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发展史
推拿发展史
推拿发展史推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推拿放在治疗疾病的首位,被誉为“黄帝内经”的医学珍品之一。
在推拿治疗中,医师使用手指、手掌、手肘、手腕等身体部位按摩、揉捏、推拿以及拍打患者身体部位,以促进其体内的气血流通和调整其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发展史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那么接下里就跟随小编一起探讨推拿的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推拿经典之一,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的《伤寒杂病论》中进行描述的。
《伤寒杂病论》是在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治疗实践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推拿与拔罐、针灸等传统疗法的内容。
这也表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推拿在中国医药界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准,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治疗。
但是,当时的推拿还比较简单,只是基于压痛和揉捻等手法,而没有正式的经络体系。
在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推拿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素问》和《类经》等古籍逐渐形成了推拿的系统性理论体系,描述了人体经络、穴位及其作用,为推拿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时的推拿与针灸、药物治疗合并应用,在整个中国医学界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到了宋朝(公元960-1279年),推拿在中国医学界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诊疗手段,并催生了不少著名医学家。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千金要方》、《别录》等医学经典,都包含了推拿的内容。
此外,当时民间医师也大量开办推拿馆、药铺,使推拿治疗普及到了各个社会阶层中。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时期,推拿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当时医学家汤松年、郑藻翔等人开创了经络穴位的新理论,更加完善了推拿体系,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治疗外科、妇产科以及中风等多种疾病。
20世纪时期,中国推拿逐渐失去了它在中国医学疗法中的主导地位,但并没有被完全淘汰,仍在像香港、南京和上海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推拿治疗也受到了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肯定,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第一章 推拿学导论
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范围更加广泛,而且更为注重对手法的分析。《圣济总录》首列“按摩”专论,对按摩疗法进行总结和归纳,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推拿专论。首先,作者就按摩的含义及按与摩的区别进行了解释:“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其次,作者认为应当将按摩与导引分别开来:“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益见其不思也”。接着,作者对按摩治疗的机制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雍敝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悍者有所归宿。”这一论断,被认为是对按摩机制的精典概括,多次为后世所引用。而后,作者以《内经》原文为基础,对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详加阐发,指出在何种情况下,“按之痛止,按之无益,按之痛甚,按之快然”。这一区分,对于推拿疗法的临床运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圣济总录》中这篇推拿专论文字虽不长,但就推拿疗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分析透彻,结论准确,对推拿疗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一时期,膏摩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太平圣惠方》记载了六首治疗目疾的摩顶膏,为膏摩治疗眼病的最早记载,该书还首次记载了摩腰膏,是历代医书中记载膏摩方最多的医书,对后世膏摩发展影响巨大。金元四大家中,对推拿介绍最多的,首推张从正。他在其著作《儒门思亲》中将按摩列为汗法之一,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超越前人的独特见解。《世医得效方》中所载肩关节脱位的坐凳架梯法、髋关节脱位的倒吊复位法和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等都可以替代拨伸手法,是推拿史上的重大发明,开辟了中国医学史上以器械牵引治疗骨科疾病的新篇章。
1.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推拿手法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
因撞击、扭挫、跌损等而引起疼痛时,人们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抚摩、按压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或通过摩擦身体以抵御寒冷。
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认识到这些抚摩、按压摩擦等动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后来这便视为推拿手法的起源。
因此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即有了推拿手法。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推拿手法从原来简单的下意识动作,发展成为需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掌握的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医疗运动,成为中医学中别具特色的一种治疗保健方法。
推拿一词,在汉代以前称按跷、跷摩,汉代至明代多称按摩。
推拿手法治病的文字记载,始于殷商甲骨文,当时称之为“拊”。
如殷商甲骨文中,反复出现“拊”和用“拊”来治疗小腹部疾病的记载;同时,还记载了专门从事“拊”的医师姓名,例如尹、、臭、拊等。
由此可见,当时治病的手段主要是推拿手法。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按、摩、抚、蚤挈、中指搔、刮、捏7种,由于该书随墓主下葬于公元前168年,因此,其成书应早于《内经》,是目前可见的最早记载推拿手法的书籍。
不仅如此,该书还记载了我国推拿史上最早的药摩和膏摩及形式多样的推拿工具。
帛画《导引图》中则记载了以双手搓腰、揉膝的两种自我保健推拿手法。
《内经》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按、摩、推、扪、循、切、抓、揩、弹、挟、卷等11种;同时期的(黄帝吱伯按摩)十卷被认为是最早的推拿专著,惜已佚失。
《汉书·苏武传》记载了用足踩背,救醒苏武的一种推拿方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则记载了仓公淳于意以冷水拍击头部,配合针刺治疗川王之病的过程。
《金匮要略·杂病方》中详细记载了用推拿手法救治自缢的人工呼吸法,其中运用的手法有摩、捋、屈伸、按、揉、踩等6种。
这些记载大多只涉及手法的名称,对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缺乏详细描述。
晋隋唐时期,推拿在医学领域的地位较高,它不仅是医学教育的四大科目之一,而且,推拿手法还被应用到骨伤和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有了新的发展。
中医推拿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
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为膏摩的药方、辨证和制造方法等作系统总结。陶弘景又在《养性延命录》中,介绍了啄齿、熨眼、按目、牵耳、梳头、摩面、擦身等成套导引、按摩动作。成为后世养生保健、疾病自疗之自我推拿法源头。
隋唐时期是中医推拿的盛世。宫廷太医署正式设立按摩专科,并把按摩专业分级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主理按摩教学和治疗工作。此时的按摩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及治疗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可以认为近代推拿的雏型经已形成。另外,由于经济、文化、交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推拿也随中医学传入朝鲜、日本、阿拉伯等。
Hale Waihona Puke 1949年以后, 中医推拿疗法再度受重视。许多医疗机构重新设有按摩科或正骨科,培养不少专业人材。开始整理历史文献,研究作用和治疗原理,用现代方法来对推拿手法进行探索。
宋金元时期,
按摩运用畴扩大。由于其间战争频繁,跌打损伤较多,孕育了后世正骨推拿分科。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按摩导引方法,医生开始习武,一方面是为了提N体质,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习武给患者提供新的内容。将按摩导引与武术结合,对后世按摩发展有很大影响。
明代的按摩治疗非常盛行。
按摩属十叁个医学科目之一,太医院设有按摩科,针对内科、儿科、骨伤科等疾病。在小儿治疗方面,当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独有的小儿推拿体系。着名小儿推拿专着相继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推拿”这一名称也是由此时开始。另外,以成人为对象的民间按摩开始活跃,称为摸先生。
中医推拿,又称“按摩”、“按跷”、“导引”、 “摩消”等。
中医按摩发源于河南洛阳区。
早在秦汉时期已有专着《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说明秦汉以前,按摩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医疗手段。虽然该书早已失传,幸而同期完成的经典《黄帝内经》中,亦有不少相关章节对于按摩起源、手法、临床应用、适应症、治疗原理都有阐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最先提倡“膏摩”疗法,即将配制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这不仅提高疗效,亦扩大了按摩的应用畴。
针灸推拿历史发展历程
针灸推拿历史发展历程针灸推拿是中医学中的两种疗法,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中国。
下面将介绍针灸推拿的发展历程。
针灸是针对身体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中国古代的医师使用石针、骨针等对象来刺激患处,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了目前所使用的铜针和钢针。
推拿作为古老的按摩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古代中国。
根据古籍记载,古代医师智力组织的手法,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推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然疗法,不需要依赖任何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推拿逐渐引起了国外的关注。
在公元6世纪,针灸推拿方法传播到了韩国、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针灸推拿传入了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泰国等。
每个国家都在接受中国针灸推拿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特色和方法。
到了19世纪,随着中医学在西方的推广,针灸推拿也传入了欧洲和美洲。
当时的医生们对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非常感兴趣,并且进行了一个个艰苦的实践和研究。
他们发现,针灸推拿对于许多慢性病,如关节炎、头痛、胃痛等,都有显著的缓解效果。
20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针灸推拿在许多国家逐渐受到了认可和重视。
特别是在中国,针灸推拿逐渐嵌入到现代医学体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院开始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培养大批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在当代,针灸推拿已经成为世界上常见的疗法之一。
它的疗效得到了科学研究的验证,并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疼痛治疗、康复护理、放松和促进健康等方面。
此外,针灸推拿也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总结而言,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的两种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不仅对许多疾病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对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学科中的一个专业领域,专注于婴幼儿及儿童的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今天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中医疗法。
该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适用范围在医学界备受赞誉。
1. 小儿推拿的历史和发展小儿推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儿推拿逐渐发展独特的理论和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治疗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医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小儿推拿逐渐走出国门,传播到欧美等地,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现代医学也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小儿推拿进行研究,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2. 小儿推拿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小儿推拿基于中医学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小儿推拿相对于成人推拿而言具有更为独特的治疗方式和方法。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儿童身体的特定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它主要通过五法——揉、推、点、捏和拿,配合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来达到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的效果。
小儿推拿还可调整儿童的心理状态,缓解其焦虑和紧张,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
它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3.1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小儿推拿可以调节幼儿的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改善腹胀、嗳气、腹泻等消化问题。
3.2 强化呼吸系统功能:小儿推拿可改善幼儿的呼吸道通畅,减轻哮喘、鼻塞等呼吸问题。
3.3 缓解神经系统问题:小儿推拿通过舒缓儿童的神经系统,调节神经功能,缓解多动症、痉挛性疾病等。
3.4 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小儿推拿通过调整经络和气血运行,有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4.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小儿推拿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4.1 专业资质:寻找有资质的小儿推拿师进行治疗,确保专业性和安全性。
养生按摩:按摩对身体的益处
• 被按摩者可以提醒按摩者调整力道,避免疼痛
问题:按摩后出现疲劳
• 解决方法:按摩者可以适当减少按摩的时间和力道
• 被按摩者可以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
问题:按摩后病情加重
• 解决方法:按摩者应及时停止按摩,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 被按摩者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以免延误病情
06
按摩的实践与体验
• 深层组织按摩:针对肌肉和筋膜的紧张进行深层按摩,适用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功能
• 热石按摩:利用热石的温度来刺激穴位,适用于舒缓疲劳和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基本原理:按摩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和肌肉,达到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和放松身心的目的
•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 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养生按摩:按摩对身体的益处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按摩的基本概念与历史
按摩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 起源:按摩起源于古印度,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 古印度的医生和瑜伽师们发现了按摩的治疗作用
• 按摩逐渐传播到古埃及、古希腊和中国等地
感受分享:按摩的感受分享应真实,以便他人参考
• 按摩者可以分享按摩的过程和感受,帮助他人了解按摩的效果
• 被按摩者可以分享按摩后的感受和变化,帮助他人了解按摩的益处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CREATE TOGETHER
DOCS
• 发展历程:按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 古代按摩主要用于治疗疼痛和肌肉紧张
2小儿推拿简史
现代的流派问题
小儿推拿从古到今流派很多,目前是全国看山 东,山东看青岛,青岛是小儿推拿的发源地、 汇集地。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著作《推拿三字经》 徐谦光、李德修。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概 要》。
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疗法》 盲校派--山东青岛地区。
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通俗推拿手册》山 东济南,以“十三复式手法”见长。
冯氏小儿捏积(脊)流派—北京冯泉福,佘继 林等。捏积配合口服冯氏消积散和外敷冯氏化 痞膏。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少儿亚健康推拿调理》 任化天,孙德仁等,山西运城。
湘西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疗法》-刘开运,湖南湘西地区。
海派—上海 金义成 我所听说的其他流派:
西南派,学院派, 脾胃派 ,补土派 , 三分钟 ,
冯氏小儿捏积(脊)流派—北京冯泉福,佘继 林等。捏积配合口服冯氏消积散和外敷冯氏化 痞膏。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少儿亚健康推拿调理》 任化天,孙德仁等,山西运城。
湘西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疗法》-刘开运,湖南湘西地区。
海派—上海 金义成 我所听说的其他流派:
西南派,学院派, 脾胃派 ,补土派 , 三分钟 ,
现代的流派问题
小儿推拿从古到今流派很多,目前是全国看山 东,山东看青岛,青岛是小儿推拿的发源地、 汇集地。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著作《推拿三字经》 徐谦光、李德修。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概 要》。
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疗法》 盲校派--山东青岛地区。
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通俗推拿手册》山 东济南,以“十三复式手法”见长。
扶阳派,黄氏。
总结
中医推拿发展简史
中医推拿发展简史推拿又称按摩、按跷等,是运用推拿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部位或穴位、运动患者的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
推拿疗法简便有效,易为工农兵病员所接受。
推广这一疗法,对落实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和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推拿治病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认识和发展起来的。
当人类在生产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经过手的抚摩,觉得疼痛减轻或消失,认识了抚摩的作用,以后,又不断地实践、总结,才形成了推拿疗法。
远在二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在医疗中就被广泛应用。
战国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了尸厥患者。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秦汉时期的《内经》中记载了按摩的治疗范围有痹症、痿症、口眼歪斜和胃痛等;其中还描述了按摩工具,如“九针”中的“圆针”“鍉针”,可见那时按摩和针灸的关系较为密切,常常结合使用。
我们现在所知道我国第一部按摩专着《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已佚),也是秦汉时期成书的。
但是,由于在历史上儒家反动思想阻碍破坏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鼓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对使用体力治病的推拿疗法歧视排斥。
到了东汉,儒家路线占统治地位以后,除《内经》外,《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等其他医书均没有流传下来。
魏晋隋唐时期,设有按摩专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
如隋代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到唐代设立了按摩科,还把按摩医生分成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的等级。
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
这个时期,导引即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
晋代的《抛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已佚),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末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
自我按摩这样广泛开展,说明了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
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上施行按摩手法时,涂上中药的制膏,既可防止病人的表皮损破,又可使药物和手法的功效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发展。
按摩的历史起源完整版
按摩的历史起源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按摩的历史起源(2010-12-22 09:44:27)按摩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方法。
按摩,又称推拿,古称按硗、案杌等,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在生产劳动时或与野兽搏斗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发生。
出现疼痛,他们自然地用手去抚摸,按揉逐步收到效果;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出血时,人们便本能地用手按压以止血;当损伤使局部部位隆起时,人们又本能地通过抚摩、揉动使隆起变小或消失,从而缓解了肿痛。
人类本能地重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按揉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
在长期的认识实践过程中,按摩逐渐从无意识的偶然动作演变成为人们自由运用的系统的治疗方法。
约在几千年前,我国祖先就为按摩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学科。
从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有“按摩”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古代文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药······而以桥引、案杌、毒熨等法”。
这些记载中的“案杌”、“桥引”都指的是按摩。
春秋战国及其以前时期,《庄子》、《老子》、《旬子》、《墨子》等着作也提到了锻炼及自我按摩的方法。
《周礼疏》中记载的扁鹊治愈虢太子尸厥的医案,不仅说明这种综合性治疗产生的奇特效果,而且说明按摩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秦汉时期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共36卷162篇,其中《素问》9篇论及按摩,《灵枢》有5篇论述按摩。
《黄帝内经》不仅记载了按摩的起源,而且指出了按摩的作用和应用,对按摩疗法有了较为具体的论述,为后世继承和发扬按摩奠定了理论基础。
《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历史源流 小儿推拿文献 主要流派介绍
小儿推拿历史源流
1、明代以前小儿推拿概况
殷商时期 : 甲骨文出现具有按摩和儿科疾病含义文字。 战国时期 :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有扁鹊入咸阳为小儿医的记载。 秦汉时期 : 我国按摩已具有相当规模,《素问·上古天真论》有涵盖男子
《育儿保健临床三百 例》《少儿亚健康推 拿调理 》
河东山西运城一 带
滋阴法
3、近代小儿推拿概况
由于清末和民国战乱,史料损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对古代医 籍的抢救工作,使散在民间的著作得以保留。
通过不断地传承和坚持,直至现在小儿推拿迎来了黄金时期。
二,小儿推拿主要文献
书籍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密 旨全书 》
《小儿科推拿仙术 》
作者 明·龚婷贤 明·周于蕃
书籍 《幼科铁镜》
作者 夏鼎
《厘正按摩要术》
张振鋆
年份
备注
公元1695年
其最大特色在于推拿代药赋,用药比喻小儿 推拿穴位为理解和普及小儿推拿做出了贡献。
公元1888年
该书系统总结了明清时期的儿科理论和临床 经验。
三、主要小儿推拿流派及代表作
流派
代表人物
学术思想
代表作
地域
湘西小儿推拿流 派
小儿推拿三字经 流派
金元时期,百家争鸣。从不同角度认识小儿生理病理,运用不同方法防治儿 科疾病,促进了中医儿科学向纵深发展。
代表派系
派系 寒凉派 攻下派 补土派 滋阴派
代表人 刘河间 张子和 李东恒 朱丹溪
论点
主张
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
主清热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倡汗、吐、下三法
推拿功法学(发展史)
2013-7-25
14
2013-7-25
11
七、明清时期的功法
传统功法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广泛地为医家所掌握并 加以应用。 李时珍对功法也颇有体会。《奇经八脉考》中,参照内 丹术的资料,强调任督两脉与阴蹻脉的重要性。认为 “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 坎 水 离 火 交 媾 之 乡 。 „„ 人 能 通 此 两 脉 , 则 百 脉 皆 通。„„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两 物皆长寿。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 他还提出了练功与经络的关系是“内景隧道,唯返观者 能照察之”这一著名论断。
2013-7-25
7
三、两汉时期的功法
华佗根据《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 气亦然。”的理论,整编了一套“五禽戏”。(虎、鹿、 熊、猿、鸟)。 导引之术向仿生学靠拢,这是汉代医家对导引术的重大发 展。
2013-7-25
8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功法
1、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导引养生家:张湛 、葛洪 、陶弘景 等。其中葛洪,也是一个提倡神仙导引的人。《抱朴子》一 书中,记录了练丹服药,养生延年,禳灾却邪之事。 2、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开创了佛教禅宗,提出 了“壁观”(锻炼意念的静功修炼方法)。 3、《导引按摩》介绍了不少成套的动功 ,现存最早的华佗 五禽戏,也在本篇中。
2013-7-25
4
二、先秦时期的功法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中的“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 虚极,守静笃”等,是练功的方法。 《庄子》中的“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文中所举的 彭祖,相传是殷商时期有名的养生家,享寿八百岁,后世常以他为长 寿人物的代表。 《吕氏春秋》中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内经》所提出的善于养生者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思想 是一致的。 石刻本《行气玉佩铭》是现存最早且较完整的关于呼吸锻练的文献记 载。
第一章推拿手法发展简史
2020/11/26
1
学习《推拿手法学》的意义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推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手法技能的学习、充分 训练和把握,为后续的《推拿治疗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技 能课之一。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推拿※明代龚云林 《小儿推拿活婴秘旨》
《黄帝岐伯按摩经》 ※ 《 黄帝内经》有九篇论及推拿,并有“圆针”、“缇针”的记载。 《金匮要略》推拿治疗自缢;膏摩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葛洪《肘后备急方》 1、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 2、用于急救 3、膏摩术
按摩科 四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隋代设有按摩博士
唐代又将按摩医生分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
谢谢!
25
2020/11/26
六、建国以后 1956年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 1958年成立推拿专科门诊,建成专科学校 1960年代我国建成一支推拿队伍,推拿麻醉。
70年代,推拿学术活动逐渐恢复。之后,全国 中医院校相继成立了推拿专业、推拿系。
80年代,河南中医学院成立了气功推拿教研室
90年代在针灸系的基础上成立针推系,目前 又形成了推拿学科。
古称案杌、按跷、跷摩、按摩、挢引、爪幕、推按、摩挲 。
对按摩与推拿在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1、按摩无医疗治病作用。 2、只有医生做的治病推拿才是推拿,保健按摩叫“乱摩” 3、治病的叫推拿,保健的叫按摩。 4、按得痛的叫医病,按得舒服的叫保健。 5、正骨、整复错位才叫医病,揉按的叫保健。
原始社会 殷商时代:甲骨文;拊(付)
一、春秋战国时期
《导引图》最早的自我推拿图谱※ 搓腰、揉膝 《五十二病方》按、摩、抚、蚤挈、中指蚤(搔)、括(刮)、捏、摹、靡(磨)、循。
三(1)推拿按摩基本理论
2
3
三、按摩对人体的一般保健作用
各种按摩手法均是通过其手法的不断变化刺激人体的 外部器官,通过穴位、经络或神经系统的传导,直接 或间接地刺激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神经、血管, 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反应(变化),这种变化使人体 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趋于正常,增加人体抵抗力, 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增强健康的目的。
十二、按摩禁忌
(一)过饥或过饱时不宜按摩,一般情况饭前 半小时或饭后一小进可进行。 (二)对于过度饮酒,过度疲劳及妇女怀孕期 和行经期,慎用按摩。 (三)皮肤病局部禁忌按摩。 (四)急性感染、创伤、骨折禁忌按摩。 (五)对有出血性倾向的禁忌按摩。
有以下病症者不适宜按摩
传染性疾病、皮肤病、血液疾病、 出血性疾病、各种急性感染、肿 瘤及癌症等
六、按摩施术原则
(一)对急性损伤的病人,若局部肿胀瘀血,不便施以手法,可先在 周围或远端诱导取穴和在损伤的关节处做轻微的屈伸,旋转 活动,以消肿散瘀,疏通经络、镇静止痛。 (二)对慢性损伤、劳损的病人。可先以受损部位为主施用手法。 (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有腰痛的病人,不慎又出现了岔 气或落枕,这就要先将其岔气或落枕治好,再治腰痛。 (四)对于骨伤病人,如有肢体缩短现象,在治疗手法上,要用 牵拉法,以矫正畸形。如肢体延长的病人,则严禁牵拉法, 而应采取肢体的屈曲、挤压、旋转等法,使肢体缩短如常。 (五)在临床治疗中,常采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前病后治, 后病前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中间痛取两边,两边痛取 中间等原则。 (六)在治疗中,应根据病症的虚实、寒热,并结合其它具体情 况掌握“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原 则。
LOGO
体育保健课程——理论篇
第一讲
推拿按摩基本理论
小儿推拿中医知识点总结
小儿推拿中医知识点总结一、小儿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小儿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宝贵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早在春秋时期,《左传》中就有对小儿保健的记载,说明当时就有对小儿进行按摩的历史。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的治疗方法,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应用。
在按摩领域,《黄帝内经》中就有着有关按摩理论的论述,对于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技法和应用都有所涉及。
《黄帝内经》中强调“四大能力”的培养,即视、听、语、四肢灵活,其中特别要提及对四肢的推拿以促进其力量和柔韧度的发展。
在《伤寒论》中也有关于小儿推拿的内容,指导人们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可以辅助采用推拿方法。
而《神农本草经》中也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相关内容,包括推拿手法、操作要领、适应病症及禁忌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系统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现今,小儿推拿已经成为了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二、小儿推拿的理论基础1. 《黄帝内经》中的按摩理论《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按摩理论。
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人体的经络穴位是按摩的主要对象,通过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在小儿推拿中,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穴位理论和按摩疗法。
2. 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气血和畅”、“经络畅通”、“阴阳平衡”、“脏腑调和”等。
通过按摩手法和穴位的刺激,可以调整小儿的气血循环,促进脏腑功能的协调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病症1. 小儿推拿对于一些常见的小儿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失眠、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脑瘫、小儿麻痹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手法和穴位的刺激,可以调整小儿的气血循环,促进脏腑功能的协调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
2. 此外,小儿推拿也对一些特殊疾病,如小儿哮喘、小儿夜啼、小儿佝偻病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针灸推拿发展史
针灸推拿发展史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
下面将从古代的起源开始,为您讲述针灸推拿的发展史。
针灸推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距今7000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针灸就开始被运用于医疗实践中。
当时的人们发现,用石刺或骨刺等物插入人体特定穴位,可起到止痛、治疗疾病的作用。
距今约3000年前的商代时期,我国的医学经验开始被系统地总结和记录。
儿药、伤药记载的信息中就有涉及针灸的内容。
到了战国时期,众多著名医家相继出现。
他们在医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将针灸纳入其中。
《黄帝内经》和《难经》等古籍中对针灸的起源、原理、技术、疗效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奠定了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
汉代是针灸推拿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时的儿科医学家章宗丘主持编写了《针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针灸经验。
而华佗则为推拿疗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将按摩作为疗法的一部分,并首次将推拿和压力点疗法形成系统的理论,对针灸推拿疗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我国针灸推拿经历了一个较为繁荣的发展阶段。
当时的名医孙思邈撰写了《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该书对针灸和按摩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此外,朝廷还设立了专门的医学机构,并开设了针灸课程,推动了针灸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针灸师。
明清时期,针灸推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明代的杨继洲提出了“学医者,必推荐、观拿针”的观点,将针灸推拿视作医学教育必学内容之一。
清代的吴鞠通编写了《鞠氏针灸》一书,对针灸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中国现代医学的传播和西方医学的介入对针灸推拿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医学界逐渐认识到,针灸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不少医学院校继续在教学中传承和弘扬针灸推拿的经验,推动了针灸推拿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推拿也得到了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针灸推拿疗法结合了传统针灸推拿技术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利用电针、激光针、穴位贴敷等现代设备和技术,拓宽了针灸推拿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手段。
推拿按摩发展史
中国古代民间推拿按摩疗法发展史推拿按摩是民间主要的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与其他传统医学学科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推拿按摩是民间主要的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与其他传统医学学科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起源在远古时代,人类因寒冷或撞击、扭挫、跌损等外伤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时,都会出于本能的或自己或让同伴搓摩、按揉不适部位以抵御寒冷、减轻伤痛;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这种自发的本能行为逐渐发展成自觉的医疗行为,形成了最古老的推拿按摩疗法;先秦时期如文献所载殷商的原始巫吏常利用包括推拿按摩在内的一些民间疗法的效验来印证其神力;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用按摩诸术治愈虢太子暴疾尸厥等;安阳殷王墓发掘的陶搓、玉牙头梳等,不仅是卫生用具,也是民间自我推拿按摩的工具;秦汉晋时期推拿按摩疗法成为一门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民间推拿按摩的技术和方法;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五十二病方中对木椎、筑、钱币、羽毛、药巾等的运用;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掐按人中、拇指按胃脘、抓脐上3寸、抄举法、捏脊法、背法、口内复位法等手法治疗昏厥、溺水、卒心痛、颞颌关节脱位等急症;隋唐时期是推拿按摩发展的盛世,隋唐时期推拿按摩疗法在医学领域有较高的地位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在民间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如千金要方记载的按摩治疗“小儿客忤项强欲死”、“鼻塞不通有涕出”、“夜啼”、“腹胀满”、“不能哺乳”等,以及“小儿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及膏摩小儿心口、脐等民间小儿推拿保健方法;续神仙传记述的唐杭州县吏马湘以“竹杖打之”治疗腰、脚曲等病,是器械拍打手法的最早记载; 宋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间推拿盛行,并有很多创新和发展;一些医学机构比较重视对推拿作用和应用的研究,在一些医学书籍中也记载了许多民间推拿按摩疗法;如圣济总录的生铁熨斗摩项治风热冲目及膏摩顶治疗目疾、鼻塞及诸痫证;宋史记载庞安时按摩催产;苏沈良方载掐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医说载搓滚竹管治疗骨折后遗症;回回药方的“脚踏法”、“擀面椎于脱出的骨上”治疗脊柱骨折等;明代是推拿按摩发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发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着的问世和小儿推拿独特体系的形成是这一时期推拿按摩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一体系的产生、成熟和发展又源于民间推拿诊治惊证技术;在民间,推拿流传于洗浴、理发业和养生群体,使保健推拿更加职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如罗真人净发需知又名江湖按摩修养净发需知、按摩修养歌诀详述了人体各部位保健推拿方法;王廷相摄生要义论述了自我养生按摩和全身保健按摩法一一大度关法;曹珩保生秘要论述了各种疾病的自我推拿导引法等;此外,民间推拿器械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如韩氏医通的“木拐按节法”,易筋经的木杵、木槌、石袋拍打法,古今医源的木梳梳法和翎扫法,寿世保元的铁物压法,景岳全书的刮痧法等;清代太医院虽未设推拿科,但推拿学在小儿、骨伤、内科、五官推拿及膏药摩的应用以及流派形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一指禅、内功、正骨、腹诊、脏腑经络、捏筋拍打等民间推拿流派,加上明代传承下来的小儿点穴推拿流派,均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并出现地域性特征;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拥法推拿等; 综上所述,推拿按摩起源于民间,自殷商成为宫廷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秦汉发展成为一门中医学科;此后,在历代的发展中不断从民间汲取新的手法和医疗保健经验,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创新和完善,形成了一门跨学科的中医临床专业;而推拿按摩学的发展,又推动了民间推拿按摩疗法的不断创新和成长,并成为民间推拿按摩疗法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中医推拿按摩学科与民间推拿按摩疗法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针灸推拿发展史
针灸推拿发展史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以下是针灸推拿的大致发展历程。
最早的针灸实践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石针进行治疗。
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有关于针灸治疗的记载,说明针灸在中国医学中的地位已经确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医学系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有关针灸的书籍开始出现,如《周易》、《内经》等。
这些书籍记录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后来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20年),针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当时的医学家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集中记录了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并详细描述了针灸的应用方法。
《伤寒杂病论》成为了后来针灸医学的重要参考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开始融入了道家和佛家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针灸哲学和理论体系。
唐代(618-907年)的针灸学家孙思邈对针灸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发展,他编写了《千金方》,系统地整理了各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到了宋代(960-1279年),针灸推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医学文献大量涌现,并对针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著名的书籍如《诸病源候论》和《针灸甲乙经》等,进一步完善了针灸的理论体系。
明清时期(1368-1912年)是针灸推拿的鼎盛时期。
明代医学家杨继洲编著的《骨指篇》详细记录了推拿手法的应用,被誉为中国推拿学科的奠基之作。
清代的王履翁、华陀等也对针灸推拿进行了重要的研究和整理。
20世纪初,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针灸推拿曾一度受到质疑和排斥。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政府提倡中医药的发展,针灸推拿再次得到重视。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受到了中医针灸的治疗,引起了西方社会对针灸的关注。
自此以后,针灸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至今,针灸推拿已经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发展史
推拿是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从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到现在,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发展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公元220年):
1、在当时的医疗方法中,推拿占有相当的地位:如远在两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当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了尸厥患者。
2、按摩与针灸的关系相当密切,常常结合使用:如“九针”中的“提针”和“圆针”是按摩工具。
3、当时已有针灸、按摩的分工。
4、第一部按摩著作《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在这一时期成书,到东汉失传。
5、秦汉时的《内经》有不少按摩的记载:如按摩可以治疗痹证、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
6、治疗范围涉及:痿证、厥证、寒证、热证等。
二、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
1、当时主要医学著作:晋代:《肘后备急方》
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以上著作都有不少有关推拿的记载。
2、医政设施:这一时期,设有按摩专科,有了按摩专科
医生。
如:隋代设有按摩博士的职务。
唐代:设有按摩博士1人,按摩师4人,按摩工16人,按摩生15人。
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
3、治疗范围:涉及伤科、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急救等方面的疾病。
4、发展了膏摩、自我按摩:在按摩时常配以药膏,以加强治疗的效果,也便于手法的充分运用。
自我按摩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之一。
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医学在这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
三、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06年)
1、治疗范围更加扩大:涉及妇产科的疾病。
如:宋代医生庞安时——用按摩法进行催产。
2、重视手法的分析:如《圣济总录》P3
3、推拿的治疗作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以前,很多医家都认为按摩有温通郁闭的作用。
这时,《儒门事亲》提出:按摩还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四、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
明代:1、按摩又称推拿之称正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
而开始的。
2、小儿推拿获得发展,并形成小儿推拿体系: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线状(如三关、六腑等)和面状(如脾经、心经、肾经等),与针灸点状穴位不同,并且产生了很多与成人按摩手法不同的特有手法——复式手法。
3、有较多的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
其中《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
清代:1、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小儿推拿专著,如: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
钱怀屯《小儿推拿直录》。
2、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
如《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按、摩、
推、拿列为伤科八法。
3、发展了一指禅推法:一指禅推法为推拿最基本、
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它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
要手法。
注:按摩与推拿有何区别?
有人简单认为:①“按摩”就是由按法和摩法组成的,“推拿”就是由推法和拿法组成的。
②盲人做手法叫“按摩”,正常人做手法叫“推拿”。
③按摩与推拿不同:按摩
手法重,推拿手法轻。
以上认识均是错误的。
从推拿的发展史上看,按摩不等于推拿。
①“按摩”包括的手法相对较少,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少,范围较窄;而“推拿”包括的手法相对较多,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多,范围涉及临床各科的疾病。
②按摩改称推拿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之前均称按摩,明代开始称推拿。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按摩就是推拿,推拿就是按摩。
和“针炙”一样,“按摩”、“推拿”都是指临床上一种治疗的方法。
像人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符号或代号,叫这个也行,称那个也可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按摩”等于“推拿”。
五、解放前(1949年之前)
由于国民党政府不重视中医,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
根
据”,一律不许执业,祖国医学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推拿更是濒于湮没。
当时从事医疗推拿者寥寥无几,但由于推拿确是一门行之有效的医疗科学,具有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因此在这艰难的环境下,推拿在民间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如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滚法推拿流派;在练功和武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平推法推拿或称少林内功推拿流派。
六、解放后(1949年~~至今)
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祖国医学中的推拿疗法,得到了重视。
在上海1956年开设推拿训练班,1958年成立推拿专科门诊部,同年又开设了推拿专科学校,邀请当时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培养推拿专业人才。
1976年后,随着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推拿事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材辈出。
全国大部分省、市、县中医院都成立了推拿科。
各省、市中医学院都相继成立、开办了推拿专业,培养了大量推拿人才。
推拿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目前已引起国际医务界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已开展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古老的推拿疗法,正在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