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合集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和指导意义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它不仅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而且是对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

所以,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立党之本就是指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由它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党的一切事业、一切活动以及自身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执政之基就是执政的基础、根基。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是人民选择、社会选择的结果。

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党之所以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够长期执政,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进入新世纪,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序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①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顺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

③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趋势。

④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2、党的十三大把“和平与发展”概括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3、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

4、经济全球化,是指由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所导致的世界各国经济以来程度日益提高、国内规则趋于一致和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不断强化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以来不断加深的趋势。

5、1991年12月,苏共丧失政权,苏联解体。

6、中共总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实践原因,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的要求。

它的提出①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②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③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总结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本结论2、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主要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发展先进文化。

3、党的十四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5、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
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认识。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案例2
差距的启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十三 专题十四 专题十五 专题十六 专题十七 专题十八 专题十九 专题二十 专题二十一 专题二十二 专题二十三
镜头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从1960年到2000年的40年间,中国与世界先 进水平之间的绝对差距扩大了12倍。在1960年, 人均GDP相差2787美元、2000年相差33905美元。 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相差100年左右。 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排世界108 个国家的第69位。2002年,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 期,经济现代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积极参与 抓住机遇 趋利避害 防范风险 迎接挑战
鸡尾酒
党员队伍的数量 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 化,干部队伍新老交 替不断进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情)
党员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
从领导人民为夺取 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 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 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5月14日,他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 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就坚持“三个代表”重要 意义作了精辟的阐述:“始终做到‘三个代 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 之源”。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章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在党的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

2.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3.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4.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精髓和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我国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3.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4.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立国之本),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2.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第二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第二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 B.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A.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3.明确了自身工作的责任,特别是认识到()的极端重要性。

这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思考问题和理论创新的重点。

A.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加强我们党作为国家执政党建设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人民的根本利益 B.人民的当前利益一C.人民的长远利益5.“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的关系。

A.相互区别,相互独立 B.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C相互独立,相互制约6.“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根据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的概括,特别表现在()方面。

A.9个 B.10个 C.16个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理顺()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A.中央与地方 B.干部与群众 C.分配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参考答案:1.C 2.C 3.B 4.A 5.B6.B 7.C 8.A二、多项选择题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世界发展呈现多极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B,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C.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D.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2.21世纪初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是()。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C.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D.国力竞争日趋激烈3.从对当今国际局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判定,我们党坚定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心整理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心整理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提出背景:国内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

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与此同时,在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浮漂,特别是腐败问题。

再加上中国共产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从2000年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所有这些,都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来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使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

国际背景进入新的世纪,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

在加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

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吸取苏共解体的教训,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形成: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提出:总结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_参考资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_参考资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阅读精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

2。

三个代表:(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3。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选)5。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选)6。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因为:(3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立党之本,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执政到底干什么的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阅读精选(2):【党建常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发展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发展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全 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 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 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 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 的总体部署。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 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 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 治、文化利益。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 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 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 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三个代表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指导方针是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战略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 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 引导的,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 纲领、方针、政策和 各项工作,必须努力 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 律,体现不断推动社 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 展的要求,尤其要体 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通过发展 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 群众的生活水平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 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关键: 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 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 坚持执政为民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内背景:
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思想 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 作风浮漂,特别是腐败问题。 再加上共产党正进入整体性 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一大 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 导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从 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 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 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 务,给“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 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改革理论 ——什么是改革 ——我国改革的深刻原因 ——改革的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过程
●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从批判中认识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速度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闭关自守不是社会主义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 会主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集中概括(核心内容)——“三句话”
要点:三句话的辩证关系
2、科学内涵——“三段话”
要点:每个命题的基本思想
3、科学体系——“十六点”
引自中宣部组织编写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不能简单地把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仅仅归纳为“三句话”,而是一个系 统的科学理论。
重大事件:
——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江泽民任总书记 ——九二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 ——党的十四大召开(1992年9月) 提出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科学体系; ——党的十五大召开(1997年9月) 正式启用了“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并 确立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必须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的要求,结合进居入户的启发,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刻剖析,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现根据自身情况和工作实际,从思想和工作两方面对照检查如下:一、主要好的方面1 、注重理论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不断追求思想进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对党的性质、宗旨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2 、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能充分认识到自己阅历浅、经验少的不足,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力争做好各项工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己的缺陷;兢兢业业,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饱满的精神状态。

通过广泛和全面地接触各项工作,丰富了自己的阅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1 、政治理论学习欠缺,理论与实际脱节。

理论学习不刻苦,没有系统地钻研政治理论,特别是对原著的研读欠缺,只注重表面学习,没能准确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存在急于求进的情绪。

一是接到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存在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导致工作缺乏耐心,产生急躁情绪,影响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三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研究少,工作方法简单,致使工作效果不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 中国社科院: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 东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2004年,收入 部 GDP超过全国的50% 达到0.454;世界银行:2001年中国的 最高的10%家庭的财产总额占城镇居 基尼系数为0.447,都超过了国际公认 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 1991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为 1.86倍 的0.4的警戒线,中国的收入差距进入 低的10%家庭的财产比重只有1%左右 了差距过大的区间。2006年0.473。 。
19世纪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近10年 截止2003年 预计到2020年 预计到2050年
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高速增长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
• 截止至2007年6月,中 国上网人口已经达到
万人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4580 5910 6800 72.8% 75.4%
1939年生,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毕业于安徽农 学院林学系,曾任林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 1991年任安徽农学院副院长。1993年任安徽省人 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1996年1月任林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1996年 2月任中国林科院院长,现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总的是一条主线两个方面
一条主线是改革开放和发展。
两个方面是:
一方面,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需要提高执政能 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另一方面,发展本身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自 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甚至是挑战。
地 区 差 距
西 部 GDP只占全国的18%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意义
1、理论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
新发展。

2、现实意义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浅谈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浅谈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这一历史进程既是工人阶级自身解放的过程,也是其他一切劳动者阶级的解放过程,是全人类的解放过程。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决定了共产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其他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的特点。由此可见,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重要的内在规定。
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于2l世纪初。这两个理论,所形成的大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都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大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但是,国家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也有区别,甚至有些重大的区别。主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候,国际局势更加动荡,分化更加剧烈,两极世界格局不复存在,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间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来看,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取向的确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改变,影响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使我们社会的结构、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利益矛盾更加突出。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国内实践条件,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候,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具体讲仍有重大的区别。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面临着新的时代问题,需要对国际局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国内发展变化进行科学认识,对党自身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在这个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时代问题,进行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等方面都具有了新的特点。它不是在个别问题、个别方面对邓小平理论做了新的阐发,而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对两个重大理论问题,从实质意义上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新阐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邓小平理论的新境界。 ——读《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史》所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内容(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提出:总结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1]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4]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6]提出背景国内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

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的问题,揭示了我们
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所以,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之后,中央宣传部根据中央要求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社会历史飞速发展的必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下面具体讲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政治多级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相互激荡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国际范围看,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科技革命创造的良好机遇,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加速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换代升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迅速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避免重蹈落后挨打的覆辙,是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另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陷入低潮。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已处在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最前沿。

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虽然没有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美国)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911),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力量对比也不平衡,我们将长期面临西方某些敌对势力分化和和平演变的巨大压力。

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会长期存在并且异常复杂。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加入WTO,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这既给我们党实现其先进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给党领导国家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向新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交流和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交往的重要内容,文化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冲突的一个方面。

如何巩固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在大力吸收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坚决抵制有害文化的侵蚀、污染,促进我国文化在21世纪的全面繁荣,需要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

(2)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从国内范围看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岗位、利益关系、思想观念等的多样化以及这种变革和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给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我们党继续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多方面需要,改进党和国家的工作制度、领导方式,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道路,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解决得不好,人民不满意,党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3)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变化新任务。

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队伍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时期。

特别是从现在起的十几年里,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领导岗位。

党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在一部分人那里也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漂浮、生活腐败、官僚主义等现象。

2000年,中央组织部按照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安徽绩溪人)同志的重要批示,组织了全国30万名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在调研中发现,在部分党员和地区中存在理想信念动摇、领导干部腐败、基层组织涣散等问题。

2004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希望通过对成千上万名党员的教育,达到四大目标: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让党员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如何以改革的精神把我们党建设好,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江泽民2000年2月在广东正式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多次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更为全面、深刻的阐述,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对领导干部进行“三讲”教育讲话中,江泽民同志首先提出了两个代表,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随后几天,江泽民同志又考察了深圳、顺德和广州。

25日,在听取了广东省委常委的工作汇报后,他发表了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的概念由此被完整地提了出来。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以《“三个代表”是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鲜明标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江泽民明确提出,全党必须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并特别强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

而提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则是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大意义作出的最精辟概括。

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对党在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的基本纲领、基本任务的新概括,并在讲话的第二部分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出席了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这个讲话,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作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001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等,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04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写入宪法。

至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从最初提出时的一个重要观点,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思想全面的理论体系:从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纲领,发展成为不仅指导党的工作,而且指导整个国家工作、指导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体系。

它科学地回答了在无产阶级已经取得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如何在极其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解决好共产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基本规律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党完成好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庄严使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