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论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从目标有效开始——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达县石桥中学宋祥勇有效教学的理念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我们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却充斥着大量的低效化、无效化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和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
我认为这种缺陷的起点就体现对设计的教学目标无效上面。
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可见目标是多么的重要。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目标清晰,课堂就会自然流畅,精彩纷呈。
目标模糊,课堂就会生拉活扯,支离破碎。
可是,我们有很多老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够明确,定位不尽合理,不能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以致课堂效率低下。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目标设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注重依据教材教参设计,忽略依据学生的发展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就近发展区”之说启示我们: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然而我们很多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只是依据相关资料或是主观臆断盲目设定目标,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也没有考虑一篇课文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前瞻性。
例如我们如果在教学《边城》时,仅仅把小说的三要素特别是人物形象作为重点,而忽略了这篇课文的主题(“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及其反映出来的人性美和风情美,这跟初中语文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学生从初中的《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中已经获取了小说三要素的知识,并进行了相关的训练呀!再重复“现在发展水平”,只会让学生“原地踏步”,从而错失了“发展”的良机!要知道,《边城》这篇课文本是学生提升鉴赏、审美和探究能力的极好的范本!这样的例子其实是比较多的,要引起我们教师的警醒。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高中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为训练思维的重要课程语文课,在新课标教学精神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模式必然要有新的变化,才能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日趋严重,语文教育也因此受到严厉的批判。
因此,与此相对的“有效教学”就备受关注和推崇。
所谓“有效”,是指学生能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获得进步和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一、创设成功机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成功动机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式。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1、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利用各种形式如晨会、班会、座谈会、活动课等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努力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
如上课时精神饱满,自豪自信;教态和蔼可亲、自然大方;板书清晰美观、富有哲理;教学民主开放、引人入胜;善于及时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激情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对学好语文有了很大的信心。
3、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如结合班会活动适时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竞赛、迎新联欢会、记者招待会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
教师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热爱语文、钟情语文。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1、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论文引言高中语文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语文教育也随之进行了新的改革。
本文就高中语文新课改进行了论述,旨在探讨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与意义。
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背景高中语文课程是初中语文课程的延续,也是学生扎实语言基础、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需求。
因此,高中语文新课改应运而生。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内容高中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修订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改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强调文化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
2. 引入跨学科教学:新课改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3. 优化教学方法: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 培养创新精神: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2. 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改倡导学生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
3. 培养文化素养: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意识,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四、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策略要推进新课改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2. 学校支持保障:学校应给予教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
3. 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教育。
结论高中语文新课改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充分发挥新课改的积极影响,才能在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中毕业生的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与可能性。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共2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1前言传统语文课堂教育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高中语文新课改是不受重视的课程,即使在高等教育中,中文专业也是形同虚设,世人常认为中文专业是一种“花拳绣腿”的专业,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
在传统的老式课堂中,老师是按照高中教育与高考大纲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是一味的去被动接受知识,而没有培养出对语文的兴趣,更不要谈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了。
高中语文新课改高中语文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创造能力,并且拥有该科目的知识框架,拥有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求与老师互换角色,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讲的是课堂学习的环节,但是课堂应当怎样组织教学是与高考、课程的参与者(学生,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2高考与语文新课改在新课改推行的近几年里,有不少老师认为,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推行在现行的“分数至尊”的高考制度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语文的新课改如果要顺利的推行下去的话,一定要把评价学生学习的准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
否则,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只是一面倡导的旗帜,因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还是卷面上的分数,而不是对个人能力的考察。
高考形式语言是一种柔和的,感性的,全方位的东西,现行的高考只是简单的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了考察,而对听说的考察却没有。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使用,不用训练也没有问题,因此对其很轻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听说的时间远高于我们读写的时间,如果我们的听说能力不强的话,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障碍。
如果强制在高考中加设有关汉语听说能力的考察项目的话,那么学生就会不自觉的在平时的说话与学习中注重听说的训练例了。
高考评分标准汉语博大精深,加之新课改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改革论文(10篇)(共27691字)
语文教学改革论文(10篇)(共27691字)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院校也纷纷开始了教学改革。
全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为核心,以此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全新的一种教学探究式的、启发式的、积极式的高度贴合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发展方向的教学模式。
基于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当前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学生人才目标的培育方向已经十分明确,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过去传统教学理念过于深化。
新课标中一再要求高中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但是,从现阶段高中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由于任课教师长时间受过去传统错误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还是沿用陈旧传统的教学形式,即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直沿用以教师为教学核心的单方面教学的方式,使高中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此种错误守旧的教学模式,侧重强调教材内容的教学,却严重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主导全局的地位,学生则被动地学习与内化知识,学习质量十分低下。
其次,语文教师过于看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也就是说,教师过于看重表面工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借助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资料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得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中大部分时间被活跃课堂气氛占据,为此,其课堂教学质量必然不尽如人意。
最后,语文教师在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过程中,因为自身并没有彻底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现象。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校语文语文新课改1 提高熟悉,更新观念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制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同学,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加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
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老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同学的“学”,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看法者。
2 改造课堂,转变方式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知同学“这种草好吃,应当这样吃,必需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依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老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当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进展同学共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同学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进展力量。
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的主动参加,强调探究学习。
以同学为主体,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争论沟通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同学自己操作、思索、想象、观看、实践,增加课堂上同学参加分组争论、全班沟通、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同学,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高中语文教改论文
篇1浅析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主要教学活动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
教学中的教与学多数情况下都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绘声绘色,学生在课堂下表现的昏昏欲睡,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提高多少。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1.教学方法不够深入,实际操作性差尽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要五花八门,浮夸于表面。
很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过程中都是为了选择而选择,并没有深入分析这些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本节课教学,导致了教学效果和预期存在显著差异性。
例如,有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鲁迅先生《祝福》这篇文章时,采用了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通过通过一节课的讨论交流,并没有得出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很多学生都扎堆聊天,并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下询问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什么印象时,很多学生都回答不上来。
2.课堂教学节奏把握不到位在应试教育思想逐渐远去过程中,有不少语文教师都不知道该如何上课,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天马行空,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讲课重点不明显,看似在激情的讲述课程,但是实际上却扰乱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听课感觉疲劳,教师讲解了大半天,讲不到重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从谈起。
3.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不合理多媒体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但是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科学合理才能为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如果运用的不合理将会对课堂教学产生阻碍作用。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重要作用,认为有多媒体就可以舍弃过去传统的板书教学,一切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思考论文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思考论文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思考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思考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创新。
要变“单边教学”为“互动式教学”,变“传授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变“控制教学”为“情境式教学”,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思考课程改革的重心和焦点是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革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把“教学”理解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以平等交往为前提,实现“单边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师传生受”式的“单边教学”,仅仅达成了“学会语文”的课程目标。
实施互动式教学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语文互动式教学的重心应落实在“思维互动”上。
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频繁活动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
实现“思维互动”,常见的策略有:第一,在讨论争辩中互动。
如教学《明天不封阳台》一课,可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织一场辩论:房子装修封不封阳台?主持人(老师)与嘉宾(学生)实话实说。
第二,在质疑释疑中互动。
以教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为例,教师先对作者和有关自然美、艺术美的知识作简要介绍,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质疑,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于是问题接踵而至。
作者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为何说它有种“哀伤的美”?有的学生说开花意味着凋零,所以作者哀伤;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有的学生说人生是一个错过的过程,我们也许错过了美丽的景色、美妙的音乐,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坚强地活着就能不断地发现美;为什么“坂本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有的学生说这是作者个人的审美体验,艺术家应该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美;为什么作者以前没发现岚山的美,而这次却发现了?有的学生说,这里和文章开头互相照应,说明静观才能发现美,犹如作者在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的美一样。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2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必然会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和改革。
本文将讨论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高中语文新课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文言文和古代文学作品展开,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关注较少。
新课改强调多元化教学内容,包括现代文学、新闻与传媒、科技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高中语文新课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教学内容,还包括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口头表达、写作、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
再次,高中语文新课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新课改中,强调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不再只是盲目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去思考文本中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高中语文新课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新课改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从实践中获取素材和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这样的改革使得语文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促进思维发展和提高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然,新课改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包括政府、教育机构和家长的合作。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人才,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第二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论文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论文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大教师在积极探索实践中创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摆脱传统教育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只有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有效性;问题;思考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的文件的出台给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综合能力。
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面对着新的要求、新的教材,有些教师还无法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能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效果低下。
结合自己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将通过本文来探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造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一)三维目标的确立缺乏统一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评判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
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提高学生语文技能、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些教师还是秉承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只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不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流于形式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动起来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学活动还是存在着盲目跟风和流于形式的现象。
新教材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共2篇)
新教材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结合新教材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新教材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是讲授新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
导语能否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
于漪曾说:课堂导入犹如提琴手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后边才能演奏好或歌唱好。
所以,导语要先声夺人,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养,使之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课文情境中去。
(一)诗文名句,创设情境诗文名句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它的内在美咀嚼不尽。
雅名贝斯说:“正是在陶冶的过程中,我内在的精神才被真正的唤醒。
”用诗文名句导入,陶冶情操,唤醒学生的内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审美创造,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氛围,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学习课文本身,更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例如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我是这样导入的。
我先问:“离别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一直是文学艺术表达的一个恒久主题。
人们用诗词曲赋来倾诉离愁别绪。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离别的诗?”这是课堂上的一个“逗”,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能够说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等等诗句。
然后教师总结:“离别是诗人笔下一个永恒的主题。
诗人笔下的离情或豁达,或深情,或豪放,或婉约。
而把离情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今天我们来一同欣赏这首千古绝唱。
”(二)做题开路,引导思辩纵观现在的电视节目,收视率较高的往往带有趣味知识考查的特点,比如江苏卫视《一战到底》,语文教学也可从中借鉴。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优秀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优秀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优秀教学论文自从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正在苦苦地探索着,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
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便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
要在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一。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引领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
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和学两类活动组成的,在过去,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受动的,学生是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主宰。
同时,在评价课堂教学中,也都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包括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仍基本如此。
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
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课堂教学也逐渐由注意对教师教的评价转变到关注学生学的状况。
我们必须克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多发言。
为此我在教学中除了采用上面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问题思考回答外,还采用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进行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全面升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升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 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全面提升高中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使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高中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人生发展。
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1. 教学目标需要重新设定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需要重新设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需要更新和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需要更新和优化,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
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课堂、多媒体课件、故事等,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高中语文新课程研究论文4篇
高中语文新课程研究论文4篇第一篇一、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教学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第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教与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利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动”与“静”结合的形式将教师教学的内容一一向学生展现,把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第二,基础知识讲解多样化,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利用声音、图片等媒介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字、词、句”读写方式,改变原始的“字、词、句”的“板书式书写”和“教师人工阅读”。
第三,展示课文意境,享受文章美感。
例如,即使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文章的情感美、让学生更好的领略文章的意蕴美,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的和谐美。
第四,增加学生感官敏捷度,触动学生情感和思维。
例如,教师通过图画、影音等媒体形式与课本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兴趣、思维、情感快速的集中到课文所反映的情境中,将文章中的不可言传的“情感”立马传输到学生的情感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取向。
二、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第一,文学兴趣与文学素养。
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速的吸收文学作品中的“营养”,形成文学素养。
第二,文学知识与文化素养。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力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是学生自发形成一般的文化素养,这是学科开设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学习方法与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性即是人文性,新课程改的理念之一亦为人本主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人文思维。
第四,合作学习与创新素养。
进入到高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都已经体系化、系统化,其学习任务主要是在合作中不断地巩固与强化已有知识,并且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创新,创造性的解决具体的学科问题,形成完备的创造性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2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第一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变革。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本文将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
首先,教材改革是新课改的核心之一。
新课标的推出使高中语文教材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的课文内容被更加先进、多元的文化内容所取代。
同时,教材突出了学科的互联性,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这对于高中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学方法的转变也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取代。
新课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新课改还提倡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新课改对评价体系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传统的基于考试分数的评价方式逐渐向品德、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转变。
新课改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发现和培养。
同时,新的评价体系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和表现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新课改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中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
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资源的落实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新课改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二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意义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艺术【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我仅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激发学生的创造美三方面来浅谈我在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人性美心境美创造美
一、从教材中挖掘蕴涵其中的人性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其内容的丰富,反映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采,新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有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有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有对丑恶势力的愤怒鞭笞,也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等。
这些浓烈的情感,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我在教授巴金先生《随想录》中的名篇《小狗包弟》时,导入时指出,巴金是十年浩劫的受害者,也是无责任者,可他为什么要主动忏悔自己的“罪过”?如何评判他的忏悔意识?讲授课文时我侧重引导学生体会巴金老人真诚解剖自己,用真诚、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
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的解剖我自己。
”
启发学生作品所描述的其实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个动乱年代,人的生活所寄无望,哪里还有心思顾一条狗?在那时,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钱,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提问大家在文中找出作者的态度,学生回答作家并未为此而解脱自己,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包容了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崇高的人性美。
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当中不仅教会他们掌握文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感悟到蕴涵其中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课堂之外的世界更精彩,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
在讲杜甫诗时,我就在教材之外,补充了“百家讲坛”中莫砺锋教授所讲的《杜甫的文化意义》、散文《草堂·诗魂》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感受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还专门为学生朗读了《天地一沙鸥》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我每每哽咽,而学生也是热泪盈眶。
后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想起杜甫,就会想起他的飘零身世,想起他的忧国忧民。
老师和我们为他流的每一滴泪,柔柔地嵌进了我们青春的记忆。
不管将来身在何方,闪着爱之光芒的眼泪都永远是灯,微弱但温暖的亮。
”所以征服学生的不是知识内容,而是杜甫的人性美。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
教师应当十分注重运用变化策略去组织和维持学生注意,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提高学生吸收信息的主动性和效率。
而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度”得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像,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将语言文字改描述的内容变为形声搭配结合的立体平面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情景,扣击学生心灵,营造心境,以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
比如,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创设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境地,有诗情,也有画意。
为了让语文课堂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充满高雅的文化情调,我在讲授课文之前,先放了一段杨善乐作曲的小提琴曲《夏夜》进行情境教学,因为《夏夜》描写的湖光月影,睡莲垂柳以及小桥流水的那种宁静,安祥的自然美,正与《荷塘月色》中所描绘营造的那种情景相吻合,相协调。
在此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再作配乐朗诵,这样一下子便把学生带进那种氛围当中,产生一种如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在分析第四段“荷塘”、第五段“月色”时,我出示了几张《荷塘月色》相关图片,这样就让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
让他们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到的是美的乐曲,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的想象悄然展开,学生在浓厚的诗意中精神振奋,体验丰富,感悟良好,理解也自然深刻具有个性。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作为被动的“雇佣者”而存在,而是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参与者,行动者。
因此,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材的特点,把各种有意义的刺激组合起来,这种“变化”的学习材料,将给予学生全
方位的感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留足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美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为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
文人写文,讲究含蓄,“夫隐之为体,义生之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教师讲授也应如此,在细针密线,鞭辟入里的讲授中,还要给学生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课不要“讲完”“讲尽”这是教学中美的升华,这种空白给了学生消化,吮吸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既具备了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
因此,语文课程就其蕴含的深厚文化智慧和人文精神,更应当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多留出一些空白,只重视学生思维的激活,只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将空白留给学生,将给答案变为给问题,进而将给问题变为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布白中体味语言情境,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逐步掌握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人文性的语文学科责无旁贷。
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必须具有“美化”语文的才华,艺术地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在美的熏陶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使他们用语文,拓宽视野,砥砺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终身
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因此,美化语文,课尽趣尚浓。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