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盛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
苏州丝绸文化如何传承到当代
苏州丝绸文化如何传承到当代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其精美的丝绸制品闻名于世。
丝绸文化作为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技艺,然而,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苏州丝绸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苏州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古代,苏州丝绸就以其精湛的工艺、优美的图案和上乘的品质,成为了皇室和贵族的宠爱之物,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苏州丝绸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养蚕、缫丝、织造到印染,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而丝绸上的图案,往往融合了苏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如园林景观、水乡风情、神话传说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苏州丝绸文化的传承遭遇了困境。
一方面,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丝绸制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机器生产的丝绸产品虽然产量高、成本低,但在品质和艺术价值上却难以与手工丝绸相媲美。
另一方面,年轻人对传统丝绸文化的兴趣逐渐淡薄,愿意投身于丝绸行业的人才越来越少,导致丝绸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此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给苏州丝绸带来了挑战,消费者对于丝绸产品的款式和功能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丝绸制品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为了传承苏州丝绸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传统丝绸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丝绸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培训机会和展示平台,鼓励他们将精湛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同时,建立丝绸技艺的传承基地和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技艺演示等方式,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苏州丝绸的历史和制作工艺。
教育也是传承丝绸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丝绸文化的相关课程,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丝绸文化,培养他们对丝绸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丝绸工厂和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丝绸制作的过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摩拳擦掌,集结中国丝绸第一镇 第三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即将开幕
50 /展会/ EXHIBITION摩拳擦掌,集结中国丝绸第一镇第三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即将开幕本刊记者_刘嘉 黄玮琪“原产地+大市场”一展览尽中国流行面料第三届盛泽纺博会将继续引导企业产品创新,助推纺织业提档升级。
此外,此次盛泽纺博会展位面积将再次扩充,设置流行面料发布区、新材料新技术展示区、功能性面料区、户外面料/原料区、正装/时尚女装面料区、运动/休闲面料区、家纺/箱包面料区、纺织软件检测服务区、丝绸成品区等展示区,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原产、原创、生态、流行”的最新纺织产品,吸引全国各地的创新型纺织企业向盛泽集结。
目前,在本届盛泽纺博会的展商名单中,恒力集团、盛虹集团、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等知名纺织企业一应上榜,此外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纺织企业也纷纷报名前来参展。
“得益于前两届的成功,今年企业报名都很踊跃,而且熟悉报名流程,效率非常高。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盛泽纺博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展出面积累计2万多平方米,专业观众达10万余人次,意向交易额超12亿元。
这样优异的成绩单,为处于转型期的纺织业增添一抹亮色,也令纺织人士为之一振。
因此,本届纺博会招商消息一出,就引来众多企业踊跃报名。
除了往届的成绩吸引企业前来报名之外,盛泽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织造基地的召集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目前盛泽形成了从化纤丝、织造、印染、后整理到服装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群优势十分明显。
而位于其中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拥有近7000家纺织贸易公司,常年供应各类纺织原料、真丝绸、化纤、棉布、配件等10余大类、数千个品种,全球有1/4的面料成交于此,与全国超一半的纺织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
盛泽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不仅奠定了其全球纺织品原产地中心和贸易中心地位,也实现了盛泽纺博会客商进行一站式采购的愿望。
此外,盛泽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间地带,在交通、住宿、餐饮等诸多方面也为广大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了便利。
依托盛泽作为国内著名纺织品生产基地、中国流行面料趋势发布基地和采购基地这个优势,到盛泽一网打尽中国流行面料已经成为现实。
盛泽最有名的三首诗
盛泽最有名的三首诗《盛泽三首诗及其赏析等》一、原文1. 《盛泽》“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间乐土地,鱼鸟亦范围。
”2. 《盛泽绸市》“绸绫纱绢出盛泽,衣被苍生遍九垓。
市上穿梭声轧轧,河中运货舶来来。
富商巨贾争交易,陋巷穷居亦发财。
日暮酒楼人饮醉,管弦声里笑颜开。
”3. 《盛泽古镇》“盛泽古街幽,石桥横碧流。
丝绸传万载,声誉满神州。
巷弄深深处,人家尽织绸。
暮看灯火起,意韵久难休。
”二、衍生注释1. 在《盛泽》中,“吴越分歧处”是说盛泽位于吴越两地的交界之处。
“罗绮走中原”里的“罗绮”指的是精美丝绸织物,意思是盛泽的丝绸运往中原地区。
“九垓”在《盛泽绸市》里表示九州,泛指全国。
2. 在《盛泽古镇》中的“石桥横碧流”就是石桥横跨碧绿的水流,生动地描绘出盛泽古镇水乡景色。
三、赏析1. 《盛泽》- 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盛泽作为一个独特的水乡市镇的地位,这里是吴越交界。
- 情感方面,诗人既写出了盛泽商业繁荣,丝绸贸易兴旺(如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说明商业氛围下的民风和商贾地位),有对人间乐土盛泽的感慨,也有对这种商业繁荣下社会风气可能变“薄”的一种潜在担忧。
- 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写实手法,像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直接描述盛泽的水乡特色与丝绸贸易的兴盛。
2. 《盛泽绸市》- 主题围绕盛泽绸市展开,细致地描述了盛泽绸市上从生产、运输到交易、消费的场景。
- 情感是积极的、充满对盛泽绸市繁荣的赞叹。
如富商巨贾争交易,陋巷穷居亦发财。
可见集市繁荣对各阶层的影响。
- 表现手法上,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如市上穿梭声轧轧,河中运货舶来来,让人仿佛置身绸市之中。
3. 《盛泽古镇》- 主题主要是盛泽古镇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丝绸文化的传承。
- 情感上是对古镇深深的喜爱与对其文化韵味的赞美。
暮看灯火起,意韵久难休就表达出对古镇韵味的留恋。
- 表现手法注重场景的描写,像盛泽古街幽,石桥横碧流,营造出古镇宁静又优美的画面。
苏州的丝绸文化有何历史渊源
苏州的丝绸文化有何历史渊源苏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精湛的丝绸工艺和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丝绸,不仅是一种柔软华贵的面料,更是苏州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象征。
那么,苏州的丝绸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苏州丝绸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学家在苏州地区的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的纺织工具和丝织品残片,这表明早在数千年前,苏州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养蚕缫丝和纺织丝绸。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地区的丝绸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吴国,重视蚕桑和丝绸业,丝绸成为了吴国的重要物产之一。
吴国的丝绸通过贸易和交流,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苏州丝绸的名声开始逐渐传播开来。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苏州的丝绸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丝绸生产,丝绸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此时的苏州丝绸,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欧洲,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商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苏州地区相对较为安定,加之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苏州的丝绸业持续发展。
这一时期,苏州丝绸的品种和花色不断丰富,丝绸的织造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
隋唐时期,是苏州丝绸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
苏州成为了全国重要的丝绸产地之一,朝廷在苏州设立了官营的丝绸织造机构,专门为皇室和贵族生产高品质的丝绸。
同时,苏州的民间丝绸业也十分繁荣,丝绸贸易活跃,苏州丝绸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东南亚、日本等地。
宋元时期,苏州丝绸业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丝绸品种和织造工艺,如宋锦、缂丝等。
这些丝绸制品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成为了当时丝绸中的珍品。
明清时期,苏州的丝绸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苏州成为了全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苏州丝绸业的盛况。
苏州的丝绸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大量出口到欧洲、美洲等地。
吴江盛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
吴江盛泽丝绸⽂化源远流长说起盛泽,⼈们⾸先想到的必定是丝绸,因为盛泽的丝绸产业可谓源远流长,名闻遐迩。
⾃古以来,盛泽的居民就有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传统,夫织妻络,⽗业⼦承,经过了⽆数代⼈的发扬光⼤,终于铸成了“中国绸都”的⾦字招牌。
那么盛泽的丝绸⽣产究竟始于何时呢?因为缺少确凿的史料,⽬前尚难以考证出具体的时间,但是,在离盛泽咫尺之遥的梅堰龙南⽂化遗址和浙江湖州钱⼭漾⽂化遗址的发掘中,曾经出⼟了多件新⽯器时代的刻有丝绫纹和蚕形图案的⿊陶罐,以及4700年前的丝带、丝线和丝绸残⽚,这已⾜以证明:包括盛泽在内的太湖流域地区是我国丝绸⽣产的起源地之⼀。
太湖流域地区是我国丝绸⽣产的起源地之⼀。
我们可以设想,当1760多年前司马盛斌率领他的⼠兵在青草滩上建围、屯⽥,并且在此繁衍⼦孙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了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勤劳作。
到了唐代,盛泽地区的丝绸⽣产已渐成规模。
明正德《姑苏志》。
绫,诸县皆有之,⽽吴江为盛。
唐时充贡,谓之吴绫。
明代正德年间的《姑苏志》上这样记载:“绫,诸县皆有之,⽽吴江为盛。
唐时充贡,谓之吴绫。
”也就是说,当时吴郡(即苏州)进贡朝廷的“吴绫”,以吴江地区为代表,数量最多。
元代著名的意⼤利旅⾏家马可?波罗曾游历到此。
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谈到,他看到了这⾥⽣产的⽣丝和绸缎,见到了许多商⼈和⼿⼯艺⼯⼈,他称赞这⾥⽣产的绸缎质量最好,并记述了将绸缎运⾄省中出卖的情况。
到了明代,随着东南沿海的开发,盛泽的⼿⼯丝绸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清乾隆《吴江县志》。
成(化)弘(治)(1465—1505年)以后,盛泽黄溪四五⼗⾥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者雇⼈织挽,贫者皆⾃织,⽽令其童稚挽花。
据清代乾隆年间的《吴江县志》记载,成(化)弘(治)(1465—1505年)以后,盛泽、黄溪(今黄家溪村)⼀带的四五⼗⾥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家家缫丝、织绸。
有实⼒的⼈家,雇了⼯⼈来家织绸,贫苦⼈家则⾃织,连孩⼦都能上织机挽花,也就是提花。
以丝为媒深挖内涵,吴江区领导调研中国盛泽丝绸纺织陈列馆
以丝为媒深挖内涵,吴江区领导调研中国盛泽丝绸纺织陈列馆2月1日上午,区委常委、副区长、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沈春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丹带队实地调研了中国盛泽丝绸纺织陈列馆,并召开座谈会。
吴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盛泽镇人大主席吴伟红参加活动。
座谈会上,沈春荣表示中国盛泽丝绸纺织陈列馆的提升改造,要始终扎根于盛泽的丝绸文化,围绕“丝”这根主线进行开拓延展,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打造陈列馆。
要以“一带一路”为大背景,听取老企业家、老盛泽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挖掘盛泽丝绸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提升丝绸文化影响力、传播力,推动丝绸文化蓬勃发展。
纺织产业是盛泽镇的支柱产业,提升改造工作要结合盛泽丝绸纺织产业的发展情况,搭建好丝绸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用心用情讲好盛泽丝绸故事。
戴丹表示中国盛泽丝绸纺织陈列馆的提升改造需要系统谋划,从载体建设、文化底蕴、产业属性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和研究,梳理出盛泽丝绸文史资料,以陈列馆为依托,传承好盛泽丝绸文化。
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做法,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打造独具盛泽特色的陈列馆,并与盛泽其他场馆形成差别化功能定位。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博物馆、档案馆、学校和企业的融合发展,体现盛泽丝绸文化的标杆引领作用,打响丝绸文化品牌,让丝绸文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吴伟红表示盛泽历来重视丝绸文化建设发展,中国盛泽丝绸纺织陈列馆的提升改造要立足丝绸文化特色定位,以文化创意赋能产业创新,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精心保护、传承、展示好盛泽丝绸文化,为盛泽丝绸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拟稿:钮琛来源:《吾爱盛泽》公众号2023-02-01。
18吴江蚕业文化略考doc
吴江蚕业文化略考冯月根吴江是全国著名的蚕丝之乡,是我国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之一。
吴江地处太湖东南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湖河港汊纵横密布,土质丰腴,物产丰富,劳动力资源富余,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
其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业文化源远流长。
1960年,吴江县梅堰袁家埭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刻有蚕形图纹的陶器和纺轮等,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产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这表明,吴江的先民们早已从事种桑、养蚕、缫丝、织绸。
吴江悠久的蚕桑历史,孕育了博大的蚕业文化。
历代文人墨客赋诗、联句、作文、书画留下了许多与蚕桑丝绸有关的诗文,也产生了谚语俗句、民情风俗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历史上太湖流域是江南最富庶之地。
两宋以来,太湖南岸逐渐形成我国蚕桑业的一大产区,太湖蚕丝曾列为皇家贡品。
明清时期,朝廷鼓励农桑,吴江西南部俱以蚕桑为业,植桑遍地,“乡村间殆无旷土,春夏之交,绿荫弥望,通计一邑,无虑数万株云”(乾隆,《吴江县志》卷五《物产》)。
栽桑养蚕是农家的主要副业,呈现出“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的兴盛景象。
明代吴江已产绢、罗、绸、绫、纱等,尤其是明代后期,以产地得名的“七里丝”(后雅化为“辑里湖丝”)名扬海内外。
“湖地宜蚕,新丝妙天下,又湖丝唯七里尤佳”,所产蚕丝,“颜色纯白,光泽艳丽,质地坚韧,弹性丰富,条纹匀整,均非世界各类生丝所可比拟”。
又有“旧以七里丝佳,今则处处皆佳,而以北乡为上”。
(汪日桢,《湖蚕述》,中华书局1965年)北乡则指今吴江震泽、七都等地。
蚕桑独盛,带来丝市繁荣。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这样描写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那市上两岸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
清乾隆时震泽丝市“栋宇鳞次,百货俱集。
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乾隆,《震泽县志》卷一《疆土》)。
道光年间吴江所产蚕丝经上海口岸外销高丽、印度及欧美等国家。
盛泽——千年绸都的前世今生
F ocus Fabric | 面料新地理文、摄|本刊记者 苏珍珍众所周知,盛泽镇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千年绸都”的美称。
盛泽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南接浙江湖州、嘉兴,北依苏州,东临上海,西濒太湖。
境内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捷。
明清时期,盛泽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中国四大绸都。
至今,镇区内还保留着一些丝绸文化旧址。
镇西北有座建于清代三孔石拱桥——白龙桥,桥上镌刻着一副楹联,“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这是对古代盛泽丝绸业生产规模的真实写照。
足以反映盛泽丝绸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代末,随着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盛泽镇发展势头在全国遥遥领先,被誉为华夏第一镇。
盛泽——千年绸都的前世今生如今,作为中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盛泽镇早已形成了一条从原料、织造、印染、织物后整理、深加工到服装、家纺产品的完整纺织生产链。
目前该镇拥有各类生产织造企业2500多家,13万多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30亿米、纺丝480万吨、印染后整理40亿米、织物深加工20亿米。
作为盛泽纺织业的代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云集全国各地6800多家纺织品商行,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
市场交易额突破千亿元,连续九年蝉联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交易额第一位。
展会经济成为发展亮点10月16日上午,在美丽的盛泽,来自海内外行业协会、市场、企业以及客商齐聚绸都盛泽国际会展中心,共同见证了第二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开幕仪式暨2015首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颁奖仪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等中纺联的相关领导,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的领导及苏州市吴江区区领导等出席开幕式。
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国芳致辞。
中国最富有的江南五大桑镇丝绸起源于中国,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
中国最富有的江南五大桑镇丝绸起源于中国,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中国最富有的江南五大桑镇丝绸起源于中国,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海外。
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就被称为“丝绸之路”。
史记曾有记载中华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氏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和纺织,为“嫘祖始蚕”。
桑叶是蚕宝宝最喜欢的食物,其他还有生菜叶、榆树叶、莴苣jù叶等。
江南一带盛产桑叶,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合蚕宝宝们生活,盛产丝绸。
诞生了著名的江南五大桑镇,分别是吴江的盛泽镇与震泽镇、湖州的南浔镇、嘉兴桐乡的濮院镇以及嘉兴秀洲的王江泾镇。
中国纺织第一镇苏州吴江的盛泽镇生产丝绸的历史悠久,有“绸都”以及'华夏第一镇'的美称。
早在唐代,当地生产的“吴绫”就成为贡品。
明清时期,这里出现了一批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和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市面兴旺,会馆林立。
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曾对盛泽绸市的繁荣作了详尽的描述,“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日出万绸,衣被天下”。
丝绸相关的文化景点有先茧祠,上面分别写着“织云”和“绣锦”,是当时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
纺织产业现在已经是盛泽的传统支柱产业,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盛泽现已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现代产业体系一应俱全。
诞生了诸如恒力、缪汉根的东方盛虹、鹰翔、新民等一批大型企业。
太湖湖水连天阔,中有灵区号震泽苏州吴江震泽古镇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可前门上轿,后门下船,水陆称便。
震泽其实也曾是江苏太湖的另一个名字,震泽古镇与湖为邻,小镇内还有很多河道交错,是顶级秀美的江南水乡。
震泽自清代中叶起,丝经业鼎盛,'辑里干丝'远销海外,纺织服装行业十分发达。
人才辈出,世界篮球飞人姚明祖籍就是震泽。
震泽籍施氏兄弟1923年创建的震泽中学至少有3位院士,2位共和国部长、2位副省长、1位少将、10位大校军官、30位博士生导师、14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中国环境报》为何盛赞吴江丝绸?
《中国环境报》为何盛赞吴江丝绸?苏州吴江发布《中国环境报》2019年2月20日第八版【美丽中国】关注好生态滋养下的锦绣之乡——吴江。
有人说,夸某地出产的丝绸好,就相当于夸这里的生态环境好。
这话有几分道理。
环境对养蚕的影响突出,蚕体对环境指标反映敏感,抵抗力又差,一旦接触到异常气味或受污染的桑叶,就可能“闹罢工”。
所以,要说苏州地区丝绸的金名片是好生态滋养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老天赏饭,好山水出好丝绸行走在苏州市吴江区,游客很容易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对家乡丝绸文化的自豪。
尤其是在素来以丝绸闻名的震泽和盛泽两镇,好山好水的自然馈赠,烙印在每一段因丝绸而生的传奇中。
种养桑蚕,可不是在哪里都办得了的。
地处太湖流域的苏州吴江区,河湖交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就特别适合蚕桑的自然生长。
从太湖流域众多的古遗址可以窥见,距今约3000年前,太湖流域的先辈就已经开始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原始生产。
唐代,吴绫已成为贡品,而吴江区就是吴绫的主产地之一。
到了明清时期,这里逐渐发展成为江南著名的丝绸集散中心,出现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集中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商店林立,商贾云集。
盛泽镇摘得“锦绣之乡,绫罗之地”的美誉,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四大绸都”。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描绘的正是明清时期的盛泽。
震泽镇也因丝而兴,清光绪年间,震泽一镇生丝产量占全国的1/15,所产辑里湖丝曾在纽约万国丝绸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
”经营着辑里湖丝品牌的震泽人朱文超回忆说,他和玩伴们的童年就穿梭在桑树下。
无地不桑,无家不蚕,是当时的生动写照。
东桑西移,种养面积一度减小“我们把蚕称为蚕宝宝,就是因为它们特别娇贵、特别敏感。
”苏州太湖雪桑蚕园行政总监张沈华说。
无论是桑树喷洒了农药、采桑者作业时涂抹了花露水,还是蚕房隔壁点了蚊香,对蚕宝宝都会有影响。
它们要么吐丝量减少、要么无法吐丝甚至直接死亡。
太湖雪桑蚕园内一间供参观教学使用的育蚕课堂内,养殖的蚕就几乎不吐丝结茧,因为近距离观察的游客身上时常散发出香水或其他气息。
地方文化 一丝牵挂 吴江盛泽中学苏州市级“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基地
融入地方 文化 .内联外系 ,盛泽 中学 的生态 丝绸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初见 成效o 2 0 1 5
年1 1 月 。“ 生 态 丝 绸 文 化 ” 项 目被 确 认 为 苏 州 市 高 中 课 程 基 地 建 设 项 目 ,得
通 力 合 作 , 形成 了 课 外 实 践 基 地 。 三 是 构 建 丝绸 文化 校 本 课 程 , 目前 已 经 有 了 丝绸 与历
采桑子文学社和诗人北塔互动
史 、丝绸与 工艺 、丝绸与文化艺 术、丝绸与生态环保 等 系列的校本教 材。四是加快 丝文 化生本社 团建设 ,学生版主组 织了采桑子文 学社 、丝语记者社等社 团 ,盈溢着 “ 一 片桑
丝 绸 文 化 ” 课 程 基 地 丰厚 的课 程 资 源 。
基于学 校的发展 、学 生的需求、教师的专业 成长 ,学校采取 了四大措施 ,着 力打造 “ 生态丝绸文化 ”课程基地。一是构建学校生态丝绸文化主题基地 ,桑梓园 、丝贤坊 、红 梨广场 、地 学科普馆 、融 园等 基地与馆 园融合 ,形成浓郁的校 园生态丝绸文化 氛围。二 是利 用盛泽 当地 的社 会课 程资源 如华佳 丝博园 、中国宋锦文 化产业 园、恒力集 团等等 。
件
丝 绸 文 化 宣讲 会
蚕 茧 研 究
桑葚节采摘
丝 贤馆举 办展 览
丝博 园寻踪
丝 语 记 者 社 采 访 鼎 盛
(宋锦 )公 司 总经 理
学校地学科普馆实践活动 绸 文 化 W课 程 基 地
“ 驼铃古道丝绸路 .丝霞万 匹映天红 。 ”盛泽 自古就以发达的 丝绸 织造和繁 荣的丝绸 贸易 闻名遐 迩 。有 “ 丝绸之都 ”的美称 ,但 由于丝绸产业的特点 ,也使得环境质量 有所 下降。所有 的这 些人与 自然互 动、社会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都成 为吴江盛泽 中学 “ 生态
盛泽——丝旅文化之城
盛泽——丝旅文化之城盛泽——丝旅文化之城作者:陈军盛泽,一座有着丰厚丝绸文化底蕴的水乡小镇。
盛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众多与丝绸息息相关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精神,延续着绸都悠远的文脉。
一年一度的丝旅文化盛会将于10月16日再次上演。
2019第六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盛泽丝绸旅游文化节将在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举行。
博览天下丝绸文化通古今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
盛泽早期的绸市交易,主要集中在市河两岸的南北大街(今舜湖中路),尤其以中段善嘉桥一带(今东方广场附近)最为密集,盛泽人称之为“庄面”。
从明嘉靖至清乾隆的两百余年间,这里一直是盛泽经济的中心地带。
盛泽镇文联副主席沈莹宝告诉记者,后来“庄面”不幸失火重建,由新庄、南庄、徽州庄、庄面一弄、庄面二弄和庄横头集合而成的新庄面是一个巨大的丝绸交易市场,是盛泽绸市的中心。
这里聚集了盛泽众多的绸行、丝行、领户、筘店、梭子店、机料店和纹制工厂。
改革开放以来,盛泽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在做好丝绸产业的同时,化纤产业迅速崛起。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连续6年实现交易额超千亿元。
目前,盛泽拥有2600多家织造企业、7000多家纺织贸易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纺织第一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如今,历经岁月沉淀的绸都盛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步履铿锵,厚积薄发,将借助金秋十月的盛会再度展现纺织实力与文化魅力。
10月16日至18日,第六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将在盛泽举行。
本届纺博会将以“搭平台、优服务、拓商机、促交易”为办展定位,结合第二十届中国盛泽丝绸旅游文化节、2019中国纺织业“一带一路”大会、2019第三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和时尚秀演等,致力于增强盛泽纺织产业集群的品牌影响力,全面展示新时代盛泽纺织产业“创新、环保、时尚”的新魅力。
设计未来时尚文化促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盛泽也在酝酿着时尚文化的新发展。
区委常委、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王益冰认为,经济学“微笑曲线”是将产业链中的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创意设计和销售这两端。
江南水乡的丝绸之地
江南水乡的丝绸之地
导语:我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文明海外,那么最著名的“绸都”又是哪里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苏州:长盛不衰的绸都
从古至今,苏州的丝绸产品一直绵延不绝,从春秋时期的吴缟,到隋唐时期的八蚕丝、绯绫,再到宋锦、缂丝。
宋、元、明、清时期,苏州均设置官府织造局。
丝绸产品名目繁多,主要有漳缎、织金、闪缎、妆花缎、摹本缎、贡缎、天鹅绒、高丽纱、花素累缎等。
苏州的盛泽镇是中国重要的丝绸重镇。
早在唐代,当地生产的“吴绫”就成为贡品。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和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
今天的盛泽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
杭州:优势独到的绸都
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并建有中国丝绸博物馆。
唐代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
杭州丝绸质地轻软,色彩绮丽,有绸、缎、绫、绢等十几类品种。
湖州:历史悠久的绸都
湖州丝绸历史悠久,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仅见于古代文献中的丝织品名称就有20余种。
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钱山漾出土了一批丝线、丝带和没有碳化的绢片,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已确定的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
吴江盛泽“丝博园”演绎“一带一路”丝绸文化
国丝 绸 文化旅 游 景 区 ( 丝博 园 )
的 服 务 中 心 门 口 , 围 了 一 群 从 上
朦 胧 年 代 的 孩 子 们 ,从 小 就 成 为
丝绸 之路 的 “ 文 化 使 者 ” 。 而 我
海 赶 来 的 游 客 。 其 中还 有 不 少 来
的 首要 客 源 群 体 。”
上海商业 67
一
从 上 海 青 浦 过 来 的 游 客 朱 先 生 吃 着 “ 桑 糕 ” ,动 情 地 说 , “ 几 十
年 吃 不 到 这 种 农 耕 乡 味 糕 了 。 想
带一路亲子游- 美 丽 体 验 丝
方百 计 把 它传 承保 护 起来 ,为 子孙
后 代 留 下 一 块 可 以 回 忆 ,可 以 纪 念 ,可 以学 习 的 文化 园地 。在 区 、
是最优 美生 态 ”的哲理 。 在 本 次 活 动 中 ,最 亮 丽 的 是 盛泽 “ 丝 博 园 ” 的 开 建 ,一 位 当 地 的 女 企 业 家 ,在 几 十 年 的 蚕 丝 织 业 生 涯 中 ,她 深 知 中 国 丝 绸 文
化 的 博 大 精 深 。认 为 :老 祖 宗 留 下的 工 业精 品 成 为文 化遗 产 ,要 千
此 次 活 动 是 由 吴 江 区 旅 游 发 展有 限公司 会同盛 泽镇 “ 丝 博 园 ”景 区共 同举办 。由上海 城 乡
各 大 社 区 的 居 民 带 领 各 自的 孩 子
欣 然 参 加 。针 对恰 逢 “ 六 ・ 一 ”
国 际 儿 童 节 ,主 办 方 将 主 题 定 为
“
路 厚 重 的 文 化 底 蕴 时 ,也 让 自 己 家 的 孩 子 从 小 感 受 丝 绸 的 文 化 韵
盛泽——千年绸都的前世今生
盛泽——千年绸都的前世今生作者:苏珍珍来源:《中国纺织》2015年第11期众所周知,盛泽镇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千年绸都”的美称。
盛泽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南接浙江湖州、嘉兴,北依苏州,东临上海,西濒太湖。
境内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捷。
明清时期,盛泽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中国四大绸都。
至今,镇区内还保留着一些丝绸文化旧址。
镇西北有座建于清代三孔石拱桥——白龙桥,桥上镌刻着一副楹联,“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这是对古代盛泽丝绸业生产规模的真实写照。
足以反映盛泽丝绸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代末,随着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盛泽镇发展势头在全国遥遥领先,被誉为华夏第一镇。
如今,作为中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盛泽镇早已形成了一条从原料、织造、印染、织物后整理、深加工到服装、家纺产品的完整纺织生产链。
目前该镇拥有各类生产织造企业2500多家,13万多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30亿米、纺丝480万吨、印染后整理40亿米、织物深加工20亿米。
作为盛泽纺织业的代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云集全国各地6800多家纺织品商行,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
市场交易额突破千亿元,连续九年蝉联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交易额第一位。
展会经济成为发展亮点10月16日上午,在美丽的盛泽,来自海内外行业协会、市场、企业以及客商齐聚绸都盛泽国际会展中心,共同见证了第二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开幕仪式暨2015首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颁奖仪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等中纺联的相关领导,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的领导及苏州市吴江区区领导等出席开幕式。
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国芳致辞。
吴江蚕桑丝绸风情
吴江蚕桑丝绸风情前言吴江北临太湖,气候温暖湿润,适桑宜蚕。
1959年梅堰袁家埭出土了刻有蚕纹的黑陶罐,经考证吴江先民早在4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桑养蚕。
明清之际丝绸业大有发展,震泽丝市、盛泽绸市相继兴起,辑里丝与盛纺成为名品而著称于世。
从吴江蚕桑丝绸业衍生出来的行业习俗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我国民俗学上独树一帜。
一、“母子”情古代至近代吴江惯养头蚕、二蚕两季,相当于先进的春蚕和夏蚕。
春蚕对乡民的经济生活尤为重要,有“春茧半年粮”之说,又有“蚕箔落地,有钱栽秧”的谚语。
在吴西南境蚕桑产区,春蚕季节称为“上忙”,而稻作季节称为“下忙”,蚕稻两作,等量齐观。
五言绝诗《慈云塔影》云:“参事胜耕田”,点出蚕业在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足见乡民全年的油盐酱醋、衣着鞋袜等日常开支,以及稻作农本多赖鬻茧卖丝所得。
震泽一带农民形象化的说“上半年人养蚕,下半年蚕养人”,实在是对人蚕关系富含哲理的高度概括。
蚕户对家蚕怀有深厚的感情,乡民亲切的称呼为“蚕宝宝”,一则家蚕通身都是宝,丝、绸、绢、绵绸(土绸)、丝棉、丝线、蚕蛹等皆来之于蚕,给民众带来取之不尽的财富;二是吴语地区生男习称宝宝,生女习称(丫头),蚕不仅被视为家庭成员,而且被当作儿子对待。
养蚕妇女不论婚否概称看餐娘娘,或简称蚕娘。
蚕儿餐娘结为母子,至为亲昵,蚕乡妇女爱护蚕宝宝不亚于哺育儿女。
乾隆《吴江县志》记载“……自初收以迄浴种,其爱护防维,心至周而法最密……”。
《震泽县志》还说“丝之丰歉即小民有岁无岁之分”。
丝丰在于蚕壮,细之于当年养蚕的成败,养蚕之始直至采茧,丰歉始终是个悬念。
蚕家在三月初三先观天气进行预测,崇祯《吴江县志》记述此日“若天阴无雨不见日色,则蚕好”。
清明日则对蚕芽发育进行物候观察以预测桑叶产量,得出“清明一粒谷,看餐娘娘哭;清明雀口,看餐娘娘拍手”的蚕谚,此中蕴含叶盛、蚕壮、蚕丰的因果关系。
又如“一斤熟蚕半斤茧”是上蔟前对茧产量的预测。
二、带蚕花、拜蚕神江南三月,莺飞草长,养蚕季节即将开始,村坊里一派繁忙欢快的景象,河旁溪边,蚕妇群集,捋臂跣足,忙于洗涤晾晒蚕具,而男子则在蚕室里掸尘刷墙,迎候蚕宝宝的诞生。
吴江盛泽中学吴江盛泽中学“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生机勃勃
豳
… … … l A
‘ 生 态 环 保—— 《 地 面沉 降 ‘ t - 态环 境 》 《 荚 丽 盛泽 ・ 生 态城 市》 , 丝 绸 与 数学 建卡 I ! ——《 约 会
篡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丝绸 ・ 解答我们所不知道的数学》 等 程体系 ,
足加 快 学 生特 色社 建 , 劈 J { J 造 丝
、
、
养, 捉f l I “ 活、 生趣 、 , 卜命 、 , ¨∈ ” 的 牛 态 燥堂 理 念, : 字 受 成功 【 I l 腱, J I 俯, 增 强 自信 , 培 养
热爱丝绸 、 热爱家 乡、 热爱} I 【 的情 怀 和勤 奋 、 求实 、 川纳 、 奉 献 的绸 鄙精 神 , 鼓 励
丝 绸 j 义化 艺术— — 《 丝 滑吟 咏
・
地l “ 】 络
桑》 ≮ 丝竹l H 《
饺l J 、 j : 匝 打造 桑悖f 州( 桑实 践 基 地 牵 外 部
锦 尚印 》 《 丝 粟艺 苑 邮 化似 锦 》 、 洲‘ j l 技 术—— 《 养 蚕织 布 那点 事 》 《 跟 我学 扎 染 》 、 丝 绸
・
荪 l 、 绒 ・
2 0 1 7 年 第 3 期
桑 叶抚 心房 , 一 根 丝织 辉焊 ” 的格局 口
绸之 窗 二 = )
2 l
正 存 组 建 桑 养 殖 干 ¨ 一 广艺 绸 等 礼 I 州, f [ 接
链接 丝 绸义 化 . .
I J L 】 足 着 构 建 牛 念特 色 课 , 全l f f f 提 升 师 乍核 心素 养 。 学 校 教学 楼 侧 之 “ 砺冈” , 就 是 旨在激 励 师 生 构 建 生 态 课堂 , 实现 “ 做 商品质的教 与 学” 之愿景 , 学 校 省级 主 课题 “ 提 升教 与 学
丝绸之乡盛泽古镇(旅游览胜)
丝绸之乡盛泽古镇(旅游览胜)
丝绸之乡盛泽古镇 (旅游览胜)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在全市占较大份额。
盛泽是著名的“丝绸之乡”,丝绸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代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我国的四大绸都。
盛泽丝绸已有3000余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盛泽就有织机近万台,历史上曾与杭州、苏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
1992年盛泽地区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
盛泽镇已经成为我国丝绸纺织业主要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古镇深弄长巷为数众多,有“七十二条半弄堂”之称,民居大都前门临街、后门临河,纵横密布的河道上有20多座桥梁,其中有建于晋、唐年间的东庙桥、龄嘉桥、善嘉桥;建于明初的登春桥、观音桥等。
镇内原有圆照庵,现改建成目澜洲公园。
现还有先蚕祠、目澜洲、石塔、济东会馆、华阳会馆、徽宁会馆等胜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起盛泽,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丝绸,因为盛泽的丝绸产业可谓源远流长,名闻遐迩。
自古以来,盛泽的居民就有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传统,夫织妻络,父业子承,经过了无数代人的发扬光大,终于铸成了“中国绸都”的金字招牌。
那么盛泽的丝绸生产究竟始于何时呢?因为缺少确凿的史料,目前尚难以考证出具体的时间,但是,在离盛泽咫尺之遥的梅堰龙南文化遗址和浙江湖州钱山漾文化遗址的发掘中,曾经出土了多件新石器时代的刻有丝绫纹和蚕形图案的黑陶罐,以及4700年前的丝带、丝线和丝绸残片,这已足以证明:包括盛泽在内的太湖流域地区是我国丝绸生产的起源地之一。
太湖流域地区是我国丝绸生产的起源地之一。
我们可以设想,当1760多年前司马盛斌率领他的士兵在青草滩上建围、屯田,并且在此繁衍子孙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了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辛勤劳作。
到了唐代,盛泽地区的丝绸生产已渐成规模。
明正德《姑苏志》。
绫,诸县皆有之,而吴江为盛。
唐时充贡,谓之吴绫。
明代正德年间的《姑苏志》上这样记载:“绫,诸县皆有之,而吴江为盛。
唐时充贡,谓之吴绫。
”也就是说,当时吴郡(即苏州)进贡朝廷的“吴绫”,以吴江地区为代表,数量最多。
元代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游历到此。
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谈到,他看到了这里生产的生丝和绸缎,见到了许多商人和手工艺工人,他称赞这里生产的绸缎质量最好,并记述了将绸缎运至省中出卖的情况。
到了明代,随着东南沿海的开发,盛泽的手工丝绸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清乾隆《吴江县志》。
成(化)弘(治)(1465—1505年)以后,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
据清代乾隆年间的《吴江县志》记载,成(化)弘(治)(1465—1505年)以后,盛泽、黄溪(今黄家溪村)一带的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家家缫丝、织绸。
有实力的人家,雇了工人来家织绸,贫苦人家则自织,连孩子都能上织机挽花,也就是提花。
而在新杭(今群铁村)一带的人家,则早在盛泽、黄溪之前就以织绸为业。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盛泽地区的丝织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或“充贡”,而是形成了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商品化生产。
丝绸作为一种商品,进入了市场贸易的领域。
在此发展过程中,少数人逐渐积累起较多的财富而成为作坊主(即最早的资本家),另一部分人则破产而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和“雇人织挽”现象的出现,标志着此时盛泽地区的丝织业已经具有了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
《中国古代史纲》中明确地把明代中叶盛泽的丝织业作为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例证。
《中国古代史纲第十五章第三节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一方面必须出现较大的作坊主或商人,即拥有较多资金积累的最早的资本家,另一方面也要有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两者在市场上结合起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发生了。
在《中国古代史纲》中,是这样解释明代中后叶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一方面必须出现较大的作坊主或商人,即拥有较多资金积累的最早的资本家,另一方面也要有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两者在市场上结合起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发生了。
”
书中还以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施润泽滩阙遇友》一节所讲述的盛泽人施复发家的故事,作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例证。
那么,冯梦龙是谁呢?
冯梦龙是苏州人,明代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被誉为明代通俗文学第一人。
他所著的《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警世通言》被称为“三言”,载入了中国文学史册。
他生于1574年,死于1646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江南地区经济迅速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期。
所以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的这种生产关系的大变革。
他在《施润泽滩阙遇友》中详细描述了主人公施复从一台绸机起家,逐渐积累资本,最后成为拥有三、四十台绸机的作坊主的经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社会背景。
这种先进的生产关系首先在盛泽地区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丝绸生产的发展和丝绸贸易的繁荣,并加快了工商业乡镇的崛起。
后来居上的盛泽迅速脱颖而出,成为“邑中诸镇之第一”的江南经济重镇。
《施润泽滩阙遇友》。
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
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
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
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
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在《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对盛泽绸市的描写十分传神。
他说,“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
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
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
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
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
这是五百年前丝绸之乡盛泽的一幅繁华图卷,丝绸生产的普及和丝绸贸易的繁荣在图卷中被描绘得酣畅淋漓,尽可一览无余。
此后的五百年中,丝绸纺织业作为盛泽的特色产业一直支撑着盛泽经济的发展。
清代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战后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此时,盛泽的丝绸业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生产兴旺,贸易兴隆,市面繁荣。
清康熙《吴江县志》
绫罗纱绸出盛泽,奔走衣被遍天下。
清乾隆《盛湖志》
四海九州之帛皆来取……苏杭皆设局(织造衙门),天下衣被资之盛泽小镇,何亦与之并峙而称也。
清康熙《吴江县志》上说:“绫罗纱绸出盛泽,奔走衣被遍天下。
”而清乾隆《盛湖志》甚至认为盛泽的丝织业已可与苏、杭相媲美:“四海九州之帛皆来取……苏杭皆设局(织造衙门),天下衣被资之盛泽小镇,何亦与之并峙而称也。
”
到了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沿着运河一路南下,攻打浙江。
史称“庚申之役”。
运河沿线的许多丝绸重镇在战火中遭受重创,而盛泽却因离运河稍远而损失较轻。
运河沿线的黄溪、新杭、王江泾、濮院以及湖州、双林等地的绸商、机户为避战乱纷纷迁居盛泽。
盛泽因祸得福,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发展机遇,迅速崛起,乃至后来居上,成为江南一带丝绸业的一个生产和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