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物价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合集下载

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

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

价格指数的简介及其计算方法————管理统计作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3008209041郎岩11例2:CPI指数中,样本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

现在某地统计局城调队通过调查得到居民这八大类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3.6%、5%、10%、8%、9%、13%、13.2%、8.2%。

因为CPI是一个综合类指数,我们需要得到八大类中每一类样本的价格指数。

如食品类价格指数,调查的样本食品有许多种,分别计算每个单项食品的价格指数(报告期平均价格与基期平均价格之比即可得到),然后再将单项价格指数进行几何平均(公式如下),得到这一类商品价格指数。

其它大类的商品价格指数同样可得。

注:几何平均值求法,为CPI每一类中选取的n个调查样本的价格指数。

这样若得到的报告期八大类的价格指数分别为109.5、102.1、100.1、102.6、102.5、96.7、105.6、101.5,以基期为100计算。

所以:=104.2这就是CPI的得来。

三、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方案,对代表规格品的选择、价格调查点抽选方法、价格调查方法、权数资料的来源及计算、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等均作出规定。

是通过对商业网点的多个规格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查,分别计算出多个代表品的指数,经过几何平均得到若干个基本分类指数,再以居民消费支出额为权数,采用综合公式汇总价格指数的简介及其计算方法一、几种主要价格指数1.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它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居民的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以及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商品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304中必报产品,各省(区、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商品。

常见经济指数英文缩写解读

常见经济指数英文缩写解读

常见经济指数英文缩写解读1、CPI (英文全称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

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

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乘以100%。

CPI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2006年我国某个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7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我国2007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2006年为基期)=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显示,我国CPI增长率从07年5月开始一直高于3%,一直到08年2月创高峰%(有不少人认为雪灾与春节等因素是导致2月份CPI继续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下,今年下半年CPI增长率逐步降低,11月为%,也就是表示,生活成本比之前前平均上升%。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2、PPI(英文全称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价格指数法的名词解释

价格指数法的名词解释

价格指数法的名词解释在经济学中,价格指数法是一种常用的衡量物价变动的方法。

它通过统计一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来反映整个经济体系中物价水平的变化趋势。

价格指数法在经济学研究、金融市场分析、政策制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价格指数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某一时期的价格与基期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对变动的百分比,作为物价变动的指数。

价格指数通常使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将各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综合起来,更准确地反映整体物价的变化。

价格指数法有多种计算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拉斯珀尔指数和帕氏指数。

拉斯珀尔指数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它计算的是某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相对于基期价格的比值,并将比值乘以100,作为价格指数。

帕氏指数则更加复杂,它将各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一定的权重相乘,并将结果相加,最终得到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法的应用广泛,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

商品价格指数衡量的是一定类别、种类和规模的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通常用于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

消费者物价指数则是衡量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的变动情况,被用作货币政策制定、通胀监测和调整工资水平的依据。

价格指数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物价变动情况,为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经济中不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趋势,为调整政策和预测市场走势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价格指数法还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物价变动对个人购买力的影响,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费决策。

不过,价格指数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由于价格指数法需要统计大量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价格指数法的权重设置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但权重的确定常常受到数据收集的限制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此外,价格指数法也无法考虑到不同商品和服务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质量和口味的变化,这可能会导致物价变动的实际影响被低估或高估。

综上所述,价格指数法是一种衡量物价变动的重要方法,能够为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中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中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走势分析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为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国家规定304种必报商品,需要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从1994年起,国家、各省(区)和县编制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再包括农业生产资料。

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

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个人消费明显增加,导致物价上升,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呈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1(上年=100),同比增长1.00%;2019年中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9(上年=100),同比增长0.7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服务消费在居民家庭支出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014年以来中国商品零售价格定基指数呈不断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商品零售价格定基指数为462.2(1978=100),同比增长1.90%;2019年中国商品零售价格定基指数为471.4(1978=100),同比增长1.99%。

《2020-2026年中国商品零售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9(上年=100),其中2018年中国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9(上年=100);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1(上年=100);2019年中国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9(上年=100);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5(上年=100)。

二、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19年中国食品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7.8(上年=100),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3(上年=100),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6(上年=100),纺织品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7(上年=100),日用品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7(上年=100),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9(上年=100),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上年=10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5、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6、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7、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

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8、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9、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10、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

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11、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1、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

2、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摘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为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

其编制目的,是掌握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其他各种派生指数,为研究市场流通、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依据。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属于流通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市场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据此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流通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RPI;国民经济;经济预测1理论模型的设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构成作为权数,如食品类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的权数约35%。

在这里选择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三个大类食品,日用品,燃料,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考察它们与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的变化关系。

选择食品,日用品,燃料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被解释变量。

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变μ,而μ为随即干扰项。

化关系,可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Bo+B1X1+B2X2+B3X3+2样本数据的收集以T代表年份,Y代表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X1代表食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2代表日用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代表燃料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图一为有关的统计数据图一利用Eviews输出结果如下: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7.954797 8.123178 -0.979272 0.3468X1 0.332888 0.048532 6.859140 0.0000X2 0.678945 0.110140 6.164391 0.0000X3 0.058876 0.031311 1.880374 0.0845R-squared 0.988889 Mean dependent var 102.9504Adjusted R-squared 0.986112 S.D. dependent var 6.678262S.E. of regression 0.787028 Akaike info criterion 2.571213Sum squared resid 7.432961 Schwarz criterion 2.764360Log likelihood -16.56970 F-statistic 356.0114Durbin-Watson stat 0.398629 Prob(F-statistic) 0.000000可得模型:Y = -7.954796752 + 0.3328878321*X1 + 0.6789453471*X2 + 0.0588763885*X33模型的检验3.1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根据软件分析的结果可得到Y = -7.954796752 + 0.3328878321*X1 + 0.6789453471*X2 + 0.0588763885*X3,这三个参数估计量的符号是正确的,数值范围适当,根据历史经济经验食品类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的权数约35%,分析结果很好的符合这一点。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指数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在不同场合,往往需要运用不同的指数形式。

一般而言,选择指数形式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指数的经济分析意义,除此之外,有时还要考虑实际编制工作的可行性,以及对指数分析性质的某些特殊要求。

一、工业生产指数工业生产指数概括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工业产品产量的综合变动程度,它是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工业生产指数的编制,但采用的编制方法却不完全相同。

在我国,工业生产指数是通过计算各种工业产品的不变价格产值来加以编制的。

其基本编制过程是:1. 对各种工业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不变价格标准(记为p n );2. 然后逐项计算各种产品的不变价格产值,加总起来就得到全部工业产品的不变价格总产值;3. 将不同时期的不变价格总产值加以对比,就得到相应时期的工业生产指数。

记t 时期的不变价格总产值为∑p qn t (t=0,1,2,3,…),则该时期的工业生产指数就是固定加权综合指数的形式: ∑∑=p q p q k n n tq 0采用不变价格法编制工业生产指数的特点是,只要具备了完整的不变价格产值资料,就能够很容易地计算出有关的生产指数;而且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如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等)进行编制,满足各方面的分析需要。

然而,不变价格的制定和不变价格产值的计算本身却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作,这项工作又必须连续不断地、全面地展开,其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整个工业生产领域内运用不变价格计算完整的产值资料,面临着很多实际的问题。

因此,我国工业生产指数编制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与我国的情况不同,在国外,较为普遍地采用平均指数的形式来编制工业生产指数。

计算公式为: ∑∑=q p q p k k q q0000其中,k q 为各种工业品的个体产量指数,q p 00则为相应产品的基期增加值。

编制这种工业生产指数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工业增加值中物量因素的综合变动程度,其分析意义与一般的工业总产量指数是有所不同的。

CRB商品期货物价指数和CRB商品现货物价指数

CRB商品期货物价指数和CRB商品现货物价指数

CRB商品期货物价指数和CRB商品现货物价指数商品研究局期货价格指数’(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Futures Price Index,简称CRB指数)CRB指数可以反映出⼀般商品的物价⽔准,为市场研究者不可不察的重要参考。

1986年,它开始在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进⾏交易,但由于未获台湾期货交易所公告可交易的商品之列中,所以⼀般的市场研究者与投资⼤众便对它⼀知半解或⼀⽆所知,这对于完备妥善的市场研究会造成⼀些缺憾。

CRB期货物价指数与CRB现货物价指数 CRB期货物价指数与CRB现货物价指数的差异如下: 1. CRB期货物价指数是以‘期货价格’所构成,⽽CRB现货指数是取决于‘现货价格’。

2. 两者组合的结构商品不同。

3. CRB现货指数较偏重⼯业原物料。

⾸先,我们将简单地介绍两者的结构内涵。

CRB期货价格指数是由美国商品研究局于1956年正式公布,它的组合成份不包含任何⼀种⾦融期货,是⼀种纯粹的商品指数,⽬前它的结构成份是由21种商品所组成,其中每种商品所占的权数⽐例均相同(4.7%,亦是1/21),按类别可区分如下: · ⾕物:⼩麦、燕麦、⽟⽶、黄⾖、黄⾖油、黄⾖粉。

(28.6%) · 能源:轻原油、热燃油。

(9.5%) · 贵⾦属:黄⾦、⽩⾦、⽩银。

· 基本⾦属:铜。

· 软性商品:糖、可可⾖、咖啡、棉花、冻橘汁。

· 牲畜类:活⽜、活猪、猪腩。

· 其它:⽊材。

由以上的组成结构看来,最重要的三种商品类别是⾕物、⾦属和能源。

就CRB指数的驱动⼒量来说,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物市场影响最⼤;⽯油为⼯业发展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国际商品,其价格⾛向常会牵动其它物价的波动,且常被视为通膨的领先指标之⼀,因此对它不可轻忽;黄⾦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敏感度⾼,⽽铜与银的需求程度可显现出景⽓的荣衰,所以⾦属市场亦是观察的重点。

文字资料分析

文字资料分析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此种类型类似于数量关系的数学运算,但一般比数学运算要简单。

文字资料分析题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统计术语,华图教育就其中涉及的部分术语为大家做简要解析。

一、综合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次产业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二、人口人口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物价指数与充分就业

物价指数与充分就业

构成和各部分比重
1 食品31 .79% 2 烟酒及用品3.49% 3 居住17.22% 4 交通通讯9.95% 5 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64% 6 衣着8.52% 7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5.64% 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
指数上涨
中国社科院于2011年12月7日发布2012年《经济蓝皮书》 预测。 蓝皮书指出,2011年,我国CPI上涨率持续高位运 行,2011年前三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5.6%,随着 翘尾因素的逐步减弱,CPI涨幅在第四季度有所回落。10月 份,CPI从9月的6.1%下降到5.5%。根据全年的情况,蓝皮 书预测,2011年的CPI涨幅全年可能达到5.5%左右。2012 年物价总水平增长呈回落态势,预计2012年CPI上涨4.6%。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 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居住2.8%,衣着 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0%。农产品生产者 价格上涨3.2%。 重要性 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目的,是了解全国各地价格 变动的基本情况,分析研究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生 活的影响,满足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宏观调控 的需要,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国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 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 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 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 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 研究员肖耿认为,目前官方统计的CPI没有造假,但跟现 实情况相比误差很大,主要在于统计系统过时。就40%的 恩格尔系数来说,肖耿认为食品权重明显过高,“现在有 多少家庭把40%的钱都用在吃饭上面?”肖耿分析,现在 的统计仍延续过去的模式,原来主要是吃饭,但中国老百 姓的生活支出结构早就变化了,购房、买车、医疗成了三 大主要支出。

价格指数是什么

价格指数是什么

价格指数是什么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与程度的经济指标。

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与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

价格指数是研究价格动态变化的一种工具,它为制定、调整与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依据。

价格指数表示在给定的时段里,一组商品的平均价格如何变化的一种指数,它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在计算平均数时,不同商品的价格一般要根据其经济重要性作加权处理。

(例如在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加权的依据就是每种商品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份额)。

价格指数按其所包括范围的不同分为:①个体指数,反映某一种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②类指数,即分类商品价格指数,反映某一类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③总指数,反映全部商品价格总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

价格指数按其计算时所采用基准期的差别,可以分为环比价格指数(以上一期为基期)、年距环比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基期)与定基价格指数(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

中国的价格指数按商品类别区分,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按商品的流通环节与流通渠道区分,有批发价格指数与零售价格指数、国营商业牌价指数、议价商品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以及包括牌价、超购加价、议价与市价的各种价格总指数;按城乡的差别区分,有城市价格指数与农村价格指数。

借助基础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可使用批发市电子结算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应用,形成从传统的批发市场网络升华到现代信息网络,上报数据上百万条,来自市场统一结算数据,真实可靠,先进的数据模型,科学的决策依据,相关指数发布时间已超一年以上,正常生成价格指数、价格差异指数、价格空间指数,中农网为农产品批发市场运销商、基地、涉农企业、政府机构、终端采购商等提供价值数据服务。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又称消费者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指数。

其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与所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

衡量通货膨胀率变化的三个主要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率变化的三个主要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率变化的三个主要指标(⼀)⽣产者价格指数(PPI)
⽣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

它主要反映⽣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对⼀个固定的消费品篮⼦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种度量通货膨胀⽔平的⼯具,以百分⽐变化为表达形式。

(三)零售物价指数(RPI)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PriceIndex),是指以现⾦或信⽤卡形式⽀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

美国商务部每个⽉对全国范围的零售商品抽样调查,包括家具、电器、超级市场售卖品、医药等,不过各种服务业消费则不包括在内。

汽车销售额构成了零售额中最⼤的单⼀构成要素,约占总额的25%。

许多外汇市场分析⼈员⼗分注重考察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个⼈消费增加,便会导致零售物价上升,该指标持续地上升,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上升的压⼒,令政府收紧货币供应,利率趋升为该国货币带来利好的⽀持。

因此,该指数向好,理论上亦利好于该国货币。

经济指标缩写

经济指标缩写

1、CPI (英文全称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

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

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乘以100%。

CPI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2006年我国某个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7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我国2007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2006年为基期)=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显示,我国CPI增长率从07年5月开始一直高于3%,一直到08年2月创高峰%(有不少人认为雪灾与春节等因素是导致2月份CPI继续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下,今年下半年CPI增长率逐步降低,11月为%,也就是表示,生活成本比之前前平均上升%。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2、PPI(英文全称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精心整理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23目前,一些。

4为体现历13理;1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

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

第二类是通过调查问卷设置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如企业家、消费者等进行的景气或信心调查,通过对统计汇总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数。

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2、现行的主要经济景气指数国经指数。

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

选择先行指标四个,包括全国钢产量、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数、广义货币M2、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步指标四个,包括狭义货币M1、消费品零售额、工业生产增长率、海关出口总额等。

在此基础上用合成指数分别计算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两个指数合起来称“国经指数”。

精心整理中经指数。

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编制。

选择同步指标12个,包括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率、基础农资产品指数(各种化肥产量、农药产量、合成氨产量、农膜产量的复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货运量、财政支出、海关进出口总额、狭义货币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社会需求指数(复合指数)等,编制不同合成指数,称为中经指数。

卡斯特指数。

由卡斯特评价中心负责编制。

选择先行指标7个,包括钢产量、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出口总额等;同步指标6个,包括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银行工资和其他对个人支出、汽车产量、基建投资总额等;滞后指标5个,包括零售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铁路货运量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

零售价格指数

零售价格指数

x1f1+x2f2+...+xnfn
― ————————————— =
∑xf
______ =
×
f1+f2+...+fn
∑f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12年3月) 年 月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 项目名称 上年同月=100 上年同期 =100 全国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3.5 107.6 104 103.5 102.7 97.6 98.3 102.7 100.9 95.9 101.8 101.8 城市 103.4 107.9 104.3 103.4 102.6 97.2 98 102.8 100.9 95.5 102 101.9 农村 全国 城市 103.4 108.3 104.4 103.4 102.7 97.1 97.8 103 101.2 95.3 102.3 101.8
根据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构成的不同, 根据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构成的不同,分 别编制成城镇零售价格指数和农村零售价格指数, 别编制成城镇零售价格指数和农村零售价格指数, 用以反映零售价格变动对城乡人民生活的不同影 响
.
它和人口普查, 它和人口普查,国民所得与产出帐一起是重
要的国家经济数据
计算公式为加权算术平均公式
103.7 103. 5 106.7 108 103.3 104. 1 104.1 103. 5 102.7 102. 8 98.7 99.2 97.5 98.1
一、食品 二、饮料、烟酒
三、服装、鞋帽
四、纺织品
五、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 六、文化办公用品 七、日用品
102.2 102. 8 100.8 101 97.7 95.8
八、体育娱乐用品 九、交通、通信用品 十、家具

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指数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消费者购买某类商品所需要的金钱数量。

商品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商品价格指数=(当期价格/基期价格)×100%
其中,当期价格是指某一时期内某类商品的实际价格,基期价格是指某一时期内某类商品的参考价格。

商品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它可以反映出消费者购买某类商品所需要的金钱数量。

例如,如果某类商品的当期价格是100元,而基期价格是90元,那么商品价格指数就是(100/90)×100%=111.11%。

这表明,消费者购买某类商品所需要的金钱数量比基期价格增加了11.11%。

商品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它可以反映出消费者购买某类商品所需要的金钱数量。

它也可以用来衡量某一时期内某类商品的价格变化,从而为政府制定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总之,商品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消费者购买某类商品所需要的金钱数量,为政府制定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目前,我国CPI的调查内容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共263个基本分类(国际分类标准),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

主要是根据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式、消费习惯,参照抽样调查原理选中的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城市近5万户,农村近7万户)的消费支出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确定的。

价格调查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市县、50000多个调查网点。

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全国调查系统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的直接调查方式,由近3000名专职物价调查员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贸市场和商店现场采集价格资料。

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至少每五天调查一次价格,从而保证了CPI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

1.调查方法:选择代表规格品。

现行的国家方法制度对调查的内容规定到251个基本分类,以及每个基本分类下包括的代表规格品的最低数量。

代表规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确定,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费特色的规格品。

代表规格品一经确定,年内不能更换。

抽选价格调查点。

首先对各种类型的商业网点销售额由高到低排队,然后再进行等距抽样。

要考虑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顾、各种经济类型兼顾、综合性商店与专业性商店兼顾、各种商业业态兼顾、布局合理等因素,对抽样结果做些修正。

价格调查点每年调整一次。

价格调查:根据商品或服务项目与人民生活的相关程度和价格的变动频率,确定价格调查的次数。

鲜菜、鲜果、肉禽蛋、水产品等价格,每5天调查一次;粮食、油脂、烟酒饮料、餐饮业及其它穿用商品价格每10天调查一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每15天调查一次。

价格调查是定时、定点、定人直接调查。

2.权数的获取: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

权数是反映调查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影响程度的指标,是根据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务开支占总支出比重计算的。

权数资料来源于城市住户调查统计中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

基本分类及以上类别权数,一年内固定不变。

(编制CPI所用权数是依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调查资料中的消费支出构成确定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

为此,我国的CPI权数每年都做一些小调整,每五年做一次大调整。

因此,可以说经过20多年实践的检验,我国CPI的编制方法是科学可靠的,数据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价格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3.计算公式:价格资料采集来后,要计算月平均价格。

即把每一代表规格品所有调查点的时点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到月平均价格。

例如:某种服装价格每月调查三次,有6个调查点,就是将18个时点价格相加,然后再除以18。

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月度平均价格计算后,就可计算与不同基期相比的月度价格指数。

首先,计算单项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指数,然后再将单项指数进行几何平均,计算出基本分类价格指数,由基本分类指数再依次加权计算出类指数和总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为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

其编制目的,是掌握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其他各种派生指数,为研究市场流通、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依据。

编制思路:
1、将所有零售商品区分为不同类别,在每一类中选择部分商品作为代表品。

2、选择部分地区作为代表区域,就所选定的代表品收集价格数据,采集价格资料时,应区分不同市场选择若干个价格调查点。

目前在全国共抽选出226个市县作为国家编制零售物价指数的价格调查点,其中城市146个,县80个。

3、在所采集价格资料基础上,先计算该品种的平均价格,而后按“选中市县——省——全国”的顺序分级编制计算各单项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和类别指数。

4、综合计算出零售商品价格总指数。

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法综合计算。

零售价格指数=Σ(P1/P2)·(w/Σw)
即单项物价指数乘以代表品所代表类别的零售额在总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

二者的区别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两种不同领域的价格指数,而且它们的编制目的是不相同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属于消费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它可以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各级政府掌握居民消费状况,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费价格政策、工资政策以及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属于流通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市场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据此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流通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者都依据商品零售价格编制, 而且都包括生活消费品部分, 有着密切联系, 但也有明显区别。

⑴含义不同。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从卖方角度观察商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卖者的影响;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从买方角度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购买者)生活的影响。

⑵统计口径不同。

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它既包括商品,如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等, 也包括非商品与服务,如学杂费、保育费等。

但不包括居民一般不消费而主要供集团消费的商
品,如办公用品、轿车等。

商品零售价格只反映商品,包括居民消费和集团消费,而不反映非商品与服务价格。

商品按用途分为14大类,即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

⑶权数来源不同。

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居民用于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额以及各种商品、服务项目的实际消费支出额的构成比重,根据居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

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和各种消费品零售额的构成比重,主要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资料计算。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构成作为权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以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作为权数。

如食品类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的权数约35%,而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约为49%。

⑷用途不同。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主要用于说明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分析供求关系, 核算商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主要是用于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分析货币购买力之强弱, 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⑸重要性不同。

一般说来,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称消费者价格指数, 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居民都很关注的价格指数, 夜实行工资指数化国家中表现尤为突出, 所以, 在各国的价格统计中都有。

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多数国家的价格统计中都只是一项派生指标, 基本上是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础上派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