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

合集下载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物质对人体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

1. 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有害物质风险划分

有害物质风险划分

有害物质风险划分标题:有害物质风险划分引言概述:有害物质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或者生物物质。

对有害物质的风险进行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有害物质的风险进行划分和解读。

一、有害物质的毒性分类1.1 急性毒性:指有害物质在短期内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能力,通常通过LD50(半数致死量)来评价。

1.2 亚急性毒性:指有害物质在较长期内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能力,通常通过长期暴露实验来评价。

1.3 慢性毒性:指有害物质在长期暴露下对人体产生慢性危害的能力,通常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动物试验来评价。

二、有害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2.1 生态毒性:指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包括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的危害程度。

2.2 生物富集性:指有害物质在环境中通过生物体的富集作用逐渐积累,最终对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2.3 生物降解性:指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是否能够被微生物等生物体降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持续影响。

三、有害物质的人体暴露途径3.1 吸入途径: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空气中的污染物、粉尘等。

3.2 食入途径:有害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如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化学添加剂等。

3.3 皮肤接触途径:有害物质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如化妆品中的有害化学成份、工业化学品等。

四、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措施4.1 替代原则:尽量采用替代品替代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4.2 封闭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封闭系统,避免有害物质泄漏至环境中。

4.3 废物处理:对有害物质的废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五、有害物质的监测和评估5.1 定期监测: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环节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5.2 风险评估:对有害物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

5.3 公众参预:加强公众的监督和参预,推动有害物质风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和公正。

结论:有害物质的风险划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实现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九年级化学)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九年级化学)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1.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一)剧毒物质(*为致癌)*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

(三)中毒组
铍7,碳14,氟18,钠24,硅31,磷32 33,硫35,氯38,氩41,钾42 43,钙47,钪47 48,钒48,铬51,锰52 54,铁52 55 59,钴55 56 57 58,镍63 65,铜64,锌65 69m,镓72,砷73 74 76 77,硒75,溴82,氪74 77 87 88,铷86,锶83 85 89 91 92,钇90 92 93,锆86 88 89 95 97,铌90 93m95 95m96,钼90 93 99,锝96 97m97 89,钌97 103 105,铑105,钯103 109,银105 111,镉109 115,铟115m,锡115 125,锑122,碲121 121m123m125m127m129m131 131m132 133m134,碘120 123 130 132132m133 135,氙135,铯132 136 137,钡131,镧140,铈134 135 137m139 141 143,镨142 143,钕147 149,钷147 149,钐151 153,铕152m(T
0.022dps)。
1Ci的天然铀相当于3.7×1010α蜕变每秒(233U:1.81×1010dps,234U:
1.81×1010dps,235U:8.31×103dps)。
四、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级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按所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分为三级如下:
二、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大鼠经口LD50 (毫克/公斤) 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 1/3~2/3浓度 (PPm) 兔经皮时LD50 (毫克/公斤) 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 (克) (人按60公斤算)
剧毒 1或<1 <10 5或<5 0.06
高毒 1~50 10~100 5~43 4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参考模板范本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参考模板范本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化学名称水泥粉尘ຫໍສະໝຸດ 最高允许浓度(mg/m3)
6
毒性
分级

风险分级
岗位名称

工程
监测周期
每次作业
监护
周期
1次/半年
易发生伤害事故种类
尘肺病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持久地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小质点。
溶解性:易溶于水。
真比重(硅酸盐水泥):3.05克/厘米3爆炸下限:10.1克/厘米3
毒性
吸入粉尘量过大或长期吸入粉尘,鼻粘膜、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受损,吞噬细胞数相对不足,或巨噬细胞吞噬过多尘粒而不能移动,或细胞中毒崩解死亡,而使清除功能受损,导致肺内粉尘沉积量逐渐增加。
慢性中毒
危害
预防措施
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粉尘的工人易患尘肺疾病(尤其是矽肺)严重影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寿命
1、组织管理措施: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防尘制度并检查督促落实。制定防尘工作计划和技术措施并责任到人确保落实;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及防尘技术知识使职工管好用好防尘设施;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定点测定粉尘浓度,了解粉尘危害程度。
2、卫生保健措施:(1)个人防护:从事粉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2)健康监护:教育广大职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洗工作服,下班后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为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提供防尘口罩、防尘面具等防尘用具,并教育工人认真佩戴和正确使用;要认真做好上岗前的体检,凡患有活动性结核病、严重的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显著影响功能的肺或胸膜病变(如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气肿、胸膜肥厚和粘连等)和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均不得从事粉尘作业。

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一)剧毒物质(*为致癌)*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有毒物质资料

有毒物质资料

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是指那些在人体内引起有害效应的化学物质,它们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如吸入、摄入、皮肤接触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避免有毒物质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我们需要了解有毒物质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防范。

有毒物质的分类有毒物质多种多样,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最常见的有毒物质之一,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它们可能存在于空气、水、食物和日常用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包括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废物,具有辐射性质,可能造成细胞损伤和遗传变异,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生物毒素生物毒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例如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等,可能存在于食物中,引起中毒或感染疾病。

有毒物质的来源有毒物质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中可能含有有毒物质,污染环境。

•化学制品: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妆品、清洁剂、农药等化学制品中可能含有有毒物质。

•食物污染:食品中受到化学物质、微生物等的污染,成为潜在的食物中毒的来源。

•医疗药品:一些药物可能含有毒副作用,长期使用或超量使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有毒物质的危害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急性中毒:高浓度有毒物质短时间内引起的中毒反应,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有毒物质造成的中毒症状,可能导致慢性疾病,如肝脏损伤、神经系统受损等。

•致癌物质:某些有毒物质被证实具有致癌作用,长期暴露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生殖毒性:有些有毒物质影响生殖系统,导致生殖功能受损、胎儿畸形等问题。

有效防范有毒物质为了有效预防有毒物质对健康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强环境监测,控制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减少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合理使用化学制品,选择无害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物质,减少暴露风险。

防止中毒:让幼儿知道哪些物质是有毒的

防止中毒:让幼儿知道哪些物质是有毒的

• 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昏迷等症状
• 使用有毒物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 发现中毒症状时,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幼儿中毒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采用简易方法进行急救
尽快将幼儿送往医院救治
• 告诉接警员中毒幼儿的病情、地点
• 对于误食有毒物质的幼儿,可采取
• 不要拖延时间,尽快将幼儿送往最
• 要加强对有毒物质的管理,避免幼儿接触
我保护能力
• 发现中毒事件时,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争取救援
• 家长、教师和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预防幼儿中毒
时间
事件的发生
如何提高幼儿中毒预防教育的效果
01
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
• 随时关注幼儿的行踪,防止误食、误触有毒物质
• 教育幼儿不要随意捡食地上的东西
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与监督

家庭
• 家长要妥善保管有毒物质,避免幼儿接触
• 家长要教育孩子远离有毒物质,提高防范意识

学校
• 学校要开展幼儿中毒预防教育,提高幼儿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 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食堂等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有毒物质泄漏
培养幼儿的防范意识
• 让幼儿了解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让幼儿养成远离有毒物质的习惯
• 让幼儿知道误食、误触有毒物质的严重后果
• 让幼儿学会识别有毒物质的方法
培养幼儿识别有毒物质的能力
了解常见有毒物质的种类和特点
• 告诉幼儿哪些物质是有毒的
• 讲解有毒物质的外观、气味、颜色等特征
教会幼儿识别有毒物质的方法

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

1. 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化学品分类明细目录

化学品分类明细目录

化学品分类明细目录第一章:无害化学品
1. 无毒化学品
- 无害人体
- 无危险性排放
2. 可生物降解化学品
- 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
- 对环境无毒害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
1. 有毒化学品
- 对人体有害
- 需要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2. 可燃化学品
- 具有易燃性
- 需要储存和使用时注意安全
3. 致敏化学品
- 可引起过敏反应
- 对部分人群可能有危害
第三章:放射性化学品
1. 放射性污染物
- 含有放射性物质
- 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2. 辐射源
- 散发辐射能量
- 需要特殊防护和管理
第四章:环境污染化学品
1. 水污染物
- 对水体产生污染
- 对水生生物有害
2. 大气污染物
- 对空气质量产生污染
- 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五章:生物化学品
1. 生物毒素
- 来自生物体的有毒物质
- 对人体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2. 基因工程产物
-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化学品
- 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以上内容是本文档的分类明细目录,希望能对化学品的分类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献。

> 注意:本文档所列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分类标准和法规应以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依据为准。

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是指那些可能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会引发中毒、损害器官功能、影响生物系统平衡或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化学物质都属于有毒有害物质的范畴,因此了解这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防范它们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有毒有害物质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化学毒素和生物毒素。

化学毒素是由人类制造或处理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生物毒素则主要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产生,如毒蛇的毒液、毒菌产生的毒素等。

化学毒素化学毒素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包括工业生产、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等方面。

常见的化学毒素包括:•重金属:如铅、汞、镉等,长期接触可能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损害。

•有机溶剂:如苯、甲醛等,易导致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

•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生物毒素生物毒素主要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产生,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

比较常见的生物毒素包括:•毒蛇毒液:包括神经毒、凝血毒等,被咬后可引起中毒反应。

•食用植物毒素:如毒蕈毒素、毒植物等,误食可能导致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广泛而深远。

对人类而言,长期接触或过量暴露于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引发中毒、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

有些物质还可能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损害。

在环境方面,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可能污染土壤、水源,破坏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破坏。

如何正确处理有毒有害物质为了健康和环境的安全,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和防范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应对方法:1.科学防护: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减少暴露风险。

2.妥善储存:将有毒有害物质储存在密封、标识清晰的容器中,避免混淆及泄漏。

3.正确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物需要经过专门的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4.安全使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使用化学品、药品等有毒有害物质,遵守使用说明,避免事故发生。

有毒有害物质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知识

有毒有害物质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知识

有毒有害物质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知识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它们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有毒有害物质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的知识。

一、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按照物质的性质和作用方式,有毒有害物质可分为气体、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多种类型。

1.气体:例如二氧化硫、氨气等。

气体在空气中弥散迅速,吸入后可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2.粉尘:例如矽尘、铅尘等。

粉尘进入呼吸道,可导致肺部疾病,例如尘肺、铅中毒等。

3.毒物:例如有机溶剂、有机酸等。

毒物吸入或接触皮肤后,可引起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等。

4.放射性物质:例如放射线、放射性核素等。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有辐射损害作用,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可能导致癌症和遗传突变。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职业病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一系列职业病,如尘肺病、铅中毒、溶剂中毒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病。

1.尘肺病:长期吸入粉尘,尤其是有害金属粉尘,会导致尘肺病。

主要症状包括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

2.铅中毒:长期接触铅和其化合物,如铅粉、铅酸等,会导致铅中毒。

主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消化不良等。

3.溶剂中毒: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如苯、甲醛等,会导致溶剂中毒。

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三、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工作场所管理:建立完善的工作场所管理制度,明确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和处理规范,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防护设施: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防护设施。

例如,在有毒气体存在的地方,应安装通风设备,保证空气的流通;在有毒粉尘较多的场所,应穿戴防尘口罩等。

3.个人防护:员工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并正确使用,确保有效地防护。

4.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认识和防护措施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
高放射性核素(二组):5X10^4Bq; 1.4X10^-6Ci
中等放射性核素(三组):5X10^5Bq; 1.4X10^-5Ci
底放射性核素(一组):5X10^6Bq; 1.4X10^-4Ci
(四)中毒物质
三氯硝基甲烷;乙烯吡啶;三硝基甲苯;五氯酚钠;硫酸;砷化镓;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烯丙醇;二氯丙醇;糠醛;三氟化硼;四氟化硅;硫酸镉;氯化镉;硝酸;甲醛;甲醇;二硫化碳;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联苯胺;二苯酮;苯磺酰氯;苯磺酸、多聚甲醛;三氯乙醛;四氢呋喃;吡啶;吡咯烷;二甲胺;三苯基磷。
0.022dps)。
1Ci的天然铀相当于3.7×1010α蜕变每秒(233U:1.81×1010dps,234U:
1.81×1010dps,235U:8.31×103dps)。
四、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级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按所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分为三级如下: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毒性分组
(一)极毒组
钋210,镭223 225 226 228,锕227,钍227 228 229 230,镤231,铀230 232 233 234,镎237,钚236 238 239 240 241 242,镅241 242m243,锔240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锎248 249 250 251 252 254,鎄254 255,铅210
中等毒 50~500 100~1000 44~340 30
低毒 500~5000 1000~10000 350~2810 250
微毒 5000~15000 1000~100000 2820~22590 1200
无毒 15000以上 >100000 22600以上 >1200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

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一)剧毒物质(*为致癌)*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噁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有害有毒处置方案

有害有毒处置方案

有害有毒处置方案为什么需要有害有毒处置方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有害有毒物质,如废弃电池、废旧灯泡、废弃药品等等。

这些物质如果不得当处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害有毒处置方案,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有害有毒物质的分类有害有毒物质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废物:包括有毒有害的废弃化学品、废油、废溶剂、废液体储罐等。

2.医疗废弃物:包括医用废弃物、药品包装废物、废药品等。

3.电子废弃物:包括废旧电池、废旧电器、废旧灯泡等。

4.危险废物:包括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品、废金属、废土、废沙、废水等。

有害有毒处置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有毒物质,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置方案。

化学废物处置方案1.禁止将化学废物倾倒到自然环境中。

非法倾倒化学废物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2.选择具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

这些企业需要获得国家环保部门的认证,并且能够提供正规的处置证明。

3.进行分类储存。

根据化学废物的不同类型和性质,进行分类储存,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医疗废弃物处置方案1.禁止将医疗废弃物随意丢弃。

医疗废弃物需要进行专门的收集和处置。

2.建立医院内部处理系统。

可以将医疗废弃物单独收集,并交由专门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3.确保处理机构符合规范。

处理机构需要具备国家环保认证资质,同时要有专业的处置设备。

电子废弃物处置方案1.可以选择将电子废弃物交由专业的回收企业进行处理。

这些企业需要拥有国家环保部门的认证,并且能够提供正规的处置证明。

2.电子废弃物中含有诸如铜、铝等金属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回收再利用,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建议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将其中可回收材料分别提取出来。

3.进行安全的销毁。

对于极其有害的电子废弃物,需要进行安全的销毁。

销毁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并且需要符合国家标准。

危险废物处置方案1.危险废物需要进行专门的收集和运输。

有毒化学品分类标准

有毒化学品分类标准

有毒化学品分类标准
化学品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然而,一些化学品具有毒性,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对有毒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

有毒化学品通常被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根据它们的毒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毒化学品分类标准:
1. 急性毒性,这类化学品在短时间内接触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影响。

根据毒性程度,它们通常被分为剧毒、高毒、中毒和低毒等级别。

2. 慢性毒性,这类化学品在长期接触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影响,例如致癌物质、致畸物质等。

3. 对环境的影响,除了对人体有害外,有些化学品还对环境产生危害,例如对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4. 特殊危险性质,某些化学品可能具有特殊的危险性质,例如易燃、易爆、腐蚀性等。

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有毒化学品的危害,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有毒化学品分类标准和法规。

这些标准和法规包括有毒化学品的标识、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有毒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在使用有毒化学品时,人们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同时,也应当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监管和管理,促进有毒化学品的替代和减量使用,以减少有毒化学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8种常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38种常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4
长期暴露的影响
迄今未见慢性影响。
5
火灾和爆炸
本品不燃,无爆炸性。
6
化学反应性
遇水可缓慢水解成盐酸和二氧化碳。与氨、强氧化剂等反应剧烈。
7
人身防护
吸入: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供气式呼吸器或有绿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戴化学防护镜。
皮肤:需要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对症处理。
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
9
储藏和运输
与可燃性、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物质隔开。包装号为5(甲)、8(甲)。
10
安全和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泥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水。
眼睛接触:使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30分钟。勿使污水进入未受伤的眼睛。
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在流水下,脱掉受污染的衣物。
口服:用水充分清洗口腔。给患者饮水约250亳升,不可催吐。如呕吐发生应漱口并重复给水。
注:一切患者都应立即请医生治疗。
9
储存和运输
储藏于专用的钢瓶内,垂直放置以保证安全。储藏地方应阴凉(温度低于50℃)、干燥,远离可燃物、火源和禁忌物。运输气瓶时应遵守危险品运输规定。包装号为1。

简述有毒物质的分类

简述有毒物质的分类

简述有毒物质的分类
有毒物质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毒性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化学性毒物和生物性毒物两大类。

化学性毒物是指由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例如药物、工业毒物、军用毒物等。

生物性毒物则是指动物性毒物(如蛇毒、河豚毒等)和植物性毒物(如苦杏仁、毒蘑菇等)。

另外,有毒物质还可以根据其自然存在还是人工合成来进行分类。

自然有毒物质是指那些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存在的,而非人工合成的有毒物质,如氰化物等。

人工合成有毒物质则是指那些由人类通过化学反应等方式合成的有毒物质,如有机磷化合物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毒性的性质、作用机制、对人体危害程度等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毒性的性质,可以将有毒物质分为腐蚀性毒物、致癌性毒物、突变性毒物等;根据作用机制,可以将有毒物质分为神经毒性物质、血液毒性物质、肝脏毒性物质等;根据对人体危害程度,可以将有毒物质分为剧毒物质、高毒物质、中毒物质、低毒物质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毒物质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分类方式可能存在交叉和重叠。

同时,由于毒性的复杂性,一种物质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毒性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
(一)剧毒物质(*为致癌)
*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
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
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
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
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噁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
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
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
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
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
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四)中毒物质
三氯硝基甲烷;乙烯吡啶;三硝基甲苯;五氯酚钠;硫酸;砷化镓;环氧乙烷;环
氧氯丙烷;烯丙醇;二氯丙醇;糠醛;三氟化硼;四氟化硅;硫酸镉;氯化镉;硝酸;甲醛;甲醇;二硫化碳;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联苯胺;二苯酮;苯
磺酰氯;苯磺酸、多聚甲醛;三氯乙醛;四氢呋喃;吡啶;吡咯烷;二甲胺;三苯基磷。

(五)低毒物质
三氯化铝;钼酸铵;间苯二胺;正丁醇;叔丁醇;乙二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顺丁烯二酸酐;二甲基甲酰胺;乙内酰胺;亚铁氰化钾;铁氰化钾;氨及氢氧化铵;
四氯化锡;氯化锗;对氯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硝基氯苯;二苯
甲烷;苯乙烯;二乙烯苯;邻苯二甲酸;四氢呋喃;烷基铝;苯酚;三硝基酚;丁二烯;异戊二烯;氢氧化钾;盐酸;乙醚;丙酮;已二胺;丙二胺;丙烯酸乙脂;环已烷;环已酮;同苯二酚;邻苯三酚;三乙撑四胺;萤葸。

<IMG=zk1162001>
二、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大鼠经口LD50 (毫克/公斤) 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 1/3~2/3浓
度 (PPm) 兔经皮时LD50 (毫克/公斤) 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 (克) (人按60
公斤算)
剧毒 1或<1 <10 5或<5 0.06
高毒 1~50 10~100 5~43 4
中等毒 50~500 100~1000 44~340 30
低毒 500~5000 1000~10000 350~2810 250
微毒 5000~15000 1000~100000 2820~22590 1200
无毒 15000以上>100000 22600以上>1200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毒性分组
(一)极毒组
钋210,镭223 225 226 228,锕227,钍227 228 229 230,镤231,铀230 232
233 234,镎237,钚236 238 239 240 241 242,镅241 242m243,锔240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锎248 249 250 251 252 254,鎄254 255,铅210
(二)高毒组
钠22,氯36,钙45,钪46,钴60,锶90,钇91,锆93,铌94,钚106,银
110m,镉115m,铟114m,锑124 125,碘124 125 126 131,铯134,钡140,铈144,铕152(T1/2=13年)154,铽160,铥170,铪181,钽182,铱192,铊204,铅212,铋207 210,砹211,镭224,锕228,钍232,天然钍,镤230,铀236,钚244,镅242,锔241,锫249,锎246 253,锿253 254,镄255 256
(三)中毒组
铍7,碳14,氟18,钠24,硅31,磷32 33,硫35,氯38,氩41,钾42 43,
钙47,钪47 48,钒48,铬51,锰52 54,铁52 55 59,钴55 56 57 58,镍63 65,铜64,锌65 69m,镓72,砷73 74 76 77,硒75,溴82,氪74 77 87 88,铷86,
锶83 85 89 91 92,钇90 92 93,锆86 88 89 95 97,铌90 93m95 95m96,钼90
93 99,锝96 97m97 89,钌97 103 105,铑105,钯103 109,银105 111,镉109 115,铟115m,锡115 125,锑122,碲121 121m123m125m127m129m131
131m132 133m134,碘120 123 130 132132m133 135,氙135,铯132 136 137,
钡131,镧140,铈134 135 137m139 141 143,镨142 143,钕147 149,钷147 149,钐151 153,铕152m(T1/2=9h)155,钆153 159,镝165 166,钬166,
铒169 171,铥171,镱175,镥177,钨181 185 187,铼183 186 188,锇185
191 193,铱190 194,铂191 193 197,金196 198 199,汞197 197 203,铊200 201 202,铅203,铋206 212,氡220 222,钍226 231 234,镤233,铀231 237 240 240+,镎240 239,钚234 237 245,镅238 240 244m244,锔238,锫250,
锎244,镄254
(四)低毒组
氢3,氧15,氩37,锰51 52m53 56,钴58m60m61 62m,镍59,锌69,锗71,氪76 79 81 83m85m85,锶80 81 85m87m,钇91m,铌88 89(66m)89(122m)97 98,钼93m101,锝98m99m,铑103m,铟113m,鍗116 123 127 129 133,碘120m121 128 129 134,氙131m133,铯125 127 129 130 131 134m135 135m138,铈137,锇191m,铂198m197m,釙203 205 207,镭227,铀235 238 239,钋
235 238 239,钋236 243,镅237 239 245 246m246,锔249
注:1)1Bq天然钍相当于1α蜕变每秒(dps)(232Th:0.5dps,225Th:
0.5dps)。

1Ci天然钍相当于3.7×1010α蜕变每秒(232Th:1.85×1010dps,238Th。

1.85×1010dps)。

2)1Bp的天然铀相当于1α蜕变每秒(233U:0.489dps,243U:0.489dps,235U: 0.022dps)。

1Ci的天然铀相当于3.7×1010α蜕变每秒(233U:1.81×1010dps,234U:
1.81×1010dps,235U:8.31×103dps)。

四、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级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按所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分为三级如下:
工作场所级别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毫居里)
甲级>100 (毫居里)
乙级 0.5—100 (毫居里)
丙级 0.001—0.5 (毫居里)
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所用的各种同位素等效日操作量(毫居里),分别除以放射性毒性组别系数(极毒组为10,高毒组为1,中毒组为0.1,低毒组为0.01),再乘以操作性质的修正系数,其积为该工作的日用量。

五、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修正因子所得的商。

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以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F1和表F2。

对于放射性核素,活度值不得超过:
极高放射性核素(一组):5X10^3Bq; 1.4X10^-7Ci
高放射性核素(二组):5X10^4Bq; 1.4X10^-6Ci
中等放射性核素(三组):5X10^5Bq; 1.4X10^-5Ci
底放射性核素(一组):5X10^6Bq; 1.4X10^-4C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