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时期苏加诺个人因素对印尼外交政策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苏加诺 个人因素 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 冷战
苏加诺是印尼共和国的主要创建者,他的思想和精神对 印尼的国家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印尼共和国获得独立 到“九三零事件”苏加诺下台为止,印尼的对外政策无不带有 苏加诺个人因素的烙印,苏加诺的意志和思想在各个时期的 印尼外交政策和行为中都有不同的反映,本文从印尼独立之 后政权结构的特点以及苏加诺的经历、个性、思想等个人因素 出发,分析苏加诺与印尼对外政策的关系。
民族主义在苏加诺的政治思想中占有核心地位。苏加诺 最初是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登上政治舞台的,尽管马列主义 对他的影响很大,但是他只能称之为一个具有马列主义意识 的民族主义者。苏加诺在少年时期就受到了非宗教的民族主 义者多威士·德克尔的影响,此后苏加诺就一直担任印尼民族 主义团体印尼国民党的领袖,建立统一独立的多民族国家是 其终生奋斗的目标。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决定了苏加诺在维 护其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方面采取坚决态度,印尼的对外政 策在苏加诺当政时期始终是以是否有利于印尼领土主权的独 立为标杆的。印尼获得独立后,苏加诺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事 业还没有完成,为此他不惜采取武力手段解决西伊里安问题。 1958 年苏门答腊发生叛乱时美国和马来西亚曾经给予支持, 这也加剧了印尼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态度,而中国等社 会主义国家是全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这就 使苏加诺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好感,在外交政策方面则表 现为逐渐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思哲想学教与育历史
《传承》2009 年第 11 期
论冷战时期苏加诺个人因素对印尼外交政策的影响
□申 帅
[摘 要] 印尼独立之后,政权结构的特点以及苏加诺的经历、个性、思想等个人因素直接影响着印尼的对外政策,印尼的对 外政策无不带有苏加诺个人因Leabharlann Baidu的烙印,苏加诺的意志和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印尼外交政策和行为中都有不同的反映。
隆会议就是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在国家关系上的集中体现。 万隆会议是一次反殖民主义的大会,与会国都是深受殖民主 义之害的第三世界国家,会议的召开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 实力,增进了第三世界之间的团结,孤立了殖民主义势力。无 论是潘查希拉还是纳沙贡,其主旨都是将各种不同的势力团 结起来,忽视它们的差异、分歧,求同存异,反对共同的敌 人—— —殖民主义,这一点与万隆会议的精神是一致的,它们所 起的作用也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团结的是印尼国内的各种势 力—— —共产主义、民族主义与宗教势力,而后者团结的是广大 第三世界国家。
[作者简介] 申帅(1982-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世界史专业 2008 级研究生。广西桂林 541004。
64
《传承》2009 年第 11 期
哲学思与想历教史育
首先是苏加诺具有的社会主义思想。苏加诺在中学时期 就已经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在泗水中学就读期间苏加诺阅读 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而在其叔父家中苏加诺还结识了东 印度共产党的一些创始人如马林,还有印尼共产党的领导人 之一慕梭。由于马列主义支持殖民地人民开展解放斗争,这无 疑增加了苏加诺这位民族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的好感。苏加诺 在他的著作中经常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来分析印尼的社会状 况,在他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民族主义、伊斯兰教、马克思主 义》中,苏加诺认为共产党是争取印尼民族独立必须团结的意 志力量。苏加诺的理论有很多也来自马克思主义,甚至与马克 思列宁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他所提出的“马尔哈 恩”和革命阶段论等理论就来源于马列主义。苏加诺甚至提出 印尼独立以后建立“印度尼西亚式的社会主义”。“有领导的民 主”建成以后,苏加诺与印尼共产党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苏 加诺大力扶植印尼共产党,其势力迅速膨胀,到了 1962 年底 印尼共产党员的数量超过 200 万,印尼共所组建的各种群众 组织也在印尼遍地开花。印尼共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它凭着苏 加诺的庇护,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印尼共在国内开 展文化和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时其他势力都不敢反对,凭着 苏加诺在印尼国内的影响力以及印尼共在印尼政坛上举足轻 重的地位,国内政治上的左倾自然而然地使印尼的对外政策 发生偏转。
1947 年 12 月 27 日,印尼共和国正式获得独立。独立之 后的印尼共和国实行的是多党制和议会制度。马斯友美党和 印尼国民党是国内两个主要的政治组织,从 1950 年到 1958 年,印尼政坛基本上被这两个政党轮流把持。印尼国民党是 1945 年在全国委员会上成立的一个新政党,它代表了印尼的 民族主义势力,它的成员有许多来自过去的印尼国民党,他们 与苏加诺有着长期合作的经历,在许多问题上能够取得一致 意见。马斯友美党则是在日军占领时期成立的一个政党,它代 表的是印尼各个地方,特别是外岛的伊斯兰教势力,他们主张 建立一个伊斯兰教国,与苏加诺建立统一的民族主义国家严 重不合,此外在其他许多问题上都会与之产生龃龉。印尼独立 后,印尼政坛先后经历了纳席尔内阁、苏基曼内阁和韦洛坡内 阁,这三个内阁主要都是由马斯友美党和印尼国民党联合组 成,由于有马斯友美党的存在,总统苏加诺与内阁在外交政策 上产生了许多分歧。由于马斯友美党有亲美倾向,1950 年至 1953 年期间印尼的对外政策偏向于西方,但是印尼国内的政 治形势开始发生转变。1953 年 7 月,阿里政府上台执政,这个 内阁主要由印尼国民党组成,马斯友美党和社会党被排除在 内阁之外,由于印尼国民党与总统苏加诺的长期合作关系,阿 里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上能够体现苏加诺的意志。1954 年, 阿里政府遵从总统的旨意开始在西伊里安岛开展有限的军事 行动;同年 9 月,阿里内阁拒绝参加美国一手策划的东南亚条 约组织;1955 年 4 月举办的万隆会议邀请了包括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内的 29 个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受邀国大部分都是在反 对殖民主义斗争中取得独立的新国家,阿里政府举办万隆会 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第三世界国家对印尼收复西伊里安 岛的支持,同时此举还充分迎合了苏加诺要充当第三世界主 要领袖的愿望。[1](P274)
总而言之,苏加诺对印尼对外政策的影响与他对印尼国 内政局的把持程度有关,他对政局的把持越深,其影响力就越 大;如果苏加诺的权力受到了某方面势力的限制,那么印尼的 对外政策只能部分体现苏加诺的个人意志。从 1950 年到 1965 年,印尼的对外政策的一个总体趋势就是从亲西方国家到亲 东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从平和到激进,从有序到无序 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过程与苏加诺的个人因素在印尼国内 外政策中的体现是分不开的“,有领导的民主”建成可以最大化 地使印尼的对外政策呈现出其统治者苏加诺个人的性格特征, 那就是激进、张扬、高度的自信和自尊以及革命的浪漫主义。
在内阁时期,由于受到政党制的掣肘,政府的对外政策无 法完全体现苏加诺的意志,但是到了“有领导的民主时期”,情 况则完全不同了。1957 年 2 月 23 日苏加诺在一次集会上提 出了“有领导的民主”这个概念,所谓“有领导的民主”就是成 立代表议会,互助内阁和民族委员会组成的国家领导机构,议
会将“来自各政党的意见和通过民族委员会来自社会各界人 民群众的意见在内阁得到汇合,溶为一体”,最后“由总统根据 所表达出来的意见作出最后决定”。[“2] 有领导的民主”实质是 实现总统的大权独揽。“有领导的民主”提出之后并没有得到 议员的一致认可,马斯友美党强烈反对这个提议,他们甚至参 加了苏门答腊的叛乱活动,但是苏加诺获得了军队的支持,印 尼军队平息了叛乱。苏加诺在 1959 年 7 月 5 日宣布废除制宪 会议,恢复 1945 年宪法“,有领导的民主”终于得到落实。在建 立“有领导的民主”时期,印尼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变化,印尼与 荷兰的矛盾更加激化。1957 年末出现了针对荷兰在印尼企业 的群体性事件,荷兰在苏门答腊的资产被没收,荷兰侨民被迫 撤回国内;1960 年 8 月,印尼宣布断绝与荷兰的外交关系; 1962 年印尼开始向西伊里安派遣军队进行武力渗透,美国担 心印尼共产党利用反殖民主义斗争加强自身实力从而使印尼 倒向社会主义,于是向荷兰施加压力,迫使印尼和荷兰在 1962 年 8 月签署了和平解决西伊里安问题的协议。西伊里安 问题解决以后,苏加诺统治下的印尼又挑起了马来西亚危机。 马来西亚危机的出现与总统苏加诺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 1945 年独立准备调查会上苏加诺就支持“泛印度尼西亚”的 思想,其领土包括了印尼、马来西亚乃至菲律宾群岛。[1](P189) 1963 年 1 月 8 日,苏加诺明确表示拒绝成立马来西亚联邦;2 月,印尼军队开始向沙捞越边境渗透,之后又与英国保安部队 发生冲突;7 月 10 日,苏加诺在一次招待会上提出“粉碎马来 西亚”的口号,之后针对马来西亚的军事渗透仍在继续,马来 西亚和英国驻印尼大使馆遭到袭击,政府宣布没收英国在印 尼资产,并断绝同新加坡以及其他马来西亚港口的贸易关系。 12 月 31 日,为抗议马来西亚担任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苏加 诺宣布印尼退出联合国。印尼与西方世界的关系终于全面恶 化。与此同时,印尼开始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其中 与中国的关系尤为密切,1964 年 11 月,苏加诺访问了中国;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3 日,陈毅访问了印尼,中国向印尼提供 了 5000 万美元的贷款援助。此外,印尼还向苏联购买大批武 器;1961 年 1 月,苏联和印尼签订了武器交易协定,苏联向印 尼提供约 5 亿美元的军事援助。[3]
总的来看,苏加诺执掌政权后,印尼的对外政策出现了明 显的反对西方阵营而亲向东方阵营的趋势,这种趋势到苏加 诺下台后才发生逆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 都与苏加诺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思想因素来说,民族主义、社 会主义和印尼传统的融合思想对苏加诺的影响最大,这些思 想也影响到了苏加诺当权时期印尼的对外政策。
[参考文献] [1]J·D·莱格.苏加诺政治传记[M].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翻译 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2]姜余祥.苏加诺纳沙贡思想在政权建设中的贯彻和失败[J]. 史学月刊,1989,(5). [3]孙丽萍.印度尼西亚与美国关系的历史解析(1949- 1966)[J/ OL]. http:/ / www.cqvip.com/ QK/ 82200X/ 2007002/ 24059244.html, 2009- 09- 11.
“有领导的民主”时期,印尼的对外政策还带有苏加诺以 一贯之的非理性,不按常理出牌的特点。印尼在外交上实行激 进主义政策的同时,国内也面临着物价上涨、经济面临崩溃的 局面,经济上的困难使政府更迫切地通过树立敌人,并在国际 上制造轰动性的事件来转移国内矛盾以维持自身的统治。制 造马来西亚危机,在和谈上故意刁难对手符合苏加诺的名言 “每个国家都需要有一个敌人”,[1](P387) 这就是总统苏加诺用来 解决国内矛盾的办法。在处理马来西亚事件时,苏加诺“表现 出一种反复无常的情绪,他显然有意地交替使用攻击和和解 的策略,目的似乎是有心弄得亲王对印尼的最后意图陷入精 神混乱的境地”。[1](P388)这样一种政治手段曾被苏加诺多次用于 对付他在国内的政敌,即“经常保持机动—— —使用突然的、不 可预测的策略手腕,对反对者或怀疑分子攻其不备,以及对潜 在的挑衅作出机智的反应。经常存在激动不安的心情,有助于 使他始终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1](P396)
融合思想是苏加诺作为一个革命领袖最具特色的地方。 苏加诺政治传记的作者莱格在他的书中说过:“关于宇宙平 衡,各种事物配合在一起,从而使矛盾调和统一于一体的观 念,他大部分属于爪哇土著贵族—— —红色人传统思想的范 畴。”[1](P37“6) 纳沙贡”和“潘查希拉”最好地体现了苏加诺作为一 个土著爪哇人所固有的融合思想。纳沙贡是苏加诺在 60 年代 初提出的概念,其名字来源于民族主义、宗教与共产主义三者 的译音,其目的是着眼于印尼国内三大势力的团结。潘查希拉 是印尼建国“五原则”的译音, 是苏加诺在 1945 年 6 月 1 日提 出的, 其内容是民族主义、国际主义或人道主义、协商制度或 民主、社会繁荣、信仰宗教。苏加诺认为,这些是独立以后印尼 “国家的世界观”和“哲学基础”。他分别论述了“五原则”的内 容之后,又把这些原则归并为一项核心原则,即“互助合作”。潘 查希拉不仅被用于印尼国内,苏加诺还将“互助合作”的精神 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