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选考访谈类题及答案(20200426091942)
高考语文“新闻访谈及通讯阅读”专题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新闻访谈及通讯”阅读专题练(附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2分)以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球——访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姚明薛原36岁的姚明,正迎来篮球生涯的又一次转型。
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与其说是一个“头衔”,不如说是一份责任——一份从未有过的重大责任。
如姚明自己所言,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15年前的秋天,姚明飞往美国征战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大场面”。
6年前的夏天,姚明在家乡上海宣布退役,成为上海大鲨鱼俱乐部的投资人,以新的身份拥抱篮球。
这个冬天,他接过了一面新的旗帜,为中国篮球去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6年前退役时,他曾说:“我只不过换了块球场。
”如今,筹备中的新一届中国篮协将承担起推动中国篮球迈向新高度的使命,站在潮头的姚明,也将迈入人生中一块更大的球场.....。
①记者:接过这份职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姚明:兴奋,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
很多感受都混杂在一起,压力巨大,同时也信心十足。
这个挑战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终要接过来的。
②记者:中国篮协换届筹备阶段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打算做哪些事?姚明:坦率地说,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思路和具体工作的安排,还需要认真谋划。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篮协换届一定要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对于篮球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同时一定要凝聚起篮球界有识之士的力量,以及全社会关心篮球、支持篮球人士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
③记者:以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为标志,篮球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现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眼下的换届筹备中,怎么把握和体现未来改革发展的趋势?姚明: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
在新形势下,怎样厘清政府和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一面去取得新成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
换届筹备主要从人员和机制两方面去入手,体现改革意图,做好准备工作。
改革意图方面,我的理解是,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险,就像银行里的保险柜,对社会事务有一种兜底的功能。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实用类文本访谈科普报告阅读专题强化卷含解析
实用类文本(访谈、科普、报告阅读)考点29 新闻2颗星考点30 科普3颗星考点31 报告文学3颗星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
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
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
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
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
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
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有删改) 材料二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3,含答案)(1)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高考语文专题(18)访谈阅读及答案
专题十八访谈阅读[学法——把握话题,关注问答]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三、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高考语文访谈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访谈试题及答案
一、访谈背景
本次访谈旨在了解学生对高考语文考试的准备情况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二、访谈对象
本次访谈的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即将参加高考。
三、访谈问题
1. 你是如何准备高考语文的?
2. 你认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3. 你在学习语文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4. 你有哪些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5. 你认为高考语文考试中哪些题型最难?
四、访谈答案
1. 我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练习写作来准备高考语文。
同时,我也注重对古文的学习和理解。
2. 我认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阅读理解和写作。
这两个部分不仅能够提高我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在学习语文时,我遇到了一些古文的理解和记忆上的困难,但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4. 我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包括:多做阅读理解练习,积累词汇,以及多写作文。
此外,我还经常和同学讨论,互相学习。
5. 我认为高考语文考试中最难的题型是文言文阅读和作文。
文言文阅读需要对古文有深入的理解,而作文则需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访谈总结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们在准备高考语文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学生们普遍认为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学
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高考语文新闻(访谈、报告类)阅读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闻(访谈、报告类)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荣而非高考掐尖王聪聪曹原中国青年报:据悉,许多名校以轮番游说、提供奖学金、提前签订预录取协议等方式进行“掐尖大战”。
您在招生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李越:对高分考生的争夺确实存在,一些家长甚至与高校“讨价还价”。
一些高分考生的家长会直接说:“考了多少分、想上什么专业,你给不给?不给就报其他大学。
”还有一些家长,在多所高校之间“钓鱼”,期望获得奖学金、专业保证等优惠条件。
对优秀生源竞争过激,会导致高校对考生“有求必应”,甚至不惜砸巨额奖学金、提前签订预录取协议。
这对考生其实并不好,对社会诚信体系也会产生负面冲击。
比如签订预录取协议会对其他考生造成潜在伤害。
中国青年报:伤害在哪儿?李越:比如考生A考了615分,B考了614分,按照正常的录取程序,A应该在B之前投档录取。
但如果在招生咨询过程中,B先与某高校签订了某专业的预录取协议,当A也向该高校咨询时,招生者为了确保与B的预录取协议,很可能以“分数不够”等理由劝退。
因为信息不对称,A就受到不公正待遇。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名校热衷“掐尖”?李越:“掐尖”也叫“选优”,任何成功的教育,优秀的学生和老师都必不可少。
最好的学校肯定有最好的学生。
在当前社会诚信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高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方法。
在高考体制下,分数就是规则。
高校在秉持按分数排序的原则时,也就是在维持社会公平。
现在大学和中学的信息沟通不充分,中学生对大学各方面的了解很少。
这种情况下,考生和家长更多地依据录取分数线高低来判断一所大学的优劣。
而尖子生就是一个标志,在各自学校和地区都有着示范作用。
高分学生报考哪个学校和专业,会为下一年的优秀学生提供参考。
中国青年报:考分排名真能显示学生的素质高低吗?李越:两者并不直接挂钩。
我们之前在安徽录取的一个学生去年获得了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这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一万三千多本科生中只有5名能获此殊荣。
高考语文专题(18)访谈阅读及答案.docx
专题十八访谈阅读[学法——把握话题,关注问答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 [把握文体特征 ]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三、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2020高考语文浅谈访谈阅读鉴赏(57张)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 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 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 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 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 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典型细节与基本事实的关系:
在内容剪裁上,这篇访谈有别于一般 科学家事迹的采访,而是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 特点,紧紧扣住与“夫妻”相关的内容,有所 侧重。选择蹬门的细节,凸显科学家生活情趣 的另一面,描述十分生动,典型、细腻地表现 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关注访谈文本的针对性, 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并要 求考生探究文本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答案: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怎样成为一 个艺术家。 20.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 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答案:能摈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真诚)。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 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 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 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 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 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 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 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 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 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表达交流:访谈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
访谈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1.填空。
(8分)(1)访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物访谈,另一种是问题访谈。
人物访谈是指访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被采访的人物,以人物为访谈的核心;问题访谈则是以特定的话题为核心,被采访的人是谈论这一话题的合适的人选,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是访谈,《焦点访谈》是访谈。
(2)不论是人物访谈还是问题访谈,访谈的重点都是,访谈的基本要求都是。
(3)访谈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在访谈正式实施以前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
答案(1)人物问题(2)被采访者学会倾听(3)熟悉采访对象分析采访对象设计访谈提纲设计问题2.下面的内容选自记者采访《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的作者、北大教授钱理群的访谈录,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4分)记者:①钱理群:鲁迅的杂文是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并立刻在社会上得到很强烈的反响。
他是从一个个很具体的问题出发,概括出问题的普遍性,以至于我们今天来读,还有很大的意义,特别适合我们现在“快速阅读”的时代。
记者:②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化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一个是和世界文化的关系。
鲁迅在处理这两大关系时,有三大特点:一是广泛吸收;二是有批判性,绝不盲从;三是有创造性。
这三点,对现代文化的健全发展,都是具有开拓性与指导性的。
答案(示例)①在您看来,鲁迅的杂文是否适合我们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②中国现代文化面临哪些问题?当年鲁迅是如何处理的?解析作答本题时,注重把握回答中提到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回答的内容推测问话。
比如第一个回答,从鲁迅的杂文能够概括出问题的普遍性,很适合如今人们阅读,可以推断出问话应该为“鲁迅的作品是否适合我们这个时代”。
3.下面是一段关于高考复习的网络微访谈,请补写出空白处的内容。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6分)网友:①嘉宾:首先要多记;其次要画时间轴,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串起来,然后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最后要多做题,可精选各地高考历史题强化训练。
高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2021·卷〕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HY、,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HY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交融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外表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方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到达,那就不是外表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21岁时就分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突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生疏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似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高考语文“新闻访谈及通讯阅读”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新闻访谈及通讯阅读”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九天神眼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
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个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
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
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
”“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
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
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
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下降高度!”“跳开X号保险丝!”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2022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阅读模拟精练附答案
2022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阅读模拟精练附答案一、(2020·湖北孝感高三八校联盟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叶嘉莹,点燃现代人的诗词情《环球人物》: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
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叶嘉莹:晏殊写过一句词:“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你就飞到远人身边了吗?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
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
我大学毕业,曾经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
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
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
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
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重你的现在。
《环球人物》: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叶嘉莹:若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
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
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他是透过悲慨写欢乐。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
”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
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
《环球人物》: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
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
叶嘉莹:那么,你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吉林省2020年高考[语文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吉林省2020年高考[语文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
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2020-2021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
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
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高三总复习语文课件 访谈阅读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 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 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 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 的写作方式?
解析: D 项,“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错, 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 人心”。
一 设问方式
答题方法思路
概括访 谈内容
1.在××问题 1.速读文本,整体把握访谈话题、
上,某人(访谈 主要进程和关键内容。
对象)持哪些看 2.将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相关
法? 内容分别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2.这篇访谈, 3.精读访谈者的关键问题和访
围绕几个方面 谈对象的关键回答。
第
访谈阅读
2
讲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 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用谈话纪实的方式 进行报道的文章。通常分为对新闻(时尚)人物的报道,对某一 新闻(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 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访谈属于更广意义上的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2020 年全国卷Ⅲ的访谈阅读考查的题型是四选一客观题两道,为选 非题,再加上一道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同前面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就不再做讲解。这里我们针对访谈的文体特点, 重点讲解访谈的 3 大主观题特色题型:概括 访谈内容、把握或评价访谈观点、赏析访谈 技巧(问答技巧)。
的内容展开? 4.根据题干要求,归纳整合。
高三语文复习访谈学案答案
高三语文复习访谈学案答案一、【典型例题】1.【答案】(1)几十年前从书上了解到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2)2013年,罗哲文先生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学科网罗布泊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3)探寻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危险;(4)考察和探寻长城60多年,去过100多次。
(5)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6)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时,先从文本中找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的语段,根据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部分中提示性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答案】(1)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
(2)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3)要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4)要重视材料问题。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中,找出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
(6分)【答案】(1)中国古建筑学家、一代大师;(2)爱好做手工;从小就喜欢做手工、画画之类;(3)讲信用、有责任感。
牢记梁思成先生文物保护的嘱托。
(4)具有执着的探寻精神。
考查和探寻长城60多年,一百多次。
(5)敢于面对困难和危险,学科用于付出。
网考查长城时,差点付出生命。
(6)谦虚、谈吐生动不凡;见解独到深刻。
认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木石的史书。
(7)注重培养新人和技术传承。
对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的建议。
二、【课堂演练】1.民族感情写作动机诗歌前景中文现状2.①余光中所说的乡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点,融入了历史的、文化的内容,升华或者普遍化,为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六) “访谈阅读”验收达标练 Word版含解析.doc
(三十六)“访谈阅读”验收达标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穿越无言成为自己——专访于丹一盈春节于丹再次亮相《百家讲坛》,于是关于她的争议再度响起。
下面是《读者》(原创版)对于丹进行的访问。
《读者》(原创版):春节,我们又在《百家讲坛》中看到了你。
在不绝于耳的争议声中,为何还要触碰这个敏感地带?于丹:其实我所有的言行都只想做一件事:完成生命态度的传递。
就是说在一个喧嚣的、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我坚信每个人在世界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偶像、楷模,而是——最终成为自己。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热情,但我觉得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在状态。
《读者》(原创版):何为“状态”?于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三种不同境界。
“好之”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它尽管崇高,却未免沉重。
我更喜欢第三种,“乐之”,即“enjoy”,不仅可以承担重任,还能够举重若轻,有一种生命的欢欣与轻盈。
我们不可能成为超人,但可以完成自身的开发,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
《读者》(原创版):你曾经说,昆曲是种生活方式,李白也是种生活方式。
这让我们看到一种对立甚至矛盾的人生状态。
于丹:这种矛盾就是我本质的存在。
老话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宽度一直都是我所追求的。
我从小是独生女,很孤僻,很小便体会到生命的瘠薄、脆弱、有限。
如何才能令它阔大、舒朗、坚强?就是要靠文化的力量,靠心智去建立生命的格局。
所以我喜欢的东西,后来会形成矛盾,我在矛盾中去构筑生命的两岸,因为两岸意味着宽度。
你只有让河床越来越宽,你生命中的水流量才会越来越大。
我喜欢很多种壮气豪迈。
比如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比如苏东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就连杜甫如此沉静,亦会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何等的胸襟与豪迈啊!古人是以天地为坐标,心是飞翔的,我喜欢那种生命飞扬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一、陈以胜: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陈以胜,1972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创业。
历任广州新太信息产业公司运营总监、滚石移动中国区助理总经理、亿友网副总裁。
现任北京上有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前一段时间,所有高校、职校的毕业生都忙于应聘,有些人参加了很多面试,但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近日,就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应聘时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有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以胜。
“有些毕业生连父母的工作、生日都说得含含糊糊,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不太注重感恩。
”记者:作为企业负责人,您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是什么?陈以胜:以我个人而言,招聘时一看品德,二看悟性,三看经验,四看学历。
记者:为什么把学历放在最后一位呢?陈以胜:从多年的用人经历来看,正规高校特别是名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聘来就能用,但并不好用。
他们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但思考问题往往局限于书本上学的内容,创造性不突出。
所以有时候我们宁肯招聘中专生和职高生,只要觉得这个学生有潜力、有悟性,就会培养他。
这样由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一是实用,二是忠诚度高。
记者:品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短短的面试中能考查出来吗?陈以胜:这个确实有一定难度。
不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
比如面试的时候我喜欢和应聘者拉拉家常,问问他父母的情况。
有些毕业生连父母的工作、生日都说得含含糊糊,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不太注重感恩。
“我提倡的是‘长板效应’,就是说,一定要找到一个人最突出的优势,然后把他安排到最能发挥优势的岗位上去。
”记者:那些应聘失败的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陈以胜:在面试中被我们淘汰的毕业生,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个性和特长。
我经常问应聘者一个问题:“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身边的人表扬你最多的是哪个方面?”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应聘者答不出。
这就说明他在个性上没有突出的特点,我们就很难判断应该安排他到哪个部门工作。
有些企业强调“短板效应”,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
因此,他们很重视发现员工的缺点。
而我提倡的是“长板效应”,就是说,一定要找到一个人最突出的优势,然后把他安排到最能发挥优势的岗位上去。
至于他所欠缺的素质,可以通过企业培训来弥补。
记者:您能举例说明这种“长板效应”吗?陈以胜:有一次在招聘中,一个女孩来应聘客户服务主管。
通过交谈,我发现她有很强的洞察力,沟通和应变能力也不错。
于是,我建议她担任销售人员。
她当时很迷惑地问我:“销售就是卖东西吗?”这说明她对销售部门一点也不了解。
但这不重要,洞察、沟通、应变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最可贵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她恰恰都具备。
只要有了合适的“长板”,专业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培养。
一年以后,这个女孩果然成了我们公司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
“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从不犯错误的员工,不犯错误,说明他在稳妥地沿用旧的工作方式。
”记者:您对初踏社会的毕业生有什么建议呢?陈以胜:您知道在企业里什么样的员工最容易被提拔吗?那就是工作主动性强的员工。
这一点听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
近几年我们招聘的毕业生几乎有同样的特点——大气、看问题有高度,但懒散、不屑做具体事。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在做基层工作的时候就要思考部门经理应该做什么,做到部门经理就该思考总经理应该做什么。
一个员工,最可宝贵的素质就是主动去发现企业的问题,思考并提出解决之道。
这样的员工一定会得到提拔。
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从不犯错误的员工,不犯错误,说明他在稳妥地沿用旧的工作方式。
我倒宁肯看见员工为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而犯些错误。
在我的企业里,从没有员工因为创新中犯错误而被淘汰,相反,被淘汰的倒是那些优柔寡断、因循惯例的员工。
语丝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跟我一样穷的孩子不要自卑,保持阳光的心态,能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清楚地记得给我机会的每一个人——为了供我上大学而早早辍学当保姆的姐姐、教我计算机知识的老师、给我第一个工作机会的厂长、把我领进IT大门的总经理……我永远对他们心存感恩。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句很害人的话。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学会主动思考。
一个人是应该有点爱好的。
如果生活中没有一件事能点燃你的热情,让你全情投入,那很难想象你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
19.统观这篇访谈的思路,记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三个方面?(4分)20.从全文看,陈以胜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要具备哪些条件?(5分)21.这篇访谈的记者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提问方式?请举例分析。
(6分)19.(4分)①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条件;②应聘者失败的主要原因;③对初入社会的毕业生的建议。
(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20.(5分)①品德良好(答“懂得感恩”“忠诚企业”等不得分);②优势突出(答“个性突出”不得分);③勇于创新;④工作主动(答“会犯错误”不得分)⑤充满热情(“心态阳光”不得分)。
(答对一点1分)21.(6分)①采用对比式提问,如先问“招聘时最注重的是什么”,再问“应聘失败的最大问题在什么地方”,两相对比,引导对方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②采用追问,如“为什么把学历放在最后一位”,使访谈得以深入展开。
(提问方式各1分,具体举例各1分,效果分析各1分)二、、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创能力,如老子、庄子、朱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这样的人物。
就批判能力来说,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就是明证。
深受康德影响的马克思的大部分著作的标题或副标题,都有“批判”这个词。
比如,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资本论》的副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我们还可以追问:为什么现代俄罗斯文学会出现大家辈出的繁荣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俄罗斯的四大批判家——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留波夫斯基。
由于他们的批评,才会孕育出像托尔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莱蒙托夫这样的文学巨匠。
一般说来,真正的思想家都拥有高度自觉的批判意识,决不会成为对前人观念亦步亦趋的“应声虫”。
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1964年出版了一本广有影响的著作《单向度的人》,批评发达工业社会的人在思想上只剩下了与实际生活相认同的向度,即把存在着的一切都理解为合理的,而失去了第二个更重要的向度——批判的向度,即对实际生活进行质疑、提问和批评的能力。
看看今天这个商业社会,广告铺天盖地。
在这种环境的浸润下,人们很容易丧失独立思考和怀疑的能力。
也许,这就是工业文明的代价吧。
所谓原创能力,乃是在批判旧观念的基础上,构建新观念和新观念体系的能力。
老子写下的《道德经》不过5000字,但其思想上的原创性却为全球的学者所公认。
据我所知,光在德国,《道德经》已有70多个德译本。
又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尤其是他的理念论,对西方思想发展史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甚至有人认为,西方思想史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
这些例子表明,思想家同时也是思想上的伟大的建设者。
记者: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的形势来看,现在都是一个大变革的年代,是一个出思想家也呼唤思想家的年代,但为什么又是一个缺少思想家的时代?俞吾金:当今确实应该是一个出大思想家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航空、电脑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已经变为村落。
无论是当代人所了解、所经历的东西,还是他们所思考探索的问题,都比以前的任何世代都要多得多,也要深刻得多。
无疑,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为伟大思想家的诞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但在我看来,思想家的诞生仍然需要一些重要的助力。
我觉得学术探讨需要自由探索。
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从1780-1820年这40年间,德国出现了以康德、歌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
为什么德国的天空突然间群星灿烂?在海涅看来,正是学术探讨上的自由空气使然。
思想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在时间上要付出重要的代价,而且也需要对探索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宽容的心态。
马克思之所以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他意识到,惟有在大胆的探索和深入的讨论中,新思想、新真理才可能应运而生。
另外,还要学会与寂寞结伴。
思想家们巨大的原创性从来都是与寂寞结伴而行的。
只有在寂寞中,才有可能透彻地、系统地思考,并构建起背后的思想体系。
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时,在菩提树下深思了6年;康德在撰写《纯粹理性批判》前,沉默了12年;歌德创作《浮士德》,前后花了60年时间;而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则参考了1500种著作,前后花了40年时间,而最终完成的也只有第一卷。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真正的思想和思想家都不可能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中产生。
(节选自2011年3月1日《解放日报》)26.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思想家同时也是思想上的伟大的建设者”?请结合文中内容回答。
27.这篇访谈在思想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受到好评。
请分析访谈成功的原因。
(5分)28.结合文本,说说当代中国要产生伟大思想家需要哪些条件。
(6分)26.(1)思想家对传统观念拥有高度自觉的批判意识。
(2)他们能够在批判旧观念的基础上,构建新观念和新观念体系的能力。
27. (5分)(1)文章的现实性很强,集中围绕“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的问题(专题性强),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深度。
(2)采访者列举的人物具有典型性,所提的问题紧扣热点,反映了当代中国对大思想家的期盼。
(3)采访者设疑引导,由浅入深,步步追问,层层深入。
(4)受访者问题的回答针对性强。
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分析具体而有深度。
(5)受访者为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回答旁征博引,观点具有权威性。
28.(6分)客观上:(1)当代生活要为伟大思想家的诞生提供更合适的土壤;(2)学术探讨所需要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氛围;(3)思想交流所需要的更广阔的平台;(4)前辈丰富的思想成果。
主观上:(1)思想家的诞生仍然需要一些重要的助力;(2)思想家个人的原创能力、批判能力;(3)思想家能够学会与寂寞结伴。
(三)回不去的故乡——对话梁鸿: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记者:近年来,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您怎么看?梁鸿:是的,乡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浓郁。
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出于对乡村现状的不满,看到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凋落,没有秩序,而不单单是家里的老屋塌了,记忆中的河流再也没有鱼。
现在的中国太快了,整个社会病态的发展,在乡村有一种显性的体现。
这些一下子摆在你的面前,你就会强烈的感觉,自己的故乡沦陷了。
记者:我们今天的“乡愁”,更多的是什么呢?梁鸿:乡愁已经不再是李白的乡愁,也不再是唐诗宋词的乡愁,不再是狭义的乡愁,现在的乡愁已经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乡愁,中国的乡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