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综述
证人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
关键 词 : ; 证人 错误记・ ; 究范式 ; t研 r , 理论假说
中图分类号 : 7 3 DF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5 1 (0 90 一 O 1 0 1 7 — 6 22 0 )3 O 0 — 8
1
姜 丽 娜 罗大 华 应柳 华
证 人 错误 记 忆 的研 究 综 述
报告 与 出 于社 会认 同 的错 误 报 告作 了 区分 , 为后 者 包 括取 悦 成 人 的成 分 , 不会 持 久 的 。他 和 认 是
德 国 W ・tm 对 证 人证 言 的准 确性 提 出 了质 疑 。理 由是 :. 观察 过 程 中 多有 错 误 ;. 观 察 向 Se 1在 2从
证 人证 言 是 最 常 见 的证 据 之一 。证 人 证 言对 于法 官 和 陪 审 团 辨别 真 伪 , 了解 案 情 是 十分 重
要 的 。然 而 , 人 证 言 并 非 总 是 万无 一 失 的 。即使 对 一 个 自愿 陈 述 案 情 , 力 求 真 实反 映案 情 的 证 并 证人来 说 , 会受到某些 因素的影响 , 感 知 、 忆 和陈述案情发生错 误 , 也 使 记 而提 供 与 案 件 事 实 和
他 故 意 给 大学 生 提 出误 导 性 的问 题 , 让 他 们 在 每 一个 问题 上 都 指 出 自己 到 底 有 多 大 把 握 f。 并 2 1 (
页)
。
10 9 0年 法 国 的 A- ie 提 出 了 自我 暗 示 与 外 在 暗 示 的概 念 , 出 于 真 实 的记 忆 改 变 的 错 误 Bnt 对
(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 ( 中 国 政 法 大 学 社 会 学 院 北京 北京 10 8 ) 0 0 8 108 ) 0 0 8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综述
现象就发 生了。随着对记忆研究的深入 , 一些研究者对 这种错
目前为研究者普遍采用 的D ee R e ie— c D 肿0【简 es— o dgrM — e 【 (
一
种 观点认 为 , 由于记忆 痕迹的衰退 , 或记忆 的内在匮乏 , 误 Bodel 认知失败问卷》c O 。 r hn a 的《 (F ) H Ⅲ an e n 区分 了直接测验事 实记忆实验和事件记忆 的测
导信息可能损坏了最初 的记忆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干扰分开来 ,而将后来 的事 验( 记忆 问卷 )及依赖于参与者的 自我报告 的测验( , 元记 忆问 件认 定为是信息 的真实来源 , 干扰来 自于对来源的错误归 因。 卷) 。指 出大多数评估 日常记忆性能的问卷是主观的或是元记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9期 20 0 6年 9月
辽 宁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
J un lo io ig E u ain lAd nit t nI siue o r a fLa nn d c t a mi sr i n ttt o ao
V0. 3 NO 9 1 2 . S p2 0 e 0 6
背景词对测验词的影响依赖于背景 传统记忆研究 程序 , 将错误记忆 的操 作性定义定义为 , 被试对 呈现时间条件。结 果发现 ,
没学过 的测验词在匹配 从未 呈现 过的单词 的记忆 .认为个体是通过 内隐的暗示引发 词 的呈现时间长短。呈现 时间较短 时 ,
的错误记忆 。 背: 比在不 匹配背景下 更有可能 被给 出“ 景下 旧的” 应 ; 呈 反 而
与对 单词 的错误记忆 所关注的内容不 同,ot 的研究标 忆类型 , Lfs u 虽然此类调查范 同具有广泛性 和一般性 , 问卷效度 但 志着 错误 记忆 研究 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后来这种方法被 有待进一步验征 , 而且各研究者 由于研究 目的和出发点不 同 , 称为误导信息 干扰 范式 ( i n r ai f c aa i 。该范 编制问卷的维度也存在差异 。B n m dr m s f m t ne et rdg io o i p m) aa 和c w e研讨指 出, 日常 式的一般 程序为 : 先让 被试 观看关于某 事件的录像或幻灯片 , 记忆现象的问卷研究 永远 不能替代实验室研究所探讨 的记忆 然后 向其 提供含 有误 导信息 的关于该 事 件 的其 他描述 或 问 的普通和潜 在的原理。然而调查一个范 围的 日常记忆 现象 的 题, 在一段时 间间隔后 , 要求被试 根据记忆 回答一些 问题 , 最 方法可以同时提供给我f  ̄ f-者存 在共 同的过程证据 ,而这些 l 后对 被试 回答 的准确性和 自信水 平进行分析 。研究集 中在 干 证据正是我 们 目前所 缺少 的。此类 研究丰富 了关于人类 记忆
国内外错题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外错题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外错题管理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错题管理的研究进展和方法。
错题管理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管理方法。
国内的错题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
研究者通常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探讨错题管理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正确使用错题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弥补知识漏洞,增强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国外的错题管理研究较为广泛,涉及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和教育技术等多个领域。
研究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来探讨错题管理的机制和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错题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记忆和理解能力,促进知识迁移和创造性思维。
错题管理的方法包括错题本、错题分析系统和错题库等。
错题本是学生自主记录和整理错题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错题分析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工具,可以通过自动化分析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出和纠正错题。
错题库是一种集成了大量错题和解析的教学资源,可以供学生在线查阅和练习。
总而言之,错题管理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
通过正确使用错题管理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第36卷第3期2021年3月靠R评乾曇俛学报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No.3Vol.36Mar.,2021DOI:10.16069/ki.51-1610/g4.202L03.017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谭成慧1,幸琪琪2,宋欢织必(1, 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3.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4.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摘要:根据提取准确性,记忆可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错误记忆是指个体在记忆中错误地把未曾发生过的事件当作发生过,或对事件的记忆与其本身并不相符。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年龄、人格和情绪等内部因素,以及呈现方式、预警提示、加工水平和时间压力等外部因素。
基于各种影响因素,以多样化形式呈现并注意信息的多元特征,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意识的认知监控,同时尽量避免在高唤醒状态下记忆和回忆重要信息等应对策略能够预防错误记忆的产生。
关键词:错误记忆;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21)03-0122-07记忆通常是可靠的,但有时候人们也会对自己并未经历过的事件产生错误的回忆,认为以前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发生过,或对事件的记忆与其本身并不相符,这就是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也是记忆的主要内容之—[1]o Roediger和McDermott在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 theory, FTT)和来源监控理论(source monitoring frame-work)的基础上,提出错误记忆的产生是编码和提取两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1]O目前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广泛采用的范式为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包括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主要用于研究个体内部自发产生的错误记忆。
司法询问中错误记忆研究综述[论文]
司法询问中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心理学领域中对错误记忆的研究,本文将从证人错误记忆的概念界定、研究范式、理论基础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了证人错误记忆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司法询问证词错误记忆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司法审判过程中,目击证人的证词往往对裁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当今有关人类记忆的大量研究发现,人类记忆并不是对过往经历原封不动的再现,而是一种伴随着错误和歪曲的重构性过程。
这不禁让人开始怀疑司法审判中的目击者证词的可靠性,激起了心理学工作者与法律工作者们对这一研究的关注。
1 证人错误记忆的概念界定错误记忆是指人们对没有出现过的事件的回忆和再认,以及对经历过的事件的错误回忆。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情况:①对从未发生的事件的错误回忆和再认;②将不同客体或事件的特征或元素错误地结合;③歪曲记忆信息。
2 证人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证人证言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证人错误记忆的发生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目前,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存在许多研究范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误导信息干扰范式,kassin-kiechel范式,想象膨胀范式,质询暗示性范式等。
2.1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loftus 和palmer的误导信息干扰范式是证人记忆研究中的经典范式之一。
在这一研究范式的实验程序中,具体的操作如下:先让被试观看一段撞车事故的录像,随后要被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当两车_____时,它们的时速是多少?”有些被试的问卷中划线部分添加的动词为“碰撞”词,而第二组被试的问卷中为“撞毁”,第三组被试不接受提问。
结果,提问时看到“碰撞”一词的被试的估计汽车的时速大约为34.0 英里,提问时看到“撞毁”一词的被试估计汽车的时速大约为40.8 英里。
一周以后,再对这三组被试进行提问,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上次录像中,你看到撞碎的玻璃了吗?”结果,“碰撞”组中14%的人作了肯定的回答,“撞毁”组中32%的人作了肯定的回答,控制组中只有12%作了肯定的回答。
11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探究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探究摘要本实验使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通过呈现40个外国著名人物和普通百姓的译名,要求被试对呈现的人名中的著名人物作出见过与否的判断,来探究导致错误记忆的内隐社会认知因素。
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的10名学生。
结果表明:外显记忆指标和内隐记忆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5.2 人物的性别因素对内隐记忆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错误记忆内隐社会认知1 引言错误记忆是人类记忆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但是错误记忆的研究始于Bartlett (1932) 的“幽灵之战”, 不过当时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
后来随着记忆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开始对错误记忆产生兴趣。
他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 错误记忆司空见惯。
真正对错误记忆进行量化研究的是Deese(1959),后来在Rodiger 和McDermott 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完善,形成了经典的DRM 研究范式,该范式主要用于关联性错误记忆的研究。
DRM范式所揭示的因联想过程而导致的错误回忆和错误再认更是成为错误记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以及Kassin-Kiechel范式。
后来研究者发现除了关联性错误记忆外, 还存在多种其他类型的错误记忆, 它们的发生机制各不相同, 于是相继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范式,由于DRM范式可以成功地引发错误记忆, 近年来研究者们采用范式的多种变式和控制各种不同的实验变量考察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多种因素, 发现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预警提示、年龄因素、词表特性等都对错误记忆有重要影响, 从而使我们对错误记忆的理解不断深人。
除了控制各种不同的实验变量考察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多种因素之外,Dodhia 等人(1999)认为,在众多错误记忆理论中,隐含着两种基本的错误记忆范式:一是误导信息范式,指外在的错误信息误导错误记忆的发生。
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1 引言当一个人错误地声明一个新词或一个新的事件他以前见过时, 错误记忆现象就发生了。
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 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前, 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正确记忆的报告上,仅把错误当作方法学矫正的对象。
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得益于1959年Deese的实验, 他描述了错误记忆,但并未在记忆研究者中形成广泛的兴趣。
直到1995年,Rodiger 和McDermott 的工作才使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错误记忆现象寻求更多的理解。
2 错误记忆研究范型2.1 集中联想程序范型Roediger 和McDermott 复制并扩展了Deese的成果, 形成了Deese-Rodiger-McDermott(简称DRM) 研究范型, 这是一种集中联想程序范型,学习阶段呈现的词表具有集中在未曾呈现的关键诱饵(critical lures)上的语义联想。
例如, 由“线、别针、缝纫、锋利、尖、刺、顶针、干草堆、痛、伤和注射”组成的词表,“针”就是关键诱饵。
随后被试接受由学习词、关键诱饵、无关的未学习词组成的再认测验。
对于学习词, 研究者能观察到较高的正确再认率;对于未学的关键诱饵,也能观察到较高的错误再认率。
2.2类别联想程序范型还有一种类别联想程序的范型, 学习阶段的词表是分属不同类别的名词范例。
例如,词表上属于“阅读材料”这个类别的范例是“小册子、喜剧书、期刊、杂志”。
正确再认和错误再认都随着在学习过程中同一类别范例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有时候错误再认率甚至超过了正确再认率。
3 该领域的研究情况错误记忆现象被研究者们复制了无数次, 也引发了相当多的附加研究。
包括被试变量、方法学变量、意识过程或自动化过程对于错误记忆的影响的研究;图片刺激材料的错误记忆的研究;对错误记忆的信号检测论分析;对错误记忆的神经过程研究等等。
3.1 被试变量对于错误记忆的影响Schacter等人(1996)观察到,与正常的控制组相比, 健忘症者只有极少量的词表项目再认,以及很少的错误再认。
论文 关于记忆的研究
学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心理学年级2010级姓名王灵灵论文(设计)题目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及其影响因素综述指导教师张耀庭职称讲师2014 年 5月 10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心理学年级: 2010级心理学班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 . (2)1.1集中联想程序范式 (2)1.2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 (3)1.3错误联接范式 (4)1.4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4)1.5 KK范式 (4)2错误记忆形成的原因 (5)2.1建构主义的观点 (5)2.2来源监控理论的观点 (5)2.3模糊痕迹理论的观点 (6)3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 (7)3.1学习材料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7)3.2被试方面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8)3.3测验的过程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9)3.4测验情景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10)4小结 (1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及影响因素综述学生姓名:王灵灵学号:20105151050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指导老师:张耀庭职称:讲师摘要:错误记忆以其普遍性与难克服性,一经提出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热点。
因此,有必要结合众多的错误记忆研究,从错误记忆的定义、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错误记忆的形成原因、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错误记忆的预防等方面对错误记忆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使人们对错误记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错误记忆实验报告
错误记忆实验报告标题:错误记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错误记忆的产生及其对记忆的影响。
通过使用错觉记忆范式,让参与者学习和回忆一系列单词,并在回忆时引入误导信息。
结果表明,参与者在受到误导信息影响后,更容易产生错误记忆。
这一研究揭示了错误记忆的机制,对理解记忆的构成以及记忆失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引言错误记忆是指个体在记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失真情况,即在事实和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信息被错误地插入到记忆中。
错误记忆现象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错误记忆的产生和影响机制,本实验设计了记忆测试任务并引入了误导信息。
2. 方法2.1 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了60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实验参与者。
共有30名男性和30名女性,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
2.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80个单词,其中40个单词属于学习列表,另外40个单词属于干扰词,用于引入误导信息。
2.3 实验步骤2.3.1 学习阶段:参与者被要求通过监视器学习一个单词列表,每个单词呈现500毫秒。
学习完成后,参与者进行一个简单任务,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3.2 回忆阶段:参与者被要求回忆学习过的单词。
这次回忆的关键是在被要求回忆学习过的单词之前,他们被引入了一个与学习过程无关的干扰信息,即20个干扰词。
参与者回忆的单词被记录下来。
3. 结果根据参与者在回忆阶段中回忆的单词,分析发现在受到干扰词的引导后,许多参与者出现了错误的记忆。
这些错误的记忆涉及到一些干扰词的相关概念,如将“草坪”错误地记忆成“花园”。
实验结果表明,错误记忆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4. 讨论本实验通过引入干扰词的方式,成功地制造了错误记忆现象。
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了错误记忆的普遍性。
错误记忆的产生可能与记忆的构成机制有关,即记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
本实验结果对于加深对记忆失真的理解以及预防和纠正错误记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错误记忆的理论和研究范式综述
错误记忆的理论和研究范式综述作者:罗丹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7期摘要错误记忆是记忆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经过对错误记忆的长期研究,形成了许多解释其产生机制的理论,如内隐激活反应假设、模糊痕迹理论、来源监测理论等。
它主要的研究范式包括DRM范式、范畴联想范式、无意识知觉范式和KK范式等。
关键词错误记忆研究范式理论解释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1错误记忆的概念错误记忆指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的报告与事实之间发生严重偏离的现象。
最早对错误记忆进行研究的是Baartltt,他发现人们的记忆具有重构的特点,人们会自动填充记忆中缺失的部分。
但错误记忆在当时尚未得到重视。
后来有研究者发现错误记忆也能够体现记忆的本质信息,因此错误记忆的研究才得到重视。
广义上的错误记忆指的是一切记忆的错误或扭曲现象,也叫做记忆的不准确。
而狭义的错误记忆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现的。
如在实验室情境下,研究者通过运用一定程序诱导被试将一些并未呈现的词或发生的事报告为见过或是经历过。
在此基础上,人们根据实验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指被试将没有真实发生的事情报告为发生或是亲身经历过。
另一类是基于词语的错误记忆,指在实验中被试将那些并未呈现过的词语判断为出现过或者学习过。
2错误记忆的理论解释2.1内隐激活反应假设经过对错误记忆的长期研究,形成了不同理论来解释它产生的机制。
最早的内隐激活反应假设由Underwood于1965年提出,它指在学习具有语义关联的项目时,对学习项目的联想会无意识的激活对具有较高关联性的未学习项目(关键词)的表征,从而产生对关键词的错误回忆和再认。
内隐激活反应假设能对DRM范式中,在测试阶段对关键词的错误再认现象进行解释,但缺陷是没有对激活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记忆的激活过程主要有两种:自动的、无意识的,或是有意识的。
无意识激活指在学习项目时未对关键词进行明确思考,在测验阶段无意识的将关键词归为学习过的项目。
记忆的研究方法范文
记忆的研究方法范文
首先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建立在楚格克洛彻实验室实验室原理的
基础上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法可以进行模拟和数据分析,以评估记忆效果。
实验法通过把实验变量改变来研究记忆,实验结果可以反映记忆强度
和记忆延迟等现象,以及确定促进记忆加强和促进记忆维持方面的因素。
行为实验是一种行为学类型的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研究记忆的效果。
行为实验以人类心理或行为为操作单位,通过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测量记
忆的发展和改变情况。
行为实验可以用来研究记忆的形成、维持和变化,
同时也可以用来考察记忆保持在正常状态及受到外界刺激时是如何改变的。
神经影像技术也被用于研究记忆。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在脑中的
实现过程和机制,以及记忆的发展变化的规律。
神经影像技术可以获得脑
内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模式,如脑电图(EEG)记录和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等,以及神经电路和功能网络的变化情况。
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
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学号:H20814014 姓名:张政】摘要在记忆研究的历史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就是,人们会错误地回忆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或者回忆出来的事件与其经历过的真实情况完全不同。
大量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记忆并非想象中那样可靠,不仅容易逝去,还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信息的误导,甚至更会自发地发生改变,记忆中的错误无时无处不在,它提醒我们记忆并非是对经历过的事件的精确复制。
关键词:记忆错误记忆记忆扭曲 DRM范式绪论人们会错误地回忆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或者回忆出来的事件与其经历过的真实情况完全不同。
任何经历过的事件都不是完全按照其最初的面貌进入人们头脑的,而是与个人的知觉、思想、态度、行为甚至想象等混合在一起。
我们无法将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像录像机一样完整而毫无偏差的记录在头脑中,而只能根据个人的标准来保持着对事件的编码。
可以说,记忆与经历过的事实有关,却又不是它的孪生物。
这一方面标明了记忆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预示了记忆研究的独特魅力。
为何我们无法对经历过的事实进行正确的复制?这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无数的实证研究的验证才能解答的问题,也正是记忆研究最吸引人的方面。
正文一.错误记忆的早期研究追溯错误记忆研究的历史,最早对错误记忆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那个人就非Bartlett莫属了。
F.C.Bartlett(1932)通过其系列实验研究的考察指出,记忆并不仅仅是痕迹的重新兴奋过程,而是可想象的重构或建构。
这样,他第一次强调了记忆过程中的主动性作用,使得人们对记忆中存在的基本错误类型的认识从单纯的遗忘扩展到另一种—替代性错误,而替代性错误的表现即是,人们会错误地记住没有发生过的事件,或者对它们的记忆与真实情况不同。
继Bartlett之后,Loftus等(1974)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干扰性信息所导致的记忆重构。
Bartlett(1932)的系列研究中最著名的是“幽灵的战争”实验。
在实验中,他向被试阅读一个印第安民间故事—“幽灵的战争”,然后让被试在不同时间间隔下重复地对该故事进行回忆。
心理学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与应用
心理学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与应用记忆与遗忘一直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并且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来改善记忆功能,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记忆与遗忘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应的应用。
一、记忆的类型记忆可分为感觉性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种类型。
感觉性记忆是指刚刚接触到的信息在瞬间存储,如看到的图像、听到的声音等。
短期记忆是指信息在暂时存储的记忆,这种记忆时间较短,容量较小。
长期记忆则是持久存储并可长期保持的记忆类型。
二、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主要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三个环节。
编码是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可存储的内部信息的过程。
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存储在大脑中,形成记忆的过程。
而检索则是从存储的记忆中提取特定信息的过程。
三、记忆与遗忘的研究在记忆与遗忘的研究中,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多种记忆现象和规律。
例如,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在学习某一信息后,遗忘速度最快,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逐渐减缓。
此外,串联效应和干扰效应也是记忆研究中重要的概念。
四、记忆与遗忘的应用记忆与遗忘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通过记忆训练来提高记忆力。
例如,利用串联效应原理,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能够更加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其次,可以通过应用干扰效应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材料或题目时,可以故意制造干扰,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此外,记忆与遗忘的研究还对教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领域,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设计更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安排,提高学习效果。
在治疗方面,通过对失忆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的研究,寻找相应的记忆恢复方法。
综上所述,心理学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与应用,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记忆的工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提高个体的记忆力,优化学习和教育方法,以及治疗记忆相关的问题。
记忆偏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记忆偏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记忆偏差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对被试者进行特定的实验任务,观察其在记忆过程中产生的偏差现象,从而探究记忆偏差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记忆偏差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列举记忆法:在实验开始前,被试者需要列举出他们对于某个特定事件或情景的记忆,然后再进行带有提示的记忆任务,最后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记忆偏差的种类和程度。
2. 诱导回忆法:研究者会给被试者提供一些关于某个事件或情景的信息,然后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来诱导被试者进行回忆。
通过比较被试者回忆出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可以发现记忆中的偏差。
3. 阅读记忆法:被试者需要阅读一段文字材料,然后在之后完成与材料相关的记忆任务。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被试者在阅读过程中受到的记忆偏差。
4. 前后环境变化法:研究者通过改变实验环境或引入干扰信息的方式,使得被试者在回忆任务中产生记忆偏差。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记忆偏差与环境、干扰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实验方法,研究者可以探究记忆偏差的产生与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同时,研究者也可以运用这些实验结果,为人们提供更准确和
可靠的记忆指导和建议。
学生错误研究之文献综述
学生错误研究之文献综述一、概述学生错误研究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学生错误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学生错误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学生错误研究起源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的关注。
在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研究者开始探讨学生错误的成因、类型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错误不再被视为简单的错误或失误,而是被看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可以揭示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策略以及认知结构等信息。
学生错误研究涉及多个方面。
在错误类型方面,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学习阶段,划分了多种错误类型,如概念性错误、计算错误、理解错误等。
在错误成因方面,研究者从认知、情感、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学生错误的产生原因。
在错误纠正方面,研究者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错误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学生错误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学生错误研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错误研究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学生错误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实践应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 学生错误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学生错误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具有深厚的背景与广泛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错误,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他们认知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些错误反映了学生在知识理解、技能掌握以及思维发展等方面的不足,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信息。
通过对学生错误的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综述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综述作者:李盼盼邹慧婷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2期【摘要】文章概括评价了当前错误记忆的几种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基于实验室情境的对单词和事件研究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和基于日常生活错误记忆研究的想象膨胀范式。
【关键词】集中联想无意识知觉误导信息想象对错误记忆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词和对事件的错误记忆研究,但近期,众多研究者将研究的关注于一个新的错误记忆的研究领域——想象膨胀。
与DRM范式相比,想象膨胀有更高的生态学效度。
一、对单词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一)联想研究范式集中联想范式也称DRM范式,该范式的经典实验过程包括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学习阶段让被试学习某些具有关联性的词,这些词称为学习词,它们与一个关联词(也称关键诱饵)相关联。
关键诱饵在学习阶段不出现,在测验阶段让被试进行自由回忆,结果被试表现出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或错误再认。
此项研究将学习—自由回忆扩展为学习—回忆—再认,并最终形成DRM研究范式。
在DRM范式中存在的一個基本观点是:人类的记忆是有关联的,如果两个事件有语义相关,那么加工一个事件的同时就会激活另一个事件。
Hintzman(1988)向被试呈现一个包含熟悉名词的多种类别的词表,每个类别中含有1个、3个或5个范例,在学习中随机呈现。
在随后的再认测验中发现,被试对于学过范例的再认要高于对未学过的相关范例的错误再认,但正确和错误再认均随着学习过程中同一类别范例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Seamon等(2000)在其研究中将同一类别中的各个范例按照从高频到低频排列,同时考察了对图片和单词的错误记忆,结果发现被试对高频范例的错误再认要高于低频范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形式的学习当,被试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一个类别的多个范例后,都可以错误地再认出未呈现过的类别范例。
(二)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Jacoby和 Whitehouse (1989)使用特定的实验程序观察到了在无意识知觉影响下发生的错误再认现象。
逆行性遗忘研究综述
逆行性遗忘研究综述黄晓雪【摘要】Retrograde amnesia has grea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internal memory of the human, especially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temporal graded retrograde amnesia is the most extensive typ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tro-grade amnesia is different and graded, and it is also featured with the full implicit memory. It mainly stems from the brain injury such as medial temporal lobe, diencephalon, and frontal lobe. In addition, drinking, lacking of vitamin B1 and trauma can also cause the symptoms. Now the main methods of memory rehabilitation are operation therapy, implicit memory rehabilitation and error-less learning. In the future, the memory rehabilitation about retrograde amnesia will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treatment.%遗忘症主要分为逆行性遗忘和顺行性遗忘。
“错误记忆”是什么
“错误记忆”是什么作者:潘香霖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记忆是人脑对于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的心理过程,即思考过的问题、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
但是人的记忆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时候会出现差错。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我感觉自己以前来过这个地方”或“这个地方曾经在梦里出现过”,除非你真的来过这个地方,而后因为某种原因又忘记了这件事,那可能就是因为你产生了错误记忆。
当一个人错误识别自己学过的新词或对未曾发生的事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时,这时候就发生了错误记忆(李宏英 & 隋光远, 2003)。
错误记忆是对过去经验和事件的错误认知。
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最早发现了错误记忆这种现象,在一次实验中,他让学生阅读印第安的一个民间故事“幽灵战争”,每过一段时间让学生复述一次这个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故事情节的描述当然越来越不清晰,故事的一些内容被忘记,但是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保持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这就是错误记忆的典型现象。
内隐记忆是指被试在做某些任务时,大脑的信息自动起作用,帮助被试回忆,更好完成任务的记忆。
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自动加工的。
外显记忆是指被试在回忆和再认时都是有意识的。
有研究表明,即使对被试警告,即被试有意识控制下,被试仍然会产生错误记忆,由此可以推出错误记忆可能是因为无意识的作用,也表现了错误记忆的顽固性,如警告和奖赏无法避免错误记忆、遗忘无法抑制错误记忆,重复学习和来源检测仍然会产生错误记忆(郭秀艳,万璐璐,郭晓蓉, & 魏知超, 2005)。
错误记忆理论模型有内隐激活反应假设和模糊痕迹理论,内隐激活反应假设由安德伍德提出,指在学习阶段被试通过对学习项目的加工从而激活了这些实际上并未呈现的关键项目,并在后来的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表现出对这些项目的错误回忆或错误再认。
记忆痕迹可以用模糊痕迹理论(Brainerd C J, Reyna V F, Ceci S J,2008)解释,记忆有逐字痕迹和要义痕迹两种,逐字痕迹指记忆的物理痕迹,一般指可以用书面描述的信息,要义痕迹是指记忆的意义,正确记忆来自于逐字表征而错误记忆来自于要义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综述胡 娟Ξ1 刘成刚2(1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上海,200237)(2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唐山,063000)摘 要 本文着重从被压抑的早期记忆、目击者记忆两个角度论述了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
本文还从增加有益的错误记忆、区别真实和错误记忆,以及错误记忆实验室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三个方面,对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做出了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错误记忆 应用研究 被压抑记忆 目击者记忆1 引言 记忆是珍贵无价的,它虽来自过去,但它保证了人们时刻认识当下的自我,以及想象、计划未来。
从常识的观点看来,记忆是对过往所经历事件的重现,回忆的过程就是一种再体验的过程。
但是自Bartlett 以来[1],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种建构性(reconstructive )过程[2,3],回忆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大量的歪曲、虚构。
其实,记忆的建构过程不足为奇,试想:人脑若是能够精确记录每一刻的感受、经历,它也必将不堪重负,因为其容量毕竟有限。
错误记忆,作为人类记忆建构性特征的最独特之处,一直吸引着众多记忆研究者。
一般认为,当一个人声称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或是声称看见了从未学习过的新词,都可以称为发生了错误记忆。
心理学史上,一个经典的错误记忆例子来自于发展心理学家J.Piaget 。
据称,他曾清晰记得自己在两岁时被诱拐过,甚至还可以回忆出警察追捕拐卖者的情节。
但后来,他的保姆在多年后承认到,是她设计了整个故事。
尽管充满着丰富的细节,但Piaget 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他的这份清晰记忆只不过是从来都未发生的事而已[4]。
以往的研究者,一般较多地注重错误记忆的现象和理论解释,而较少关心错误记忆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将另辟蹊径,从实际应用出发,重点探讨被压抑记忆(repressed mem 2ory )和目击者记忆(eyewitness memory )中的错误记忆,并对错误记忆的应用研究取向做出思考与展望。
2 被压抑的早期记忆 压抑(repression )是S.Freud 精神分析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Freud 认为,任何容易引发威胁或焦虑的事物均常常不能进入意识层面。
Freud 关于压抑的观点源自他的临床经验,他发现,压抑多出现在那些经受灾难性打击的病人身上[5]。
Bower 认为,压抑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础。
按照这种理论,一些事件由于发生得过于令人震惊,故而心灵抓住记忆并把它们放在意识不可进入的角度。
这些记忆将在余下的若干年、几十年,甚至永远与其他的精神生活隔绝[6]。
2.1 被恢复的早期记忆可靠吗然而,对于那些一直未曾被回忆出,但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催眠或是其他暗示,从而恢复出的早期关于性或身体虐待方面的记忆真实与否,研究者之间存有不同的看法。
在Williams 的一项研究中[7],她访谈了129名至少在17年以前遭遇过创伤性经历的妇女,这些妇女在遭受侵犯时均不超过12岁。
研究发现,有38%的人已经回忆不起她们的遭遇了。
这似乎表明,童年的创伤性经历确实能够被压抑。
Williams 也曾推断到:“如果对性虐待经验缺乏记忆是普遍现象的话,那么后来一些妇女恢复出来的对这些童年期遭遇的记忆,也不应该是令人惊讶的。
”由于创伤性事件多发生在数十年之前,其真实性通常不可考证,那些支持被恢复记忆是虚假记忆的研究者,往往难以找出直接的证据。
因而,这些研究者往往通过实验来轻易诱发人们的错误记忆,以此来证明其观点。
Ceci 等热人的实验就是一例。
研究者采取反复提问的方式,诱发出了儿童来源错误记忆。
实验者要求儿童从一堆卡片中抽出一张,接着由一位成人向儿童读出卡片上所注明的可能发生的事情。
例如,“努力回忆,告诉我这件事是否曾经发生在你身上。
你能记起手指上夹着捕鼠器去过医院吗?”每周都由同一位成年人反复要求儿童想象一些真实的和虚构的事件。
经过10周的反复询问,再由另一位成年人来问他们相同的问题。
结果表明,58%的学前儿童编造出了虚假的故事,这些故事所涉及的内容是一件或更多件他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而且往往非常生动。
例如,一个儿童曾回忆到:“我哥哥科林要从我这里拿走战斗玩具布洛托奇先生,我不让他拿走,结果他把我推进了木柴堆里。
那儿有捕鼠器,进去后我的手指就被夹住了。
接着我们去了医院,是妈妈、爸爸和科林把我带到那儿的,是坐我们家的敞篷车去的,因为路太远了。
到医院后,医生用绷带包扎了我的手指。
”面对如此生动的讲述,听众很难有效地分辨真实和虚假记忆。
甚至孩子们自己也不能,孩子的父母多次告诉他捕鼠器事件是他想象出来的,但他却抗议说:“确实发生过,我记得![8]”2.2 错误记忆的来源Loftus 在1993年曾总结了诱发虚假回忆的两大重要来源[4]:2.2.1 流行作品(popular writings )一些对被虐待者提供指引的自助书籍被认为是错误记忆的来源。
Loftus 认为,这些书籍对真实的被虐待者确实存有疗效,但是对那些并没有类似经历的人却没有任何帮助。
Loftus 援引了The Courage to Heal 一书中的内容:“如果你无Ξ通讯作者:胡娟。
E 2mail :joannahjuan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3):643-646643法回想上面提到的具体例子(指被虐待),但你仍然感觉上述事情好像在你身上发生过,那么它可能确实发生过。
”显然,这句话是在暗示着人们去回忆“被压抑的记忆”。
一方面,这类书籍充满了大量的被虐待事件的细节,这些都可能成为虚假记忆细节的来源;另一方面,这类书籍也隐含了创伤性经验很可能被压抑的假设前提,这一前提很可能错误地暗示了并没有此类经验的人们。
2.2.2 咨询师的暗示(therapist’s suggestions)一些治疗师通常认为,通过催眠及其他一些暗示疗法可以恢复某些对于童年期遭受的创伤性事件(如遭受性虐待)的记忆。
这些在催眠中被恢复的记忆一度曾在司法审讯中被当作可信的证据。
在这些案件中,成年人通过心理治疗突然回忆起童年时曾被父母虐待,从而对父母提出控诉。
Loftus援引了一些治疗师的暗示手法。
例如,“在我的经验中,许多拥有像你这样症状的人往往在儿童时期有痛苦经历,我想知道这些经历是否也发生在你身上?”又如,“你的症状显示你在儿童期遭到过虐待,你能谈谈这点吗?”更甚者,“对我来说,你看起来就像那种被严重性虐待的人,告诉我那个坏家伙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2.3 小结显然,关于恢复的被压抑记忆的真实性仍然存在争论。
而这些争论有待临床心理学、记忆心理学及法律心理学等多方面人士一起研究。
至少在目前看来,对于创伤性记忆会被压抑且在若干年被恢复的观点,人们应该持谨慎态度。
关于被压抑记忆的详细讨论,请参见Loftus(1993)[4]、Loftus和Davis(2006)[9]的论述。
3 目击者记忆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最常见的证据之一是目击者的证词。
然而,许多无辜的个体只是因为目击证词不利而遭到错误的法律判罚。
例如,研究表明,在100多个经DNA验证而豁免的人中,有超过75%的人是因为错误的目击辨认而入狱[10]。
我国也曾有杂志报道过此类鲜活的例子:一名叫李天的男子曾在17岁时因错误的目击辨认而被误认为杀手,从而在牢狱中含冤十载,直到10年后被多项证据表明无罪[11]。
下面,将首先从实验室研究角度介绍人类对事故记忆的歪曲,接着将简述影响目击者辨认的因素,最后将介绍不同身份的群体(如目击证人专家、法律人士和普通人)的目击证词知识及其差异。
3.1 误导信息干扰的研究Loftus的研究表明,事故的记忆可以因随后的询问而被歪曲。
其中较为经典的是Loftus和Palmer在1974年的研究[12]。
研究者要求被试先看一些关于交通事故的简短录像,然后要求被试回答问题。
针对一组被试的问题是:“当两辆汽车“猛撞”(smash into)在一块时,它们的速度大概是多少?”而针对另一组被试,“猛撞”被改为了“碰撞(hit)”。
控制组的被试则不提供关于汽车时速的问题。
结果发现,当动词为碰撞时,被试对汽车时速的估计为34英里;而当动词为“猛撞”时,被试对时速的估计提高到40.8英里。
在一周后,向所有三组被试询问同样的问题———“你是否在上次录像中的事故交通现场看到了碰撞的碎玻璃?”事实上,事故现场并没有什么玻璃,问题中包含“猛撞”的被试有32%的人报告看到了玻璃,而问题中包含“碰撞”和控制组的被试分别只有14%和12%的被试报告看到了玻璃。
Loftus认为,动词“猛撞”或“碰撞”分别向被试暗示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进而使被试关于撞车的记忆根据其记得的损坏程度发生了改变。
可见,我们对事件的记忆是极其脆弱的。
此后,Loftus及其同事进行了大量实验,利用误导信息诱发出事件的错误记忆。
他们甚至发现,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都可以被完全地“植入”到被试大脑中[13]。
3.2 影响目击者辨认的因素在目击者记忆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即目击者辨认,它是特指对嫌疑犯的指认过程。
其程序一般为:在取得初步线索基础上确定嫌疑人,将嫌疑人和无辜者(或其照片)混合编排组织成队列(lineup),让目击者进行辨认。
下面将简述影响目击者辨认的几个重要因素。
3.2.1 种族目击辨认研究中发现了“本族偏差(own-race bias,简称ORB)”:当目击者与罪犯是同一种族时,辨认效果好;当目击者与罪犯是不同种族时,辨认效果差[14]。
Meissner和Chris2 tian在2001对三十年来有关ORB的研究作了元分析,结果表明,同种族条件下比不同种族条件下,击中率更高,而虚报率更低[15]。
3.2.2 罪犯在列与罪犯不在列(culprit-present vs.culprit-absent lineups)罪犯在列与罪犯不在列,对于目击辨认过程是存有差异的。
例如,Wells的研究发现[16],54%的目击者能够从6人罪犯在列的队列中辨认出罪犯,而21%的目击者不能辨认出罪犯;而在5人组成的罪犯不在列的队列时,不做指认的目击者比例仅为32%,而有68%的目击者做了错误的指认。
对于此现象,存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相对判断说,即目击者的判断是相对决策而非绝对决策,目击者实际上在给出的队列中进行比较,选出相对最像的[17]。
另一种解释认为,罪犯不在列时,目击者采取了更为宽松的判断标准[18]。
3.2.3 同时队列与相继队列(simultaneous lineup vs.sequen2 tial lineup)在呈现辨认队列时,可以采取同时队列和相继队列两种形式。
前者是较为传统的方法,采取将所有列队成员同时呈现的形式;而后者则是Wells等人所提倡的改良方法,要求将列队成员逐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