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3.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的酶。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有LDH1/LDH2/LDH3/LDH4/LDH5 5种4.酶催化反应的能力成为酶活性。
5.酶的特点: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可调控性6.维持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包括糖脂肪蛋白质7.运动引起体内的物质产生适应性变化主要体现为:酶催化能力的提高酶含量的增加8.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9.ATP的生物学功能:(1)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若简答+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供应合成代谢和其他所有需能的生理活动);(2)用来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10.ATP的再合成途径(1)高能磷酸化合物(2)糖无氧酵解(3)有氧代谢再合成ATP11.ATP、ADP循环是人体能量转化的基本途径。
12.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13.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答: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经过分解代谢生成乙酰辅酶A;第二阶段是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多次脱氢,使NAD+和FAD还原成NADHH+和FADH2,生成二氧化碳:第三阶段是NADHH+和FADH2中的氧经呼吸链将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
14.生物氧化发生的部位主要部位线粒体(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4个功能区)15.人体内的呼吸链有2条:NADH呼吸链、琥珀酸呼吸链。
16.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17.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它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这类酶称为同工酶。
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是指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联系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
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基团全部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
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组织中进行类似发酵的降解反应过程。
最终形成乳酸或丙酮酸,同时释出部分能量,形成ATP供组织利用。
肽键:一个a—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a—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有氧氧化: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车体氧化分解成CO₂、H₂O的过程三羧酸循环:体内物质糖类、脂肪或氨基酸有氧氧化的主要过程糖原合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肉碱:一种类氨基酸,属于季铵阳离子复合物,可以透过生物合成方法从赖氨酸及蛋氨酸两种氨基酸合成产生糖异生:是指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者糖原的过程,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乳酸循环(cori循环):血乳酸经血液运输至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中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直接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为乳酸循环。
乳酸阈:根据血乳酸浓度随着运动强度而变化的特点,在递增强度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上升至大约4m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
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a,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较之前少了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尿肌酐系数:即24小时尿中每千克体重的肌酐毫克数间接反映运动员肌肉质量或磷酸肌酸、肌酸的含量。
运动性蛋白尿:由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答题:简述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线粒体内膜上与呼吸链有关的复合物主要有4种,即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和复合物Ⅳ,组成两条呼吸链:1、复合物Ⅰ、复合物Ⅲ和复合物Ⅳ,电子的流向是复合物Ⅰ--复合物Ⅲ--复合物Ⅳ,最终传给氧,这条呼吸链的电子来源于NADH。
运动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化学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2、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
简单说,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3生物氧化: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
5、糖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6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运动时肌肉中糖代谢加强,其代谢中间物丙酮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输入到血液中的过程。
7、磷酸原:ATP和CP 的合称,两者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代谢中通过转移磷酸基团的过程释放能量。
8、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9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
10、中枢疲劳:由运动引起的、发生在从大脑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的疲劳。
11、外周疲劳:指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能维持预定收缩强度的现象。
12、糖异生:从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二.是非判断题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T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
T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
T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F5、酶是蛋白质,但是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T6、通过长期训练可以提高酶活性、增加酶含量。
T7、一般意义上的血清酶是指那些在血液中不起催化作用的非功能性酶。
T8、训练引起的酶催化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因停训而消退.T9、CP是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F10、生物氧化发生的部位在细胞质。
运动生物化学改
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及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2、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氨基酸。
3、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4、酶:是由生物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5、生物氧化: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6、糖酵解: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不消耗氧称葡萄糖的无氧分解,因该过程与酵母使糖转变成乙醇的过程相似,故又称糖酵解。
7、糖异生:体内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8、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不完全氧化生成的正常中间产物,这些的中间产物主要是乙酸乙酰,β-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
9、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肌肉中葡萄糖分解生成的丙酮酸转变成丙氨酸,与丙氨酸在肝内异生成葡萄糖的代谢过程称-----。
10、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称运动性疲劳。
11、超量恢复:运动中能源物质被消耗,在一定强度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消耗越明显,在运动后恢复期的某一时刻恢复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称超量恢复。
12、训练适应:机体对不同运动方式所引起的化学组织、结构和功能特性发生适应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1、糖根据水解的情况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单糖)、(低聚糖)、(多糖)。
2、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3、酶所催化的反应过程中,被催化的物质称为(底物),反应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酶活性)。
4、三羧酸循环在细胞(线粒体)内进行,从(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开始至(草酰乙酸)再生成结束,每循环一次消耗一个(乙酰)基,生成两分子(二氧化碳),脱掉4对(氢)离子。
5、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三种代谢方式。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
1 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是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
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疲劳时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
4半时反应:运动中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增加至运动前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 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即由不适宜训练造成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积累,
进而引发运动能力下降,并出现多种临床症状的运动性综合征。
6 运动性蛋白尿:由于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的现象。
7 超量恢复:运动是消耗的物质,找运动后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可以以超过
原来水平的现象。
二、填空题
1 运动负荷综合评定生化指标的组合:
一次训练课的运动负荷:血乳酸、血尿素
一周或一阶段训练的运动负荷:血红蛋白、血尿素、磷酸肌酸激酶酶
运动训练后运动人机体能状态:血尿素、血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酶
2 运动人体机能恢复的综合评定:血乳酸、血尿素、尿蛋白
3 最佳身体状态的综合评定:Hb、血尿素、血清T/C、血清肌酸激酶
4 DNA RNA
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化学组成:多氧核糖、磷酸、碱基核糖、磷酸、碱基
生物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储存户促成蛋白质的合成
判断。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一、引言运动是生物体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运动涉及到大量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能量代谢到肌肉收缩,都需要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对于理解运动机制、改善运动表现以及预防运动受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重要代谢途径以及与运动相关的分子机制。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2.1 代谢代谢是指生物体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在运动状态下,代谢过程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例如,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因此代谢速率会加快。
2.2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在运动时产生和利用能量的过程。
能量主要由食物摄入,并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转化为ATP(三磷酸腺苷),提供给肌肉细胞进行收缩和运动。
三、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代谢途径3.1 糖酵解糖酵解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会经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最终转化为能量(ATP)、乳酸和水。
糖酵解过程可以在有氧(有氧糖酵解)和无氧(无氧糖酵解)条件下进行。
3.2 脂肪代谢脂肪代谢是指细胞内脂肪分子的分解和利用过程。
脂肪是一种高能物质,通过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在运动时,脂肪会作为主要能源被肌肉细胞所利用。
3.3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是指生物体内蛋白质分子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在运动时,蛋白质的分解速率会增加,用于提供必要的氨基酸供能和修复受损组织。
此外,蛋白质在肌肉组织中也起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四、与运动相关的分子机制4.1 ATP的产生ATP是生物体最常用的能量储存和转换分子。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通过酵解和氧化反应合成和利用ATP。
针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ATP的合成和利用机制也会有所不同。
4.2 乳酸的产生与清除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无氧糖酵解会产生较多的乳酸。
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肉疲劳和酸痛感。
乳酸的清除与运动后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乳酸转运、乳酸氧化等多种途径。
运动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对机体化学组成的影响和物质代谢特质,以及变化规律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相互关系的一门新科学。
2.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3.同工酶: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4.肌酸激酶(CK):在代谢过程中,它催化磷酸肌酸与肌酸之间的转化。
5.腺苷三磷酸(ATP):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
6.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7.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
8.糖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9.糖原合成:由葡萄糖、果糖、或半乳糖等单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
10.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11.乳酸循环:血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再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的过程。
12.必须脂肪酸:通常把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称为必须脂肪酸。
13.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磷脂等组成,是血中脂类的运输形式。
14.脂肪(酸)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15.酮体:在肝细胞内脂肪酸氧化极不完全,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的总称。
16.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N占16%17.氮平衡:人体摄入的食物中的含氮量和排泄物中的含氮量相等的情况。
18.氨基酸代谢库:只是在表示蛋白质不断合成同时又不断分时,都经历了一个氨基酸不断变化的过程。
19.乳酸阈or无氧阈:人体进行递增运动负荷时,由有氧氧化分解供能过渡到大量动用糖酵解供能的临界点。
20.半时反应:是指恢复运动时所消耗物质的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
3、糖原分解:由葡萄糖、果糖或半乳糖等单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
4、糖异生: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合或糖原的过程。
5、运动肌“乳酸穿梭”:IIb型快肌纤维中生成的乳酸不断进入IIa型快肌纤维或I型慢肌纤维中被氧化利用。
6、血管间“乳酸穿梭”:指运动时工作肌内生成的乳酸不是在工作肌肉本身中进行代谢,而且穿出肌细胞膜进入毛细血管,再通过血液循环将乳酸运到体内其他各种器官中进一步代谢。
7、乳酸阈:指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升到4m mol/L 所对应的运动强度。
8、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9、脂肪酸活化:在脂酰CoA合成酶的催化下,脂肪酸转变为脂酰CoA的过程,称脂肪酸活化。
10、酮体:肝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并不完全,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1、血浆游离脂肪酸(FFA):脂肪酸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以清蛋白作为脂肪酸的载体。
12、血脂:指人体血浆中的脂质,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13、运动性疲劳:有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14、运动性外周疲劳:指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能维持预定收缩强度的现象。
15、运动性中枢疲劳:指由运动引起的,发生在从大脑到脊髓运动神经系统的疲劳,即指由运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给肌肉以满足运动所需的现象。
16、半时反应:运动后恢复中,消耗的能源物质恢复一半或代谢产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半时反应。
17、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即由不适宜训练造成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积累,进而引发运动能力下降,并出现多种临床症状的运动性综合症。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3.糖酵解:是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
4.糖的有氧氧化:是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5.糖异生:是指在人体内,除了由单糖合成糖原外,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原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这种由非糖原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6.脂质:是指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脂类及其衍生物。
7.7.脂肪酸的氧化作用:是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碳原子之间断裂,碳原子被氧化的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8.血脂:是指人体血浆中的脂质,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9.蛋白质:是指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10.肽键: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一个@ˉ氨基酸的氨基与另外一个@ˉ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之为肽,连接这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称为肽键。
11..脂肪动员:是指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填空与判断1.组成人体的化学物质,即是由糖、脂质、蛋白质、核酸、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7大类物质组成。
除水之外,其它6大类物质中,每一类又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子。
2.2.除了核酸之外,其它6大类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3.3.人体物质组成的分类:《1》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分为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糖、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是有机分子。
水和无机盐是无机分子。
《2》根据代谢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可分为:能量物质《糖、脂质、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4. 4.酶的元素组成:《1》酶的元素组成:主要由碳、氢、氧、氮组成C、H、O、N. 《2》酶的分子组成:按分子组成来分,酶可以为单纯酶和结合酶。
运动生化
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自身具有的或者从外界环境获得的物质,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较小、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3.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4.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种酶,它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这一类酶称为同工酶。
5.一次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水。
6.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德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7.血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可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再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为乳酸循环或Cori氏循环。
8.复合脂:指由脂肪酸、醇类和其他物质组成的脂类物质。
9.酮体;在某些组织如肝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并不完全,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0.蛋白质是指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11.整体水平的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可直接影响组织中的代谢,或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改变激素分泌的速度,从而间接地对整体的代谢进行综合调节。
12.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疲劳时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
13.尿肌酐系数是指24小时每公斤体重排出的尿肌酐的毫克数。
该系数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
14.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即由不适宜训练造成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积累,进而引发运动能力下降,并出现多种临床症状的运动性综合症。
填空:1.酶是由(碳、氢、氧、氮)组成2.按分子组成来分,酶可分为(单纯酶)(结合酶)3.酶催化的特点: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可调控性4.水的来源主要是(食物)(饮料)排出形式(尿液)5.糖的分类:(单糖)(寡糖)(多糖)6.复合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脂蛋白)7.血浆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8.运动型疲劳的机制(疲劳链)(突变理论)(运动性疲劳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调节网络)9.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警觉期,第二阶段——抵抗期,第三阶段——衰竭期10.评定训练效果(尿肌酐)(乳酸阈)11.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12.1分子葡萄糖,净得2分子ATP。
运动生物化学笔记
运动生物化学概念:1.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及规律。
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同工酶:有一类酶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这一类酶称为同工酶。
3.限速酶:催化能力较弱,对整个代谢过程的反应速度起控制作用的酶。
4.生物氧化:是糖、脂肪、蛋白质、等能源物质在体内分解时逐渐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5.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体、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映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他们与呼吸有关,故称呼吸链。
6.氧化磷酸化:代谢产物脱下的氧,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 TP的过程。
7.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 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8.三羧酸循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溶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氧,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9.糖异生:由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生成葡萄糖咸糖元的过程10.乳酸循环;血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的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在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此过程称为HL循环。
11.脂肪动员:脂肪cell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12.脂肪酸的B-氧化:是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a,B-碳原子之间断裂,B-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两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13.必需氨基酸: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有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
14.非必需氨基酸:体内可以合成,并非必须从食物摄取的氨基酸,有一些可以通过糖代谢的中间产物转化而来。
15.氨基酸代谢库:是一个虚拟化的概念,只是在表示蛋白质不断合成同时有不断分解时,所经历的一个氨基酸不断变化的过程。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1,运动生物化学是指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糖的概念和化学组成: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HO)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糖类物质主要由碳(C)、氢(H)、氧(O)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原子与氧原子只比与水相同,也就是2:1,所以多数糖可用通式Cn(H2O)n表示,糖称为碳水化合物。
分类:单糖、寡糖、多糖。
2.1糖不仅是机体生存过程中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中枢神经的主要能源物质。
2.2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结合糖和自由型糖(游离态和化合态形式存在)。
游离态的糖主要是存在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化合态的糖主要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
3,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糖可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糖在脂肪代谢中的调节作用;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糖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
4,糖是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中唯一能进行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提供合成ATP的能源物质。
5,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
6,糖代谢产物有两种:糖原和血糖。
根据代谢是氧气的参与,糖代谢可分为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6.1糖代谢是人体获得能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代谢底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各组织中的糖原;另一种是循环至各组织细胞的血糖。
7,糖酵解过程中ATP的生成数量:糖酵解是放能反应过程。
1分子葡萄糖能产生2分子乳酸,在该过程中用去2分子ATP,产生4分子ATP,即净得2分子ATP;若从糖原开始,则消耗1分子ATP生成4分子ATP,净得3分子ATP。
糖的有氧氧化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8,糖的有氧氧化是人体内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净生成38分子ATP。
9,糖的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一、产生的能量多,是机体利用糖能源的主要途径。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1-3单元名词解释:1.糖:是一类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2.必须脂肪酸:维持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接摄取满足营养的脂肪酸。
3.必须氨基酸: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8种氨基酸。
4.酶:是生物的催化剂。
由生物细胞产生,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5.酸碱平衡: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维持一定的含量和比例,使体液PH值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维持恒定。
填空题:1.糖的分类是单糖、低聚糖、多糖。
其中淀粉是多糖。
运动饮料中通常添加的是低聚糖。
2.脂类的分类是脂肪、复合脂、类脂。
胆固醇属于类脂。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4.无机盐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5.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前者包括维生素B族(B1 B2 B6 B12 PP 叶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
后者包括维生素A D E K。
6.酶的特点极高的催化效率(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可调控性。
简答题:1.糖的功能:1.提供机体所需能量。
2.促进脂肪分解供能。
3.糖氧化可节约利用蛋白质。
2.脂肪的功能:一般功能:1.脂类是机体组织的组成部分。
2.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和最大储能库。
3.防震和隔热保温作用。
4.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运动中的生物学功能:1.脂肪提供长时间低强度供能(马拉松、铁人三项)时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2.脂肪氧化供能具有降低蛋白质和糖消耗的作用。
3.运动员为什么重视补水: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排汗成为调节体热的主要途径。
一次大强度,大排量的排汗可达到2000-7000毫升,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将会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明显降低,严重时还会危害到运动员的身体。
所以运动员要重视补水。
4.血清酶的来源,为什么运动会引起血清酶增高:血清酶的来源:机体各组织细胞(肝脏、心肌、骨骼肌等)血清酶增高原理:运动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是血清中组织酶升高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名词解释:1.磷酸原:ATP和CP的合称。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与运动相关的化学过程的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主要关注运动过程中生物分子的合成、降解和调节,以及运动对细胞和器官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与运动生物化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1.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是运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
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内通过蛋白质合成机制合成新蛋白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将DNA信息转化为mRNA信息的过程,翻译是将mRNA信息转化为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蛋白质的合成对于细胞的生长和修复以及运动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2.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产生能量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的总称。
在运动过程中,代谢会得到加强,以满足活动时的能量需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代谢途径的不同分子反应,并了解在运动过程中这些反应的调控机制。
3. ATP: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传递分子。
在细胞内运动过程中,ATP通过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能量,用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ATP的合成与降解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为它对运动能量的产生和利用起着关键作用。
4. 有氧和无氧代谢:在运动过程中,生物体的能量需求会增加。
有氧代谢是指细胞内的氧气参与的代谢途径,能够产生大量的ATP。
无氧代谢则是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代谢途径,产生较少的ATP。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了细胞内有氧和无氧代谢的机制,以及这两种代谢方式在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下的调节和平衡。
5. 肌纤维蛋白:肌纤维蛋白是构成肌肉组织的主要蛋白质。
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两种蛋白质组成,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形成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肌纤维蛋白的合成、降解和调控机制,以及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功能。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了理论基础,用于改善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运动康复。
它对于揭示生物体的运动机制、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运动生物化学
1.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活细胞和有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化学分子及他们所参与的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
而运动生物化学则是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蛋白质主要由碳(C).氢( H).氧(O).氮(N).硫(S)等元素组成,有的蛋白质还含有磷(P).铁(Fe).铜(Cu).锰(Mn).锌(Zn).镁(Mg).钼(Mo).碘(I)等元素.蛋白质都是由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的。
3.氨基酸是指含有氨基的羧酸。
4.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低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进行补充的氨基酸.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
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6.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答:(1)构成机体的结构成分蛋白质,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占细胞中干成分的70%以上,人体内大约含有30万种蛋白质。
(2)是绝大多数酶的组成成分机体内的物质代谢都是由各种酶催化完成的。
体内的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反应的催化过程。
例如,己糖激酶和乳酸脱氢DNA聚合酶(3)某些蛋白或肽具有激素作用许多激素是由多肽或蛋白质组成,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例如,胰岛素、生长激素(4)转运与储存作用某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它们携带小分子或离子透过细胞膜,在血液循环中、在不同的组织间运载代谢物。
(5)收缩与运动作用某些蛋白质具有细胞和器官收缩的功能,可使其改变形状或运动。
(6)免疫防御作用有些蛋白质具有保护或防御功能。
如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防止过多失血。
另外,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外来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蛋白质,从而识别相关病毒、细菌等异物,并与之结合,从而排除外来物质对机体的干扰,起到防御和免疫的作用。
(7)参与代谢供能1g蛋白质完全氧化可产生16.74KJ的能量,产生的能量一般不参与供能,主要用于机体的自我更新。
运动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学科,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糖原:由许多缩合成的支链多糖,是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3、酶:是生物细胞(或称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4、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5、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在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组成的供能系统。
6、有氧代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组成的供能系统。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分解代过程中,代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
8、氧化磷酸化: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途径。
10、脂肪酸的β-氧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限速酶:在代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中,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的很慢,便成为整个过程的限速步骤,催化此限速步骤的酶。
1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3、呼吸链:由一系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4、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
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5、磷酸原:ATP和磷酸肌酸合称磷酸原。
16、糖酵解: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17、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
肌肉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异生为葡萄糖。
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所构成的循环。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半时反应:是指恢复运动时消耗物质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2、必需氨基酸: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3、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成为氧化磷酸化。
5、能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三种必需氨基酸,在运动中起到重要供能作用,称为能量氨基酸。
6、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即由不适宜训练造成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积累,进而引发运动能力下降,并出现多种临床症状的运动性综合征。
7、尿肌酐系数:是指24小时每公斤体重排出的尿肌酐的毫克数。
8、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的需要,称为必须脂肪酸。
9、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它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这一类酶称为同工酶。
10、限速酶:催化能力较弱,对整个代谢过程的反应速度起控制作用的酶称为限速酶。
11、兴奋剂:竞赛运动员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非正常量或非正常的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兴奋剂。
12、激素: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合成的一类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随着血液循环于全身,并对一定的组织或细胞发挥特殊的效应。
13、酮体:在某些组织如肝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并不完全,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为酮体。
14、超量恢复: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中消耗的物质运动后恢复时超过运动前数据量的现象。
15、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中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稳定的运动强度)。
16、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
17、支链氨基酸:是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统称。
二、简答题:(参考答案)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运动生化概念+简答
运动生化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1、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3、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5、脂肪: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5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6、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
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7.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8、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9、氧化脱氨基作用:通过氧化脱氨酶的作用,氨基酸转变为亚氨基酸,再水解为α-酮酸和氨的过程。
10、转氨基作用:是指某一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的过程。
11、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运动时,骨骼肌内糖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蛋白质分解释放的支链氨基酸之间发生转氨基作用,丙酮酸生成丙氨酸释放入血,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并转运到骨骼肌的代谢过程。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物化学1、运动⽣物化学:是⽣物化学的⼀个分⽀,是研究⼈体在进⾏运动时体内发⽣的化学变化以及进⾏体育锻炼时体内在分⼦⽔平上适应性变化的⼀门学科。
2、运动⽣物化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1)揭⽰运动⼈体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体的机能(3)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3、运动⽣物化学研究的⽬的:为增强体质提⾼竞技运动能⼒提供科学理论和⽅法4、试分析运动⽣物化学在运动训练和全民健⾝中的作⽤。
运动⽣物化学是运动训练学的基础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规律是制定训练计划、选择和改进驯练⽅法的依据。
运动⽣物化学在全民健⾝中与⼉童少年的⾝体发育,与⾝体健康、和抗衰⽼⾏的作⽤5、酶催化反应的能⼒称为酶活性6、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质。
酶具有蛋⽩质的所有属性,但蛋⽩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与酶的浓度反应速度的影响(2)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温度反应速度的影响(4)激活剂和抑制剂反应速度的影响8、酶催化反应的特点:(1)⾼效性(2)⾼度专⼀性(3)可调控性(4)酶结构的不稳定性9、糖的分类:根据特点分为(1)单糖(2)寡糖——低聚糖(3)多糖10、运动时糖的⽣物学功能:(1)糖可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能量;(2)糖在脂肪代谢中的调节作⽤;(3)糖具有节约蛋⽩质的作⽤;(4)糖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
11、脂质在运动中的⽣物学功能:(1)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2)复合脂质和衍⽣脂质是构成细胞的成分(3)促进脂溶性维⽣素吸收(4)脂肪防震和隔热保温作⽤(5)脂肪的氧化利⽤具有降低蛋⽩质和糖消耗的作⽤。
12、必需脂肪酸:维持⼈体正常⽣长所需⽽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13、必需氨基酸:机体⽆法⾃⾝合成必须由⾷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14、ATP的⽣物学功能:(1)⽣命活动的直接能源;(2)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能磷酸化合物15、⽣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成⼆氧化碳和⽔,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维生素: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生物氧化: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
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
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3、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4、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6、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7、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8、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3、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脂肪: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2、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
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3、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4、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5、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1、氧化脱氨基作用:通过氧化脱氨酶的作用,氨基酸转变为亚氨基酸,再水解为α-酮酸和氨的过程。
2、转氨基作用:是指某一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的过程。
3、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运动时,骨骼肌内糖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蛋白质分解释放的支链氨基酸之间发生转氨基作用,丙酮酸生成丙氨酸释放入血,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并转运到骨骼肌的代谢过程。
4、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5、氮平衡:人体摄入的食物中的含氮量和排泄物中的含氮量相等的情况称为氮平衡。
1、磷酸原:由于ATP和CP分子结构中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代谢中通过转移磷酸集团的过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合称为磷酸原。
2、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CP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
3、糖酵解供能系统:运动过程中,骨骼肌依靠糖质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ATP提供能量的方式,称为糖酵解供能系统。
4、有氧代谢供能系统:运动过程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有氧的条件下完全氧化分解并释放大量ATP提供能量的方式,称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