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缺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社会贫富分化已出现证据的是( )A.龙山文化出土了薄如蛋壳的黑陶B.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米C.仰韶文化姜寨遗址出土了黄铜片等金属物D.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随葬品的数量多寡悬殊2.下表为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资料。

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3.随着饮荒习惯的普通化,南北方茶叶贸易繁盛。

唐贞元九年(793年)正月颁行《税茶法》规定:“都国有茶山,及商贾以茶为利者,委院司分置诸场,立三等时估为价,为什一之税。

”此后,茶税正式成为新税种。

这说明( )A.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B.经济发展推动制度变革C.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加强D.国家严格控制茶叶经营4.北宋时期,“国家之禁,疏密不得其中矣。

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纴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豪强兼并则不禁”。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从中可知,宋代( )A.国家法律制度不够健全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松弛D.经济结构发生剧变5.明后期至清中叶,民间出现了大量侧重于孝行、贞节烈女、乐善好施、诚信、知恩善报等内容的小说。

这些小说的流行( )A.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B.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C.呼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6.下图为1907年北京《益森画报》所载的《厮役演说》,这反映了当时( )A.女学的兴起瓦解了封建礼教B.演说成为救亡图存重要方式C.近代教育体系建设日趋完善D.社会转型时期新旧观念并存7.下表为1902-1930年美、英、德、日四国在华投资消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其中丁是( )8.下图为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

这反映了( )C.青年学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D.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觉醒民众的重要性9.1943年,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开辟专栏连续报道陕甘宁边区推选出来的劳动英雄模范事迹。

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2024.10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7000年的常州东滩头遗址发掘出陶鼎、石斧、纺轮等各类文物逾2000件。

其中石斧、石锛等多发现于男性墓葬中,纺轮多出自女性墓葬中。

这说明当时A.农耕技术先进B.出现社会分工C.阶级分化明显D.存在小农经济2.陈树镛在《汉官答问》中如此写道:“考大臣有罪,则尚书劾之,天子责问大臣,则尚书受辞。

选第中二千石,则使尚书定其高低。

吏追捕有功,则上名尚书,因录用之。

刺史奏事京师,则见尚书。

”这一叙述反映了两汉时期A.尚书省制得以确立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开始加强尚书职权D.皇权加强相权削弱3.东晋时期租调制下的户调征收品常为纺织品,到南朝时,南齐推出按比例折纳货币的制度,准许扬州、南徐州将当年户租的2/3纳布,1/3折换为钱。

上述变化A.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说明南方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推动了政府赋税收入的增加D.表明经济重心正在逐渐南移4.宋代学者李觏说:“古者锦文不粥(买卖)于市,不示民以袭也。

今业庶民之家,必衣重锦,厚绂罗毅之衣,名状百出,弗可胜穷。

工女机杼,交臂营作,争为织巧,以渔倍息。

”这反映出宋代A.奢侈品消费的市场化B.纺织品加工的机械化C.城镇化发展的广泛性D.农牧业生产的进步性5.1529 年,明朝嘉靖帝下诏,要求“每州县村落为会,每月朔日,社首社正率一会之人,捧读圣祖《教民榜文》,申致警戒,有抗拒者重则告官,轻则罚米入义仓,以备赈济”。

这反映了明代A.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教化B.乡村教化具有浓厚国家色彩C.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确立D.百姓生活受到国家严密监控6.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

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卷2021、1024.周初分封都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领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把握,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中之居民叫“国人”,“野”中之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正确的是()A.“国”在西周进展为封建城市B.“野”的范围大小打算着诸侯国的地位C.“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25.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来何。

造成这﹣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京官周渭对符彦關轻视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中心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26.观看图,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A.经济进展水平与水旱灾难次数成正比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难较少C.农耕经济进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两宋时期水旱灾难较多导致经济倒退27.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但是诺曼人的发觉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觉,这是由于()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C.诺曼人没有开拓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28.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当属于全部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反了人的自然天性。

这些学者()A.确定了人的重要性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C.阐述了社会契约论D.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缘由29.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装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山西的陶寺遗址挖掘中发现,其中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将近90%的小型墓,墓室仅能容身,死者身无长物。

由此可知,陶寺文化时期()A.音乐演奏技艺高B.私有制已经形成C.已出现早期国家D.宗法制开始萌芽2.荀子称赞秦国:“观其风俗,其百姓朴,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古之吏也。

”但他却认为秦国与真正的“王者之功名”相比,却“不及远矣”。

这反映荀子()A.厚古薄今的历史观B.儒法道兼容的思想C.对儒家理念的坚守D.对变法图霸的推崇3.秦朝统一全国后,经群臣争议,秦始皇否定分封子弟的提议而全面推行郡县制。

汉初“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这说明秦汉时期()A.地方行政建置趋于更加合理完善B.对地方治理方式存在着认知分歧C.郡县制带有削弱王室的严重弊端D.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以安天下4.北魏名臣崔鸿编撰的《十六国春秋》一改《三国志》中的“国书”为“录”,各国主的“纪”为“传正朔,自相君长”,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记录。

此外,在该书中还改变《三国志》“夷”“夏”分开的说法,创造了“夷夏”“戎夏”“胡晋”等新名词。

《十六国春秋》的出现表明当时()A.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B.政权并立蕴含文化认同C.各民族关系相互平等D.史书编撰体例得到创新5.两税法是以资产和田亩来征收户税和地税,根据田亩多寡为依据,田产多者多征税,反之少纳税。

户税依据资产来征税,不过资产与土地联系紧密,所以“户税只是依据土地征税的变象”。

据此可知,两税法()A.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B.改变了资产为主的标准C.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D.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6.宋代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监控和节制各州,然而路级诸司职任有交叉而各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

2021-2022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B.民族差异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2.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下列有关“铸刑书”的观点表述错误的是A.这很可能是中国首次公布成文法B.肯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C.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成果D.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制建设新纪元3.金开诚先生在《漫画清高》中说: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

据此,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清高”的是A.商鞅B.屈原C.贾谊D.郑燮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5.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6.“自古帝王为治之道,莫先于亲亲。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佐证的是A.汉初行郡国并行制B.东汉桓帝启用宗室C.晚清重用汉族地主D.清末组建皇族内阁——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8.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黄爵滋曾经指出:“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上期十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6题,每题2分,共52分)1.下表为不同古籍中关于大禹时期“万国”的描述,据表可知,大禹时期(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春秋·《左传》(大禹)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战国·《庄子》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西汉·《战国策》A.分封制度盛行B.内外服制确立C.打破禅让传统D.王权初步形成2.秦郡置“守”“尉”分掌民政、军事之权。

到西汉末期,就出现“守”“尉”互兼的事例。

东汉时期大部分郡都废“尉”而并其职于“守”。

这一变化( )A.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C.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D.体现了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演变3.隋炀帝时期,开通江南河,使余杭(今杭州)能凭船只沿运河直抵北方。

同时,炀帝又特意下诏废弃了陈朝故都丹阳(今属南京)与余杭地区之间耗资巨大才打通的水道。

隋炀帝的做法( )A.旨在强化对江南的管控B.厉行专制导致施政混乱C.提高了运河的运输效能D.遏止了南方经济的发展4.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颁布《显庆姓氏录》,规定只要做官进了五品,就可以列入其中。

这是由政府公布的士族等第的权威名录,被列入名录的有245姓、287家,较之唐太宗时减少48姓、1364家。

此举旨在( )A.强化中央权威B.巩固统治基础C.推进科举改革D.平衡派别利益5.下表为学者统计的有关唐代敦煌地区不同时期家庭结构情况。

据此推测,当时( )A.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瓦解B.税制变化推动家庭结构变迁C.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不断完善6.北魏孝文帝曾诏“六月庚午,禁杀牛马”、孝明帝亦重申“杀牛禁”。

《辽史·太祖纪》也曾载“太祖……置城邑,教民种桑麻,习织组”。

这能够反映该时期这些少数民族( )A.牛耕技术的发展B.统治思想的异变C.政权更迭的频繁D.经济结构的变化7.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为维持驿站的运行,特设站户。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三年级试题历史命题人:浑南高中贾凤慧校题人:沈阳市第三十中学闫悦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I卷和第I1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为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部分,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不按规定颜色笔和不按规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文翁自景帝末为蜀郡(今四川)太守。

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关“石室”,办地方“官学”,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

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A.逐渐消解了地方郡国并行制度B.有利于社会教化功能发挥C.打造了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D.探索出高效人才选拔机制2.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宜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

黄轻白重,遂为故事。

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愉林院。

这折射出(A.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集权加强C科举影响扩大D决策事权转移3.下两图是来自甘肃河西走廊上的魏晋墓室壁画,它们反映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安定B.经济发展C.民族交融D.南北对峙4.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B.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C.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D.增置新县因本地新生人口增加5.元代,著名回回诗人薛昂夫在定居江南后,执弟子礼于江南硕学者儒,“事笔砚,读书属文,学为儒生,发而为诗、乐府”,以诗人知名。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青桐鸣大联考(高三)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北方史前文化遗址如阳原于家沟、怀柔转年、门头沟东胡林、徐水南庄头等,均发现有多处火塘,出现了陶制品,但没有发现人类聚落遗址和居住遗址。

在转年、东胡林和南庄头遗址还发现了石磨盘和石磨棒,甚至出现磨制石器和骨器。

对这些遗址解读正确的是()①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②农业生产居于主导地位③形成独具特色文化体系④人们无固定的居住方式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强调:“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论语·学而》则指出:“节用而爱人。

”荀子认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这表明()A.诸侯争相标榜节俭以笼络人心B.荀子深化并拓展了对节俭的认识C.儒家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意识D.儒墨思想融汇以适应时代的潮流3.下表为江苏连云港出土的西汉尹湾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中记载的该郡145位长吏任用情况。

这说明,当时()任用原因明确记载的长吏人数以功迁,即考核过关、工作年限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升职66人以察举迁,包括以廉迁、以孝廉迁、以举秀才迁(即优异之才)、以举方正除(即品德高尚、敢于谏言之人)21人以捕斩盗贼或亡徒或不道者除11人以请诏除,即因为请求皇帝批准被应允而任命5人以军吏、国人(指诸侯王国之人)补3人其他6人A.基层官员升迁较快B.察举制度推行受限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官员选用不拘一格4.东晋南朝时,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一带开辟出大量湖田。

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德州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每个小题都有4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

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 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 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目材料“西周晚期”“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可知,西周晚期出现土地私有化现象,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土地私有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对井田制的破坏,而不是完善。

且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宗法制的信息。

故BD项错误。

题目材料未体现青铜铸造工艺,故C项错误。

所以选A。

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符合题意;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A错误;据材料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属于各学派的主张,不代表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C错误。

3.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明代)当首辅失宠时,久受压抑的言官随即反扑,攻击首辅。

六部部臣也会附和言官,暗中支持。

首辅只能依靠皇帝出面,平息舆论,或指使另一批附议言官,代为辩驳,否则就得上疏乞休,告老还乡。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代A. 君相矛盾激化B. 专制集权强化C. 内阁权力膨胀D. 制衡机制完善A. 郑和航海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 郑和远航推动了东西方经济交流C. 郑和是奉皇帝之命出使海外诸国D. 郑和远航是世界史上最大的规模3.有学者指出,清朝在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比明朝更稳妥和有效,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善于继承与创新。

以下属于其“创新”方式的是A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B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D.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4.宋代理学家的理想是“得君行道”,希望圣明的君主任命自己为宰相,然后自上而下改变天下。

他们在皇帝面前能够以政治主体自居,甚至说出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

而明代心学家王守仁在龙场悟道后,提倡“觉民行道”,希望感化底层士民,自下而上改变天下。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两个学派的学术差异B.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5.黄宗羲认为:“《诗》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田出于王以授民,故谓之‘王土’。

后世之田为民所买,是民土而非王土也。

民待养于上,故谓之‘王臣’,民不为上所养,则不得系之以王。

”黄宗羲的论述A.否定君主统治的正当性B.认清封建制度的危害性C.论证民本思想的合理性D.阐释政治转型的必要性6.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包括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

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由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制定的。

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实验高中2024年秋季学期高三10月月考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15*3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图为某学者所作中华文明起源示意图。

据此推知,夏商周三代( )A .文化特征存在地域差异B .血缘关系影响政权更选C .朝代并立归于秦汉一统D .氏族原始民主色彩浓厚2.东汉后期,累世公卿的门阀大族实力强大,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等,他们的“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同时,宦官集团也“任人及子弟为官”“父兄子弟皆为公卿列校,牧守令长,布满天下”。

这一状况( )A .导致了宦官专权的产生B .推动了门阀政治的形成C .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 .加剧了统治集团的矛盾3.隋朝时期,西域高昌国(统治中心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兴办学校,教学内容“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

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这些现象的出现( )A .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政权的友好交往B .得益于中原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C .是中原文化对外来宗教传播的回应D .加快了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进程4.辽在地方上实行双轨政区制度,紧临北宋边境的南京道和西京道仿唐式的州县施政;中京道和东京道,以州县制和反映北边游牧民族的部族制对半参置;上京道,以政区部族制为主兼置州县制。

同时,在同一道里面,套置州县和部族两类政区,如上京道至少套置36个州(军、城)和州同级的21个部族。

这种政区建置( )A .适应了辽朝经济民族形势B .延续了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C .实现了对全国的有效控制D .推动了边疆和中原的一体化5.徐光启指出,对待西学“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但又认为“会通西学”“岂非礼失而求之野乎”。

康熙是“西学东源”说的滥觞者,其逻辑起点是“中学优胜论”,这成为中国士人观察西学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上述对西学的认识( )A .为中体西用埋下了伏笔B .开阔了士人群体的视野C .增强了民族自尊与自信D .加快了传统文化的瓦解6.1878年,李鸿章筹建上海织布局。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10月月考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

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

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2.唐代女性可以抛头露面,进行社交或经营市场贸易。

她们往往出身于中下层,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生计,多为就近流动贩卖。

这一现象反映唐代A.阶层流动突破传统观念束缚B.商业发展的氛围较为宽松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D.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到摒弃3.宋初,政府鉴于岭南瘴疠多发,鼓励民间力量将中原医药传入。

北宋中期,政府允许前往岭南任职的官员申请增派医官,并将统一编修的《太平圣惠方》等医书颁赐到该地。

这些举措有利于A.提升岭南地区医疗水平B.改变当地经济结构C.实现对疫病的彻底防治D.推动经济重心转移4.洪武十九年,明朝制定了工匠轮班制度,规定各地匠户三年一班,每班三个月,轮流赴京服役。

后又按各工种的实际需要对轮班期做出调整,有五年一班、四年一班、三年一班、两年一班、一年一班几种方式。

上述做法A.抑制了私营手工业发展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5.《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写道:“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建筑A.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业的功能C.布局和装饰严格遵循礼仪制度D.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6.李鸿章与曾国藩商议“华商领官船”问题,提议采煤炼铁,“公凑本银三十万,公举总商承揽,由官稽查”“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此等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高新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试(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周王朝分封出去的夏遗族非姬姓诸侯国称作“诸夏”,商遗族非姬姓诸侯国及其内附东夷等方国、部落称作“诸华”。

殷商不是夏。

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就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

这说明当时A.文化领先于周边各族B.华夷有别理念初显C.形成了早期民族国家D.民族认同观念发展3、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避强秦而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

据考古发现,与安徽淮南武王墩大墓风格相似的楚文化土坑竖穴墓和陶俑、器物出现在苏南、浙江一带,代替了本地吴越文化的土墩墓和印文硬陶、原始瓷器。

这表明A.淮南武王墩大墓墓主就是楚考烈王B.楚国势力发展到与秦国相匹敌程度C.苏南、浙江文化与楚文化完全一致D.楚国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产生影响4、先秦有位思想家指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手中杯子里的水不断加满,不如适可而止;利器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

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

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

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5、表1为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部分地区铁制物品统计表(单位:件)。

由此可以推知,A.农业生产获得长足进步B.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C.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D.铁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6。

秦朝统治者注重制度、法规建设,善于运用法制化手段治理国家,运作政治;秦始皇曾指令群儒议定封禅典礼的仪轨,还曾自诩“上荐高庙,孝道显明”;为了“得众之心”,他还一度推行过“缓刑罚,薄赋敛”的政策。

2022~2023年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免费试卷(重庆市南开中学)

2022~2023年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免费试卷(重庆市南开中学)

选择题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发掘了一座秦墓。

出土竹简上的文字篆隶混杂,经专家研究整理,归纳为《秦律杂抄》、《法律答问》、《治狱程式》等8种。

这些考古发现有利于研究①秦朝的治国思想②秦朝的三公九卿③汉字的发展演变④秦朝的公文格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出土竹简上的文字篆隶混杂”得出有利于汉字的发展演变的研究。

根据“《秦律杂抄》、《法律答问》、《治狱程式》”得出有利于秦朝的治国思想、公文格式的研究,故①③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三公九卿的信息,故②错误,排除ABD项。

选择题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完全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

”下列制度最符合其观点的是A. 汉代中朝制度B. 唐代三省六部制C. 明代内阁制度D. 清代军机处【答案】B【解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故答案为B项。

汉代中朝的形成是为了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排除A项;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是为了解决废除宰相制度带来的问题,排除C项;清代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加强君权的机构,排除D项。

选择题史载,中国古代有位皇帝在总结自己的民族政策时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为此,该皇帝①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的袭扰②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和亲③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④选拔少数民族将领担任要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唐太宗说的话,结合所学可得出他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和亲,并选拔少数民族将领担任要职,故D项符合题意;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的袭扰是秦始皇的行为,不能体现对少数民族的爱护,排除①;③项是汉武帝的行为,排除。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腾云联盟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腾云联盟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腾云联盟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法国作家梅里美(1803-1870年)认识到“以风俗的形式彰显原则和规范的民间道德中具有未被现代文明玷污的东西,充满生命的庄严和力量的彰显,故而有意借之来寻找人类迷失的自我,诊治平庸虚弱的资本主义文明。

”下列与梅里美观点相似的是()A. 拥护中央王权的强烈政治倾向性,多表现宫廷趣味B. 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黑暗C. 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D. 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2.1912年以来,美国通过几乎所有知名媒体的顶级记者和高管都加入的外交关系委员会控制本土媒体;通过1954年成立的彼尔德伯格会议控制着欧洲的媒体机构;通过1973年成立的三边委员会进行投资或商业活动,加强对亚太地区媒体的影响力。

材料说明美国控制世界舆论的意图在于()A. 服务美苏争霸B. 改变战后格局C. 转移舆论导向D. 实现世界霸权3.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画家李琦创作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 绘画笔法以写意为主B. 反映“大跃进”下的狂热氛围C. 农业机械化全面实现D. 体现了新中国和谐的工农关系4.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台湾军司令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一部分(台湾)本岛人中间由于民族的偏见,受宣传的迷惑,反国家的或反军队的言论和行动在各地流传”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 岛内尚存中华民族认同B. 日本奴化教育宣告失败C. 台湾舆论摆脱日本控制D. 殖民当局酝酿武力镇压5.如表内容节选自近代山西乡村知识分子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这说明当时()1913年5月8日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凌晨挑灯阅本月初六日《申报》及《大共和日报》,欧洲各国1915年4月25日仍然剧战谁云选举法平均,满眼全为运动人,非但寡廉并鲜耻,乞求写1915年12月6日票奉如神1917年7月4日午后言旋,一路之人闻宣统复辟,欣欣然色喜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国内媒体客观报道一战C. 宪政民主实践遭遇挫折D. 日记主人反对清帝复辟6.春秋晚期齐国大夫陈氏向旧公室夺权,以大斗(陈氏家量)出贷,以小斗(姜氏公量)收,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在楚国发动政变时,也是“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纳”,与陈氏在齐国作法如出一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缺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际应用。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朱元璋始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

朱元璋此举用意主要在于()
A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B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2、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

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

”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明
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3、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来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力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项制约
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所得将是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中的叛乱运动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6、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热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的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抓壮丁的抗议
7、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星火燎原
C力挽狂澜星火燎原进京赶考日出东方
D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进京赶考
8、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即使调整生产关系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9、“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A坚持独立自主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
10、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她这段话的最本质含义是()
A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中国的综合国力超过了英国
C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D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1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④加速了区域集团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二、非选择题
1、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请回
答: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制、公民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有什么本质区别?(12分)
2、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国内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大日本的发言权,
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讲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你如何理解和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20分)
3、在国家外交舞台上,首脑外交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其中首脑演讲更被认为是
宣示国家政策和展现个人魅力的绝好机会,所以演讲地点大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如1997年江泽民访美时在哈佛演讲,xx年胡锦涛访美时在耶鲁大学演讲,xx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时在北京大学演讲。

因为这些学校都是世界上久负盛名有重要影响
的学府。

首脑青睐校园政治现象实在耐人寻味,首脑校园演讲的作用不可低估。

据此谈谈你对首脑校园演讲作用的看法(20分)
28316 6E9C 溜21981 55DD 嗝26361 66F9 曹28232 6E48 湈T20195 4EE3 代25637 6425 搥737970 9452 鑒39310 998E 馎 24660 6054 恔 37524 9294 銔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