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探讨和实践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切磋学问,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

一、新课标环境下合作与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模式

合作与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强调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协同进步的教学过程。合作与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等要素,将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组成类似科研团队的学习组合,并引导和组织学生在组内、或在组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索、共同讨论,经历类似专家学者所经历的带有科研特色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和协助下,在自主协作、发现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综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新课程环境下合作与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包括导入准备、合作探究和总结评价三个主要阶段。其中,导入准备阶段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前期铺垫。这阶

段主要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协助,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对研究的内容、范围、目标逐步形成清晰的认识,构成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其具体程式依次为知识准备→分组→确定课题题目、研究范围和论文结构→小组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合作探究阶段是开展合作探究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全组成员要对整个研究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内容、焦点等逐一进行信息搜集、学习、分析、交流、研究和汇总,最终完成课题报告、论文或总结。其具体程式依次为自主学习→课上、课下讨论交流→开题→获取第一手资料→资料整理、分析和论文撰写。

总结评价阶段是通过结题演示或成果汇报,给学生一个全面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的机会,使大家有机会全方位、多角度沟通和交流,彼此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公开、公正和综合的评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和表达能力。其具体程式依次为演讲汇报→交流提问→评价→总结。

二、新课标环境下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优势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环境下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和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协作,最终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情境”、“合作”、“交流”、“资源”以及“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在信息资源

的支持下,通过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标环境下的合作与探究式教学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特征与优势,表现在:

1、成为合作、探究氛围的营造者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说多说少没关系,说对说错没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并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弥补了课堂上时间的局限又照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意见和感受,有利于老师获取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师生间坦诚相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愉快、轻松之中。否则,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扼杀了,剩下的只是“俯首帖耳”、机器性的记忆。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这“度”为他们营造一个氛围,为他们创设一个自主的空间。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在创设一定课堂氛围的情境下再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恰到好处的提问,可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使问题具有探究性,为他们创设探究问题的氛围。

课堂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设置问题巧妙、新颖、悬念不断,再加上丰富的情态语言,就能把学生带进一个又一个思想境界,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不断地用心思考,面对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为他们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使他们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观念。鼓励他们借助图书馆、互联网及身边的书刊,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信息,对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探究。这样在他们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得以展示、发挥和创新。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把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传授给学生,并督促学生应用

4、允许学生犯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创新思维提供契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学生有好的想法打断教师的发言脱口而出时,教师应用友善的态度允许学生犯规。因为很多具有创造性灵感的火花,往往就是在一闪念间迸发的。对学生的独到的见解,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学生的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通过知识的积累、大胆的探究、实践的应用以及内在的转化而逐渐培养出来的。

合作、探究这两方面组成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过程中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合作、探究式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终身乐于学习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