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标准版本
2023年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引言: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是保障职工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加强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将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2. 预防为主原则:做到事前防范,以预防事故发生为重点,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3. 综合治理原则: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从源头控制有毒有害因素的排放和泄漏。
4. 风险控制原则:根据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工作风险。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责任: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企业应设立有毒有害作业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和权限。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有毒有害作业的责任和义务,并将该制度传达到每一位职工。
2. 职工责任:每位职工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有毒有害作业风险辨识和处理能力。
必须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并参与评估和改进有毒有害作业的安全管理。
三、作业环境要求1. 作业场所合理布局: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合理布置作业设施和设备,确保气流、通风和排烟设备的完善。
2. 检测仪器设备:提供合适的检测仪器设备,确保在作业场所能够及时准确地测量、监控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存在情况。
3. 防护设备: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毒手套等,并要求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四、作业管理要求1. 作业资质管理: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作业资质证书,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每年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2. 作业流程管理:制定详细的有毒有害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对每个流程都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确保安全有序进行。
3. 紧急救援措施: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安排专人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并进行定期演练和检查。
五、安全培训与宣传1. 安全培训计划: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企业应制定安全培训计划,按时进行培训,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3篇)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规范管理。
2. 在有毒有害场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3. 指定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有毒有害场所的安全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4. 建立完善的作业规程,包括进出场所的程序、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方法、应急处理等。
5. 定期进行有毒有害场所的安全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定期清理和更新过期物质。
7. 要求员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服等。
8. 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安全意识。
9. 在有毒有害场所设立应急救援设施,如应急洗眼器、应急喷淋装置等。
10. 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处理。
需要根据具体的有毒有害场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制定对应的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2)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管理制度:制定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流程、应急预案等。
2. 人员培训:对从事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作业操作技能培训、危险化学品知识培训、紧急救援培训等。
3. 防护措施:要求作业人员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并确保防护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4. 毒害物品管理:做好有毒有害物品的存储、标识和使用管理,要求合理摆放和分类存放,严禁混放不同类别的有毒有害物品。
5. 通风排风措施:有毒有害场所应配备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有毒粉尘。
6. 废弃物处理:对产生的有毒废弃物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并符合相关规定,严禁随意倾倒和排放。
7. 安全监测与检查:定期对有毒有害场所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8. 应急预案:制定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救援措施和应急演练等。
2024年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
2024年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导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活动的扩大,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许多国家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规定进行了改革和升级。
本文将介绍2024年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其中包括了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管理体制1.1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机构,负责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管理和监督。
该机构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承担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审批、监管和处罚等职责。
1.2 工作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有毒有害物质的了解和管理能力。
并进行相应的资质认证,确保其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
二、管理方法2.1 有毒有害物质的登记和备案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将所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登记和备案,包括物质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信息。
并更新记录,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2.2 作业场所的分类和审批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作业场所的条件等因素,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
对新建、改建和扩建作业场所进行严格审批,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2.3 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和风险等级。
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以减少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2.4 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防护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检、职业病检测和职业危害评价等。
并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三、技术措施3.1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和处置制定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存储和处置的管理规定,确保其安全和环保。
并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置进行监督和监测,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3.2 监测和报告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和检测,包括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噪音、震动等参数的监测。
定期向管理机构报告监测结果,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1. 规定目的本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规范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存在有毒有害作业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制药厂、实验室等。
3. 责任与义务3.1 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3.1.1 用人单位应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1.2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培训。
3.1.3 用人单位应配备适当的劳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3.1.4 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健康检查,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
3.2 员工的责任与义务3.2.1 员工应按照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正确使用和维护劳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3.2.2 员工应参与健康检查,如发现职业病症状,应及时报告并接受治疗。
3.2.3 员工应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 安全设施与防护措施4.1 安全设施4.1.1 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危险物质和作业风险。
4.1.2 作业场所应配备应急设备和设施,如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等。
4.2 防护措施4.2.1 用人单位应根据作业风险,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设施,如防尘面罩、防毒面具等。
4.2.2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设施,注意定期更换和维护。
5. 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5.1 废弃物处理5.1.1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废弃物处理制度,规范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过程。
5.1.2 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置。
5.2 环境保护5.2.1 用人单位应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推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措施。
5.2.2 员工应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
6. 事故应急与事故处理6.1 事故应急准备6.1.1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定专人负责应急工作。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场合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员工在有毒有害场合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部企业员工在有毒有害场合作业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定义1.有毒有害场合: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条件的工作场合,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健康造成威逼的场合。
2.有毒有害物质:指能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病原体、放射性物质、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等。
3.作业人员:指在有毒有害场合进行工作的员工。
第二章管理标准第四条岗前培训1.企业应对新进员工进行有毒有害场合作业的岗前培训,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有毒有害场合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毒有害物质的识别和防护措施–紧急救援措施和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2.培训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条作业许可证1.进入有毒有害场合作业的员工应持有有效的作业许可证,作业许可证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员工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照片–作业场合和作业项目–许可证的有效期限2.作业许可证的发放应由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并记录在员工档案中。
3.作业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一年,到期后应重新申请。
第六条个人防护措施1.进入有毒有害场合作业的员工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但不限于:–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2.个人防护装备的选用应与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相匹配,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第七条作业环境掌控1.企业应对有毒有害场合进行严格的环境掌控,确保空气质量和作业环境实现国家标准。
2.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应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掌控,避开对四周环境和员工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八条紧急救援措施1.企业应订立相应的紧急救援预案,确保员工在有毒有害场合作业时发生突发情形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2.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本领。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作业场合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规范有毒有害作业场合的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部企业职能部门,在有毒有害作业场合的管理中必需遵守。
第三条定义1.有毒有害作业场合: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环境因素的工作场合,对员工的健康有潜在危害的地方。
常见有毒有害作业场合包含但不限于化工厂、医疗机构、试验室等。
2.有毒有害物质:指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的物质,包含但不限于化学品、放射物质、有害气体等。
第二章管理标准第四条防备措施1.企业职能部门应订立有毒有害作业场合防备措施,并向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防护措施意识和知识。
2.有毒有害作业场合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示员工注意安全,并采取必需的措施除去或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
第五条个人防护1.进入有毒有害作业场合的员工必需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但不限于防护眼镜、面具、防护服等。
2.员工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避开物质残留对健康造成危害。
第六条废弃物处理1.有毒有害作业场合应设立特地的废弃物收集区域,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定期进行安全处理,并依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2.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必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禁直接接触废弃物。
第七条突发事件应急1.有毒有害作业场合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订立应急预案,并确保应急设备、器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员工应定期参加有毒有害作业场合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八条考核内容1.企业职能部门对有毒有害作业场合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含防备措施的执行情况、个人防护的使用情况等。
2.废弃物处理情况也是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包含分类准确性、废弃物处理的规范性等。
第九条考核周期和评估方法1.考核周期为一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评估。
2.考核评估方法包含实地走访、查看相关记录和报表、员工随机访谈等,综合评估作业场合的管理情况。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引言为了保障员工在有毒有害场所作业期间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旨在规范和管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2. 定义•有毒有害场所: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气体或环境条件的场所。
•有毒有害物质:指具有毒性、刺激性或危害性的化学物质。
•作业人员:指在有毒有害场所从事作业、检修、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员工。
3. 作业前准备3.1 安全培训所有进入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有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知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3.2 检查设备和工具在进行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之前,必须对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并符合安全要求。
如有发现损坏或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3.3 编制作业计划在进行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之前,应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作业时间安排•作业步骤和流程•人员配备和责任划分•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4. 作业过程管理4.1 个人防护装备所有参与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人员都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手套•护目镜或面罩•防毒面具4.2 通风和排气系统有毒有害场所作业时,必须确保通风和排气系统正常运行,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4.3 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在有毒有害场所作业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和工具,并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有效性。
4.4 作业监督和指导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必须有专人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作业符合规定和安全要求。
5. 事故应急处理5.1 应急预案编制针对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突发情况,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适当的处置方案。
5.2 应急设施和装备有毒有害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和装备,包括但不限于:•紧急呼叫设备•紧急洗眼器和淋浴设施•救援器材和救生设备5.3 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并熟悉相关的应急设备和装备的使用方法。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及适用范围本规定旨在规范毒害场所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卫生健康。
适用于所有从事毒害场所作业的部门和个人。
二、术语定义1. 毒害场所: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医院药品制剂车间、实验室等。
2. 毒害物质:指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或者有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放射性物质、传染性病原体等。
3. 从业人员:指在毒害场所从事作业相关工作的人员。
三、安全管理责任1. 毒害场所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毒害场所作业的安全。
2. 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监管部门应对毒害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四、作业前的准备1. 毒害场所负责人应向从业人员提供相关作业安全信息,包括有关毒害物质的性质、危害、防范措施等,确保从业人员了解并能正确应对作业风险。
2. 从业人员在进行毒害场所作业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检查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等。
3. 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从事毒害场所作业的要求,并及时报告身体异常情况。
五、作业中的安全管理1. 从业人员在毒害场所作业期间,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不得违反安全管理制度。
2. 从业人员应加强对毒害物质的识别和判断能力,确保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设施设备。
3. 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采取紧急措施。
4. 从业人员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问题,应立即上报相关负责人,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消除。
六、作业后的安全措施1. 从业人员在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点、整理和存放工作所用的毒害物质和相关工具设备,确保安全使用和储存。
2. 毒害场所负责人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确保作业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范本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范本作业场所是指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其他能够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
为了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有必要制定一套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份规定的范本,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本规定制订适用于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
第二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是指存在有害物质、危险因素或可能对职工的健康产生危害的作业场所。
第三条本规定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工业领域、建筑工地、化工厂、实验室等具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单位或场所。
第四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措施。
第二章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认定第六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认定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鉴定。
第七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认定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作业场所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或危险因素;(二)有害物质或危险因素对职工的健康产生的危害程度;(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范围和工艺流程;第八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认定结果应及时向职工告知,并在易于查阅的地方张贴。
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认定结果应作为制定相关防护措施的依据,并及时调整和更新。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十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单位应当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组织相关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管理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机构或岗位,负责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
第十二条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机构或岗位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和完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二)组织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检查;(三)组织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四)建立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事故应急预案和紧急撤离预案;(五)监督和检查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六)收集、整理和报送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相关统计数据。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范本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作业场所内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毒害作业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存在毒害作业的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实验室、矿山等。
第三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依法履行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的义务,并制定相应的毒害作业场所管理方案。
第四条毒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追溯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二章作业场所毒害防控措施第五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对毒害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毒害防控措施。
第六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毒害作业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第七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确保毒害作业过程中所用的设备、工具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维护、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
第八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
第三章作业场所毒害作业管理第九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建立毒害作业作业场所的标识系统,明确毒害作业区域的边界,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语。
第十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建立完善的毒害作业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作业人员名单、毒害物品使用记录、毒害防护设施维护记录等。
第十一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确定专人负责毒害作业的监管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复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第十二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与有关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协作,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和改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四章事故应急处置第十三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四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并提供急救培训。
第十五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建立作业场所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六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建立事故调查和追责制度,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关追责。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七条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作业场所毒害防控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或者处罚。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关闭作业场所。
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技术规定范本
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技术规定范本一、概述本规定旨在确保毒害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性,促进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和职业病的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存在毒害危险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制药、冶金、矿山等行业。
三、责任与义务1. 毒害危险场所的责任人应制定专门的作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组织职工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2. 所有从事毒害危险场所作业的职工必须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并持有效证明才能上岗作业。
3. 职工有权拒绝执行明显危险的作业任务,并有义务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
4. 职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正确佩戴、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并参与相关安全应急演练。
四、危险源识别与评估1. 毒害危险场所应当进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工作,包括对原料、产品、设备等进行全面的危险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应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回顾和更新。
3. 危险源较大或隐患严重的场所应制定专门的风险管控方案,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五、个人防护与作业规范1. 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操作,禁止违章作业和违反规定的行为。
2. 职工应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必要的险情培训,了解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作业现场应明确标识和划定作业区域,合理布置通风设备,确保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 作业现场应进行定期清洁,不得存在积尘、污物等危害职工健康的环境条件。
六、事故应急与处理1. 毒害危险场所应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并按计划进行演练和检查。
2. 职工应掌握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安全设施和设备,并参与事故抢救和处理工作。
3. 发生事故后,应及时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人员安全,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七、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1. 毒害危险场所应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职业卫生监测,确保污染源控制和作业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保障员工在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时的安全,保护员工身体健康,避开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公司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的全体员工,包含直接作业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二章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管理标准第三条管理原则1.核心原则:安全第一,防备为主。
2.依法合规:遵从国家和地方有关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的法律法规,保证作业活动的合规性。
3.整体管理:建立健全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
4.风险评估:对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安全防范措施。
5.培训与演练: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应急本领。
6.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执行力和有效性。
第四条安全设施和装备1.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必需配备完满的安全设施,包含灭火器、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2.安全设施和装备要经过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其功能正常可用。
3.使用安全设施和装备时,必需依照规定佩戴和使用,严禁任意拆卸或擅自更改。
第五条作业环境管理1.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必需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
2.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必需储存在特地的容器中,并严格依照规定分类、标识、储存。
3.禁止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出作业区域,严禁私自携带和使用。
第六条作业操作要求1.作业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作业人员应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随便更改操作方法。
3.严禁单独作业,必需依照规定配备必需的监护人员。
第七条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1.各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必需订立完满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救援措施。
2.应急预案必需经过演练,并依据演练情况进行修订和完满。
3.作业人员必需掌握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的内容,能够快速反应和处理突发情况。
第三章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考核标准第八条考核内容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的考核内容包含但不限于:1.作业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前言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是为了保障有毒有害场所作业过程中,员工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制度。
本文将介绍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
2.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2.1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应确保自己身体健康,不在饮酒、服用药物等情况下从事相关作业。
2.2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应了解有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熟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危害、防护措施等,遵守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对自己身体健康和他人的生命财产负责。
2.3 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破损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并有效地开展应急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防止扩散。
2.4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5 作业完成后,要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和处理有毒有害废物及用品等。
3.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是指对有毒有害场所作业过程从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处理、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
3.1 健全安全制度有毒有害场所作业者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并进行集中宣传和培训,健全应急处置制度和作业安全检查制度等。
同时,要加强作业安全事件的记录,及时分析原因并开展改进工作。
3.2 管理操作场所要保持有毒有害操作场地的通风良好,配备适当数量和性能的通风设备,并要按照规定进行通风操作,并确保操作场所的照明充足。
3.3 防护设备的管理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应根据作业性质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其有效性,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保证其完好无损。
4. 应急处理4.1 发生有害物质泄漏,一旦发现应立即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2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并根据现场情况落实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4.3 现场应急用品必须齐全,如太保、等压式呼吸器、反渗透化学防护服等。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化学物质的泄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规定中,毒害场所指因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活动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较多或容器易破损、易泄漏,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或环境造成污染的场所。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有毒有害场所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实验室、医院、垃圾处理厂等。
第四条有毒有害场所的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科学防范、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第二章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第五条有毒有害物质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
第六条有毒有害物质的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按照物质的性质、危险程度和储存量等因素,选用合适的储存场所,并确保通风、密封、防火等措施的完善。
(二)建立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的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储存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三)对储存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质量和完整性,避免损坏、泄漏等情况的发生。
第七条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项目,应依据安全性评价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
(二)设立专门的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区域,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三)建立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记录台账,记录物质的种类、用量、使用时间和使用人员等信息。
第八条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物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分类、分装、封存、运输和处置。
(二)建立健全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处置程序。
(三)定期对废弃物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无害化处理。
第九条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应急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立即采取措施,止血、控制泄漏源和转移有毒有害物质。
(二)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周围区域,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毒害扩散。
(三)立即联系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并请求支援。
第三章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第十条有毒有害场所的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概述为了保障毒害场所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确保毒害场所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和毒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管理规定。
二、毒害场所作业人员的权限与责任1. 毒害场所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操作证书,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2. 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毒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不得擅自违反操作规程。
3. 作业人员有权向所属单位提出有关安全问题的建议和改进建议,对安全问题有权拒绝执行有关命令。
三、毒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措施1. 定期检修:毒害场所定期进行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检修,保障其正常运行。
2. 作业许可制度:对于需要进入毒害场所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作业许可证明,并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
3. 进入限制:未经允许,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毒害场所作业,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4. 防护设施:毒害场所要安装符合标准的防护设施,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5. 废弃物处理:毒害场所要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制度,保证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清除。
6. 火灾防护:毒害场所要进行严格的火灾防护,配备应急灭火设备和交火器材,进行定期的火灾演练。
7. 应急预案:毒害场所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项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
8. 安全培训:对毒害场所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后,及时组织救援,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协助和处置。
2. 确保事故场所的封锁和保护,防止事故扩大和二次事故的发生。
3. 建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
五、安全检查与监督1. 定期对毒害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
2. 加强对毒害场所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督,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3. 建立安全反馈机制,作为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六、经济措施1. 加强财务投入,确保毒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为确保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的安全性,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订立本规定。
1.2 本规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适用于我司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的作业管理。
第二条适用范围2.1 本规定适用于我司全部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的作业人员,包含员工、承包商和临时工。
2.2 对于特定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应依据实际情况订立更为具体的安全管理规程。
第二章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三条资质要求3.1 全部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的作业人员必需经过特定的培训,具备相应的操作资质和安全意识。
3.2 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安全培训,保持安全意识的更新和提高。
第四条环境评估4.1 在作业开始之前,必需对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4.2 环境评估应包含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数量、分布等方面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掌控。
第五条安全装备和设施5.1 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的作业人员必需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但不限于防护服、呼吸器、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5.2 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应配备安全设施,如通风系统、报警装置、应急出口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第三章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作业中的安全措施第六条作业流程管理6.1 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的作业人员应依照规定的作业流程进行操作,不得违反规程进行作业。
6.2 作业前必需对作业流程进行认真的安全分析,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性。
第七条作业人员防护7.1 作业人员在进入有毒有害不安全场合前必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全身防护。
7.2 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第八条废物处理与清理8.1 有毒有害废物必需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储存、运输和处理,不得随便丢弃或混放。
8.2 废物的清理必需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特地设备、人工隔离等,以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三篇)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作业场所是指用于从事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活动的地方,包括工厂、工地、办公楼、商店、餐馆、学校、医院等。
为了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减少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的伤害,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作业场所管理规定。
下面就是一份____字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的范文。
一、总则1. 为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减少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的伤害,根据《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2.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在作业场所从事工作的员工,包括临时工、实习生、合同工等。
3.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监管。
4.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组织开展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5.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采取措施,确保员工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1.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按照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危害程度和使用方式,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
2.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采购、储存、使用、处理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防止泄露、挥发、燃爆等事故的发生。
3.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制定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出场管理制度,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有毒有害物质的储存区域。
4.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制定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检测和监控1.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和监控,确保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
2.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和风险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4. 作业场所管理人应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泄露、事故等情况的报告和记录,及时组织应急处置。
2023年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和职业病,落实企事业单位对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业人员。
第三条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应按照本规定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作业。
第四条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危险性、防护措施等,并定期进行复训。
第二章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的权益和义务第五条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享有以下权益:(一)有权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二)有权要求企事业单位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三)有权知悉企事业单位的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检查情况;(四)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中的违法行为或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六条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应履行以下义务:(一)遵守企事业单位的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二)参加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安全培训和复训;(三)正确使用和保管个人防护用品;(四)如发现安全隐患或有毒有害作业问题,应及时向企事业单位反映。
第三章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制度、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监督检查制度等内容。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向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特性、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等。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保证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计划,并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改进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四章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控制措施第十一条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毒面具等;(二)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外泄;(三)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避免事故发生;(四)按照规定进行作业时间和强度等的控制;(五)执行事故应急预案,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概述有毒有害场所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容易对职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场所。
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物质的使用、生产、储存、加工等过程。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保障生产安全,加强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制定了本规定。
二、作业安全2.1 作业前准备在进入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前,必须进行足够的准备工作。
具体如下:1.充足的了解特定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2.定期对有毒有害场所进行检查和维护,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
3.确保通风、防毒及其他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
2.2 作业中安全措施在有毒有害场所中作业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安全措施:1.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尽量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时间和量,应当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
3.操作有毒有害物质时,要按照操作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更改。
4.使用特别装置、特殊工具,保障职工的安全。
2.3 作业后安全处理在有毒有害物质操作后的处理和清洗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操作过程结束后及时撤离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更换、清洗、消毒等操作。
2.分开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和备品备件,避免交叉污染。
3.确保废弃物得到安全处置,避免二次污染。
三、责任管理3.1 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企业在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应当承担以下责任:1.对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实行严格的管理,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制定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建立、完善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台帐和清单,及时更新物质使用情况及存放位置。
3.严格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开展周期性的职业卫生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并提供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
4.进行作业环境检测与改造,相应投入相关防护设备及装置。
3.2 作业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作业人员在有毒有害场所作业时,应当承担以下责任:1.按照制定的安全生产规定和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操作,不得违反安全规程或超越权限、随意改变工艺、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291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标准版本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目的
为有效控制生产作业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侵害,确保从业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发生事件和职业病,并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属各船舶及海工修造企业生产性有害因素(粉尘、毒物、高温、低温、噪声、放射线等)的控制。
3定义
3.1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可能产生有危害作用的,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3.2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3.3毒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3.4高温作业:在高气温或高气温合并高气湿或在强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
3.5噪声:物体呈无规律地、无周期性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
4管理职责
4.1各企业应按要求做好职业安全卫生设备设施的管理及安全卫生设施管理工作。
4.2企业各车间/工区、部门负责各自所属的场所中的有毒有害作业的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并对排放
的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监控,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还要负责所属施工队的监督管理。
4.3企业应指定部门做好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及体检结果存档。
4.4企业安监部负责本企业有毒有害作业的监督管理。
5生产性粉尘预防措施
5.1应尽量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降低粉尘扩散,改善劳动条件。
5.2当密闭舱室进行有粉尘产生的作业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以稀释舱室内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5.3为保证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人体,施工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等各种保护器具。
6中毒预防措施
6.1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物质,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
6.2生产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应从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对于在舱室内施工的应有通风排毒措施,降低空气中含毒物的浓度,施工人员应有个体防护用具并正确使用,尽可能减少毒物进入人体。
6.3严格遵守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消除和减少误操作。
6.4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根据生产性质、特点,其工艺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要求,还应有可靠的安全生产措施。
6.5定期监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以便观察毒物污染造成危害的程度,及时改善环境,使毒物浓度控制在对人无害的水平以内。
7高温作业预防措施
7.1舱室内施工应采取机械通风降温措施,有条
件的企业可装备空气调节设备降温。
7.2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
7.3加强个体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报,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
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工作服。
有条件的企业可装备便携式个人空调等必要的防护器具。
7.4应根据各地区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
8噪声预防措施
8.1从设计、工艺上着手研究控制声源措施,降低噪声。
8.2采取吸声、隔声、和消声的方法对传播途径进行控制。
8.3在作业环境噪声强度比较高或在特殊高噪声
条件下工作,给作业人员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9放射线预防措施
9.1用减少内、外照射剂量的治本方法,在保证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源的用量,选择危害小的辐射源种类。
9.2外防护
主要运用时间、距离和屏蔽三个要素进行控制。
9.2.1 时间防护: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则下,设法减少人员受照时间。
9.2.2 距离防护: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9.2.3 屏蔽防护:对辐射源采取屏蔽隔离的方法,减少对人体的辐射。
9.3内防护
主要运用围封隔离、除污保洁、个人防护进行控
制。
9.3.1 围封隔离:对开放源及其工作场所采取“包围封锁”与外环境隔离的原则,把开放源控制在有限空间内。
9.3.2 除污保洁:应用开放源不可能完全不污染环境,故应随时监测并清除,使污染保持在国家规定限值以下。
9.3.3 个人防护:开放源工作一定要根据不同工作性质,配用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品。
10 本规定由安监部负责解释。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