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每个经济体系都面临的基本选择有哪些?
答:任何经济体系,无论其内部制度安排如何,由于资源稀缺与需要无限这对矛盾的存在,都必须对三个基本选择作出答复:(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这是对产出的选择;(2)如何生产,这是对投入资源的选择;(3)为谁生产,这关系到产品销售收入如何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的分配,实质是对资源投入的评价。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是基本的资源配置问题,而为谁生产的问题则会影响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这三个问题都是各个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只是解决的方式有所不同。
2.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它们分别如何表示?
答: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技术效率,以实际产出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距离来衡量,它反映在技术水平既定,资源数量既定的情况下,实际产出最大化的程度;(2)配置效率,它以实际产出组合与社会需要的产出组合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它表示实际产出组合与社会要求的产出组合相吻合的程度,该距离越短效率越高;(3)动态效率,它以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的距离来表示。它主要反映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能力提高的程度。
3.市场机制的特点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素?
答:市场机制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众多的生产者分散决策形成的;如何生产,是通过构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迫使生产者以最低的成本进行供给;为谁生产,是通过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形成的价格来实现,当事人的收入取决于他提供的要素数量与要素价格的乘积。

1.运用供求定理分析说明“谷贱伤农”。
答:“谷贱伤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它描述的是在丰收的年份,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了这样一种现象。根据供求定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农产品大多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用图来说明,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比较陡峭,是缺乏弹性的。假定初始年份农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在丰收的年份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由P1下降为P2,并且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量的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lElQl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反之亦然,在欠收的年份,同样由于农产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当农产品的数量减少时,农产品均衡数量减少的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

,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增加。如果用图来说明的话就是(见图2—5),假定农产品的欠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的位置,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幅度远远大于均衡数量减少的幅度,因此在欠收的年份“谷贵不伤农”。
2.某保健品生产商在该保健品处于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基础上对该保健品进行了成功的广告宣传,请说明这种宣传对该保健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什么影响?
答:成功的广告宣传使该保健品的需求增加,也就是该保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图所示,广告宣传使需求曲线从DD移到D'D',同时也使生产商的成本增加,表现为供给曲线从SS移到S'S',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新的均衡点移到E’。广告宣传对该保健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和变化的程度。广告宣传的结果,如图所示有三种情况,图2—6中价格上升到P',Q不变,图2—7中价格上升到P',Q增加,图2—8中价格上升到P’,Q减少。也就是说广告宣传使该保健品的价格总是上升的,而销售数量则视不同的情况而定。
3.2004年某澳大利亚葡萄酒公司在北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推销活动。活动结束后,葡萄酒的价格狂涨,但公司管理人员担心这种价格迅速上涨会引起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又引起价格下跌。请分析一下会发生这种情况吗?为什么?
答: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管理人员没有正确区分影响需求量变化和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需求量的变化是价格变化影响需求的结果,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影响需求的结果。这次葡萄酒价格的上升,是因为成功的广告宣传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偏好,使人们更加喜欢喝葡萄酒或更多的人喜欢喝葡萄酒,因此使葡萄酒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造成的,移动的需求曲线使得整个葡萄酒市场的均衡价格上升。同时市场的均衡数量也上升,人们对葡萄酒的有效需求扩大了。因此,葡萄酒价格的上涨不会引起需求的减少,并进而引起价格的下跌。
4.通常供电公司和自来水公司都会一再要求涨价,请以需求价格弹性的有关理论来说明理由。
答:电和水都是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即ed<1,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上述公司要求涨价的原因可以用厂商收益与价格的关系来说明,供电公司和自来水公司之所以一再要求涨价皆是因为这些公司的需求弹性小于1,涨价可以带来总收益的增加,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公司的收入。
5.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

品,汽车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如何?汽车和飞机是互为替代商品,汽车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有何不同?
答: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用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表示。根据商品间关系的性质的不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如果存在两种商品X、Y,正值表示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减少),则X、Y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为互替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就越强。负值表示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增加),则X、Y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为互补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就越强。

根据上述理论,汽车与汽油是互补商品,汽车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相对于汽油价格的变动为负;汽车与飞机是互为替代品,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
1.什么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为什么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换句话说就是当一个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下滑动时,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效用水平却保持不变。这说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同时,必然会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即两商品的消费数量间存在替代关系。在商品的替代过程中普遍存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它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发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它为了多获得一单位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2.低档商品和吉芬品的区别是什么? 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关系加以说明。
答: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是吉芬商品和低档品的共同的特征。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如图3—2所示)。这也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对于低档品,在大多数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如图3—3所示),所以

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答: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都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低。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这一点可以用图来说明。如图3—4所示,图中,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这种画法是错误的。其理由在于: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由无差异曲线I1可得a,b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由无差异曲线I2可得a,c两点得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但是观察和比较图中b,c这两点的商品组合,可以发现c组中的每一种商品数量都多于b组合,于是根据偏好的非饱和假定,必有c点的效用水平大于b点的效用水平。这样就存在矛盾:即该消费者在认为b点和c点无差异的同时,又认为c点要优于b点,这样就违背了偏好的完全性假定。由此证明: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的画法是错误。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此特征表示,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1.是平均产量还是边际产量决定雇主增加雇佣工人的情况?为什么?
答:一个企业主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它主要关心这名工人劳动的边际产量。通过对厂商生产的三阶段分析可知,在第1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这说明,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的资本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而是连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主要是劳动力),以增加总产量,并将生产扩大到第Ⅱ阶段。在第Ⅲ阶段,产量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将趋势。这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的投入有利。因此这时即使劳动力要素是免费供给的,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增加劳动投入量,而是通过减少劳动量来增加总产量,以摆脱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和总产量下降的局面,并退回到生产的第Ⅱ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厂商的理性决策在第Ⅱ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最大化的点,劳动的第Ⅱ阶段的右界点是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带来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能雇佣他。

2.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或为什么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答: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主要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3.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答:如图4—1中有一条等产量曲线Q和三条等成本曲线AB、A'B'、A"B"。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三条等成本曲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即表示两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代表三个不同的成本量,其中,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大于等成本线A'B',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大于等成本线A"B"。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与其中一条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它表示: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生产者应该选择正点的要素组合,才能实现最小成本。因为,等成本线A"B"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等产量曲线Q所代表的产量。等成本曲线AB虽然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相交于a、b两点,但它代表的成本过高,通过沿着等产量曲线Q由a点向E点或者由b点向E点的移动,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产量而使成本下降。
所以,只有在切点E才是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在均衡点E有:MRTSLK=PL/PK。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这是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的原则。

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状,请解释它们形成“U”状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答:虽然SAC和LAC都呈“U”状,但两者形成“U”状的原因是不同的。SAC先下降后上升是因为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SAC表现为下

降。但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SAC曲线必将上升;而LAC呈“U”状是由规模的经济和不经济所决定。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大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U型特征。

2.说“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与说“价格决定于长期平均成本”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说“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是从短期来看的。因为处于短期,市场上供应量的调整受到固定要素的制约。各个厂商只能沿着短期供给曲线调整其产量。如果需求突然发生变动,供给方面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彻底变化,价格就会发生较大波动。但是在长期,由于价格的波动会引起厂商的进入或退出,价格会趋向于长期平均成本。可以说在短期“价格决定于供给与需求”,而在长期,“价格决定于长期平均成本”。

1.厂商的固定成本高低是其决定开业还是停止营业的原因吗?
答:不是决定开业还是停止营业的原因。可以分短期和长期来考察固定成本对厂商的影响。在短期内,企业的停止营业点是销售收益等于可变成本的点。所以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以营业,因为此时使厂商的损失最小。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所以不能成为决定企业关停的决定因素。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固定成本不是厂商停业的原因。
2.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都无法继续经营。这句话对吗?
答:这句话前半部分是对的,后半部分是错的。在长期,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指超额利润)为零,即每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得不到超额利润。当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由需求缩小引起的),会引起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由于部分厂商的退出,使该行业的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会上升到原来的水平,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时,留存下来的厂商又达到新的均衡,因而不能说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都无法继续经营。
3.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性质?
答:
在长期,只要存在经济利润,厂商的长期调整就会使价格趋于降低,经济利润逐渐减少;只要存在亏损,厂商的长期调整就将使价格趋于上升,亏损又

逐渐减少。最终导致生产规模趋于最优,此时,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既没有经济利润,也没有亏损。不会有厂商退出也不会有厂商进入行业,厂商达到了长期均衡。
最优性质:1、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2、保证了生产有效率进行。3、实现了消费者最大化满足。4.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的行业容易引发恶性竞争?
答:在短期内,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但高于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即AVC5.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会不会花钱做广告?为什么?
答:因为理论上假定完全竞争的生产者的产品是同质的,没有任何质的差别。而且信息是充分的,无需做广告。完全竞争的厂商只是既定价格的接收者,它只能按照市场价格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品。做广告只会增加成本,无助于增加收益。所以,他们不会愿意花钱做广告。
6.为什么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是最有效率的?
答:从完全竞争短期市场均衡来看,均衡时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交点指示了均衡价格。在交点正好满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条件,因为价格在需求曲线上反映,而供给曲线正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达到均衡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正说明产量(即均衡产量)达到最佳状态。在产量小于均衡产量时,即在均衡点的左边,反映价格的需求曲线高于反映边际成本的供给曲线,也就是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因为产量过小而未达到最大化,继续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剩余。相反在均衡点的右边,反映价格的需求曲线低于反映边际成本的供给曲线,也就是价格低于边际成本。价格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这时,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低于生产的成本,说明这种生产是不值得的。如果果真生产了这幺多产品,则说明在这种产品上花费的资源太多了。因此只有在均衡点,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产量是最合适的,用于这种产品生产上花费的社会资源数量是最合适的,资源在这里达到优化配置。


1

.简述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和价格歧视的程度。
答: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2.在不受管制的条件下,垄断厂商的产量总在需求曲线富有弹性的范围内,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垄断厂商面对着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厂商的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为: 。若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边际收益为负值。边际成本不可能为零,因此当边际成本大于零的时候,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产量和价格的厂商必然要求边际收益大于0,在边际收益大于零的时候,需求价格弹性必然大于1。

3.武汉黄鹤楼的入场券采取差别价格政策,国内游客的入场票价为2元,外国人的入场券为5元,试用经济理论分析:
(1)为什么采取差别价格?
(2)在怎样的条件下,施行这种政策才能有效?
答:
(1) 这是三级价格歧视,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利润。
(2) 一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
第二、市场需求弹性不同。
第三、市场之间的有效分割。

4.垄断厂商为什么不会选择总收益最大化的产量?
答:在垄断厂商具有向右下降的需求曲线时,边际收益与总收益曲线是分离的。根据总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厂商收益最大化时,其边际收益为零。厂商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由于边际成本不会等于零,所以利润最大化产量也不会在边际收益为零,即总收益为最大的产量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