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红军史
铁血西路军——精选推荐
1 铁血西路军——从《惊沙》说到西路军悲壮历史话题缘起70多年前发生的西路军“临泽突围”,是我军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之役,最近上映的影片最近上映的影片《惊沙》《惊沙》《惊沙》真实地反映了郑义斋、真实地反映了郑义斋、真实地反映了郑义斋、秦基伟等西路军将士在这次战役中的英雄气秦基伟等西路军将士在这次战役中的英雄气概,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西路军历史的关注。
那么,历史上西路军“临泽突围”是怎么发生的?造成西路军血染戈壁这一历史悲剧的原因何在?今天我们该怎样客观、科学地看待和评价西路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刊约请专家对此进行深入解答。
主持人:李庆英话题嘉宾陈铁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西路军军史研究家)夏宇立(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军史研究专家周宏林(西路军军史研究学者、周纯全上将之子)在我们党和共和国的历史上,有无数像西路军将士这样的“悲情英雄”主持人:最近上映的影片《惊沙》,反映了秦基伟等西路军指战员在甘肃临泽带领部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守城三日,守城三日,守城三日,最终胜利突围的悲壮故事。
最终胜利突围的悲壮故事。
最终胜利突围的悲壮故事。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深感“震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深感“震撼”。
那么,这部军事历史题材的影片为何能如此深刻地引发观众的共鸣?周宏林:周宏林:我在观看我在观看我在观看《惊沙》《惊沙》《惊沙》这部影片时,这部影片时,这部影片时,发现在场的很多观众,发现在场的很多观众,发现在场的很多观众,无论他们的年龄、无论他们的年龄、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性别、文化和经历背景有多么不同,文化和经历背景有多么不同,都被影片中的情节所打动,都被影片中的情节所打动,都被影片中的情节所打动,受到强烈的震撼。
受到强烈的震撼。
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部军事历史题这部军事历史题材的影片,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刻地引发观众的思想共鸣,主要在于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一般说来,西路军的题材是不好写的,尘封时间久,历史争议多,悲情色彩重。
红军长征的历史与影响
红军长征的历史与影响1934年10月,中国红军开始了一场经历了近两年、长达数万里的远征,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军长征”。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红军面对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却又催生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的历史与影响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在全球政治的发展上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的江西省瑞金市西路军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打出一条路来”的战略思想,认为必须进行军事上的战术上的改变,从而开创出可持久作战的新战略形式。
随后不久,100,000名中国红军在经过漫长的跋涉和磨砺,在路上经受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终于于1935年10月到达了甘肃省以及四川省境内的西北地区。
随后红军又于1935年11月进入革命根据地陕西绥德县,进一步增强了红军的胜利信心及长远的发展打算。
二、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甚至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为中国共产党重新树立起了声威红军长征使中国共产党重新展现了其理念及能力。
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毛泽东领导了中国共产党所属的军队,克服了无数路途上的难关并在艰难的逃亡中成功地达到了目标地点。
这使整个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事业开辟了道路红军长征的“长距离胜利战略”为中国革命事业打开了进攻的大门。
这种顽强与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促使了中国人民民族解放事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
3.在国际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红军长征的成功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声势,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毛泽东的理念与军事策略对于全球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均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红军长征的影响红军长征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进程,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誓言信仰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和红军的战士们民族大义感和忠诚精神备受练习,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信念;2.调整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长征促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统一战线与人民大众,同时开展土地运动与游击战争等大规模行动;3.激发了人民斗争的信心中国共产党在长征的过程中面临了无数的考验,这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抗争到底。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红军长征的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各路红军相继长征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至1934年夏,湘赣各革命根据地(苏区)反“围剿”失利,苏区日益缩小,红军遭受重大损失,陷入被动境地。
1934年秋~1936年10,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相继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
由于分别处在敌军的分割、包围之中,红军各部队长征的起始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行程亦大相径庭。
红7军团——第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是长征中第一支先遣队。
1934年7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7月6日晚,由红7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中央代表曾洪易等率领下,从江西瑞金出发,通过敌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皖赣苏区,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比中央苏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时间提早了三个月,它为策应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战略突围转移,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革命历史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革命历史博物馆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四方面军总部直属部队及所属的五军、九军和三十军共21800人,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到10月25日夜,三十军率先在靖远虎豹口一举突破了马步青部在黄河西岸的防线,强渡黄河成功。
28日,五军和九军也相继渡河。
过河后,我军奉命首战吴家川、大捷一条山,控制了五佛寺渡口,占领了一条山大部分村寨,同时三十军重创了马廷祥部队,成为过河后红军和马家军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较量。
11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将过河后的部队改称为西路军,批准成立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军事与党务。
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徐向前、李特、李卓然、曾传六(以上五人为常委)熊国炳、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杨克明、郑义斋组成,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
原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改称西路军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
从此,西路军便踏上了艰苦卓绝,英勇悲壮的西征之路。
在明确任务之后,西路军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西进。
11月12日,右翼三十军绕过古浪县大靖镇包围了土门堡,迫使守敌骑五师工兵营350多人投降,敌营长马有明还在此带领两百多人参加了红军。
九军在王树声、孙玉清、陈海松的带领下,经干沟、乱泉台子,冲破敌防线,进占干柴洼,依托残垣断壁与敌殊死搏斗,但敌人在飞机炮火的掩护下分割穿插,切断我军师团之间的联系迫使我军各自为战。
经过几天激战后,消灭敌军2000多人,但九军也元气大伤,军参谋长陈伯稚、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等2400多将士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后在三十军八十八师的接应下撤离古浪,分两路纵队向永昌进发。
西路军进驻永昌以后,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建立根据地。
11月22日敌又以五个团的兵力猛攻九军、三十军驻地,我军也是英勇抗击,毙敌6000多人,同时还击落了敌人的飞机一架。
但因弹药缺乏,兵员无补,在激战中,师长刘理运及百余名将士血染沙场,名垂永昌。
参观西路军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西路军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西路军纪念馆西宁市原来的西路军纪念馆是一座灰色的回廊式建筑。
纪念馆占地960平方米,展厅面积只有700平方米,展厅内陈列着七十余件西路军的遗物和上百幅珍贵的图片资料。
我省党史研究专家陈庆春介绍,西路军纪念馆筹建于1986年,开馆于1988年,展馆共分奉命西征、血战河西,惨遭迫害、山河垂哀,坚持战斗、忠贞不屈,党群营救、冲出罗网,欢庆解放、再立新功,人民怀念、万古千秋6个部分,完整地展现了西路军从组建到兵败的全过程。
1996年,西路军纪念馆被命名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2006年年底,一座占地3050平方米的西路军新纪念馆开始筹建,新纪念馆坐落在烈士陵园内一片广阔的空地上。
新纪念馆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西路军纪念馆。
目前,这座纪念馆正在紧张地布展,预计今年清明节开馆。
西路军新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展品从原有的72件增添到了一百多件。
青海省军区、西宁市警备区等单位为新纪念馆捐献了不少红军时期的文物,其中,西宁市警备区捐献的一把红军时期的步枪格外引人注目。
除此之外,在展厅内容上,新纪念馆较之老纪念馆也有了很大的调整。
这几年社会各界对西路军历史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使得人们对西路军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更加体现了我党对历史的尊重。
新纪念馆的总体风格匠心独具、气势庄严,充分体现了缅怀烈士,追思历史的主题。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
纪念馆是一个设计精巧的浅灰色两层建筑。
整个建筑酷似三面迎风招展的军旗,这三面军旗,表现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5军、30军、9军组建西路军的历史。
纪念馆的正面还镶嵌着主题分别为“一条山大捷”“古浪激战”“梨园口战斗”“妇女先锋团”的浮雕。
纪念馆的门厅中设有一口有机玻璃罩面的旱井,旱井中用黄沙和干枯的骆驼刺再现了河西荒漠地带的景致,这是西路军挺进西北时遭遇的最主要地貌。
揭一千多女红军遭强暴凌辱历史真相
揭一千多女红军遭强暴凌辱历史真相杭州日报11-01 07:37 大原文配图:幸存女兵重返昔日战场遗址。
几年过去了,幸存者中还活着的人已越来越少了。
(图中左三为李文英,左四为当年的妇女团团长王泉媛,2009年逝世。
)西路军女兵口述李文英整理周华诚通知:来领专属红包福利!广告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它南倚祁连山,北临戈壁沙漠,这就是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
1936年冬到1937年春,占中国工农红军约五分之二的精锐部队,就在这条走廊中穿行。
它就是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西路军。
在短短五个月内,这支21800余人的部队,在经历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战斗之后,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400余人最后到达了新疆,在中国红军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惨烈的一页。
画外音这是一段失败的历史,也是一段长期被忽略、被遮蔽的历史。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惨遭失败后,1300多名红军女战士几乎全部落入西北军阀马步芳之手,备受折磨。
在以后的几十年历史风雨中,又长期蒙受不白之冤,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活到今天。
现居甘肃武威的95岁老人李文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0年4月末的两天之中,记者有幸得以聆听老人讲述一生的故事。
我出来参军,也是没得办法,家里太穷了么!我是四川阆中人,10多岁时家里就把我给人当童养媳。
我不从,跑去上吊,去跳水塘,没死成……我性子非常烈的。
父亲和哥哥以前给地主家当长工,后来哥哥参加了游击队,跑进了深山老林。
那天我和几个伙伴结伴到一个名叫二龙场的地方赶集,看见一个头发齐耳、打着绑腿的女军人被一群人围在中间,号召大家参加红军。
女人也能当兵?我一问,真可以。
这个女人戴着灰色军帽,帽子上有颗亮闪闪的红五星,她还弯下腰让我看她的耳朵,果然有一个耳环眼儿。
这下我放心了,当天就参加了革命。
那时我十五六岁的样子,记不清了。
参加革命就自由了,那个高兴啊。
我是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妇女独立团的成员,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连走路都哼着歌。
1935年,我随阆中境内全部撤离的红军一道,正式踏上长征路。
红军长征历史及精神涵义7-7
红军长征历史及精神涵义一、长征历史:长征为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的败逃和溃退。
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
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12,500公里)以上,因此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或北上抗日;当时的国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窜”。
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 ... (展开)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两万五千里。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2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400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二、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西路军老战士刘德胜十日千里救战友的故事
西路军老战士刘德胜十日千里救战友的故事作者:安永香麻琨来源:《世纪风采》2020年第01期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指出,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文作者、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安永香,长期从事红西路军历史研究,被党史学界誉为“红西路军历史的活字典”。
文中,她回忆了30多年前采访西路军老战士刘德胜的情景,讲述了老战士刘德胜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建立地下党组织,历尽艰险营救被关押的西路军干部的故事,展现了西路军将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
我大学毕业即与红西路军历史结缘,采访过许多的老战士。
其中就有刘德胜。
当年采访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那时军人出身的刘德胜身穿一套旧军服,风纪扣扣得整整齐齐。
快70岁的人了,思维清晰,精神抖擞。
不大的住房,简洁、素朴。
桌上放的是用药盒子戳几个洞做的笔筒,写字和装订照片等资料用的纸,是用旧挂历做的,手稿是用毛笔写的,字很大……他用略带江西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在他的描述中,我仿佛看见江西的红土地,和很遥远的祁连山的白雪和戈壁……刘德胜,江西宁都县人。
1915年出生,少年时在江西宁都中央苏区参加了革命,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
1934年参加长征,在红一方面军九军团二十二师六十六团任团党委委员兼青年干事。
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调入四方面军三十军政治部任青年干事。
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九军、五军等部队奉中革军委命令,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打通国际路线。
部队从甘肃靖远县渡过黄河西征后,他任西路军总部组织部巡视员,是总指挥部的党总支委员兼青年干事,并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悲壮的历程。
1937年3月,西路军接连失利,撤入祁连山中。
组织上把骑兵师剩下的一个排与三十军、九军部分人员约70余人(大部分是干部)编成一个连,番号是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五团九连。
西路军的悲壮牺牲中共红四方面军的惨败
西路军的悲壮牺牲中共红四方面军的惨败西路军的悲壮牺牲与中共红四方面军的惨败在中国革命史中,西路军的悲壮牺牲和中共红四方面军的惨败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这两个事件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它们。
一、西路军的悲壮牺牲西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他们在长征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成为了革命历史上的一个悲壮牺牲。
1. 长征的艰难与困境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战略撤退后穿越整个中国,最终抵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行军。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敌人的追击,西路军就是其中的一支。
2. 西路军的悲壮牺牲由于长征途中的恶劣条件和频繁的敌人袭击,西路军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尽管他们不断与敌人作战,但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下,许多战士和将领不幸牺牲。
这种悲壮的牺牲精神展示了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二、中共红四方面军的惨败中共红四方面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军队,然而他们在战争中遭遇了惨败,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重大损失。
1. 战略上的失误红四方面军在抗日战争中采取了不恰当的战略,将部队分散在多个地区,导致他们遭受了强大的敌人包围和困境。
这种战略上的失误造成了红四方面军的惨败。
2. 内外困境除了战略失误外,红四方面军还面临了严峻的外部与内部困境。
外部困境包括敌人的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而内部困境则来自于领导层的指挥失误和部队之间的不协调。
这些困境共同导致了红四方面军的失败。
三、西路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意义尽管西路军与红四方面军分别经历了悲壮牺牲和惨败,但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解放军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 英勇的精神西路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悲壮牺牲,这种英勇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教训与警示西路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悲剧也教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队,使得他们深刻认识到战略规划、指挥作战和军事协调的重要性。
红军西路军英雄谱
◆41◆《党史博采》│2020第04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是在我党培养、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
这支由宁都起义时董振堂率领的红5军和川陕、鄂豫皖苏区创建时发展起来的红9军、红30军等部队组成钢铁队伍,他们既有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敢打硬拼的战斗精神。
面对6倍于己残暴顽固的“马家军”和异常严酷的自然环境,广大官兵尤其是各级指挥员,赤诚向党、忠贞不渝,以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临危不惧,绝地求生,奋勇杀敌,连续作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西路军战死沙场的近万名烈士中,就有13名军级以上、51名师级和94名团级以上干部的英名。
西路军将士以气壮山河的豪迈情怀和撼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高台县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指出,“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笔者结合多年来研究西路军掌握的大量资料,撰写了此文,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开创未来。
高台喋血董振堂《党史博采》│2020第04董振堂,1895年生,河北新河人。
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
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曾参加1924年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
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第73旅旅长时,被调到江西“围剿”红军。
1931年12月14日,他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万余名官兵在宁都举行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
他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率部参加了赣州、漳州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并屡立战功。
西路军与红军长征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甘肃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对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这在社会公众和党史学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跋涉万里奠祭和高度评价西路军,并由大众传媒公开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
他对西路军的奠祭和评价,实际上开启了这个尘封许多年的领域,对于我们党史工作者是极大的激励和鞭策,对于深入党史、军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应当理直气壮地将西路军血战河西作为红军长征的延伸长期以来,讲红军长征史一般都只讲到1936年10月三支红军主力部队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为止。
党史军史著述是如此,影视作品也是如此。
我参与主编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虽然将西路军血战河西这段历史放在“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一节中讲了,但既没有单独列节或目,放在第三目中也没有展开。
那时,我们的思想既有认识不够问题,也有顾虑“踩线”问题。
我个人对西路军历史充满“好奇”,但在参与西路军与红军长征石仲泉(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海淀100080)【摘要】红军长征可分两个层面来认识:一是红军主体的长征,即到达陕北4支部队进行的长征;二是作为全过程的红军长征,即红军主体长征的延伸。
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是往后延伸的长征,主要原因是,西路军肩负着继续执行长征会师过程中中央给予的新的重要使命;重要原因是,组建为西路军的两万多名将士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西路军远征河西是红军长征历史的继续。
西路军至少有五大功绩:消灭了马家军25000余人;牵制国民党中央军,策应了河东红军作战;策应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一次在河西走廊建立了中共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权;保存和培养了部分军事骨干。
这些历史功绩是“不可替代”“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
西路军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西路军精神浅析
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5月(下)摘 要: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下文简称“红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历史,蕴含着宝贵的革命品质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本文通过研究红西路军历史,阐述了红西路军的历史功绩,红西路军精神的形成过程,并指出红西路军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价值: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红西路军;西征史实;精神;价值
201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银虎邦(古浪战役纪念馆 甘肃古浪 733100)
红西路军精神浅析
党也调集大量军队集结甘肃,“围剿”红军。
据史料记载:集中到甘肃的国民党军队,共计有7个军、26个师(旅)、30万人。
红军处在强大敌军的包围之中,形势十分严峻。
西路军在河西展开后,分散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东北军第一一四师和中央军第三十七军已西渡黄河或正准备西渡黄河,追击西路军;马鸿逵和马鸿宾为了保住宁夏,不敢轻举妄动;王均和关麟征部队虽然没有过黄河,但注意力也集中在策应宁夏方面。
只有胡宗南第一军,疯狂追击攻打河东红军,这样就给河东红军集中兵力打击胡宗南部队创造战机。
11月21日,河东红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山城堡战役,一举歼灭胡宗南第一军近两个旅,取得空前大胜利。
如果没有河西红军的存在和积极策应,使国民党集中力量对付河东红历史文博。
论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
论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作者:黄庆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黄庆(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西路军沉重地打击了马家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在西进途中,播撒了革命火种,宣传了共产党路线、方针和政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幸存下来的西路军左支队战士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听党指挥,服从命令,坚信正义,坚信光明,英勇顽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及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路军;历史功绩;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028-04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奉中央命令在极端严酷的条件下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四个多月,最终两万多将士魂埋沙场以悲壮的失败而告终。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领导的重视和一批学者的努力以及一些关于西路军资料的解密,对西路军的研究逐渐成为军史、党史上的一个热点,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及其过程逐渐被实事求是地再现出来。
在建党90周年、西路军75周年之际,西路军对党和人民伟大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一、西路军的历史功绩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五军、九军和三十军等部共21800余人奉中央军委指示渡过黄河执行宁夏作战计划,因各种原因,宁夏战役计划最终破产,后经党中央批准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
西路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艰苦奋战,面对敌众我寡,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仅剩的400余人在李先念的带领下经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进入新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分批回到延安。
(一)西路军沉重地打击了马家军,策应了河东红军和友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之初,只有2.1万余人。
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部分内容的订正
作者: 吴晓军[1];杨鸣远[2]
作者机构: [1]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兰州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甘肃理论学刊
页码: 58-6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西路军文献;勘误;订正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因其较高的史料与学术价值,自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被相关研究征引。
但其在忠实于文献原文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从“录文对原文做直接改动”、“原文中的一些内容被忽略、误抄,编者擅自添加内容”、“录文中不录“时、分”、“录文的出处和来源存在误记”、“多种问题同时出现”等五个方面对其上册进行了勘误与订正。
西路军观后感
西路军观后感引言西路军,是中国红军的五个主力纵队之一,也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卓绝、壮丽英勇的部队。
回顾西路军的历史,让我深受震撼和敬佩。
本文将根据西路军的历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西路军的奋斗和牺牲,以及对人类精神的启示。
西路军的艰苦跋涉与坚定信念西路军的长征路程可谓困苦重重,他们经历了艰难的山区和恶劣的环境。
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和敌人不断的追捕,西路军的士兵们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毅力和顽强。
他们每天行军数十里,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部队的粮食和药品供应非常紧张,但他们从不放弃。
同时,西路军士兵的坚定信念也是他们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他们心中怀揣着为了民族解放、为了人类幸福所付出的信念,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都始终坚持前进。
这种信念不仅在长征途中支撑着他们,而且也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西路军的红军精神与集体主义西路军在长征中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红军精神。
他们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下,相互帮助、互相支持。
在面临敌人的进攻时,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用集体的力量战胜了一切困难。
这种团结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为西路军士兵提供了无穷的力量。
同时,西路军的领导者也是他们团结的重要力量。
在红军长征的旅程中,西路军的指挥官倪志福以其聪明才智、坚定决心和人格魅力,赢得了部队和士兵们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这种领导力的示范效应,也对我们每个人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挑战和思考。
西路军的献身精神与壮丽英勇西路军的献身精神是长征中最令人动容的一面。
在长征途中,许多西路军士兵为了部队的安全和红军事业的胜利,英勇牺牲。
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
西路军的壮丽英勇以及那些献身的英雄,勾起了我对勇气和牺牲精神的思考。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的目标,为人民和社会做出贡献。
结论西路军的长征历程是我们历史中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他们以他们的坚定信念、红军精神、献身精神和壮丽英勇,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不过,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绝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
关于西路军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西路军史考察报告之一
关于西路军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西路军史考察报告之一佚名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1980(000)001
【摘要】一九三六年十月到一九三七年五月,在张国焘、陈昌浩的错误路线领导下,红军西路军两万多英雄儿女在河西走廊浴血苦战和最后失败,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最悲壮的一页,是红军在甘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和左倾思潮的影响,这段历史竞无人研究。
有关这段历史的革命回忆录仅一两本,并且非常简略,有些问题回避掉了,有些地方不准确,就是这样的回忆录也被封存。
西路军幸存的极少数干部、战士和流落红军,长期遭受冷遇和歧视,有的不愿说,有的不敢说,更谈不上写回忆录了。
研究党史、革命史的同志,因为怕戴上为错误路线树碑立传的大帽子,而不愿或不敢去研究。
因此造成了这段历史的空白。
粉碎“四人帮”为我们进行历史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把过去“四人帮”极左路线造成的这段历史空白填补起来,是我们历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页数】6页(P68-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也谈海打战役计划的流产与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与军科军史研究部及《红西路军史》作者商榷
2.红军西路军史研究中有关问题的再探讨
3.西路军史研究中
的一些新见解4.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及其他——西路军史考察报告之二5.西路军在河西遭马匪阻击的考察——西路军史考察报告之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义斋,原名少之; 1901年生于河南许昌; 十四岁起当徒工;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 路军总供给部长
3月15日傍晚,左支队行至今黄藏寺,忽然传来敌人的诈唬声和零乱的马蹄声
西路军获得援助的这一天是1937年4月28 日,距红军西渡黄河的1936年10月24日 为197天,从虎豹口到星星峡的直线距离 约为1200公里, 至此西路军的艰难行程宣 告结束。
徐向前
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 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 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 导人。
红一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的九军、五 军、三十军及红四方面 军总部直属部队共21800 余人。
红二方面军
至此西路军艰难而 又残酷的征程才慢 慢开始
山丹双墩子战场遗址 甘肃高 台西路 军红军 战士群 雕塑
甘肃武威市古浪西路军纪念雕塑
高台 战役 牺牲 战士 甘肃永昌市西路军纪念雕塑及总指挥部遗址
王泉媛(1913—2009), 女,江西省吉安县人,当 时妇女独立团团长
陈海松,16岁当Βιβλιοθήκη 了儿童团团长,背 着家人加入了徐向 前的队伍。红九军 军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