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干细胞相关表面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卵巢癌对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00・沈阳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第23卷第3期2021年5月•综述•卵巢癌对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王永,杨军文*(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妇产科,安徽芜湖241001)[摘要]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出现相应症状时多已是疾病的晚期,使得卵巢癌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一经确诊,多行手术治疗,术后再进行数个疗程的紫杉醇联合铂类(TP)方案化疗,以增加患者的生存率。
但化疗耐药的出现却制约了这种联合治疗的效果,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
因此,对化疗耐药产生的相关机制探索,并给予对症处理,这对逆转化疗耐药性、增强治疗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本文将就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基因及调控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卵巢癌;化疗耐药;基因;调控因子[中图分类号]R73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344(2021)03-0300-04doi:10.16753/ki.1008-2344.2021.03.029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echanisms of ovarian cancer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WANG Yong,YANG Junwe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Yijishan Hospital,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241001,China)[Abstract]Ovarian cancer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because its early symptoms are often not obvious,and when the corresponding symptoms appear,it is mostly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disease.Therefore,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 is difficult and the mortality rate is high.Surgery is often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followed by several courses of 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platinum(TP)chemotherapy,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However,the emergence of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limi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mbination therapy,and even leads to the failure of the treatment.Therefore,exploring the relevant mechanisms of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and giving symptomatic trea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versing the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and enha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echanisms of ovarian cancer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ovarian cancer;chemotherapy resistance;gene;regulatory factor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一直位于女性所患疾病的前列。
Y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卵巢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Y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卵巢癌相关性研究进展吴丹;王建东【摘要】Hippo-YAP信号通路是一个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YAP 是该通路的主要效应分子,在保证胚胎正常生长发育、控制器官体积、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YAP基因也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YAP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Y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7(015)008【总页数】3页(P851-853)【关键词】Hippo;YAP;卵巢癌【作者】吴丹;王建东【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北京 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北京 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Hippo信号通路首先在黑腹果蝇的相关研究中被发现[1],是一个参与胚胎正常发育、控制器官大小、维持干细胞全能性的信号传导通路。
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是Hippo通路的主要效应因子,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和对其下游靶因子的转录共激活过程,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大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2]。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肿瘤中病死率一直位居第一,尽管改进了手术技术及化疗方案,长期以来,上皮性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始终停留在20%~30%[3],主要与卵巢癌的化疗耐药、复发有关。
近年的研究表明,Hippo-YAP通路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并介导化疗耐药,与卵巢癌的预后密切相关[4]。
人类YAP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2区,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其编码的产物为YAP蛋白,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为65 kD的富脯氨酸磷蛋白,由于缺乏明显的DNA结构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
该蛋白由1~2个WW结构域、14-3-3蛋白结合位点、SH3绑定基序、羧基末端的PDZ绑定基序、氨基末端富脯氨酸结构域以及位于转录调节结构上的卷曲螺旋(coiled-coil,CC)结构域组成[5]。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肿瘤细胞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分子机制,并探讨相关的研究进展。
1. 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的重塑起着重要的作用。
ECM是由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的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胶原纤维、纤维连接蛋白和透明质酸等成分。
肿瘤细胞通过调节ECM的合成、分解和重组,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 上皮-间质转化(EMT)上皮-间质转化是指上皮细胞转变为具有间质细胞样特征的过程。
在肿瘤细胞转移中,EMT的发生使得肿瘤细胞脱离原始的密集连接,获取到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EMT的调控涉及多种关键的分子,如转录因子Snail、Slug和Twist等。
3. 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细胞转移的调控至关重要。
细胞间的黏附、信号传导和细胞外囊泡的释放等机制,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细胞间连接蛋白如整合素和选择素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癌干细胞癌干细胞(C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小部分肿瘤细胞。
CSCs在肿瘤细胞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具有增殖、抵抗药物和侵袭能力。
研究表明,CSCs的特定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识别和定位这些细胞,并进一步研究它们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机制。
5.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和物质的微环境,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等。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和信号分子可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过程。
总结: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是现代肿瘤学的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恶性肿瘤 的治疗取得 了很大进步 , 但是在 常
规 治 疗 后 肿 瘤 的 复 发 与 转 移 仍 然 是 现 今 需 要 面 对 的严 峻 问
瘤 干细胞 中 , 这一调 节机制 并不存 在 , 的增殖 分化是无 序 它 的、 失控的 。( ) 2 肿瘤干细胞没有分化为成熟细胞 的能力 , 其
题 。肿瘤干细胞假说是近年来提出 的一种新 理论 , 假说认为 肿瘤 由肿瘤干细胞和一般肿瘤细胞组成 ( 肿瘤 的异质性 ) 肿 , 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极少 的具有 自我更新 、 不定 潜能性并促 使肿瘤形成的细胞 , 是形成不 同分化程度 的肿瘤 和肿瘤不断生长扩散 的根源 。肿瘤 干细 胞理论 促使 研究 人员重新审视肿瘤起始 、 展和 治疗 中抗 药性 的原 因 , 发 并为 肿瘤的早期 诊断、 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 了新 的思路 。而寻找 和鉴定 特异性 的肿瘤 干细胞分 子表 面标记物 , 识别肿瘤 组织 中的肿瘤干 细胞 是肿 瘤干细 胞靶 向治疗 的关键 。本文 就近 年来肿瘤 干细胞表 面标记 物 的研 究进 展及 如何寻 找肿瘤 干
原 标 记 外 , 瘤 于细 胞 还 具 有 一 些 特 异 的 细 胞 表 面 抗 原 标 肿 记 , 些 表 面标 记 犹 如 肿 瘤 干 细 胞 的 “ 纹 ”, 究 者 可 以 通 这 指 研
过识别和利用这些表 面标记 来准 确地筛 选与 分离肿 瘤干 细 胞; 外, 此 这些标记 大多 与恶性肿 瘤 中致癌 、 移 、 转 复发相关 的标记相似 , 明了肿 瘤干 细胞与 肿瘤 发生发 展、 证 转移及
21 00年 1 1月第 4卷第 l 期 1
卵巢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2.10.032卵巢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陈俊臣,彭燕蓁综述,成九梅ә审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北京妇幼保健院100006) [摘要]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首位,传统的手术和化疗对其生存率提高有限,免疫治疗是目前充满潜力的肿瘤治疗方式,卵巢癌有效免疫治疗的前提是对其免疫逃逸机制全面深刻的理解㊂卵巢癌的免疫逃逸机制包括卵巢癌相关抗原无法被识别㊁抗原递呈细胞的抑制㊁肿瘤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抑制㊁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等㊂[关键词]卵巢癌;免疫逃逸;免疫抑制;机制;免疫治疗[中图法分类号] R737.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8348(2022)10-1769-05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 i n m e c h a n i s m o f i m m u n e e s c a p e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C H E N J u n c h e n,P E N G Y a n c h e n,C H E N G J i u m e iә(G y n e c o l o g i c a l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C e n t e r,A f f i l i a t e d B e i j i n g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 M 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l d H e a l t h C a r e H o s p i t a l,B e i j i n g10000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h a s t h e h i g h e s t m o r t a l i t y r a t e a m o n g a l l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 o f t h e f e m a l e r e-p r o d u c t i v e s y s t e m.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 a n d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h a v e t h e l i m i t e d e f f e c t f o r i n c r e a s i n g i t s s u r v i v a l r a t e.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i s f u l l o f p o t e n t i a l f o r t u m o r t r e a t m e n t a t p r e s e n t.T h e p r e m i s e o f e f f e c t i v e i mm u n o t h e r-a p y f o r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i s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p r o f o u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i t s i mm u n e e s c a p e m e c h a n i s m.T h e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i mm u n e e s c a p e o f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i n c l u d e f a i l u r e t o r e c o g n i z e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a s s o c i a t e d a n t i-g e n s,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a n t i g e n-p r e s e n t i n g c e l l s,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t u m o r k i l l e r i mm u n e c e l l s,a c t i v a t i o n o f i mm u n o-s u p p r e s s i v e c e l l s,e t c.[K e y w o r d s]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i mm u n e e s c a p e;i mm u n o s u p p r e s s i o n;m e c h a n i s m;i mm u n o t h e r a p y卵巢癌病死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㊂由于卵巢癌解剖特征,卵巢癌在发现时通常已处于晚期[2],病死率很高㊂2020年,全球共313959人诊断为卵巢癌,207252人死于卵巢癌[3-4]㊂手术和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尽管近年来对这些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卵巢癌的存活率仅略有提高㊂其5年生存率在中国仅为38.9%[5]㊂目前急需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㊂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显示出令人惊喜的疗效,C A R-T技术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E M I L Y无癌生存9年㊂免疫检查点封锁等肿瘤免疫治疗也提高了晚期黑色素瘤㊁非小细胞肺癌㊁尿路上皮癌㊁肾细胞癌等患者的总体生存率[6-8]㊂为使卵巢癌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于肿瘤免疫治疗,就要充分深入了解卵巢癌的免疫逃逸机制㊂免疫系统与宿主体内的肿瘤细胞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自相矛盾地抑制和促进了肿瘤的发展和进程㊂此过程称为癌症免疫编辑,该过程分为3个阶段:消除㊁平衡和逃逸㊂免疫监视发生在第一阶段,即癌细胞被肿瘤细胞识别并清除;而肿瘤的选择发生在第二阶段,即一部分癌细胞持续存在,但免疫应答足以预防其增殖,但最终选择性清除压力,导致可逃避免疫应答的癌细胞占优势㊂这最终导致免疫逃逸,肿瘤细胞生长不再受限制,病情进展[9-10]㊂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免疫抵抗性肿瘤细胞的选择与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抗肿瘤相关的免疫细胞异常,T细胞运输中的障碍以及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㊂尽管基于免疫检查点的癌症免疫疗法已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获得了临床益处㊂因此,了解卵巢癌免疫逃逸的机制不仅对于提高当前疗法的效率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开发卵巢癌免疫疗法中的新治疗策略也很重要㊂本文主要介绍卵巢癌相关抗原识别㊁抗原递呈细胞的抑制㊁肿瘤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抑制㊁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等重要卵巢癌免疫逃逸机制㊂1卵巢癌相关抗原的识别肿瘤抗原的缺陷会损害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递呈,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㊂肿瘤相关抗原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96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专项(F C Y Y202105)㊂作者简介:陈俊臣(1990-),住院医师,博士,主要从事卵巢癌方面的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c j m1429@c c m u.e d u.c n㊂力㊂早在2017年,C A T H E R I N E团队对6例黑色素瘤患者肿瘤进行了D N A测序,并预测了最有可能表达新抗原的突变[11]㊂并对每例患者注射了大约20个不同新抗原疫苗,均引起了强烈的T细胞免疫反应,所有患者在32个月后体内均无肿瘤存在㊂在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N Y-E S O-1被认为是免疫治疗更有希望和更有效的靶标[12]㊂但另有研究[13]显示,42种上皮性卵巢癌样本中MH C-1或MH C-2分子均未发现N Y-E S O-1肽抗原㊂在卵巢癌的临床试验中,许多实体瘤靶标均依赖于已发现的肿瘤相关抗原,例如H E R2,WT1,N Y-E S O-1和p53,但它们并不经常存在于MH C分子上㊂因此,针对这些抗原诱导免疫反应可能会误导免疫细胞,从而无法攻击肿瘤细胞㊂S C HU S T E R等[13]通过对上皮性卵巢肿瘤与良性组织MH C呈递抗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许多免疫原性靶标,包括MU C16㊁间皮素㊁L G A L S1㊁I D O1和K L K10㊂这些免疫原性靶标可能是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靶标㊂具有免疫原性的卵巢癌肿瘤相关抗原具有成为肿瘤相关抗原疫苗的潜力,进一步深入研究卵巢癌肿瘤相关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效果有望为开发卵巢癌免疫治疗疫苗提供新思路㊂2抗原递呈细胞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抗原递呈细胞包括巨噬细胞㊁树突状细胞和B淋巴细胞㊂其中树突状细胞是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㊂当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时,它们会转移到次级淋巴器官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T细胞或效应T细胞,以触发特定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14]㊂为了激活C D8+或C D4+T细胞,需要几个信号,它们包括:与MH C-1或MH C-2分子结合的抗原肽分别呈递给C D8+T细胞或C D4+T细胞,通过各种正负信号之间的平衡传递适当的协同刺激信号以及由树突状细胞产生的T细胞刺激性细胞因子[14]㊂已有文献证明I L-6,I L-35[15]和肿瘤外泌体[16]等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并促进肿瘤逃避免疫监视㊂I L-35通过降低H L A-D R,C D83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包括C D40,C D80和C D86)来抑制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成熟㊂此外,用I L-35处理的树突状细胞抑制了原始C D4+T细胞向T h1细胞的转化,并减弱了C D8+T细胞的反应[15]㊂同时,I L-6还通过I L-6/ S T A T3信号通路下调MH C2类分子和C D86来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17]㊂生长分化因子15(G D F-15)可能通过与树突状细胞中的C D44相互作用来抑制其功能,减弱抗原呈递能力或使共刺激分子表达降低,从而促进卵巢癌的免疫逃逸[18]㊂严重的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发生在晚期卵巢癌中,癌细胞大量浸润树突状细胞,分泌P G E2和T G F-β,并通过诱导P D-L1和精氨酸酶活性将具有免疫功能的常规树突状细胞转变为免疫抑制细胞[18]㊂阻断抑制树突状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可能有助于逆转卵巢癌的免疫逃逸㊂一项研究将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负载次氯酸氧化的完整肿瘤裂解物(以诱导原发性坏死并增强裂解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并经区域内淋巴结给药㊂其中2例患者达到2年甚至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19]㊂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内的癌症疫苗因疗效欠佳而不被看好,因此人们认为将它们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㊂逆转抗原呈递抑制的免疫治疗效果逐渐显现,激发并恢复抗原递呈细胞的正常功能是逆转卵巢癌免疫逃逸的关键环节,基于逆转抗原呈递抑制的免疫治疗使卵巢癌免疫治疗体系更加充分完整,为达到最终全面有效的卵巢癌免疫治疗做好了铺垫㊂3非特异性免疫途径的抑制自然杀伤(N K)细胞在卵巢癌患者腹腔积液中含量相对较高,但随着C D16的下调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天然细胞毒性的降低而显示出功能受损[20]㊂N K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是由于卵巢肿瘤的生长㊁相关腹腔积液以及由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 D S C)和调节性T细胞(T r e g)产生的多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结果[21]㊂这些改变包括激活受体2B4㊁C D16㊁N K p30和D N AM1的下调,以及抑制关卡受体P D-1的上调[22-23]㊂肿瘤细胞释放可溶形式的活化N K细胞受体配体可能会限制活化N K受体的表达,从而影响N K细胞杀死表达那些受体配体的肿瘤细胞的能力㊂卵巢癌细胞释放可溶形式的B7-H6,这是N K细胞上N K p30的主要配体,导致肿瘤微环境中N K细胞上N K p30表达的丧失[20]㊂这些N K细胞产生I F N-γ和溶细胞功能下降,随后N K细胞介导的B7-H6+卵巢癌细胞清除作用减弱[20]㊂同样,T G F-β的过表达可以抑制C D16触发的N K细胞I F N-γ的表达,并与I L-10一起降低了包括N K细胞在内的各种效应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毒性[24]㊂N K 细胞功能在卵巢癌的进展过程中明显受到抑制,而打破这一抑制状态有望提高N K细胞发挥杀伤卵巢癌细胞的能力,未来通过研发相关配体的中和剂或N K 细胞的激活剂有望通过恢复N K细胞的功能提高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效力㊂4杀伤性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为了渗入肿瘤微环境,效应T细胞必须进入肿瘤血管,然后与内皮上的黏附分子相互作用,最后穿过血管壁㊂但是,促血管生成因子,特别是V E G F的水平升高,促进异常血管形成,从而促成了肿瘤免疫逃逸㊂此外,内皮素B受体的过表达会阻止T细胞归巢到肿瘤部位,从而导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 I L)的缺失㊂T细胞突破上述障碍后,将面临多种免疫抑制因素阻止T细胞有效攻击癌细胞㊂这些因素包括肿瘤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酶和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以及肿瘤微环境中与免疫抑制有关的肿瘤相关免疫细胞㊂吲哚胺2,3-二加氧酶1(I D O1)通常在肿瘤中表达,它是限速酶,可将L-色氨酸(T r p)转化为犬尿氨酸[25]㊂I D O1在肿瘤中的过度表达导致L-色氨酸的07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耗竭及犬尿氨酸和下游分解代谢产物的产生,从而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抗肿瘤免疫,包括促进T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滞和功能障碍㊁T r e g s的分化以及M D S C s的增殖和激活[26-27]㊂效应T细胞进入肿瘤部位后,表面上表达MH C-1分子的肿瘤细胞可以被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 T L)识别㊂然而,多种证据表明,肿瘤细胞中抗原呈递途径的缺陷导致癌细胞表面上的MH C-1分子的丢失或下调,从而导致T细胞免疫识别受损㊂T 细胞活化过程涉及两个不同的信号:T细胞受体(T C R)与MH C肽复合物的结合,共刺激分子C D28和B7(C D80和C D86)之间的相互作用㊂然而,在T C R结合后,C T L A-4在活化的T细胞表面上调,与C D28相比,C T L A-4以更高的亲和力结合B7并介导T细胞中的抑制信号,从而阻碍了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28]㊂C T L A-4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免疫抑制活性:反向信号传导,从而诱导I D O的产生,进而抑制T细胞增殖;C T L A-4介导的Z A P70表达的抑制或C b l的上调,均抑制T细胞活化;在P D-1阻断治疗不敏感的卵巢癌中,肿瘤表达的B7-H3可抑制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29]㊂T细胞的杀伤作用在整个免疫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中之重,C A R-T治疗在多种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未来通过进一步开展卵巢癌C A R-T治疗的临床试验,深入研究阻断这些抑制杀伤性T细胞的信号通路,有望逆转卵巢癌免疫逃逸最终清除卵巢癌细胞㊂5免疫抑制性细胞5.1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 r e g)介导的免疫抑制活性有几种机制,包括T r e g细胞消耗I L-2,从而限制了C D8+ T细胞的活性[28]㊂I L-10,T G F-β和腺苷等抑制性分子的分泌[30];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例如C T L A-4, P D-1,T I M-3和L A G-3[28];并产生颗粒酶和/或穿孔素以杀死效应T细胞[28]㊂与S K O V3共培养诱导的C D8+T r e g细胞具有较低的糖酵解基因表达,表明代谢过程可能是诱导C D8+T r e g的机制[31]㊂与患有卵巢良性肿瘤和健康对照的患者相比,卵巢癌患者的C D8+T r e g细胞亚群增加,C D25㊁C T L A-4的表达增加而F o x p3和C D28表达下降㊂与S K O V3/A2780共培养体外诱导的C D8+T r e g细胞显示C T L A-4和F o x p3表达增加,而C D28表达减少㊂此外,体外诱导的C D8+T r e g细胞通过T G F-β1和I F N-γ介导抑制幼稚的C D4+T细胞增殖[32]㊂另外,免疫抑制性调节性B细胞(B r e g s)也可产生I L-10并表达高水平C D80和C D86促进维持耐受性和免疫抑制,促进C D4+T 细胞转化为抑制性T r e g并抑制C D4+和C D8+T细胞增殖[33]㊂未来通过找出卵巢癌细胞调节T细胞转化的关键基因,并开发出相应的抑制剂或阻断剂,有望逆转调节性T细胞促卵巢癌免疫逃逸这一过程,实现全面有效的卵巢癌免疫治疗㊂5.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 AM)是关键的免疫抑制细胞,它们有助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有效的肿瘤免疫力㊂T AM表达P D-1配体,包括P D-L1和P D-L2,从而抑制T细胞功能[34]㊂而且,T AM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例如I L-10和T G F-β,它们抑制C D4+和C D8+T细胞并促进T r e g扩增㊂另外,T AM s产生趋化因子,例如C X C L8,它诱导巨噬细胞上P D-L1的表达,还产生精氨酸酶和I D O,从而导致T细胞的代谢饥饿[35]㊂卵巢癌的T AM还表达免疫抑制趋化因子C C L18和C C L22,他们被发现大量存在于卵巢癌患者的腹腔积液中[36]㊂最近评估卵巢癌患者中M1和M2极化的标志物的研究表明,M1/M2比率增加与患者生存率提高相关[37]㊂表达C T H R C1的卵巢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促进了巨噬细胞的M2极化,相反, C T H R C1敲低消除了S T A T6介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38]㊂未来通过深入研究寻找可诱导巨噬细胞的M1表型的激活剂,在卵巢T AM s中诱导M1表型(例如通过I F N-γ治疗)有望逆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效力㊂5.3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 D S C)是具有有效免疫抑制活性的未成熟骨髓细胞的集合㊂M D S C s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例如I L-10和T G F-β,从而削弱T 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并募集T r e g[39]㊂此外,M D S C s过表达I D O和精氨酸酶-1,它们分别降解L-色氨酸和L-精氨酸,导致T细胞无反应㊂类似地,M D S C也会过表达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从而将L-精氨酸转化为一氧化氮(N O),从而诱导T细胞无反应性㊂此外,已证明由M D S C产生的高水平活性氧(R O S)可以促进T细胞凋亡[40]㊂另外,P D-L1在M D S C s上的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密切相关[41]㊂在卵巢癌中,P G E2在由C X C L12-C X C R4途径触发的M D S C 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42]㊂引入P G E2合成抑制剂(例如塞来昔布)可能是防止C X C L介导的M D S C积累的有效策略,并且可以增强免疫反应的有效性㊂未来通过找出有效分子针对性抑制M D S C,有望逆转其促卵巢癌免疫逃逸作用,辅助清除卵巢癌细胞,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㊂总之,卵巢癌免疫逃逸涉及卵巢癌相关抗原无法被识别㊁抗原递呈细胞的抑制㊁肿瘤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抑制㊁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等方面,肿瘤免疫治疗在其他肿瘤取得的惊人效果展现出其巨大的治疗潜力,深入了解并针对性逆转卵巢癌免疫逃逸从而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卵巢癌免疫治疗的目标㊂参考文献[1]L H E U R E U X S,G O U R L E Y C,V E R G O T E I,e t a l.E p i t h e l i a l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L a n c e t,2019,393(10177):1240-1253.[2]D A F N I U,MA R TÍN-L L U E S MA S,B A L I N T17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K,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 c a n c e r v a c c i n e s i n s e l e c t e dg y n a e c o l o g i c a l b r e a s t a n d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s:a20-y e a r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E u r J C a n c e r,2021,142:63-82.[3]S U N G H,F E R L A Y J,S I E G E L R L,e t a l.G l o b a l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2020:g l o b o c a n e s t i m a t e s o f i n-c ide n c e a n d m o r t a l i t y w o r l d w i d ef o r36c a n c e r si n185c o u n t r i e s[J].C A,2021,71(3):209-249.[4]S I E G E L R L,M I L L E R K D,F U C H S H E,e ta l.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2021[J].C A,2021,71(1): 7-33.[5]Z E N G H,Z H E N G R,G U O Y,e t a l.C a n c e rs u r v i v a l i n C h i n a,2003-2005: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s t u d y[J].I n t J C a nc e r,2015,136(8):1921-1930.[6]R O S E N B E R G J E,HO F F MA N-C E N S I T S J,P OW L E S T,e t a l.A t e z o l i z u m a b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a n d m e t a s t a t i c u r o t h e l i a lc a r c i n o m a w h o h a v e p r o g r e s s ed f o l l o w i n g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p l a t i n u m-b a s e d c h e m o t h e r a p y:a s i n g l e-a r m,m u l t i c e n t r e,p h a s e2t r i a l[J].L a n c e t,2016,387(10031):1909-1920.[7]MO T Z E R R J,T A N N I R N M,M C D E R MO T TD F,e t a l.N i v o l u m a b p l u s i p i l i m u m a b v e r s u s s u n i t i n i b i n a d v a n c e d r e n a l-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N E n g l J M e d,2018,378(14):1277-1290.[8]A N T O N I A S J,V I L L E G A S A,D A N I E L D,e ta l.D u r v a l u m ab a f t e rc h e m o r ad i o t he r a p y i n s t a g eⅢ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J].N E n g l J M e d,2017,377(20):1919-1929. [9]O'D O N N E L L J S,T E N G M W L,S MY T H M J.C a n c e r i mm u n o e d i t i n g 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T c e l l-b a s e d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J].N a t R e v C l i nO n c o l,2019,16(3):151-167.[10]K U N I MA S A K,G O T O T.I mm u n o s u r v e i l l a n c ea n d i mm u n o e d i t i n g o f l u n g c a n c e r:c u r r e n t p e r-s p e c t i v e s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J].I n t J M o l S c i, 2020,21(2):597.[11]K A I S E R J.P e r s o n a l i z e d t u m o r v a c c i n e s k e e p c a n c-e r i n c h e c k[J].S c i e n c e,2017,356(6334):122.[12]G O R D E E V A O.C a n c e r-t e s t i s a n t i g e n s:u n i q u e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b i o m a r k e r s a nd t a r ge t sf o r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J].S e m i n C a n c e r B i o l,2018,53:75-89.[13]S C HU S T E R H,P E P E R J K,BÖS MÜL L E R HC,e t a l.T h e i mm u n o p e p t i d o m i c l a n d s c a p e o f o-v a r i a n c a r c i n o m a s[J].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A,2017,114(46):E9942-9951.[14]WA N G Y,X I A N G Y,X I N V W,e t a l.D e n d r i t-i c c e l l b i o l o g y a n d i t s r o l e i n t u m o r i mm u n o-t h e r a p y[J].J H e m a t o l,2020,13(1):107.[15]C H E N X,H A O S,Z H A O Z,e t a l.I n t e r l e u k i n35:I n h i b i t o r y r e g u l a t o r i n m o n o c y t e-d e r i v e dd e n d r i t i c c e l l m a t u r a t i o n a n d a c t i v a t i o n[J].C y t o k i n e,2018,108:43-52.[16]N I N G Y,S H E N K,WU Q,e t a l.T u m o r e x o-s o m e s b l o c k d e n d r i t i c c e l l s m a t u r a t i o n t o d e-c r e a s e t h e T c e l l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J].I mm u-n o l L e t t e r s,2018,199:36-43.[17]O H N O Y,K I T AMU R A H,T A K A H A S H I N,e t a l.I L-6d o w n-r e g u l a t e s H L A c l a s sⅡe x-p r e s s i o n a n d I L-12p r o d u c t i o n o f h u m a n d e n-d r i t i c ce l l s t o i m p a i r a c t i v a t i o n of a n t ig e n-s p e-c i f i c C D4+T c e l l s[J].C a n c e r I mm u n o l,2016, 65(2):193-204.[18]C H A E C S,T E R A N-C A B A N I L L A S E,C U B-I L L O S R U I Z J R.D e n d r i t i c c e l l r e h a b:n e ws t r a t e g i e s t o u n l e a s h t h e r a p e u t i c i mm u n i t y i n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I mm u n o l I mm u-n o t h e r,2017,66(8):969-977.[19]MA R T I N L L U E S MA S,WO L F E R A,H A R A-R I A,e t a l.C a n c e r v a c c i n e s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h o w c a n w e i m p r o v e?[J].B i o m e d i c i n e s,2016, 4(2):10.[20]G R E P P I M,T A B E L L I N I G,P A T R I Z I O,e ta l.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a n t i t u m o r N K c e l l f u n c-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I n t J M o l S c i,2019,20(4):890.[21]S T O J A N O V I C A,C E RW E N K A A.N a t u r a lk i l l e r c e l l s a n d s o l i d t u m o r s[J].J I n n a t I m-m u n,2011,3(4):355-364.[22]P E S C E S,T A B E L L I N I G,C A N T O N I C,e t a l.B7-H6-m e d i a t e d d o w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N K p30i nN K c e l l s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o v a r i a n c a r c i n o m a i m-m u n e e s c a p e[J].O n c o i mm u n o l o g y,2015,4(4):e1001224.[23]P E S C E S,G R E P P I M,T A B E L L I N I G,e t a l.I-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a s u b s e t o f h u m a n 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c e l l s e x p r e s s i n g h i g h l e v e l s o f p r o g r a mm e dd e a t h1:A p h e n o t y p i c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i z a t i o n[J].J 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2017,139(1):335-346.[24]Y I G I T R,MA S S U G E R L F,F I G D O R C G,e ta l.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c r e a t e s a s u p p r e s s i v e m i c r o-e n v i r o n m e n t t o e s c a p e i mm u n e e l i m i n a t i o n[J].G y n e c o l O n c o l,2010,117(2):366-372.[25]P L A T T E N M,N O L L E N E A A,RÖH R I G UF,e t a l.T r y p t o p h a n m e t a b o l i s m a s a c o mm o n 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i n c a n c e r,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b e y o n d[J].N a t R e v D r u g D i s,2019,18(5):379-401.[26]P R E N D E R G A S T G C,MO N D A L A,D E Y S,e t27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a l.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p r o g r a mm i n g w i t h i d o1i n-h i b i t o r s:t u r n i n g i mm u n o l o g i c a l l y u n r e s p o n s i v e 'c o l d't u m o r s'h o t'[J].T r e n d s C a n c e r,2018,4(1):38-58.[27]C H E O N G J E,S U N L.T a r g e t i n g t h e I D O1/T D O2-K Y N-A h R p a t h w a y f o r c a n c e r i m m u n o-t h e r a p y-c h a l l e n g e s a n d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J].T r e n dP h a r m a c o l l S c i,2018,39(3):307-325.[28]T A N G S,N I N G Q,Y A N G L,e t a l.M e c h a n i s m s o fi m m u n e e s c a p e i n t h e c a n c e r i m m u n e c y c l e[J].I n tI m m u n o p h a r m a c o l,2020,86:106700.[29]C A I D,L I J,L I U D,e t a l.T u m o r-e x p r e s s e d B7-H3m e d i a t e s t h e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a n t i t u m o r T-c e l l f u n c t i o n s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i n s e n s i t i v e t o P D-1b l oc k ade t h e r a p y[J].C e l l M o l e c u l I mm u n o l,2020,17(3):227-236.[30]S A L E H R,E L K O R D E.T r e g-m e d a t e d a c q u i r e d r e-s i s t a n c e t o i m m u n e c h e c k p o i n t i n h i b i t o r s[J].C a n c-e r L e t t e r s,2019,457:168-179.[31]WU M,L O U J,Z H A N G S,e t a l.G e n e e x p r e s-s i o n p r o f i l i n g o f C D8+T c e l l s i n d u c e d b y o v a r i-a n c a n c e r c e l l s s u g g e s t s a p o s s i b l e m e c h a n i s m f o r C D8+T r e g c e l l p r o d u c t i o n[J].C e l l P r o, 2016,49(6):669-677.[32]Z HA N G S,K E X,Z E N G S,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C D8+T r e g c e l l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o v a r i a n c a n c-e r:a p o s s i b l e m e c h a n i s mf o r i mm u n e i m p a i r-m e n t[J].C e l l M o l e c u l I mm u n o l,2015,12(5): 580-591.[33]T O K U N A G A R,N A S E E M M,L O J H,e t a l.Bc e l l a nd B ce l l-r e l a t e d p a t h w a y sf o r n o v e l c a n c e rt r e a t m e n t s[J].C a n c e r T r e a t R e v,2019,73:10-19.[34]V A R I F,A R P O N D,K E A N E C,e t a l.I mm u n ee v a s i o n v i a P D-1/P D-L1o n N K c e l l s a n d m o n-o c y t e/m a c r o p h a g e s i s m o r e p r o m i n e n t i nH o d g k i n l y m p h o m a t h a n D L B C L[J].B l o o d, 2018,131(16):1809-8019.[35]L I N C,H E H,L I U H,e t a l.T u m o u r-a s s o c i a t e dm a c r o p h a g e s-d e r i v e d C X C L8d e t e r m i n e s i m-m u n e e v a s i o n t h r o u g h a u t o n o m o u s P D-L1e x-p r e s s i o n i n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J].G u t,2019,68(10):1764-1773.[36]W E R T E L I,S U RÓWK A J,P O L A K G,e t a l.M a c r o p h a g e-d e r i v e d c h e m o k i n e C C L22a n dr e g u l a t o r y T c e l l s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T u m o u r B i o l,2015,36(6):4811-4817.[37]Z H A N G M,H E Y,S U N X,e t a l.A h i g h M1/M2r a t i o o f t u m o r-a s s o c i a t e d m a c r o p h a g e s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e x t e n d e d s u r v i v a l i n o v a r i a n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J O v a r i a n R e s,2014,7:19.[38]B A I Y,Y I N K,S U T,e t a l.C T H R C1i n o v a r i-a n c a n c e r p r o m o t e s m2-l i k e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o f t u m o r-a s s o c i a t e d m a c r o p h a g e s v i a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a t6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J].O n c o T a r g e t sT h e r,2020,13:5743-5753.[39]L I U Y,W E I G,C H E N G W A,e t a l.T a r g e t i n gm y e l o i d-d e r i v e d s u p p r e s s o r c e l l s f o r c a n c e r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J].C a n c e r I mm u n o l I mm u n o t h-e r,2018,67(8):1181-1195.[40]F L E M I N G V,HU X,W E B E R R,e t a l.T a r g e-t i n g M y e l o i d-d e r i v e d s u p p r e s s o r c e l l s t o b y p a s s t u m o r-i n d u c e d i mm u n o s u p p r e s s i o n[J].F r o n tI mm u n o l,2018,9:398.[41]P R I MA V,K A L I B E R O V A L N,K A L I B E R O VS,e t a l.C O X2/m P G E S1/P G E2p a t h w a y r e g u-l a t e s P D-L1e x p r e s s i o n i n t u m o r-a s s o c i a t e dm a c r o p h a g e s a n d m y e l o i d-d e r i v e d s u p p r e s s o rc e l l s[J].P r o c N a t l A c ad S c i U S A,2017,114(5):1117-1122.[42]O B E R MA J E R N,MU T HU S WAMY R,O D UN S I K,e t a l.P G E(2)-i n d u c e d C X C L12p r o d u c-t i o n a n d C X C R4e x p r e s s i o n c o n t r o l s t h e a c c u-m u l a t i o n o f h u m a n M D S C s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e n v i r o n m e n t[J].C a n c e r R e s,2011,71(24):7463-7470.(收稿日期:2021-10-12修回日期:2022-03-05)(上接第1768页)[10]谢玉燕,张莉,李凌佳,等.S e m a p h o r i n5A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恶性程度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7,57(13):71-73.[11]A HM E T M A,N I R M I S H S,V A N D A N A P,e ta l.P r o g n o s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B A P1e x p r e s s i o n i n h i g h-g r a d e u p p e r t r a c t u r o t h e l i a l c a r c i n o m a: a m u l t i-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s t u d y[J].W o r l d J U r o l, 2019,37(11):2419-2427.[12]姚战非,张雪梅,乌云.血清特异性m i R N A用于恶性黑素瘤诊断的初步探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45(8):561-564.[13]Q I N J Y,Z HO U Z M,C H E N W L,e t a l.B A P1p r o m o t e s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m e t a s t a s i s b y d e u b i q u i t i n a t i n g K L F5[J].N a tC o mm u n,2015,6:8471.(收稿日期:2021-10-18修回日期:2022-03-12)37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
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的细胞,可以转化为各种细胞类型,因此在医学领域一直受到热切关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治疗许多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1.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干细胞治疗成为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向。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脏细胞,因此具有很高的治疗潜力。
目前,临床试验中已经有很多干细胞治疗的案例,效果也非常不错。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Jianyi Zhang等人,使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制备的心肌细胞,让iPSC分化成心肌细胞,再将其注射到大鼠心脏中,结果发现,这些转化后的心肌细胞能够融合进入心肌组织中,修复和恢复了心肌组织的功能。
2.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神经细胞类型的特性,因此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力工具。
研究者使用来自造血干细胞或胎儿脑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通过注入的方式治疗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在小鼠和猴子等动物体内进行了多项实验,发现该方法能够显著地改善疾病的症状。
3. 干细胞辅助肿瘤治疗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越来越重视,干细胞因其自身特性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能够帮助强化患者的免疫系统和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
目前,干细胞辅助的细胞治疗已经在多个癌症种类上得到了展示。
在一项中期临床试验中,科学家将来自健康人的多功能干细胞进行转移,用于治疗癌细胞难以彳亍的、乳腺癌、鼻咽癌、结肠直肠癌和卵巢癌。
这项研究发现,病人获得了更好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干细胞治疗的最新进展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遇,也为今后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千万不要过于乐观,各种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仍需要经过更多科学验证的解决方案。
CD90作为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1Cheng Q,Xu X,Jiang H,et al.Knockdown of long non-coding RNA XIST suppress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gression by activating miR-491-5p[J].J Cell Biochem,2018,119(5):3936-39442Wang YD,Cheng N,Luo JP.Downregulation of lncRNA ANRIL represses tumorigenicity and enhances cisplatin-induced cytotoxicity via regulating microRNA let-7a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J Biochem Mol Toxicol,2017,31(7),Doi:10.1002/jbt.219043Su X,Li G,Liu W.The long noncoding RNA 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9promo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genesis via stabilizing HIF1alpha[J].DNA Cell Biol,2017,36(5):394-4004Nie GH,Li Z,Duan HF,et al.lncRNA C22orf32-1contributes to the tumorigene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Oncol Lett, 2017,13(6):4487-44925Kong YG,Cui M,Chen SM,et al.LncRNA-LINC00460facilit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umorigenesis through sponging miR-149-5p to up-regulate IL6[J].Gene,2018,639:77-846Ma DD,Yuan LL,Lin LQ.LncRNA HOTAIR contributes to the tumorigene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via up-regulating FASN [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7,21(22):5143-51527Sun C,Sun Y,Zhang E.Long non-coding RNA SNHG20promo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upregulating TGF-beta1[J].Exp Ther Med,2018,16(6):4967-49748王斌,肖何,张志敏,等.低表达lncRNA LINC00665通过调控S100A13表达抑制膀胱癌侵袭和增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51(3):209-2139Wu JH,Tang JM,Li J,et al.Upregulation of SOX2-activated lncRNA ANRIL promo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growth[J].Sci Rep,2018,8(1):333310Gao L,Cheng XL,Cao H.LncRNA THOR attenuates cisplatin sensitivit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s via enhancing cells stemness [J].Biochimie,2018,152:63-7211Wang Q,Zhang W,Hao S.LncRNA CCAT1modulates the sensitivity of paclitaxel in nasopharynx cancers cells via miR-181a/CPEB2axis [J].Cell Cycle,2017,16(8):795-80112Ge Q,Lu M,Ju L,et al.miR-4324-RACGAP1-STAT3-ESR1 feedback loop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bladder cancer [J].Int J Cancer,2019,144(12):3043-305513Holst S,Wilding JL,Koprowska K,et al.N-Glycomic and tran-scriptom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dx1mrna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lines[J].Cells,2019,8(3),Doi:10.3390/cells8030273 14Nakayama C,Yamamichi N,Tomida S,et al.Transduced caudal-type homeobox(CDX)2/CDX1can induce growth inhibition on CDX-deficient gastric cancer by rapid intestinal differentiation[J].Cancer Sci,2018,109(12):3853-386415Zheng R,Lin S,Guan L,et al.Long non-coding RNA XIST inhibited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migration,and invasion via miR-155/ CDX1axi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8,498(4):1002-1008(收稿日期:2020-06-06)(修回日期:2020-06-29)CD90作为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相关研究翁艳洁周晓水王常玉项涛摘要目的研究CD90作为分选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笔者实验室制备的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MD3,采用CD90单抗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CD90+细胞及CD90-细胞°体外实验检测两个不同亚群细胞的体外悬浮球形成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分化潜能、表达干细胞标志物的差异,体内动物实验检测不同亚群细胞皮下成瘤能力是否有差异°结果人卵巢癌细胞SKOV3-MD3中存在具有干性特征的CD90+细胞,CD90+细胞比CD90-细胞具有更高的体外悬浮球形成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及分化潜能,表达更高水平的干细胞标志物,以及具有更强的皮下成瘤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SG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进展
BSG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进展针对近年来BGS(basigin)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BGS作为一种多种功能蛋白分子,参与炎症反应、胚胎发育、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BSG在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机制作用明显,主要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已成为肿瘤浸润转移等方面的研究焦点,本文现就BSG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发现及生物功能作用进行综述。
BSG;恶性肿瘤;细胞;转移doi:10.14033/ki.cfmr.20__.2.0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__)02-0182-03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的一种体现,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恶性肿瘤的并发率大概为0.25%。
随着BGS在恶性肿瘤临床意义和机制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方法。
BSG也称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7(CD147)[1],M6、5F7、OK、Neurothelin、OX-47或gp42,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的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分子结构中具有免疫球蛋白分子类似的结构域,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s superfamily,IgSF)[2]。
BSG也是一种IgSF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ar,CAM),又称为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ducer,EMMPRIN)或者肿瘤胶原酶刺激因子(tumor collagenase stimulating factor,TCSF)。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BGS在恶性肿瘤中的机制作用更加明确,针对BSG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BSG的结构BSG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广泛表达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其分子量约为50~60 kU,隶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卵巢肿瘤干细胞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 e o d 】 O a a epams epat tm cl;D u s tne no l m il i l res K yw rs vr nn ols ;N olscs es rgr iac , epa ;Bo g a k r; i i e l es s o c ma
I mmu i ;Mu i r gr ssa c — s o it dp ti s nt y h d i n e a s ca e r en u e t o
id c t l s eai n h p w t h mo e itn e S s wi e n t el s ra e ma e a e s p r t d f m n ia e a c o e r lt s i i c e r ss c .C C t d f i c l u f c k r c n b e a ae r o h a h i e o c e r ssa to a in c c rc l ,t e a r v d e e v i o el h tC e — e e ma n an t e t mo h mo e itn v r a e el h y c n p o i e a r s r o r fc l ta a s l r n w, i t i u r a n s s n f h w ih ma eu h u ko et mo n yb ep ma y s u c f e u rn ea dc e r ssa c . c r i gt h c k p t eb l f h t u r d ma et r r o r e o c r c h mo e it n e Ac o dn a h i r e n o h p ca l s ra ema k r d ma i gc e t e a e t ee t l i dn t o a i a c rs m e s c n t es e il e — u f c r e n kn h moh r p u iss l ci eyb n i gwi v r nc n e e c l , a c a c v h a t ei n t a c rr c re c n h mo e i a c o u hy a d p o i emo ee e t ec e t e a ys e ue . l mi aec n e u n e a d c e r ss n et r g l n r vd r f c i h mo h r p h d l s e t ho v
YAP与肿瘤干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YAP与肿瘤干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李海欣;何娜(综述);郑红(审校)【摘要】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 is a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that can interact with different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acti-vate gene expression. YAP, as the key transcription protein of Hippo pathway,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rol of the or-gan size, stem cell biology, and tissue-specific stem cell self-renewal. In the Hippo pathway, MST1/2 kinases, together with the adaptor protein SAV, phosphorylate LATS1/2 kinases. YAP is phosphorylated and inhibited by the activated LATS1/2, a key component of the Hippo tumor suppressor pathway. In recent years,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high expression of YAP in the embryonic stem cells, neural stem cells,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an maintain the cancer stem cell;and YAP has become the marker of cancer stem cells. Meanwhile, more and mor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disorder of Hippo-YAP signaling pathwa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ancer stem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mainly discuss the role of the Hippo pathway in the stem cell biology and it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in tis-sue homeostasis and cancer.%YAP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可以与不同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基因的表达。
miRNA-200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 用。 因此 , 笔者认 为 T F—p G :参 与 卵巢癌 的发 生发 展机
制很 可能与 T F—p G 相似 , 有待进一步研 究。
N 2 0家族 的表 达使 E一钙黏 蛋 白表达下调 而诱 导 E T, A一 0 M
促 进 癌 细胞 的侵 袭 和 转 移 能 力 。 因 此 这 三 者 之 间 就 形 成 一
4 m R一 0 i 20与胰 岛素样生长 因子 (G ) I F 的信 号通 路
IF G 1一R I F 、G 2一R是 m R一2 0家 族 常 见 的 靶 基 、G 2 I F i 0
个相互反馈 的回路 , 调控 着彼 此的表 达水 平 , 节癌细胞 的 调 E MT或 ME T的状态转换 , 最终调控 着肿瘤的发生 、 发展 。
族 由 mi RNA 一2 0 、 RNA 一2 O mi NA 一2 0 、 R 0 a mi O b、 R 0 c mi NA 一
m R A 的靶 基 因多数是参与 转录、 号转 导、 瘤发 生的基 iN 信 肿 因, 有研 究表 明 m R A 能 够调 节 R s癌 基 因、 细胞 分化 iN a 干 等, 因此 m R A的作 用 目标 靶 点和活性 机制 一直是研 究人 iN
晚期 卵巢癌患者的 5年 生存 率不超 过 3 % , 0 而临床上的
许 多研 究表 明 E MT是肿 瘤侵 袭转移 的一 个重要 步骤 ,
而 mi N R A一 0 2 0家族 是 上 皮 细胞 的 标 记 物 和 E T 的 主要 调 M
卵巢癌发现 时 已多在 晚期。为寻求有 力的早期诊 断指标 , 不 少国内外学者把研 究 的焦点 瞄 向 m R A。 目前 , R A在 iN miN
卵巢癌肿瘤干细胞研究现状与展望
近年 来 , 越来 越多 的证据显示 , 肿瘤细胞 群体不
尽 相 同 , 在着 一小 群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 自我 更 新 和分 存 % 具 化 潜能 的干 细胞 , 即肿瘤 干 细胞 ( u o t e s T m r e cl , s m l
实这 2个 克 隆具备 T C 特 征 。随后 ,aa 等对 这 Ss B pt
2个克 隆 ( S s 细胞 表面分子 的表 达情况进 行 了检 rE) i
T C ) 称 肿 瘤 起 始 细 胞 ( u riian es Ss 或 Tmo ntt gci, ii l TC ) 又称 癌 干细 胞 ( acr t es S s , Is , C ne e cl ,C C ) 维 sm l 持肿 瘤 的侵袭 , 移及对 抗肿瘤 治疗 的耐受 _ 转 6 引。大 多 数成体 组织 中存 在于 细胞 , 组织损 伤 时 , 在 干 细胞 可 以通 过不对 称分裂 , 在维持 自身稳定 的同时 ,
于早 期诊断 价值有 限 , 导致 7 % 一 5 的 E C确诊 0 7% O
可能来 源于正 常 的干/ 细胞 。 祖
从 白血 病 、 腺 癌 、 列 腺 癌 和 脑 癌 等 I 乳 前 j
T C 研究 提示 , O Ss E C也存 在 C 。正 因为 T C 是 s Ss E C复发 、 移 的 “ 子 ” 所 以对 E C研 究 , 瞄 O 转 种 , O 应
位 于卵巢表 皮的上 皮性 卵巢 癌 ( pte a oai E i l l vr h i . a a cr E C) 占卵巢 癌 的 9 % … , ncn e, O 约 0 是女 性 生殖 器 常见肿瘤 , 其发 病 率 在妇 科恶 性肿 瘤 中仅次 于子
癌症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究
癌症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究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没有单一的原因,而是与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其中,癌症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是目前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一、癌症干细胞的特点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也称肿瘤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不死亡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癌细胞亚群体。
在肿瘤中,癌症干细胞具有异常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能够在肿瘤治疗及治疗后再生,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
癌症干细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更新能力。
癌症干细胞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不断地生成癌细胞。
2. 巨大增殖能力。
癌症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分裂和增殖能力,可以更快速地增加其数量。
3. 免疫逃避能力。
癌症干细胞能够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或者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躲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4. 多向分化能力。
癌症干细胞拥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各种肿瘤细胞。
二、肿瘤微环境对癌症干细胞的影响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由肿瘤细胞、血管系统、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多种分子组分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肿瘤微环境不仅是肿瘤发生、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环境,还可以影响癌症干细胞自我更新和肿瘤复发的过程。
肿瘤微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癌症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因子的调节。
肿瘤微环境中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多种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癌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
2. 细胞间相互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成分(如肿瘤关联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与癌症干细胞可以相互作用,进而调节其增殖和分化。
3. 细胞外基质的质和量。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对于癌症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可分泌胶原质来储存并释放信号分子来影响癌症干细胞的命运决定。
探索N-cadherin在卵巢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探索N-cadherin在卵巢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及意义引言: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进展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N-cadherin (N-钙粘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N-cadherin是一种细胞粘附蛋白,能够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互作,调控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以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N-cadherin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意义上的价值。
N-cadherin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1.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研究发现,N-cadherin的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相关。
N-cadherin通过整合细胞外基质分子和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
这一发现提示N-cadherin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
2. 上皮间质转化(EMT):EMT是一种细胞形态和功能的转变,使上皮细胞从极性和黏附状态向间充质细胞转化。
研究发现,N-cadherin能够参与卵巢癌细胞的EMT过程。
在癌细胞的N-cadherin表达上调的情况下,细胞间的黏附力降低,上皮细胞逐渐失去极性,并表现出间充质细胞的特征。
这一转变可能增加了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3. 促进血管新生:血供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N-cadherin能够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血管新生,进而增强了肿瘤的供血和生长能力。
N-cadherin通过调控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分子的表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而促进血管形成。
N-cadherin在卵巢癌中的意义:1. 作为预后标志物:多项研究表明,N-cadherin的高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较差预后相关联。
高N-cadherin表达的患者往往存在更高的癌症分期,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
因此,检测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S100A8、S100A9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S100A8、S100A9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伍财亮;杨永秀【摘要】S100 proteins are small calcium binding proteins, which encoded by genes located in the epidermal differentiation complex, and they are expressed exclusively in vertebrates and are indispensable for normal epidermal differentiation. S100A8 and S100A9 proteins belong to S100 proteins family, which act as homodimers and heterodimers in regulating many cellular functions. S100A8 and S100A9 were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ory by in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such as IL-1β, TNF-α, IL-17, IL-6. Meanwhile, many researchers discovered both of them are connected with development of tumors by acting with Wnt signaling pathway, RAGE and Akt1/Smad5-ID 3-p21 signaling to impact on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invasiveness. Besides, S100A8 and S100A9 act as regulator of tumor drug resistance by activating ERK1/2 and p70S6K. Herein, we review the progress of S100A8 and S100A9 proteins in ovarian neoplasms.%由位于表皮分化簇基因编码的S100蛋白属小分子钙结合蛋白,是正常表皮分化所必需的,表达具有种属特异性,只在脊椎动物中表达。
卵巢癌干细胞对5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机制
卵巢癌干细胞对5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机制陈峻崧;杨洁;邵家胜;洪晓武【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干细胞(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OCSCs)针对化疗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磁选方法分离和纯化OCSCs,对比普通卵巢癌细胞(EOC),观察在紫杉醇、卡铂、顺铂、5-FU、阿霉素5种化疗药物作用下OCSCs耐药的情况.通过定量PCR,分析EOC与OCSCs中ABCG2、ABCB1、Nanog、MMP-2和MMP-9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从HO8910细胞分离的CD44+ CD117+细胞,对卡铂、顺铂、紫杉醇、阿霉素和5-FU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强于HO8910细胞(P<0.05).定量PCR检测发现CD44+ CD117+细胞中ABCG2、ABCB1、Nanog、MMP-2和MMP-9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HO8910细胞(P<0.05).结论与EOC相比,OCSCs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更为明显的机制可能与其较高水平表达ABCG2,ABCB1,Nanog,MMP-2和MMP-9基因有关.【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7)003【总页数】6页(P329-334)【关键词】卵巢癌;卵巢癌干细胞;化疗药物;耐药【作者】陈峻崧;杨洁;邵家胜;洪晓武【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09;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科学系,上海201508;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卵巢癌是发病率第3位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的5%。
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1-2];中国女性的卵巢癌发病率为3.8/10万,每年有1.2万人死于卵巢癌[3]。
卵巢癌复发率高,五年生存率仅有15%~30%,主要原因是耐药而导致的复发[2,4]。
卵巢癌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
卵巢癌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概述: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和最致命的一种。
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卵巢癌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
因此,深入研究卵巢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至关重要。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了解卵巢癌细胞内部的信号通路,这对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及开发创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I. 卵巢癌细胞信号通路A.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B.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C. EGFR/Ras/MAPK 信号通路D. Notch 信号通路II.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A. 激活机制1. Wnt 蛋白家族调控2. β-catenin 的核转位B. 功能与作用1. 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2. 组织再生与干细胞自我更新III.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A. PI3K 激酶1. PI3K 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关系2. PI3K 激活的信号传递B. AKT 激酶1. AKT 的激活机制2. AKT 的下游效应C. mTOR 信号通路1. mTOR 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IV. EGFR/Ras/MAPK 信号通路A. EGFR 的功能与调节机制1. EGFR 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2. EGFR 拮抗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前景B. Ras 的激活与信号传递1. Ras 基因突变与卵巢癌发生的关联性研究进展2. Ras 对 MAPK 信号通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V. Notch 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作用A. Notch 受体家族及其内源性配体介导的信号传导机制B. Notch 信号通路对于卵巢癌干细胞特性和恶性行为的调控C Notch 受体拮抗剂的研发和应用前景结论:卵巢癌是一种在女性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
了解卵巢癌内部细胞信号通路对于制定靶向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对卵巢癌细胞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Wnt/β-catenin、PI3K/AKT/mTOR、EGFR/Ras/MAPK 和 Notch 四个重要信号通路,并探讨了它们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上皮源性卵巢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上皮源性卵巢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尤玥;毕芳芳;杨清【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7(025)017【摘要】Cancer stem cells(CSCs)are a group of immortalized cells which own self-renewal capacity,multi-differential potentiality and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EOCSC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development,progression,invasion,metastasis,drug-resistance and recurrence accompanied with ovarian cancer.Although tradition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and paclitaxel systemic chemotherapy has some effect on optimal residual tumor volumes and amelior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residual EOCSCs after primary treatment,the root cause of ovarian cancer relapse and refractory,can reestablish tumor tissue in a short time.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OCSCs and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OCSCs to research targeted therapeutic drugs aiming at EOCSCs is the key point for oncotherapy.%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肿瘤组织内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以及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受.卵巢癌干细胞(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EOCSCs)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复发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顺铂、紫杉醇全身化疗对减小肿瘤体积,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治疗后残留的EOCSCs能够短时间内重建肿瘤组织,是卵巢癌复发和难治的根本原因.深入了解EOCSCs的生物学特性,探索EOCSCs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针对EOCSCs的靶向治疗药物,是抗肿瘤治疗的关键.【总页数】4页(P2832-2835)【作者】尤玥;毕芳芳;杨清【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卵巢癌干细胞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J], 尧晓芬;赖东梅2.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向汗腺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J], 刘仰斌;周建荣;张志花;徐燕3.TWEAK刺激后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J], 李霞;张珂;闵楠4.小鼠脂肪间质干细胞源胞外囊泡激活蛋白激酶B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J], 沈娜惠;孙晓春5.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侧群细胞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膜蛋白差异表达的鉴定 [J], 尹婕;潘凌亚;温仪萍;黄虹;曾靖;李晓莹;韩甜甜;金滢;李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和4306.发现其致瘤性显著高
于NSP(非SP).前者7.5×105细胞7周 全部成瘤.后者相同细胞数11周才部分 形成肿瘤。在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分离的 OVCAR3、IGROV-1、SK.OV.3三系细胞均 含有SP细胞.患者腹水中CD45-/CD31。 细胞也有SP细胞:进一步分析其表面分 子标记,发现在人和鼠SP细胞中CD45、 CD31阴性;只有鼠高表达c.kit/CDl 17, 而人SP和NSP均不表达CDll7:鼠NSP 高表达CD44.而大多数人卵巢癌细胞不 表达该分子:可以看出鼠和人SP细胞表 面分子表达不一样。由于BCRP.1可泵出 一些亲脂性的化疗药如阿霉素等.使得 sP细胞耐药性较NSP强.不易从体内清 除,且易复发。同时研究发现副中肾管抑 制物质(MIS)对鼠sP和NSP细胞在试管 内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sP细胞抑制作 用远远高于传统化疗药如阿霉素等,可能 与作用于BRCP-I有关。所以MIS与其他
卵巢癌组织中强致瘤性细胞2005
年Bapat等[5]从一位63岁四期卵巢癌患 者腹水中取得肿瘤组织,分离得到原代卵
作者单位:223002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 民医院妇产科
万方数据
塞旦医堂盘查2堂生箜踅鲞笙!鱼塑
表现为低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状态.部分的 揭示了CDl33形成的机制。 3.2卵巢癌中具有OCICs特性细胞的分 离及其作用机制2008年Zhang等[10]分 离了人卵巢癌中自我增殖的sP细胞,该 细胞移植后能在动物体内增殖出与原肿 瘤相同的肿瘤。只要100个CD44+CDl
Notch-1、Nanog、nestin、ABCG2和Oct-4
等的高表达证实了其干细胞样特性。 Bourguignon等…]研究了CD44的作 用机制.在人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对透明质 酸(HA)介导的CD44和胚胎干细胞转录 因子(Nanog)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HA 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主要的氨基葡聚糖. 与多药耐药和肿瘤生长紧密相关。使用特 异性的引物通过逆转录PCR扩增Nanog. 检测到了两种肿瘤中均有Nanog的转录 表达。此外还发现HA与肿瘤细胞结合促 进了CD44对Nanog的作用.即促进 Nanog活化和多潜能十细胞调节子Rexl 和Sox2的表达。Nanog可以与转录蛋白一 3信号传导和激活子(STAT.3)在细胞核 内形成复合物.引起STAT.3特异性激活 和多药转运蛋白MDRl(多药耐药)基因 的表达。而且还观察到HA和CD44互相 作用可以使锚蛋白和MDRl相连接使化 疗药物如阿霉素和紫杉醇从细胞内泵 出,并引起这些肿瘤细胞耐药。通过 NanogcDNA转染肿瘤细胞引起Nanog过 表达,引起了STAT.3的转录激活、MDRl 过表达和多药耐药。相反通过转染肿瘤 细胞反义NanogRNA,不但抑制了HA/ CD44介导的肿瘤特性而且提高了化疗 的敏感性,可见CD44与肿瘤耐药有一定 关系。 研究发现具有卵巢癌干细胞特性的 表面分子标记很多如CDl33、CD44、 CDl77等.研究肿瘤干细胞特性必须要 研究其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具体作用机 制,两者密不可分,只有弄清其作用机制 才能更精确地进行高效治疗.而目前研 究较多的是CDl33.下面对其具体作用 做一概述。
SP细胞和ABCG通道CSCs细胞
可以主动泵出一些特定的荧光探针 (Hoechst33342),从而不被染色,通过流式 细胞仪可以分选出未着色的干细胞.这样 的细胞通常为SP细胞[2],可应用这种荧 光活化细胞分选系统.将不被染色或低染 色的CSCs筛选出来,可供进一步研究。
1.2
研究发现.可以断言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可 能来源于CD44+CDl 17+的SP细胞。 2.2人和鼠卵巢癌组织中SP细胞 2006年Szotek等【6]在鼠卵巢癌细胞系中 分离出了乳腺癌抑制蛋白一l(BCRP.1,也 称为ABCG2)表达阳性的SP细胞系
1.1
卵巢癌组织中CDl33.1+和CDl33—2+
细胞2007年Ferrandina等[8]对良恶性 卵巢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进行了研究.用 CDl33.1和CDl33.2单抗.通过流式细胞 仪、荧光激活分选系统对CDl33+细胞进行 分选.并用免疫荧光检测抗细胞角蛋白一7 物质证实其来源于上皮性细胞。实验证实 CDl33+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是CDl33一细胞 的(4.7±0.9)倍,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且CDl33+细胞有更高增殖力。 在已经发生网膜转移的卵巢癌中CDl33. 1一和CDl33.2一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早期卵 巢癌,P值分别为0.009和0.007:CDl33. 1一和CDl33.2一含量不同对早期化疗反应
OLIG2,BMll、BCAN、OCT.4,NANOG,
细胞就可增殖成与原发瘤相同的肿瘤.而 未分选的大于l 05肿瘤细胞却没有任何致 瘤性.并通过下列方法如细胞增殖特性的 分析、逆转录PCR,以及对卵巢癌一线化 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的药物抵抗和干细 胞分子标记如Bmi一1、stem
cell factor、
(tumor initiating cell)的分子标记为
巢癌细胞.经克隆得到永生细胞群19个. 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发现有两群生长尤其 迅速,分别为A2和A4细胞系:A2倍增时 间仅18 h.而其他细胞倍增时问约两倍
(34~47 h);A4细胞与A2细胞在形态学
化疗药联合应用可能有助于根除肿瘤中
CSCs。
2008年Moserle等…发现上皮性卵巢 癌中SP细胞的存在,SP细胞与NSP细胞 相比有更高的增殖性和更快的增殖速度. 还发现免疫反应性纤维结合素一ot(IFN. alpha)对含高sP细胞的肿瘤有显著的抗 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而在低sP细胞肿 瘤中作用不明显;在体外,还可以显著降 低不同来源肿瘤中的sP细胞。 3含特异分子标记卵巢癌细胞的研究
CDl 17一细胞则没有致瘤性。基于以上的
CDl33+/musashi.1+/nestin+.前列腺癌、胰 腺癌、结肠癌、肝癌等都分离出了相应 CSCs表面标记分子。对CSCs的研究不光 是更多表面分子的发现.还有其具体作 用机制.而这些对于指导治疗都有重要 意义。 1具有CSCs特性的特殊细胞和通道
17+
2785
其基因定位于4号和2号染色体,为单拷 贝基因.存在多种可选择性激活的启动 子,如Pl、P2等可促进其转录[12-131,如能 控制其启动子活性.可能对治疗有一定作 用。
4.1
4.2
CDl33+细胞促肿瘤中血管形成一
直以来认为肿瘤中血管大多来源于血循 环中的骨髓内皮原始细胞、肿瘤局部的 干、祖细胞.或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研 究发现肾癌组织中CD 133+祖细胞和肿瘤 细胞同时移植时,显著地促进了肿瘤生长 和血管形成。从肾癌组织中分离CDl33-/ CD34一细胞单独移植不能形成肿瘤.随后 实验分为3组:含CDl33+/CD34一细胞癌 组织(实验组)、含CDl33一细胞癌组织(对 照组)、单纯癌组织(对照组)分别移植到 裸鼠,结果显示对照组成瘤率和肿瘤大小 明显小于实验组.而对照组之间没有差 异。在移植小鼠形成的肿瘤中.通过人
3.1
上相似,但在早期传代A4不如A2生长 能力强.但均是高密度生长无接触抑制: RT—PCR检测其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 白、CD44均阳性,表明其来源于间皮细 胞,同时E一钙黏着素、Snail、SCF等表达 表明其从上皮细胞向问叶细胞转变。进一 步免疫组化及RT.PCR发现OCT4、 Nestin、Nanog以及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I 和4表达阳性而CD44、c.kit强阳性.这些 均是祖细胞表面标记,将它们在体外接种 后全部成瘤,且接种后腹腔中以及瘤体内 瘤细胞再次接种后仍然有很强的致瘤性. 可见在卵巢癌中分离的这些肿瘤细胞可 能含有CSCs。而Zhang等发现只注射100 个CD44+cDll7+细胞就能分化增殖出与 原发瘤相同的肿瘤,而10*个CD44一
4
检测以及鼠B.2微球蛋白和CD31抗体检 测肿瘤来源.结果证实:实验组血管丰富 位于肿瘤内部来源于人.对照组血管稀少 且多位于肿瘤周边,肿瘤来源于人而血管 却是鼠源的。实验前检测CD34-/CDl33+ 细胞.经分析均表达CD44、CD29但不表 达CD34、KDR等造血祖细胞的标记,在 移植后肿瘤中.可分化为表达细胞角蛋 白、波形蛋白及细胞表面E一钙黏着蛋白 的上皮细胞;也可分化表达CD31和 CDl05血管内皮细胞:由此说明CDl33+ 细胞可促进肿瘤中血管形成同时还具有 一定分化性。目前在卵巢癌中也证实了 CDl33可促进肿瘤的血管形成.可被肿瘤 干细胞吸引并促其形成集落并生长形成 肿瘤。 5相反的观点 目前对CSCs主要是通过其高致瘤率 来定义。而Kelly等通过实验证实以下两 方面与之相矛盾:(1)大多数人体肿瘤在 人和鼠中的生长特性和微环境不同,不能 通过异种动物肿瘤移植后生长特性来推 测其在人体中的特性。(2)不同肿瘤具有 不同的致瘤性.而且移植后的肿瘤与原肿 瘤相比已经发生改变.两者也不能相提并 论。所以作者强调:符合CSCs最基本条件 不仅是高致瘤率,而主要是指功能上区别 于其他肿瘤细胞。
2784
塞旦医堂盘查!Q螋生筮箜鲞筮!i塑
卵巢癌干细胞相关表面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姜丽综述吴氢凯审校4
20世纪70年代.有许多研究发现实 体肿瘤细胞之间具有异质性.渐渐提出 了肿瘤干细胞(CSCs)这一概念。1997年 Bonnet等发现CD34+CD38q'HY一细胞虽 只占细胞总数的2%.但具有很强的成瘤 性.这是分离的第一个CSCs的表面标记 分子,从此CSCs的研究成为热点.陆续 的各种肿瘤CSCs表面分子…被发现.如 乳腺癌CSCs表面标记分子为“n-/ CD29“/CD24+.脑胶质瘤肿瘤起始细胞
MOVCAR
ATP结合转运蛋白
细胞通常表达
没有差异。CDl33.1+和CDl33.2蝴胞都有
很高集落形成能力和增殖能力.对于进一 步分离并研究其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Baba等[9】发现,由于许多其他恶性肿 瘤干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是CDl33.所以 进一步研究了CDl3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 的作用。在原发瘤和卵巢癌患者腹水中提 取的上皮性癌细胞中检测CDl33细胞系。 结果发现CDl33+细胞同时分化为 CDi33+和CDl33一细胞,但CDl33一细胞对 称性分裂,而CDl33+细胞对一线卵巢癌 化疗药物铂类有很高的抵抗性.而且分选 出的很少CDl33+卵巢癌细胞较其分化后 形成CDl33‘子代细胞移植后具有更强的 肿瘤侵袭性。还发现CDl33的转录同时由 组蛋白修饰和启动子甲基化调节上。分出 CDl33一卵巢癌细胞.用DNA甲基转移酶 和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作用后.两者 可协同性的增加CD 133的表达.而且 DNA甲基化在P2启动子活化的卵巢组织 中与CDl33的转录呈负相关.同时发现启 动子的甲基化可以增加CD 133+细胞的子 代中CDl33一细胞的数量。而CDl33+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