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水墨背景图片

合集下载

诗词朗诵精选个性PPT模板 (16)

诗词朗诵精选个性PPT模板 (16)

输 入 本 栏 的 具 体 文 字 , 简 明
的 具 体 内 容 酌 情 修 改 。 点 击
, 此 为 概 念 图 解 , 请 根 据 您
, 简 明 扼 要 的 说 明 分 项 内 容
点 击 输 入 本 栏 的 具 体 文 字
输 入 标 题
• •
内 容 酌 情 修 改
概 念 图 解 , 请 根 据 您 的 具 体
内改分 容。项 ,点内 此击容

04
为输此点 概入为击 念本概输 图栏念入 解的图本 ,具解栏 请体,的 根文请具 据字根体 您,据文 的简您字 具明的, 体扼具简 内要体明 容的内扼 酌说容要 情明酌的 修分情说 改项修明
内改分 容。项 ,点内 此击容

中国风水墨荷花写意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 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 具体内容酌情修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
处处此击
添添处此
加加添处
内内加添
容容内加
点点容内
击点点容
此击击点

中 国 风 水 墨 荷 花 写 意
中国风水墨荷花写意
输入标题
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 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
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输入标题
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 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
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输入标题












中国风水墨荷花写意

此此击点 入
处处此击 添添处此 加加添处 内内加添
标 题 名
容容内加 点点容内

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毕业答辩ppt

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毕业答辩ppt
韵禅居”的空间。
设计分析
LOGO
空间分析
一楼是一个有悬空的复式楼,的空间总面积为263.5平方, 层高较高,结构合理,户型周正。原有一个客厅一个餐厅且 餐厅有地面抬高,两个卧室,一厨一卫一楼梯间,户型周正 采光良好,结构合理。二楼总面积为228平方,有两个卧室, 两个卫生间,三个阳台一个楼梯,起居厅,两个衣帽间,一 个书房,茶水区,瑜伽健身房。户型周正,采光通风良好结 构合理。
LOGO
雅致
美观
禅韵
温馨
设计效果
餐厅厨房效果图—温馨,大气
LOGO
把厨房空间面积布局得很宽敞、明亮。 开放式空间,厨房与餐厅紧挨着,便于厨 房活动成员与餐厅成员之间的一个过渡和 沟通,最大化的利用空间。
设计效果
客厅效果图—简洁,线条,高端大气
客厅作为整个活动空间中占比较大 的空间,是比较能体现主人品味和 需求的。天花采用了硬朗的直线条 做造型,配以简约的中式元素的三 拼橡木线条做装饰,简约却不简单。 电视背景墙和沙发背景墙同样通过 硬朗的直线条来表达,讲究对称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除了材料的选择,空间的整体 色彩也至关重要。空间的基本 色彩以浅色为主,用少量的深 色来稳定了整个空间的色彩, 与之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软装分析
• 新中式风格室内软装饰设计强调色 调与空间的和谐,新中式软装饰设 计符号应与新中式硬装饰设计符号 有机统一。且各造型、材质、颜色、 装饰细节要协调一致。空间整体连 贯性的形成有利于整体视觉体验, 也有利于创造一个雅致宜人的“墨
设计分析
LOGO
客户分析
本案业主一家四口,男主人42岁,爱好阅读、书法、茶艺;女主 人40岁,爱好美食、健身。夫妻俩品味高雅。女儿18岁,喜爱钢 琴;奶奶68岁喜欢养花。

徐千里 丹青水墨描心境 春风竹韵展乾坤

徐千里 丹青水墨描心境 春风竹韵展乾坤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们《书画名家》摄制组拜访了著名画家徐千里先生。

先生的画室不大,画案占去了半间屋子,另外半间则被书架占的满满当当。

两盆竹节海棠,一盆兰花,一盆青竹,墙上挂着一轴自书的陋室铭,简朴中透着清雅淡泊。

徐千里,号半竿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艺专教授、北京野草诗社会员。

他常年研习中国书画,经典作品不断问世。

他艺术创作题材涉域广泛,除山水画外,亦擅长花鸟、人物、油画等,尤其以画竹见长,他的多幅经典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多幅作品被外交部、文化部作为礼品赠送国际政要和国际友人。

走进徐千里的画室,就如同走进了书画的天堂,不大的房间里,到处挂满了他的咏竹作品。

《金都之春》、《竹韵春风》……道道新奇优美的点线,笔笔清隽淡雅的色调,层层朦胧幽深的意境,还有那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丹青技法,揉捏着,融合着,幻化为一股赏心悦目的滋润淌入心田。

这如梦似幻的诗情,就好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滴在平静的湖面上,将整个生命荡漾开来……画出大千世界1937年,徐千里出生在山东省招远县宋家镇(现为张星镇),其曾祖父便是在19世纪60年代,居于108家粉丝商号之首的“鸿泰”商号(龙口粉丝前身)老板徐登镛。

由于家业大多在龙口,1岁时,徐千里便跟随父亲到龙口生活,解放前夕又辗转上海,最终定居北京,师从启蒙老师陆黎光,学习绘画。

1958年时,二十岁的徐千里开始为《北京日报》等报刊创作插图及连环画,开始了自己的绘画事业。

由于天资聪慧,期间,他的绘画技艺进步极快,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随后又师从高阆仙、孙其峰、崔子范、彦涵、徐淑铭等海内外名家学习中国画,在油画、山水画、人物画及花鸟画方面均有探索。

1996年,徐千里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个人画展,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千里画集》,1997年又分别在深圳和香港举办了画展,并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过自己的优秀作品。

他的国画作品常见于各报刊,深受人们的关注与好评,还有不少作品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便有徐千里所画的《浩然正气》一幅大作。

描绘丹青水墨的古诗

描绘丹青水墨的古诗

描绘丹青水墨的古诗
1、狼藉墨池池水墨,只应掷笔斗牛旁。

——《王右军墨池》金天羽
2、吹回溪面舞因风,身游水墨画图中。

——《浣溪沙》李洪
3、便当闭门学水墨,洒作江南骤雨图。

——《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黄庭坚
4、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

——《赠李伊阙》许浑
5、五冠西畔九龙东。

水墨古屏风。

——《巫山一段云北山烟雨》李齐贤
6、今古渔樵话里,江山水墨图中。

——《木兰花慢·到闲人闲处》刘秉忠
7、笔下淋漓水墨,满空雨响风声。

——《清平乐题碧梧苍石图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8、水墨画图春淡淡,莺花庭院日迟迟。

——《春阴》方岳
9、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苏轼
10、番罗夹背紫竹把,中有水墨新图画。

——《谢曹隐君惠扇歌》王冕。

品《水竹居图》的笔墨画境之美

品《水竹居图》的笔墨画境之美

品《水竹居图》的笔墨画境之美作者:李立红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8期TEXT / 李立红倪瓒的《水竹居图》可以说是其早期山水画中表现隐逸思想题材的经典作品。

画中自题的诗句“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

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砚没游鱼。

”道出了画家的隐居思想,是倪瓒的“自娱”与“适兴”之作。

该图是画家根据友人叙述景州城东有水竹胜景,依靠想象图绘坡石、树木、茅屋等景象。

在题诗中画家想象了在此隐居,与琴诗为伴的理想生活。

倪瓒的山水画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静、孤、清、寂的风格特征。

其山水画笔墨以简淡为尚,意境清幽、孤寂、高逸,给人总的印象便是清逸逼人,其主体风格“一河两岸”平远式的构图更是充分显现了元代士人的清逸脱俗的心性和闲愁无尽的心绪,无一丝俗气。

其著名代表作《水竹居图》中的笔墨意趣最能代表其高逸的画境特征。

无论笔墨还是意境,都显现出一种极为突出的“静”和“逸”的审美趣味。

《水竹居图》画面设色,画法严谨持重。

在画中倪瓒的笔墨,没有跳跃动荡的笔触,没有大肆张扬的墨色,线条似文弱蓬松而又沉稳细劲,静力内含,给人以非常强烈的“寂静”感,本文将从三方面论述倪瓒画风的笔墨画境之美,即:画面中笔墨简淡之美、构图上计白当黑的空疏之美、笔触上以书入画的笔墨画境之美。

从而探索倪瓒早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风格特征。

一、画面中笔简墨淡之美倪瓒山水画笔墨画境的第一个特征便是笔墨简淡。

《水竹居图》是倪瓒有年款作品中最早的一幅设色山水画,此图画一仙居景致,平静的水面环绕着一段坡石,五株大树簇生其上,枝叶扶苏。

树后一岸边空地上,树间茅舍掩映,屋后竹林茂密。

远处高大山坡下,林木葱郁,相比而生。

整个画面弥散着幽静、清凉的气氛。

画中笔墨沉实,他的笔性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含混、不肯定的松而柔、干而峭。

用笔以虚松取其韵,以侧笔取其秀。

董其昌曾说:“作云林画须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

”的确,倪瓒笔法之佳处正在“秀峭”,但细察之下可以发现,他的用笔其实并不如董氏所言之一味侧锋,清代钱杜在《松壶画忆》中曾云:“作书贵中锋,作画亦然。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蒋廷锡精品绘画作品。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

清初恽寿平在花鸟画坛起衰之后,蒋廷锡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传世画作有《海棠牵牛图》、《塞外花卉图》、《梅竹图》、《芙蓉鹭鸶图》、《兰石图》、《萱花图》、《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柳蝉图》、《长春富贵图》、《富贵寿考图》、《大吉图》、《赐莲图》、《兰竹图》、《御园瑞蔬图》、《行书五言》、《长寿富贵图卷》、《蜀葵萱花图》、《花鸟》、《四瑞庆登图》等。

邓拓,其人其艺

邓拓,其人其艺

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邓拓,其人其艺文/宋连生邓拓(1912 ~ 1966 ),原名邓子健、邓云特, 福建福州人,1930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 联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民日报》社 原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主 席..著有《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 意义》、《从万历到乾隆》、《燕山夜话》等, 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杂文集邓拓的书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常可在荣宝斋、和平W 店等橱窗里看到 有时,还可在一些学校的匾额或当门书屏 以及历届书法展览会上看到,这些都是行 书大字。

在自勉诗、家书之类的墨迹中,则是他的行书小字。

他的字,不论大至径尺, 还是小不盈寸,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潇洒俊 逸,笔势奔放,通篇气韵很足,给人以… 笔到底、一气呵成的感觉,使汉字行书那 流畅洒脱的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现他的字 另一个特点就是瘦劲洗练,以骨力胜。

他 的大字行书间或杂以飞白,或疏密相间, 更显摇曳多姿。

邓拓的字写得好,有不少人向他索求墨迹,他一般都很痛快地答应。

1964年 寒假,福州同乡黄贤俊在北京王府井荣宝 斋橱窗里看到了他的巨幅手书,苍劲有力, 卜分喜欢后来见到邓拓时,他就问了一句 “可否也给我写一幅? ”邓拓满口答应下 来。

过了几天,果然托《光明口报》编辑黎 丁捎来一幅字,写的是一首词:毛锥动,彩云生,蜀水巴山若有情- 展望高潮奔H 夜,文章常助百家鸣: 在书法艺术方面邓拓不但长于实践, 还在理论上作过一番探讨60年代初的:燕 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里,就有他写的 《大胆练习写字》、《书W 同源的一例》、《讲 点书法》、《选帖和临池》、〈〈有法与无法M 从 红模字写起涛多篇谈论书法艺术的文章 其中的一些观点,不仅对初学写字的人有 帮助,而且也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赞誉=邓拓不反对临帖,但不赞成死抱住 一种字帖,临之寧之_.他在《选帖和临池》 一文中写道:“要知道,无论学习哪一种 字帖.对于初学者都未必适宜。

长河落日圆水墨画创作说明

长河落日圆水墨画创作说明

长河落日圆水墨画创作说明长河落日圆,水墨画中的经典题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这幅作品以长河为背景,夕阳西下,圆圆的太阳悬挂在天空中,映照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在这幅水墨画中,艺术家运用了水墨的独特韵味,以简洁的线条和深浅不一的墨色,勾勒出了长河的蜿蜒流动和夕阳的余晖。

长河如一条银带在画面中蜿蜒流淌,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天空中的云彩染上了金黄色,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泛起一片金光,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祥和之美。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它以淡墨轻笔、寥寥几笔勾勒出千变万化的山水人物,寄托着画家对自然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这幅长河落日圆的水墨画中,艺术家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熟练的墨色运用,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不已。

长河落日圆,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钟爱的题材之一。

他们常常游览名胜古迹,感悟大自然的壮美,将所见所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水墨画正是这些文人们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它不受束缚于现实主义的刻板,而是以意境抒发情感,以笔墨表达心灵,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在这幅水墨画中,长河、落日、圆形的太阳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画面,给人以宽广深远之感。

长河蜿蜒流淌,似乎永恒不变;落日西下,温暖的余晖洒满大地;圆形的太阳悬挂在天空中,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幅画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力量,让人感到自己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境界。

长河落日圆的水墨画,展现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这幅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富有美感,更在意境上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总的来说,长河落日圆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的线条和深邃的墨色勾勒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这幅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富有美感,更在意境上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力量。

拍摄水墨荷花技巧

拍摄水墨荷花技巧

拍摄水墨荷花技巧
水墨荷花是国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拍摄水墨荷花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才能拍出优美的作品。

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和地点非常重要。

荷花是一种喜欢阳光的植物,因此拍摄时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这样可以拍摄到柔和的光线和美丽的景色。

此外,拍摄的地点应该选择在湖泊、池塘等水域,这样可以更好地呈现出荷花的生态环境,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要注意构图。

拍摄荷花时,可以采用对称、平衡、形状等构图原则,使作品更加美观。

可以将荷叶和荷花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形成一种和谐的构图结构,增加作品的艺术美感。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焦。

荷花是一种极富美感的植物,因此需要将其拍摄得非常清晰。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以保证画面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在拍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和对焦模式,以便更好地捕捉荷花的细节和美感。

处理后期也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后期处理软件对拍摄的作品进行修整和优化。

可以对色彩、曝光度、对比度等进行调整,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艺术。

此外,还可以对画面进行剪裁、旋转等操作,以改变画面的构图和视角,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拍摄水墨荷花需要注意构图、对焦、后期处理等技巧,以使作品更
加美观、生动。

希望这些技巧能对广大爱好者有所帮助。

描写水墨画竹子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2篇)

描写水墨画竹子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2篇)

描写水墨画竹子的唯美句子(篇一)1. 竹子如影随形,柔美而挺拔。

2. 清风拂过,竹子轻轻摇曳,如舞者般婀娜多姿。

3. 细看竹子,一根一根筋骨分明,如同男子的腱骨紧绷。

4. 风吹过竹林,传来沙沙之声,犹如天籁之音。

5. 竹子在日出时分,把金色的曙光抚摸成一片翠绿。

6. 竹叶如簇簇碧云,铺满了整片竹林。

7. 水墨画中竹子的轮廓如墨烟般惹人遐思。

8. 竹子在静夜里,倒影在清澈的水中,宛如仙子的倩影。

9. 笔墨勾勒,竹子的简约线条流露出一种朴实和灵动。

10. 竹子如同一抹青山,笔尖间流淌出的江南情怀。

11. 竹子独特的纹理,在水墨间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12. 竹子是寂静的代言人,它诉说着自然的宁静与安宁。

13. 水墨流淌,竹子的轮廓渐渐清晰,仿佛与世无争的哲学家。

14. 竹子的姿态,加深了水墨画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15. 竹叶婀娜多姿,如水墨画中的一笔勾勒出的清新生命。

16. 水墨画中,竹子的清秀身姿宛如舞者在翩翩起舞。

17. 纤细的竹枝婉转曲折,如同水墨画中泼墨的意境。

18. 竹林中,竹子的身姿高高矗立,如同一面庇护生灵的守护旗帜。

19. 温润如玉的竹子,散发着恬静与祥和的气息。

20. 竹子伫立于山巅,如墨色世界中的永恒守望者。

21. 水墨画中,竹子的细叶点缀其中,像是天空中的繁星。

22. 竹子宛如世界的列子,静静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23. 竹子如墨色长空中的精灵,在水墨世界中翩然起舞。

24. 在水墨纸上妖娆生长的竹子,如同山川间的仙灵。

25. 竹子的竹藤轻盈飘逸,如同禅境中心灵的轻舞。

26. 水墨画中的竹子,在墨中跳跃,如同大自然的秘密密码。

27. 竹子用笔画出了一片世外桃源,给人心灵的静谧。

28. 竹叶挤满水墨画,仿佛一泓清泉涌出心灵的蓝脉。

29. 竹子的简约线条,勾勒出的是一种生命的淡泊和超然。

30. 水墨画中的竹子,仿佛把人带入了一片幽静的天空。

31. 竹子的竹秆筋骨分明,散发出古老而独特的韵味。

中国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鉴赏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2015-04-27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描写画国画竹子的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画国画竹子的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画国画竹子的句子唯美(篇一)1. 竹翠欲滴,如丝如缕,透出一股清气。

2. 笔墨烘托,竹影斑驳,透露出一份静谧之美。

3. 手法独特,勾勒出竹枝弯曲的曲线,给人以柔美之感。

4. 用淡墨点染,勾勒出的竹叶仿佛随风轻舞,在纸上展现出诗意般的姿态。

5. 竹叶舒展,如抚琴之指跳动,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围。

6. 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青竹之中,感受到其生机盎然的魅力。

7. 墨色浓淡之间,山石纹理与竹枝纹理相互交错,仿佛森林中的竹海,给人以深厚的层次感。

8. 竹影婆娑,在画面中舒展开来,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9. 一片枯枝,几片新叶,体现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力求进取的精神。

10. 用墨浓淡交错勾勒的竹干纹理,犹如岁月的痕迹,透露出一份沧桑和成长的韵味。

11. 画家用千变万化的笔法,表达出竹叶随风摇曳的动态美,给人以活力和灵动之感。

12. 突出竹子的挺拔高雅,以细腻的笔法展现出其尊贵与傲视群芳的气质。

13. 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竹筒的光亮感,仿佛清晨的露珠,散发出一丝清新的气息。

14. 纤细的笔触勾勒出竹节的纹理,透出一份独特的质感和坚韧的力量。

15. 竹子在画中倚立峰峦,让人联想到仙山之上的隐居者,给人以高远超脱之感。

16. 竹影交错,在画面中形成了一片诗意盎然的景象,似乎能听见竹叶的细语低吟。

17. 笔法独特,用墨点磅礴地勾勒出竹子的粗壮与稳重,给人以庄重的气质。

18. 特意弱化竹叶的纹理,凸显出竹枝的挺拔之美,给人以优雅与高贵之感。

19. 画面中竹叶的曲线柔美而流畅,仿佛随风轻拂的舞姿,给人以轻盈和愉悦的感觉。

20. 温润的线条勾勒出竹子的柔美,仿佛抚摸到了它们的灵魂,给人以一种温暖的触感。

21. 用浓淡相间的墨点烘托,竹子散发出一份深邃内敛的韵味,给人以沉静与安逸之感。

22. 透过笔触的交错,竹叶与纸张相互融合,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一段佳话。

23. 笔尖轻点,竹影舒展,似乎能听到它婆娑的低语,给人以悦耳和心灵的舒缓。

中国风-古风水墨画边框素材图片

中国风-古风水墨画边框素材图片

古风水墨画边框素材图片古风水墨画边框素材图片篇一:实景照巧转水墨画美图秀秀大玩中国风实景照巧转水墨画美图秀秀大玩中国风2012-04-06 13:27 牛华网古有“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初春烂漫时分登舟游江南,这可是古代才子吟诗作画之源泉。

可现在的我们或许心存这份雅兴,却很难表达,吟诗作赋不成句、挥笔推墨难成画,有的只是拿着相机将好看的景色拍下来,然后在欣赏时将其幻想成一幅画。

其实,照片变成画也并非难事,今天小编就用“美图秀秀”教你将实景照转成带有浓浓中国风味的水墨画。

快来看看对比效果吧:好在江南保留的这些古建筑,让我们的水墨画有了原型,是不是很像毛笔在宣纸上描绘的画呀?喜欢的话,赶紧来学习一下吧:STEP1:在“美图秀秀”软件下,打开一张待处理的江南风景画,首先进入“美容”菜单下,用“消除黑眼圈”功能,将照片中一些现代感的高楼去除,只需调节100%的画笔透明度,在远处高楼的周围取色并涂抹高楼,边缘处的处理可以将图片放大。

STEP2:接着进入“美化”菜单下,选择“艺术”分类,添加素描特效,并将特效透明度调至70%,再选择黑白报纸特效,实景就立显水墨效果咯!STEP3:仍在“美化”菜单下,选择“背景虚化”,调节比较低的虚化力度,让照片整体虚化,使画面更加柔和,让景物的边缘有一些类似毛笔笔触的晕染感,然后点击应用退出编辑框。

STEP4:对图片进行鼠标右键,选择“插入一张图片”,将事先在百度上搜索一些水墨风格的素材图导入进来,调节素材图的大小覆盖后再鼠标右键选择“正片叠底”。

STEP5:然后再鼠标右键将其他一些小的素材图也导入进来,根据需要将墨迹素材的透明度调低一些,然后调好其位置大小。

STEP6:最后再调好文字素材的大小位置后,鼠标右键选择“正片叠底”,注意文字素材的图层应该在墨迹素材图层上面,这就大功告成了!其实从以上教程来看,只需要结合一定透明度的素描和黑白报纸特效,即可将一张实景照瞬间转成水墨画,但是要成为一幅可供欣赏的画,还需要一些修饰,比如墨迹、毛笔字等。

描写水墨竹的文案句子唯美(精选合集2篇)

描写水墨竹的文案句子唯美(精选合集2篇)

描写水墨竹的文案句子唯美(篇一)水墨竹,一种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气质和细腻的意境,一直以来都是诗人和文人墨客们的常用写作题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描绘出60句唯美的文案句子,让人沉浸在水墨竹的禅意世界中。

1. 雨后的一抹翠绿,映照着水墨竹的恬淡雅致。

2. 纤若春笋,横向舒展,如画卷般展开的水墨竹,恍若仙境。

3. 顶天立地,腾云驾雾,似乎在诉说着水墨竹的坚韧与豪情。

4. 笔直挺拔,仿佛一支铁骨,水墨竹展示着坚定不移的信念。

5. 细腻如丝,秀逸如梅,水墨竹宛如一位文人墨客的才情。

6. 万绿丛中一点红,水墨竹的色彩犹如一缕诗情画意。

7. 翠竹摇曳,如风中的仙子,婉转动人。

8. 聚散有度,水墨竹的构图呈现出一种宛如音乐般的和谐。

9. 清雅的笔触勾勒出水墨竹的静谧之美。

10. 淡墨轻描,勾勒出水墨竹的灵动与出尘。

11. 透过墨迹,似乎能感受到水墨竹濡墨含情的意境。

12. 纸上独立,独特的姿态让人忍不住为水墨竹倾倒。

13. 面对风霜,水墨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芬芳与风采。

14. 仿佛时光凝固,被刻骨铭心的一笔,水墨竹展示出生命的魅力。

15. 水墨竹静立在纸上,仿佛在倾听大自然的呼唤。

16. 婉约不羁,水墨竹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17. 画师以一副墨色,勾勒出水墨竹的魂魄。

18. 枯寂之中,水墨竹却流露出一种宁静与安详。

19. 模糊与清晰交织,水墨竹给人以一种超越时空的触动。

20. 清丽而飘逸,水墨竹仿佛带着岁月的积淀。

21. 纸上的韵味,水墨竹的独特气质让人陶醉。

22. 稳重而俊逸,水墨竹的姿态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23. 立于白纸之上,水墨竹宛如大自然的神物。

24. 脱俗而高贵,水墨竹是大自然对艺术最美的赋予。

25. 笔者沉醉于如丝般细腻的笔触中,展现水墨竹的柔美。

26. 栖息在纸上的灵魂,水墨竹唤起观者心底的思绪。

27. 遥望远方,描绘水墨竹让人感受到一种纵情淋漓的想象力。

28. 独立于时间与空间,水墨竹散发着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气息。

竹韵江南_精品文档

竹韵江南_精品文档

竹韵江南自古以来,竹一直是诗人、画家们笔下的题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这是宋代苏轼写的《于潜僧绿筠轩》。

古往今来,以竹为描写对象的诗词画赋不胜枚举,足见竹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与挚爱。

竹、松、梅被文人誉为“岁寒三友”。

古诗中关于竹的诗句很多: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维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白居易“阁畔竹萧萧,阁下水潺潺”。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画竹无数,形态各异、不同种类与季节的竹趣,栩栩如生,赋有“胸有成竹”的美誉。

他在《竹石》画中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的高风亮节与品德跃然诗画中。

喜欢竹,因竹赋予自然的那份悠然与淡雅。

再火热的花儿,有了竹的衬托便有了一份宁静,一份清幽,一份儒雅与淡定。

如果把万物的姹紫嫣红比作太阳的话,那么竹,无疑是那淡淡的月亮,在火热的芬芳里抛洒着缕缕清辉与无垠,让人们浮躁烦乱的内心,掺杂了丝丝清凉的气息与安闲惬意的感觉。

真是盈盈绿水绕山峦,青青翠竹养心田呀。

在江南,竹无处不在,她秀雅滴翠,儒韵高洁却彰显低调品质。

无论春夏秋冬,竹以旺盛的生命力或悠悠生长于溪水畔,池塘边,杨柳岸,小径旁,或悄悄隐居在深山沟,荒野外,山谷中,远离尘世,独绽风流。

一走进江南,呈现在眼前的便是那巍巍青山绿,幽幽翠竹林,她们或遮天蔽日,高洁直立颂凌云,或静立一角,淡然如月纳清风。

春与万物迎朝阳,夏与百花竞烈日,秋与桂菊斗风霜,冬与梅花傲风雪,含脆吐绿,永葆青春,有礼有节。

那满眼的绿,满目的翠,无时不优雅,无处不幽然,伴明月清风,舒一腔柔情。

可谓“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江南的竹别有一番韵味,她的风格与江南的灵秀儒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与江南的青山秀水古寺、白墙灰瓦凉亭、小桥流水人家是那样的相映相合,不可或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