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学院毕业生致辞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的毕业致辞(2002-2009)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的毕业致辞(2002-2008)珍重自己(200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在三年或四年的勤奋的,或不那么勤奋的(有时甚至有点偷懒的),学习之后,你们以出色的,或不那么出色的,成绩毕业了。
你们戴上了硕士或博士帽。
我代表北大法学院和全体教职员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
你们即将远航。
不论你们在校期间曾有过多少抱怨,有过多少不快,或对我或其他老师有什么不满,现在都请你们原谅,并且都正在过去;“而那过去的事”,如普希金所言,“都会变成甜蜜的回忆”。
我相信,无论你们到天涯海角,北大,北大法学院都会不时在你们的梦境或闲谈或周围的议论中出现。
当你们成功时,人们会说,没说的,北大的!当你们平庸时,人们也会说,还是北大的!乃至当你们失败或丢脸时,人们还会说,看看,居然是北大的!是的,北大,北大法学院已经是你们生命的一部分了,是你们无法挣脱的一部分了。
但北大不能注定你们的命运。
尽管你们已经成为品牌的象征,尽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的效应肯定会日益显赫,但无论成功和失败最终都将属于你们自己的努力。
而我们,永远只能用欣赏的、惋惜的、感叹的目光看着你们。
我们不可能替代你们。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即使你在那里苦苦挣扎,我也只能默默注视。
”人生的相互间性注定了也界定了我和你,界定了你们各自的区别,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个体的区别。
因此,在这临别之际,我必须告诫你们:珍重自己。
珍重自己,并不只是珍重身体;更重要的是要珍重自己的才华,要珍重自己才华的运用。
在未来的航程上,最危险的并不是漩涡、暗礁、惊涛、骇浪,而是古希腊神话中塞壬女妖,她用迷人的歌声诱惑那些无畏且高明的水手,最终导致过往船只触礁沉没。
而这种诱惑,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可能尤为突出。
社会旧有的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功能失调,现代的以法治为中心的社会控制体系尚未完成,因此在这一时期,种种诱惑可能驱使你们用自己的才智以各种名义、甚至以法治的名义干一些不道德的事、违法的事,龌龊的事、卑鄙的事;甚至做了,也可能不会被抓到,不受惩罚,特别是因为你有超过常人的聪明和才智。
刘震云北大国发院毕业典礼演讲: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
刘震云北大国发院毕业典礼演讲: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文/刘震云题记:本文为在2018年7月1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18届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北大校友刘震云的嘉宾致辞。
刘震云说: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的通行证。
什么叫先驱者呢?当几万万同胞还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他们在思考这个民族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切实际的理想,甚至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的知识分子像更多的探照灯一样,要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如果这些探照灯全部都熄灭了,这个民族的前方是黑暗的。
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更多原汁原味的精彩内容,请见下文!感谢各位教授和姚洋院长,让我有机会能够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它好像是大饭堂,我记得当时每一个北大的同学总会提一个饭袋,饭袋是用羊肚子手巾缝成的。
我记得我提了四年饭袋,但是我不记得我洗过那个饭袋。
当时大食堂的菜有四个阶级,一个阶级是炒土豆丝、炒洋白菜、炒萝卜丝,这是五分钱的。
第二阶级是鸡蛋西红柿、锅塌豆腐,这是一毛钱的。
一毛五的才是有肉的,鱼香肉丝、宫煲鸡丁;两毛钱的有回锅肉、红烧肉,还有四喜丸子。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一毛五以上的菜,我在北大四年从来没有接触过,跟它们不熟。
我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不是肉菜,但是豆腐被炸过,油水比较大,拌米饭!人生不过如此,夫复何求!在大食堂最大的惊喜不是你排队买到了锅塌豆腐,而是当你排到的时候你是最后一个买锅塌豆腐的。
因为到最后了,盆里边汤汤水水,大厨一下子都倒入我的盘子里。
最悲催的是你前一个同学有锅塌豆腐,到你没有了。
他买到锅塌豆腐之后就会看你一眼,这已经到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他)庆幸之余有些幸灾乐祸。
最大的奇迹在我身上发生过。
等排到我的时候,前面的同学就剩了一份,但这个同学思索了一下,“就剩了最后一份的锅塌豆腐,它一定特别的凉,我改主意了,我想吃鱼香肉丝”,这个锅塌豆腐又到了我的饭盆里。
20XX-20XX北大法学院苏力院长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致辞汇总
在这一刻,在这即将告别的时候,说这样的话,也许有点伤感,尤其是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人,尤其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年轻人,尤其你们这些依赖符号为生因此格外多愁善感的即将远行的年轻人。但是,如果想穿一点,其实我们这些还将继续在此安营扎寨的学生和教员,对于北大来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也都不过是那“流水”。流水是我们分享的命运;我们都将远去,逝者如斯。留下的只是这个北大,这片山河。
1
你我都如流水
——在欢送20XX届法学院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
朱苏力
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开会,欢送即将毕业的20XX届北大法学院毕业生。他们将远行(当然,也不是都远行,还有不少人还会在这里待上数年,然后再远行)。但毕竟有一些同学将远行,毕竟他们把他们青春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给了北大,留给了我们北大法学院,我们的北大、我们的法学院因他们而美丽、而年轻。让我们祝贺他们,也感谢他们。
“北大是常为新的”,鲁迅先生说;其实北大更是常新的。常新就是因为有你们和我们这些“流水”。你我把青春留在了这里,把青春的欢乐和痛苦都留在了这里,把一些浅薄的深刻和一些深刻的浅薄都留在这里,我想也有一些人把自己的初恋永远掷进了未名湖水。一些梦想消失了,却获得了另外一些梦想。正是这些青春和青春伴侣养育了北大的常新和常青。
20XX-20XX北大法学院苏力院长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致辞汇总
苏力院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
你我都如流水......................................................................................... 2迎接挑战................................................................................................. 3你们不再提问了................................................................................... 5珍重自己..................................................................................................... 8发现你的热爱....................................................................................... 10这一个大学生活的尾巴....................................................................... 12这一刻,你们是主角......................................................................... 15走不出的背景..................................................................................... 18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21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23第一个梦想成真............................ 26你柔软地想起了这个校园...................................................................... 29选择北大............................................................................................... 32责任高于热爱..................................................................................... 35你听见阳光的碰撞................................................................................... 37在许多感动之后................................................................................. 40重申的祝福......................................................................................... 43走出校园............................................................................................. 46更是播种的季节................................................................................. 49不可能的告别.......................................................................................... 51
朱苏力毕业及迎新辞
朱苏力——《这一刻,你们是主角——2003年北大法学院新生欢迎会上的致词》.txt各位同学,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北大校园!在今后的四年或三年里,我们都共属于这个大家庭。
你们的履历上会永远写上“北京大学法学院”这几个字,成为你们的自豪,成为你们的骄傲。
但也未必。
许多同学可能已经知道,我们学校最近有一位校友被媒体疯狂炒作着。
陆步轩,住在西安,因为工厂下岗,只好转行卖肉;据说仅仅因为这样的媒体炒作,我们的这位校友近来生意一直特别好,每天多卖很多肉,收入也因此大增;甚至有人想同他联营注册一个连锁肉店“北大仁”——仁爱的仁。
但是,同学们,我们不要只是把这当作一个社会新闻或笑话听;要想一想,如果是我,如果是你,让别人“嚼舌头”,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想想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对于你,对于我?是的,社会正在变化,传媒更为发达,言论应当更加自由;是的,工作无分高下。
这些道理都好讲,也都对,但一旦具体到某个人、某件事,却并非总是如此。
而且,我总认为,当人们说工作无分高下的时候,恰恰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工作还是有高下的,即使言说者有意抵抗什么,但弄不好却掩饰了什么。
至少在当代中国,哪怕同样是上了报纸,下岗转业却一定不如王选教授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那么光荣;吆喝卖肉恐怕也不如我站在这里致词那么风光。
说真话,我们——你们——真的认为这都一样吗?我们千万不要上当,用别人塞给我们的概念生活,或总是生活在一个概念的世界。
事实上,陆步轩还算是幸运的,如果他不是北大的学生,媒体会把他当回事吗?为什么媒体不报道张三、李四卖肉?就是因为他有北大毕业生这样一种社会认为较高的身份,也就是因为卖肉在社会看来是一个比较低的工作,才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带来了某种尴尬,尽管这还算是一种令人庆幸的尴尬。
而这一切都不无可能,在未来,在你我当中某一个人的身上发生。
考虑到前不多久另一件被媒体上炒作得很凶的有关北大教改的事(包括我自己也卷入了这一“合谋”),我们就必须清楚,在今天这个世界中,北大已不再仅仅是或总是你的资本,弄不好它也会成为你终身的负担——用公司法的名词来说,是一种“负资产”。
北大毕业典礼最牛致辞【精选5篇】
北大毕业典礼最牛致辞【精选5篇】北大毕业典礼最牛致辞(精选篇1)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我能作为高三学生的代表在这里发言,表达高三学子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曾经为那位用生命诠释“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老师而深深感动,然而回望三年的高中时光里,一中的每一位老师又何尝不是像张米亚老师一样。
三年来的每个日日夜夜,敬爱的老师,是你们在清晨放起音乐催促我们起床,是你们和我们一起倾听晨读的书声琅琅,是你们与我们朝夕相伴帮我们排疑解难,是你们在寒冷时为我们点燃给予温暖和希望烛光。
花开三度里,你们比我们起得更早归得更晚,你的身影是镌刻在我们心里最唯美的记忆。
没有你们的谆谆教诲,我怎么能退去初入校园时的青涩和无知、叛逆和轻狂,让成熟和稳重茁壮成长,让自己拥有撑起青春梦想的力量。
在一中这鸟语花香校园里,有多少学长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我们高三学子也正在奋斗的路上。
是一中的肩膀托起了我们心中梦想的太阳。
在这里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拿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三年的时光里一中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厚德明理,博学慎行”我们的老师以身作则让一中精神在我们身上延续。
懂得了感恩,我们体贴父母的辛劳,我们明白师长的苦心;懂得了责任,我们谨记“少年强则国强”,体味到了周总理那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豪情;懂得了奋斗,我们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叩响成功的大门。
一中既给了我们寻梦的勇气,又给了我踏实的作风。
有了这双翅膀,未来的风雨里我们无畏风浪。
回望10年,学长们创造了高考的辉煌;那么今朝我们将长风破浪续写一中辉煌。
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也珍惜在一中这美丽的校园里时光,用勤奋灌溉梦想,用勇气追求成功。
敬爱的老师,没有你我们怕还是年幼时的苍白无力;没有你我们怕还是不懂得感恩对于我们的意义;没有你我们怕还是站在青春的梦口怅然徘徊,没有你我们怕还是不解奋斗和奉献的伟力。
敬爱的老师,我们等不到桂子飘香的秋季在教师节时再深深道一句谢谢您的培养,请让我在这里带表全体高三同学向您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原文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苏力老师们,同学们:①你们好!在这次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②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③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④社会更多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大家还记得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森2000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吗?)。
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也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锺书或纳什。
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⑤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期货,讲也都是将之转为现货。
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欢送会简短发言【欢送会致辞】
欢送会简短发言【欢送会致辞】篇一:欢送会致辞(毕业版)首先代表北大法学院感谢尊敬的__老师出席今天的毕业生欢送会,他也是今天在座的我们法学院最年长的毕业生;感谢__老师加入北大法学院,令我们用__老师的话来说兵强马壮;更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家长,来参加这个欢送会,来看你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因为学院换届,各位同学,我原以为今年不用致辞了,可以轻松了;但新班子还没定下来或是没宣布,临了临了,我只好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这里代表北大法学院真诚祝贺并欢送你们毕业。
尽管有些年了,但致辞还真不是件惬意、风光的事。
我嗓子也不行,唱不了高调,还老跑调,每每让那些挤在真理身边的人士听了窝心(都往那儿挤,若是把真理挤掉下去,那可就狼狈了)。
而且也就那么些话,真诚的重复还是重复,深情的唠叨也还是唠叨,这两年还有了赝品,今年就有,还不能算什么“山寨版”(差别是声称的作者);因此,我很担心你们厌烦。
何况这一次还是临阵磨枪,昨晚和今天一大早我都在办公室写和修改。
但怎么办呢?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制度化即所谓法治的时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得遵守制度,履行职责。
因此就不全是调侃。
因为,法治并非某个文件或书本上那些让一些人热血上头让另一些人昏昏欲睡的语词,而就是现代生活少不了的大大小小的规矩,包括毕业由谁致辞,说些什么,以及怎么说等等,自然也就不得假冒。
规矩不一定起眼,有时还让人闹心,却大致能给人们一个稳定的期待。
而你即将踏入的社会,就是我们参与创造的这样一个制度网络。
她对你会有全新的稳定的期待;你要从更多接受他人的关爱和宽容转向更多地关爱和宽容他人;甚至仅仅因为你北大法学院毕业,要求更高、更苛刻。
不错,我说过“发现你的热爱”,那是在新生入学之际,是就大学学习而言;对于毕业生,我的告诫从来都是“责任高于热爱”。
记住,承担责任,有时不是因为你喜欢,而是尽管你不喜欢。
这是对成人的要求;理解并做到了这一点就算大人了。
这或许是毕业对于你最重要的意味。
这一个大学生活的尾巴
这一个大学生活的尾巴作者:朱苏力来源:《视野》2007年第17期前几天,在红四楼网上招生答问,潘思源同学也在;结束后,走到未名湖畔,我问,快毕业了,有什么感慨?看着阳光下未名湖那光影绰约的漾漾碧水,她幽幽地说了一句,“过好大学生活的尾巴”。
在这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也加入你们大学生活的尾巴。
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社会更多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的,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期货,讲也都是将之转为现货。
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做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有经验。
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不像在学校,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数。
“北大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别人这样说行,你们自己则千万不要说,也不要相信。
这种说法不是安慰剂,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就是说你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如果你有什么素质,有什么潜力,有什么后劲,你就得给我拿出来,你就得给我变成实打实的东西——也许是一份合同起草,也许是一次成功诉讼。
北大法学院苏力院长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致辞汇总2001-2009
苏力院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01.6——2009.9你我都如流水(2001.6.7) (2)迎接挑战(2001.9.7) (3)你们不再提问了(2002.7.17) (5)珍重自己(2002.7) (8)发现你的热爱(2002.9.4) (10)这一个大学生活的尾巴(2003.7.2) (12)这一刻,你们是主角(2003.9.5) (15)走不出的背景(2004.6.16) (18)这里是北大法学院(2004.9.2) (21)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2005.6.9) (23)第一个梦想成真(2005.8.31) (26)你柔软地想起了这个校园(2006.6) (29)选择北大(2006.9.7) (32)责任高于热爱(2007.6.21) (35)你听见阳光的碰撞(2007.9) (37)在许多感动之后(2008.6.23) (40)重申的祝福(2008.9.25) (43)走出校园(2009.6.29) (46)更是播种的季节(2009.9.14) (49)你我都如流水(2001.6.7)——在欢送2001届法学院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朱苏力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开会,欢送即将毕业的2001届北大法学院毕业生。
他们将远行(当然,也不是都远行,还有不少人还会在这里待上数年,然后再远行)。
但毕竟有一些同学将远行,毕竟他们把他们青春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给了北大,留给了我们北大法学院,我们的北大、我们的法学院因他们而美丽、而年轻。
让我们祝贺他们,也感谢他们。
我当过军人。
进军营的第一天,我就被告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都不过是那流过军营中潺潺之水。
而我今天才突然感到,其实北大、我们的法学院也是如此,一年年迎来送往,都如流水。
“子在川上曰:来往如斯夫?”在这一刻,在这即将告别的时候,说这样的话,也许有点伤感,尤其是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人,尤其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年轻人,尤其你们这些依赖符号为生因此格外多愁善感的即将远行的年轻人。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01-2009)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朱苏力先生〃个人简介]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
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
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
[原集者按]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每年的毕业致辞都是我热切关注的主题。
随着苏力教授每年的坚持与信守,一年一年被苏力教授自己所超越,亦如其翻译理查德.波斯纳名著《超越法律》一样。
也许,对自身的超越才是最真实与最坚难的超越——一种转型与嬗变,从苏力的致辞中,你能发现,毋宁说是惊奇使地发现,原来法学的语辞可以这样表达,更可以发现法律的叙事可以如此地优美、朴实无华。
也许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王朔语),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位法理学人对当下的深思与关切。
法学——是一门现实的关注,并非玄思;在法学与文学之间,苏力教授告知每一位法学人应该抱持学者的良心对社会最现实的东西及最基层最细着的东西进行深入思考,在天国与尘世之途,对尘世的现代性救赎——对反思的反思,对反基础、反理性、解构的再悖逆——一种知识的踏实救赎是法学人学格与人格的体现,更是公共知识分子对学术的绵薄贡献,这也真正回应了10年前苏力教授对“什么是你的贡献”的逻辑辩思。
你我都如流水——在欢送2001届法学院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开会,欢送即将毕业的2001届北大法学院毕业生。
他们将远行(当然,也不是都远行,还有不少人还会在这里待上数年,然后再远行)。
但毕竟有一些同学将远行,毕竟他们把他们青春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给了北大,留给了我们北大法学院,我们的北大、我们的法学院因他们而美丽、而年轻。
让我们祝贺他们,也感谢他们。
我当过军人。
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讲话稿优秀3篇
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讲话稿优秀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致辞都不陌生吧,致辞具有语言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致辞才规范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3篇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讲话稿,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北大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一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和同事,今天我貌聚一起,分享大家的喜悦,祝贺155位同学顺利毕业,欢送他们迈向人生的新旅程。
去年,也是在这里,我代表社会学系给大家的毕业寄语,是保持终生学习。
但我深知,这个旅程能够走得怎么样,并不完全取决于所知,更重要的是所行。
大家知道,对北大人社会上有个评价:醒的早,起的晚,这暗喻我们知的很多,但行的太少。
行的少不一定因为懒,可能是因为难。
有不少青年人浅尝工作之后,即再回大学,他们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的时候,也深受工作艰难的困扰。
为了避免这份困扰,有的学生不愿意毕业,尽可能推迟走上社会的时间。
她们中的不少人学习优秀,但对工作环境很不适应:一些同学认为自己名校毕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在同事中无法说了算,还面临各种人际关系障碍;一些同学在学校领导着整个班级,但是在工作场合,抱怨自己不过是一个工具,不得不接受他人的指派;一些同学进入职场后很快发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受到忽视,整天被大量无意义的小事所消耗。
一旦开始行,这些问题就会出现。
现实社会不同于想象,它不会重视你已经知道什么,但是却有N多眼睛看着你在做什么,在没有证明出能力时,没有人关心你在想什么。
这正是社会和大学的一个重要不同。
大学丰富所知使人充满理想和憧憬,大家竞赛的是学习成绩和考上更高学位,但在社会中不一样,行的是否顺利取决于很多不确定因素。
在学习获知中,越是个体走得也许越快,但进入社会以后,个人马上成为分工体系中的一员。
社会是由多个高度竞争的个体及合作体组成,人们在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利益和目标方面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形下,大家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知的多,未必一定会行的好。
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苏力院长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同学们:你们好!在这次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们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教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教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上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教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社会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
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
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教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忆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
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
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它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
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
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的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期货,讲的都是将之转为现货。
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或成熟。
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作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有经验。
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不像在学校,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数。
“北大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别人这样说行,也不要相信。
10_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4)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 幸福。因此,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 更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 (首先说明成功与幸福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次,是告戒 广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现理想、追求成功 的过程中,对成功的定位不要盲目,不要期望过高,要淡泊名利, 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幸福感受。这样才能从容坦然面对平凡而琐细 的生活。)
拓展延伸
聆听了苏教授的谆谆告 诫,你收获最大的是哪一点? 作为职高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去 努力呢?
职高生应该怎么做
送给大家两句话: 坦然面对琐细而繁重的学习生活,把握现在; 在走进职场之前做好初步的规划,准确定位。
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 不在乎 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 对爱的执著 我知道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忚在动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忚在动 跟着希忚在动
(社会重能力,凭实力,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 它需要才子,更重能人。)
(2)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 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特别是当 年轻时的理想变得日益遥远、模糊和暗淡起来的时候…… (大学生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后,一旦理想与现实碰撞,失败与 成功相伴,平凡、琐细的现实生活与“学院中想象的生活”大相径 庭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们会表现出茫然、无助、 无奈、失望、消沉,甚至绝望。 )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01-2009)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朱苏力先生〃个人简介]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
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
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
[原集者按]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每年的毕业致辞都是我热切关注的主题。
随着苏力教授每年的坚持与信守,一年一年被苏力教授自己所超越,亦如其翻译理查德.波斯纳名著《超越法律》一样。
也许,对自身的超越才是最真实与最坚难的超越——一种转型与嬗变,从苏力的致辞中,你能发现,毋宁说是惊奇使地发现,原来法学的语辞可以这样表达,更可以发现法律的叙事可以如此地优美、朴实无华。
也许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王朔语),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位法理学人对当下的深思与关切。
法学——是一门现实的关注,并非玄思;在法学与文学之间,苏力教授告知每一位法学人应该抱持学者的良心对社会最现实的东西及最基层最细着的东西进行深入思考,在天国与尘世之途,对尘世的现代性救赎——对反思的反思,对反基础、反理性、解构的再悖逆——一种知识的踏实救赎是法学人学格与人格的体现,更是公共知识分子对学术的绵薄贡献,这也真正回应了10年前苏力教授对“什么是你的贡献”的逻辑辩思。
你我都如流水——在欢送2001届法学院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开会,欢送即将毕业的2001届北大法学院毕业生。
他们将远行(当然,也不是都远行,还有不少人还会在这里待上数年,然后再远行)。
但毕竟有一些同学将远行,毕竟他们把他们青春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给了北大,留给了我们北大法学院,我们的北大、我们的法学院因他们而美丽、而年轻。
让我们祝贺他们,也感谢他们。
我当过军人。
我唯一的害怕(北大毕业典礼上的牛逼致辞)
精心整理我唯一的害怕(北大毕业典礼上的牛逼致辞)我唯一的害怕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
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
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当利益“怀疑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
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
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VIP专享】赏析一篇值得回味一生的欢送词
赏析一篇值得回味一生的欢送词作者:罗忠贤以多年写作赏析文章的体会,笔者感到对别人的文章品头论足不难,难在碰到值得品鉴的佳作,更难在自己写出一篇佳作。
值得庆幸,近日翻阅《法制日报》,读到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致2009届法学院毕业生的欢送词,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并以为如此妙文值得莘莘学子咀嚼回味一生。
一、闪光的思想 帕斯卡有句名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有思想。
一个人活着总是要寻找意义和价值,一如德国哲学大师马克思·韦伯所言:“人是活在由他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
”笔者认为,判断欢送词质量之高下,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在于其思想的“含金量”。
平庸的欢送词,比如那些旅游团欢送游客、政府机关一般性欢送宴会那样的致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往往客套有余、思想不足,这样的欢送词至多赢得现场掌声,三分钟的热情过后即烟消云散。
但这篇欢送词之所以令人经久难忘,就在于作者在整篇讲话中融进了自己的人生思考,与毕业生一道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探讨善与恶、国家与社会等做人与处世的普世价值,字里行间闪烁着深刻睿智的思想光芒,类似“所谓精英,就是人们感觉良好,他却见微知著、小心翼翼,默默为整个社会未雨绸缪,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仅有理想、知识或爱心还不够,你们必须,也相信你们会坚定、冷静、智慧和执着;还必须有人准备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当仁不让,承担起对这个民族乃至人类的责任,直至为之献身,这就是后天下之乐而乐”,“英雄路注定坎坷,更是狭窄;无人允诺,更没法保证。
你选择了,终点就是成功,而不是悲壮”。
这样的句子和段落实在是含英咀华,令人振聋发聩。
二、感人的情怀 欢送词作为一种临别赠言。
“送”的是“精神”而非“物质”。
因此,写作欢送词要紧紧抓住一个“情”字,做到以诚感人、以情动人,要多采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演讲者应根据自己与被欢送者的关系、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向被欢送者提出勉励之词或共勉之词,措词要注意礼节礼貌、委婉含蓄,表达感情要诚挚、真切,力求营造一个友好、亲切、欢快的氛围。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PPT
社会
你能否拿出 别人想要的 东西。
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 所,是一个市场,是 一个“平民政治”。
由众多消费 者来确定
有市场。
比较 结果
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如果将校园标准 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 ,就会“楚材晋不用”,甚至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
进一步比较市场与学校对个人的不同要求(第6段)
最后,作者还专门就大学文科生的生活与社会生活 作出比较(第7段)
比较内容
生活状态
大学文科
社会实际
最后,作者还专门就大学文科生的生活与社会生活 作出比较(第7段)
比较内容
生活状态
大学文科
往往是同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些事件和人 物交往,在同古今中外的大师会谈。因此, 会令许多人从骨子里更喜欢那种激动人心的 时刻,甚至使人膨胀起来。
你用功读书的样子很美!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苏力
苏力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 年4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
1970年12月入伍,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 绘工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中 国法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 留学。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 系,先后聘讲师(1992)、副教授 (1994)、教授(1996)和博士生导师 (1997)。1998年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 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北 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2001年任法学院 院长。
除了称谓、问候语和开场白这些在演讲中所必需的内 容外,本文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苏力:北大法学院2009届毕业生致辞
走出校园——北大法学院2009届毕业生欢送典礼上的致辞
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你们就要走出校园了,有些话老师该说不说,那就是失职。
因此,趁今天这个场合,我首先代表北大法学院和全体老师祝贺你们;也感谢你们多年的努力,造就的不仅是你们,还有我们,此刻的成就感;但还想唠叨几句。
话题是几年前看电影《天下无贼》留下的,一直耿耿于怀。
影片中,傻根忠厚老实,对所有人都没戒心、不设防。
怀了孕的女贼(刘若英)突然良心发现,想保护傻根,生怕他了解了生活真相,失望、受伤或学坏,愿意他“永远活在天下无贼的梦里”。
男贼(刘德华)则认为,不让一个人知道生活的真相,就是欺骗;生活要求傻根必须聪明起来;而一个人只有吃亏上当受过伤,才能重获新生。
他
强悍地反问:“[傻根]他凭什么不设防?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就因为他单纯,他傻?”
这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尖锐论战。
都有道理;道德高下也并非一目了然。
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父母、老师更多偏向刘若英。
不是不知道生活有阴暗面,但怕年轻人学坏,不让他们接触,最多来些话语谴责。
我们太注意区分知识的善恶,与时俱进,还搞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正确。
似乎只要严防死守,像对付萨斯或“甲流”一样,或是装上个“绿坝”什么的,就不会有人感染,就能消灭病源,最终培养出一批时代新人,全面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准和生活质量了。
也就二十年吧,说是不能让纯真的心灵受伤,以保护隐私、防止歧视为名,我们就进步(或堕落?)到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公布考试成绩了!
鸵鸟战术不可能成功,校园也非净土;我只是担心有人被忽悠了。
真傻还不要紧,傻人有傻福——想想傻根;而“天真是冬天的长袍”,能帮助我们抵御严冬。
我最担心的是,过于纯洁、单一、博雅或“小资”的教育,一方面让人太敏感、太细腻,一方面又会让人太脆弱。
考试不好都“很受伤”,那考不上大学呢?求职或求爱被拒呢?更别说其他了。
瓷器太精致了,就没法用,也没人敢用。
生活中谁还没个磕磕碰碰?!
也确实很难接受刘德华的“残酷教育”,更无法实践。
影片中,刘德华也没做到;他还是倒下了,为保护梦着天下无贼的傻根。
更可怕的是,刚听罢“无毒不丈夫”,一转身,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李冰冰就满含热泪恳请原谅,把自己的导师交给了警察;老奸巨猾的黎叔只能连连感叹“大意了”。
一个字——报应!
莫非我们和刘若英一样,“怕遭报应,想做点善事积点德”。
但一时的善良会不会变成长远的残忍?而且,我们真的善良吗,或只是为了证明我们善良——其实证明的是我们的虚幻、虚弱并因此是虚伪?
这是教育的深刻且永远的两难。
由此才能理解中国古代的“易子相教”、斯巴达教育以及毛泽东的“大风大浪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
但这还只是生活磨难的替代品;严苛不让人长记性,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我有时甚至怀疑,今天大学搭起的知识殿堂,只是暂时搁置、部分隔离、更多是推迟了你终将面对的严酷,也缓解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疑虑和不安。
知识也未必能走出这个困境,尽管我们常常王婆卖瓜,说什么“知识改变命运”。
这话没错,但弄不好也,甚至很,误人子弟。
它夸大了知识、博学、思想和理念的作用,捎带着也就夸大了知识传授者的意义;却低估了行动的意义,更严重低估了行动者的艰难。
其实,至少我,或许还有其他老师,选择校园并不只因为酷爱学术、追求真理,还部分因为读书比做事、特别是比做成事更容易,也更惬意。
校园教育注定是残缺的。
它确实拓展了你某些方面的想象和思辨能力,却也可能因此弱化了你应对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出于责任,而不是愧疚,我把这些困惑和担忧,包括自身局限,都告诉你们。
就是没法给你一张IQ卡,也没有密码;而且“是真没有”,即使“这可以有”,即使你像范伟一样举着斧子。
希望你们重新审视并尽快走出校园。
不要只用规范的眼光看世界。
生活世界一定不规范,有时还抵制规范。
不要把符合逻辑或看似普世的话都当真或太当真。
生活不是逻辑;真正普世的无需倡导,有人促销的则一定不普世,还可能假冒伪劣。
如果没有准备,一旦遇上忽悠行家或策略高手,甚至卑鄙小人,你就会手足无措。
无论是消极无为,还是同流合污,即便愤世嫉俗,那也是行动力的丧失。
说不定,一次情感创伤就毁了你的善良和未来——想想法大的付成励同学。
你就得像宋丹丹说的,“做[……]人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请记住,是对自己。
要抗造,经得起摔打,顶得住飞来横祸或无妄之灾。
“好人一生平安”也就一只歌,听听就行了。
出门被车撞的,并非都是,其实基本不是,不孝子孙或贪官污吏。
就算民主法治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也消除不了办公室政治。
安徒生童话里,你也得走到结尾,才能“从此过着幸福的日子”。
不是说放弃诚实和善良;只是老百姓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真正的善良只能出自知情的选择和坚持。
这些话冷峻,却不冷酷,更非冷漠。
怎么可能不希望你们每个人都一帆风顺?!只是既然你走进了这个校园,生活在这个世界,你就注定不是为重复昨天的故事,听从教科书的安排。
我们只能创造你的
此刻,你要创造的却是自己的未来;你要实现的,不是别人——包括父母——对你的期待,而是,最好是,你对自己的期待。
你必须有能力承担起想象中你独自无力承担的责任,即便是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或为人师/友。
而且你们是共和国的年轻公民!你们当中应当产生,也定会产生这个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领袖。
我们的共和国很快将迎来她的六十周年,但凭什么说你的今生今世或此后,中国就不再遭遇汶川,就没人折腾了,就没人打西藏或台湾或南海的主意了;或贪婪不再引发其他什么全球危机,人类就此与9.11决绝,一路高歌,直奔历史的终结。
过去一年来,我强烈感到,中国不是正走向,而是被推上更大的世界舞台。
主要还不是“奥运”,而是金融海啸。
当然还有索马里护航、美国要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军备以及盘算中的收购悍马或沃尔沃。
即使看似波澜不惊,也意味着波澜壮阔、也一定波诡云谲的挑战。
不尽是机遇,一定有莫测的风险、陷阱、圈套,弄不好还有灾难。
而所谓精英,就是人们感觉良好,他却见微知著,小心翼翼,默默为整个社会未雨绸缪。
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仅有理想、知识或爱心还不够,你们必须,也相信你们会坚定、冷静、智慧和执着;还必须有人准备,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当仁不让,承担起对这个民族乃至人类的责任,直至为之献身。
这就是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不是推荐这条路。
没有。
我只是指出有这么个选项。
和天下的父母差不多,其实,我们更愿意你们平平安安;也算想过,却未必期待你们成为英雄。
英雄路注定坎坷,更是狭窄;无人允诺,更没法保证,你选择了,终点就是成功,而不是悲壮。
至少,我的这番婆婆妈妈,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想到了,你们当中也难免有人失落、失意甚或失败。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祝福你们!北大法学院都祝福你们!
也无论如何,我们都尊重你们各自的选择;并相信你们,会无怨无悔!
2009/6/28定稿于北大法学院科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