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和冬小麦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80f9e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a.png)
由于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的不同,春小麦和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春小麦的亩产较低,而冬 小麦的亩产较高。
原因分析
春小麦生长周期短,营养积累时间相对较少,同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干旱、寒冷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导致产量下降。而冬小麦生长周期长,营养积累时间充足,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产量较高。
冬小麦的种植环境
冬小麦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如华东 、华中和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 候条件较为温暖,冬季气温较高,有 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成熟。
冬小麦的种植地区通常具有较为优越 的土壤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所需 的养分和水分条件。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差异
春小麦的种植时间通常在春季3-5月份,播种后经过90110天的生长周期即可收获。
02
春小麦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 旬播种,生长期为90-120冬小麦的定义
冬小麦是指秋季播种的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等地区。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生长期为240-270天,主要靠人工灌溉 ,一般亩产在600-800斤左右。
制品。
冬小麦的适用性
适应气候条件
冬小麦适合在秋季播种,生长周 期较长,一般需要在有霜期进行 种植。冬小麦对气候的要求相对 较低,可以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
下生长。
土壤要求
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产量与质量
冬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但质量 略逊于春小麦,适合制作淀粉类
制品。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应用领域比较
冬小麦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高 ,这使得它的味道更加浓郁。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口感差异
春小麦由于其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淀粉含量,口感更加硬脆,适合喜欢口感硬实的人食用。
中国麦区划分
![中国麦区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017e8a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2.png)
中国麦区划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麦类作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根据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不同,我国的麦区可以分为北方麦区、南方麦区和西北麦区三个主要区域。
北方麦区
北方麦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这个区域的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适合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
其中,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
北方麦区的小麦品种以硬粒小麦为主,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生产区之一。
南方麦区
南方麦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个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春小麦和秋小麦。
南方麦区的小麦品种以软粒小麦为主,产量较低,但品质优良,是我国小麦品质最好的区域之一。
西北麦区
西北麦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省份。
这个区域的气候干旱,土地贫瘠,适合种植春小麦和冬小麦。
西北麦区的小麦品种以硬粒小麦为主,产量较低,但品质优良,是我国小麦品质最
好的区域之一。
总体来说,我国的麦区分布广泛,各个区域的小麦品种和产量都有所不同,但都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麦类作物产量和品质将会不断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麦基本情况汇报
![小麦基本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9e5e1b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8.png)
小麦基本情况汇报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我将
从小麦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小麦的
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
据统计,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约为2.5亿亩,产
量约为1.3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淮
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
其次,小麦的品种特点。
我国的小麦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
冬小麦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具有耐寒性强、抗倒伏能力好的特点;春小麦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具有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
此外,我国还培育了一些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如中冬麦、鲁麦、冀麦等,为小麦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品种资源。
再次,小麦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小麦生产也面临着新的
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小麦生产将朝着提高品质、增加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在品质方面,将加大对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提高小麦的加工品质和营养价值;在增产方面,将采取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将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料利用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种多样
等特点。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小麦生产的支持力度,推动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我国主要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我国主要作物的种类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e16273ca7e21af45b307a8c2.png)
纤
维
作
物
棉花
主要纤维作物
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各棉区中,新疆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棉花品质最好
剑麻
剑麻纤维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别强,因此适宜于制造舰艇和渔船的绳索、缆绳、绳网等
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生长于雷州半岛及广西部分地区。
玉米
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是一种碳4植物,雌雄同柱。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
豆类作物
大豆
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
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薯
芋
类
作
物
马铃薯
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云南省文山州为原产地和主产地。
天麻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
天麻在中国普遍栽培,分布较广
经济作物 Nhomakorabea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种植地域基本分布于南北纬15℃以内
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云南两省。
纤维型亚麻
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
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
嗜
好
作
物
烟草
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钾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如云南、海南、山东、广西等
茶
国内小麦种植模式
![国内小麦种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096cc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d.png)
国内小麦种植模式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麦种植模式:
1. 冬小麦:冬小麦是在秋季播种,经过冬季的休眠期后,在春季返青生长,夏季收获的一种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
2. 春小麦:春小麦是在春季播种,夏季生长,秋季收获的一种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等地。
3. 旱作小麦:旱作小麦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种植的小麦。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如黄土高原、内蒙古等地。
4. 水浇地小麦:水浇地小麦是指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的小麦。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如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5. 保护性耕作小麦:保护性耕作小麦是指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少耕、免耕、覆盖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率的一种种植模式。
总的来说,国内小麦种植模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e8c93382ee06eff9aef807c1.png)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5811795c3b3567ec102d8a59.png)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
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
春种秋收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
1前插完秧苗,8。
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
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
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
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
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3)杂粮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②高粱: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分布最集中③谷子:也称粟(小米)主要分布在黑、内蒙古、晋、冀、吉、豫、陕、鲁、辽9省区④薯类:以甘薯为主,主要产区是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华南、西南的部分丘陵山区。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4b03759549649b6648d747c9.png)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970ac1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8.png)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a9bd32d3cc7931b764ce1583.png)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 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奏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側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増加粮食总产星,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星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星均接近全国的踩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星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星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曰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 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釆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増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最,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
![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b678c1ff18583d04964595b.png)
我国的10大小麦产区特征(长了一点:-))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
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全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北低,大部地区海拔40-500米。
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结构良好。
尚有较大地,宜于大型农机具作业。
全区温度偏低、热量不足。
最冷月平均气温-23--10℃,绝对最低气温-41--27℃。
170天左右。
年降水320-870毫米,其中小麦生育期为130-330毫米,东部多而西部不足。
如三江平原一带后多形成湿、涝危害;而吉林省白城与辽宁省朝阳等地又常发生干旱和风沙灾害。
病害以根腐、锈病为主,丛矮和发生。
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生育期90天左右。
增产措施除及时防治各东部排涝防湿,北部清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并采用少深翻、多深松等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水分等特殊耕作方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并包括河北、陕西两区及山西北部。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
小麦亩区最低,但不平衡。
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50公斤。
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贫瘠,自然条件较差。
大陆性气候强烈,寒冷少雨,最-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无霜期110-140余天,年降水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期降水仅94-168毫米,雨量不足。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b93390dbb9d528ea81c779d2.png)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有哪些 两者产量有什么差别.doc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有哪些 两者产量有什么差别.doc](https://img.taocdn.com/s3/m/828e39286c175f0e7cd13739.png)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有哪些两者产量有什么差别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有哪些?两者产量有什么差别?据了解,冬小麦和春小麦很相似,但冬小麦比春小麦耐寒,但冬小麦生长速度慢,每年9~ 10月时播种,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的不同
1、春小麦是指春节过后播种的,8、9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冬小麦:是指在9、10 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
2、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3、种植地方气候不同。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二、分布地区的不同
对于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有哪些,其实它们分布地区也不同,冬小麦大多在北方地
区,如果在南方种植不仅成活率低,产量也会下降,而春小麦在南方地区分布的比较广泛,
如果春小麦在北方种植很可能使其长不出小麦。
三、冬小麦和春小麦产量的差别
它们两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每次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时,产量也有很大的变化,冬小麦
每亩收获200 ~ 450斤左右,而春小麦每亩收获300~ 500斤左右,两者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
春小麦vs冬小麦、积温vs无霜期傻傻分不清楚
![春小麦vs冬小麦、积温vs无霜期傻傻分不清楚](https://img.taocdn.com/s3/m/755fed4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0.png)
1春小麦与冬小麦春小麦——往往春天播种,秋季收割,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如我国东北平原、美国北部小麦带。
冬小麦——往往前一年秋天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割,分布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我国华北平原、美国中部的小麦带等。
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
冬、春小麦的主要区别:种植时间不同,收获时间不同。
春小麦:是指春节过后播种的,8、9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冬小麦:是指在9、10 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
2积温和无霜期积温——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
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
根据≥10℃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
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3土壤、土地、土地资源土壤一般可简单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
心土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掺杂有岩石风化而成的碎屑物。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0ce275ba561252d380eb6ed9.png)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小麦和冬小麦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1.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2.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3.我国小麦三大产区:
(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
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2)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
其特点是商品率高。
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