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装置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智能化中央空调节能管控系统及运维管理

智能化中央空调节能管控系统及运维管理

智能化中央空调节能管控系统及运维管理摘要:进行智能化中央空调节能管控系统及运维管理,可分步展开,确定系统设计思路,准备相关系统硬件、赋予系统相关功能,以此来发挥节能管控系统在空调调节中的作用,提升节能效果,并应用于后续运维管理中,这对于减少资源浪费、节省成本来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化中央空调;节能管控系统;运维管理引言:中央空调虽然具备超静音、高舒适性等优势而实现了其在医院、大型商超等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但其能源损耗大、运维不方便等确是明确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应从中央空调应用需求出发,引入节能管控系统,对其能源应用进程进行有效地调整,强化对运行过程的运维管理,如此才能减少负面反应,体现节能优势。

1案例分析以达实大厦中央空调制冷站为例展开研究,制冷站包括4台磁悬浮冷水机组,设计冷冻供回水温度7℃/12℃、冷却供回水温度32℃/37℃、铭牌额定功率489.10kW、装机总容量3200RT(冷吨)。

匹配6台冷冻泵、4台铭牌额定功率75kW的常规泵、2台铭牌额定功率37kW的加班泵,加班泵通常不作为控制调节的对象;4台冷却泵,铭牌额定功率55kW,以及16台冷却塔,单台冷却塔风机铭牌额定功率7.5kW,冷水机组和冷冻泵冷却泵是一一匹配关系,即开启一台冷水机组对应的开启该机组匹配的冷冻泵和冷却泵。

在采用群控控制策略的情况下,制冷站2021年用电252万kWh,占大厦总用电的35%,制冷站全年系统能效COP达6.31,能效等级属于引领级,是全国第一个制冷站能效等级引领级的评价项目。

制冷站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制冷站系统结构图2智能化中央空调节能管控系统设计2.1确定系统设计思路确定系统设计思路,关键是:(1)灵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搭建节能管控平台,将锅炉、冷水机组、循环水泵、电动阀门、冷却塔、温度、压力、冷量传感器、电动调节阀、空调箱机组、风机盘管、温控器等所有设备纳入节能管控范畴内,以此来执行一体化、智能化管控策略,提升节能效果。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在当今社会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做出详细讲解,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互相通信的物理设备网络。

物联网的核心思想是将设备通过传感器和通信模块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

在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空调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网页界面来控制空调的开关,温度调节以及设定定时任务等功能。

这种远程控制的方式使得用户能够在离开家时关闭空调避免能源浪费,或在即将回家时提前打开空调享受舒适的温度。

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首先是硬件设计。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器。

同时,我们还需要选择适配互联网通信的模块,可以选择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者其它无线通信模块。

这些硬件设备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进行考虑。

接下来是软件设计。

我们需要开发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和控制空调设备。

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智能化的功能,比如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室内环境变化自动调节空调的工作模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统计和分析功能,帮助用户了解空调的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节约。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物联网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设备的控制,因此在编写代码和进行通信时,需要进行加密和鉴权措施,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我们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系统还需要持续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系统的长期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中央空调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央空调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央空调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空调能耗正成为广大暖通设计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影响空调系统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并从系统的选择、设备的选配及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空调节能方案,对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中的节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节能1.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1.1冷冻机组这是中央空调的“制冷源”,通往各个房间的循环水由冷冻机组进行“内部热交换”,降温为“冷冻水”。

1.2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

从冷冻机组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在各房间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热量,使房间内的温度下降。

从冷冻机组流出、进入房间的冷冻水简称为“出水”,流经所有的房间后回到冷冻机组的冷冻水简称为“回水”。

1.3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冷却水管道及冷却塔组成。

冷冻机组进行热交换,使水温冷却的同时,必将释放大量的热量。

该热量被冷却水吸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

冷却泵将升了温的冷却水压人冷却塔,使之在冷却塔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在将降了温的冷却水,送回到冷却机组。

如此不断循环,带走了冷冻机组释放的热量。

流进冷冻机组的冷却水简称为“进水”,从冷冻机组流回冷却塔的冷却水简称为“回水”。

1.4冷却风机冷却塔风机用于降低冷却塔中的水温,加速将“回水”带回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

可以看出,中央空调系统是工作过程室一个不断地进行热交换的能量转换过程。

在这里,冷冻水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是能量的主要传递者。

冷却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冷冻机组使用寿命,因为温度过低影响机组润滑,但温度过高将导致制冷剂高压过高。

因此,对冷却风机的控制便是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

变频控制冷却风机的转速使冷却水出水温度保持在28~30℃之间,既节能又延长冷冻机组使用寿命。

!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和控制思想中央空调与家用独立空调的温度传递方式不同:家用独立空调直接吹风到散热器上获得冷风或者热风。

美的中央空调多联机智能管理系统

美的中央空调多联机智能管理系统

一、技术部分1、中央空调集中管理系统的设计、安装施工情况(一)系统设计介绍1.1系统组成美的中央空调多联机智能管理系统(Intelligent Manager of Midea)简称IMM,它由四部分组成:IMM 软件(一套),M-INTERFACE网关设备(最多4个),多联机冷媒系统和加密狗。

IMM软件提供了用户操作的功能,安装在PC 上。

M-INTERFACE设备是基于WEB的网关,通过自身的M-net接口连接美的中央空调多联机设备。

在自动拓扑模式下,一个M-INTERFACE网关设备可以最多连接4个冷媒系统(最多接入256台内机和16台外机);在手动拓扑模式下,一个M-INTERFACE网关设备可以最多连接16个冷媒系统(最多接入256台内机和64台外机)。

IMM软件通过网络和M-INTERFACE网关通信,实现对空调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1.2系统结构图IMM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冷媒系统接入到M-INTERFACE网关的M-net端口上。

M-INTERFACE网关和安装有IMM软件的PC通过网络相连,PC或者类似终端(Pad,Laptop)可以访问M -INTERFACE的WEB功能。

IMM软件实现了对空调设备的监控。

1.3可接入机型1).不需要电量划分功能的工程:可以自由的接入多联机V4+ 或者非V4+的机型。

2).需要电量划分功能的工程:推荐接入美的多联机V4+系列外机和V4+系列内机,并且M-net接口通讯线均需要从外机侧接线。

3).V4+ 和非V4+机型的外机不能接入同一端口。

2.功能功能介绍用户通过操作WEB页面和IMM软件达到对空调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WEB页面和I MM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不同的功能。

WEB功能WEB系统提供了“设备监控”,“系统映射”,“设置”,“设备信息”,“软件升级”,“通讯诊断”和“帮助”等功能。

设备监控提供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运行的详细信息以及对空调室内机进行控制。

构建智能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构建智能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关键词
Co t u to fa n e lg n o r ls se nsr c i n o n i t li e t c nt o y t m f r c nt a i - o ii ni o e r la r c nd to ng
Qin L y a a iu n
结 合 了计算机 的 完 备功 能 、 活 性 、 用 性好 的优 灵 通
点和 继 电器 控 制 系 统 的操 作 方 便 、 简单 易懂 的 优
点 , 根本 上改 变 了传 统继 电器 控制 系统 的工作原 从
理和 方法 。传统 继 电器控 制系统 被 P C控制 系统 L 所取代 已是 大 势 所 趋 , P C控 制 系 统 对 中央空 用 L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3期 20 0 7年 6 月
制 冷 与 空 调
REFRI GERAT I ON ND I — CO ND I 0 N I G A A R T1 N 4 5 8— 1
构 建 智 能 型 中央 空 调 控 制 系统
进 行 , 序 启 动冷 却 塔 风机 、 顺 冷却 水 泵 、 冻水 泵 、 冷
冷水机 组 , 台设 备启 动后 要 经 一 定 时 间 的延 时 , 每 再启 动 下 一 台 设 备 , 备 停 止 的顺 序 为启 动 的逆 设 序 。控 制系统 要 有 电气 保 护 和连 锁 。 在 中央 空 调 机组 运行 过程 中 , 当压 缩 机 吸气 压 力 过 低 、 气压 排 力过 高 , 压缩 机 油 压 超 出 正 常值 时 , 终 止 中央 或 要 空调 机组 运行 。当水 系 统 中的 冷却 水 或 冷 冻 水 系 统 中的冷 冻 水 不 流 动 时 , 应 的 水 流 保 护 程 序 启 相 动, 制冷压 缩机 则停 止运 行 。 空调 房 间 的 温度 控 制通 过 对 风机 盘 管 风机 转

高精度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的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案

高精度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的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案

高精度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的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案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产品的精度要求也不断提高,恒温恒湿空调(以下简称CRAC )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高精度CRAC ,空调房间维护结构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表和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高精度CRAC 的关键在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自控系统的设计。

一、 送风温差的确定CRAC 对送风温差和送风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大的送风量和小的送风温差可以使空调区域温度均匀、减少区域的温度偏差,同时使得气流分布比较稳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表给出了不同精度范围下的送风温差设计值。

本文讨论的高精度温度参数允许波动范围≤℃,其送风温差应<1℃。

二、 气流组织形式与计算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说明,当空调房间的层高较低,且有吊平顶可供利用,单位面积送风量很大,而空调区又需要保持较低的风速,或对区域温差有严格要求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孔板送风是利用吊顶上面的空间为稳压层,空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后,在静压作用下,通过在吊顶上开设的具有大量小孔的多孔板,均匀地进入空调区的送风方式,而回风口则均匀的布置在房间的下部。

根据送风温差和房间热湿负荷可确定房间送风量,根据送风量和工作区最大风速限制(一般<s )可计算出微孔铝板的孔径。

三、 空气处理流程实验室的回风与部分室外新风进入空调机组的混风段进行混合后,气体通过表冷器冷却到机械露点温度进行除湿,之后通过一级电加热(或二次回风混合)对空气加热至接近室温,如湿度过低则对空气进行电极加湿(等温加湿),处理过的空气通过风机送入风道,空气进入末端控制区域房间后,经过风道上安装的SSR 二级电加热对送风温度进行补偿后送入实验室末端控制区域。

四、 控制系统方案1、新风风速传感器、新风阀控制:PLC 根据送风量与设定新风占送风量的比例得出新风量,已知新风口面积根据测得的风速自动调节新风阀开度,达到新风与送风占比衡定的目的。

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安全可靠
舒适环保
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是指通过智能化技术对 中央空调进行控制和管 理的系统,实现对空调 设备的高效、节能、安 全和舒适的使用。
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 设备实现空调系统的自 动控制和调节。
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和 用户需求,智能调节空 调的运行状态,降低能 耗。
具备故障诊断和报警功 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家庭环境案例
总结词:智能便捷
详细描述:家庭环境中,中央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语音控制 等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智能控制系统还可 以根据室内外环境变化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提高居 住舒适度。例如,某家庭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后,用户 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控制空调运行,同时系统还能 自动检测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相应的调节。
节能控制
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和用户需 求,智能调节空调的运行状态, 降低能耗。
智能控制的优势
提高能效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 求自动调节空调的运行状态, 减少不必要的能耗,降低运行
成本。
提高舒适度
通过智能化控制,能够更好地 满足用户对室内环境的需求, 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
延长设备寿命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 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 理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
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智能化管理,能够实现远 程监控和控制,方便对空调系
统的管理和维护。
02 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的 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01
02
03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通过检测室内 外温度变化,将温度信号 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控 制单元。
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通过检测空气 中的湿度,将湿度信号转 换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 单元。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KT仟亿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北京仟亿达科技有限公司1 概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

这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中央空调在各大中型民用、商用建筑中的普及,带来了严重的能耗问题。

中央空调系统的电耗一般占整座建筑电耗的50%~60%,建筑能耗则占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因此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通常按建筑物所在地的极端气候条件来计算其最大冷负荷,并由此确定空调主机的装机容量及空调水系统的供水流量。

然而,实际上每年只有极短时间出现最大冷负荷的情况。

因此,中央空调系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部分负荷(远小于其额定容量)条件下运行的。

据统计,实际空调负荷平均只有设备能力的50%左右,这无疑造成了大量的能源白白浪费。

而且,空调水系统的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长期处在工频额定状态下高速运行,机械磨损严重,导致设备故障增加和使用寿命缩短。

另一方面,空调负荷又具有变动性.由于季节交替、气候变幻、昼夜轮回、使用变化(如旅游旺、淡季)及人流量增减(如宾馆入住率的变化)等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中央空调系统的负荷具有起伏变化和不恒定的特点,如果中央空调的运行方式不能根据负荷的变化而调节,始终在额定容量(即满负荷状态)下运行,也势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由北京仟亿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央空调分布式系统节能控制装置——KTC—2005系列、KTC-2005系列产品,以模糊控制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为控制手段,以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实现了中央空调能量供应按末端负荷需要提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空调系统能源浪费,从而达到高效节约能耗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空调装置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8-10-17T15:43:19.9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作者:谢若锋[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冬夏的气温变得反常,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空调。

(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冬夏的气温变得反常,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空调。

随着空调的不断普及,几乎各家各户、各个单位企业都安装了空调设施,空调的大量使用过程中,能耗是其中较为受关注的一个方面。

高能耗的空调会导致运行成本高,给人们的使用带来经济上的压力,所以如何降低空调的运行能耗是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本研究从中央空调的智能控制方面对空调的节能技术作以分
析。

关键词:中央空调;智能控制;节能空调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

随着空调的不断普及,空调的电力消耗在家庭用电和企业用电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要想做到节约能源,实现绿色节能的生活,根本上要从降低空调的能耗上进行研究。

我国现有的某些企业在空调的研发和制造上已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可以说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所以应当肩负起提升世界空调节能技术水平的使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本研究就从智能控制方面对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1.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1.1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原理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家用电器趋向于智能化。

智能化的设备能够自主进行调控,可以减少大量的人为操作,真正的成为人性化的家用电器。

过去大多数的电器仅仅是能够满足简单的功能,无法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只能依靠人们的手动操作来进行功能、功率等方面的调控。

就空调的发展来说,当前基于控制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技术能够自行实现对空调的智能调控,能够极大地降低人们繁琐的调控工作,真正的做到智能化。

模糊处理技术能够对一些非线性的、不确定的问题进行处理。

模糊处理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将环境的数据作为模糊变量,通过模糊控制器提供的模糊逻辑进行运算,最终得到结果,进行执行,并实现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功能。

人们可以对模糊控制器进行编程,所以模糊控制器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控制能力。

对于神经网络,这是一种仿生技术。

神经网络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模仿人脑的思考方式和过程发展而来的。

人脑的有无数个神经元组成,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也有大量的控制单元进行数据的分析。

自身的结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自身优势,将结构作为处理控制器,极大地提升了系统在处理非线性、不确定的问题时能力。

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就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两种技术基本可以各种不确定的状况,实现对中央空调自主的监控功能,并能够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提供一个好的温湿度状况。

1.2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控制特点
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为智能电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由于环境的多变性,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也需要面面俱到。

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控制中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首先,中央空调运行的环境多变导致了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多干扰性。

对于一个房间来说,阳光辐射、气温、天气等都会对空调运行时的环境温度产生影响。

并且房间的换气也不可避免。

在诸多的因素烦扰下,空调需要的运行功率会进行上下浮动,导致功率的不确定性。

多工况性是说空调运行具有季节性,在冬夏两季运行时的工作方式不同。

多工况性就要求空调具有处理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智能控制技术的自动控制机制就会变得相对复杂,要求进行维护和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温、湿度相关性主要是指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多变。

在进行温度控制时还应当考虑湿度对温度影响。

温度和湿度并不是直接相关,但是仍具有较大的联系。

并且中央空调需要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所以在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1.3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途径
变风量智能调节技术和定风量智能调节技术时智能控制技术对中央空调智能调节的主要途径。

由上文可知,智能调节技术的核心是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处理技术,其原因是中央空调的变风量智能调节技术主要依靠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的。

神经网络能够对室内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迅速做出反应,能够保证调节的灵敏性,对于传入系统的数据进行快速运算,并且能够保证结果的精确度,所以,中央空调可以应用变风量智能调节技术快速的对温度、湿度做出调节。

定风量智能调节技术主要依靠模糊处理技术实现。

模糊处理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对环境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并能够得到最优结果和处理方法,可以极大的提升中央空调的智能性。

依靠这种技术,定风量智能调节技术可以通过循环送风和混合自动送风的方式对室内的环境进行自主调控。

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变风量智能调节技术和定风量的智能调节技术能够最大的发挥中央空调对室内温湿度的调控能力,保证中央空调的正常运行,提升其智能性,让中央空调的管理和调控变得更加便捷。

2.中央空调系统智能控制应用要点 2.1蓄能技术
对于中央空调这种大型电器设备的使用,用电的时间不同在电能的资金投入也就不同。

所以蓄能技术便应运而生。

蓄能技术一般是应用于夏季或者空调制冷的时候。

顾名思义,蓄冷技术就是避开用电高峰期,在一定时间内储存一定的冷量,然后再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将冷量进行释放,从而降低电力供应的压力。

蓄能技术的实施基础是蓄能机房的建设。

应当对建筑物的面积进行合理评估后确定蓄能机房的大小和蓄能能力。

蓄能机房作为一个冷量或热量的中转站,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能量的释放和储存,从而达到节约能源节约资金的目的,能够缓解供电压力。

2.2变流量技术
空调最主要的就是冷水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这两大系统保证了热量的运输,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变流量技术就是基于这两个系统的平衡调节,进而达到对室温的调控。

变流量系统就是通过对冷水循环和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流量进行调节,保证温度差的稳定,从而降低能耗,提升空调的运行效果的系统。

冷却水系统具有能够随空调运行的负荷大小变化而对流量调节的特点,还能够保证冷却水和冷水在循环时的温度差保持相同。

变流量技术通过传感器进行温度等数据的采集,传送给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处理后,得到最终的执行数据,通过冷凝器的调节从而到达对冷水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调节作用,达到减少能源损耗的目的。

2.3热回收技术
热回流技术是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手段。

该项技术应用为我国的能源节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单来说冷凝技术的原理就是在空调制冷时,将输送出去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

在空调进行制热时将输送出去的冷气进行回收利用,做到充分利用资源以节省资源的目的。

冷凝热回收技术一般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

直接式是指制冷剂在需要放热时直接与热水等物体直接接触发生热传递。

从而将水加热,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间接式是指利用空调外机排除的热气来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

这种方法的原理简单,但是实施效果并不好,所以此种方法不提倡使用。

从热回收的技术种类来说,主要有双冷凝器热回收技术、热泵回收技术等。

双冷凝热回收技术是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加一个热回收器,便于冷凝剂在气液混合物状态时就被热回收,这样可以在对大程度上提升热回收的效率。

结语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各种电器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不断地用新型技术去改进中央空调,让其与时俱进才能不被历史淘汰,成为一种人们必不可少的电器。

参考文献
[1]宁永生.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
[2]常先问,冀兆良.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07,(10)
项目名称
10kV电容器室空调起停节能控制装置项目编号:031900KK52180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