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新教材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创客圈里有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 )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解析:材料旨在强调创意要转化成现实产品,强调的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2.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和技术原因,损失惨重。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规律具有客观性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由于水土不服和技术原因,损失惨重”,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也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 A3.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

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

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

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规律是客观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通过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体现了人们可以正确认识事物,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选①③。

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4.长期以来,月球上是否有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科学家通过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区得到的探测数据,首次找到了月球雨海区域并没有水的直接证据。

这说明( )①人类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月球的认识②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③“月球上是否有水”的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得以解决④人们在探月实践活动这一最基本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长期以来,月球上是否有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科学家通过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区得到的探测数据,首次找到了月球雨海区域并没有水的直接证据,表明人类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月球的认识,同时也说明“月球上是否有水”的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得以解决,①③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1.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 )A.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C.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那也是垃圾”,从反面说明创意只有在实践中转化为现实产品才是有价值的,这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分析与题意不符。

2.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拟态计算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在东南亚海域的拟态章鱼,该章鱼为了适应环境可以模拟至少十五种动物,堪称“变形金刚”。

一般的计算机结构固定不变、靠软件编程计算,而拟态计算机靠变结构、软硬件结合计算。

针对用户不同的应用需求,拟态计算机可通过改变自身结构进行主动认识,以提高效能。

这表明 ( )A.人类生产活动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B.实践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拟态计算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特点,拟态计算机可通过改变自身结构进行主动认识,以提高效能”,表明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项符合题意。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生产活动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A项说法错误。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项说法错误。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项说法错误。

3.2016年4月22日,国家航天局局长表示,从现在起,用5到7年的时间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现有的重大科技专项;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这表明实践具有( )①客观物质性②社会历史性③自觉选择性④能动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不仅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即实践具有能动性,也体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体现不出。

③属于意识活动的特点,应排除。

4.2015年12月17日,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成功发射。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1.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

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析]选C。

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之所以要强调实践,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C。

2.2015年3月30日,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这次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团队匠心独运,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直接将卫星送入了工作轨道,比以往节省了好几天的时间。

这表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④创新自然规律可以造福人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实践决定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人类认识的提高,故排除③;规律不能创新,故排除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团队匠心独运,直接将卫星送入了工作轨道,比以往节省了好几天的时间,体现了①②。

3.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

①说法错误,因为观念的东西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现实;观念的存在是对现实的存在的反映,②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中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③④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判断题1“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提示:T2“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说明实践并不是认识的唯一认识的唯一说明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可获得间接经验。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提示:F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选择题4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解析:D漫画《过沟》中有两个人在思考怎么过沟,并写出了“过沟方案”,而另一人则正在过沟,漫画反映出实践的重要性,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契合题意。

A、B、C均不合题意。

52021·浙江绍兴鲁迅高级中学高三模拟2021年1月,中国农科院科研团队,在番茄风味品质研究中,通过实验研究首次阐明了番茄风味遗传基础,发现了番茄风味调控机制,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弄清了一直困扰的问题,原来西红柿没有小时候味道不是错觉。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①客观物质性②社会历史性③能动性④直接现实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D此项研究是番茄风味品质研究,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研究成果系首次发现,弄清了一直困扰的问题,体现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②③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

6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体现的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②不选。

①③④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72021·浙江1月学考古代有一男子,奔千里、费万金学得一手“屠龙绝技”,然技成却为天下笑。

该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实践是认识的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D费万金学得一手“屠龙绝技”,然技成却为天下笑,原因在于无用武之处,说明应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目的,D项正确切题。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四册同步习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四册同步习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认识与实践1.培根曾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

“蜜蜂酿蜜”的哲学寓意是()A.只有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因为它来源于实践B.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因为它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D.将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2.(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月考)近年来,各地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特点,精心设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在深化拓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层面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净化社会风气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

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

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物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的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

请你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题组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2020辽宁鞍山一中高二月考)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连续多年组织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必修) - 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必修) - 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标导读: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A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问题导思:1、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含义?具有哪些特点?2、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人们正确认识从何而来?3、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4、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实践对吗?5、归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及其方法论。

例题导练:1、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错)2、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认识既来源于书本,也来源于实践。

(错)3、实践是认识的惟一动力。

( 对)4、实践是处于客观和主观的交汇点上的(错)5、面对各界对曹操墓真伪的不休争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

这体现了( A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C.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D.规律具有客观性6、2013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GDP增长为7.8%。

这体现了实践的(B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决定作用7、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茵就无法存活。

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

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

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1: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1: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单项选择题1.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这是因为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实践具有能动性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主要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活动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处理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③探究的是世界本质和规律④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有人大代表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

该人大代表的观点是基于①只有正确的消费观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②思想意识来源于实践并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③正确的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换为现实的力量④社会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某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自主研发出一款高性能的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去除0.3微米以下微粒。

这种空气净化器的研制成功表明①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②人总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创造出新的客观事物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加强科学研究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

这说明A.认识能反作用于实践B.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高二【思想政治(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高二【思想政治(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课后练习模板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

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

这说明
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
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
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
2.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

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文化B.教师授课C.农民种田D.经济体制改革2.(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考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的特点包括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科学实验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

这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决定作用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

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MADEBYCHINA”(中国创造)取代“MADEINCHINA”(中国制造)。

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意识对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

”这是强调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8.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6.2《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练习.doc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6.2《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练习.doc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4.“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三号”探月活动的成功已经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2013年6月,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幅通过合成“好奇”号火星车所拍摄到的图像得出的高达13亿像素的高分辨率照片,揭示了位于“好奇”号正前方的夏普山的全貌,让科学家看到了这座可能隐藏火星生命信息的山脉的全景图像。

这表明()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火星车可以告诉人们火星运动变化的规律③实践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实践的客观性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一、填空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实践是认识的。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

离开,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不能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是否正确反映了它,而实践具有把和联系起来的特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从而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实践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

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什么?(1)从到,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认识活动主要表现为在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的飞跃。

(2)从到,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在这次飞跃中,第一次飞跃形成的被用来指导实践并接受的检验。

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什么?(1)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到,再从到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实践是永恒的、不断发展的。

在把认识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新的情况,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

客观现实世界的运动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马音③知识是生活的灯塔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行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和践行,必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产生影响。

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是实践的来源③认识的目的是改造自然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小明认为,科学理论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课时作业27: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时作业27: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1.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有人担心网约专车车辆变更为营运性质,可能使大部分出租车司机和车辆退出,让百姓重新面临打车难的问题。

但在实际运营中,滴滴专车平台通过对汽车、乘客资源的灵活匹配,出行便捷、高效,也让数百万司机获得了工作机会。

这表明()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创造性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人的认识与认识对象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他的观点所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习近平主席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要加强道德修养,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立志报效祖国,实处用力。

下列包含的哲理与此一致的是()①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②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③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④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5.近年来,滥用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在世界各地发生。

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恐慌情绪正在全球蔓延,而作为防止食品腐败的必需品防腐剂,更是被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

为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地从人类内脏中提取出了一种无害菌,制作成了一种新型防腐剂,这种新型防腐剂不仅绿色安全,而且防腐时间可以长达几年。

高二政治下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复习训练题(有答案)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2011届山东莱芜测试)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

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归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201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

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说明() A.实践是按照人的意志改造世界的活动B.实践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C.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答案]B解析]“发现并证实了……”“进一步测算出……”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而这是由科学家的实践活动所推动的,B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

C、D两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经验来自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化 B.教师授课.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2.(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考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的特点包括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科学实验性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

这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的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

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ADE By HINA”(中国创造)取代“ADE IN HINA”(中国制造)。

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意识对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

”这是强调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8.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因为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和动力D.真理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力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0.(2010江苏南通通州联考)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11.(201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

其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强调“权益、责任、落实”。

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防治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一全球性挑战,为有效推进防治艾滋病事业作出积极努力。

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改造世界的活动③自觉的能动性的活动④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A.①② B.③④.②③ D.①④能力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能使用带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④实践是认识的A.③④ B.①④.②④ D.②③13.(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综)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②④ D.③④14.(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末)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7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④1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6.(2010江苏高考单科)下列与“纸上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7.观察下图漫画《鲁班落聘》。

招聘者的主要错误在于鲁班落聘A.没有看到运动是绝对的B.没有看到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没有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D.没有做到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18.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图中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重要观点,并写出该观点的具体内容。

19.材料一:小戏小品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材料二:“群众的化节日百姓的艺术盛会”。

为了充分展示近年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的丰硕成果,促进基层群众优秀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精神化生活,推动化大发展、大繁荣,化部、中国联定于2010年1月3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

此次展演活动是建国以对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成果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演节目从创作到演出全部于基层,产生于群众。

让基层演员登上首都的大舞台,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到舞台上。

节目内容之丰富、参与人数之众多都属近年首次。

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怎样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

?答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基础巩固1.A 2.A 3.B 4.B 5.D 6.7.8.B9.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能力提升10.11.B 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说明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故选B项。

①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②的说法错误,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12.B 能的使用属于客观存在、实践活动,“低碳经济”等新概念属于意识、认识,正是因为前者,才产生了后者,这体现了①④;②③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项。

13.B 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不只是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这么简单,更直接的动力是加深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①观点是不准确的。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未必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④的说法错误。

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B项。

14.D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采用更为先进的测年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考古研究,却得出了更为可靠的结论,这体现了①④;②的说法是唯心主义的体现;③的说法错在“必然”上。

故本题选D项。

15.B 题意旨在说明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如果不能回到实践中去,不为实践服务,这种认识也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故选B项。

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6.B 材料中的引言强调了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B项中的“近水”与“远山”强调的是亲身参加实践的重要性,与材料内容一致。

17.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认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以是否具有凭为标准选聘人才的做法违背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选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18.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此漫画的哲学寓意在于探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结合课本所学相关内容即能确定答案。

拓展探究19.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

小戏小品的创作于群众的实践,反映了群众的生活。

小戏小品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实践活动,要推动小戏小品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实践活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小戏小品发展的动力于群众的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化生活越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小戏小品能不能得到发展,就需要在群众实践中不断检验,看小戏小品能不能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

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小戏小品从群众实践中,最终还要回到群众实践中去。

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推进社会主义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解析:认识论的知识非常有限,因此组织答案所运用的具体理论内容也很好确定。

本题可分别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入手回答,同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但又不能完全局限于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