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作业分级

合集下载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氯、黄磷、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可溶性镍化物、磷化氢(膦)、硫化
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醚、氯(氯气)、氯乙烯(乙烯基氯)、锰化合物(锰
尘、锰烟)、镍与难溶性镍化物、铍及其化合物、偏二甲基肼、铅(尘、烟)、氰化氢、氰化物、
三硝基甲苯、砷化(三)氢(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
<88
88-94 94-100 100-106
IV 级 >112 >109 >106
8
<85
85-91
91-97 97-103 >103
表 3.1-9
噪声作业分级表
范围
声级≤ ~ ~ ~ ~ ~ ~ ~ ~ ~ ≥
100 103 106 109 112 112
85 88 91 94 97
级别
接噪时间(h)






Ⅱ Ⅱ-Ⅲ Ⅲ

0

Ⅰ-Ⅱ





0
Ⅰ Ⅰ-Ⅱ Ⅱ Ⅱ-Ⅲ Ⅲ


0
Ⅰ Ⅰ-Ⅱ Ⅱ




0

Ⅱ Ⅱ-Ⅲ Ⅲ


10≤M≤50

0







0
Ⅰ Ⅱ-Ⅲ Ⅲ




0







0
Ⅰ Ⅱ-Ⅲ Ⅲ



50<M≤80

0

0052--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

0052--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

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系指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是对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职工,根据接触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空气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综合评价,而确定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的技术标准,是劳动条件分级系列标准之一。

通过劳动条件分级结果可以掌握企业现阶段的职业危害水平。

根据职业危害程度的高低及各等级中受害职工人数,分出轻重缓急,从而明确监察重点和工作方向。

开展劳动条件分级是我国劳动卫生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找到的一种能够直观和较科学地反映企业职工劳动条件状况的方法。

分级指标权数的确定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其相应的权数用D 、L 、B 表示。

各权数值的确定如下: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 的确定(表1)。

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 的确定(表2)。

3.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 。

表1表2注:有毒作业劳动时间系指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空气中毒物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作为依据。

超标倍数月的计算公式如下:1-=s c M M B -式中 c M -——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 /m 3;Ms ——该毒物的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mg /m 3。

有毒作业危害级别的确定1.分级指数C 的计算公式C=DLB2.分级级别(表3)表33.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并实行简化,制定出《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按表4进行分级。

表4 有毒作业分级表4.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分别进行毒物作业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同时注明其他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

有毒作业分级程序有毒作业分级通常分为准备工作、现场测定、数据处理三个阶段。

注: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分别为一、二、三级;>2h,依次分别为二、三、四级。

有毒物质分级

有毒物质分级

4)有毒作业危害分级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进行。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规定,有毒作业分级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

有毒作业的分级基础是计算分级指数G;分级指数G按下式计算。

有毒作业分级指数G=W D ×W B×W L式中:G—有毒作业分级指数;W 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由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确定的权重数;W 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权重数;根据现场测定的化学毒物浓度与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MAC最高容许浓度)的比值B确定的权重数;W 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权重数:由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确定的权重数。

根据分级指数G,有毒作业分为四级,如表4-11所示。

表4-25 有毒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 有毒作业别级G ≤1 0级(相对无害作业)1<G ≤6 Ⅰ级(轻度危害作业)6<G≤24 Ⅱ级(中度危害作业)G>24 Ⅲ级(重度危害作业)由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确定权重数W B,见下表:表4-26 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权重数职业接触比值B 权重数WB=0B≤1 WBB>1 W=BB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职业接触比值(B)为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当工作场所同时存在多种化学物时,B值为各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之和,即:B=B1+B2……+Bn如果多次检测所得数据不一致时,应以最大值计算职业接触比值。

由于本次检测值都符合限值要求,所以四种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值均小于1,按上表B的权重数W B为0。

根据有毒作业分级指数G=W D ×W B×W L及表4-24计算分析出该用人单位作业场所产生的四种化学物(锰及其化合物、磷酸、硫酸和盐酸),分级指数G值为0,故其有毒作业级别均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

有毒作业分级根据

有毒作业分级根据

有毒作业分级根据有毒作业分级根据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作业难度分类方法。

它是一种系统性的、科学的、综合的评价标准,以从中选取合适难度的作业为目的。

目前,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

一、背景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难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完成作业。

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例如,无法完成作业,焦虑和阻塞等。

这种情况使得有毒作业分级根据应运而生,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作业,使其完成作业变得可能。

二、什么是有毒作业分级根据?有毒作业分级根据是由列军教授首创的,它是一种根据学生能力确定作业难度的方法。

根据列军教授的研究,有毒作业分级根据分为五个级别:A,B,C,D,E。

A是最容易的,E是最难的。

A级作业:简单且具有单一性。

例如,填空、选择题等。

B级作业:比A级作业难度略大,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如,简单的应用题等。

C级作业:相对较难,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组合、分析和判断。

例如,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变形、比较、分析和演绎等。

D级作业:难度大,需要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能够运用各种领域的知识给予解答。

例如,制定计划,构建模型等。

E级作业:是难度最大的作业。

这种作业需要学生协作、合作、研究和分析以及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和思考。

例如,小组研究、演讲、作文、调查等。

三、作业分级的好处1.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有助于教师准确地调整任务,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而不是一口吃个大胖子,导致学习困难。

3.能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链的质量。

4.有助于教育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真正能力,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5.易于教师调节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升学方向。

四、一些问题有毒作业分级根据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但它本质上只是一种评估方法,而不是一种完美的教育模式。

有时候,学生也需要面对一些更为复杂和深入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可以适当超越作业分级根据的限制。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权衡分级根据和超水平的选择。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计算模式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计算模式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计算模式
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及《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规定,对有毒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是由毒性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求出分级指数(C),通过“指数与级别对应表”判别作业场所的危害级别,即:C= B×L ×D。

计算及判别过程如下:
⑴毒性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
毒性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由下表查得:
毒性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表
⑵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 由下表查得: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表
⑶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
1-=
Ms
Mc
B ⑷ 分级指数
C C=
D ×L ×B
式中:D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
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 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⑸ 有毒作业分级
依据计算的分级指数C 值,按指数与级别对应表(见下表)对应的危害级别,确定该有毒作业的危害程度级别。

当有毒作业工作环境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对每种毒物分别进行作业分级,以其中最严重的危害级别定级。

指数与级别对应表。

有毒作业分级 GB12331-90

有毒作业分级 GB12331-90

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文号:GB12331-90颁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时间:1990-4-23生效时间:1991-1-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引用标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术语3.1生产性毒物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工作地点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有毒作业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有毒作业分级原则4.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并分别用 D、L、B表示。

即: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2三项指标的确定4.2.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1。

见表4.2.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 L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2。

见表4.2.3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B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定见附录 A(补充件)、超标倍数 B的计算公式:B=M#c#/M#s#-1 (1)式中:M#c#——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Qmg/m*3*;M#s#——该种毒物在 TJ36表4中的最高容许深度,mg/m*3*。

4.3分级指数 C的计算4.3.1分级指数 C的计算公式:C=D.L.B (2)式中: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3.2分级级别见表3。

见表4.4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并实行简化,制定出《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见表4。

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

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

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
先来说说第一项指标吧。

这就好比是看这个有毒作业里面的毒有多少。

想象一下,有一个大罐子装着毒药,要是这个罐子很大很大,里面的毒药满满的,那这个作业的危险程度可能就比较高啦。

比如说在一个旧的工厂里,那里要生产一种彩色的颜料。

生产过程中会用到一种有刺鼻味道的东西,这个东西散发出来的“坏东西”特别多,就像那大罐子里满满的毒药一样。

在这个工厂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就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这个有毒作业的这第一项指标就很危险。

再讲讲第二项指标呢。

这有点像看这个毒有多厉害。

就像有些小虫子咬一口,只是有点痒痒,但是有些蛇咬一口就特别危险。

在有毒作业里也是这样。

有一些毒可能只是让你感觉有点不舒服,但是有一些毒就可能让你病得很重很重。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呀。

有个地方在做金属加工,会用到一种化学的东西。

这个化学的东西看起来就像水一样,但是它的毒性可大啦。

工人叔叔不小心碰到了一点点,手就开始又红又肿,像个大馒头一样,而且疼得要命。

这就是这个毒很厉害,这就使得这个有毒作业在第二项指标上就很危险。

最后就是第三项指标啦。

这个就像是看你在有毒的环境里待多久。

要是你只是在有毒的地方待一小会儿,就像你路过一个有点臭臭的垃圾桶,很快就走过去了,那可能危害不大。

可是如果像那些在矿井里工作的叔叔们,矿井里有一些有毒的气体,他们可能要在里面工作好几个小时呢。

那这个有毒作业因为这个长时间的接触,在第三项指标上就很危险。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法介绍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法介绍
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制定出的有毒作业简化分级见表7-4。
表7-4有毒作业简化分级表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0
>O~1
>1~2
>2~4
>4~8
>8-16
>16-32
>32-64
>64








注:跨两级区格的级别,当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小时时,从左到右依次分别为一、二、三级;>2小时则依次分别为二、三、四级。
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分别进行毒物作业地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同时注明其它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法介绍
本文作者未知摘自机电之家
xumin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法是应用国家标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对有毒作业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它是由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和毒物超标倍数(B)三项指标求出的分级指数(C)来进行评定的。
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见表7-1。
表7-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D
Ⅰ(极度危害)
8
Ⅱ(高度危害)
4
Ⅲ(中度危害)
2
Ⅳ(轻度危害)
1
注: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查《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见表7-2。
表7-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
表7-3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级别
分级指数范围
级别
C≤O
O级(安全作业)
O<C≤6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范文(三篇)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范文(三篇)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范文作为人工智能助手,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范本,但是不可能提供____字,因为这样的文本量远远超过我的能力范围。

希望下面的范本可以对您有所帮助: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学生健康,强化学校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制度,实行作业安全防护,规范作业质量评价。

第二条毒作业是指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重负、超时、无意义等。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作业安全防护工作。

第二章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制度第四条学校应建立作业安全防护责任制,明确作业危害分级监察的责任主体和监察内容。

第五条作业危害分级监察应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作业的危害程度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第六条一级作业危害指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例如超时长时间背诵、过重的书包等。

学校应严禁布置一级作业危害。

第七条二级作业危害指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危害的作业,例如超过适宜时间的作业、过多无意义的重复练习等。

学校应限量布置二级作业危害。

第八条三级作业危害指对学生身心健康有较轻危害的作业,例如适宜时间内的作业、有一定意义和效果的练习等。

学校可适度布置三级作业危害。

第三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第九条学校应对作业危害分级监察制度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作业安全意识。

第十条学校应建立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规范管理制度,确保作业质量和合理性,并避免作业超时和过重负荷。

第十一条学校应合理分配学生的课外时间和作业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第十二条学校应建立作业监控机制,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负担情况,并将结果向家长和学生公示。

第十三条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严格控制作业负荷,合理安排作业内容,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辅导。

第四章监察和处罚第十四条学校应设立作业质量监察组织,对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进行监察。

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学生作业投诉和申诉机制,及时处理学生和家长的投诉和申诉。

2010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有毒作业分级

2010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有毒作业分级

⼆、有害作业分级评价 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是对环境接触⽔平与影响危害产⽣的主要接触条件进⾏的综合评价,⽬的是对有害作业进⾏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体健康。

决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有接触⽔平与接触时间。

评价某⼀具体作业场所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时,在⼀定接触⽔平下,接触时间是最主要的依据。

但实际⼯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存在多样性、变动性及作业⼈员接触的间断性等复杂情况;不同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对⼈体作⽤的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在评价时除接触时间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并根据卫⽣标准的改变、职业卫⽣技术的发展,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科学分级评价⽅法。

⽬前⽤于作业场所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主要标准有:GB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l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GB5817-1986《⽣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T3869-1997《体⼒劳动强度分级》、GB/T4200-1997《⾼温作业分级》、GB/T14440⼀1993《低温作业分级》、GB/T14439⼀1993《冷⽔作业分级》、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

⽣产性毒物是作业场所种类繁多、接触⼴泛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产性毒物的职业接触⽅式有呼吸道吸⼊、经⼝⾷⼊、经⽪肤吸收,以呼吸道吸⼈为主。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容许浓度等6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分级依据6项指标综合分析,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

对某些特殊毒物,则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接触多种毒物时,以产⽣危害程度的毒物的级别为准。

(⼆)有毒作业分级 GBl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的依据是⽣产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实地记录的接触⽣产性毒物的劳动时间和⼯作地点、⽣产性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通过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使用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为:三、有毒作业分级1、高毒物品卫生部2003年颁布了《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依据是:MAC或PC-TWA<1mg/m3的有毒物质及被IARC认定的人类致癌物,近十年列在职业中毒发病前十名的有毒物质。

《高毒物品目录》规定,高毒物品共有54种: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氨、苯、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二甲基苯胺、二硫化碳、二氯代乙炔、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二硝基(甲)苯、二氧化(一)氮、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汞、碳酰氯、黄磷、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可溶性镍化物、磷化氢(膦)、硫化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醚、氯(氯气)、氯乙烯(乙烯基氯)、锰化合物(锰尘、锰烟)、镍与难溶性镍化物、铍及其化合物、偏二甲基肼、铅(尘、烟)、氰化氢、氰化物、三硝基甲苯、砷化(三)氢(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物、(四)羰基镍、锑及其化合物、五氧化二钒烟尘、硝基苯、一氧化碳(非高原)。

高毒物质的特点:①毒性大;②危害大;③易发生急慢性中毒及急性中毒或亚急性中毒;④易发生癌变;⑤易被利用于恐怖事件或战争。

2、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

1)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 取值列于下表。

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的取值)取值列于下表。

2)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 的权重数(WB3)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计算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可按式(1)-(3)计算:(1)职业接触限值以PC-TWA 表示的:/(PC-TWA). . . . . . . . . . . . . (1)B =CTWA式中: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现场测量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其取值按GBZ2.1 执行。

有毒作业分级检测规程LD81-1995

有毒作业分级检测规程LD81-1995

有毒作业分级检测规程LD81-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1995-09-01批准1996-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要求贯彻执行GB12331-90而制订。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GB12331-90、GB13733-92保持一致。

通过制订本标准,使执行GB12331-90与GB13733-92的现场操作具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以适应执行GB12331-90现场工作和数据交流与分析的需要。

依据GB12331-90和13733-92制订本标准时,在具体各项检测内容的同时,还增加根据实践证明适合具体工作又不妨碍GB12331-90与GB13733-92执行的那些内容。

由于将分级标准深化成检测规程时,不得不增加某些内容以使GB12331能贯彻执行,如在测定毒物浓度时采样点的设立方式,本标准提出按接毒动作分别设立,解决了现场工作需要。

其它内容不变或稍有改变制订了检测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尘防毒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劳动安全卫生检测中心站、沙市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宝玉、吴家安、何圣平、杜应亚、万福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毒作业分级的测定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生产性毒物污染的作业危害条件的分级测定,与GB12331《有毒作业分级》配套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331-90 有毒作业分级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13733-92 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3 术语接毒动作:在有毒作业劳动时,作业者接触毒物时的作业活动或同类作业动作,称之为接毒动作。

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批准日期1990-04-23 实施日期1991-01-01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4-23批准1991-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 引用标准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术语3.1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 工作地点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 有毒作业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 有毒作业分级原则4.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并分别用D、L、B表示。

即: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2 三项指标的确定4.2.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1。

表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D(见GB 5044表2) │───────────┼──────Ⅰ(极度危害) │8───────────┼──────Ⅱ(高度危害) │4───────────┼──────Ⅲ(中度危害) │ 2───────────┼──────Ⅳ(轻度危害) │1━━━━━━━━━━━┷━━━━━━4.2.2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2。

表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L───────────┼────≤2│ 1───────────┼────2--5 │2───────────┼────>5 │ 3━━━━━━━━━━━┷━━━━4.2.3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

有害作业分级

有害作业分级

有害作业分级有害作业分级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是对环境接触水平与影响危害产生的主要接触条件进行的综合评价,目的是对有害作业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目前有害作业分级评价主要针对的有害作业包括有毒作业、生产性粉尘环境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冷水作业、噪声环境作业等;用于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主要标准有: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G B581 7-一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T 386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T 4200—97《高温作业分级》、GB/T 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GB/T 1 4439——93《冷水作业分级》、LD 80—1995《噪声作业分级》。

1.职业性接触毒物的毒性分级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中,将职业性接触毒物的毒性划分为极度危害(工级)、高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和轻度危害(Ⅳ级)4个等级。

2.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 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的依据是生产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实地记录的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劳动时间和工作地点、生产性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通过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其级别有0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级别数越大,危害性也越大。

3.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GB 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中,主要依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粉尘作业分级指数,以指数范围评定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

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

对Ⅱ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作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4.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涉及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等多种因素。

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

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

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是对环境接触水平与影响危害产生的主要接触条件进行的综合评价,目的是对有害作业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目前有害作业分级评价主要针对的有害作业包括有毒作业、生产性粉尘环境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冷水作业、噪声环境作业等;用于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主要标准有: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GB5817-一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T386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T4200—97《高温作业分级》、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GB/T14439——93《冷水作业分级》、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

1.职业性接触毒物的毒性分级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中,将职业性接触毒物的毒性划分为极度危害(工级)、高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和轻度危害(Ⅳ级)4个等级。

2.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的依据是生产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实地记录的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劳动时间和工作地点、生产性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通过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其级别有0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级别数越大,危害性也越大。

3.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中,主要依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粉尘作业分级指数,以指数范围评定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

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

对Ⅱ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作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4.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涉及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等多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
标准号: GB12331-1990
替代情况:替代$False$
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点击数: 8540
更新日期: 2008年02月06日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引用标准
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术语
3.1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工作地点
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有毒作业
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有毒作业劳动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有毒作业分级原则
4.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并分别用D、L、B表示。

即: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
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2三项指标的确定
4.2.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1。

表1
4.2.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
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2。

表2
式中: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
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3.2分级级别见表3。

表3
4.4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并实行简化,制定出《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见表4。

表4
注: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分一、二、三级;>2h,依次分别为二、三、四级。

4.5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分别进行毒物作业的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同时注明其他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

5有毒作业的分级和测定
由劳动部门及其授权的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有毒作业的分级和测定
附录 A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定
(补充件)
A1采样周期
生产性毒物每年至少测定2次(夏、冬各一次)。

A2采样地点
A2.1在职工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如工作地点有变化应相应进行几次采样,浓度取均值)。

A2.2采样器应架设在操作人员呼吸带高度、有毒物质扩散的下风向位置。

A3采样数量
在测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时,每个作业场所应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数量不得少于5个。

A4注意事项
A4.1采样时,企业必须正常利用现有防毒措施。

A4.2必须在正常生产的状况下进行采样。

A4.3由于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的变更及设备改造、技术更新而引起劳动条件变化时,应重新测定。

A5分析方法
参照《车间空气监测方法》第二版执行。

A6绘制工作地点采样点平面图
A7有毒作业分级汇总表(见表A1)。

表A1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子璋、杨冬萍、蔡希智、许喜林、许树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