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压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分析 (DEMO)
![滑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分析 (DEMO)](https://img.taocdn.com/s3/m/4b6c8529fe4733687e21aadf.png)
滑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分析一、滑动轴承的分类及其特点1、静压轴承静压轴承的间隙只影响润滑油的流量,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因此、静压轴承可以不必调整间隙,静压轴承在任何转速下都能保证液体润滑,所以理论上对轴颈与轴瓦的材料无要求。
实际上为防止偶然事故造成供油中断,磨坏轴承轴承,轴颈仍用45#,轴瓦用青铜等。
2、动压轴承动压滑动轴承必须在一定的转速下才能产生压力油膜。
因此、不适用于低速或转速变化范围较大而下限转速过低的主轴。
轴承中只产生一个压力油膜的单油楔动压轴承,当载荷、转速等条件变化时,单油楔动压轴承的油膜厚度和位置也随着变化,使轴心线浮动,而降低了旋转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多油楔动压轴承一定的转速下,在轴颈周围能形成几个压力油楔,把轴颈推向中央,因而向心性好。
异常磨损:由于安装时轴线偏斜、负载偏载、轴承背钢与轴承座孔之间有硬质点和污物,轴或轴承座的刚性不良等原因,造成轴承表面严重损伤。
其特征为:轴承承载不均、局部磨损大,表面温度升高,影响了油膜的形成,从而使轴承过早失效。
二、常见的滑动轴承故障●轴承巴氏合金碎裂及其原因1.固体作用:油膜与轴颈碰摩引起的碰撞及摩擦,以及润滑油中所含杂质(磨粒)引起的磨损。
2.液体作用:油膜压力的交变引起的疲劳破坏。
3.气体作用:润滑膜中含有气泡所引起的汽蚀破坏。
●轴承巴氏合金烧蚀轴承巴氏合金烧蚀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轴颈与轴瓦发生摩擦,使轴瓦局部温度偏高,巴氏合金氧化变质,发生严重的转子热弯曲、热变形,甚至抱轴。
当发生轴承与轴颈碰摩时,其油膜就会被破坏。
摩擦使轴瓦巴氏合金局部温度偏高,而导致巴氏合金烧蚀,由此引起的轴瓦和轴颈的热胀差,进一步加重轴瓦和轴颈的摩擦,形成恶性循环。
当轴瓦温度T大于等于230°C时,轴承巴氏合金就已烧蚀。
三、机理分析大多滑动轴承由于运行过程中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所以会产生滑动摩擦现象,同时又居有一定的冲击能量和势能,所以存在与产生滑动摩擦和碰摩相同的故障机理。
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
![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f6b1b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c.png)
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一、实验学时本实验2学时。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油膜的形成与破裂现象、分析影响动压滑动轴承油膜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2. 测量轴承周向及轴向的油膜压力、绘制其油膜压力分布曲线;3. 测定轴承的摩擦力、绘制轴承特性(λ−f )曲线;4. 掌握动压滑动轴承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测试方法。
(1) 油膜压力(周向和轴向)的测量; (2) 转速的测量;(3) 摩擦力及摩擦系数的测量;三、实验机的构造及参数测试原理直流电机 2-V 形带 3-箱体 4-压力传感器 5-轴瓦 6-轴7-加载螺杆8-测力杆 9-测力传感器 10-载荷传感器 11-操作面板 图1 1.传动装置直流电机1通过V 带2驱动轴6旋转。
轴6由两个滚动轴承支承在箱体3上,其转速由面板11上的电位器进行无级调速。
本实验机的转速范围3~375转/分,转速由数码管显示。
2.加载方式由加载螺杆7和载荷传感器10组成加载装置,转动螺杆7可改变外加载荷的大小。
载荷传感器的信号经放大和A/D 转换后由数码管显示其载荷数值。
加载范围0~80㎏,不允许超过100㎏。
3. 油膜压力的测量在轴瓦5中间截面120°的承载区内(见图2左图)钻有七个均布的小孔,分别与七只压力传感器4接通,用来测量径向油膜压力。
距正中小孔的B/4轴承有效长度处,另钻一个小孔连接第八只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轴向压力。
图2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经放大、A/D 转换分别由数码管显示轴承径向油膜压力和周向油膜压力。
4. 摩擦系数的测量在轴瓦外圆的后端装有测力杆8(见图1),测力杆紧靠测力传感器9,轴旋转后,轴承间的摩擦力矩应由力臂作用于测力传感器所产生的摆动力矩相平衡。
即302F 2M L Fc D L Fc L F D F C M ⋅=⋅=⋅=⋅故 摩擦系数(3)式中:F — 轴承外载荷 (N) F=外加载荷 + 轴承自重=750 N 30FL Fc F f ⋅==F M L -力臂长度 (mm ) F M — 轴承的摩擦力 (N) F C — 测力传感器读数四、实验数据处理及绘制有关曲线为消除载荷对机械系统变形引起测量的误差,通常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分级改变转速,测量各级转速下有关参数,然后进行计算处理和绘制有关曲线。
滑动轴承的分类与结构
![滑动轴承的分类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916b66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f.png)
滑动轴承的分类与结构
轴承的定义
轴承:是支承轴颈、耳轴、枢轴、短轴或其他部件, 并使轴等在其中转动、摆动或滑动的机器件。
滑动轴承
轴承与轴颈间产生滑
动摩擦的轴承
滑动轴承由轴承座、
轴瓦、联接件和润滑密封装置组成。
滑动轴承分类原则
1. 按承受载荷的方向不同分类:
1 )推力滑动轴承:推力滑动轴承的受力与轴中心线平行。
2 )径向滑动轴承径向滑动轴承的受力与轴的中心线垂直。
2. 按润滑膜形成原理分类:
1. 动压滑动轴承:利用相对运动副表面的相对运动和几何形状,借助流体粘性,把润滑剂带进摩擦面之间,依靠自然建立的流体压力膜。
2. 静压滑动轴承:在滑动轴承与轴颈表面之间输入高压润滑剂以承受外载荷,使运动副表面分离的润滑方法成为流体静压润滑。
3. 按轴承的结构形式分类:
(1 )整体式:套筒式轴瓦( 或轴套) 压装在轴承座中,润滑油通过轴套上的油孔和内表面上的油沟进入摩擦面。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刚度较大。
缺点是轴瓦磨损后间隙无法调整和轴颈只能从端部装入。
(2)剖分式普通剖分式轴承结构由轴承盖、轴承座、剖分轴瓦和螺栓组成。
轴瓦是直接和轴颈相接触的重要零件。
(3)自动调心式轴瓦外表面作成球面形状,与轴承盖和轴承座的球状内表面相配合,球面中心通过轴颈的轴线。
轴瓦可以自动调位以适应轴颈在轴弯曲时产生的偏斜。
滑动轴承的分类结构及修理要点
![滑动轴承的分类结构及修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2b7d1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8.png)
滑动轴承的运动形式是以轴颈与轴瓦相对滑动为主要特征,是一种滑动磨损性质的轴承,其结构形式较多,生产中常用的主要为液体摩擦轴承,根据滑动轴承两个相对运动表面油膜形成原理的不同,其又可分为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具有运转平稳、结构简单、噪声小、有较大的刚度和抗过载能力等特点:广泛用于高速、重载的场合;液体静压滑动轴承具有承载能力大、抗振性能好、摩擦因数小、寿命长、回转精度高、能在高速或极低转速下正常工作等优点广泛用于高精度、重载、低速等场合。
但不论是静压轴承还是动压轴承,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运转过程中都会出现旋转精度下降振动、轴承发热、〃抱轴〃等故障。
由于两种轴承的工作原理不同,所以各自的修理要点也不同。
■动压滑动轴承的修理要点由于动压轴承在启动和停车阶段轴颈和轴承之间不能形成液体摩擦,使其配合表面逐渐磨损,导致间隙加大,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下降,油膜压力减小,油膜压力分布不合理这种磨损的初期,往往使主轴旋转精度下降,产生振动,到了磨损后期,动压效应极不稳定,轴颈和轴承直接摩擦加剧,工作表面往往会磨损,或出现轴承合金烧熔、剥落或裂纹等情况,轴瓦背部受长期振动后也会磨损而发生松动。
一般来说,针对此种情况,可采取修复轴颈、修配或更换轴承的方法,以恢复轴颈和轴承的配合面间的合理间隙,恢复轴颈、轴承应有的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多支承的轴承则应恢复其支承表面的同轴度和表面粗糙度。
具体的修理方法可按其结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①整体式滑动轴承的修理整体式滑动轴承损坏时,一般都采用更换新件的方法解决。
对大型更贵重金属的轴承,可采用喷镀的方法;或者可先在轴套上轴向开槽,然后合拢使其内孔缩小,再将缺口用铜焊补满,如图所示。
外径可通过金属喷镀或镶套使其增大。
最后机械加工和刮研达到要求。
②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的修理应根据损坏的情况进行,如工作表面没有严重擦伤,而仅作精度修整时,可以通过螺母来调节间隙。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工作准则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工作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b9ef47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7.png)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工作准则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和转动机械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正常工作,需要遵循一些准则。
一、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选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选型应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应考虑轴承的承载能力、转速、温度、精度等因素。
同时,还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环境和工作要求,选择适当的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类型。
二、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安装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安装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安装前,应检查轴承的外观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清洗轴承和安装部位。
2.在安装时,应注意轴承的方向和位置,避免安装错误。
3.在安装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避免对轴承造成损坏。
三、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润滑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润滑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
一般来说,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润滑方式有两种:油润滑和气体润滑。
1.油润滑油润滑是一种常见的润滑方式,其优点是润滑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油润滑的油品和油量,避免使用不合适的油品和过多或过少的油量。
2.气体润滑气体润滑是一种新型的润滑方式,其优点是摩擦损失小、能耗低。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气体润滑的气体种类和压力,避免使用不合适的气体种类和过高或过低的气体压力。
四、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维护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维护是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一般来说,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检查轴承的工作状态和润滑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定期更换轴承的润滑油或气体,保证润滑效果。
3.定期清洗轴承和安装部位,避免灰尘和杂质对轴承的损害。
总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准则是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轴承的选型、安装、润滑和维护,避免对轴承造成损害,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滑动轴承动压润滑的形成过程
![滑动轴承动压润滑的形成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4936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b.png)
滑动轴承动压润滑的形成过程滑动轴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的支撑和定位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在相对运动的轴和座之间传递力和扭矩。
为了减小摩擦、磨损和发热,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滑动轴承需要采用一定的润滑方式。
动压润滑是滑动轴承中最常用的一种润滑方式,其形成过程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物理现象。
本文将对滑动轴承动压润滑的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动压润滑是指在相对运动的轴和座之间,由于油膜的压力差产生的剪切力,使油膜产生压力梯度,从而在轴和座之间形成稳定的油膜。
当轴和座之间的相对速度足够大时,油膜的压力差足以克服摩擦力,使轴和座之间实现无接触的相对运动。
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当轴和座之间的相对速度足够大时,油膜的压力差产生的剪切力与摩擦力相平衡,从而使轴和座之间实现无接触的相对运动。
2. 动压润滑的形成条件要实现滑动轴承的动压润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轴和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速度。
只有当轴和座之间的相对速度足够大时,油膜的压力差才能产生足够的剪切力,使轴和座之间实现无接触的相对运动。
(2)润滑油具有一定的黏度。
润滑油的黏度越大,油膜的承载能力越强,但黏度过大会影响油膜的形成和稳定。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润滑油,以保证动压润滑的效果。
(3)轴和座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为了保证油膜的形成和稳定,轴和座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间隙。
间隙过小会导致油膜破裂,间隙过大则会使油膜不稳定。
3. 动压润滑的形成过程滑动轴承动压润滑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启动阶段:当轴和座之间的相对速度逐渐增大时,润滑油被挤压到轴和座之间的间隙中。
由于润滑油具有一定的黏度,油分子在受到挤压后会发生变形,形成一个初始的油膜。
此时,油膜的厚度较小,承载能力较弱。
(2)稳定阶段:随着轴和座之间的相对速度继续增大,油膜的厚度逐渐增加,承载能力逐渐增强。
当油膜的压力差产生的剪切力与摩擦力相平衡时,轴和座之间实现无接触的相对运动,动压润滑形成。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报告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8152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c.png)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报告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报告引言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摩擦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目的1. 了解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探究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摩擦特性和承载能力。
3. 分析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性能优势和应用范围。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包括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电机、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装配在电机轴上。
2. 连接压力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并将其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
3. 调整电机转速,记录不同转速下的轴承压力和摩擦力。
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轴承的摩擦特性和承载能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不同转速下的轴承压力和摩擦力。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转速的增加,轴承压力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体的动压效应来支撑轴承负荷,转速增加会导致液体的动压效应增强,从而增大轴承压力。
2. 随着转速的增加,轴承摩擦力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摩擦力主要来自于液体的黏滞阻力,转速增加会导致液体黏滞阻力减小,从而减小轴承摩擦力。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通过增加转速,可以增大轴承的承载能力,适用于高速旋转设备。
2.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具有较低的摩擦力。
由于液体的黏滞阻力较小,轴承运行时的摩擦损失较小,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3.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适用于高温和高速环境。
由于液体动压轴承不需要润滑油脂,可以在高温和高速环境下稳定工作,适用于一些特殊工况。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较低的摩擦力,适用于高速旋转设备和高温环境。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成本、维护和安装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轴承类型。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b41adfa360cba1aa811da65.png)
实验四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动压润滑的形成,加深对动压原理的认识。
2、学习动压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测定方法,绘制油膜压力径向和轴向分布图,验证理论分布曲线。
3、掌握动压轴承摩擦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绘制f —n 曲线,加深对润滑状态与各参数间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及装置1.概述此项实验是径向加载的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
其目的是测量轴承与转轴间隙中的油膜在圆周方向的压力分布值(见图1),并验证径向油膜压力最大值批P MAX 不在外载荷F R 的垂线位置,而是在最小油膜厚度附近,即0=∂∂XP 处。
该实验还可以测试下列几项内容。
(1)测量轴承与转轴间隙中的油膜在轴线方向的压力分布值,并验证轴向压力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分布,即轴向油膜最大压力值在轴承宽度的中间位置(见图2)。
图1 周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图2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2)测量径向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在不同转速、不同载荷、不同粘度润滑油情况下的摩擦系数f 值,根据取得的一系列f 值,可以做出滑动轴承的摩擦特性曲线,进而分析液体动压的形成过程,并找出非液体摩擦到液体摩擦的临界点,以便确定一定载荷、一定粘度润滑油情况下形成液体动压的最低转速,或一定转速、一定粘度润滑油情况下保证液体动压状态的最大载荷(见图3)。
图3 轴承摩擦特性曲线2.实验装置及原理本实验使用湖南长庆科教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S-B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如图4所示,它由传动装置、加载装置、摩擦系数测量装置、油膜压力测量装置和被试验轴承等组成。
图4 滑动轴承试验台1.操纵面板2.电机3.三角带4.轴向油压传感器接头5.外加载荷传感器6.螺旋加载杆7.摩擦力传感器测力装置8.径向油压传感器(7只)9.传感器支撑板10.主轴11.主轴瓦12.主轴箱1)传动装置由直流电机2通过三角带3带动主轴顺时针旋转,由无级调速器实现无级调速。
本实验台主轴的转速范围为3~375rpm,主轴的转速由装在面板1上的数码管直接读出。
动压滑动轴承
![动压滑动轴承](https://img.taocdn.com/s3/m/9ceb28855ef7ba0d4a733be6.png)
动压润滑的基本理论
二、流体动压润滑基本方程-雷诺方程
1、模型建立:相互倾斜AB板, B 静止、 A板速度为U 2、假设:(1)忽略油层的重力和惯性力影响;
(2)润滑油不可压缩;忽略粘压效应; (3)油压沿膜厚方向不变; (4)油为牛顿流体,处于层流状态。
大的情况下,两平行板之间的润滑油呈层流状态,各流层的速度沿板长度 方向始终呈三角形分布。由于各层流速恒定,因此作用在油层上的油压既 不会增大,也不会减小(恒为大气压)。因此,若忽略板A的质量,则板A 不会下沉,但若板A上承受载荷F时,由于在竖直方向无油压的合力与F平衡 ,于是板A将逐渐下沉,直到与板B接触。显然,这种情况下板A不能承受载 荷F。
为了把润滑油导入整个摩擦面,轴瓦或轴颈上需开设油沟或油槽。 轴向油沟的长度应稍短于轴瓦宽 液体润滑轴承,油沟不开在压力区内,否则破坏油膜的连续性及承载
能力。
图1-6 周向油槽对轴承 承载能力的影响
图1-7 常见油沟形 状
滑动轴承的简介
四 轴瓦及轴承衬材料
轴瓦和轴承衬材料统称为轴承材料。 1、对轴承材料的要求
动压油膜形成的必要条件 :a)楔形间隙 ;
b)相对滑动、速度方向大口进出;
c)供油充分、一定粘度。
动压润滑的基本理论
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过程:
n=0
n>0
n=nw
1、n=0时,轴颈处于最低位置,轴与瓦间形成楔形间隙; 2、n>0时,轴径旋转将油带入间隙
当n很小时:带入油量少,轴颈沿孔壁向上爬行; 当n增大时:带油量增加,楔形油膜产生动压力把轴径托起 3、n=nw时:轴颈稳定在一个偏心位置上,油膜压力与外载荷平衡
油杯座孔
螺栓
螺母
套管 上轴瓦
滑动轴承的组成及其类型
![滑动轴承的组成及其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028d5e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c.png)
滑动轴承的组成及其类型滑动轴承是一种常用的力学零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它通过滑动摩擦来支撑和传递转动运动或直线运动载荷。
滑动轴承的组成主要包括轴承壳体、滑动层、摩擦材料和润滑剂。
根据轴承的结构和用途不同,滑动轴承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下所示。
1. 原理型滑动轴承:原理型滑动轴承是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它由平面轴承和滚轮轴承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的轴和转动的内圈之间的摩擦来支撑和传递载荷。
2.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又称为液膜滑动轴承。
它通过液体的压力来支撑和传递载荷,摩擦非常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磨性。
3. 液体静压滑动轴承:液体静压滑动轴承又称为静压气体轴承。
它通过气囊或液囊形成压力,从而支撑和传递载荷。
它的优点是工作平稳,摩擦小,负荷能力强。
4. 气体动压滑动轴承:气体动压滑动轴承是一种利用气体的动力来支撑和传递载荷的轴承。
它具有自润滑、稳定性好的优点,通常应用于高转速的轴承系统中。
5. 磁悬浮轴承:磁悬浮轴承是一种利用磁力来支撑和传递载荷的轴承。
它通过磁场的作用使轴承与支承之间产生浮动,从而减小了摩擦和磨损。
6. 弹性元件滑动轴承:弹性元件滑动轴承通过弹性元件的变形来支撑和传递载荷。
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一些低载荷和低速度的轴承系统中。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滑动轴承类型,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滑动轴承,如磁流体轴承、陶瓷轴承、液滴轴承等。
综上所述,滑动轴承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零件,其组成包括轴承壳体、滑动层、摩擦材料和润滑剂。
根据不同的结构和用途,滑动轴承可以分为原理型滑动轴承、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液体静压滑动轴承、气体动压滑动轴承、磁悬浮轴承、弹性元件滑动轴承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滑动轴承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不同的机械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动压滑动轴承工作原理
![动压滑动轴承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7f685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3.png)
动压滑动轴承工作原理动压滑动轴承,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它就像一个机械界的小精灵,默默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想象一下,咱们平常用的那些机器、汽车,甚至是飞行器,都离不开它的帮助。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在参加一场滑雪比赛,滑得那叫一个顺畅,几乎感觉不到摩擦。
说到动压滑动轴承,首先得聊聊它的构造。
一般来说,里面有个轴和一个承载的部分。
轴就像个主角,而承载部分则是它的舞台。
它们之间的配合相当密切,就像是两口子,互相依赖,又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轴转起来的时候,承载部分的表面形成了一层油膜,哎,这可不是普通的油,这可是动压油。
它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压缩的方式产生了一种压力,让轴和承载部分之间保持一个绝妙的距离,减少摩擦,这样一来,机器就能高效运转了。
大家可能会想,这个油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其实啊,这个油膜不仅仅是个润滑剂,它还像一位高明的调解者,把主角和舞台之间的距离掌握得恰到好处。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层油膜,轴和承载部分直接接触,那就跟两个朋友没话说,一见面就打起来,摩擦得不可开交,最后损坏的肯定是机器。
这种事情可不罕见,动压滑动轴承的存在恰好避免了这样的悲剧。
说到这里,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真是妙不可言。
它在旋转的过程中,借助油膜的力量,持续地为轴提供支持,就像是一位无形的守护者,默默地承担起重任。
这个过程其实是动态的,随着转速的变化,油膜的厚度也会随之变化,简直就像个聪明的小孩,时刻调节着自己的状态,确保每一次转动都不会出错。
这种轴承的耐磨性也让人赞叹。
想象一下,一台机器如果频繁出故障,维修就像是无底洞,根本停不下来。
而动压滑动轴承的出现,真的是帮了大忙。
它的耐磨性让机器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稳定工作,这就好比一位老将军,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
人们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在这里,动压滑动轴承就是那不可或缺的“粮草”。
不过呢,动压滑动轴承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的。
对于一些高负荷、高转速的场合,它也会感到吃力。
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设计中 将宽径比增大则最小油膜厚度
![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设计中 将宽径比增大则最小油膜厚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d26b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f.png)
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设计中将宽径比增大则最小油膜厚度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设计中,将宽径比增大则最小油膜厚度引言:动压径向滑动轴承作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机械元件,在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其设计过程中,宽径比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宽径比的增加如何影响最小油膜厚度。
我们将简要介绍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基本原理,然后探讨宽径比与最小油膜厚度之间的关系,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展开讨论。
一、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基本原理动压径向滑动轴承是一种基于流体动压原理工作的机械元件。
它由内圈、外圈和轴承座构成,其中轴承座内表面和外圈之间形成一个微小的间隙,称为油膜。
当轴以一定速度旋转时,油膜会产生压力,使轴与轴承座之间形成一个承载力,从而实现轴的平稳运转。
二、宽径比与最小油膜厚度的关系在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中,宽径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指的是轴承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比值。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宽径比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增大宽径比会使最小油膜厚度减小。
这是因为相同转速下,增大宽径比会导致流经油膜的流量增加,从而增大单位面积上的速度梯度。
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原理,速度梯度增大会引起油膜的压力降低,进而导致油膜厚度减小。
然而,当宽径比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最小油膜厚度会出现一个临界点。
在这个临界点之后,最小油膜厚度反而会开始增加。
这是因为过大的宽径比会导致流经油膜的流量增加过多,使得油膜压力不再降低,甚至到达饱和状态。
此时,增大宽径比会导致油膜的压力增加,从而使最小油膜厚度增加。
在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宽径比,以达到最佳的最小油膜厚度。
三、增大宽径比对轴承性能的影响除了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外,增大宽径比还会对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其他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增大宽径比能够提高轴承的刚度。
由于宽径比的增加会使油膜厚度减小,从而使轴承的刚度增加,提高了轴向的刚度。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及稳定性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及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7469c5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e.png)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及稳定性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转子系统具有非线性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这是由于流体动压效应引起的。
在转子系统中,流体动压滑动轴承是一种常用的支撑装置,通过润滑油膜的形成和变形,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和磨损,提高运动的稳定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在流体动压滑动轴承中,转子的运动会引起油膜的动压效应。
当转子开始旋转时,油膜中的液体分子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压力差异,从而形成一个向中间凸起的压力分布。
这种压力分布会产生一个向外的力,从而支撑和稳定转子的运动。
然而,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转子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
这是因为转子在运动过程中,油膜的形变会随着运动速度和载荷的变化而改变。
当运动速度和载荷较小时,油膜的形变相对较小,系统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较好;而当运动速度和载荷较大时,油膜的形变较大,系统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则会变差。
这种非线性现象对于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
此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和仿真分析,以验证和研究非线性动力特性的具体机理和规律。
综上所述,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转子系统具有非线性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这要求在设计和应用中充分考虑非线性效应,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控制。
这将有助于提高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除了非线性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转子系统还存在着其他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振动问题。
由于非线性动力特性的存在,转子系统可能会发生振动现象。
这些振动不仅可能导致系统的噪音和震动,还会影响转子的运行和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控制方法和设计优化来降低系统的振动水平,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
其次是温度问题。
在高速旋转的转子系统中,摩擦和涡流损耗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地散热,会导致系统温度升高,进而影响润滑油膜的性能和稳定性。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相关概述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相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14866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7.png)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相关概述动压油膜滑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摩擦副,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润滑油膜的形成,减小接触面的摩擦,达到减少磨损和降低摩擦阻力的效果。
本文将对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的相关概述进行介绍。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的结构简单,主要由轴承壳、轴套、润滑油和密封件组成。
其中,轴承壳和轴套分别安装在机械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上,通过润滑油的注入和泵送,形成一层油膜,使轴承与轴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实现滑动摩擦。
同时,密封件的作用是防止润滑油泄漏和外界杂质的进入,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具有较好的负荷承载能力,能够承受较大的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
其次,它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摩擦阻力,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传动效率。
再次,它具有较好的自润滑性能,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减小磨损和摩擦。
最后,它具有较好的减振和降噪效果,能够减少机械设备的振动和噪音。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润滑油在轴承与轴套之间形成一个润滑油膜,通过润滑油膜的压力来支撑和分散负荷。
润滑油在轴承的工作过程中,既起润滑作用,又起密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磨损和摩擦。
当润滑油膜的压力足够大时,轴承与轴套之间的接触面几乎为零,实现了滑动摩擦,从而减小了能源消耗和磨损。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轴承的工作效果,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并定期更换和保养。
其次,轴承的质量和加工精度也会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应选择优质的轴承产品。
最后,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恶劣程度也会对轴承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是一种重要的摩擦副,具有较好的负荷承载能力、低摩擦系数、自润滑性能和减振降噪效果。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润滑油膜的形成,减小接触面的摩擦,达到减少磨损和降低摩擦阻力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和优质的轴承产品,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滑动轴承润滑分类和选择
![滑动轴承润滑分类和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2ff00ce2102de2bd960588d6.png)
滑动轴承润滑分类和选择滑动压滑动轴承的分类动压滑动轴承是滑动轴承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包括液体(油与非油润滑介质)与气体动压润滑两种类型。
油润滑动压轴承,包括有单油楔(整体式)、双油楔、多油楔(整体或可倾瓦式)、阶梯面等多种类型,润滑特点各有不同。
一般要求在回转时产生动压效应,主轴与轴承的间隔较小(高精度机床要求达到1~3μm),有较高的刚度,温升较低等。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滑动轴承一般使用普通矿物润滑油和润滑脂作为润滑剂,在特殊情况下(如高温系统),可选用合成油、水和其它液体。
在选择滑动轴承润滑油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载荷根据一般规律,重载荷应采用较高粘度的油,轻载荷采用低粘度的油,为了衡量滑动轴承负荷的大小,一般以轴承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来定。
(2)速度主轴线速度高低是选择润滑油粘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油楔形成的理论,高速时,主轴与轴承之间的润滑处于液体润滑的范围,必须采用低粘度的油以降低内摩擦:低速时,处于边界润滑的范围,必须采用高粘度的油。
(3)主轴与轴承间隙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取决于工作温度、载荷、最小油膜厚度、摩擦损失、轴与轴承的偏心度、轴与轴承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间隙小的轴承要求采用低粘度油,间隙大的采用高粘度油。
(4)轴承温度对于普通滑动轴承影响轴承温度的最重要的性质是润滑剂的粘度。
粘度太低,轴承的承载能力不够,粘度太高,功率损耗和运转温度将会不必要地过高。
矿物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润滑脂的性能在很大和程度上决定于在其配制过程中基油的粘度和稠化剂的种类。
(5)轴承结构载荷、速度、间隙、速度、温度、轴承结构等并不是单一影响因素,在选择滑动轴承润滑油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轴瓦的定位 轴瓦与轴承座不允许有相对移动。可采用的固定方式:a.两端做出凸 轴瓦与轴承座不允许有相对移动。可采用的固定方式:a.两端做出凸 b.紧定螺钉或销钉 c.剖分面上冲出定位唇 紧定螺钉或销钉。 剖分面上冲出定位唇。 缘。b.紧定螺钉或销钉。c.剖分面上冲出定位唇。
滑动轴承的简介
3、轴瓦与轴承座的配合 为提高轴瓦的刚度、散热性及与轴承座孔的同心度,一般采用较的过 盈紧配合。 4、油沟及油槽 为了把润滑油导入整个摩擦面,轴瓦或轴颈上需开设油沟或油槽。 为了把润滑油导入整个摩擦面,轴瓦或轴颈上需开设油沟或油槽。 轴向油沟的长度应稍短于轴瓦宽 液体润滑轴承,油沟不开在压力区内, 液体润滑轴承,油沟不开在压力区内,否则破坏油膜的连续性及承载 能力。 能力。
Fa Fa Fa Fa
图1-5 止推滑动轴承
空心式:轴颈接触面上压力分布较均匀,润滑条件比实心式好。 空心式:轴颈接触面上压力分布较均匀,润滑条件比实心式好。 单环式:利用轴颈的环形端面作为止推面,结构简单,润滑方便,可承受双荷。 单环式:利用轴颈的环形端面作为止推面,结构简单,润滑方便,可承受双荷。广 泛用低速、轻载的场合。 泛用低速、轻载的场合。 多环式:承载能力大,可承受双向轴向载荷。但各环间载荷分布不均匀。 多环式:承载能力大,可承受双向轴向载荷。但各环间载荷分布不均匀。
∂p ∂τ pdydz + τ dxdz − p + dx dydz − τ + dy dxdz = 0 ∂x ∂y
整理得: 整理得:
∂p ∂τ = − ∂y ∂x
∂u 由牛顿粘性定律知: 由牛顿粘性定律知: τ = − η ∂y
压力沿X 压力沿X方向与速度沿 方向的变化关系: Y方向的变化关系:
图1-1 汽轮机
图1-2汽车发动机
滑动轴承的简介
二 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形式
1 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
油杯孔 轴承座 螺纹孔
整体轴套
图1-3 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
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磨损后轴颈与轴承孔之间的间隙无法调整; 磨损后轴颈与轴承孔之间的间隙无法调整;只能沿轴向装拆 应用:低速、 应用:低速、轻载或间歇性工作的机器中。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
姓名 学号 导师
吴兵 11721164 王小静
LOGO
目录
滑动轴承的简介 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试验 参考文献
滑动轴承的简介
一 概述
滑动轴承,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其特点是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 滑动轴承,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其特点是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 在以下工况中: 载荷特重, 精度特高, 转速特大, 尺寸特大或特小, 在以下工况中:①载荷特重,②精度特高,③转速特大,④尺寸特大或特小,⑤ 特殊结构(要求轴承剖分)滑动轴承较滚动轴承更具优势。因而在汽轮机、 特殊结构(要求轴承剖分)滑动轴承较滚动轴承更具优势。因而在汽轮机、离心式 压缩机、内燃机、大型电机中多采用滑动轴承。此外,低速而带有冲击的机器( 压缩机、内燃机、大型电机中多采用滑动轴承。此外,低速而带有冲击的机器( 如水泥搅拌机、滚筒清砂机、破碎机等)也常用滑动轴承。 如水泥搅拌机、滚筒清砂机、破碎机等)也常用滑动轴承。
s
s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试验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试验,包括静特性试验和动特性试验两大类。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试验,包括静特性试验和动特性试验两大类。所谓 静特性是轴心处于静平衡线旋转,二五外界激振的情况下, 静特性是轴心处于静平衡线旋转,二五外界激振的情况下,轴承的静态性 相比之下, 能。相比之下,动特性则是轴心在外界激振力的作用下处于静平衡线附近 旋转时轴承的动态性能。 旋转时轴承的动态性能。
∂p (1)建立油膜压力变化 与油的粘度 η 、 ∂x 油膜厚度 h 及板速 U 的关系
(2)油膜压力在 x 方向的分布规律为 px =
F P
px
v
∫
0
s
x
dp dx = dx
h − h0 ∫ 6 η U h 3 dxx 0
x
c
b ho
o
a
(3)油膜承载能力 ) P =
x
y
∫
0
x h − h0 p x dx = ∫ ∫ 6 η U dx dx 3 h 0 0
h ∂p U 当 y = h 时, u = 0 , 则 c 1 = − ⋅ − 2η ∂x h
U
流速方程: 流速方程:流速沿油膜后方向的分布规 U ( h − y ) 律 1 ∂p
u=
h
−
2η ∂x
⋅
(h − y) y
线性项线性项-剪切流
非线性项非线性项-压力流
动压润滑的基本理论
4、流量连续条件:x方向单位宽度流量为常数(无端泄) 流量连续条件: 方向单位宽度流量为常数(无端泄)
动压润滑的基本理论
二、流体动压润滑基本方程-雷诺方程
1、模型建立:相互倾斜AB板, B 静止、 A板速度为U 2、假设:(1)忽略油层的重力和惯性力影响; (2)润滑油不可压缩;忽略粘压效应; (3)油压沿膜厚方向不变; (4)油为牛顿流体,处于层流状态。
U
动压润滑的基本理论
3、力平衡条件
∑X = 0
动压润滑的基本理论
b)如果板A与板 不平行,板间的间隙沿运动方向由大变小,则板间的油层速 )如果板 与板 不平行,板间的间隙沿运动方向由大变小, 与板B不平行 度分布沿x方向不可能恒为线性分布 因为进油口大,出油口小, 方向不可能恒为线性分布( 度分布沿 方向不可能恒为线性分布(因为进油口大,出油口小,若速度分 布相同则必然导致进油多出油少,这显然不符合流量连续原理,因而是不 布相同则必然导致进油多出油少,这显然不符合流量连续原理, 可能的),要保证流量连续,进油口的速度分布只能是图示的上凸分布, ),要保证流量连续 可能的),要保证流量连续,进油口的速度分布只能是图示的上凸分布, 而出油口的速度分布只能是下凸的。由于油层( 而出油口的速度分布只能是下凸的。由于油层(坐标 y 处)在进油口的速 度小于出油口的速度, 之间的油压大于进、 度小于出油口的速度,说明截面 a-a、c-c之间的油压大于进、出油口的油 、 之间的油压大于进 也就是说间隙中形成了压力油膜。由于油压是各向同性的, 压,也就是说间隙中形成了压力油膜。由于油压是各向同性的,因此作用 在板A上的油压构成一个合力将板 向上顶,要保证板A相对于板 上的油压构成一个合力将板A向上顶 相对于板B在 方向 在板 上的油压构成一个合力将板 向上顶,要保证板 相对于板 在y方向 无相对运动,必须给板A施加一个向下的力 以平衡油压向上的合力。 施加一个向下的力F以平衡油压向上的合力 无相对运动,必须给板 施加一个向下的力 以平衡油压向上的合力。由此 可知,这种情况下, 是能够承受一定载荷F的 可知,这种情况下,板A是能够承受一定载荷 的。这种借助相对运动而在 是能够承受一定载荷 轴承间隙中形成的压力油膜称为动压油膜。 还表明: 轴承间隙中形成的压力油膜称为动压油膜。图b还表明:从截面 还表明 从截面a-a到c-c 到 之间,各截面速度分布是不相同的,但必有一截面b-b,油的速度呈三角形 之间,各截面速度分布是不相同的,但必有一截面 , 分布。 分布。 动压油膜形成的必要条件 :a)楔形间隙 ; 相对滑动、速度方向大口进出; b)相对滑动、速度方向大口进出; 供油充分、一定粘度。 c)供油充分、一定粘度。
滑动轴承的简介
三 轴瓦结构
轴瓦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固定可靠,润滑良好,散热容易, 便于装拆和调整。轴瓦固定在轴承座上,轴瓦表面常浇铸一层减摩材料, 称为轴承衬,厚度从零点几个毫米到6毫米。为使轴承衬固定可靠,可在轴 瓦上作出沟槽。 1、轴瓦的形式和构造
整体式 — 轴套
剖分式
厚壁轴瓦:壁厚 外径 外径>0.05 厚壁轴瓦:壁厚/外径 薄壁轴瓦: 壁厚/外径 外径<0.04 薄壁轴瓦 壁厚 外径
动压润滑的基本理论
一、动压油膜形成的理论
图2-1 两相对运动平板间油层中的速度和压力分布 a)两平行板间充满润滑油,板B静止,板A以速度v向左运动。在速度不是很 两平行板间充满润滑油, 静止, 以速度v向左运动。 大的情况下,两平行板之间的润滑油呈层流状态,各流层的速度沿板长度 大的情况下,两平行板之间的润滑油呈层流状态, 方向始终呈三角形分布。由于各层流速恒定,因此作用在油层上的油压既 方向始终呈三角形分布。由于各层流速恒定, 不会增大,也不会减小(恒为大气压)。因此,若忽略板A的质量,则板A 不会增大,也不会减小(恒为大气压)。因此,若忽略板A的质量,则板A )。因此 不会下沉,但若板A上承受载荷F时,由于在竖直方向无油压的合力与F平衡 不会下沉,但若板A上承受载荷F 由于在竖直方向无油压的合力与F ,于是板A将逐渐下沉,直到与板B接触。显然,这种情况下板A不能承受载 于是板A将逐渐下沉,直到与板B接触。显然,这种情况下板A 荷F 。
滑动轴承的简介
表1-1 常用轴瓦及轴承衬材料的性能
滑动轴承的简介
五 润滑剂的选用
轴承润滑的目的在于降低摩擦功耗,减少磨损, 轴承润滑的目的在于降低摩擦功耗,减少磨损,同时还起到冷却吸振 防锈等作用。轴承能否正常工作,和选用润滑剂正确与否有很大关系。 防锈等作用。轴承能否正常工作,和选用润滑剂正确与否有很大关系。 液体润滑剂--润滑油 液体润滑剂--润滑油 -润滑剂分为 半固体润滑剂— 半固体润滑剂—润滑脂 固体润滑剂
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经济性等 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
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几乎没有的,工程上常用浇铸或压合的方法 将两种不同的金属组合在一起,性能上取长补短。常用的轴瓦和轴承衬材料 有下列几种: 1)轴承合金(通称巴氏合金或白合金)a、锡锑轴承合金 b、铜锡合金 2)青铜 3)特殊性能的轴承材料 a、含油轴承 b、铸铁 c、橡胶轴承 d、塑料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