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弄清楚瓷器具体的音译应该确定此音译最早来源 于“秦”还是“瓷”的信息. 。A项考古挖掘难度比较 大,不容易实施,故排除;
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 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 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 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5、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含义: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 与被剥削的关系(地租)。 (2)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时比较普遍,宋代时租佃经 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 佃制普及到全国。
(3)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与地主 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唐朝以来,这种人身依附 关系逐渐松驰。 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 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 身分更为自由。
一、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 从采集向种植发展而来(采集经济还不是农业) 2、早期的农业格局: 北粟麦南水稻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浙江河姆渡遗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的国家。 3、产业结构: 以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生产工具的改进 1、耕作工具 (1)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 刀耕火种(耒耜,石器,骨头木头,少量青铜器) (2)春秋战国以来: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①牛耕出现----农业史上的第一次动力革命 ②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③西汉时期: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④唐朝时期: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 本定型。
2、传统小农特点: ①自足性 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②分散性: 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④封闭性: 较少商贸交流. ③落后性: 规模小,分工简单,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⑤脆弱性: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 处境艰难,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3、评价 ①在春秋战国时期随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普及,
剩余部 分出售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❶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❷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 ❸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❹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
从西往东+从北往南=西北到东南
南宋完成;
❺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 销海外。 ❻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经济中心南移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1、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和艺术品的 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手工业产品 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 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 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 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 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 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 还是“瓷”的信息.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朗读题: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 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 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 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 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 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 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 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 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 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 主要原料。
❸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直接原因:税收制度的改革。(鲁国:初税亩)
(三)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
1.确立: 商鞅变法
“废井田,民得买卖”。
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依军功行宅田” 培植军功地主、自耕农。
2、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占主要地位) 自耕农私有土地。寺院(庙)私有 战国地主的三个来源: 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商人地主。 3、发展―土地兼并是主要形式。
4.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
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 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
5.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 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 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的支持,素称发达, 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粗壮的一端. 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 会,以纺织为代表的,是农户的副业,虽然规模
(4)租佃关系评价: ①促进了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提供劳动力。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由劳动力也成为一种商品。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 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 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 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 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 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 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 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 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 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 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Leabharlann Baidu
(3)新中国建立初期 ① “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 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的集体经济所代替。 (4).改革开放以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 济。但其土地性质是公有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总之:小农经济到目前具有三种社会属性, 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 小农经济。
一、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 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 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 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二、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青瓷
白瓷
唐三彩
秘色瓷
青花瓷
五彩瓷
斗彩瓷
粉彩
珐琅彩
(三)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比较 经营 形态 管理 方式 产品 流通 方式 基本不 流通 在市场 流通
官营 政府直接经 武器军用品、货 手工业 营、集中、 币、官府贵族生 大作坊 活用品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的产品 手工业 自主经营
家庭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 手工业 纳赋税的产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北宋规定与建议 的目的。(6分) 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 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护生产正常进行(4分)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 收入。(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 内容出现的历史背景。(9分) ❶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 ❷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❸土地兼并加剧; ❹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任选三点即可得9分)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模式(主要特点) 精耕细作(生产力)或者 小农经济(生产关系) 3、经营方式 “男耕女织” 4、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5、生产规模 以家庭为单位 6、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封建土地私有制
四、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1、产生背景: 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2、概念不同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最本质属性是物 质生产的自足自足。 小农经济最本质属性是指经营规模狭小。 3、存在时期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自然经济.没有小农经济。 (2)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交集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 封建结束。
2、纺织业 (1)丝织业 ①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②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③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
④唐代:缂丝技术(通经断纬)明:花楼机 清:锻 (2)棉纺业(衣被天下)
①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 了脚踏三锭纺车 ③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苏州、杭州和南 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④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 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 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 因。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 ②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 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 济的日益发展,逐步阻碍经济发展。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二)商周:井田制 1.性质:土名义上国有实际上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有制 2.特点: 公田:收获全部缴给领主;----劳役地租 私田:上缴收获物---实物地租。 3.瓦解: ❶时间: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彻底崩溃。 ❷表现:抛公寻私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 (一)、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夏商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 3、春秋战国后,三种形态并存和发展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最紧密 家庭手工业---农户副业
(二)代表性行业与主要成就 1、冶金业: (1)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春秋时期发 明冶炼生铁和钢技术。 (2)方法改进 :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3)工具: 汉代发明水力鼓风工具水排; (4)燃料: 煤:汉代开始使用,北宋普遍使用 焦炭:南宋明开始使用,明流行开来。
2、灌溉工具及功能 翻车(三国曹魏 );筒车(唐代不用人力)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的兴建: 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 (2)对黄河的治理:东汉王景 (3)地方特色工程: 坎儿井(起源于西汉,因地制宜)
(三)耕作方式的变化(生产关系) 1、商周时期: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2、春秋时期: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产生。 (四)小农经济 1、产生原因: ①铁农具、牛耕 ②土地私有出现
宋代:“田制不立” “不亦兼并”。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但是农本商末观念、重
农抑商 政策影响下,商业资本大量投入地产。
4、限制兼并的措施 (1)均田制:北魏、隋唐 (2)更名田:清前期 (3)限田或屯田 本质精神是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 济。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将无 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制造出大量的自耕农并禁止 买卖以图稳定国家。 (鱼鳞图册: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3、陶瓷业: ⑴制陶业: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 重要的成就,种类:彩陶、黑陶、白陶 ⑵制瓷业: ⑶影响: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南北朝 白瓷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隋唐 工艺成熟期,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东汉晚期 青瓷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斗彩和五彩瓷 粉彩和珐琅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