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热-物化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燃烧热-物化实验报告

燃烧热-物化实验报告

燃烧热-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是指物质在常压下燃烧时,每摩尔物质所释放的热量,通常以kJ/mol为单位。

本实验旨在通过将试样置于卡尔·费舍尔燃烧弹中,测定它的燃烧热值。

1 实验设计1.1 实验原理熟悉样品的化学组成,燃烧反应,能量平衡原理和仪器测量原理。

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样品+O2 → CO2+H2O+热量计算并测定反应样品所释放的热量。

也就是用卡尔-费舍尔热量计测出样品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燃烧热值。

1)卡尔-费舍尔热量计2)燃烧样品3)计量器具(外部粗量瓶,胶管,等离子测量)4)室内天平1)采用室内天平精确称量1.0g待检燃烧样品并将其装入样品仓。

2)将样品仓插入燃烧弹中,打开水循环系统和氧气瓶。

3)将氧气流量控制器调节到100,开启燃烧室中的煤气阀,点燃火焰并调整喷嘴位置。

4)当燃烧弹中的温度和压力达到稳定时,打开计算机软件并进行数据采集。

5)在计算机上开始采集数据前先记录一下反应两边内在的温度和压力。

6)收集5个数据点,每个数据点燃烧10分钟,并记录测量后的温度和压力数据。

7)将实验室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带回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得到物质的燃烧热值。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焦温(℃) 2054 2053 2054 2054 2055燃烧时间(S) 160 160 160 160 160热量值(J/g) 7488.00 7729.33 8116.90 8098.15 7990.17平均值(J/g) 7884.71计算如下:燃烧热 = (反应热量/质量)*摩尔质量实验用耗氧量为0.0326 mol。

现在计算出样品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H = 稳定氧气流量×燃烧持续时间×热值H = 0.0326×(160/60)x7884.71 = 68.09kJ/mol样品的摩尔质量为 60 g/mol。

清华物化实验燃烧热实验报告

清华物化实验燃烧热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班级、姓名、学号)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助教姓名:1 引言1.1 实验目的1.熟悉氧弹式量热器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明确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

3.掌握温差测量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4.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1.2 实验原理在指定温度及一定压力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定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热,记作∆c H m。

由于上述条件下∆H=Q p,因此∆c H m也就是该物质燃烧的等压热效应Q p。

实际测量常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测得恒容热效应Q V(即燃烧反应的∆c U m)。

若反应系统中的气体均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Q p=Q V+∆nRT通过实验测得Q V,就可以计算出Q p,即燃烧热的值。

测量Q V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样品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使氧弹及周围介质温度升高。

测量温度变化就可以求出恒容燃烧热。

m M r Q V=K∆T−QV棉线mV棉线−QV点火丝mV点火丝实验中先燃烧已知物质,标定仪器常数K,再燃烧未知物质,便可由上式计算未知物的恒容燃烧热,再计算摩尔燃烧热。

2 实验操作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1.实验用品氧弹式量热计1套:2000 mL容量瓶1个、1000 mL容量瓶1个、水盆1个(容量大于3000 mL)、压片机,镍丝,棉线,万用表,分析天平,剪刀,氧气及减压阀。

萘(AR),苯甲酸(AR)。

2.实验仪器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其装置图如下。

右为氧弹。

实验过程中外水套保持恒温,内水套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

同时内水桶的外表面进行了电抛光。

这样内水桶连同其内部的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就构成了一个近似的绝热系统。

图1 氧弹式量热计2.2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1.仪器常数的测定(1)样品准备取8 cm镍丝和10 cm棉线各一段,分别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在台秤上称取0.8 g左右的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片状,轻轻去掉黏附在上面的粉末,将棉线捆绑在药片上,固定好。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苯甲酸萘doc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苯甲酸萘doc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苯甲酸-萘.doc一、实验目的1.掌握燃烧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及其热效应。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测定燃烧热可以了解物质的能量性质,为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反应机理提供依据。

本实验通过测量苯甲酸和萘燃烧时温度的变化,计算出它们的燃烧热。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热电偶温度计、保温杯、热量计、分析天平、锌粉、氧气、实验样品(苯甲酸和萘)。

2.安装热电偶温度计:将热电偶温度计与热量计连接,确保密封良好。

3.准备样品:用分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苯甲酸和萘,分别放入两个保温杯中。

4.开始测量:打开氧气钢瓶,调节氧气流量,点燃燃烧器,将热电偶温度计插入保温杯中,记录初始温度t1。

5.样品燃烧:在氧气流中点燃保温杯中的样品,注意控制氧气流量,使样品完全燃烧。

6.记录温度:燃烧结束后,记录最终温度t2。

7.清洗仪器:用少量乙醇清洗燃烧器及周围区域,确保无残留物。

8.重复实验:对苯甲酸和萘分别进行上述实验,记录每次的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1.数据记录:记录每次实验的初始温度t1和最终温度t2。

2.数据处理:根据温度差和物质的量,计算出每次实验放出的热量Q。

Q =mc(T2 - T1),其中m为物质的量,c为比热容,T2和T1分别为最终温度和初始温度。

3.燃烧热计算:根据放出的热量Q和物质的量n,计算出燃烧热ΔH。

ΔH = -nQ / 1000kJ/mol。

其中n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本实验中为1mol),Q为放出的热量。

注意将单位转换为kJ/mol。

4.结果分析:比较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分析它们的能量性质及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燃烧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温度。

同时,我们了解了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及其热效应,为研究这两种物质的能量性质和结构特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物化实验——燃烧热的测定

物化实验——燃烧热的测定

燃烧热的测定1 引言 1.1实验目的1. 熟悉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 明确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

3. 掌握温差测量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4. 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1.2实验原理在指定温度及一定压力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定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热,记作△c H m 。

通常,完全燃烧是指C →CO 2(g ),H 2→H 2O (l ),S →SO 2(g ),而N 、卤素、银等元素变为游离状态。

由于在上述条件下△H =Q p ,因此△c H m 也就是该物质燃烧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

在实际测量中,燃烧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 v (即燃烧反应的△c U m )。

若反应系统中的气体均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Q p 和Q v 的关系为p V Q Q nRT =+∆ (1) 式中:T ——反应温度,K ;△n ——反应前后产物与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 R ——摩尔气体常数。

通过实验测得Q v 值,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Q p ,即燃烧热的值。

测量热效应的仪器称作量热计。

量热计的种类很多。

一般测量燃烧热用弹式量热计。

本实验所用量热计和氧弹结构如图2-2-1和图2-2-2所示。

实验过程中外水套保持恒温,内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

同时,还对内水桶的外表面进行了电抛光。

这样,内水桶连同其中的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便近似构成一个绝热体系。

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样品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得氧弹本身及周围的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

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的变化值,就可求算该样品的恒容燃烧热。

V V V rmQ K T Q m Q m M ••=•∆--棉线棉线点火丝点火丝 (2) 式中:m ——为待测物的质量,kg ;r M ——为待测物的摩尔质量,k g ·mol -1;K ——仪器常数,k J ·℃-1 ;T ∆——样品燃烧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变化值;V Q 棉线,V Q 点火丝——分别为棉线和点火丝的恒容燃烧热(-16736和-3243k J ·kg )m 棉线,m 点火丝——分别为棉线和点火丝的质量,kg ;先燃烧已知燃烧热的物质(如苯甲酸),标定仪器常数K ,再燃烧未知物质,便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物的恒容摩尔燃烧热,再根据(1)式计算出摩尔燃烧热。

物化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

物化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1.燃烧热的定义是:一摩尔的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所谓完全燃烧,即组成反应 物的各元素,在经过燃烧反应后,必须呈显本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如 C 经燃烧反应后,变成 CO,不能认为是完全燃烧。只有在变成 CO2 时,方可认为是完全燃烧。同时还必须指出,反应 物和生成物在指定的温度下都属于标准态。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恒容过程的热效应 QV,即 U。恒压过程的热效应 QP,即H。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QP=QV+n(RT) (1) 或 H=U+n(RT) (2) 其中n 为反前后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差。R 为气体常数。T 本实验通过测定萘完全燃烧时的恒容燃烧热,然后再计算出萘的恒压燃烧H
Q 2 . 9 l 5 . 9 8 V Q m V T T
(4)
式中:m 为苯甲酸的质量(准确到 110-5 克)
l 为燃烧掉的 Cu-Ni 合金丝的长度(cm) 2.9 为每厘米 Cu-Ni 合金丝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J·cm-1) V 为滴定燃烧后氧弹内的洗涤液所用的 0.1mol·dm-3 的 NaOH 5.98 为消耗 1mL0.1 mol·dm-3 的 NaOH 所相当的热量(单位为 J)。由于此项结果对 QV 的影响甚微,所以常省去不做。确定了仪器(含 3000mL 水)热容,我们便可根据公式(4) 求出欲测物质的恒容燃烧热 QV,即: QV(待测)=(C 卡T-2.9l)/m(待测物质的质量)×M (5) 然后根据公式(1)求得该物质的恒压燃烧热 QP,即H。 2.尽管在仪器上进行了各种改进,但在实验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环境与体系间的热量传 递。这种传递使得我们不能准确地由温差测定仪上读出由于燃烧反应所引起的温升ΔT。而 用雷诺作图法进行温度校正,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将燃烧前后所观察到的水温对时间作图,可联成 FHIDG 折线,如图 4-1 和图 4-2 所示。 图 4-1 中 H 相当于开始燃烧之点。D 为观察到的最高温度。在温度为室温处作平行于时间 轴的 JI 线。它交折线 FHIDG 于 I 点。过 I 点作垂直于时间轴的 ab 线。然后将 FH 线外延交 ab 线于 A 点。将 GD 线外延,交 ab 线于 C 点。则 AC 两点间的距离即为T。图中 AA′为开 始燃烧到温度升至室温这一段时间t1 内,由环境辐射进来以及搅拌所引进的能量而造成量 热计的温度升高。它应予以扣除之。CC′为温度由室温升高到最高点 D 这一段时间t2 内, 量热计向环境辐射而造成本身温度的降低。它应予以补偿之。因此 AC 可较客观的反应出由 于燃烧反应所引起量热计的温升。在某些情况下,量热计的绝热性能良好,热漏很小,而搅 拌器的功率较大,不断引进能量使得曲线不出现极高温度点,如图 4-2,校正方法相似。

物化实验(燃烧热、相图、活化能)

物化实验(燃烧热、相图、活化能)
点火前:每隔一分钟读一次数,约四五个点; 点火后:每隔30秒读一次数,数据稳定后,每隔一分钟一次, 继续读5个数据点。
数据处理: 1、分别作苯甲酸及待测物蔗糖的温度-时间曲线, 通过作图求出它们在燃烧前后引起的实际温升值 ΔT1 和 ΔT2。 2、水当量的计算; 3、蔗糖燃烧热的计算。
Ⅵ. 注意事项
Ⅳ、实验步骤
Ⅵ、注意事项 Ⅴ、数据处理
Ⅰ. 实验目的
1.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意义及测定方法的一般原
理,理解计时法原理和条件; 2.用计时法测定一级反应的活化能。
Ⅱ. 实验原理
水溶液中,(NH4)2S2O8和KI发生如下反应: S2O82-+3I-2SO42-+I3(1) v S2O82- =-dc(S2O82-)/dt=kc(S2O82-)mc(I-)n 该反应中,m=1,n=1。 所以:v S2O82- =-dc(S2O82-)/dt=kc(S2O82-) c(I-) 为了测定△t内的△c(S2O82-) ,在反应开始时,加 入一定量的NaS2O3溶液和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这 样在反应体系中还存在以下反应: 2S2O32-+ I3- S4O62-+ 3I(2)
3.组成分析
本实验选用的环己烷和乙醇,两者折光率相 差颇大,二折光率测定又只需要少量样品,所以, 可用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来测得平衡体系中两 相的组成。
测定折光率:阿贝折光仪
Ⅲ. 仪器和试剂
仪器:沸点仪一套;阿贝折光仪; 1 kV 调压变压器;0~5 A 交流电表;温度计 50 ~ 100 ℃( 最小分度 0.1 ℃) 1 支;试 管、、滴管、 烧杯。 试 剂 : 环 已 烷 (AR) ; 乙 醇 (AR) ; 丙 酮 (AR);重蒸馏水;冰。

物化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物化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物化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用氧弹量热计测定固体有机物质的燃烧热。

3、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 1mol 物质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氧弹量热计中,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使量热计及周围介质温度升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样品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量热计及介质吸收的热量。

恒容燃烧热$Q_v$ 可通过测量燃烧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Delta T$ ,以及量热计的热容$C_v$ 计算得出:$Q_v = C_v \cdot \Delta T$而恒压燃烧热$Q_p$ 与恒容燃烧热$Q_v$ 的关系为:$Q_p = Q_v +\Delta n \cdot R \cdot T$其中,$\Delta n$ 为燃烧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R$ 为气体常数,$T$ 为反应温度(通常为量热计的初始温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氧弹量热计、压片机、贝克曼温度计、数字式精密温差测量仪、氧气钢瓶及减压阀、电子天平。

2、试剂苯甲酸(分析纯)、萘(分析纯)、引燃丝(铁丝)。

四、实验步骤1、量热计的水当量(热容)测定(1)准确称取约 10g 左右的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片状。

(2)将引燃丝绕在苯甲酸片上,确保接触良好。

(3)将氧弹内壁擦干,放入已称重的引燃丝和苯甲酸片,拧紧氧弹盖。

(4)向氧弹中充入约 2MPa 的氧气,放置 15 分钟,检查是否漏气。

(5)将氧弹放入量热计内筒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氧弹浸没。

插入贝克曼温度计,接好数字式精密温差测量仪。

(6)开动搅拌器,待温度稳定后,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共记录 10 次。

(7)点火,当温度迅速上升后,继续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温度上升缓慢,再记录 10 次。

(8)取出氧弹,放出余气,打开氧弹检查样品是否完全燃烧。

若有黑色残渣,实验失败,需重新测量。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_苯甲酸_萘(优选.)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_苯甲酸_萘(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燃烧热的测定【实验目的】①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②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④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 v),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ΔU)。

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恒压燃烧热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c H m = Q p=Q v +Δn RT(1)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

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

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放出热(样品+点火丝)=吸收热 (水、氧弹、量热计、温度计) 量热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在盛有定水的容器中,样品物质的量为n 摩尔,放入密闭氧弹充氧,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

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为C (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T 1、T 2,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nT T C Q m V )(12,--= (2) 式中,Qvm 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mol -1);n 为样品的摩尔数(mol);C 为仪器的总热容(J·K -1或J / 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热的测定姓名:憨家豪学号:2012012026 班级:材23 同组人:赵晓慧实验日期:2014年4月19日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4月20日实验老师姓名:郭勋1 引言1.1实验目的(1)熟悉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2)明确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3)掌握温差测量的实验原理和技术;(4)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1.2实验原理在指定温度及一定压力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定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热,记作△H。

通常,完全燃烧是指C→CO(g),H→HO(l),S→SO(g),22m22c而N、卤素、银等元素变为游离状态。

由于在上述条件下△H=Q,因此△H也就是该物质mpc燃烧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在实际测量中,燃烧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即燃烧反应的△U)。

若反应系统中的气体均为理想气体,根据mcv热力学推导,Q和Q的关系为vp(1)T式中:——反应温度,K;——反应前后产物与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R——摩尔气体常数。

值,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即燃烧热的值。

通过实验测得1 / 8.测量热效应的仪器称作量热计。

量热计的种类很多。

一般测量燃烧热用弹式量热计。

内所示。

2-2-2实验过程中外水套保持恒温,本实验所用量热计和氧弹结构如图2-2-1和图内水桶连这样,同时,还对内水桶的外表面进行了电抛光。

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

同其中的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便近似构成一个绝热体系。

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样品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得氧弹本身及就可求算该样品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的变化值,周围的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

的恒容燃烧热。

2 / 8.(2)m——为待测物的质量,kg ;式中:kg·mol-1;——为待测物的摩尔质量,1kJ·℃-;——仪器常数,——样品燃烧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变化值;) 3243 kJ/mol——分别为棉线和点火丝的恒容燃烧热(-16736和-,——分别为棉线和点火丝的质量,kg;先燃烧已知燃烧热的物质(如苯甲酸),标定仪器常数K,再燃烧未知物质,便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物的恒容摩尔燃烧热,再根据(1)式计算出摩尔燃烧热。

2 实验操作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实验药品:萘(AR);苯甲酸(AR)。

实验仪器:弹式量热计1套;2000 ml容量瓶1个;1000 ml容量瓶1个;水盆1个(容量大于3000 ml);电脑及数据记录仪一套;压片机、镍丝、棉线、万用表、分析天平、剪刀、氧气瓶及减压阀公用。

测试装置示意图见上。

2.2 实验条件(实验温度、湿度、压力等)大气压100.6 kPa,室温18.2 ℃,相对湿度44%。

2.3 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方法要点1.仪器常数的测定(1)样品准备取8 cm镍丝和10 cm棉线各一根,分别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在台秤上称量0.8 g左右的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片状,取出药片并轻轻去掉粘附在药片上的粉末,用称好的棉线捆绑在药片上,固定好。

将镍丝穿入棉线,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3 / 8.将苯甲酸片上的镍丝固定在氧弹的两根电极上,如图2-2-3,用万用表检查是否通路。

确认通路后旋紧弹盖,通入1.0 MPa氧气,然后将氧弹放入内水桶,接上点火电极。

(2)仪器准备打开量热计电源,开动搅拌,将温度传感器置于外水套中,观察温度显示。

待温度稳定后,记下温度。

用水盆接取自来水(大于3000 ml),将温度传感器放入水盆中,不断搅动,通过加入凉水或热水调节水温,使温度低于外水套0.7 ℃左右。

准确量取3000 ml,倒入内桶。

(3)燃烧测量盖上桶盖,将温度传感器插入内桶,开动搅拌。

待温度稳定后,打开电脑记录软件,记录体系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软件记录的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下不再区分)。

开始阶段(打开软件到点火),相当于图2-2-4中的AB部分,;6~8分钟后,按下点火开关,4 / 8.半分钟内温度应迅速上升(若温度不能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应停止实验,检查氧弹和仪器找出原因后再继续实验),进入反应阶段,相当于图2-2-4中的BC部分。

直到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减慢,进入末期,相当于图2-2-4中的CD部分。

8~10分钟后,取出温度传感器,放入外水套中,读出外套水温,即图2-2-4中E点。

切断电源,取出氧弹,放出氧弹中的气体。

打开氧弹,检查样品是否完全燃烧。

若燃烧完全,将剩余镍丝取下称重(注意:称量剩余镍丝时,应去除镍丝顶端熔融的小球)。

当氧弹打开后,如发现氧弹中有较多的黑色物质,则此次实验燃烧不完全,应重新测量。

燃烧不完全最主要的愿因就是氧气的量不足(氧弹漏气、充氧不足、操作失误未能冲入氧气等),此外样品量过大,药片松散部分脱落也可造成燃烧不完全。

将内桶的水倒入水盆用于下次的测量,将氧弹洗净擦干。

2.未知物测量取0.6g左右的萘,同上述操作方法。

3结果与讨论3.1实验原始数据表1 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组数125.4956 1 0.0257 122.12 0.0170 0.0099 0.8139139.11360.0185128.172 0.02020.01170.6015注:组号为1的物质为苯甲酸,组号为2的物质为待测的萘,下同。

3.2实验数据处理选择并双击物理化学实验,选择并双击燃烧热测定,输入镍丝、棉线、剩余镍丝、总质量及标准只样品和被测样品的摩尔质量,点击打开,选择并打开文件,交替移动光标1和2到点火前一段平稳的基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1,交替移动光标1和2到完全燃烧后温度不变的位置(水平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2,交替移动光标移动到外套水温曲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3,移动光标,将绿色光标放在拟和曲线3与升温曲线的交点上,蓝色光标放在升温曲线上的任何位置,点击计算△H;如果线性拟合交点不理想,点击刷新,移动光标重新5 / 8.拟合。

确定后,点击提交,峰高值就会显示出来。

两条曲线都处理完成后,点击计算处理,就可以得到被测样品的燃烧热值。

为了校正这样做是因为使内水桶完全绝热是很困难的,总会有内外水套之间的热交换。

过此点作垂线与曲线的两条始这部分热损失,需在升温曲线上找出与外水套温度相等的点,值。

苯甲酸和萘的电末阶段直线的外延线相交于两点,此二点之间的距离即为校正后的△H 压(温度)—时间曲线540510480)V450m( V420390360030060090012001500t (s)图3-2-1 苯甲酸电压(温度)—时间曲线570540510)V480m( V45042039003006009001200t (s)图3-2-2 萘温度(时间)—电压曲线△H = 5076.4824 kJ/mol。

软件计算得到的萘的燃烧热为3.3讨论分析:1、首先是水温的调节,要使水的温度低于外水套温度约0.6 ℃左右,但水加入仪器中之后会有一定地升高,因而在调节水温的时候应该使水的温度低于外水套温度约0.8 ℃左右。

我们在第一次测量时水温没有控制好,调水温时温差只取了0.5 ℃,水倒入内桶后,内外筒温差只有0.1 ℃,无法继续实验。

重新配时温差扩大为约0.8 ℃,后续试验可以顺利进6 / 8.行。

我们两次点火都成功了。

总结点火不成功的可能原因如下:2、点火是实验的一个关键步骤, 1)深入弹体内部的电极和氧弹壁接触短路;( 2)连接燃烧丝的电炉断了,应用万用表检查;( 3)弹内氧气不足,应取出氧弹检查。

(、弹内氧气不足还会造成燃烧不充分,燃烧后打开氧弹会发现大量黑色物质,遇到此情况3 需重新做。

本次实验燃烧完全,说明充气操作比较规范。

1.5%,相较最大允许误差是比较小的,实验结果还是比较令人4、本次实验燃烧焓误差约为满意。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如下:)反应温度(外水套温度)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无法精确测量,故计算的摩尔燃烧热的1(实际值与文献值略有差异;)燃烧热的定义中要求燃烧前后温度不变,实验中却是需要利用内水桶水温的升高来进2(行曲线峰值的计算,属于非等温反应系统。

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了简化,认为温度近似不变;)尽管内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但系统并不能做到严格绝热,热交换是存在的,3(内水桶点火前水温应调节为了减小热交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外水套的温度点火后会升高。

℃左右(这样测量过程中的吸热量会近似等于放热量)。

但是由于0.7 成比外水套温度低在内同水倒入的过程中温度会发生变化,故温差会减少,导致测量不准;)操作不严格,例如在制作药片时应带手套,徒手操作对样品的质量测量会带来误差;(4)氧弹中除了氧气外还有一部分空气,空气中的氮气也会燃烧放热,但在本实验中并未(5 校正。

4 结论明确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熟悉了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这个实验,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

同时,掌握温差测量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H△H)为标准数据( = 5076.4824 kJ/mol℃,1 atm实验结果:萘的燃烧热:25,相对误差:1.5%。

= 5153.8 kJ/ mol5 参考文献1. 北京大学化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组.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4~45。

2.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实验编写组.物理化学实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26~37。

7 / 8.。

47~1992.433.复旦大学等.物理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 附录(思考题)1. 本实验中如何考虑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环境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结果影响怎样?如何校正?答:内水桶以内为系统,具体包括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近似为绝热系统。

内水桶以外的外水桶和水为环境。

系统和环境主要通过内外水桶之间的空气对流进行热交换。

这些热交换使得环境吸收系统的热量,系统升温变慢,可能引起实验结果偏低。

可以通过雷诺法校正。

2. 使用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尽可能远离热源;(2)在使用室特别注意在手上,工具上,钢瓶和周围不能占有油脂。

扳子上的油可用酒精洗去,待干后再使用,以防爆炸和燃烧;(3)氧气瓶应与应氧气表一齐使用,不能随便用在其他钢瓶上;(4)开阀门及调压时,人不要站在钢瓶出气口,头不要在瓶头之上,而应在侧面;(5)开气瓶总阀之前,必须检查氧气表调节阀门是否处于关闭。

不要在调节阀开放状态,突然打开气瓶总阀。

3. 搅拌过快或过慢有何影响?答:搅拌过快会生成一部分另外的非反应生成的热,使得结果偏高。

过慢又不利于反应热扩散,体系内温度不均。

4. 氧弹中含有氮气,燃烧后生成HNO。

对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3N和O化合生成硝酸,并溶进水中,这些作用都会引起体系温度的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