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各种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引言概述: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其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和风雨,但也充满着希望和信念。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演变、现状和前景等五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的发展简史进行概述。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
1.1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崛起
1.2 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
1.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
2.1 俄国十月革命
2.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3 东欧剧变
三、社会主义的演变
3.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四、社会主义的现状
4.1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4.2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4.3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
五、社会主义的前景
5.1 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挑战
5.2 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5.3 社会主义的未来探索
结语: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的过程,虽然曾经经历过挫折和困难,但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实践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前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社会主义将继续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和可持续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成就与现实王家瑞【作者简介】王家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世界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半世纪以来,它由西欧一隅的工人运动壮大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澎湃潮流,由一种抽象的思想理论变成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

回顾和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一从理论形态上讲,社会主义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至今有488年的历史。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则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至今有156年的历史。

从社会运动上讲,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今天已近170 年。

从社会制度上讲,1871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至今有 133年历史。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至今不过87年而已。

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的国际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撰写了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

这个伟大历史文献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

此后,科学社会主义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它各种社会主义派别,成为工人阶级公认的指导思想,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社会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5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 判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成 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 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太阳城以生产小组 为生产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重视运用 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太 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
②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原则。但把平等理解为平 均。
③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 取消分工、消灭三大差别, 但推崇禁欲,认为清心寡欲是最高道德。
④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思想。
9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及著作:
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 付立叶(1772-1837) :《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欧文(1771-1858) :《致拉纳克郡报告》 《新道德世界书》
2
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 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 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3
(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
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 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 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 想的微光”
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 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 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多个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变迁。

这些政治与社会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中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与社会制度进行探讨。

一、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的早期,封建制度是主要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以皇帝为中心,以贵族世袭制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君主拥有绝对权力,而贵族阶层则通过世袭地权和军事力量来维护其地位和利益。

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划分,皇帝位居顶层,下面是贵族、士人、百姓等不同的等级。

此外,农民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劳动力,他们需要履行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享受一定的保护和福利。

封建制度的优势在于建立了稳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结构,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封建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固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压抑了人民的创造力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科举制度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中国历史进入了科举制度的时期。

科举制度是以文化程度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使得社会流动性增加,使人们有机会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科举制度的实施,为中国历代政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同时,科举制度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着剥夺了人们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问题。

三、共和制度20世纪初期,中国进入了共和制度的阶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共和制度是以民主和平等为基础的政治体制,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宪政和选举制度。

共和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带来了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

它鼓励个人权利和自由,促进了人们思想和觉醒的空间。

然而,在共和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问题。

四、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政治体制,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利。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

只有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到了哪里、今后要往哪里去,从而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性认识,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从无到有的思想先声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

15—16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最早产生在英国。

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该书用著名的“羊吃人”的命题,最早揭露和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王国。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有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等,他们以极为虚幻的形式展露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完善,到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达到其思想最高峰,这就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他们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弊病,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些积极主张和天才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但是,由于受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唯心史观的局限,空想社会主义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因而具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人类文明成果,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再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主观愿望,而成为现实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一、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空想——科学,科学——实践,一国——多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种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正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苏联、中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本国实际出发,用实际行动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上的各种社会主义

历史上的各种社会主义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非常精辟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揭穿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虚伪粉饰,但是它“企图恢复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因此既是反动的,也是空想的。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照搬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国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不顾德国资产阶级刚刚开始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事实,“把社会主义的要求与政治运动对立起来,用诅咒异端邪说的传统办法诅咒自由主义,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资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这种社会主义成了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是专制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它代表的是德国小市民的利益。
以往有关社会主义的政治教科书大都指出:人类社会一般都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在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当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只存在先后取代的关系,不存在同期共存、甚至长期共存的关系。然而,无论历史、现实还是未来 发展,都纠正这种片面的认识。
实际上,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潮和运动,几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从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完成《乌托邦》一书、标志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之时算起,社会主义思潮就在16世纪的西欧与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出现了。从此,人类社会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同时,开始了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寻求最终解决办法的社会主义新思潮与新运动的探索历程,迄今已经将近500年。几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一直与资本主义相对立而长期存在,相较量而曲折发展,甚至相互学习而取长补短。社会主义不仅成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而且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逻辑的必然结果。离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便无从谈起。资本主义的兴衰与社会主义的成败相互制约,相互铺垫,反映出人类社会在不同的社会运动与社会制度的比较、较量中,不断向更加美好的理想社会探索前行的漫长轨迹。

社会主义的4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的4次历史性飞跃

二,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人类进入 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 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 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 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成功原因

第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由于在思想上搞个人崇拜、在政治上大搞阶级斗争、 在经济上实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 , 严重偏离科学社会 主义轨道。

第二, 邓小平理论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
组员: 胡永 阳, 马强, 郭家 祥, 马国 庆, 刘智 超
社 会 主 义 经 历 的 四 次 历 史 性 飞 跃
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空想到科学
第二次飞跃:理论到实践 第三次飞跃:革命到建设、 一国到多国 第四次飞跃:旧体制到新 体制





一、从空想到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四、从旧体制到新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体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 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主义运动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主义运动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是20世纪全球范围内的一场重要政治运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角度,对世界历史上的社会主义运动进行探讨。

一、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1917年,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

这一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建立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苏联的成功激励了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积极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另一方面,苏联在冷战期间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进行了长时间的对抗,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这场意识形态的竞争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20世纪的重要议题。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世界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实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尽管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存在一些特殊性和适应性,但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考。

中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与和平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功激励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

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社会主义运动也曾兴起。

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受到古巴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出现了一系列的左翼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政权。

这些运动试图通过改革和革命手段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社会公正。

同样,在非洲,一些国家也曾出现过社会主义政权,试图通过国家控制经济资源和重建社会秩序来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并实现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

各种的社会主义派别的特点

各种的社会主义派别的特点

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及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特点的比较与评析摘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批判了当时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各种与共产主义相对立的理论,有力的粉碎了各种社会主义,包括当时披着社会主义外衣而实际上是为旧社会制度辩护的各种反动流派(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了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也批判了当时在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空想社会主义体系。

《宣言》所揭示的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派别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所以本文就其特点进行简单的展开。

马克思对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及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进行的批判,划分了不同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同时也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深刻揭露了各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分析了其特点,戳穿了反动的社会主义和保守社会主义的谬论和行径,恰如其分地给空想社会主义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一、反动的社会主义的特点(一)封建的社会主义的特点封建社会主义的代表们不满资产阶级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势力,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恶行,他们标榜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企图利用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实际上维护的是土地贵族的利益,其目的只是限制资本家财富的迅速膨胀。

马克思指出:封建社会主义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它批评资本主义制度,指责资本主义造成贫富对立,鼓吹封建主义的剥削逼资本主义的剥削好,却不明白这其实只是在不同历史发展条件下所展现的具体剥削方式的不同。

他们无力进行政治斗争,只是搞文字上的斗争,斥责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这是推翻封建统治的结果,提出只有恢复君主制度,这些问题才能解决,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马克思认为这种理论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把历史车轮向后拉,因而充满了谬误和可笑。

揭示了封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去复辟封建制度。

归根结底,“他们不是想脱去奴仆的服装,而是仅仅想改变一下这种服装的式样”。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社会革命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社会革命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社会革命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无数次社会变革与社会革命。

这些变革与革命,不仅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社会革命,带领读者了解这段丰富多彩的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社会变革。

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通过土地分配和世袭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红巾军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

这些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们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不公,并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更加剧烈的变革与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治变革,也是一次社会变革。

它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国还经历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消除封建剥削,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尽管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不平等问题,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农村集体化过程中的一些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新一轮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这些变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城乡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

因此,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制度和等级体系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制度和等级体系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制度和等级体系在世界历史上,社会制度和等级体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社会制度和等级体系,并分析它们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一、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制度之一。

在奴隶制度下,奴隶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完全失去了自由。

这种制度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古国。

奴隶制度的存在导致了社会阶层的极端分化,奴隶没有权利享受自由和人权,其主要功能是为主人提供劳动力。

奴隶制度的废除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

在封建制度下,社会按照等级划分,各个等级之间存在主从关系。

最高的统治者是国王,下面是贵族和领主,底层是农民和佃农。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领主所占有的土地,农民需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和服劳役。

封建制度的瓦解为欧洲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条件,也标志着现代国家制度的诞生。

三、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制度之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得到大规模发展,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也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了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是自由竞争和追求利润的驱动力。

四、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得到重视,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是实现生产力的社会化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多样性,但无论如何,它都对全球的政治格局和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现代民主制度现代民主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强调人民的权利和参与。

在现代民主制度下,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以行使权力。

社会主义发展史1

社会主义发展史1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唯物史观正确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3)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 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即 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 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 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
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 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 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 想的微光”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四)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
思想及其开放性
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斗争
中创立的。他们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了正义者同盟。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马、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起 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完整的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理。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 判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成 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 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太阳城以生产小组 为生产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重视运用 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太 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1. 概述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和社会政管理念,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主要特征和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 起源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工人阶级面临着剥削、贫困和不公平的待遇,这促使一些思想家开始思量如何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

最早的社会主义者包括乌托邦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者等。

3. 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是早期的乌托邦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和查尔斯·富尔顿等。

他们提出了一些理想社会的设想,但缺乏实际可行性。

随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人推动。

他们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并主张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发展壮大,特殊是在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此后,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深远。

4. 主要特征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福利和阶级斗争等。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即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

计划经济是指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和计划,以实现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社会福利包括医疗保障、教育、住房等,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需求。

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矛盾,必须通过革命来泯灭剥削阶级。

5. 对世界的影响社会主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建立和发展激励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包括中国、古巴、越南等。

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难点。

其次,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为了应对社会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一些社会改革措施,如建立福利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等。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1838、1842、1847 年 英 国 工 人 的 宪 章 运 动 ;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 .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7 年 6 月 2 日在伦敦召开德国工人 组织正义者同盟改组代表大会, 亦即 共产主义者同盟(以下简称共盟)第 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共产党的诞生, 这标志着世界共运的 开端。
圣西门
(1760-1825)
傅立叶
(1772-1837)
欧文
(1771-1858)
工人运动
①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现象日益暴露;
②工业革命展开,促使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③欧洲工人阶级处境恶化,经历着深重的苦难, 工人纷纷起来反抗
1539 年法国里昂印刷工人持续 5 个月的罢工,1649 年英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国伦级敦作军械为厂工独人立的罢政工治, 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三大工人运动172的9 年失荷败兰织表呢明业和无造产船 业阶工级人的的斗罢 工 , 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1831、1834 年 里 昂 工 人 的 起义;
东欧剧变中的主要国家:
①波兰 ②民主德国 ③罗马尼亚 ④匈牙利 ⑤捷克斯洛伐克 ⑥保加利亚 ⑦阿尔巴尼亚 ⑧南斯拉夫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苏东剧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 的剧烈动荡。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 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 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苏东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 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东欧八国: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 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 主德国
社会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发展史三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三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三篇一、社会主义的根源:在人类发展史上,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憧憬和崇憬和崇景的思潮。

__古代有孔子的三代、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墨子的尚同等,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基督教的伊甸园等。

而且,这些思潮往往具有明显的历史退步论思想。

例如,老子认为人类最初是无为治疗、符合大街、美丽的小国寡民社会,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加、人们的交往的增加,破坏了这个美好的社会,有德治疗这样的有为措施,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加、人们的交往的进一步增加,还有仁、义、礼这样的有为措施例如,基督教中所说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最初生活在天真烂漫,安心美丽的伊甸园中,后来偷禁果带来了善恶、真伪、羞耻的心情,受到上帝的惩罚,被赶出伊甸园,失去了乐园,在人类繁殖的过程中,人类又犯了骄傲、懒惰、贪婪、饕餮、好色等7个本罪,人类之间互相怀疑残杀,崇拜邪恶的偶像,不尊敬上帝的道路,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憧憬和崇景的思潮?这当然是因为现实社会不满,痛苦。

为什么历史退步论盛行?从人类物质文明来看,人类总体上不断发展、进步,但从人类制度文明(社会制度)来看并非如此。

我在《能力治国与血缘治国》一文中说,血缘治国经历了从弱到强,从强到弱的倒U字型发展历史的能力治国相反,经历了从强到弱,从弱到强的正U字型发展历史。

血缘治国是指实施权力和财产世袭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权力和财产是从父母手中世袭而来的,不是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而获得的能力治国是指废除权力和财产世袭,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得权力和财富,而不是依靠父母获得权力和财富的社会。

人类最初没有权力和财产世界袭击,当时的人们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当时主要表现为体力,但现在更重要的是智力)获得权力和财富,是完全能力治理国家的社会。

然而,由于当时人类需要团结以集体力量处理恶劣环境,加强血缘关系是加强人类团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人类初期也是血缘治国逐渐加强,能力治国逐渐减弱的时期。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概述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概述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概述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追求社会公平、共同富裕和所有权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实践和经验。

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高中历史课程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社会主义的发展起源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和剥削的不满。

随着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工会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逐渐得到重视,并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二、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实践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统治,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苏联实施了集体农庄化、国有化和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和经济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斗争和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大跃进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实践。

然而,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动荡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改革,注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除了苏联和中国,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和挪威以及古巴、越南等国家都在实践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五、社会主义的挑战和变革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革。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等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进行改革和转型,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六、社会主义与世界的关系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务,也涉及到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人民群众自主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努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然而,本文将主要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

面临战争和贫困的中国,急需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和政策,如公有制的建立,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等。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到1957年,中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

中央政府制定了多个重大经济和政治政策,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然而,由于一系列政策的不当实施,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时期遇到了一些挫折。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粮食产量下降,对外贸易困难等问题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陷入困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型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转型。

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加强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了新的目标。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和发达的科技实力。

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述,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入了崭新的阶段。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在新时代,中国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也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1760-1825)
(1772-1837)
(1771-1858)
19世纪初批判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 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 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 同盟”所写的党纲《共 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 生。
❖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 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 路。
科学社会主义
❖ 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 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 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的飞跃,是通过物产阶级革命实
现的。
课件提纲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主义发展 三、21世纪社会主义现状 四、展望未来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
(3)、俄国十月革命
❖ 背景:“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了两 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 事件: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 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 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 埃俄国,史称“十月革命”。
❖ 现在,全世界仍然保持共产党的名称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 的政党共有149个,它们分布在五大洲四大洋的102个国家, 党员总人数为7200多万,其中,党员人数过万的共产党有 36个,执政的共产党有5个(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 巴),参政的共产党有17个。
三、21世纪社会主义的现状
西方国家的共产党
❖ 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 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事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事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事件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素中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在历代领导人任期内被不断地塑造着。

从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以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及提出”中国梦:,都丰富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从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的优势是适合于中国的国情,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优势。

有几大特点,一是政府能够统筹的资源相对资本主义国家要多,倾向于”家政府“,因此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是市场制度仍然不够成熟,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太平衡。

三是意识形态高度统一。

四是公民社会发展不够成熟,民众自治意识仍较为薄弱。

在目前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能靠统筹安排的优势较快的实现经济增长,让人民生活普遍富裕。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有三个基本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民主。

[1] (但实际上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内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人与社会公仆的区分,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分权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非常精辟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揭穿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虚伪粉饰,但是它“企图恢复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因此既是反动的,也是空想的。
迄今除中国之外,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朝鲜(劳动党)、越南(1930年为印度支那共产党,后改称越南劳动党)、老挝(原属印度支那共产党,后称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巴(共产党)。下面主要介绍:
朝鲜“主体思想”的社会主义(朝鲜特色的社会主义)。
历史上朝鲜长期处于中国文化和中国朝贡体制的影响下(朝鲜一直是中国的保护国,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为止),20世纪初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特性的维持一直是朝鲜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担心的问题,20世纪上半期一些知识分子提出了“主体”的概念,用来和“依附”相对应。“依附”不但指对日本殖民文化的顺从,而且指在封建时代由儒家学者培养起来的对中国文化的仰慕。“主体”意味着不能依附于日本或中国的视角来看问题。
2.当代各种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最先相继出现于资本主义最先萌芽和最早发展成熟的西欧;可是,到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相继建立,却几乎无一例外地实现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很成熟、资本主义统治制度不很牢固的国家,而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这是出乎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的最早创始人意料之外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一直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不是一个国家的革命,尤其不是一个落后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至少在英、美、法、德等国)同时发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为新制度的建立准备尽可能足够的条件。
以往有关社会主义的政治教科书大都指出:人类社会一般都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在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当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只存在先后取代的关系,不存在同期共存、甚至长期共存的关系。然而,无论历史、现实还是未来 发展,都纠正这种片面的认识。
实际上,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潮和运动,几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从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完成《乌托邦》一书、标志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之时算起,社会主义思潮就在16世纪的西欧与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出现了。从此,人类社会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同时,开始了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寻求最终解决办法的社会主义新思潮与新运动的探索历程,迄今已经将近500年。几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一直与资本主义相对立而长期存在,相较量而曲折发展,甚至相互学习而取长补短。社会主义不仅成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而且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逻辑的必然结果。离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便无从谈起。资本主义的兴衰与社会主义的成败相互制约,相互铺垫,反映出人类社会在不同的社会运动与社会制度的比较、较量中,不断向更加美好的理想社会探索前行的漫长轨迹。
一、社会主义——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思潮与运动
(一)源起、内涵与时间跨度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来源于意大利传教士最先使用的古拉丁文,原意是“同伴”、“善于社交”、“同辈的”。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使用“Socialism”,来表述自己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憧憬未来美好社会的主张。19世纪40年代,“Socialism”成为风靡西欧的政治新思潮、新术语。1878年6月6日,日本人福地源一郎在《东京每日新闻》上第一次用汉字将“Socialism”译成“社会主义”。1902年9月15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期引述日本人翻译的“社会主义”理念,从此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传入中国。
1955年12月,金日成在一次讲话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主体”思想,并将此思想与政治独立和经济自足相联系,作为金日成式的朝鲜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宣布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不断“丰富、发展”,“主体思想”到60年代下半期成形,从此成为朝鲜在中苏冲突影响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保持独立性并据以指导本国社会主义地位的指导思想,又称“金日成主义”。
现在,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内涵广阔、使用频率最多的政治概念。其内涵不仅包括超越资本主义而趋向美好社会的思想体系,还包括与此相应的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取代资产阶级统治。
1.历史上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
19世纪40年代,在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西欧,最先涌现出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当时各阶级、各政治派别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主张,为我们辨认流行于当今世界上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与历史的依据: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思想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看到了统治着的社会本身中的破坏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因此,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运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实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
正是由于当代林林总总的社会主义发展各不相同,才有可能在经历大起大落的起伏跌宕,经历诸如中苏冲突、中越自卫反击战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战争之后,仍然在世界上保持着此消彼长、绵延不绝的发展态势。
当代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主要有:
(1)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先后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苏联和中国相继实践的经验教训,以后将专门讲述。
上述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是背道而驰的。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首次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众说纷纭的社会主义思潮中独树一帜,促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首次飞跃。
1888年,恩格斯在当年再版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中,以阶级分析的方法,评论40年前欧洲大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主张,说:“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①] 这里说的“中等阶级”,英文单词为:bourgeoisie ,意指资产阶级。旧的翻译版本就直接翻译为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倡导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划清了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的界限,代表着无产阶级与全人类的最终美好理想。
然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首先在资本主义并不发达的俄国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开辟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后,在东欧与中、朝、越及古巴等国逐渐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前的苏联综合国力雄居世界第二,军事上甚至还超过美国。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全盛之时,其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以上,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工业产值约占世界的2/5,国民收入约占世界的1/3。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鼓舞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不少后发展的国家纷纷标榜自己实行的是社会主义。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早在十月革命前后就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分道扬镳的社会民主主义却在整个欧洲有重新蔓延之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腾飞势头,迄今仍然在逐渐显露疲态的世界经济中独立经济增长的螯头,使中国红旗不倒,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反映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主张:通过行政改良,改善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消除社会弊病,以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归结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论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的改革者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危机和意识形态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一词已经名誉扫地,没有号召力了。这一点,就是一些著名的右翼资产阶级学者也不讳言。如法国的雷蒙·阿隆说过,“在多数国家里,社会主义的涵义就是说凡是好事都是社会主义的,凡是坏事都来源于资本主义。”美国自由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密尔顿·弗莱德曼也说过,“对很多人来说,社会主义意味着平等主义和大多数人民为社会而生活;而资本主义则意味着实利主义、‘贪欲’、‘自私’、‘损人利己’等等。”因此,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越来越成为政治上的时髦风尚。我们姑且不提目前所有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流派,全世界独立国家中自称是这样或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有52个国家之多。在这些国家里,除了若干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执行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外,还有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所推行的各种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复兴社会主义、家庭式的社会主义、合作社会主义等等。
(举例:中国的教训、柬埔寨“红色高棉”的下场)
(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取代物和继承物、创新物而出现的。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它在为全世界创造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与生产力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奇迹的同时,也以其基本矛盾和固有弊病给人类带来新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对外侵略扩张与全球竞争的恶果,迄今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大多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恶性发展密切相关。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病,创建新型的理想社会,世界各国的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奋斗。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理念,使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甚至使社会主义在同一个国家也出现不同的思潮和主张,在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
(1)反动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