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17
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至于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及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7.3%(23/30),对照组的为43.1%(14/30),两组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对照组的病患人员实施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方法;而治疗组不仅实施常规护理,还实施相关的康复护理方法,重点涵盖了:(1)身体训练:重点就是训练病患人员的行走、站和坐等基本的动作;(2)心理康复:医务者要经常的对病患人员实行心理疏导,使其没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并且将有关的脑卒中知识介绍给病患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其康复的信心;(3)持续的按摩。
共计坚持四个月;(4)刺激康复:在必要的状况下要实行电生理刺激,这主要针对的是病患人员的触觉和感觉器官。
1.3 疗效评定的标准:(1)基本治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达到原来水平的91%到100%,没有出现残疾;(2)显著改善:恢复情况达到原来水平的46%到90%,出现了致残,其程度为1至3度;(3)改善:恢复情况达到原来水平的18%到45%;(4)没有效果:恢复情况没有达到原来水平的18%。
上述的1至3项都是治疗有效果的,而第4项是没有效果的。
出了这种方法,还能够用adl和css对两组病患实施评定,同时对其治疗的不同阶段实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和x2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7.3%(23/30),对照组的为43.1%(14/23),两组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两组治疗后的css与adl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研究
1 . 护理 方 法 2
1 .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和卫生保健宣传。脑卒中患者不但患 .4 2 有驱体疾患 , 心理上 因久病致残 , 怕成为家人 的累赘 , 表现情绪极
度低下甚至厌世 , 对这一时期的患者如不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促进
患者 的综合 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的综合照顾能力 ,家庭
肢体障碍 , 年龄大于 6 0岁 , 病程 ≤2年 , 目前在家中康复 , 家属能 够协助进行康复锻炼 ,无严重认知障碍和严重 心肝 肾等脏 器疾 病 。随机分为观察组 7 9例和对照组 7 3例 , 两组患者年龄 、 性别 、
人 口学、 疾病等方面有均衡性。其 中观察组为以家庭护理服务团 队为主体 的家庭护理模式 ,护理计划 由社 区卫生服务站 的护师 制定 , 进行脑卒 中患者家庭护理 , 对照组为社 区卫生服务站 常规 康复护理 为主 , 并对 两组 进行康复指标 的评估 , 收集数据 , 进行
[ 中图分类号】 43 4 【 R 7. 文献标识码】 [ 7 A 文章编号】 6390(003— 80 17—7 12 1)16—2
脑血管病不仅危害患者 本人 ,而且需 要相当数量的人来照
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 增强患者 的 自信 , t 用热情激发 k ,
患者对抗疾病 的斗志。 同时医护人员应 做好相关疾病的卫生保 健 知识宣传 , 纠正不 良生 活习惯 , 指导合理饮食 , 减少并 发症发 生 。可 以随时来院咨询 , 参加健康知识讲座 , 在社会 上普及卫 生 保健康复知识 。
林街道 4个社 区抽取 12名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 :符合 19 5 95 年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 的诊 断标 准 , C 经 T或 MR 确诊 , I 均存在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使疾病所造成的生理上,精神上的残疾,尽可能地康复到较好的水平。
方法: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于第30天后进行bathel指数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ba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技术,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7-02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趋向年轻化。
近几年统计,我国脑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高于西方国家,全国脑卒中发病人数逾越150万人,致残率约86.5%,随着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信心。
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天后进行bathel 指数评分。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1.2.1对照组:患者病情在恢复期,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疾病不再进展后给予康复护理。
1.2.1.1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
加上偏瘫在床,需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促进身体早日恢复,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也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专人实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6 0・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O卷第 2期 ( 下半月版
专人实施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钟
摘
梅
梁本 蓉
要 目的 : 观察专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 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 响。方法 : 对入住神经内科的脑 卒中偏瘫 患者 1 3 2例在常规治疗护
理的基础上 由专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 , 包括 良肢位摆放 , 对患肢进行按摩、 关节被动活动及康复训练 , 通过讲 座的形式 , 提供康复教育和康复指 导 。在 4 周后评价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情 况, 6 个月时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 专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 , 偏瘫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实
出血 患者给予脱水 、 降 颅压 、 补液等治疗 , 对脑梗 死患者 给予 改善循环 、 抗血小板 聚集 、 营养 脑细胞及 对症治疗 。由康复护
侧肩胛骨向前 , 患肘伸直 , 腕关节 、 指关节做背 曲活动; 患足背
曲旋外, 腿屈曲, 保持髋关节不外展、 外旋 , 再指导患者缓慢伸
展下肢 , 保持患足不离床 面。病情允许可 尽早 协助患者取半
及康复治疗技术 , 回院后专 职开展早期康 复护理 , 取得 了较好
的临床效果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1 年1 ~ 1 2 月在 我院神经 内科住 院治疗 的脑卒 中患者 1 3 2例 , 其 中男 7 4例 , 女5 8 例。年 龄 4 2— 8 4
脑卒 中是各 种血管 性病 因引起 的脑 部局 灶性 损害综合
征 … 。目前 , 我 国的脑 卒 中发病 率呈 上升趋 势 , 年发 病率 为 1 5 0 / 1 0万 , 而生存 的 患者 中至少 有一 半 留有 不 同程 度 的残
专人卧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护 士参 加市级 以上 相 关学 习和 培训 , 求专 管 护 士熟 MB 包 括 1 要 I 0个 项 目, 8项 为 自我 照 顾 活 动 ( 饰 、 修 洗
练 掌握 脑卒 中疾病 知 识 和康 复相 关 理 论 、 卧位 护 理 技 澡 、 食 、 厕 、 衣 、 便 控 制 、 便 控 制 、 椅 转 进 如 穿 大 小 床 能 , 和患者 及 其 家属 进 行 有 效 的沟 通 , 能 指 导 本 移 ) 2项 为行 动相 关 活动 ( 地行 走 或 以轮 椅行 进 5 能 并 , 平 O 替 。护 理部 制订脑 卒 中早 期 康 复护 理 质量 评 价 标 准 , 越好 , 依赖 性越 小 。 进专管 护士 工作 质量 的提高 。
高 的医学 道德修 养 、 度 的工 作 责任 心 , 强 的管 理 、 指 向外 。健 侧 卧 位 时 , 患 侧 肩 胛 带 前 伸 , 屈 曲 高 较 使 肩 沟通 、 调与实 际工 作 能力 ; 协 护理 基 础理 论 、 本 技 能 9 。 3 。肘 和腕 伸 展 , 肢 置 于 胸 前 , 侧 髋 、 屈 基 O~1 0 , 上 患 膝 扎实 , 从事 神经 内科 护理 工 作 5年 , 较 高 的专 科 护 曲 , 不悬 空 。患侧 卧位 时 , 干垫 枕 头 稍后 仰 , 侧 有 足 躯 患
能, 加之 护理 人员 不足 , 护理 力 量缺 乏 , 很大 程 度 上 在 限制 了脑卒 中康 复 护 理 的早 期 实施 。我 院 是 一 所 综
完善 的情 况下 , 专人专 项护 理 干 预可 用 于基 层 医院康
体运 动 、 觉功 能障碍 。将 符合 条件 的 1 4例患 者按 感 0
人 院时 间分 成ຫໍສະໝຸດ 察组 ( 4例) 5 和对 照组 ( 0例 ) 5 。两组 患者一 般 资料 比较 , 表 1 见 。
脑梗塞中医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探讨
李林 海 毛 勇 李 芳
( 1 . 青 岛湛山疗养院, 山东 青 岛,2 6 6 0 7 1 ;2 . 胶 州市人民 医院 ,山东 胶 州,2 6 6 3 0 0 )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显 著 ( P<0 . 0 5 ) 。 可 见
对于脑 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 效提 高护理效果 ,改 善 患者 脑神 经功能 ,加快脑侧 支循 环的建立 ,并 且能够有 效重
编辑 :赵 聪 编 号 :E B 1 5 0 7 0 7 0 4 F( 修 回 :2 0 1 5 . 0 9 . 1 5 )
参考文献 :
[ 1 ] 宁文 帅, 于 凤伟 , 杨洋, 等. 超早 期康 复护 理模 式在 脑卒 中偏 瘫患 者 中的应 用 [ J ] . 护士 进修 杂志 , 2 0 1 3 , 2 8 ( 1 6 ) : 1 4 9 0 — 1 4 9 2 . [ 2 ] 周红 艳, 张 少茹 , 卢丹 丹, 等. 超 早期 康 复护理 对脑 卒 中患者 偏瘫 肢体 功 能 的 影 响[ J ] _ 护 士进修 杂 志, 2 0 1 2 , 2 7 ( 1 8 ) : 1 6 7 4 — 1 6 7 5 .
干预会有再 次引发脑卒 中的可能 ,但是过晚护理 又会错过 最佳
康 复护 理时机 。因此在本次研 究中选择我 院收治的 8 2例脑卒
中 患者 ,对 照 组 给 予 常 规 护 理 ,观 察 组 患 者在 常 规 术 后 2 d进 行 超 早 期康 复 护 理 。观 察 组护 理 后 的 A DL评 分 、F MA 评 分 均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医 学 创 新 研 究
20 0 8年 4 月 第 5卷
第1 2期 M DC N N O A I N R S A C E II EI N V TO E E R H
毫≯≯ ≥叠 0≯
≥0 00_ ≯善 。委0 _0 鹭 。0≯蠹 _≯ 。。曩≯菇 ≯曩∥≯l 努 保 持管 道 的密闭 , 严格 无 菌 病人树立信心 、 配合治疗 。
进行 立 位 训 练 。
脑卒 中是一种最 常见 的 , 致死 、 致残 率极 高的神经 系统 疾病 。 由于现代治疗水平 的提高 , 致死率有所下降 , 但据 统计 , 脑卒 中致 残率为 8 . % , 中 1% 的患 者生活不 能 自理… , 65 其 5 给家 庭和社会 带来 了沉重 的负担 。因此 , 我们对脑卒 中偏瘫患者早期 介入康 复
一
内液体逆流入胸 膜 腔 ; 保持 引流 管通 畅 , 方法 有 : 人取 半 坐 卧 病 位 , 时挤压胸膜 腔引流管 , 定 防止阻塞 、 曲、 扭 受压 ; 鼓励 病人作 咳 嗽、 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 位 , 以利胸腔 内液体 、 体排 出 , 进肺 气 促 扩张 。注意观察 引流液体 的量 、 性质 、 色 , 颜 并准确记 录。
持, 引起一 系列 的病理生理 改变 , 导致 呼吸循环 功能紊 乱甚 至衰 竭 , 没有 及时正 确 的处理 , 若 可很 快死 亡 , 断时必 须 突 出一 个 诊 “ ” 因此 , 早 字。2 要求护士有熟练 的操 作技术 、 面地 抢救知识 、 全
较强的时间观念 、 准确的判断病情并与 医师默契 配合 , 做到及 时、
合 理 、 效 的 观察 急 救 与 护 理 , 能 有 效 地缩 短抢 救 时 间 , 高 抢 有 才 提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脑卒中,亦被称为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其后果严重,可能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旨在通过各种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现状,包括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同时探讨当前康复护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能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能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理解,推动康复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激发更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问题,共同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事业贡献力量。
二、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康复护理一直是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
目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涵盖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等多个方面。
在物理疗法方面,主要通过运动训练、按摩、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作业疗法则侧重于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进食、洗漱、穿衣等。
语言疗法主要针对脑卒中后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通过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心理疗法则着重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
然而,当前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现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康复护理的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或医院可能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和设备。
康复护理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可能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护理效果不佳。
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护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影响康复效果。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对康复护理缺乏了解或信心,而未能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人文关怀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目前 , 脑卒 中是 人类 三 大疾 病 杀 手 之一 , 不仅 病 死率 高 , 且致 残 率 极 高 , 3 / 4的脑 卒 中患 者 会 遗 留残 疾, 但 由于 医疗 资 源 、 经 济 因素等 问题 , 患者 不能 长期 住 院康 复治疗 , 出 院后 只 能 进行 居 家 功 能 锻炼 , 加 之 患 者及 家属缺 乏 主动性 与积 极性 , 致使 部分 具有 恢 复 潜力的患者残 疾加 重 , 带 来 了 复 杂 的 社 会 问题 _ 1 j 。 2 0 0 9年 7月 一2 0 1 1 年 7月 , 我们 对 3 O例 脑 卒 中偏瘫
娴熟的护理技能 , 取得患者的信任 , 向患者演示及讲 解 功能 锻炼 的重要 性 。采用 现身说 法 , 让 有共 同经历
的患者 家庭建 立 联 系 , 为 其 提供 情 绪 交 流 , 从 而减 少 孤立感 , 增 强战 胜疾 病 的信 心 , 从 而提 高 功 能 锻炼 的
积极性 j 。
患者 6 0例 , 随 机分 为 干 预组 和 对 照组 各 3 O例 , 其 中 对照组 男 1 6例 、 女1 4例 , 年龄 ( 6 3± 7 ) 岁; 脑 出血 1 3 例, 脑 梗死 1 7例 。干预组男 1 2例 、 女 1 8例 , 年龄( 6 l ± 7 ) 岁; 脑 出血 1 1例 , 脑梗死 1 9例 。所 有 患者 均 符 合1 9 9 5年第 四次全 国脑血 管病学 术 会议 制定 的脑 血 管病诊 断标准 , 经 临床和 头颅 C T或 M R I 检查 确诊 为
患者居家康复中实施人文关 怀护理 , 取得满意效果 。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方法
1 . 1 临床 资料
选择 同期 神经 内科住 院脑 卒 中偏 瘫
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出院病人中的应用
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出院病人中的应用邓丽林,谭江红,张朝霞,贺晓元,彭子娟,陈 英,陈思宇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出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将2022年1月 6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184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方案㊂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内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病人生理生化指标(收缩压㊁舒张压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㊁糖化血红蛋白㊁同型半胱氨酸)均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脑卒中自我管理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可降低脑卒中出院病人的再入院率,改善生理生化指标,提升脑卒中自我管理能力㊂关键词 脑卒中;专科护理门诊;延续性护理;再入院率K e yw o r d s s t r o k e ;n u r s e -l e d c l i n i c s ;c o n t i n u o u s n u r s i n g ;r e a d m i s s i o n r a t e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4.01.047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伴有高致残率㊁致死率和再入院率[1-2]㊂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病人中有70%~80%因残疾无法独立生活[3],出院后急需延续护理㊂尽管我国社区延续护理尚未成熟,目前主要依赖医院提供的延续护理,如电话或微信随访,但脑卒中病人多为老年人,电话随访[4]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微信[5]又不易操作,导致延续护理效果差㊂专科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在门诊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指导病人专科疾病知识及慢性病自我管理技能[6],专科护士在门诊能够面对面全面评估和指导病人,发现问题及时与门诊医生联系,研究表明,专科护理门诊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和病人就医体验,还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减轻医疗压力㊁促进护理专科化发展[7]㊂然而,我国脑卒中护理门诊一般常规对门诊病人进行宣教,缺乏一套专门对脑卒中出院病人进行全程延续护理服务方案㊂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出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 6月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8],并头颅核磁基金项目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编号:D 202314010061;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编号:2020S K 5390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22J J 31023㊂作者简介 邓丽林,硕士,单位:412000,株洲市中心医院;谭江红(通讯作者)㊁张朝霞㊁贺晓元㊁彭子娟㊁陈英单位:412000,株洲市中心医院;陈思宇单位:421000,南华大学护理学院㊂引用信息 邓丽林,谭江红,张朝霞,等.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出院病人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4,22(1):192-195.意书㊂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者;伴有严重心㊁肺㊁肝㊁肾疾病或恶性肿瘤者㊂中途退出标准:明确表示不愿继续参加本研究者;在研究期间因死亡无法继续参与本研究者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㊂干预过程中对照组中因脑出血死亡1例,自行退出本研究1例;观察组失联1例,移居外地1例,最终共184例完成本研究,对照组92例,观察组92例㊂观察组:男63例,女29例;年龄(67.20ʃ11.3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5例,初中22例,高中(中专)25例,专科及以上20例;主要照顾者配偶40例,子女20例,自己17例,护工15例;城镇医保55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4例,全自费13例㊂对照组:男60例,女32例;年龄(69.05ʃ11.9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例,初中19例,高中(中专)21例,专科及以上24例;主要照顾者配偶48例,子女23例,自己11例,护工10例;城镇医保45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6例,全自费11例㊂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采用刘先娟等[9]的方案:在病人出院后的6个月内前3个月每个月第1周和第6个月末进行1次电话随访,主要包括服药安全㊁饮食指导㊁康复训练㊁健康宣教㊁心理和社会支持等,以增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方案,具体如下㊂1.2.1 成立干预团队脑卒中专科护士2人㊁神经内科副主任2人,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神经内科主管护士2人㊁康复师1人㊁营养师1人㊁心理师1人㊂1.2.2 出院前1)神经内科护士收集病人一般资料㊁建立档案,告知病人出院后随访和脑卒中护理门诊复诊时间,提供㊃291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a n u a r y 2024V o l .22N o .1门诊信息卡(门诊地点㊁电话㊁开放时间㊁坐诊专科护士)和自我管理手册记录本(内容包括服药情况㊁康复锻炼次数㊁饮食情况㊁自我监测血压血糖㊁遵医行为的自我评价,每周记录1次)㊂2)加入微信群和康复锻炼群,指导使用A p p系统进行打卡㊂3)康复师与脑卒中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评估㊁肢体肌力评估,根据病人不同的吞咽功能和肢体肌力情况制订康复计划㊂4)营养师与脑卒中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制订饮食方案㊂5)临床心理师与脑卒中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指导㊂6)脑卒中专科护士联系社区护士进行居家指导㊂1.2.3专科护理门诊开设情况开设时间是每周2次,周一㊁周四全天;每次复诊时间30m i n,开设在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旁;由拥有脑卒中专科护士证同时有10年以上的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脑卒中专科护士坐诊㊂1.2.4专科护理门诊复诊及宣教内容病人于出院后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末在脑卒中专科护理门诊复诊,如发现问题及时与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医生联系㊂1.2.4.1复诊内容1)生理检查:包括身高㊁体重㊁体质指数㊁血压㊁脉搏㊁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检查;2)实验室检验:血脂㊁血糖㊁糖化血红蛋白㊁同型半胱氨酸等,结果解读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和宣教;3)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㊁药物㊁饮食㊁生活㊁管道㊁康复锻炼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心理状态,检查病人自我管理手册记录情况,对于依从性较差的病人,记录健康档案,同时强化知识和行为指导㊂1.2.4.2宣教内容1)脑卒中相关知识:脑卒中定义㊁分类㊁常见病因㊁发病机制㊁危险因素㊁临床表现㊁发病率㊁致残率㊁复发率和致死率;脑卒中 120 症状识别㊁拨打急救电话㊁最佳急救时间㊂2)用药指导:解释药物作用㊁用法㊁坚持用药重要性;药物副作用识别及预防;用药依从性指导㊁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㊂3)饮食指导:首先进行营养评估,进行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指导;食物的性状㊁蔬菜㊁水果摄入指导;吞咽困难病人的进食体位㊁方法与注意事项指导;流质饮食的制作㊁鼻饲方法与注意事项㊂4)康复锻炼指导:脑卒中专科护士与康复师进行合作,首先进行吞咽㊁语言和肢体肌力评估;提供口腔感觉及语言㊁运动训练;根据B r u n n s t r o m分期制订康复计划,指导锻炼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㊁锻炼的时间和频率㊁停止锻炼的指征,以及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方法㊂5)血压血糖监测指导:指导血压计㊁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测量时间;自我监测血压㊁血糖的重要性㊂6)生活指导:口腔㊁足部㊁压力性损伤护理,翻身㊁叩背㊁有效咳嗽指导㊁偏瘫病人穿脱衣㊁体位指导;胃管㊁尿管㊁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 I C C)等管道护理;床上使用尿壶㊁便盆㊁助行器的方法,预防跌倒,促进睡眠,戒烟限酒,预防便秘㊂7)心理指导:脑卒中专科护士与心理师进行合作,评估心理状态,采取倾听与共情;鼓励多交流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提供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干预疗法,认知疗法,正念减压,放松训练等心理指导㊂1.2.5其他干预方式1)行动不便者由脑卒中专科护士上门;2)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1次,2~3个月内每隔2周1次,4~6个月内每个月1次电话随访;3)每周微信群推送脑卒中疾病㊁药物㊁饮食㊁活动㊁护理等知识文章;4)下载康复锻炼A p p,在家每天使用软件系统进行康复锻炼打卡,提高依从性;5)每周公众号推送脑卒中疾病㊁药物㊁饮食㊁活动㊁护理等相关健康教育视频;6)每周五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在线答疑;7)出院时提供健康教育图文手册㊂1.3观察指标1)生理生化指标:病人干预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末的收缩压㊁舒张压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㊁糖化血红蛋白㊁同型半胱氨酸值㊂2)病人干预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㊂3)病人干预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末卒中自我管理水平,使用K u o等[10]修改现有自我管理量表为卒中自我管理量表,包括医疗管理(13个条目)㊁角色管理(12个条目)㊁情绪管理(5个条目)3个维度,共30个条目㊂每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非常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中性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总分30~150分㊂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C V I)为0.96,表面效度值(二分法)为0.95㊂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3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㊁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病人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㊁6个月末收缩压㊁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个月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㊁糖化血红蛋白㊁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㊂㊃391㊃全科护理2024年1月第22卷第1期表1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生理生化指标比较(xʃs)项目时间对照组(n=92)观察组(n=92)t值P 收缩压(mmH g)干预前129.52ʃ15.34133.15ʃ10.61-1.8670.064干预1个月末130.78ʃ18.41134.16ʃ12.08-1.4730.143干预3个月末138.65ʃ11.66131.01ʃ10.764.619<0.001干预6个月末141.16ʃ11.06129.25ʃ10.987.332<0.001舒张压(mmH g)干预前79.70ʃ5.2478.35ʃ8.021.3490.179干预1个月末75.89ʃ7.5075.41ʃ11.080.3430.732干预3个月末78.41ʃ8.3973.66ʃ6.104.394<0.001干预6个月末80.17ʃ6.4172.75ʃ4.888.845<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 o l/L)干预前2.74ʃ0.582.66ʃ0.511.0740.284干预1个月末2.64ʃ0.572.53ʃ0.641.2740.204干预3个月末2.40ʃ0.432.37ʃ0.410.5240.601干预6个月末2.15ʃ0.351.96ʃ0.582.6470.009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7.52ʃ1.837.25ʃ1.920.9460.345干预1个月末7.08ʃ1.636.61ʃ1.681.9270.056干预3个月末6.74ʃ1.216.57ʃ1.470.8610.390干预6个月末6.16ʃ1.275.67ʃ0.883.0850.002同型半胱氨酸(μm o l/L)干预前17.70ʃ6.3818.47ʃ8.48-0.6890.492干预1个月末17.90ʃ6.7417.19ʃ7.150.6950.488干预3个月末16.39ʃ7.1314.74ʃ7.031.5780.116干预6个月末14.44ʃ6.7612.10ʃ5.212.6370.0092.2两组病人在干预后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比较(见表2)表2两组病人干预后不同时间再入院率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干预1个月内干预3个月内干预6个月内对照组9213(14.13)18(19.56)23(25.00)观察组925(5.43)8(8.70)12(13.04)χ2值3.9414.4794.269P0.0470.0340.0392.3两组病人不同时间卒中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医疗管理㊁角色管理㊁情绪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末观察组卒中自我管理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3㊂表3两组病人不同时间卒中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xʃs)单位:分项目干预时间对照组(n=92)观察组(n=92)t值P 医疗管理干预前30.75ʃ8.23629.31ʃ6.9991.2790.203干预1个月末32.05ʃ6.94736.39ʃ4.031-5.183<0.001干预3个月末33.51ʃ7.07546.85ʃ4.664-15.095<0.001干预6个月末33.41ʃ5.21652.31ʃ5.729-23.401<0.001角色管理干预前30.03ʃ5.55831.23ʃ7.547-1.8420.067干预1个月末34.18ʃ7.87540.57ʃ5.776-6.276<0.001干预3个月末36.00ʃ6.41243.71ʃ6.237-8.265<0.001干预6个月末35.52ʃ7.44751.07ʃ4.578-17.060<0.001情绪管理干预前10.26ʃ3.64511.08ʃ2.215-1.0740.284干预1个月末11.23ʃ5.09915.38ʃ5.903-5.096<0.001干预3个月末11.23ʃ2.55117.41ʃ4.232-12.006<0.001干预6个月末11.31ʃ4.35419.71ʃ1.814-17.081<0.001卒中自我管理干预前75.23ʃ9.45072.59ʃ10.6761.7770.077干预1个月末77.46ʃ11.51492.34ʃ9.046-9.744<0.001干预3个月末80.74ʃ10.887107.97ʃ9.147-18.367<0.001干预6个月末79.72ʃ7.711121.65ʃ6.628-39.553<0.0013讨论3.1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方案降低了脑卒中出院病人再入院率脑卒中病人再入院率相当高,约16%在出院后1个月内有2次以上的再入院经历[11],其中50%情况可避免[12]㊂2019年我国对347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研究发现,出院后31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高达27.64%[13],全国375所医院数据也显示出院后31d内再入院率为28.8%[14]㊂有研究指出,30㊁90d再入院风险分别为10%和17%[15]㊂唐爱丰等[16]研究显示30㊁90㊁180d 再入院风险分别是6.8%㊁12.7%㊁18.9%㊂脑卒中病人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残疾,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病人在病情稳定后需出院或者转至康复中心㊂因此,提供完善的延续护理管理体系至关重㊃491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a n u a r y2024V o l.22N o.1要,它可以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再入院率㊂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在干预1个月㊁3个月和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同时再入院率的降低有助于减轻医疗负担和经济压力,脑卒中专科护士在病人出院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启动系统的复诊宣教随访等工作,与病人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传授正确的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疾病预防和自我管理认知,使他们能够及时完成专科护理门诊的复诊,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从而提高了自我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了再入院率㊂3.2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方案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的生理生化指标脑血管病是慢性病,控制高危因素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㊂高血压㊁高血脂㊁高血糖㊁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是可控的,改善有益于疾病预后㊂本研究在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末两组病人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末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因为按时服药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压,但随着出院时间延长,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降低,没有继续规律服用降压药,导致血压控制效果不佳;观察组血压控制较对照组理想,说明观察组病人通过专科护理门诊复诊,获得个性化管理目标,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现况,提高服药依从性㊂两组病人在干预1个月㊁3个月末低密度脂蛋白㊁糖化血红蛋白㊁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生化指标的改善是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服药和保持健康生活习惯㊂专科护理门诊通过及时了解病人服药情况和提供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及按时服药重要性的指导,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病人的生化指标㊂3.3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方案提高了脑卒中出院病人的卒中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观察组干预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末卒中自我管理水平(医疗管理㊁角色管理㊁情绪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基于专科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效果良好,通过专科护理门诊提供面对面的全方位宣教和指导,可以弥补因电话㊁微信等远程沟通方式导致的信息传递不畅,和老年病人对电子产品使用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延续护理效果㊂研究表明规范的复诊随访管理和护理支持,可以明显促进病人的健康行为,增强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管理能力[17]㊂脑卒中病人在出院后需自行或者家属负责疾病管理,但短期内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并不容易,缺乏良好的管理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再次脑卒中㊂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病人多,脑卒中专家医疗门诊资源紧张,病人在就诊时与医生难以进行深入探讨[18]㊂而专科护士坐诊的专科护理门诊提供了较长时间的面对面的一对一复诊随访㊁宣教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效果,增强了卒中自我管理能力,减轻了门诊医疗压力,改善了病人的就医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职业成就感㊁推动护理专科化发展㊂4小结本研究采用专科护理门诊延续护理方案,改善了脑卒中出院病人的生理生化指标,降低了再入院率,增强了卒中自我管理能力,对脑卒中病人的延续护理具有启发意义㊂然而,由于小样本㊁短期以及单一研究地点(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该研究无法全面反映脑卒中出院病人的整体情况和长期效果㊂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规模,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深入了解该方案的长期效果㊂参考文献:[1] G b d C a u s e s o f D e a t h C o l l a b o r a t o r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 n a t i o n a la g e-s e x s p e c i f i c m o r t a l i t y f o r264c a u s e s o f d e a t h,1980-2016:a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 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D i s e a s e S t u d y2016[J].L a n c e t,2017,390(10100):1151-1210.[2] W R I T I N G G R O U P M E M B E R S,M O Z A F F A R I A N D,B E N J A M I N E J,e t a l.H e a r t d i s e a s e a n d s t r o k e s t a t i s t i c s-2016u p d a t e:a r e p o r tf r o m t h e 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 A s s o c i a t i o n[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6,133(4):e38-e360.[3]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4]吴卸仙.不同随访方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53-654.[5]王笑笑,梁志金,梁梦颖,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影响的M e t a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1):82-85.[6] H A T C H E T T R.H o w t o s e t u p a n u r s e-l e d c l i n i c[J].N u r s S t a n d,2016,30(37):64-65.[7]丁舒,王晓莉,秦玲玲,等.联合出诊模式下医生对高血压护理门诊工作评价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22):67-68.[8]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9]刘先娟,郭晓娟,黄天然,等.基于出院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学,2019,43(7):826-828.[10] K U O N Y,L I N Y H,C H E N H M.C o n t i n u i t y o f c a r e a n d 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 a m o n g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t r o k e:a 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J].H e a l t h c a r e(B a s e l),2021,9(8):1.[11] K I N D A J,S M I T H M A,F R Y T A K J R,e t a l.B o u n c i n g b a c k:p a t t e r n s a n d p r e d i c t o r s o f c o m p l i c a t e d t r a n s i t i o n s30d a y s a f t e r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 G e r i a t r i c s S o c i e t y,2007,55(3):365-373.[12] N A H A B F,T A K E S A K A J,MA I L Y A N E,e t a l.A v o i d a b l e30-d a y re a d m i s s i o n s a m o n g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t r o k e a n d o t h e r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J].T h e N e u r o h o s p i t a l i s t,2012,2(1):7-11.[13]文天才,刘保延,张艳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风险因素研究:随机森林模型[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5):532-538.[14] W E N T C,L I U B Y,WA N X,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31-d a y u n p l a n n e d r e a d m i s s i o n i n50,912d i s c h a r g e d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s t r o k e i n C h i n a[J].B M C N e u r o l o g y,2018,18(1):218.[15] L I N H J,C HA N G W L,T S E N G M C.R e a d m i s s i o n a f t e r s t r o k ei n a h o s p i t a l-b a s e d r e g i s t r y[J].N e u r o l o g y,2011,76(5):438-443.[16]唐爱丰,祝东林,谢薇,等.脑卒中再入院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7(1):376-381. [17]严莉,李筠,耿丽,等.慢性心力衰竭专病护士团队的组建及实践[J].护理学杂志,2020,35(6):22-26.[18]童晓琼,吴历,寇琳,等.脑血管病护理专科门诊的建立及管理[J].全科护理,2021,19(12):1669-1671.(收稿日期:2023-06-18;修回日期:2024-01-02)(本文编辑卫竹翠)㊃591㊃全科护理2024年1月第22卷第1期。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负性情况的影响
1 . 2 . 2 E t 常 生活能力 的锻炼
根据患者具 体情况选 择 日常
生活能力锻炼 的方 式 , 主要是 以下几个方 面的锻炼 : ( 1 ) 指导
患者进行勺子吃饭的锻炼。如果患者握力不足且手部掌指关 节屈曲功能受限选用粗柄的勺子来锻炼患者 自 行吃饭 的能
力。如果 患者肘关 节屈 曲受 限较重则通过延长手柄或改变勺
员指导患者行手指 操训练 , 具 体操作 如下 : ( 1 ) 吐 气握 拳 , 用
力吸足气 , 放开手指 , 从大拇 指开始 , 用其 中一手示 指和拇 指 揉捏患者另一手 的手指 , 每个指头 约持续做 1 0 S 。( 2 ) 吸足气
用力握拳 , 患者将拇指握在掌心后用力 吐气 , 并急速依次伸开 患者的示 指 、 中指 、 无名指 、 小指 , 依次对患者 的左右手进行锻
子的使用方向来达到将食物送到嘴边的 目的, 循序渐进完成
吃饭 自理。如果 患者丧失握力则使用扣带把餐具手柄 固定在 手掌上 , 代替 手指抓握 功能 。如果 患者 的手 臂肌力较 差则 用 健侧手帮助患侧手抬高 。( 2 ) 指导女 性患者 使用头梳 。如果 患者握力不足且手部掌指关节屈 曲功能受限则 选用粗柄的头 梳进行功能锻炼 ; 如果 患者肘关节 屈 曲受 限较大 导致患者 头 梳梳不到头发则延长手柄 ; 如果 患者 的手 臂肌力 较差用健 侧
脑卒 中患者经过积极治疗 , 仍 有很大一 部分患 者遗 留肢 体或言语 方 面 的后 遗症 , 严 重 影 响患 者 的身 心 健康 和 生活
为患者带 上 耳 机 , 闭上 双 眼 , 音量 的 大小 以患 者 感 觉 最 佳
为宜 。
质量 。 。患者在医院接受急性期治疗后, 大部分患者在家
脑卒中偏瘫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脑血管病是导致世界人口残疾、死亡的一类重要疾病,我国每年的脑卒中新发病例数目多达200万,绝大部分患者因遗留残疾而失能。
预计2010年~2030年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生率将上升50%,疾病负担持续增加[1]。
脑卒中后的功能康复十分重要,但时间漫长,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部分患者在专业机构进行康复,即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仍有80%的患者不得不在家庭中自己应对由疾病带来的诸多问题[2]。
我国医疗资源有限,脑卒中后康复体系尚初具雏形,绝大部分患者并不能在机构康复,而是出院后居家继续康复治疗,由家属负责患者的护理。
为了使脑卒中患者居家得到规范、有效的康复,本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作一介绍。
1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要点脑卒中康复具复杂性与有多样性的特点。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并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要尽量做到整体性,如此方能使患者达到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以更健康的状态地回归社会。
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迫切的希望。
此外,患者往往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功能、吞咽功能障碍、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居家康复护理要从康复训练、营养饮食、用药、心理支持、家庭环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精心而又全面的护理。
1.居家康复护理内容2.1康复训练介绍2种传统成熟的康复训练方法,这2种康复训练简单易操作、便于家庭开展,不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患者及家属容易依从。
康复训练的原则是保证安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1)作业疗法:训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活动能力,减少日常活动功能障碍,同时亦能促进知觉、感觉、认知功能的恢复。
主要包括: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摄食、洗漱、梳头、穿衣、大小便、上下楼梯等;②休闲娱乐训练:如:朗读、书画、剪纸、插花、拼图、拼积木、抓握球体等;③职业技能训练:如:刺绣作业、黏土作业等。
(2)运动想象疗法:只进行动作的想象,无实际肢体运动的输出执行,通过自发调动感官与知觉,在大脑中将运动情景进行反复的模拟排练。
整体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NIHSS与Barthel评分的干预效果分析
整体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NIHSS 与Barthel评分的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对患者中NIHSS与Barthel评分的影响。
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上一年度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8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整体康复护理模式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NIHSS与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明确整体康复护理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NIHSS与Barthel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整体康复护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中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残疾率[1],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仍然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其中偏瘫就是常见的一种,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和整个家庭均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2]。
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整体康复护理对患者应用效果,具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共选取患者8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55-82岁,平均(69.65±8.64)岁。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两组一般资料上均衡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其他一些对症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整体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护士定时对病房清洁消毒,按时通风,并适当放置一些绿植,病房内禁止大声喧哗,保证患者充足睡眠。
护理干预对家庭成员照顾脑卒中偏瘫病人预后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家庭成员照顾脑卒中偏瘫病人预后的影响黄凯敏,陈玉兰,彭惠霞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家庭成员照顾脑卒中偏瘫病人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包含有家庭成员照顾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病人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康复指导、制订康复护理计划、现场居家康复护理、定期家访等措施,教会、督促其落实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活动能力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病人全面康复,对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功能瘫痪的恢复至关重要,更好地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质量。
关健词:脑卒中偏瘫;护理干预;家庭照顾;康复训练指导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6.00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2C-0487-02 偏瘫是脑卒中引起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致残率在存活者中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2],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让其家庭照顾者参与康复功能训练整个过程,病人出院后不会中断康复计划,减少住院天数,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家住本地区有随访资料并包含家庭照顾者的病人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均经临床和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
观察组实施以护理干预为主导的家庭照顾,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岁~84岁;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右侧偏瘫18例,左侧偏瘫12例;有语言功能障碍3例。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 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致残率 和死亡率 都很 高。
疗 和 常规 健 康 指导 的基 础 上 ,增加 了严 格 的康 复 护 理 计 划 ,
其 导致 的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 。虽然患者在 医院治疗 患 者及 家属 按 照规 定实 施康 复 护理 ,并 且每 个 月都 上 门随访 后 可以得到系统 的康复治疗 , 但是患者常常会遗 留多种功能障碍 , 指导 。 需要 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 2 ] 。为 了使脑卒 中患者早 日康复 ,笔者对 1 - 3 统计学分析 2 0 0 9年 1 月一 2 0 1 2年 1 月在笔者所 在医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的脑 本次研究 的所有数据均采用 S P S S 1 8 . 0 统计学软 件进 行处 理
[ 4 ] 董凤姣 . 脑卒 中偏瘫 患者家庭康复 护理干预及效果评 价 f J 】 . 中国实用
神经疾 病杂志 ,2 0 0 6 , 9 ( 4 】 : 3 4 — 3 5 . [ 5 ] 杨丰 . 脑卒 中偏瘫 患者 的家庭康 复护 理 [ J 】 . 广东 医学 院学报 ,2 0 0 5 ,
复效果 1 。总之,家庭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对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减轻经济和心理负担有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 1 ] 唐銮玲 . 脑卒 中偏瘫 的家庭康 复护理 【 J 】 l . 当代护士,2 0 0 7 ,5 ( 1 1 ) : 3 1
医药指南 , 2 0 1 1 , 9 ( 3 5 ) : 2 7 3 — 2 7 4 .
2 结 果
1 . 1 一般资料
2 . 1 两组患者 出院时 F I M评分 与 B a r t h e l 指数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 中 F I M评分和 B a r t h e l 指数 差异无统计学意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康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
针对不同阶段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护理方案已日益个体化和多样化,包括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康复策略。
神经可塑性在康复中的应用,如运动训练、神经反馈和虚拟现实等,取得了显著效果。
此外,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仍存在着康复方案个体化程度不足、长期效果评估不足等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多学科合作,深入探讨康复护理策略的优化,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引言“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其中偏瘫是其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偏瘫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需求也日益迫切。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
研究范围包括:不同阶段的康复策略、神经可塑性在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在康复中的作用、个通过深入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发现尚待解决的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医疗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和指导,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带来积极的影响。
1.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阶段和策略1.1早期康复阶段的重要性与策略早期康复阶段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在脑卒中发作后的48小时内,针对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应开展早期康复干预。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照护的支持体系构建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照护的支持体系构建脑卒中,这一突如其来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脑卒中后遗症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功能,更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家庭照护成为了他们康复和生活的重要支撑。
然而,家庭照护并非易事,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支持体系,以帮助家庭更好地承担这一重任。
一、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需求与挑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身体上,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医疗护理。
心理上,由于疾病的影响和生活的改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在社会层面,患者可能因行动不便而与外界隔离,社交圈子缩小,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这些问题给家庭照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照顾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同时,长期的照护工作可能会影响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二、家庭照护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1、专业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脑卒中患者随访机制,定期为患者提供康复评估、治疗建议和药物调整等服务。
同时,开展家庭护理培训,指导照顾者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如康复训练、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
2、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患者和照顾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患者和照顾者之间的交流活动,让他们相互分享经验和感受,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3、社会支持社区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设施和活动场所,组织志愿者为患者提供陪伴和帮助。
同时,政府应完善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为患者和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和保障。
4、信息支持建立专门的脑卒中患者信息平台,为患者和照顾者提供疾病知识、康复方法、护理技巧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在线答疑等方式,及时解答他们在照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家庭照护支持体系的构建策略1、加强政府主导政府应将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照护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大对家庭照护支持体系建设的投入。
脑卒中康复护理对患者影响的研究
脑卒中康复护理对患者影响的研究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
脑卒中患者经历了严重的脑损伤,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脑卒中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影响。
主要包括: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定义和目标、脑卒中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脑卒中康复护理对患者家庭的影响、脑卒中康复护理对患者社会融入的影响。
一、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定义和目标脑卒中康复护理是指通过系统的干预和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方式。
其主要目标在于恢复患者受损的身体功能,包括语言、肢体活动、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康复。
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康复护理可以通过恢复肢体活动、改善语言能力和提高认知功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康复护理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训练等。
通过这些康复手段,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高自主生活能力。
同时,康复护理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满意度。
三、脑卒中康复护理对患者家庭的影响脑卒中的发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不仅需要承担照顾患者的责任,还需要应对家庭经济和心理压力的增加。
康复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提供了专业的护理服务。
康复护理人员在提供康复护理的同时,还会给予患者家属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境。
此外,康复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家人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通过教育和指导,让家属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和方法,提高护理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家庭的康复护理水平。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肖芝花 黄燕 张芳 娄秋英 杨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省南昌市,330006)【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讨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肌张力(Ashwoth)评分、上肢运动功能(UL-FMA)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焦虑情绪(HAMA)评分、抑郁情绪(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可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肌张力,提升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缓解负性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关键词】 证据总结;脑卒中;偏瘫;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4.04.003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202310561)通信作者:黄燕,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Email: jxncno1@163.com 本文作者:肖芝花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the best evidence summary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XIAO Zhihua, HUANG Yan, ZHANG Fang, LOU Qiuying, YANG MinThe Second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s based on the best evidence summary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in this study. Methods A total of 120 stroke and hemiplegi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d and comparable baseline data between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care based on the best evidence summary in addition to routine rehabilitation car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 cit, muscle tone, motor func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 diff erence in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 cit(NIHSS) score, muscle tone(Ashwoth) scor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UL-FMA) score,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FMA-L) scor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MBI) score, anxiety(HAMA) score, and depression(HAMD)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 cit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muscle tone and motor function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 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 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the best evidence summary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 cits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improve muscle tone, enhance motor functions and daily living abilities, relieve negative emotions,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recovery.【Key words】 Evidence summary; Stroke; Hemiplegia; Muscle tone; Motor func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脑卒中为神经系统常见病,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和致残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70%~80%的脑卒中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运动障碍,而在不同类型的残疾中,偏瘫被认为是人类开展基本活动的主要限制之一,会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
脑卒中患者社区个案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社区个案护理体会第一位患者是一位62岁的男性。
他在脑卒中发作后失去了部分语言能力和左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阶段非常艰难。
在护理过程中,我发现脑卒中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医学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患者沟通,让他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与他的交流,他的情绪也逐渐得到了稳定和积极的转变,对康复充满了信心。
在接下来的护理过程中,我还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有步骤的进行。
我们不能一味急于求成,而应该以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在制定康复计划时,我和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了一份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康复方案。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患者的康复进展非常理想,最终恢复了语言和肢体功能。
另一位患者是一位78岁的女性,她的脑卒中发作后瘫痪在床,无法自理。
在护理过程中,我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成员需要同样的关心和支持。
在这个家庭中,患者的女儿是主要的照顾者,但是她因为长时间照顾患者而感到非常疲惫和无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只关注患者本身,而应该从全方面考虑患者的康复问题。
我花了很多时间与患者的女儿交流,给予她情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她调整情绪和思维方式。
我还为她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照护技巧和康复训练,让她在照顾患者的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
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意识到脑卒中患者社区个案护理的重要性。
不仅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更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
我们还要重视患者的家庭照护者的情感需求和照护技能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康复护理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我还发现脑卒中患者的饮食和睡眠也对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饮食上,我们要根据患者口味和偏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的摄入。
在睡眠上,我们要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安排,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康复效果也更加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
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人管理模式的临床
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
后遗症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30例患者。
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人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专人管理模式;卒中;偏瘫;家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49-02
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并
且其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随之逐年增加,且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严
重的危害着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
因此,做好脑卒中的预防和
防治工作是降低患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做好患者病程中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
良好预后的有效方法。
本文针对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
人管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如下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就诊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
共计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n=30)
与对照组(n=30)。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其
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14例,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48.96±8.4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16例,
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50.21±9.12)岁。
两组患者
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了对比后发现其并无显著性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时
间为3个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并由专人进行负责,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膳食计划,例如,对于风火上扰型的患者,宜食绿豆、芹菜等;对于痰瘀阻络型的患者,饮食应多食用桃、梨等,禁食羊肉、鸡肉等。
②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
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详细讲解关于脑卒中的疾病知识以及护理方法,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
信心,增强患者对于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③以循证理论为理论基础,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功能训练计划。
护理人员需保证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有效的提升患者
的免疫能力和自护能力,但不会因运动强度过大而受伤。
④为患者提供耳穴贴压疗法。
在贴压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进行辨证选穴,确保患者在诊疗
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参与研究的60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结果呈现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
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脑卒中的致死率以及致
残率相应的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却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临床上针对脑卒中患者
的家庭护理工作提出了专人管理模式,专人管理模式是指由专业护士定期上门为
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专业的家庭护理服务工作[2],通过对患者病情的整体
性评估,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护理方案,根据询证理论的相关指导,对患者进行全程的跟踪以及随访[3],定期制定患者的护理方案并针对患者病情的
变化随之调整护理方案,从而达到降低患者死亡率的目的[4]。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人管理模式,其护理效
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赟,钟印芹,张广清等.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9):654-656.
[2]苏琼英,李媚珍,潘美珠等.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负性情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26-27.
[3]张春兰.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45-246.
[4]裴爱君.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
研究,201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