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隐贵于宅——细数震泽古镇商号与老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庭院深深,隐贵于宅——细数震泽古镇商号与老宅

震泽,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也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之乡。曾经,震泽被称为“吴头越尾”,既是梦里水乡,也是人文天府。

震泽古镇中的古迹遗存众多,因名门望族颇多,故深宅大院集群而立,而民俗文化精彩纷呈,其中的地域特色也十分明显。整个震泽古镇形成了“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的传统商业建筑风格。本文,就细数震泽古镇商号与老宅,探讨其商业建筑的魅力之处……

庭院深深,隐贵于宅

一、师俭堂

师俭堂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12号,始建于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

1.其建筑特征为:堂以宝塔街为界,分南北两部分。从南向北依次为:中轴:河埠、仓库、铺面、宝塔街、门厅、大厅、楼厅、内宅、后天进、河埠;东轴:河埠、铺面、宝塔街、黎光阁、半亭、假山、曲廊、四面厅、梅花亭、佛楼、后天井、河埠;西轴:河埠、铺面、宝塔街、铺面、备弄、走廊、厨房、河埠、杂屋、柴房等。

2.其历史沿革具体为: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师俭堂始建。乾隆六十年(1795年),宝山知县唐作梅赠送的“谊敦周急”匾。清同治三年(1864年),徐汝福重建师俭堂。光绪二年(1876年),师俭堂又有修葺或扩建。2004年4月,师俭堂对外开放。

3.其文物遗存有:

(1)雕刻。师俭堂内共有244幅雕刻,其中砖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师俭堂隔扇棂格由回纹、藤纹、龟纹、冰裂纹等图案构成,内面是在油漆过的绦环板、裙板上雕刻花鸟、隔扇内侧由徐伯铭将其收藏的“汉元康铭”、“汉舞铙一”、“颖阴宰之印”、“汉铎”、“长寿半钩”、“新莽泉范文底”等古董临摹后,刊刻在油漆绦环板上。

(2)书画。师俭堂裙板上是清代宋谷年在益寿轩内创作的“水仙”、“梅花”、“竹子”、“菊花”一组花卉,由清代精于竹刻的金之骏刊刻。外侧是徐伯铭关于收藏书画真伪的鉴定文字,由清人坚白写成行书,梦吉(即金之骏)用线刻的手法刊刻在清水裙板上。师俭堂墙门字牌内镌“职思其居”四字,并署“辛酉春月蔡元定”款识。

4.其研究价值为:师俭堂是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等于一体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师俭堂主轴的规整、严谨与东西轴的结合在一起,主次分明的建筑将园林与住宅互相融合贯通,形成“西宅东园”的宅第格局,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006年5月25日,师俭堂被公布为第

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致德堂

致德堂位于古镇震泽,是江南水乡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兴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坐落于民国元年(1912)。

1.其历史沿革为:房主徐廉青为震泽富商,开设米行、丝经行、竹行及寿器店。清末,经营得法,积财颇富,乃将米及丝经两行与家宅建于一处,便于管理。民国元年,徐廉青年事已高,乃将家业传承于其子徐子为。子为早年就读于上海文学院,曾师从国学大师章炳麟、金松岑研习古文,又与鲁迅、柳亚子等结为诗文之友,后又加盟于南社(湘集),亦商亦儒。

2.其建筑特征为:致德堂与师俭堂一衣带水,隔河相望,建筑格局及风格相似,皆是前行后宅,有分有联的综合功能建筑群体,致德堂全宅前后六进,通宽四间,除第五进内宅花厅面临花园而坐北朝南外,馀因街面面北,因势皆筑成坐南朝北。

第一进是恒丰泰米行,四开间门面,店面临街,再接建风雨廊棚至驳岸河埠,使米粮装卸及门市粜·均可遮阳避雨。穿过店堂为一狭长通道,两侧楼房对峙。坐西向东者为米行帐房间,坐东向西者为米仓、起坐间及厨房。起坐间接待客商及航船主,厨房日日起炊,供米行及丝经行伙友三四十人用膳,此为第二进。

第二进通道底为风火粉墙,中间石库门,内连砖雕门楼,饰以福、禄、寿等圆形吉祥小品透雕。过门楼为第三进,第三进天井宽广,石板平整匀称,左右墙上各设翠釉·漏窗。

第三进是致德堂的主体,为震源丝经行行址。中间三间为收发、整理、包装丝经的所在,东西厢为帐房间,楼厅内摇户、杠夫、经行业务人员进出不绝,为免喧嚣烦扰,第四进与第三、第五进之间均可闭可通。

第四进平厅,清同治状元陆润痒手书的“致德堂”匾额悬于厅内正中,也是徐氏家族的活动中心,祭祖团拜、婚礼寿庆、红白喜事、迎来送往俱在此举行。

第五进为唯一朝南的楼房,内眷住宅,面阔四间,其中三间为花厅,一间为厢房。亦有前后翻轩及枋梁雕饰,在前翻轩檐下还装有木雕挂落,图案简洁,左右对称。楼上设有统阳台,冬可孵阳,夏可纳凉,还可俯视其下花园景色。

第六进与第五进隔花园相望,为一排四间洋式楼房。清朝末民国初,建筑式样上西风东渐,洋式建筑不仅流行于通商口岸,也传到震泽、南浔一类的繁荣江南市镇,致德堂的小洋楼可谓震泽人的首次尝试。

1986年7月,震泽致德堂被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正修堂

正修堂位于古镇震泽,坐落于潘家扇东

弄13号内,清光绪十三年(1887)丝商顾少彝所建,由吴县香山建筑名匠马如龙设计监造。

1.其建筑特征为:正修堂坐北朝南,三埭进深,全宅砖、石、木各类雕饰奇绝,布置得当,尤以前门楼为突出。前门楼上下四格,门开六扇,那门用老麻栎制就,历百年而不朽,门顶端开以冰裂纹方窗,两侧砖砌门框具直线条纹浮饰,简洁明快。

入门厅经内门楼与第二进相连,门楼上方为多层砖雕,灰瓦覆面,门框用清水砖砌成,八方式图案十分规整。

二进正厅之西连厢房,原为房主书斋,书斋西侧为小天井。

三进其楼厅之西另有一上一下两间,自成院落,外墙高耸,近顶处嵌砌纹样漏窗。小院内之落地长窗堪称精品,上部镂空,其间上下分别镶嵌圆形及扇形框。

书房两侧皆装和合窗,带有北方四合院风格,其窗大小规格相等,但结构图案相异,东侧和合窗中央之玻璃窗框较小,内外框之间以冰裂纹图案木格连结;西侧和合窗中央之玻璃窗框较大,内外框之间以交叠的棱形图案木格相连。

2.其研究价值为:

(1)正修堂正厅中间,两根前柱有一抱粗,上挂沈葆桢行书书楹联“缵绪承家莫道守成容易光前裕后才知创业艰难”,上联题款“少彝先生正”,下联落款“沈葆桢书”,两条抱柱楹联高八尺,墨底赤金行书大字。

(2)正厅后柱挂狂草楹联“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上款题“品彝尊兄大人雅属”,下款落“朝鲜溪石尹囷”。正厅屏门挂对联“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须读书”落款“翁庆龙书”。正厅上方悬挂“正修堂”匾额一块,上首题“光绪丁亥中秋”,落款“翁庆龙书”。

(3)门框顶部嵌入木雕,“文武状元”各居东西。门楼月梁雕技精美,戏文毕现,若一凝固舞台,扮相各异的十余文臣武将粉墨登场,桥隘、殿宇、庭阁、花木等背景配置恰当。

1997年,正修堂木雕门楼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震泽古镇现有二十多处古建筑、四处古桥,古迹风貌极佳,无不透出悠远深厚的文化气息。其中,诸多古镇富商老宅具有以宅兼商的风格,也折射出晚清市镇社会经济的繁荣。

如今,震泽古镇正不断焕发着新时代的特色与风采,日新月异的震泽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使之兼具文化的魅力与发展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