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education探源

合集下载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对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的起源开始,追溯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展示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影响。

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出现。

早期的教育更多地是基于生活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人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经验和知识,以求生存和繁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教育逐渐从生存教育转变为更加系统和有目的的教育形式。

在古代文明的兴起中,教育开始通过家庭、学堂等渠道进行,培养和传承着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

二、古代教育的发展1. 文字的出现和书院教育的兴起文字的出现为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变革。

文字的诞生使得人们能够记录和传承知识,以书面形式传播和传承经验和智慧,为后来的教育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古代,书院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以秦汉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代表,通过家族私塾和官方设立的学校,进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教育,培养人才,传承经典。

2.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古希腊是欧洲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古希腊,教育侧重于培养公民的思想、品德和体魄,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教育的演变1. 工业革命与普及教育工业革命的出现带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工业社会对专门技能和知识的需求促使工人阶级对教育渴求的增加,普及教育得到了快速推进。

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关注教育,建立了普教体制,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

2. 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方式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多元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系统开始多样化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个性化教育以及新兴的在线教育等创新模式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教育的未来展望1.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也在逐渐与科技融合。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论高等教育起源初探

论高等教育起源初探

论高等教育起源初探高等教育作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关于高等教育的起源却一直存在一些争论。

本文就此展开探究,以期对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

高等教育的起源关于高等教育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观点。

有一些学者认为,高等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在希腊城邦时期,那里的高阶贵族经常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换哲学、数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并且互相竞争,这实际上是当时的高等教育的雏形。

然而,另一部分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真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中世纪,欧洲的大学系统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了当时的学术研究中心。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教育以神学为主导,同时教授的也包括哲学、医学和法学等其他学科。

但是,无论高等教育的起源是哪个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更加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在中世纪往往只对来自贵族阶级的人开放,这是因为当时大部分人是文盲,普及率很低。

然而,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变得更加大众化。

在公共教育得到普及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已经变成了大众化的现象。

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不仅仅是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学科的中心,也成为了各种专业领域的研究中心和培训中心。

高等教育的现状现代高等教育涵盖了极为广泛的学科范畴,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工程学到法律学等一应俱全。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一部分的教育机构教学和研究活动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而一部分则运作更加像一个企业,寻求商业赢利。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获得在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位。

因此,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也使得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现代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及学校教育的出现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C.Letourneau)《各人种的教 育演化》:从进化论出发,提出了生物学的教 育起源说。利托尔诺认为,生存竞争是教育产 生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 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递给下一代。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
教育无阶级性 教育的非独立性
(二)萌芽形态的学校形式
1.学校教育的出现
西方: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的萌芽形式——青年 之家
中国:国学 大学和小学
乡学 塾 庠 序 校
2.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 制国家的形成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 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出 现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 基础。
,即“讲授和传授的艺术”。
2.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1632年《大教学论》,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
论述对象的专著。 《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主要影响:
(1)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 本内容;
(2)突出地强调普及义务教育 (3)论证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指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教育, 也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一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西方19世纪后半 期相继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现今,多数国 家都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有些国家普及了高 等教育。
二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多数国家都建立 起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内 的各级教育体系和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专门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的本质探究

高等教育的本质探究

高等教育的本质探究一、教育的本质何为教育?“教育”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孟子尽上心》中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由此可见“教育”一词在古代有“教”和“育”的双重意思。

在西方“教育”一词的英文是education,源于拉丁文edueare原义为引导引出。

对于教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够增进人们技能的,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而狭义的教育就单指学校教育,学校通过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系统的对年轻一代施加影响,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陶冶他们的思想和品德,使人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养成一定的思想和品德。

而相关于教育的本质,有的学者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得到启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围绕教育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教育和与教育相关的社会子系统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学记》中,开篇就强调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说,教育对于社会的功能在于通过文化创造、文化批判与传播来引导社会文化进步。

本人认为既然教育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其本质不单单是传到授业解惑也,在现代社会,教育更多的是肩负提升民族素质,树立准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使命。

二、高等教育的本质我国的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全日制本科、专科学校和各类形式的半工半读大学,业余大学及研究生学院。

高等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科研水平,培养基本文化修养,重建价值观,促动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

相关高等教育本质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观点一,高等教育本质是一个历史变迁过程,其变迁为:首先是高层次优秀职业人员的活动变成直接职业训练;其次,高深学问的探究与教授变成研究与教学。

观点二,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创新、批判、选择的运行机制。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关键环节。

教育的存在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而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的起源、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要追溯到原始社会,当人类脱离采集社会进入农业文明的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来进行,长者对后代进行口头传授,将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代代相传。

这种教育方式的特点是实用性强,以狩猎、捕鱼、采集等生存技能为核心,传授给后代,帮助他们适应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聚居社会,教育逐渐进入了自发性的阶段。

在中国,古代教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礼制教育。

那时,君主通过教育来树立威望与权威,培养国家的未来领导人。

孔子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的“以文化治国”、“博学而笃志”等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

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这一观点。

他强调了全面发展人才,让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更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观点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在希腊城邦时期,文化、军事、体育等方面的教育开始兴起。

士兵必须经过军事训练;贵族需要接受古希腊文化的熏陶;年轻人则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

进入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宗教学校成为培养国家未来领导者的重要机构,修道院也承担着教育的责任。

宗教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德、宗教信仰和价值观方面,教育被用来传授对上帝的虔诚,强调为他人服务以及追求道德觉醒。

到了现代,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教育变得普及起来,不再只是为特定社会阶层的人提供。

近代教育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们开始关注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20世纪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词源

教育的词源

教育的词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

20 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2.“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 ”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 educere”转换来的。

“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are”合成的。

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a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更为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

2016.9.7
现代城何丹。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起源于人类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随着社会的演变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未来展开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演进历程和现状。

一、教育的起源教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

早期的教育并没有明确的体系和学校,而是在人类社会中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存在。

人类通过口头传承、观察和模仿来传递知识和经验,帮助新一代适应环境并发展智力。

这种教育形式在狩猎采集时代尤为显著,人们通过教导儿童如何打猎、采集食物,传授生存技能和社会规范。

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定居生活的阶段。

农耕文明的兴起催生了职业专业化和正式的教育机构。

古代文明中的宗教机构,如埃及的神庙学校和中国的古代祭祀学院,扮演着教育的角色。

这些机构不仅教授宗教知识,还包括对文字、数学和其他实用技能的培训,使得一部分人能够成为知识的传承者和执业者。

二、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在古代文明时期,诸如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等强大的文化中心催生了学院和哲学学派,为后来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成为主导力量,修道院学校扮演着教育与知识的中心角色。

此时期的教育注重宗教教育,秉承着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进入近代,教育开始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现代教育制度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立学校普及化的提倡,使得教育机会逐渐向广大民众敞开。

此外,现代教育在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以科学、人文和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体系。

在二十世纪,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始采用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除了学校教育,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终身学习机会,如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等。

这些新形式的教育使得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提高个人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教育的未来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不可避免地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人类社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

最初,这种传授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长辈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直接传授给年轻人。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组织和系统化教育过程。

学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

在这些文明中,学校是由专门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组织,教授特定的学科和技能。

在古代埃及,学校主要是为贵族子女和神职人员准备的。

学生们接受各种学科的教育,包括科学、文学、宗教和艺术。

希腊也有类似的学校系统,其中包括著名的希腊文化中心——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教堂控制的修道士学校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的目的是为修道院培养人才,并传授基督教的知识。

随着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学校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展。

在这个时期,新的学科如数学、天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出现,并被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

此外,学校的门槛也逐渐降低,允许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到了现代,学校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现代学校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不同阶段。

学校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

学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校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当人类开始组织社会生活,并传递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时,教育便随之产生。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逐渐演变成为现代教育体系。

最早的教育形式是口头传授,通过长辈向下一代传递知识、经验和技能。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称为口耳相传,逐渐形成了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文字记录和传播知识,这标志着书面教育的开始。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都发展出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这些文明社会建设了学校,雇佣教师,并制定了教育课程和学生评估方法。

这些教育主要面向统治阶层和贵族,传授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在中世纪欧洲经历了衰落,主要受到宗教教育的影响。

教会控制了学校和教育机构,并将教育视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然而,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状况,教育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中。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始于18世纪,这一时期教育开始普及,并变得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国家开始制定教育法律,开设公立学校,并提供普及教育的机会。

教育变得更加注重知识传授、培养技能和培养公民意识。

随着工业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开始崭露头角。

这种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利的学习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

同时,教育也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之,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经历了口头传授、书面教育以及现代教育体系的演变。

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适应能力的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也不断创新,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的由来

教育的由来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3)关于教育本质的第五种观点“意识替代说”:唐震认为,文化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

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

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的对象均有不同,从不同对象中得来的意识之间就具有差异性或冲突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体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减弱受体的排斥心理,一是让教育活动主要在长幼之间进行。

年长者(或者先得知识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知识匮乏,象个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

二是通过功利等方式加以诱导。

比如古代有“学而优则仕”,今天有“知识就是财富”等教育目标的召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

显而易见,文化教育在增强个体的选择特性方面具有工具的意义。

教育者把前人与对象界进行斗争的经验概念化、知识化,并把它们传授给个体。

个体在还没有介入所指对象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关于对象的意识。

个体是准备进入这些对象,还是另选对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已经给他们作出了回答。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

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

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为个体关于未来的指向提供了透视器和显微镜。

(参见唐震《接受与选择》“科技与文化携带了新指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教育功能所谓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

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

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故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

社会活动的领域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又可分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探源

“教育”探源

起 到训诫的作用 。左 右两边 合在 一起 就是孩 子在 棍棒 的警 示下学 习 , 因而 “ 教” 的本义 为用 鞭打的手段迫使孩子学习 知 识 。“ 教” 的字 型生 动地体现 了我 国古 代 “ 棍棒政 策 ” 的教 育 模式: 用棍棒作为 教学 的工 具 , 用 肉体 的惩 罚来督 促学 生学 习。许 慎《 说文解字》 也释 : “ 教, 上所施下所 效也 。 ” 从“ 教” 字 字形 可 以看 出我 国古代教育 的内容、 目的和 方 法。从 内容而言 , “ 教” 字经历 了 由“ 经典 作 品” 向“ 忠孝 ” 的
演变。“ 教” 字 左上 部 的“ 爻” 解 释为经 典 作 品, 其 内容最早
水。“ 育” 字本义 表示生 育 , 字形 为“ 毓” 字, 它 是母 旁字 , 从
疏声, 从字 面即为生育之意 , 又声如疏声 , 它是个既 表形又表
音的形声字。“ 育” 后来演变成 篆文“ 嚣 ” , 从倒 子从 肉 , 为
成 主动的学 习。 “ 育” 字 甲骨 文写法 为“ ” , 像一个 妇 女在 生育 的状
我 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下 , 教育是 以儒 家经典著作 为主 要 内容 , 以维护封建 统 治为 主要 目的 , 以棍棒 纪律 为主 要手 段 的“ 上行下效 ” 灌 输教 育方式 。我 国近 现代教 育虽然 内容 和 目的有所 改变 , 但是其 教育方式仍 然是“ 上行下效 ” 的填鸭 式 满堂灌输 模式 ; 即使 是强 调素质 教育 的今 天 , 依 然摆 脱不 了“ 灌输” 的方式 。为此 , 本文 从词 源学 的角 度探讨 “ 教” 和 “ 育” 的本义 , 对我 国教育思想形成 的渊源进行 探索。 在以单音节为 主的古 代汉语 中, “ 教” 和“ 育” 是单 独使

“教育”概念的词源考古与现代研究

“教育”概念的词源考古与现代研究

“教育”概念的词源考古与现代研究[收稿日期]2010??02??22??[作者简介]肖川(1963??),男,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摘要]通过中西词源学考古式的探源和众说纷纭的多样界定之梳理及其原因分析,在理解“教育”本义和综合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重新定义之并重新阐释其内涵,以期还原“教育”的本真:教育是在适当的环境下(中),施教者通过人道的方法,经由有意安排的计划、内容和组织,通过引导并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思想与行为朝着真、善、美正向改变,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目标的一种人类善的社会实践。

??[关键词]教育;概念;定义;人类善的社会实践??[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0)03??0003??10有识之士认识到,现今我国(大陆)教育学界表现出一种整体的研究转向,包括一些本该扎实做艰苦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也表示出要向实践转型。

实践研究有其重要价值,当然也应该有人做。

然而,与其它强势学科相比,教育理论研究水平本来就较低,本应更加努力加强理论研究,不断继续夯实自己理论大厦的基础。

因此,我们的教育学如若放弃深究自己的核心概念(例如“教育”)这样的根基性的研究,势必会意味着一种很可能致命的教育学的学术危机与理论危险。

这着实应该令人担忧不已。

??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对“教育”概念做元研究――从词源考古式的正本清源,到博采众长的现代分析,东西兼顾,以期廓清人们对教育的种种认识、理解和应用上的偏差,并给予其一个综合性的界定,使之成为一个不再模糊不清的教育学概念,为建构我国教育学的理论大厦奠定坚实的核心概念之基石。

??一、导言??教育,作为实践主体一种自觉的活动,我们既可以从价值-目标追求来作出命题,也可以从过程所具有的特质来作出命题,还可以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来作出命题。

正如英国学者盖列(W. B. Gallie)所说,有些概念“在本质上错综复杂,必然引起争论”,人们经常使用这些概念,但对它们却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1]。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哎呀呀,一说起“教育”这个词,我这小脑瓜就开始不停地转呀转。

你们知道吗?“教育”这俩字可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事儿呢!
先来说说“教”这个字。

它就好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手里拿着知识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你想想看,老师在讲台上认真地讲解知识,不就像是在传递那明亮的火炬吗?他们教我们认字、算数、画画,这不就是在“教”嘛!
那“育”字呢?它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呵护着我们慢慢长大。

就好比妈妈照顾我们,给我们做好吃的,关心我们的心情,让我们身心健康地成长,这就是“育”呀!
教育,不就是把“教”和“育”结合起来嘛!这就像做蛋糕,“教”是那些面粉、鸡蛋、糖这些材料,“育”呢,就是烤箱的温度、搅拌的力度,只有两者完美配合,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蛋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我们呀!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道特别难的数学题,急得我抓耳挠腮。

这时候,老师走过来,耐心地给我讲解,一步一步,直到我完全明白。

这不就是老师在“教”我嘛!还有啊,我生病的时候,同学们都围过来关心我,让我多喝水,好好休息,这难道不是一种“育”吗?
再看看我们身边,爸爸妈妈教育我们要懂礼貌,要诚实守信;爷爷奶奶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要尊重长辈。

教育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我们。

教育难道不是一件超级重要的事情吗?没有教育,我们怎么能学会那么多知识和本领?怎么能成为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怎么能在未来的世界里勇敢地飞翔?
所以呀,我觉得教育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未来的大门,让我们走向充满希望和光明的道路!。

1.2.12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1.2.12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观点
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 要——经验的传递
二、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形态教育
古代教育
现代教育
二、教育的发展
原始 教育
原始性(教育内容、方法、手段) 无阶级性
非独立性
二、教育的发展
古代 教育
出现了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发展
西周学校系统
国学
乡学
小学 大学
塾庠序 校
二、教育的发展
②《缀术》、《缉古》。兼习 《记遗》、《三等数》
二、教育的发展
古代 教育
出现了学校教育 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二、教育的发展
《子路 问政》樊迟请学稼,子曰: “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子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 也!
二、教育的发展
现代 教育
普及性 公共性 生产性 终身化
归纳总结
工业社会 现代教育 农业社会 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 原始形态教育 教育起源 四种起源说

文武五品以上子孙,职事 《尚书》、《春秋公羊

太学
33
500 官五品期亲,或三品曾孙, 传》、《春秋谷梁传》。监勋官三品 Nhomakorabea上有封之
《孝经》和《论语》皆
须兼通,暇习隶书,读
500人为勋官三品以上无 《国语》、《说文》、
四门学 3 3 1300
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 《字林》、《三苍》、 以上子;800人为庶人之 《尔雅》,间习时务策
古代 教育
出现了学校教育 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二、教育的发展
领 导 所属学
教师 额
学生
机 构

“教育”的词源学辨析

“教育”的词源学辨析

“教育”的词源学辨析作者:胡鹏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9期内容摘要:“教育”一词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关键概念,但对它的解释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教育实践,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词源学的考证,只有这样才能对教育有一个更明晰的理解并指导实践。

本文重点以“教育”的汉语词源学分析为重点,追其源、溯其始,然后再辅以“教育”的英语词源分析,并作简略的中西比较,从而进一步探讨出中西在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根本性差异。

关键词:“教育” 词源学分析中西对比在我国典籍《中庸》中最早对“教育”作出命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同样在西方,从古希腊到近代的学者和理论家们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等都是特别强调教育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

即便人们经常使用“教育”这概念,但对它的解释亦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词源学的考证,以知其源流,察其原义。

亚里士多德就曾明确指出:“我们如果对任何事务,对政治或其他各问题,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以获得最明朗的认识。

[1]一.“教”与“育”的汉语词源学分析1.“教”的汉语词源学分析汉语中的“教”字是多音字,其音分别为jiao(阳平)、jiao(去声)。

动词“教”(jiao阳平)的主要意思是“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别人”,这个意义是由“教”的本义“指导”“教导”所引申出来的。

如《左传》里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意思是说,要传授给他所不知道的,要抚恤给他所不足的东西。

又如“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中也是应用的“传授”这个引申意。

后来,“教”又由“传授”义进一步引申出“使令”义,有“使”、“令”、“让”的意思。

如王昌龄《出塞》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的“但使”和“不教”是对语,“不教”就有“不能使”、“不能让”的意思。

又如“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曲罢能教善才服”(白居易《琵琶行》)等都是此意。

jiaoyuyujiaoyuxue

jiaoyuyujiaoyuxue

◆我们如何定义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以有意识地教与学为活动形式,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以有意识地教与学为活动形式,以传授知识经验和促 进人的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进人的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从狭义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 从狭义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促使 其身心得到发展的社会活动。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但不限于学校教育。 其身心得到发展的社会活动。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但不限于学校教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教育的词源”
现代英语中:“education”来源于拉丁文“educare” 现代英语中: education”来源于拉丁文“ 来源于拉丁文 汉语中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汉语中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特点: 教育水平低。 特点: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具有全民性 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3、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农业社会的教育
特点: 特点: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国外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思想的源头——古希腊: 教育思想的源头——古希腊: ——古希腊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中世纪的经院主义→ 中世纪的经院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国外教育学的创立
夸美纽斯(捷克) 卢梭(法国)、裴斯泰洛齐(瑞士) 夸美纽斯(捷克)→卢梭(法国)、裴斯泰洛齐(瑞士)→康德 )、裴斯泰洛齐 德国) 赫尔巴特(德国) (德国)→赫尔巴特(德国)

“教育”的词源

“教育”的词源

(一)“教育”的词源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但由于20世纪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所以这里的“教育”主要指“教”或“育”。

按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的解释,即“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

这与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活动有关系。

在现代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在法语中,教育是“éducation”;在德语中,教育是“erziehung”,三词都来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是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ěre”转换来的。

“educě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ěre”合成的。

前缀“e”有“出”的意思,词根“ducěre”有“引导”的意思,合起来即为“引出”。

意思是借助一定的办法,把潜藏于儿童内心的东西(知识、智慧等)引导出来。

“教育”一词逐渐被中国人认识、传播,并成为使用频繁的名词,与西方教育传入中国有关。

明清之际,来华的耶酥会士在为传教服务的宗旨下,翻译介绍了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与传统的封建教育不同的西方新教育。

如高一志(Vagnoni,A.)的《童幼教育》(1620)、艾儒略(Aleni,J)的《西学凡》(1623)和《职方外纪》(1623)等。

19世纪中叶,传教士加强了对西方学制的介绍,如丁韪良(Martin,W.A.P)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Richord,T.)的《七国兴学备要》等。

这时期的传入,虽然数量很少,但已经激起了一部分人对新“教育”的兴趣。

甲午战争以后,借助日本这个媒介,中国真正开始大量引介西方教育思想、学说和理论著作。

当时去日本留学的一些人开始翻译日文教育学书籍。

论西方“教育”词源背后的哲学世界观

论西方“教育”词源背后的哲学世界观

论西方“教育”词源背后的哲学世界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教育这一概念都有着不同的涵义和内涵。

而在西方文化中,教育一词的词源和背后的哲学世界观,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语言学、哲学和历史角度出发,探讨西方“教育”一词的词源背后所蕴含的哲学世界观。

我们来看看“教育”一词的词源。

英文中的“education”一词源自拉丁语“educare”和“educere”。

“educare”意为“引导、培养、照料”,而“educere”则意为“引导、领出、带出”。

这两个词汇的意义所蕴含的观念,反映了古罗马时代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引导和培养,引导人们的内在潜能并带出其所具有的才能和智慧。

这一思想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不谋而合,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天生具有某种知识,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引导这种潜在知识的发展。

从“教育”的词源可以看出,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在引导和培养个体潜能的过程。

这种观念体现了西方教育的价值取向,即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内在素质的培养。

与此对应的,是西方教育中强调的“人文精神”和“个体主义”,这些观念都是来自于西方哲学世界观的影响。

从哲学角度来看,西方“教育”一词的背后蕴含着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

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们就开始探讨人类的自身和人类的存在意义,并提出了人的尊严和自由的思想。

这些思想在近代启蒙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启蒙运动倡导人类在理性和自由中获得解放,也提出了普世价值和人的尊严。

这种“人文精神”也贯穿于西方的教育理念之中,教育被视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赋予人以自由和尊严的手段。

与此“教育”一词的词源还蕴含了一种个体主义的世界观。

在西方历史上,个体主义始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个体在西方文化中被看作是具有独特性和自主性的个体,教育的任务即是要引导和培养每个个体的独特潜能。

这种个体主义观念在近现代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如罗素、尼采等哲学家则强调了人的生命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寻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education探源
重庆市綦江中学叶雨
“教”字为左右结构,左上是“爻”字,左下像小儿形,右边是一只手持鞭子。

按“六书”说法,这是一个会意字。

许慎《说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

”《新编说文解字》说是形声,并解释:“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

”(古敬恒、刘利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
从内容而言,最早是不刊之论的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之类传统的儒家经典,后来,左边演变成了“孝”字,内容就完全变成了“忠孝”。

《新编说文解字》:“从老省,从子。

像‘字’用头承老人形。

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从方法而言,是强制灌输,即理解的要接受,不理解的也要接受。

“教”字的右边是一只手拿着鞭子,表示教育者强行施压,要受教育者接受。

后来演变成模仿。

《春秋·元命苞》:“天垂文像,人行其事,谓之教。

” 清代文字学家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释“教,效也。

上为下效,道之始也。

”又引《释名》“教,效也,下所法效也。

”均是指效法、照着做。

“育”字为上下结构,上是一象形字,《说文解字》:“不顺忽出也,从倒子。

”现代医学叫难产,表明孩子先天具有叛逆性,不好教育。

下是“肉”字,以示对孩子的抚养。

清代文字学家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释“育,养子使作善也。


最早出现“教育”一词是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辞源》解释“教育”为“教诲培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的《教育学》也指出:“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著作……在教育方法上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行棍棒纪律教育。

”这一解释是同古文字相吻合的。

英语的教育,动词是educate名词是education,该词源出拉丁语的educat,其意为引导、导引。

从文字学和词源学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国教育与欧美教育的差别。

教育是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必定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所制约。

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选儒家经典著作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是因为儒家经典是统治阶级的理论基础,统治阶级要求人们忠于君王,拼命鼓吹孝道,提出“以孝治天下”,反映在教育的内容上就是崇尚书本,崇尚儒家经典。

欧美教育在内容上要宽泛得多,古希腊社会和古罗马社会崇尚自然,自然科学技术很早就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方法上,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皮鞭加棍棒,向学生强制灌输三坟五典。

这样的教育方式现在依然盛行,俗语中的“黄荆棍下出好人”、“打是亲,骂是爱”是也。

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还是满堂灌、填鸭式,还是时间加汗水,都是古代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所致。

欧美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心智,不搞强制教育。

学生接受教育是愉快的,他们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创造力得到极大发展。

东西方社会对世界文明,特别是三大科学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贡献因此而有巨大的不同。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比较一下东西方教育发展史,肯定会从中获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