据进行分级 ,各部 格限定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主要 门将其数据库按照等级进行开放 ,提供给其他部 门进行共享 :四 体现在 管理和制度规范 的落实方面 。如 :某些部 门因人手少或制 是 规 范 数据 共 享 的 业 务流 程 和 共 享数 据 的 安 全 管理 制 度 办 法 ,明 度 不 完 善 ,可 能 存在 一 人 身 兼 多重 角 色 、 权 限 分配 不 合 理 、 管理 确 各 部 门可 公开 、可 访 问 的数 据 范围 和 操作 权 限 。 不规范,越权操作、违规操作等情 况;有些工作人 员安全意识 薄 弱 ,密码或密钥保管不当而遗失或被盗用 ,或让外来人员使用内 服务外包形式下的数据库管理 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因其专业技术性较强 ,而很 多政府部门缺 部计算机和 网络等等 ,都有可能危及数据安全。针对此类安全隐 结合实际工作 , 我们考虑重点应做好 : 完善相 关管理制度 , 建 乏此类专业人才 ,所以多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由专业的服务商 患 , 来做 ,而且很多政务信息 系统在建成后 ,其 日常运行管理维 护等 立安全监控体 系,应用安全软、 硬件 ,实行安全预警 、安全巡检 工 作 也 外包 给 服 务 商 。通 过 服 务 外包 的方 式 既 可节 约 系 统 建 设和 制度 , 明确数据操作的流程和规范 , 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来执行 , 从 运行维护成本 ,又可弥补政府l l f - ] 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以更加 制 度 上堵 塞 安全 漏洞 。 强化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加强安全 专业、有效地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是当前政 务信息系统 建设 中比较常采用的形式。在服务外包 的过程中 ,很 宣传和警示教育 :落实安全管理 责任制。 以上措施 ,重点在于完善监管制度和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 多政务系统 的数据库的操作都是由服务商的工作人 员来进行。然 安 全 教 育及 培训 。

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预案

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预案

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预案第1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概述 (5)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5)1.2 备份类型与备份策略 (5)1.3 备份频率的设定 (5)第2章数据恢复技术原理 (5)2.1 数据恢复的基本概念 (5)2.2 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技巧 (5)2.3 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分析 (5)第3章备份设备与备份介质选择 (5)3.1 备份设备的类型及特点 (5)3.2 备份介质的选用及优缺点 (5)3.3 备份设备与介质的维护与管理 (5)第4章数据备份实施流程 (5)4.1 备份前的准备工作 (5)4.2 备份操作的执行 (5)4.3 备份结果检查与验证 (5)第5章数据恢复操作步骤 (5)5.1 恢复前的准备工作 (5)5.2 数据恢复流程及操作 (5)5.3 恢复后的数据验证 (5)第6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策略制定 (5)6.1 备份策略的制定原则 (5)6.2 备份策略的组成要素 (5)6.3 备份策略的优化与调整 (5)第7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管理 (5)7.1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风险 (5)7.2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措施 (5)7.3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审计 (5)第8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5)8.1 自动化备份方案设计 (6)8.2 智能化数据恢复技术 (6)8.3 备份与恢复任务的监控与管理 (6)第9章异地备份与灾难恢复 (6)9.1 异地备份的必要性 (6)9.2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 (6)9.3 灾难恢复演练与优化 (6)第10章备份与恢复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6)10.1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日常维护 (6)10.2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升级与扩展 (6)10.3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功能评估 (6)第11章备份与恢复过程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6)11.1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法律责任 (6)11.2 数据隐私与保护 (6)11.3 备份与恢复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6)第12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案例分析 (6)12.1 案例一:某市电子政务系统备份与恢复实践 (6)12.2 案例二:某省政务云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 (6)12.3 案例三:某市大数据中心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优化 (6)第1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概述 (6)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6)1.2 备份类型与备份策略 (7)1.3 备份频率的设定 (7)第2章数据恢复技术原理 (7)2.1 数据恢复的基本概念 (7)2.2 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技巧 (8)2.3 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分析 (8)第3章备份设备与备份介质选择 (9)3.1 备份设备的类型及特点 (9)3.1.1 磁带库 (9)3.1.2 硬盘备份设备 (9)3.1.3 光盘备份设备 (9)3.2 备份介质的选用及优缺点 (10)3.2.1 磁带 (10)3.2.2 硬盘 (10)3.2.3 光盘 (10)3.3 备份设备与介质的维护与管理 (10)第4章数据备份实施流程 (11)4.1 备份前的准备工作 (11)4.1.1 确定备份策略 (11)4.1.2 选择备份工具 (11)4.1.3 确定备份范围 (11)4.1.4 预备备份介质 (11)4.1.5 通知相关人员 (11)4.1.6 检查系统环境 (11)4.2 备份操作的执行 (12)4.2.1 启动备份工具 (12)4.2.2 执行备份任务 (12)4.2.3 监控备份过程 (12)4.2.4 处理备份过程中的异常 (12)4.2.5 完成备份 (12)4.3 备份结果检查与验证 (12)4.3.1 检查备份数据 (12)4.3.2 验证备份数据 (12)4.3.3 检查备份日志 (12)4.3.4 存档备份介质 (12)第5章数据恢复操作步骤 (12)5.1 恢复前的准备工作 (12)5.2 数据恢复流程及操作 (13)5.3 恢复后的数据验证 (13)第6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策略制定 (14)6.1 备份策略的制定原则 (14)6.1.1 完整性原则 (14)6.1.2 安全性原则 (14)6.1.3 可靠性原则 (14)6.1.4 经济性原则 (14)6.1.5 灵活性原则 (14)6.2 备份策略的组成要素 (14)6.2.1 备份类型 (14)6.2.2 备份频率 (15)6.2.3 备份介质 (15)6.2.4 备份存储位置 (15)6.2.5 备份恢复测试 (15)6.3 备份策略的优化与调整 (15)6.3.1 监控与评估 (15)6.3.2 优化备份技术 (15)6.3.3 调整备份策略 (15)6.3.4 培训与宣传 (15)第7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管理 (15)7.1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风险 (15)7.1.1 备份文件泄露 (16)7.1.2 备份设备损坏 (16)7.1.3 恶意软件攻击 (16)7.1.4 内部人员违规操作 (16)7.2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措施 (16)7.2.1 数据备份策略 (16)7.2.2 数据加密 (16)7.2.3 访问控制 (16)7.2.4 备份设备管理 (17)7.3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审计 (17)第8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17)8.1 自动化备份方案设计 (17)8.1.1 备份策略制定 (17)8.1.2 备份工具选择 (17)8.1.3 备份任务配置 (17)8.2 智能化数据恢复技术 (18)8.2.1 智能化恢复策略 (18)8.2.2 智能化恢复工具 (18)8.3 备份与恢复任务的监控与管理 (18)8.3.1 任务监控 (18)8.3.2 任务管理 (18)第9章异地备份与灾难恢复 (19)9.1 异地备份的必要性 (19)9.1.1 异地备份的定义与作用 (19)9.1.2 异地备份的类型与选择 (19)9.2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 (19)9.2.1 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步骤 (20)9.2.2 灾难恢复策略的关键要素 (20)9.3 灾难恢复演练与优化 (20)9.3.1 灾难恢复演练的步骤 (20)9.3.2 灾难恢复优化措施 (20)第10章备份与恢复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21)10.1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日常维护 (21)10.1.1 定期备份 (21)10.1.2 检查备份数据 (21)10.1.3 监控备份过程 (21)10.1.4 管理备份介质 (21)10.2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升级与扩展 (21)10.2.1 评估系统需求 (21)10.2.2 选择合适的备份技术 (21)10.2.3 优化备份策略 (21)10.2.4 扩展备份存储设备 (22)10.3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功能评估 (22)10.3.1 备份功能评估 (22)10.3.2 恢复功能评估 (22)10.3.3 功能优化 (22)10.3.4 持续监控与改进 (22)第11章备份与恢复过程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22)11.1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法律责任 (22)11.1.1 数据备份的法律责任 (22)11.1.2 数据恢复的法律责任 (23)11.2 数据隐私与保护 (23)11.2.1 数据隐私保护原则 (23)11.2.2 数据保护措施 (23)11.3 备份与恢复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23)11.3.1 数据隐私保护伦理 (23)11.3.2 数据安全伦理 (23)第12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案例分析 (24)12.1 案例一:某市电子政务系统备份与恢复实践 (24)12.2 案例二:某省政务云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 (24)12.3 案例三:某市大数据中心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优化 (25)第1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概述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1.2 备份类型与备份策略1.3 备份频率的设定第2章数据恢复技术原理2.1 数据恢复的基本概念2.2 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技巧2.3 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分析第3章备份设备与备份介质选择3.1 备份设备的类型及特点3.2 备份介质的选用及优缺点3.3 备份设备与介质的维护与管理第4章数据备份实施流程4.1 备份前的准备工作4.2 备份操作的执行4.3 备份结果检查与验证第5章数据恢复操作步骤5.1 恢复前的准备工作5.2 数据恢复流程及操作5.3 恢复后的数据验证第6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策略制定6.1 备份策略的制定原则6.2 备份策略的组成要素6.3 备份策略的优化与调整第7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管理7.1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风险7.2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措施7.3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审计第8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自动化与智能化8.1 自动化备份方案设计8.2 智能化数据恢复技术8.3 备份与恢复任务的监控与管理第9章异地备份与灾难恢复9.1 异地备份的必要性9.2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9.3 灾难恢复演练与优化第10章备份与恢复系统的维护与管理10.1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日常维护10.2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升级与扩展10.3 备份与恢复系统的功能评估第11章备份与恢复过程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11.1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法律责任11.2 数据隐私与保护11.3 备份与恢复过程中的伦理问题第12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案例分析12.1 案例一:某市电子政务系统备份与恢复实践12.2 案例二:某省政务云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12.3 案例三:某市大数据中心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优化第1章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备份概述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电子政务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政务信息,其数据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正常运行。

电子政务第08章电子政务建设的环境问题

电子政务第08章电子政务建设的环境问题
法、仲裁及国际组织的作用
3.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立法步伐的对策
(1)加快电子政务基本法的制定 (2)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3)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尽快出
台《政府信息公开法》 (4)加强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立法 (5) 加强对电子政务标准的立法 (6) 修订与电子政务发展相冲突的法
律法规,健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7)重视信息安全的立法,提高电子
《电子政务教程》
教学课件
第8章 电子政务建设的环境问题
本章要点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含义、特点与类型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任务与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素质及其培养 完善电子政务法律环境的重要性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及典型法规介绍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41.电子政务法的含义
电子政务法,从狭义上理解指的是国家颁布施行 的命名为《电子政务法》的单行法,现已制定 《电子政务法》单行法的主要国家有美国、韩国 等。
从广义上来讲,电子政务法是为了实现电子政府 的业务内容,促进行政业务电子化的各种法律规 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 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部 门规章以及地方行政规章等)的总称 。
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含义及其紧迫性 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 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首要目标
8.1.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可以概括如下: (1)我国已经进入WTO,我们就必须遵循WTO各项规则,
其中一个原则就是要求全面、完整、规范、权威地公布与 贸易有关的政府信息资源。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政府信息资 源公开化等开发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 (2)我国政府信息化工程已经进入建设期,为达到预期目 标,我们还必须以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作为配套工程。政府 要想从网络获益,不仅与网络建设的技术水平、工程质量 有关,更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信息内容的实用程 度和信息服务的水平密切相关。 (3)信息资源的竞争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竞争。事实上, 目前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技术竞争,都将在很大程度上 表现为各国政府之间信息资源的竞争,“信息决定一切”, 哪国政府掌握国际国内环境信息资源多一点,谁就可能获 得投资多一点,吸引人才多一点,谁就会拥有知识与物质 资源多一点,经济实力也就会发展得快一些。

电子政务复习要点

电子政务复习要点

第1章电子政务的概念与发展◆分四个不同角度来定义电子政务(p1)狭义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务工作电子化广义角度: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其他公共部门、党群系统。

区别:新公务员法明确把除行政机关之外的权力机关(人大)、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政协、党群系统(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统一纳入我国的公务员系统。

从管理的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组合,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以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和服务。

从技术角度:基于各种信息技术整合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综合得出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空间和时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内涵(p2)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以打破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府(p2) 1.传统政府理论基础——韦伯科层制的特点:组织结构是高度集权、层级制、垂直的金字塔结构。

传统政府特点:(1)上级对下级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下级对上级负责;(唯上不唯实,个人的职位晋升与直接领导息息相关,容易脱离群众)(2)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位和职责,掌握有限的信息;(人有被“异化”和“工具化”的倾向,职业兴趣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工作缺乏乐趣与成就感)(3)政府垄断信息(80%以上),而基层政府与公众只能掌握有限的局部信息。

(长期的错误执政理念:信息垄断有利于保持权威与神秘感;但是大量不需要保密却对老百姓有用的信息却未能得到公开,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信息不公开必然会造成政府难以接受群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4)民众与政府的互动困难,矛盾加深: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政府不堪重负,而且过多的行政审批权容易滋生腐败)电子政务特点:(1)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区别与传统的组织形态: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的的组织结构;(2)管理体系的变化:集权式过渡到交互式、网络式的扁平管理体系;(3)信息流通渠道的变化:单一的信息流通渠道(至上而下,至下而上)过渡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信息传递渠道;(4)上下级信息趋于对等,下级工作更有积极性;政府信息逐渐走向公开,便民,阳光行政成为可能,社会监督更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触发器说明(ACCESS)
返回
8.2.4 并发控制
• 事务管理
– 事务管理是指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数 据库事务的能力,事务是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事务中的SQL语句按照逻辑次序执行,并 且要么成功执行整个工作单元的操作,要么 一点也不执行。
返回
• 事务的特点
– 原子性 – 一致性 – 隔离性 – 持久性
T(Y)
READ (a) WRITE (a) READ (b) WRITE (b)
T(X)
READ (a) WRITE (a) READ (b) WRITE (b)
等价于并发调度的可串行化调度
T(Y)
READ (a) WRITE (a) READ (b) WRITE (b)
返回
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
• 丢失修改 • 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幻觉读
• 事务的两个解决方法
– ROLLBACK – COMMIT
返回
• 事务的调度
– 对事务操作序列的安排称为调度 – 如果有多个事务依次执行,则称该事务为串
行调度 – 如果利用分时的方法同时处理多个事务,则
称为并发调度。
返回
T(X) READ (a) WRITE (a)
READ (b) WRITE (b)
第8章:政务数据库的安 全管理
返回
返回
数据库系统安全目标
• 明确责任 • 确保政务信息的保密性 • 保证身份正确识别 • 确保用户权限 • 确保政务业务连续运转
返回

8.2 政务数据安全 保护措施
• 8.2.1 视图 • 8.2.2 访问控制 • 8.2.3 完整性约束 • 8.2.4 并发控制 • 8.2.5 故障恢复
返回
8.2.1 视图
• 采用视图的目的
– 隐藏用户无权存取的数据,而显示其应该看 到的部分,以此达到保护敏感数据的目的。
– 与权限管理相结合,能够提供精细、灵活、 严格的保护功能
返回
8.2.2 访问控制
• 访问控制是指用户对各种数据库对象进 行创建、撤销、查询、增加、删除、修 改、执行等权限的控制
返回
权限和角色
• 权限
– 数据库级
– 表级
用户1 用户2
– 行级 用户3
– 列级

• 角色
人员表
薪酬表
其他属性
工资属性
S U I D S UI DS U D ● ● ● ● ●●●●● ● ●



●●
– 角色实质上就是访问控制权限的集合
返回
• 三类角色
– CONNECT – RESOURCE – DBA
返回

• 排他锁
– 相容矩阵
锁请求: X
其他事务已拥有的锁
NL
X
Y
N
• 共享锁
– 相容矩阵
其他事务已拥有的锁
NL
X
S
锁请求: X Y
N
N
SY
N
Y
返回

• 锁的粒度 • 死锁
事务1 锁定对象A 请求访问B
死锁
事务2 锁定对象B 请求访问A
返回
8.2.5 故障恢复
• 恢复技术
– 转储 – 日志文件
– 一种是授予某用户成为数据库用户的权限, 这只能由DBA授予;
– 一种是授予某些数据对象进行某些操作的权 限 ,这可以由DBA授予,也可由数据对象 创建者授予
返回
8.2.3 完整性约束
• 隐性完整性约束说明
– 主键 – 外键 – 非空约束 – 数据类型说明
返回
• 显性约束说明
– 过程说明 – CHECK约束 – 用断言说明 – 触发器说明
返回
标识用户
• 用户标识及其鉴定是系统提供的最外层的安全 控制,一般方法是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 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系统内部记录用户 的合法标识
• 目前商品化的DBMS大都采用口令方式来识别 用户
• 除口令外,还可以利用用户的个人特征鉴别, 如签名、声波纹、指纹等
返回
授权
• SQL中的两种授权
• 恢复策略
– 基于副本的恢复技术 – 基于副本和日志的恢复技术 – 基于多副本的恢复技术
返回
提取备份
提取备份
系统故障
T1
T2 T3
提取备份
提取备份
系统故障
T1
T2
T3
基于副本的恢复
基于副本和日志的恢复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