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材处理的艺术 《长文短教》素材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
四、扩读扩读,要求一个“配”字,一个“补”字,它解决的,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材料或其他语言材料。
扩读,是为了增加课文阅读容量、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的阅法。
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阅读,但却与教材阅读息息相关一没有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刻了解,就难以找到与课文相配读的义章。
所以,扩读法对阅读教学的直接的有显性作用的阅读。
扩读,实际上是教材阅读中的一种板块粘连式的艺术,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种角度出发,进行扩展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扩读、比读、衬读、助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连类而及,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在一起来读,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扩读需要教师花费比较大的劳动,但同时也丰厚了教师自己的积累。
这样既可以为这“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资料,又能让我们对所选文章的选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行品评鉴赏。
所以,用“粘连”的眼光,以相互映衬或相互补充为目的,由教者自己去为课文寻找能够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文章,就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工作。
扩读要有眼光。
这是指教师要有较高的欣赏水平,能够真正为课文找到文质兼美的适于教学的“朋友”。
当课文的美丽的朋友出现时,课文教学的容量就被增大了,“课堂积累丰富”的目的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所以,“扩读”也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
将这种方法用于研读课文,会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而且,为课文找“朋友”也可以说是一种语文活动,也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不管怎么说,对学生而言,这种活动应该是语文学习中的快乐。
扩读的角度丰富多姿,如:可以从渲染主题的角度进行扩读。
如教学《乡愁诗两首》,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我们可以进行扩读,找到如下以“乡愁”为主题的诗进行配读:台湾诗人彭邦帧的《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如果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内容丰满的联读,加上一定教学手段的运用,这样的课一定很美,很动人。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书面练习的设计艺术《文言文阅读练习的设计艺术》素材
四、文言文阅读练习的设计艺术文言文的书面练习主要包含基础知识、诗词赏析、阅读三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阅读。
除诗词赏析外,文言文中几乎所有的练习都可以在“阅读”中解决,如:1.实词的理解;2.虚词的理解;3.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了解;4.佳词美句的积累;5.特殊语言现象的理解;6.句读及朗读;7.句意理解与翻译;8.词、句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的分析;9.段落的分析及段意的理解;10.精段的文学赏析;11.段、篇写作方法的理解;12.文章的主旨意趣、人物形象的分析等等。
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型比较简单。
一个文段或一篇短文的阅读题,或由选择题构成,或由简答填写题构成,或是此二者的综合。
文言文阅读题在材料的组合上有比较鲜明的特点:1.内容具有板块性。
如词义理解的板块,如辨析古今词义的板块等,一个板块就是一个检测角度。
2.组材具有牵引性,如分别以虚词“以”和“于”为知识点,牵引出本课或其他课文中的例句,以较大的覆盖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或检测。
3.内容具有层进性。
出得好的文言文阅读题,一般都注意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在答题上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因此,要研究文言文练习的设计,可重点研究文言文阅读练习的设计,研究的内容可关注如下三个方面:1.语言材料的集合文言文练习的侧重点在语言练习,这种侧重点,不论是常规练习,还是中考、高考,不论运用客观题型还是要求学生笔答,都表现得很明显。
文言文的语言练习的侧重点又在字词,在实词与虚词。
为了训练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我们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对比辨析”法,由此集聚一个又一个的语言板块,作为训练的材料进行习题的编制。
所以,分析文言文阅读练习,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绝对的结论——“独木不成林”,即文言文阅读中的大多数题,都是语言材料的“集合”。
这种语言材料的集合手法通常是“分类横联”,也就是用分类的方法,从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语言材料的板块式积聚。
在日常训练的前提下,这种“横联”往往以某篇文章的内部横联为主。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案设计的艺术《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素材 精品
教案设计的艺术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来理解“教案”二字。
第一层面——定义层面:教案,简言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策划、而营构的一种教学安排。
第二层面——技术层面: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而进行的结构完整、目标明确、过程清晰、方法得当、时间分配合理的一种教学策划。
第三层面——艺术层面:教案,是既有理性色彩又具备诗意手法的教学蓝图,是教师文化底蕴、个人智慧和教学艺术的结晶。
第四层面——教改层面:教案,是从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角度来表现时代教改意志的一种载体。
尽管本章前面以前的所有内容都与教案设计有关,但“教案设计”这个事物本身仍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尽管课堂教学设计带有特别鲜明的个人特点,“教案设计”本身仍有自己的基本表达规律与基本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还需要从“整合”的角度来对教案设计的艺术进行探讨,于是本章安排了这样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回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2教案设计要力求准确运用教材;3教案设计与教师资料积累;4.“一课多案”的设计;5教案的创新设计。
1.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笔者曾这样指导青年教师听课,要求做到“听课五看”:一看教学设计的理念,二看教学设计的创意,三看教学设计的思路,四看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五看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
这其实是从听课的角度来判断一个教学方案的优劣。
那么,从实际操作上来讲,教案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基本要求之一: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新的教学理念”,目前就是“课标”理念。
我们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从指导思想上讲,需要贯彻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理念:1.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要突出全新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要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我们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从突出教改特色上讲,需要渗透如下十个方面的理念:1.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语言学用课》素材
5.语言学用课语言学用课,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方面唱重头戏的基本课型。
语言学用课的任务,是突出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
也就是进行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听、说、读、写的教学;进行字词品读、句式学用、精段读写与智能练习的教学;进行习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赏析语言的教学。
这种课型是常用的,又是创新的。
说它是常用的,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本能地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要进行语言教学,以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本能地运用着它。
说它是创新的,是因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语言教学的问题很少有深刻而又实用的探究,有时甚至淡化到不涉及对语法修辞的教学研究。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有科学的语言教学的体系,从大面积的教学看,难以见到对语言学用课课型的研究。
所以笔者想说:即使在新理念风行的今天,我们也不要忘了,语言学用课,是一种唱重头戏的基本课型。
设计与运用这种课型是有重要理由的:除了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个朴素的真理,我们还可以找到有力的“政策”依据:第一,教育部颁布的试用修订版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有一个要点是对历代大纲的突破。
它第一次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积累”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语言积累的量化指标,从很高的地位突出了语言教学的问题。
我们从这部大纲中可以看出,语言简洁、内容高度精练的大纲中竟反复提到语言“积累”。
第一次,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积累”;第二次,是从“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角度提“积累”;第三次,是从“教学评估”的角度提“积累”。
一部大纲,共三次——分三个层次提到语言积累的问题,这前所未有,分量很重,这其中的内涵必定深刻,这一定是对多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进行深沉思考之后的意见。
如果我们读一读大纲中关于教学评估的一段话,可以更让我们直觉得到大纲的制定者对语言教学的坚定态度: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备课策略》素材
备课策略教学这篇课文,可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主要过程大致如下:l.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
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
这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讨论。
2.认识文中的人物。
主要是认识文中的“我”,时间大约12分钟左右。
这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对课文主体部分的品读。
在角度处理上,通过对“我”的品读来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理解课文对“我”的描写作好铺垫。
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
3.品味文中的描写。
主要是品味对“我”的心理刻画,时间大约18分钟左右。
这一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之二、之三。
视野拓宽建议同学们课外选读下面的文章。
1.(美)克马·黑格《第一次挣到的钱》(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在北极光下》)2.张艳梅《千金一诺》(《读者文摘》1994年第7期)3.林清玄《和时间赛跑》(《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2年第1期)第二,教师要讲究治学方法,提炼对课文教学确有见解的教学资料。
这里指的是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要进行资料性阅读。
资料性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门基本活路,在现时来讲,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提出,教材的深刻变化等等,都对资料性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已在第一章“助读”这一节中作了说明。
现在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一下再说明,那就是不仅要乐于积累,还要善于提炼。
所谓提炼,就是面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进行分门别类的组合,进行事物规律的发现:这就是“分析提炼”的技巧。
运用“分析提炼”之法积累资料,是教师善于训练自己的表现,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积累。
因为:“分析提炼”本身就是研究。
“分析提炼”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梯。
拥有“分析提炼”的手段,能够让我们在做学问上成为一个清醒的人。
“分析提炼”的基本手法可以是三步走:第一步,积累;第二步,挑选;第三步,提炼。
第一步,积累:1.做课文赏析笔记。
2.做课文教例及教例分析笔记。
3.做课文资料目录卡片。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线索式思路》素材
三、线索式思路1990年第3期的《中学文科参考资料》杂志有一篇李士侠老师写的《没有春天的祥林嫂》说:“为了突出祥林嫂在封建强权压榨之下,从来没有获得过春天的特色,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从而巧妙地揭示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女人。
”笔者后来根据这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编写了如下教学简例:《祝福》教学主问题: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
“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
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
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了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
像这样用一个教学主问题牵动课堂阅读教学、牵动学生研讨活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线索式思路”。
所谓“线索式思路”,是说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始终或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或重要教学板块都被一根教学线索贯穿着,表现出课文整体阅读的一种教学思路。
“线索式思路”的教学设计艺术,实质上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艺术,一种“严整”的教学艺术。
它要求对课文进行整体处理并从中提炼出优美的教学线条,从而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整体阅读教学的特色,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十分有效地突现了课文内含的最佳信息。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说读课》素材
4.说读课说读课,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
说读课型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说读课中的“说”,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对老师的那种简单的“回答”。
而是一种有较大的“说”的“量”和较长的“说”的“时”的课堂活动。
在这种课型上,在朗读训练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平实的与生动的、概括的与描述的、形容的与评议的、理解的与品析的、感悟的与鉴赏的、真实的与想象的、模仿的与创造的等等各种形式与内容的“说”。
这多姿多彩的“说”的活动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析,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从立足长远来看,它极有助于学生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说读课中的“读”,大量地有机地出现在课文教学之中。
通过朗读,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对课文情感的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的体会和品味,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通过朗读吟诵,可以让课文的词、语、句、段、篇顺利进人学生的语言仓库,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从长远来看,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一般也比较有感染力。
而且朗读讲究节奏、停顿,讲究吐字、发音,讲究语流、语态,对于养成学生高雅的气质能起一定的作用。
说读课型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1.朗读课文,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和对课文脉络的大体分析;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编;4.对课文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补说与续说;5.用“说”的方式学用课文中的语言模式;6.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表达对课文美词佳句精段的揣摩品味;7.从课文内容出发,表述自己的联想或想象;8.感悟课文,交流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表达个性化的创见;……说读课的教改意义首先在于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背起来,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材处理的艺术《整体处理》精品素材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材处理的艺术《整体处理》精品素材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材处理的艺术《整体处理》精品素材什么是教材处理,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所以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动态地。
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的教学艺术。
语文教师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必备素质之一是教材处理的艺术.教材处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科学。
教材处理研究从总体看有:①平实性处理与艺术性的处理;②单篇教学与多篇教学的处理;③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④不同文体教材的处理;⑤长文与短文、难文与易文的处理等。
从单篇看有:①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②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③精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④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等。
从多篇看有:①比较式处理;②取舍式处理;③联读式处理;④交融式处理等.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
一般来讲,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这样一些基本素养:第一,能根据教材的篇章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第二,能根据教材的文体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第三,能根据教材的内容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第四,能根据教材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确定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
这一点,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作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本〕在这方面又升华了一步,直接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本章将从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角度例说如下教材处理的艺术:一、整体处理;二、长文短教;三、难文浅教;四、短文细教;五、浅文趣教;六、美文美教;七、一课多篇;八、提炼组合.一、整体处理这里所说的“整体处理〞,指的是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材处理的艺术 《一课多篇》素材
一课多篇,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有时也称比读、联读。
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
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
它的设计目的,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对它们进行教学的最佳角度,为顺利地实施教学迈开有指导的第一步。
一课多篇式的教学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学,从初中语文教材来看,每一册中都有“短文两篇”“诗词五首”之类的编排,表现出一种“微型教学单元”的态势。
就拿初中语文第一册来讲,第一课就是《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散步》),然后有《〈伊索寓言〉两则》《短文两篇》《诗五首》《诗词五首》等篇目,占第一册总篇数的16%左右。
根据对初中语文教材(试用修订本)1—5册的统计,平均每册课本内都有5课以上的此类课文。
从高中语文教材来看,第三册多次出现“中国现代诗四首”“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这样的课文,甚至还有《近体诗八首》《词七首》之类。
所以,对这样一个“教学群体”,必须进行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一次多篇教学对教材的处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课”之内的几篇课文如何处理,一是如何为单篇课文找到配读、扩读的教材内外的材料。
前者为“自然式处理”,也称“近距处理”,后者为“跨越式处理”,也称“远距处理”。
所谓自然式处理,就是依据教材的编排,自然而然地进行一次多篇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有众多的《短文两篇》之类,它们当中不乏硬拼硬凑的组合,但也有一些有着紧密联系的组合,这就为自然地处理一次多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那么,这些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课文组合,其联系性表现在哪里呢?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分析:1.两篇之间相互吸引。
如第二册的《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上可谓形影相随。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材处理的艺术 《短文细教》素材
四、短文细教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凡千字左右的课文都可以看作是短文。
短课文在教学上比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规定的课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材处理上往往不太精细,一般是从全文教学的角度,用讲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们需要对短课文的处理进行研究,是因为短课文在教材中大量存在,按文字量来计算,教材中的千字文约占50%以上,更不用说短小精美的诗词类课文了。
如果说对短课文处理的研究比较到位,那么,大量的短课文在教学效益上就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
对短课文的教材处理,应该在“细”字上下功夫。
这个“细”字指的是:怎样教得细一点,怎样教得深一点,怎样教得多一点,怎样教得实一点,教学层次怎样精细一点,教学的角度怎样丰美一点。
由此,我们可见探索短文细教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它让我们关注如何充分有效地高质量地利用课文,让我们研究如何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教学45分钟,让我们注重教师多角度品味课文的能力,让我们设想如何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的层次,让我们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创造出学生活动充分的学习局面,让我们探究如何形成细腻优美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一般来说,在短文细教上进行过艰苦探求的人,在教学效果上一定比较好,在教学设计的艺术上一定是高人一筹的。
短文细教,仍然要讲究对教材的艺术性处理,我们可以试用如下的一些方法与角度:1.艺术地细化朗读训练的层次,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神韵、风格,对含义较深的词句、段落进行充分的感悟、体会和品味。
2.充分关注语言训练,增加语言训练的时间与课堂容量,从语言训练、语言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实践与运用等不同的层次深化教学内容,丰富学习成果。
3.细化对课文的理解,从整体上适当增加对课文的品析角度,以立体地多侧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4.深化对课文的品读,对重点内容、主要人物、精彩段落、突出特点、特别手法进行反复而又细腻的析读。
5.根据课文特点,有机地进行一些穿插、引进、迁移、联缀、补充、收集、查询、交流、研讨的教学活动,以增加和丰富课堂教学的线条与情趣。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理读》素材 精品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中学语文教材阅读,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没有细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也许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
所以如果言及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第一步必须谈到教材阅读的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材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课文的阅读。
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
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下面从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创新的角度,介绍一个科学、实惠而又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1、理读;2、类读;3、品读;4、扩读;5、巧读;6、助读。
一理读理读要求一个“细”字,它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
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
从理读的操作来看,理读有两个层面:一是专家阅读层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专家所进行的工作,他们用科学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编织出细致严密的教材分析提纲,对教材进行彻底的层次繁多的清理式阅读,对某一册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细化到最长的课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课文有多少字。
全册共有多少字的程度。
对于这样的理读,一般的教师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理读的角度,学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文学欣赏课》素材
6.文学欣赏课文学欣赏课,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高雅的常用课型。
在中学语文诸多课型中,文学欣赏课尤有新意,尤有美意。
运用这种课型,是因为中学语文教材里选编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言文诗词等文学欣赏教学单元。
这些单元往往明确规定“本单元重点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本单元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本单元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等。
一般来说,一个学段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20篇以上的课文需要运用文学欣赏课的课型来进行教学。
运用这种课型,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关于阅读能力方面就文学欣赏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等等。
而现在,这种课型则因为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而显得更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道: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门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说道: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根据课标的这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综合如下教学角度,来设计文学欣赏课型;l.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点示基本的文学知识。
2.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演读、编创、品读的基本能力。
3.指导学生欣赏国内现当代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4.指导学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5.指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欣赏优美的语言。
6.指点某种文体的文学作品的欣赏角度与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书面练习的设计艺术《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素材
三、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现代文阅读练习广泛用于课文学习、单元小结、期中期末测试及中考与高考的复习备考,与阅读教学相依相伴,是阅读教学及其评价的极为重要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要非常关注它的设计技巧。
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然而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决非选到一篇文章就能成事。
练习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很难说一个平素不积累、少思考和欠研究的教师能够熟练地进行高质量的命题。
优秀的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主要讲究三个方面的技巧。
技巧之一:提炼“考点”多年来的阅读训练特别是应考阅读训练都离不开“题海战术”。
这是没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组成以及阅读题的考查要点进行科学分析的缘故。
所以我们必须对阅读题的训练点或者说考点进行科学的提炼,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胸中有数,头脑清晰,有的放矢,知道应该怎么设计练习,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设计练习。
这种提炼应从已有的大量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练习题中立体地、多维地、有层次地进行。
第一,从基本的、通用的、管全局的角度提炼阅读训练点。
这些通用的训练点是:1.辨识表达方式;2.理清文章思路;3.概括文章要点;4.解说有关内容;5.品味关键字词;6.品析重要句段;7.探究文章难点;8.自由欣赏美点;9.进行迁移想象;10.表达阅读感受。
也可以将它们表述为如下10个方面的能力:1.文体辨读能力;2.整体把握能力;3.思路分析能力;4.提炼概括能力;5.词语品味能力;6.句子品析能力;7.文段品读能力;8.手法理解能力;9.自由赏析能力;10.迁移创新能力。
第二,从文体阅读的角度,提炼每种文体特有的阅读训练点。
以说明文为例——其常见的训练点主要有:1.抓住、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看出或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3.抓住、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4.熟练地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5.快速地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6.简洁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7.对文段的内容、对事物的特点能够进行准确的概括;8.根据文章内容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诠释。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现代散文的教学》素材 精品
二、现代散文的教学散文是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记游、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文章。
它分类细腻,品种繁多,语言精美,情韵优雅,布局巧妙,内蕴丰厚,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极为重要的文体。
中学语文的散文教学,就像诗歌教学一样,在很多的情形下仍囿于教师的文本研读水平与教学设计艺术而显得味道平淡。
所以,研究散文的教学,基础的内容还是研究提高教师的欣赏与设计的水平,要在“细”字上下功夫。
第一,要细细地品味文本只要有心眼地对散文进行细读,就一定能读出人家读不出来的东西,而能读出人家读不出来的好东西,就表明阅读有个性、有创见、有水平。
比如,人们常说散文神形兼备,然而我们很少从线索、形象、语言、意境、意象、波澜、情感、内蕴、哲理等等各个方面来立体地欣赏散文的这个特点。
又如,人们常说散文内蕴丰厚,但缺乏像下面这样精细的提炼:散文,透过平凡的现象点示不平凡的本质,用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以生活的琐事表达深刻的哲理,运用象征手法将浅显升华到精警,通过激情的抒发来深化文章的主旨——这些都是增加散文内蕴的手法。
再如,对咏物散文表现手法的欣赏,人们一般地只说说“托物言志”,但从来不会将其类别与特点“读”得这样的细:1.对物抒情。
用直呼“你”的方式对事物抒情,是一种优美实用的表达技巧,有着直抒胸臆、情意深长、令人回味的表达效果。
2.托物寄意。
就是在对某种事物进行足够的吟咏、描述之后,顺势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或观点。
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构思写作的方法。
作者描绘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这种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种见解、一种哲理。
3.写物喻人。
其写法往往是先情感丰富地描写“物”,再通过联想颂“人”;对“物”写得多而细,对“人”则点出、点到为止。
4.借物言情。
应该说,凡写物抒情的文章,都带有借物言情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借物言情”,指的是一种特别的表达技法。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巧读》素材
五、巧读巧读课文,就是别出心裁地读课文。
巧读,往往是一种“自定义”阅读,也就是说,巧读所得出的结论都新奇有味且是自己的,没有一点儿别人“说法”的影响。
巧读就是想起心思来读,开动脑筋来读,变换角度来读,自己下定义、提观点地读——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读出自己有新意的见解。
这样的读,表现出教师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深刻性,有利于发展教学机智,提高教学水平。
巧读,要求一个“活”字,要求一个“变”字,它解决“如何多角度地科学地利用”课文的问题。
巧读,就是要求我们放开眼光,开放思维,去巧妙地异乎寻常地钻研理解课文。
这种读法一般地着眼于理解课文的思维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这种读法要求更美地更奇地更趣地欣赏课文,有利于教师教学论文的产生。
巧读,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巧读,使一个教师聪慧,使一个教师善于发现。
习惯于巧读的教师,常常能让教材披上美丽的新纱。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巧读课文,就应该在别人已经品出味道的地方再品出更有味的东西,要在别人略有所悟的地方品出新意,更要在别人没有想到要探究的地方提出别有新意的见解。
如此便有教学设计中的“活水”,如此便可以将课文中的“一瓢水”变为“一桶水”。
所以我们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要开动脑筋,巧读课文。
巧读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的角度。
如:1.巧读——对某种语言模式巧下定义。
如对《故宫博物院》的巧读。
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条理性极好。
但若要换一种说法,从说明的技法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它对文中不少重要的“景点”进行着分解说明——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区域”,一处一处地进行说明。
如对“宫城”进行“分解说明”: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南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里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反复式思路》素材
请看《莺》以训练阅读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划:1.用“分层归纳法”概括第一段、第四段的大意。
2.用“借词组合法”概括第二段的大意。
3.用“抽取句子法”概括第三段的大意。
4.用“内容求同法”对课文第五六两段进行概括。
教学中所进行的,是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不是单一的、平面的、短暂的,而是多角度的、反复的、长时间的。
像这样围绕一个教学中心,用反复的手法组织起富有层次的阅读训练,就表现出教学设计中的“反复式思路”。
“反复式思路”也叫“整体反复式思路”“多角度反复思路”。
这是一种多向式、多角度的教学思路。
这种思路的特点是,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深入地学习、品读课文。
上面所谓“整体”,就是将一篇课文或课文的核心内容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板块”来处理,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之中都是以“全文”或“整个部分”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
“反复式思路的设计对象主要是一些精美的短诗、短文及课文中的重点片断,强调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从教材处理的角度看,“反复式思路”可表现为“点式反复”与“篇式反复”“点式反复”起着“选点突破”的作用,用于教读课文精讲部分的阅读。
如《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的教学,可以朗读为线,组织起如下的活动步骤。
1.自由朗读,根据语境表达语气。
2.自由朗读,体味语境,读出情感。
3.听读体味,理解段中的描写层次。
4.轻声诵读,体味词、句的韵味和表达作用。
5.分层品读,品析段中的化静为动的描写技巧。
6.个性化演读,体味段中景物的柔美和作者的温情。
这样,全段的教学形成一种反复的多角度的格局,精段精读,学生在美好的语言与意境中徜徉。
“篇式反复”可以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要教学内容:角度一:反复朗读,理解诗的段意:秋风破屋的情景;对群童抱茅的喟叹;长夜沾湿的愁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学法指导课》素材
7.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课,有效地训练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的高层次课型。
学法指导课,不论是指导学习方法,还是培养操作技能,实际上都是着眼于思维方式的训练。
学法指导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它是以阅读材料作为载体,在完成文本阅读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突现方法训练的课型。
因此,它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多维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从理论上看,从现实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看,从新教材的使用看,技能训练课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强势群体”。
因为教学新理念中,有太多太多的理由需要我们运用这种课型,如:l.语文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而在人的终身发展中,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2.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中除了“方法训练”成分外,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人的培养上,表现在语文教育在为造就一代新人而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3.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4.现代语文教学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但从实际上看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学法指导课却实实在在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教师,重在教师的讲析,重在知识的系统性,重在语文知识的考查,由于这种传统的观念与作法的巨大惯性,以及由于这巨大惯性导致的语文教师的观念、视野与技能的狭窄,大面积的语文教学基本上不运用这种课型。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尽快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是时不我待。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材处理的艺术 《难文浅教》素材
三、难文浅教所谓“难文”,有时是篇幅长、文字多的现代文,有时是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有时是内容艰深的短课文;有时是看似优美而连教师都似雾里看花的散文,有时是平白如话而寓意难以琢磨的小说。
总之,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中上完的或者难以让一定年龄层次的学生理解的课文,就是阅读教学中的“难文”。
语文教材出现语言文字或内容艰深的课文是正常状况。
一是教材中需要有表现一定难度层次的课文,以表现一定的教学标高或实现一定的教学要求,如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二是教材的编者在认为容易理解容易教学的情况下将难以理解难以教学的课文选编进了教材,如2000年版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就是。
一般来讲,在初中学段的各册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教学难度的课文比例大约在15%左右。
关于“难文”的教学处理,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有时,难文需要“硬教”,因为课文中的那些“难点”不容回避;但大多数情况下,对难文应该也必须想出一些较好的方法来进行浅教,来进行有一定教学效果、一定教学情趣和教学氛围的浅教。
如:1.用“巧借东风”的办法,从“预习提示”或从“自读提示”中选中一两个教学问题进行教学。
2.用“末位保留”的方法,解决课后练习中最为简单的一两个问题,以带动或完成对课文的教学。
3.用“打擦边球”的战术,从教学内容中引申出一两个点并由课内转移到课外——使教学内容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
4.用“选点突破”的策略,教学课文中或最好的一点,或最美的一点,或最易的一点,或最实在的一点,或最有用的一点。
5.用“变讲为读”的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之中对课文内容有一些感知,有一些感受,有一些感悟。
6.用“逐层深入”的策略,有目的有步骤地分几步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难关。
7.用“巧妙剪裁”的思路,对难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组编、进行组合,从而淡化难点,越过难点。
8.用“生动讲析”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课文的难处进行生动的、形象的、细腻的分析与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
一般来讲,在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课文在2000字以上、文言文课文在500字以上的,就可以视作长文。
长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占30%左右,如初中语文第一册30课中,就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9篇长文,第二册中,有《提醒幸福》等10篇长文,第三册中,有《阿长与〈山海经〉》等8篇长文。
长文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等等弱势。
所以,研究长文短教,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由于长文短教需要研究教师如何巧读课文,如何精选课文内容,如何组合教学内容,如何做到精练、高效、有用,所以它具有教材处理研究的普遍意义,对它的成功探索,将影响所有文章的教学处理。
由这一点看,研究长文短教,对于大多数课文来讲,就显得更有意义。
长文短教,从教材的类型看,可分为教读式处理与自读式处理,教读式处理比较精细,自读式处理比较粗放,所以我们一般应研究对长文如何教得精一点;从教学手法看,可分为平实性处理与艺术性处理,平实性处理比较平淡,艺术性处理比较生动,所以我们一般应研究如何教得生动一点。
但无论怎样处理,无论运用什么手法,长文短教都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主要表现在“点”上。
也就是说,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选点”。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如下很多很多的角度进行教材处理:
1.紧扣课文教学要求,以完成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2.根据课文内容,以讲清讲透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3.分析竖式结构课文的脉络与布局,以突破课文的主要部分为目的进行短教。
4.分析横式结构课文的写作特点,以“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为目的进行短教。
5.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以落实一个“语言教学”的板块为目的进行短教。
6.以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以突出课文中一个“知识的集合”为目的进行短教。
7.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目的,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创造性复述。
8.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主,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
下面请看笔者在“选点”上对课文进行艺术性处理的两个操作实例。
1.突出一个“语言训练点”
突出一个“语言训练点”,就是从课文的语文实际出发,从小处着眼,从语言表达的方式着眼,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语言表达的某个方面的技巧来进行教学。
如或从词语表达,或从句式运用,或从段落写作,或从人物塑造,或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积聚一个闪亮的语言学习与运用的“点”,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有的放矢的突破,教给学生一点有用的知识。
如《羚羊木雕》的语言学用课——千姿百态表示“说”:
教学步骤一: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二: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三:利用课文特点,教给一点似乎看不起眼而又实实在在的知识——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
师生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品读。
1.“说”这个词是常常有的。
如: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时省略表示“说”的字词。
如:
“您已经给我了。
”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3.对话中有时用其他的“说”。
如: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的修饰。
如: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
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
如: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不是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6.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
如: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教学步骤四:浓缩课文内容,进行怎样把“说”写好的深入理解式的练习——根据下面的对话,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把它收起来了。
”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教学步骤五:运用所说的“千姿百态表示‘说”’的知识,就下面的“场景”进行说话片段练习:
下午放学了,我很晚才回家,妈妈在村口等着我……
这种教学是艺术的,然而又是朴实的,从深处看,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固然是一种知识,一种语言表达的模式,但同时也是一把钥匙,教师所开启的不仅仅只是“千姿百态表示‘说’”这把锁,他还会让学生想到千姿百态表示“喜”,千姿百态表示“怒”,千姿百态表示“哀”,千姿百态表示“乐”……
2.交给一把“解读的钥匙”
或从模式分析的角度,或从内容点评的角度,或从方法式阅读的角度,让学生习得并实践一种阅读的方法,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长文短教的目的。
如《秋魂》的读法指导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中的七篇“短文”,其构思规律表现在: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写人,都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成长、表现人的品格、表现人的追求、表现对人生的理解。
因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以点带面,长文短教,简化教学头绪从达到教师精要点拨、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目的。
教学片段:
1.老师:所以,我们应该理解的一种写法就是:三层式结构,咏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写法。
2.老师:所谓“三层式结构”,就是“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寄意”。
例如课文短文《飞鱼》:
在甲板上,我看见一条死去的飞鱼。
(这是“引出事物”)
它曾经像海燕一样骄傲地在海面上飞翔。
它曾经让海里所有的鱼儿投来羡慕的目光。
然而它死了,它在甲板上被晒成了鱼干。
(以上是“描叙事物”)
哦,千万不要离开你生活的土壤。
(这是“托物寄寓”)
又如课外短文《海上的航标灯》:
你见过航标灯吗?(这是“引出事物”)
海上的航标灯,很谦逊地站在最远的地方。
第一个迎接凶险的风浪。
海上的航标灯,永远沉默地埋头工作,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
天色愈黑,航标灯愈亮。
(以上是“描叙事物”)
要是谁能像航标灯,他将会有一颗不灭的心。
(这是“托物寄意”)
3.老师板书:
引出事物)
三层式结构描叙事物这是一把阅读理解此类文章的钥匙
托物寄意
4.现在请同学们读《秋魂》的第一节《秋实》,根据老师的讲析理解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5.同学们朗读并用旁批的形式对课文进行评点: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
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这是“引出事物”)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
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
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
(以上是“描叙事物”)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这两句是“托物寄意”)
6.全班同学进行理解性朗读:
①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进行“三层次”评点。
②男同学读第二段,女同学进行“三层次”评点。
③同学们齐读第六段,一位同学进行“三层次”评点。
举一反三,点示规律,交给“钥匙”,以点带面,朗读加上评点,只用了大约18分钟的时间,学生便将这七篇短文的内容及结构特点理解清楚。
这就是科学地处理教材、进行长文短教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