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炮及其选股指标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方炮及其选股指标

多方炮

目录

定义

研判的意义

特点

操作要点

公式指标

展开

定义

研判的意义

特点

操作要点

公式指标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多方炮图片

股票专业用语。“多方炮”是一种K线技术形态,走势上呈现两阳夹一阴的K线技术形态。特殊的三阳夹二阴称叠叠多方炮。

判断多方炮不光从k线组合判断,必须关注交易量。交易量也呈现放量阳线夹缩量阴线,成功率就会提高很大。

编辑本段研判的意义

当多方炮形态出现后,股价未必一定上涨,而接下来的走势十分关键:如果接下来股价出现跳空上行或继续放量上攻的情形,表明多方炮的技术意义有效,这时称之为多方开

炮,两阳夹一阴的K线组合亦称“炮台”,表明后市股价将有上升空间。如果接下来股价没有出现跳空向上涨升或继续放量上攻的情形(也就是说无法持续向上攻击的势头),多方炮将变成哑炮,形成多头陷阱,股价将回落到原来的整理区间继续盘整,甚至于出现向下破位的情形。所以,并不是看见一个两阳夹一阴就认为它是多方炮,因为哑炮很多!

编辑本段特点

为此研判多方炮;尚需把握以下要点:

1:多方炮须出现在一轮明显的下跌行情之后,股价有一个低位止跌横盘的过程;

2:第一天放量阳线须是突破中期均线(如:30日线)或创近期新高;

3:第二天出现跳空高开的阴线,成交量必须萎缩,而股价不可再回均线之下;

4:第三天阳线的收盘价应高于第一天的收盘价,且须比第一天放量,但不可是巨量;

5:第四天必须稍放量(匀量或温量)阳线;

6:第一天阳线是上攻,但由于上方存在套牢盘,下方存在获利盘,因此第二天主力故意收阴线让抛压抛出,只不过主力并未出逃,所以成交量呈现萎缩。第三天主力再次上攻,多头占据主导。

但:对于空头炮一定要做空,也就是说只要见“两阴夹一阳”坚决杀跌!无须看量!编辑本段操作要点

1、两支阳线中间夹一支阴线,后一支阳线实体越大越好,如中间一支星线,特别是红星,后面涨势能量更强。

2、骑墙过线看多头,第二根阳线要站在均线之上,均线要呈多头向上之势。

3、后量超前真信号,具备了前两个条件不见得上涨,还必须看量能的态势,基本要求是超过前面的成交量,应在3倍以上、或是近期最大的当日成交量。

4、符合前面三个条件,出现的是中线行情,而不是三两天的短线行情,所以一波涨幅至少看10-15%,不要微涨就出,错失大的利润。

编辑本段公式指标

出发点不同,版本也不同

版本一(选股)

多方炮:REF(CLOSE,2)>REF(OPEN,2) AND REF(CLOSE,1)OPEN;

版本二(选股)

AA:=(REF(CLOSE,2)-REF(OPEN,2))/REF(OPEN,2)>0.03;

BB:=REF(CLOSE,1)

CC:=(CLOSE-OPEN)>(REF(CLOSE,2)-REF(OPEN,2));

AA AND BB AND CC;

版本三(选股)

a1:=REF(CLOSE,2)>REF(OPEN,2) AND REF(CLOSE,1)OPEN;{三日均线描述}

a2:=ref(c,2)/ref(o,2)>1.03;{前天的涨幅大于3%}

a3:=ref(h,1)/ref(l,1)>1.03;{昨振幅大于3%}

a4:=c/ref(c,1)>1.03;{今天涨幅大于3%}

a5:=ref(c,1)/ref(c,2)<1.01 and ref(o,1)/ref(c,2)<1.01;{昨天阴线开盘及收盘价均在前日收盘价1.01以内}

a6:=ref(c,1)>ref(o,2);{昨天阴线收盘要大于前日开盘价}

a7:=c>ref(o,1);{今日收盘价大于昨日的开盘价}

a8:=a1 and a2 and a3 and a4 and a5 and a6 and a7;

RSV:=(CLOSE-LLV(LOW,9))/(HHV(HIGH,9)-LLV(LOW,9))*100;

K:=SMA(RSV,3,1);

D:=SMA(K,3,1);

J:=3*K-2*D;

多方炮:a8 and j<65;

版本四(选股)

{多方炮}

C1:=REF(CLOSE,1);

O1:=REF(OPEN,1);

C2:=REF(CLOSE,2);

O2:=REF(OPEN,2);

V1:=C1

V2:= C2

V3:=CLOSE>OPEN;

V4:=C2>C1 AND O2>O1 AND CLOSE>O1;

V5:=O2-C2>O1-C1 AND CLOSE-OPEN>O1-C1;

VIC1:=V1 AND V2 AND V3 AND V4;

LC := REF(CLOSE,1);

RSI1:=SMA(MAX(CLOSE-LC,0),6,1)/SMA(ABS(CLOSE-LC),6,1)*100;

RSI2:=SMA(MAX(CLOSE-LC,0),12,1)/SMA(ABS(CLOSE-LC),12,1)*100;

RSI3:=SMA(MAX(CLOSE-LC,0),24,1)/SMA(ABS(CLOSE-LC),24,1)*100;

vv4:=cross(RSI1,RSI2) and rsi1>50 ;

vv5:= rsi1>rsi2+2 and rsi2>rsi3+1 and rsi1>62;

VIC2:=VV4 OR VV5;

VIC1 AND VIC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