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政与资政

合集下载

明朝官制介绍

明朝官制介绍

此后,均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不再专设官员,其负责事务转移
至礼部。
协理衙门
明代中后期因倭寇进犯及与西洋人渐渐增加往来,故此在沿海的 三个卫所设立了协理司。其中,台州卫(浙江)协理司及雷州卫 (广东)协理司主官为参议,官正四品;总部驻威海卫(今山东 威海市),称协理沿海卫所事务衙门或威海理事司,主官同为参 议,品级为正三品,管辖其他两个协理司。万历四十五年 (1617),裁协理衙门,并入行人司。
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
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六部
枢 官
明朝中枢设六部。吏部有尚书(正二品)一人,左右侍郎(正三 品)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文选、验封、稽勋、考功),每司各
制 有郎中(正五品)一人,员外郎(从五品)一人,主事(正六品)一
人等官。吏部职权特重,为六部之首。户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
从七品: 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 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 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 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 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

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 嫁、丧葬谥号等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均为之向皇上汇报,并

引荐贤才、记录得失等。明朝洪武三年,设立大宗正院。洪武二

论清末咨议局与资政院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意义

论清末咨议局与资政院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意义

的法典须资政院拥有宪法以外各种新定法典及其 修改的职权,“一切新的法典不经其议决便不成 其为法典,颁布以后不经其议决也不能修改”[8], 这意味着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威将受到限 制。其次,资政院还具备监督权,有权责问大小 臣僚。“有弹勃军机大臣、行政大臣侵夺资政院 权限和违背法律的权限,有核议具奏诸议局与督 抚异议事件的权力。”[9] 资政院还保障了人民的 监督权,使人民有权监督议员的选举,还可以建 言宪政。以上条件充分证明,资政院是一所相对 独立的立法机构,是封建政治向民主政治跃进时 期的过渡性政治机构,立法权与监督权的确立为 日后中国的宪政之路掀开了新篇。
1907 年 9 月和 10 月 , 清廷正式颁诏,开始 筹建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 ,“上谕,著各省速设 咨议局,以为采取舆论之所,俾其指陈通省利弊, 筹计地方治安,并为资政储才之所。”[1]1909 年 , 清廷颁布《资政院章程》。资政院和咨议局是清 末预备立宪活动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中国政 治文明割裂传统、开启新轨的新旧冲突中撕开了 一道缺口,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迎来了一道曙光。 可以说中国宪政之路,于此伊始,下面对二者做 分别论述。
咨议局与资政院的议政实践表明,虽然在封 建政权的藩篱中它们职权有限,但并非形同虚设, 更非意义全无。它们不仅为日后中国的现代化政 治发展初创了制度模板,更为当时的民主人士提 供了良好的政治平台,向民众传达了积极的民主 精神,为近代中国的宪政文明点燃了火种。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作者简介:潘梦园(1992 ~ ),女,河北大 学研究生二年级在读,研究方向为民国时期的慈善 救济。 参考文献 [1] 傅美林:《各省咨议局设立》,《清史纪 事本末》[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年, 第 3228 页 [2]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 .《清末筹备立 宪档案史料》[M]. 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第 667—668 页 [3] 周妤:《中国近代行政组织思想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年,第 140 页 [4] 黄福寿:《中国协商政治发生与演变逻辑》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15 页 [5] 刘莎莎:《立法、监督与实效:晚清江西 咨议局研究》[D].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年, 第 13 页 [6] 吴剑杰:《湖北咨议局文献资料汇编》[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年,第 657 页 [7] 廖治《: 咨议局经过大事记》[J]《. 宪政新志》 1909 年,第 1 期,第 11 页 [8] 鞠方安:《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年,第 158 页 [9] 鞠方安:《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年,第 159 页

发挥资政育思考

发挥资政育思考

2023-10-30contents •引言•资政育概述•资政育实践案例分析•资政育的挑战与对策•资政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政育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发挥的途径和方法,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资政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资政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02资政育概述资政育的定义资政育的思想起源于古代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探索,如亚里士多德、孔子等。

在现代,资政育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开展资政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治理意识和能力。

资政育的历史与发展VS1资政育的重要性23通过资政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提高治理能力和参与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提高公众治理意识和能力资政育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社会发展方向,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进步。

推动社会发展资政育培养人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培养人才03资政育实践案例分析案例一: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总结词教育政策是资政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充分体现教育公平、质量和效益。

详细描述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全面分析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效果。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案例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资政育的核心目标,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育信息化等。

同时,还需要通过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加强学校管理、优化教育环境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案例三: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04资政育的挑战与对策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政府与民间的利益诉求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竞争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理念差异03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差距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公平现象01城乡教育资源差距02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差距1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23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现实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这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教育质量。

教育的哲学论

教育的哲学论

教育的哲学论赵一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厦门361005)摘要:悠悠万事,一切前提皆在文化之开创,而文化之开创,皆赖教育之振兴,而后可有人文生长繁荣之土壤,养育智慧德化之果实。

教育之意义,不惟有形而上的教化正道的意义在,亦有形而下的人才之培养、资政之源泉的现实实践意义在。

而欲通教育之道义,正其理而弘其业,必先开通教育之道义根基。

关键词:教育;道义;意义O n Educational PhilosophyZHAO Yihao(Humanity College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section is the creation of culture.The basic of the creation of culture is the prosperity of education and art.The fruit of wisdom comes fromthe oil of prosperity of education and art.Education has two holy meaning:the one is su-per meaning of metaphysics;the other is worldly value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development.Before we raise the education,we must research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Key words:education;morality and justice;meaning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 N53-1203/C(2012)1-0002教育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清末资政院,权力有多大

清末资政院,权力有多大

清末资政院,权力有多大?作者:李刚来源:《中国报道》2010年第03期1893年,即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前一年,著名实业家、改革家郑观应推出经典著作《盛世危言》,阐述了他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看法,他认为,议会政治有吏治清明、上下同心、选举贤才和政务公开四大优点。

此前半个世纪里,魏源、郭嵩焘等一大批勇于开眼看世界的先辈,已相当及时准确地向国人传输了这一世界进程的脉搏。

郑观应的整合工作,对孙中山、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898年之后,亲手扼杀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认为自己有能力继续驾驭这部古老战车,她会鼓励实业家们开办纱厂、修铁路,却绝不容许帝国新秀轻涉政事。

但顽固派招引义和团入京所引发的庚子事件带来的惨痛代价,让她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改革迫在眉睫。

1908年,随着慈禧太后这一政治强人的消失,贵胄所垄断的政治高层对应付危局越发感到疲惫不堪,尽管他们年轻气盛。

摄政王载沣这位“80后”最高领导人(1883~1951年)不得不在实际工作中接受世界潮流的洗礼。

资政院,是清末政改时期设立的准国家议会机构,成立于1910年9月,其章程规定议员共200名,钦选、民选各半,囿于现实,新疆谘议局(地方准议会机构)尚未成立,而资政院民选议员须由各省咨议局议员互选产生,故民选议员缺2人。

中央资政院和地方咨议局都是过渡性机构,目的在于培养议员议事能力,为建立两院制国会奠定基础。

其得以设置,既有驻外公使的数十载倡导,又有各省督抚前赴后继的连衔陈请,更有大批民间人士的勇于争取,甚至有满、汉开明大臣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深度接触,这一时期,《宪法义解》、《日本议会史》开始进入光绪皇帝所居住的中南海、慈禧太后所长驻的颐和园,并有一批优秀政治思想家对朝廷重臣进行系统性授课。

其中以1906年政府耗巨资派团进行环球政治考察为准备工作的最高潮。

1907年,处于帝国改革前沿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州城发出一道电文奏折,呼吁“速设资政院以立上议院之基础”,并主张“省城咨议局即各省之总议院”。

谘议局与清末中国政治变革

谘议局与清末中国政治变革

谘议局与清末中国政治变革谘议局是20世纪初中国的新生事物,是清末立宪运动中成立的省一级代议机构。

清廷是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这在中国政治史上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尽管清廷声称立宪的根本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但它毕竟启动了中国由君主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转变的进程,开始向现代政治迈进,是个重大的进步,对此我们不应视而不见。

清末宪政改革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设立代议机构,在中央是资政院,在各省是谘议局,按清廷的本意,它们实际上分别是国家议会和省议会的准备机构或过渡形式。

1916年10月19日,清廷下令各省督抚设立谘议局。

翌年7月,清廷公布由宪政编查馆拟定的《各省谘议局章程》和《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对谘议局的人员构成、职责权限及运作、议员和议长的选举等各有关事项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使谘议局的建立有了可操作性的依据。

按照清廷谕旨的原则性设计,谘议局是“采取舆论之所”,其职责是“指陈通省利弊,筹计地方治安,并为资政院储材之阶”,这样看来,谘议局似乎只是咨询机构,有建言之权,而无立法之权。

但是,仔细分析《各省谘议局章程》的规定,它实际上具备了初级地方议会的性质。

《章程》规定谘议局的主要职权有:议决本省应兴应革事件;议决本省财政预算、决算、税法和公债;议决本省单行法规、章程的增删修改;议决本省权利的存废;接受本省民众的陈情和建议。

具体实施上,谘议局议定可行事件,呈候督抚公布施行,不可行事件,呈请督抚更正,如果督抚不以为然,应说明理由,交谘议局复议,谘议局对交令复议事件仍执前议时,督抚应将全案咨送资政院核议;督抚和谘议局都可提出议案;谘议局于本省行政事件如有疑问,可向督抚质询,督抚应予解释;谘议局会议由督抚召集,但督抚不得参与会议决议(官员等公职人员也没有谘议局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官员不是议员);凡议员于谘议局议事范围内所发言论,不受局外之诘责;会议一般不禁止旁听;会议决议非秘密者均公布之;督抚有监督谘议局选举及会议之权,并对谘议局议定的可行或不可行事件予以裁夺施行。

晚清议员的独立品质

晚清议员的独立品质

晚清议员的独立品质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5年第6期清末资政院与谘议局运行的时间不过短短两三年,清廷逊位之后,多数议员便退出了政治舞台,而转向社会建设。

但在这场短暂的晚清议会政治操演中,绝大多数的议员都表现出了不屈服于权势的独立品格。

吴钩/文1905年为清光绪三十一年,危机四伏的清王朝终于下诏“预备立宪”。

作为预备立宪的重要组织部分,各省在1909年(宣统元年)完成了地方议员选举,成立省谘议局;并于次年完成了资政院议员的选举,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宣布资政院开院——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中国政治史上第一个最接近于现代议会的代议机构自此诞生了。

我之所以用“最接近于现代议会”的措辞来形容晚清的谘议局、资政院,是因为谘议局与资政院毕竟不具备地方议会、国会的法律地位与权力。

按照《谘议局章程》的设定,各省谘议局有权议决本省应兴应革事项;议决本省财政预算与决算、公债制定;修改本省单行法规、章程;接受本省民众建议、陈情;监察地方行政机关。

但是,各省督抚对谘议局有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对“谘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

而根据《资政院章程》,资政院尽管掌握着议决国家财政预决算、审查税法、弹劾军机大臣等权力,却不具备国会最重要的权力——制宪与修宪之权,而且议员议决的议案要向君主“请旨裁夺”,换言之,定夺的大权还是操于君上。

从“谘议”、“资政”的名称也可以看出,清王朝的本意是想将谘议局与资政院当成咨询顾问的机关,而不是三权分立构架下的地方议会与国会。

但尽管如此,谘议局与资政院的议员甫一登上历史舞台,便展现出令人惊艳的独立品质。

地方谘议局成立前夕,主持晚清预备立宪的机关“宪政编查馆”曾对谘议局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公文往来格式作出了规定:督抚对谘议局用“札行”(上级对下属的公文体例),司道对谘议局用“照会”(平级使用的公文体例),谘议局对地方政府用“呈文”(下属对上级的公文体例)。

也就是说,地方谘议局被当成了督抚的下属部门。

资(咨)政报告写作探讨

资(咨)政报告写作探讨

资(咨)政报告写作探讨作者:刘怀兰郑敏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10期【摘要】本文阐述了“资政”与“咨政”的含义,分析了“资政”和“咨政”的使用区别,对资(咨)政研究与学术研究作了比较,探讨了资(咨)政报告写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

指出,资(咨)政报告的写作要主题明确,文字简洁,流畅易读;适当利用图表归纳,使之一目了然;尽量避免或不使用专业性强的学术术语。

【关键词】资(咨)政报告;内容;写作技巧资(咨)政服务是科学研究的价值体现。

资(咨)政报告需要解决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引导的问题。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制度性改革的细化,以及政府运行中对决策科学化的强调与重视,决策者越来越认可资(咨)政的必要和重要,许多重要决策往往“先资(咨)后决”,汲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让决策更加科学可行;专家学者也热心参政议政,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两者互利互惠,促进当今科研资(咨)政的快速发展,许多科研项目直接把目标成果定位为资(咨)报告,资(咨)政报告的撰写水平直接影响着资(咨)政报告被采用的前景。

我们经过研究,归结出以下一些要义,为资(咨)政报告写作提供参考。

一、“资政”与“咨政”的含义行文著述,题名、关键词等首先要准确,不存在歧义,否则人不知其所云。

所以先把“资政”与“咨政”的含义搞清楚至关重要。

熟悉的不一定明白,“资政”与“咨政”人们耳熟能详,但在写作时,却常会对“资”、“咨”二字反复推敲。

“资”是资助、帮助的意思,“资政”就是资助、帮助理政。

“咨”是商量、询问等意思,“咨政”是针对“政”的商量或询问。

“资”、“咨”所向的“政”含义更是丰富:可指政治、政府、政策、政绩、政见;也指某种业务,如财政、民政、市政;还指某种事务,如家政。

二、“资政”和“咨政”都被广泛使用“资政”和“咨政”都被高层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以下情况,一是针对同一件事情分别使用“资政”和“咨政”;二是在中央文件、领导讲话中,“资政”和“咨政” 都曾用过。

资政院三政党

资政院三政党

资政院三政党随着各省咨议局和中央资政院的相继设立,国会请愿运动的更番起落,使各地立宪派加强了联系,逐渐出现筹建政党,为此后竞选国会议席作准备的拟议。

从此,各立宪政党纷纷出现,当时大的政党有宪友会、辛亥俱乐部、宪政实进会等。

宪友会是其中最大的政党。

在酝酿组党的过程中,梁启超是一个积极的筹划者。

即使是给新成立的政党取什么名字,徐佛寺、孙洪伊等立宪派人都与他反复商议。

直省谘议局联合会第2届会议期间(1911年5月中旬至6月初),到会14省代表中每省都有议长或副议长在内。

会议推选湖南咨议局议长谭延闿为主席,直隶副议长王振尧为副主席,湖北议长汤化龙为审查长。

主要议题除向清廷请愿撤销皇族内阁外,就是商讨组织政党有关事项。

当即推定黄为基、雷奋、张国溶、徐弗苏等为起草员,草拟章程和政纲,通过讨论取名为宪友会。

6月4日,在座湖广会馆召开宪友会成立大会。

经过投票,选出雷奋、徐佛逊、孙洪伊3人为常务干事,籍忠寅、李文熙、谢远涵3人为候补常务干事,另有干事若干人。

总部设在北京,各省设支部,并推定各省负责人。

其宗旨是发展民权、完成宪政。

按宪友会的章程,其政纲总共有6条:1A 尊重君主立宪政体;2A督促联责政府;3A厘理行省政务;4A 开发社会经济;5A讲求国民外交;6A提倡尚武教育。

随后,各省宪友会支部陆续成立,其中以湖北、湖南、四川、江苏等省声势最盛。

宪友会网罗了大部分立宪派知名人士,是清末宪政党派中最大的一个。

该会成立后,立宪派人士认为可以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都沾沾自喜、踌躇满志。

但在当时的清政府统治下,他们的目的是根本达不到的。

武昌首义后,宪友会分化为北方以孙洪伊为中心的共和统一党;南方以汤化龙、林长民为中心的共和建设讨论会。

不久两者合并,加上共和俱进会、国民新政社而组成民主党。

辛亥俱乐部也于1911年6月中旬在北京成立。

因是年为辛亥年,故称“辛亥俱乐部”。

它是清末政界和资政院中的“第三党”,其政治纲领、组织成员、活动方式及其所持立场和态度,同宪进实进会极其相近,开始又是由钦选议员中的“各部院衙官”直接参与发起组织的。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

二、民国时期(1912-1949)的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 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 宪法性文件; 2、“天坛宪草” 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完成,因在北京天坛 起草而得名,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采用资产阶 级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确认民主共和制度。后袁世凯解散国 会,“天坛宪草”遂成废纸。 3、“袁记约法” 北洋政府于1914年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因受袁世凯 一手操纵而得名。它与《临时约法》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是军 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 4、“贿选宪法” 即北洋政府192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近代 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 1 )谘议局,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政 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实为各省督抚严 格控制下的附属机构。 ( 2 )资政院,中央咨询机构,是承旨办事 的御用机构,与近现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 根本性的不同。
(二)清末主要修律内容
1、《大清现行刑律》 ( 1 )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稍加修改,作为 《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一部过渡性法典. ( 2 )与《大清律例》相比,有如下变化:改律 名为“刑律”;取消了六律总目,将法典各条 按性质分隶 30门;对纯属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 科刑;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如凌迟; 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妨害国交罪等。 ( 3 )只是在形式上对《大清律例》稍加修改, 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不能说是一部近代意义 的专门刑法典。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
从客观上看,其法律制度的“二重性”特征极 为明显。 (1)法律内容上国民政府法律制度是继受法 与固有法的混合。 (2)立法层次上普通法与特别法并存,而且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数量亦多于普通法。 (3)立法与司法层面许多立法在表面上顺应 了时代的发展,是可以肯定的,但在司法实践 中却完全是赤裸裸的野蛮、专制;立法与司法 的脱节,也是国民政府法律体制上一个明显特 征。

清朝资政院是什么机构?为什么敢弹劾军机大臣

清朝资政院是什么机构?为什么敢弹劾军机大臣

清朝资政院是什么机构?为什么敢弹劾军机大臣请领班军机大臣奕劻来资政院答辩资政院、咨议局,都是晚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产物。

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将用9年的时间(后来在资政院的压力之下,缩短为5年)进行“预备立宪”。

按照这个计划,在1914年的时候,大清朝应该具备宪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宪法》、国会、限制皇权(行政权)、司法独立、地方自治……在这之前,本着摸石头过河的改革精神,也为了锻炼议员的参政议政能力,清廷首先成立了咨议局和资政院,前者是地方议会的雏形,后者是上下议院的雏形。

咨议局的权限是讨论本省的预决算、税收、公债以及单行章程规则的增删和修改,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院或督抚的咨询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的权力受到了本省督抚的限制,形同虚设。

1910年8月,湖南省巡抚杨文鼎发行地方公债120万两。

发行地方公债不是杨文鼎的首创,本来也是小事一桩,后来却酿成一场举国皆知的大风波,以至于到100年之后,我还有兴致把它从故纸堆里翻检出来饶舌。

仅仅因为杨文鼎没有把这件事提交咨议局通过。

愤怒的咨议局议员们感觉自己又一次受到了侮辱,而这一次,他们不打算再忍了,而是一纸诉状,把杨文鼎告到了自己的上级机关——资政院。

资政院很重视这个案子,于11月8日将之上奏,称杨文鼎发行公债未经咨议局议决,属于剥夺咨议局权限,应将发行公债事宜交由咨议局议决,并对杨文鼎给予相应处罚。

就在当天,传回来了军机大臣副署的谕旨。

谕旨声称此事属于“疏漏”,但是仍然须“遵前旨办理”。

谕旨在议员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此事口子一开,资政院或咨议局将会更加不受内阁或者督抚尊重,彻彻底底地沦为摆设。

于是他们在院会上纷纷指出,“立宪国精神全在法律,督抚违背法律而不予处分,则资政院可以不必设,谘议局亦可以不必办,宪亦可以不立!”又言,军机大臣副署谕旨是在企图“以命令变更法律”,“似此无法律可守,不如就请皇上解散资政院!”议员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论校史的功能与编撰

论校史的功能与编撰

论校史的功能与编撰作者:胡本凯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16期盛世修史,以史励志。

现在,中国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应立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中国的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需要“以史为鉴”。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展编写校史的工作,这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旨在阐述校史的内容、功能与编撰。

一、内容一般而言,校史的整体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其一,学校的名称、位置、规模、何时建校以及历任校长等信息的简介。

其二,学校的发展简史有两种,一种是纵向划分学校的发展时期,另一种是对学校发展的史实进行横向分块式叙述(例如,从背景概述、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叙述)。

毕竟,学校是一个复合体,不能简单地从一个方面去看,而要立体地观察与叙写,即纵向分期、横向分块。

其三,编写学校大事记,即按时间顺序编写学校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事件。

文字叙述最好用当时的记录原文,因为原文带有当时的历史信息,如果编者重写,往往带有个人情感,与史相悖。

其四,附录,即包括学校知名校友、教职工信息、学校荣誉和对学校宣传的历史文献等。

二、功能校史具有存史、资政、育人和宣传等四个功能。

1.存史存史,即保存史料。

校史,即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过程的文献资料。

可见,存史是校史的功能之一。

具体有两点。

其一,保存学校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

学校教育,即将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通过物质载体传递给受教育者,校史便是物质载体之一,它以文献的形式保存学校的核心文化。

毕竟,学校文化的形成既在于不断创造,又在于不断积累和沉淀。

其二,传承学校的文化。

学校的特色在于精神文化的传承,精神文化能创造无与伦比的学校竞争力。

学校的校风、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高度凝结,它们需要传承和发扬,校史恰好能担此重任,并起到宣传学校文化的作用。

从存史的功能出发,校史的编写须遵循四个原则。

其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具体有两点。

咨政报告优秀范文(汇总6篇)

咨政报告优秀范文(汇总6篇)

咨政报告优秀范文(汇总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咨政报告优秀范文(汇总6篇)咨政报告优秀范文第1篇标题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招商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

咨议局与资政院打印版

咨议局与资政院打印版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咨议局与资政院在清末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杜景微指导教师郭静副教授学号0711********年级2007级本科专业历史学系别政史系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2011年3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郭静副教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标题 (1)中文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一、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改革 (1)二、制衡行政权促进政治民主 (2)三、推翻专制制度和救亡图存 (3)参考文献 (5)致谢 (6)外文页 (7)咨议局和资政院在清末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杜景微摘要咨议局与资政院于1907年9月和10月先后设立,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第一次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行政权起了制衡作用,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咨议局与资政院的议员在投入参政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取了参政权。

更重要的是领导了国会请愿运动,并促使其高潮的到来。

并且对推翻专制制度和国家救亡图存起了推动作用。

咨议局与资政院的召开提高了人民民主主义觉悟,进一步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咨议局资政院选举国会请愿咨议局与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西方代议制度在中国最早尝试的议事机构。

清廷于1907年9月和10月先后宣布建立,以为上下议院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它不仅对当时预备立宪、立宪运动、晚清政局乃至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开拓意义的事件,对于以后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政治制度上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选举咨议局的章程中规定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资格,包括对出身、财产、性别的限制,并且规定分为初选和复选两个部分,而资政院的议员则分为民选和钦选。

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第一次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报告和咨政报告区别

调研报告和咨政报告区别

调研报告和咨政报告区别调研报告和咨政报告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报告,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报告的区别。

一、定义和目的:1.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是基于对某个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对所调查的情况进行客观、细致的陈述和说明,以便为企业、政府、组织等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文书报告。

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揭示问题的实质、识别矛盾和不足,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2. 咨政报告:咨政报告是政府、委等领导机构面向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政策性文件,主要用于总结分析过去一段时期的工作,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向下级政府、部门等发出指导意见。

咨政报告的目的是指导政府和组织的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内容和结构:1.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重要部分:问题提出与背景介绍、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调研结果与分析、问题解决建议和策略推广等。

调研报告以客观的调查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来支持并论证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2. 咨政报告:咨政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总结过去年度的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明确下阶段的目标和措施、提供政策指导和引导。

咨政报告更关注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推动,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

三、报告对象和影响力:1.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对象可能是企业、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等,其影响力通常局限在一个有限的领域内。

调研报告主要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来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企业改进、政府政策制定等具有较明确的指导作用。

2. 咨政报告:咨政报告的对象是具有更高权威性的政府、委等机构,其影响力通常覆盖整个国家或地区。

咨政报告通过政府的发布和引导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个方面的决策和政策制定,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四、报告撰写者和形式:1.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撰写者通常是调研人员、研究团队、专家学者等,其形式可以是文字报告、PPT、会议展示等。

调研报告注重对事实的描述和分析,要求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建言资政换个说法

建言资政换个说法

建言资政换个说法一、啥是建言资政呢?建言资政啊,其实就是我们大家为了让某些事情变得更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且这些想法和建议还能给相关的决策或者管理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呢。

就好比咱们在学校里,同学们会给学生会提一些关于校园活动怎么搞才更有趣的点子,这其实也是一种小小的建言资政啦。

比如说,有同学觉得学校的图书馆晚上关门太早了,很多爱学习的小伙伴都还没学够呢,这时候就可以向学校管理部门建言,把关门时间推迟一点,这就是为了让学校的资源利用得更合理嘛。

二、为啥要换个说法呀?有时候呢,“建言资政”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太正式、太严肃了,就像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老学究,让人感觉有点距离感。

咱大学生嘛,都喜欢轻松、活泼的氛围,所以换个说法可以让更多的小伙伴愿意参与到这个事儿中来。

如果用那种很接地气的说法,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大家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件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情啦。

而且换个说法也能让这个概念更容易被理解,不会让人一听就觉得头大。

三、那可以换成啥说法呢?1. “说出你的好点子,让事情变更好”这个说法就很直白,简单易懂。

就像我们平时和朋友聊天,说“你有啥好主意,快说出来,能让这事儿变得超棒呢”。

比如说社区要搞一个环保活动,我们就可以跟居民们说“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点子,让咱们这个环保活动变得超酷,把咱们的社区变得更美丽”。

2. “献智献策,让生活更妙”这就有一种很俏皮的感觉,“献智献策”就是把自己的智慧和策略贡献出来,“让生活更妙”又很口语化,表达出一种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妙的愿望。

就像在一个创业团队里,大家可以互相说“咱们都来献智献策呀,让咱们的创业项目火起来,让咱们的生活更妙”。

3. “把你的想法掏出来,助力发展”这个说法超级接地气,“把你的想法掏出来”就像是从口袋里掏出东西一样自然,“助力发展”又点明了目的。

比如在一个社团里,社团要发展壮大,就可以跟成员们说“大家都把自己的想法掏出来呀,这样就能助力咱们社团的发展啦”。

档案史志 资政文章

档案史志 资政文章

档案史志资政文章
资政文章是档案史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以人类的视角来叙述历史事件,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历史背后的真实面貌。

资政文章通过对历史人物、政治事件和社会变革的描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

在撰写资政文章时,我们应当避免插入任何网络地址,以确保文章的独一性和权威性。

同时,我们也不应包含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以保持文章的简洁易懂。

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我们应当合理安排文本结构,使用适当的标题,使得文章的段落明晰,读者能够轻松地获取所需信息。

同时,我们也不得使用、插入任何形式的图片链接,并避免使用依赖图像的语句,如“如图所示”等字眼。

在撰写资政文章时,我们应当注意避免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也不必过多自我介绍。

文章应该刻画明确,句式流畅,并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应尽可能使用准确的中文进行描述,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无误,严肃认真。

我们也应该避免歧义或误导的信息,以确保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我们传递的历史信息。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文章富有情感,并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我们要尽力保证文章的自然度以
及流畅度,避免让文章给人机器生成的感觉。

撰写资政文章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历史文献,以人类的视角来叙述历史事件,并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历史的发展脉络,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历史。

通过遵守以上要求,我们可以写出优秀的资政文章,为读者带来深入而有趣的历史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咨政”乎?“资政”乎?
——谈江泽民同志用过的一个词语
龙协涛
近日我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大楼开会,见到该楼大厅里设有一个庄重的屏风,上面刊刻着前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1998年10月22日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亲笔信。

屏风底色为红色,字迹为金色。

全信内容如下:
中央党史研究室:
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讲过,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我希望各级党委重视党史工作,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要看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拿出更多的成果,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迎接建国50周年和新世纪的到来。

江泽民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希望各级党委重视党史工作,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时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的孙英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1期上撰文宣传阐释江泽民同志这封信的重要思想时,准确完整地引证了信的全文,他的文章题目就叫《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史资政育人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江泽民同志的这封亲笔信,一下子解决了我头脑里长期
思考怀疑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认为,包括中共党史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如果要谈它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肯定是要按照这封亲笔信的正确用法——“资政育人”来论述。

然而,查中共中央文件,查一些部委文件,查《人民日报》,本来应用“资政育人”的地方却变成了“咨政育人”。

至于报刊图书中一些领导人讲话,学者写文章,引述江泽民同志谈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时,用“咨政育人”者比比皆是,错误不胜枚举。

因此,有必要予以纠正。

中共中央文件2004年第3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引述江泽民同志的这个思想时,用的也是“咨政育人”。

教育部文件2002年第10号《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和2003年第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引述江泽民同志的这个思想时,用的也都是“咨政育人”……
错误的源头在哪里呢?2002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江泽民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题,首次发表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文中出现的是“咨政育人”。

错误由此肇始。

2002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社科院建院2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时,精辟系统地概括为五句话二十个字:“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

毫无疑问,江泽民同志在这里讲哲学社会科学“资政育人”功能,同他亲笔信中讲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思想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遣词造句完全一致。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第二天《人民日报》正式发
表这个讲话时,出现“咨政育人”一词,同江泽民同志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亲笔信中的“资政育人”不相符合。

“资政”者,白话直解就是:提供给治国理政以参照和借鉴。

然而用“咨政”就讲不通了。

“咨”者,咨询、咨访、咨商也,怎么能和“政”搭配在一起呢?词典中也查不到“咨政”这个词。

而“资政”一词并不生僻,当今新加坡政府就设有“资政”一职。

我国宋元二朝还设有“资政大学士”“资政大夫”。

江泽民同志讲“资政育人”,我理解为是继承了我国史学名著《资治通鉴》的用法,“资政”与“资治”构词法是一样的,意思也相近。

司马光所写史书,书名原叫《通志》,共八卷,呈报宋神宗皇帝,神宗皇帝认为此书有资于治道,于是改书名为《资治通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突出了著史的目的在于资治和鉴照。

神宗皇帝意犹未尽,进而写了一篇有名的《资治通鉴序》。

司马光心领神会,立即向神宗皇帝进呈《谢赐资治通鉴序表》。

这是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掌故。

江泽民同志鉴乎古今,纵览中外,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资政育人”这一重要思想,旨在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关乎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的制定,和治国理政息息相关,是万万忽视不得的。

历史上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

如果用“咨政”的话,不但构词法不通,文意上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与作用也贬低了,降格为可有可无的接受“咨询”的地位。

当前,作风浮躁、谨慎缺席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学术界,对社会各层面的影响也是很广泛的。

我们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推敲和正确运用,对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的发表、引用、出版以及颁发党和政府的文件,更要慎之又慎,严把语言文字关,切不可再把领导人亲笔手迹中明明正确的东西弄错了。

“资”是资助、帮助的意思,“资政”就是帮助治理国政。

咨政是“谋与国政”、“过问国政”的意思。

从狭义上讲,“咨”是“资”都是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讲,“咨”也是“资”的一种形式,“资”是综合性地主动去帮助执政,“咨”则主要是通过是提出建议帮助执政。

我国古代曾经设有与“资政”名称相近的官职,比如在宋代景德二年(1005)设置资政殿大学士职位,以授罢职宰相,偶授其他大臣,通称资政;在金代设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在元这个职位改为正二品,明清都沿袭这一设置;在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改革开放以后,1982—1992年,我们在中央和省一级设置顾问委员会,在地县级设置“顾问”,作为解决党的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旨在使党的干部队伍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

担任顾委或顾问的都有一定资历,比如中顾委要有40年以上党龄,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完成历史使命后”撤销。

近几年,我国部分省、市有以政府名义聘任的“资政”一职,相当于省、市政府顾问,一般由非党副省、市长超龄后被聘任,这样,既不违反中组部关于领导干部年龄的限制,又能“发挥余热”,一般排名在省、市政府副省长之后,秘书长之前,属于省、市领导人。

不过,《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没有“资政”这一领导职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条规也无“资政”职务、级别,这种超龄工作的职务尚无统一规定。

在国外有的国家比如新加坡就设有资政,分内阁资政(只设一位)和国务资政,是仅次于国家总统、总理的国家领袖,类似我国1982—1992年的顾委,目前有李光耀为内阁资政、吴作栋为国务资政。

“资政”作为一个词组,是动宾结构,“资”是资助、帮助的意思,“资政”就是帮助治理国政。

这个称谓较早,据唐代道宣《叙元魏太武废佛法事》载:“帝讳焘,以明元帝泰常八年即位,时年八岁,尚在幼冲,资政所由,唯恃台辅。


咨政就是“谋与国政”、“过问国政”的意思。

咨询一词拉丁语为consultatio,意为商讨、协商。

在中国古代“咨”和“询”原是两个词,咨是商量,询是询问,后来逐渐形成一个复合词,具有询问、谋划、商量、磋商等意思,如《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 汉代的王符《潜夫论•叙录》:“刍荛虽微陋,先圣亦咨询。

”明方孝孺《核咎赋》:“迹虽存而世久兮,欲咨询而未能。

”在当代,咨询逐渐形成一项具有参谋性、服务性、应用性软科学,已成为国家关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及企业活动中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

所谓咨政,其实就是针对“政”的一种商量或询问。

咨政也曾作为官位,比如孙中山曾设有总统咨政。

从狭义上讲,“咨”是“资”都是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讲,“咨”也是“资”的一种形式,“资”是综合性地主动去帮助执政,“咨”则主要是通过是提出建议帮助执政。

因此,“资政”与“咨政”,都是为帮“政”,该“资”则资,该“咨”则咨,用得其所,各得其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