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萧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门第之兴起考论
南兰陵与萧氏籍贯考
南兰陵与萧氏籍贯考作者:陈礼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3期兰陵萧氏在东晋以前原籍为东海兰陵,永嘉乱后,举族避乱迁至晋陵武进。
学者往往以《南齐书·高帝纪》记载为萧氏籍贯之首选: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
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
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
与此看来南兰陵作为萧氏新的籍贯是在晋永康年间便已存在,其实此处所载是对错将半,其中以永嘉乱后之中原世族南迁,以萧整为代表的萧氏居武进,都是史实。
但在此时便以南兰陵兰陵人称呼,实乃史之谬也。
据《晋书·地理志下》: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
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
此时,南兰陵单独一郡,而不辖武进,且属南徐州,所置郡县亦无兰陵县,而同书所载: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流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等四县,而扬州统丹阳、吴郡、吴兴、新安、东阳、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十一郡。
可以得见,此时晋陵属于扬州。
晋陵、南兰陵分属两州而互不统属,如果把南兰陵说成是萧整的侨置之地,岂不是宋时有两个南兰陵郡,武进作为实地又置于何处?同样的记载在《新唐书》卷七十一下《宰相世系表》也有:(萧)整,字公齐,晋淮南令,过江居南兰陵武进之东城里。
《新唐书》的记载是借鉴《南齐书》的,这一点很明显。
但《新唐书》错的更为严重,把武进划归南兰陵是宋以后的事,而此时的武进明明是被分划入临淮、淮陵、南彭,而并不是南兰陵所辖之地,且梁武帝在改东海郡为南兰陵后不久就改武进为兰陵县了,所以作为南兰陵郡之武进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历来记史对萧氏的籍贯如此称呼都很少把此二者同列。
那么,南兰陵兰陵人的来由又是如何呢?据《宋书·州郡志》载:晋陵太守……永嘉五年,帝改为晋陵……始自毗陵徙治丹徒……本属扬州,文帝元嘉八年,度属南徐。
萧氏郡望 兰陵世家——追寻兰陵萧氏的辉煌与梦想
兰陵文化大讲坛萧氏郡望兰陵世家——追寻兰陵萧氏的辉煌与梦想主讲:穆振昂各位萧氏宗亲、各位兰陵老乡,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山东兰陵县的各位同仁,很高兴这里与各位共聚一堂,追寻兰陵萧氏的历史印记,探讨兰陵世家的氏族文化。
当历史的时钟走入2014年门槛的时候,兰陵这个古老的历史县治,重新在它的故土上恢复了原名。
兰陵是一块人文宝地,曾经的过去培育了一大批儒家先贤、治世良将,引领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潮头。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今天重温兰陵文化的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占领区域文化高地,提升兰陵文化的软实力,向世界宣传推介兰陵,让更多的兰陵老乡、外地宗亲、伙计们、朋友们了解兰陵,认识兰陵,走进兰陵,拜谒儒家圣贤,观光现代农业,体验人文风雅,品味菜香酒美。
2014年5月上旬,走进兰陵寻根问祖的,是世界各地的兰陵萧氏宗亲代表,他们在萧氏文化园举行祭祀盛典,鸣响浑厚的古号,以庄严隆重的礼节,顿首恭拜血脉相连的皇天后土;以挚爱虔诚的赤子之心,回望游览祖先生息的沧桑故园。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民族,挚爱列祖列宗繁衍生息的这方热土,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优秀思想文化而自豪;回望三千年家国梦想,重塑未来百年的中国梦。
您是否知道?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化到文明社会,特别是进入以父系传承为主的封建世袭制社会后,天、地、君、亲、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
而民族是由无数个家族来维系,数典忘祖者历来为我们这个民族所不齿。
每个家族的世系宗亲是一条血缘的纽带,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在古代历史的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显赫的家族,通过文治武功,建立自己家国一统的天下,实现王朝更替的梦想。
中华民族通称炎黄子孙,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姓氏家族都是炎黄血脉的流派,在中华文化的史册上,塑造着各自血脉的人生传奇,这就是我们每个家族宗亲尊崇的姓氏文化。
萧氏家族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作出贡献的一个荣耀家族,他们从远古的中原走来,在兰陵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衣冠南渡,书写了两代封建帝国的辉煌与惊梦。
兰陵萧氏南梁房溯源,及其祖籍与郡,和对世系的考辩
兰陵萧氏南梁房溯源,及其祖籍与郡,和对世系的考辩萧姓普遍认为是殷商后裔,《通志》卷二十六《氏族略》载:“萧氏,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
’”商朝第二十七代君主帝乙(纣王之父)之庶子启,受封于微,故又称微子。
周灭商后,分封微子于宋国。
微子之孙大心有平乱之功,又封萧国为其附庸国。
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萧国被楚国所灭,宋微子的后代遂以萧为氏。
而《新唐书》卷七十一《宰相世系表》记载萧氏属于姬姓,其余略同。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又推翻了萧氏姬姓说,印证了来源子姓的说法。
《元和姓纂》并未写明萧姓的来源。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萧氏为宋微子之后的说法更为可靠。
二、祖籍与郡望兰陵萧氏南梁房的郡望本在东海兰陵,东晋末南迁至南兰陵。
《南齐书》卷一《高祖纪》记载:“晋元康元年(291),分东海为兰陵郡。
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
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人也。
”此外,《梁书》卷一《武帝纪》、《南史》卷四《齐本纪上》及《新唐书》卷七十一《宰相世系表下》的记载也一致,历史上兰陵萧氏齐梁房之祖萧整渡江之前居于兰陵,而永嘉之乱举族南迁至晋陵武进县,并侨置南兰陵的史实无争议。
东海兰陵郡即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原为苍山县。
三、世系考辨《齐书》、《梁书》的帝纪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兰陵萧氏是西汉文终侯萧何与太子太傅萧望之的后代,齐高帝萧道成与梁武帝萧衍分别是萧何的第二十四世孙、二十五世孙。
《汉书》卷三十九《萧何传》载其“沛人也”,卷七十八《萧望之传》载其“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
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是同县后仓且十年。
”沛,位于江苏徐州,而东海兰陵今位于山东兰陵县,杜陵则位于当时长安,故此二人的祖籍相差甚远,也没有其后代迁徙的记载。
《汉书》的作者班固就是生活于东汉之初,如两者有血缘关系,以其名望之高又怎会失载于典籍,而班固作《汉书》并未记载萧何与萧望之有任何关系,这点也可以证明上文所述世系极有可能属附会伪造。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兰陵世家萧氏族谱一、家族简介兰陵世家萧氏族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家族族谱,始祖为南朝宋宣帝刘秀的第四子刘祜,为刘宋的大将军。
刘祜在南朝时期辅佐建立了刘宋朝,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家族分支萧氏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分布于各个地区。
主要分支有:1.南朝分支:起源于刘祜,后裔包括萧道成、萧琮、萧勃等人。
2.北魏分支:起源于北魏的宰相萧勃,后裔包括萧统、萧铣等人。
3.南北朝分支:起源于刘宋大将军萧道成,后裔包括萧思话、萧秘书等人。
4.唐朝分支:起源于唐朝开国功臣萧庄,后裔包括萧琮、萧沐、萧颢等人。
5.宋朝分支:起源于宋朝宰相萧淑妃,后裔包括萧宸、萧晋卿、萧格、萧观音等人。
三、家族经历兰陵世家萧氏族谱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
其中较为重要的经历有:1.南朝时期:萧氏始祖刘祜辅佐建立了刘宋朝,萧氏成为了南朝时期的重要家族。
2.唐朝时期:萧氏成为唐朝时期最显赫的世家之一,其中萧庄更是为唐朝的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3.宋朝时期:宋朝宰相萧淑妃是萧氏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萧氏在宋朝时期也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其中萧观音更是成为了著名的女诗人。
四、家族影响兰陵世家萧氏族谱的家族影响广泛。
萧氏家族的后裔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1.萧统:北魏名臣,出任太尉、司徒等职,有“北魏四贤”之称。
2.萧庄:唐朝功臣,有“龙门三贤”之称,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3.萧淑妃:宋朝宰相,史称“智仁慈孝太妃”。
4.萧观音:宋朝女诗人,作品有“大唐女郎词”等。
五、家族今日今日的兰陵世家萧氏族谱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但是,萧氏家族依然坚持着家族传统和家族文化。
每年夏季,萧氏家族会进行一次盛大的家族宗祠祭祀活动,为家族先祖祈福。
结语兰陵世家萧氏族谱是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和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体会。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萧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希望萧氏家族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南兰陵萧氏源流述略
南兰陵萧氏源流述略文/苏慎一、导言萧氏为中华姓氏中古老的姓氏。
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姚邵谌汪“之句。
当代萧氏是第五十大姓氏之一,总人口约710万人,占代全国总人口0.59%.。
据记载,萧氏有出自赢之萧,有出于子姓之萧,有出自外族萧姓。
出于子姓之萧有一支在晋之前,世居于东海郡兰陵。
兰陵,古县名,战国时楚置,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
西晋初,置兰陵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峄城。
西晋未永嘉之乱,北方士族大批南迁,其中在江南武进县境内侨置兰陵县,兰陵郡,治所在武进县西北的万岁镇(今常州西北35公里万绥镇)。
世称南兰陵县,南兰陵郡,因此,常州又别称兰陵。
原世居于山东兰陵士族萧氏迁到武进境内的兰陵,后世在此繁衍发展,又从这里迁徙四方,因此,萧氏一族又世称南兰陵人。
本文主要记述了南兰陵萧氏的辉煌历史、文化以及后裔的概况。
宋代欧阳修、宋祁对兰陵萧氏家族是这样论述的: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
自(萧)瑀逮(萧)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
世家之盛,古未也有。
这段话的意思是南朝梁帝国的创建者萧衍兴起起于江东(今江苏一带),其在帝位47年,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事,始终也没有什么大恶行,因为小的过失而亡国,故而遗留福荫传给子孙。
自唐初的萧瑀至唐末的萧遘,其后裔共有八人官居宰相,世称“兰陵八萧”。
家门的名望德业相继不绝,与整个唐朝相始终。
自古以来,没有见过如此兴盛的世家。
在封建社会的无数世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确实,在世家当中,这个家族极具典型性。
一是历时千年,世系不乱。
先秦不计,宋代及以后未查,仅自秦末汉初的萧何,到五代的萧顷、萧愿父子,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后梁、后唐,历时1100余年,传世凡39代,其世系代代不乱,见载“正史”。
这在十分重视家族谱系的中国整个封建时代也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通过对这个家族衍生进程的剖析,几乎可见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半部历史。
尊萧何为祖的巨人家族:兰陵萧氏
尊萧何为祖的巨⼈家族:兰陵萧⽒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奴⾪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共有24次朝代更迭,其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周王朝也只有800余年,⽽有⼀个家族却历经千年风⾬⽽不倒,始终屹⽴在上流阶级中看这世间浮沉。
真可谓是流⽔的王朝,铁打的世家,这个家族便是兰陵萧⽒,从有史料记载的西汉初期⼀直到五代⼗国结束,兰陵萧⽒的⾝影⼀直活跃在中国封建时代有千年之久。
兰陵萧⽒居于两汉时期版图的东海郡兰陵县(今⼭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是古代中国的最顶级门阀之⼀,这个巨⼈⼀般的家族如何如胡杨树般历经千年⽽不倒,让我们敲开历史的⼤门探寻其秘密。
⼀、崛起的巨⼈1. 名相之后底蕴深厚兰陵萧⽒追根溯源,应是名相萧何之后,据《南齐书》记载萧齐王朝开国皇帝萧道成系'汉相国萧何⼆⼗四世孙也',⽽萧道成是兰陵萧⽒的后世⼦孙,且《南齐书》中同样记载到'萧何居沛,侍中彪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中都⾥',意思是萧何的幼孙萧彪在罢官后迁居于东海兰陵郡,故由此可推断出兰陵萧⽒系汉相萧何之后。
迁居于兰陵郡的萧彪亦或政治上的失意,直到西汉宣帝之前,兰陵萧⽒也只是偏居⼀隅,过着普通⽒族的⽣活,直到萧何七世孙萧望之担任汉宣帝的太⼦太傅时,兰陵萧⽒才开始兴起,开始了向古代中国顶级门阀的进阶之路。
汉相萧何(图⼀萧何画像)2. ⼈才辈出家族兴旺萧望之在⼊朝为官后,迁居于西汉国都,萧望之膝下⼋⼦中三⼈与其同朝为官,'⼀公三卿'在当时传为⼀时佳话。
直到萧望之的孙⼦御史中丞萧绍⼀⽀迁回兰陵,其他分⽀仍留在西安,⾄此,萧⽒⼀族在两地开枝散叶,得益于在朝堂之上的呼风唤⾬,兰陵萧⽒成为⼭东望族,为其踏⼊顶级门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科举制之前,官员的晋升之路多被世家⼤族所把持,三公九卿制与举荐制的共同作⽤下,名门望族的⼦弟注定拥有更多的为官和晋升机会。
萧⽒在重回兰陵后以儒学传家⽴家,在儒学占据统治地位下的封建社会中,这⽆疑使得兰陵萧⽒为统治者所重视。
兰陵萧氏——精选推荐
兰陵萧⽒西晋末年,五胡乱华。
萧望之⼗四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整个家族渡江南迁,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遂为南兰陵(今常州)⼈。
从萧整五世孙萧道成开始,这个家族开始飞速发展。
他们不仅仅是南齐与南梁的皇族,更是⼀群杰出的⽂学家。
如开创竟陵⼋友的萧⼦良,以及编修前朝国史的萧⼦云、萧⼦显。
昭明太⼦萧统更是将兰陵萧⽒在中国⽂学界的地位推向了颠峰。
⽽南梁接连⼏位皇帝,本⾝也都是著名诗⼈。
可谓满门⽂武相兼,⼈才济济。
在南朝萧⽒共掌国⼀百⼀⼗⼆年,历齐、梁(西梁)两朝。
南朝时期萧⽒⼀门共出三⼗多位宰相: 萧思活、萧缅、萧嶷、萧嵩、萧晔、萧⼦良、萧锵、萧铄、萧⼦懋、萧⼦明、萧钧、萧铉、萧昭粲、萧坦之、萧惠休、萧遥光、萧颖胄、萧秀、萧憺、萧宏、萧樽、萧伟、萧纶、萧渊藻、萧会理、萧恪、萧业、萧范、萧宝义、萧宝源、萧欣,萧摩柯、萧瑀,再加上两朝【南齐,南梁(西梁)】⼆⼗⼀位天⼦,与王、谢、袁并称为四⼤侨望,即南朝四⼤望族:琅琊王⽒、陈郡谢⽒、陈郡袁⽒、兰陵萧⽒,并称:[王谢袁萧]。
西梁灭亡后,因萧皇后之故,兰陵萧⽒成为隋朝外戚,满门显著。
《新唐书》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
⼭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
在唐朝萧⽒更是拜相者达10⼈,萧岿⼀⽀更是有⼋⼈⼊相,即史称"⼋叶宰相"。
另萧懿⼀⽀有⼀⼈为相,皇舅房有萧⾄忠。
故欧阳修、宋祁赞兰陵萧⽒:"名德相望,与唐盛衰。
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萧梁旧⾂、北周著名诗⼈庾信誉之为"派别天潢,⽀分若⽊",就连⼤⽂豪苏东坡也赞道"摇毫欲作⾐冠表,成事终当继⼋萧"。
折叠起源关于这个家族的起源,相传是汉初宰相萧何之幼孙萧彪。
《南齐书》和《新唐书》都萧彪系萧何之孙,被免官后,迁居于兰陵,此后才有了兰陵萧⽒(不排除之前有其他萧⽒⽀系先定居于此)。
兰陵萧氏萧岿一门在隋唐兴盛之原因试析
兰陵萧氏萧岿一门在隋唐兴盛之原因试析作者:桂斌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11期摘要:兰陵萧氏中古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其萧岿一门在唐代延续了其家族的辉煌,创造了一门在一朝八人入相的传奇,贯穿隋唐五代。
本文就其家族兴盛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力图揭示以兰陵萧氏为代表的唐代士族在历史转型时期中仍然可以延续其家族地位的众多背后原因。
关键词:兰陵萧氏;科举制度;社会声望经过了侯景之乱的严重打击,江南士族尤其是过江“侨姓”的势力被大大削弱了,史载“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家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①。
陈寅恪先生甚至指出“南朝士族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完全消灭”②。
但笔者翻阅史籍记载后,发现此语并不尽然。
江南士族在梁末受到严重打击不假,但并没被完全消灭,其中仍有一部分在隋唐繁衍兴盛。
尤其是兰陵萧氏,有唐一朝,共有十人拜相。
其中萧岿一门“自瑀至遘,凡八叶宰相,明德相望,与唐盛衰。
士家兴盛,古未有也”③,自隋至五代共有九人拜相,并且出了三位驸马。
对此苏轼有诗曰“挥毫欲作衣冠表,声事终当继八萧”④,其兴盛自有其背后原因。
一、贵族身份和与唐朝皇室的良好关系兰陵萧氏是中古时期的著名士族。
随着侯景势力的覆灭,梁元帝萧绎与雍州刺史萧詧的矛盾又凸显出来。
为了与身在江陵的梁元帝抗衡,萧詧不得不称藩于西魏,成为西魏(北周)的附庸。
杨坚执政后,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起兵。
“时萧岿将帅密请兴师”,但萧岿“固以为不可”。
萧岿也因此获得了杨坚的信任,对萧岿“甚敬待之,诏岿位在王公之上”。
这次与隋皇族的联姻,开启了兰陵萧氏这一门与关陇集团长达三个多世纪的紧密关系。
隋开皇七年,萧琮率其臣下二百余人入朝,隋炀帝即位后,萧岿之女成为了隋炀帝的皇后,萧岿一门成为了权倾一时的外戚。
萧氏家族迎来了在隋朝入仕的高峰,“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⑤。
隋朝短命,李渊以书信邀萧瑀进京,“受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⑥。
萧岿一门与唐皇室的亦十分紧密。
蕭氏世系源流綜述
蕭氏世系源流綜述蕭氏出自子姓,帝嚳之後,商帝乙庶子微子啟,周武王時,以祀商而封為宋公,弟仲衍以商禮承爵,其八世孫宋戴公,子子衎,字樂父,有孫字叔名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蕭邑以為附庸,今徐州蕭縣是也。
宣公十二年楚子滅蕭,子孫因以為氏。
裔孫不疑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豐沛。
漢相國酇文終候蕭何生二子:祿、延。
延四子:遺、則、嘉、彪。
彪字伯文,巴郡太守、侍中,以事始徙蘭陵氶縣,生章,府掾章生皓,皓生仰,兩世無爵祿。
仰生望之,漢宣帝知其名,詔東海蕭生,為御史大夫,徙杜陵,太子太傅望之生育,光祿大夫。
育生紹,禦史中丞,復還蘭陵,生閎,光祿勳。
閎生闡,濟陰太守。
闡生永,吳郡太守。
永生苞,後漢中山相。
苞生周,國學博士。
苞仍孫曰亮,字保祚,侍御史,生卓,字子略,洮陽令。
卓生女文壽,乃宋高祖劉裕繼母,為孝懿皇后。
此後號皇舅房。
卓子源之,字君統,徐兗二州刺史,襲封榮陽縣侯,源之生師,郢州都督,封陽穆侯,六子:惠開、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蒨。
蒨為齊尚書。
生價,字茂叔,侍中。
價生引,字叔休,陳史部侍郎。
引生德元,秘書監,德元生沈,太子洗馬,沈生安節,為相王兵曹參軍。
三子:長曰至忠,相中宗、睿宗;次曰元嘉,諫議大夫;幼曰廣微,工部員外郎。
至忠三子,衡、衍、隋。
此皇舅房之派也。
周生蟜,虵丘長。
蟜生逵,州從事。
逵生休,孝廉。
休生豹,廣陵郡守。
豹生裔,大中大夫,裔子三:長嘏,永嘉二年(西元308年)因逆賊蘇頌作亂,領百余族人避豫之建昌;次茂,遷越之會稽;幼整,字公齊,晉淮陰令,過江居蘭陵武進之東城裏(即今之丹陽)。
生三子:即丘令鎸、濟陰太守鎋、鋟。
鎸生輔國參軍樂子、衛軍錄事參軍隆子。
樂子子三:道度、道生、道成。
道成受宋禪為齊高帝,追祀先祖,故號齊皇房。
隆子生始之,冠軍中兵參軍。
子赤斧,雍州刺史、給事中、左衛將軍,南豐縣伯。
史載其子名有穎胄、穎達、穎基、穎孚,皆齊宗室也。
道度嗣子鈞,衡陽王;道生子鳳,始安靖王;鸞即齊明帝;緬,安陸昭王,沈休文撰碑銘,開祖曾言及之。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依据1998年四川宜宾萧卓泉编撰《兰陵萧氏族谱》资料,由萧世德删节录入。
1世: 萧何。
沛县人,西汉开国丞相,封瓒侯。
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六月十五日申时。
卒于汉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七月初八日,终年65岁,葬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
妣周氏,生年未详,卒汉文帝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生子二: 萧禄(无嗣)、萧延。
高后二年封何夫人禄母同为瓒侯。
2世: 萧延。
何公次子。
汉酂定侯。
妣刘氏,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卒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终年52岁。
,生卒未详。
生四子: 萧遗(无嗣)、萧则(子萧庆)、萧嘉(子萧胜,国绝。
汉武帝元狩三年何曾孙萧庆—萧寿成,元封四年国除。
汉宣帝地节四年封何玄孙萧建世等十二人—六世萧辅—七世萧获,国除。
汉成帝封六世萧喜—七世萧尊—八世萧章—九世萧禹,王莽败绝)、萧彪。
妣吕氏,生卒未详。
3世: 萧彪。
延公四子。
字伯文,号光容。
汉谏议大夫。
生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终年59岁。
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世称兰陵萧氏。
妣张氏,生卒未详。
妣李氏,生一子: 萧章。
4世: 萧章。
彪公之子,字德昭,汉京兆尹。
生于汉文帝后元六年癸末(公元前158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终年39岁。
妣周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皓。
5世: 萧皓。
章公之子,字季华,以田为业。
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1年),卒于汉昭帝元凤六年丙午(公元前75年),终年67岁。
妣秦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仰。
6世: 萧仰。
皓公之子,字惠高,以田为业。
生于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卒于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终年69岁。
妣张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望之。
7 世: 萧望之。
仰公之子,字长倩,汉御史大夫、太子太傅。
萧姓世系源流考疑(2)
萧姓世系源流考疑中国汉族人都是黄帝后裔,夏、商、周的子孙都是黄帝血嗣,这也许是司马迁修《史记》立下的头功,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密码之一。
中国人修家谱喜欢援引古代的名人最好是皇帝宰相为自己祖先,满足我的祖先曾阔过贵过的心理。
萧姓源于殷商子姓,商开国成汤为黄帝18世。
萧姓得姓始祖萧叔大心为黄帝46世。
西汉开国宰相萧何为萧大心16世、黄帝61世。
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为萧何25世。
迁湘始祖萧一菊为萧何49世。
江泽民似乎本是萧衍后裔,唐末萧祯避乱改姓萧江氏。
正史《史记》、《汉书》、《南齐书》、《梁书》、《周书》、《隋书》、《南史》、《旧唐书》、《新唐书》似乎载之有据。
萧道成、萧衍都认自己是萧何、萧望之后代。
近世各萧姓撰写家谱也不例外,萧姓人人都是汉朝宰相萧何、南朝皇帝萧衍、辽朝皇后萧族的后裔罗。
萧姓之人都是宰相皇帝贵族的子孙,古代平民萧姓没有后嗣。
今日长江流域千万萧姓都是萧何的后代,萧正德等大坏人都没有后裔。
唐代以后再见不到一个正史有传的萧姓世系,萧家一代不如一代。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司马迁修《史记》的时候没有记载萧何出生年月和配偶名姓,《梁书》记载萧何到萧衍只有一个世系名字传承。
二千年后的今人修撰萧姓世系反倒清楚列出了几十代先祖先妣生辰八字和终年。
先祖都有生殁之年,先妣则是生殁未详。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萧姓迁移始祖都是高寿,萧彪82岁,萧衍86岁,湖南始迁祖考、祖妣萧一菊98岁和廖氏90岁、萧梦荣95岁和戴氏91岁,都是高寿,所生后嗣的寿命似乎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
司马迁《史记》商朝和周朝相差四百年,世系只差几代,生育规律不满足,阙疑毋庸考证。
萧望之与萧何只差百余年,《汉书》记载只是东海兰陵人也,没说他是萧何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士族画家群体及兴起缘由考
魏晋南北朝士族画家群体及兴起缘由考作者:洪柳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08期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中的第一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画家,其中不乏出身名门望族、政治地位尊贵的士族画家。
士族群体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极大。
在政治地位上的稳定使他们有更多精力从事原本不被重视的绘画创作。
同时,对家族教育的重视以及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士族开始重新审视绘画的内在价值。
士族画家群体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创作及理论的重要承担者和推动者,并对后世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士族画家;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是家族势力与皇权政治相结合的特殊群体。
士族由家族血缘为纽带,参与朝政,成为了国家政权中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同时,也生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士族政治为核心的特殊政治生态形式。
在东晋时期,士族权力极度膨胀,甚至形成了可与皇权比肩的门阀制度。
与寒门不同,士族群体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着极大的权利,同时也掌握着文化的话语权①。
学術的保存和发展依赖于门第,绘画的话语权也同样为这些士族所掌控。
士族群体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重要参与者和承担者。
一、魏晋南北朝的士族画家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从三国魏到后周画家共计128人。
后清代《佩文斋书画谱》补《历代名画记》中未收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又14人。
在这142名画家中,可考证的出自士族的画家就有42人②,约占这一时期总画家人数的29.6%,涉及到了24个郡望家族(详见表1)。
魏晋南北朝时期,郡望姓氏对于家族门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士人居住的地方可以迁移,但是郡望却不能更改。
郡望姓氏关系着士族的地位、仕宦、婚姻等权利,是身份高贵与否的重要标志。
唐人柳芳曾评价魏晋士族:“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
”[1]5677-5678永嘉之乱后,北方西晋政治集团中的大量士族南渡。
兰陵萧氏
兰陵历史沿革位于山东省苍山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苍山县兰陵镇,其得名相传是因为“高陵”上遍生兰草或兰花的缘故。
至于这个“高陵”是指地势曾高出周围平原地表的“兰陵故城遗址”,还是指兰陵镇以西l公里处的小山丘“温陵”(南北长约l0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出地表约8米),无据可证。
温陵很有名气,《汉书·五行志》记载:“惠帝二年(前l93年)正月癸酉旦,有两龙见于兰陵廷东里温井中,至乙亥夜去。
” 温陵“阳多瓦砾,相传兰陵盛时,民居至此,是廷东里地也”(民国五年《临沂县志·古志》)战国时期,楚国在兰陵置兰陵县。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首次任兰陵令,乃受楚国相春申君黄歇聘请。
由此可考出时在楚考烈王八年(前255年)。
兰陵作为县治,至今已有2260多年的历史。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
兰陵为东海郡之辖县。
西汉沿秦制。
三国魏时,兰陵为东海国辖县。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置兰陵郡,郡治于丞县(今枣庄市峄城区驻地峄城镇),兰陵县属兰陵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兰陵郡,郡存在293年。
隋大业二年(606年),改丞县置兰陵县,治今兰陵镇。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兰陵县为丞县,属沂州(州治今临沂城)。
贞观元年(627年),兰陵县治移鄫州(今枣庄市峄城镇)。
宋因之。
金明昌六年(1195年),丞县复称兰陵县,治今兰陵镇,属沂州。
从元代起,兰陵地域归属沂州临沂县。
抗日战争时期,兰陵镇为兰陵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于l953年8月撤销兰陵县建置。
萧氏起源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
”《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兰陵萧氏:家乡儒学治天下
兰陵萧氏:家乡儒学治天下兰陵萧氏:家乡儒学治天下•2014年04月21日来源:齐鲁晚报•【PDF版】新浪微博QQ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兰陵萧氏先祖萧望之墓。
(资料片)▼兰陵县兰陵镇小仲村。
受访者供图。
一千多年来,萧氏崛起于南北朝,以行伍进阶,因军功显达,从平民百姓不仅跻身朝廷贵戚,而且一度问鼎江左,建立霸业,完成了华丽转身。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从武到文”转型最为成功的世家,家族成员创造的丰硕文化成果不仅在中古显耀一时,直到今天还为世人所受用。
而所有这些辉煌,都与一个宗亲故里紧紧相连——兰陵萧氏。
兰陵,是萧氏的郡望,更是萧氏族人心中的圣地。
本报深度记者寇润涛小仲村的世家残念兰陵镇小仲村,在82岁的萧德荣眼里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兰陵萧氏的后人,萧德荣目前担任兰陵萧氏宗亲会的顾问。
不过萧氏族人以前并不认可将兰陵县当做宗亲根源所在。
那是1953年,萧德荣被分到了财政局工作,帮青山分局搞公粮征收监管工作,而青山分局就设在兰陵镇小仲村。
“当时,小仲村有四五个牌坊和三个大冢,当地人都说是‘望公墓’。
”萧德荣仔细询问后得知,这个“望公”不是别人,正是先祖萧望之,这三个冢则是萧望之和他的儿子萧育、孙子萧绍的墓地。
据史料记载,萧望之是汉初名相萧何的六世孙,西汉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也是著名的经学家,山东兰陵人。
在萧德荣的印象里,这三座大冢就像小山一样,仅萧望之的墓东西就足足有200米长。
不幸的是,在几年后的“大跃进”中,这三个大冢都被平掉了,墓地的封土甚至被拉到砖厂烧窑,墓盖也被揭开,从里面挖出了不少陶器、汉砖、古钱之类的东西,如今也难寻去向。
《汉书·萧望之传》记载,萧望之是兰陵中都乡中都里,所在应该就是如今的兰陵镇。
萧德荣说,就像今天一般叫做城关镇,中都乡应该是当时的都城的中心地带的意思。
而萧望之就居住在兰陵古镇,在去世之后才葬在了小仲村。
“小仲村,从名字发音上来看,与‘萧冢’非常像。
”萧德荣说,相传小仲村就是由萧冢谐音而来,后沿称至今。
南兰陵与萧氏籍贯考
文史南兰陵与萧氏籍贯考文/陈礼兰陵萧氏在东晋以前原籍为东海兰陵,永嘉乱后,举族避乱迁至晋陵武进。
学者往往以《南齐书•高帝纪》记载为萧氏籍贯之首选: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
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
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
与此看来南兰陵作为萧氏新的籍贯是在晋永康年间便已存在,其实此处所载是对错将半,其中以永嘉乱后之中原世族南迁,以萧整为代表的萧氏居武进,都是史实。
但在此时便以南兰陵兰陵人称呼,实乃史之谬也。
据《晋书•地理志下》: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
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
此时,南兰陵单独一郡,而不辖武进,且属南徐州,所置郡县亦无兰陵县,而同书所载: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流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等四县,而扬州统丹阳、吴郡、吴兴、新安、东阳、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十一郡。
可以得见,此时晋陵属于扬州。
晋陵、南兰陵分属两州而互不统属,如果把南兰陵说成是萧整的侨置之地,岂不是宋时有两个南兰陵郡,武进作为实地又置于何处?同样的记载在《新唐书》卷七十一下《宰相世系表》也有:(萧)整,字公齐,晋淮南令,过江居南兰陵武进之东城里。
《新唐书》的记载是借鉴《南齐书》的,这一点很明显。
但《新唐书》错的更为严重,把武进划归南兰陵是宋以后的事,而此时的武进明明是被分划入临淮、淮陵、南彭,而并不是南兰陵所辖之地,且梁武帝在改东海郡为南兰陵后不久就改武进为兰陵县了,所以作为南兰陵郡之武进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历来记史对萧氏的籍贯如此称呼都很少把此二者同列。
那么,南兰陵兰陵人的来由又是如何呢?据《宋书•州郡志》载:晋陵太守……永嘉五年,帝改为晋陵……始自毗陵徙治丹徒……本属扬州,文帝元嘉八年,度属南徐。
领县六:晋陵令、延陵令、无锡令、南沙令、曲阿令、暨阳令”南兰陵太守兰陵郡别见,领县二……兰陵令别见、承令别见。
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兰陵萧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文化世家,其成员不仅在学术文化领域有突出贡献,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亦有卓越成就。
本文将就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兰陵萧氏家族源自于东汉末年,该家族追溯至南阳太守谢安的后裔,而谢安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谢安晚年离开了南阳,来到了兰陵,后代因此以兰陵为家族命名。
兰陵萧氏家族在南阳和兰陵一带开创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兰陵萧氏家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众多文人墨客出自于兰陵萧氏家族的后裔,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笔墨之功垂青史。
萧纲、萧统、萧观、萧备、萧铣,这几位闻名于古代的文学家无疑是兰陵萧氏家族的骄傲。
这些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萧纲是兰陵萧氏家族中最出名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骑天笔”。
他是唐代文学家,为杜甫的好友,并成为其主要文人交往圈中的亲密朋友之一。
萧纲的诗作以豪放洒脱著称,常以雄浑的句子表现自己胸怀壮志和人生观。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是《将敬酒送别》。
这首诗以其铿锵有力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自己的豪情壮志。
另一位兰陵萧氏家族的文学家萧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侍读学士。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以及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描写。
萧统以其优美的文笔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受到了广泛的赏识。
值得一提的是,兰陵萧氏家族并非仅止于文学创作,而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
在他们的努力下,兰陵成为了一个文化繁荣的地区,吸引了众多文化人才。
兰陵萧氏家族在教育、书法、音乐等方面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然而,对于兰陵萧氏家族的文学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兰陵萧氏家族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得益于家族的资源优势和家族传统的积淀。
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萧氏家族的文学成就是他们个人才华和努力的结果,与家族背景无关。
南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史稿
南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史稿1. 家族的起源与传承南兰陵萧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其实这个家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从古至今,萧家就像一棵大树,根深叶茂。
传说萧家始祖萧宽,年轻时就非常聪明,后来为了追求更高的理想,远走他乡,创立了自己的家族。
这一路走来,萧家的故事真的是跌宕起伏,恍如一部大戏,时而悲壮,时而搞笑。
在家族传承中,萧氏特别注重文化的积淀。
你想想,一个家族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不记得,那还能叫家族吗?萧氏家族定期会有聚会,家里的老人们就像活字典,把过去的故事一一道来,真是让年轻一代听得津津有味。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萧家的一位老祖宗,他特别喜欢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有时候还会用幽默的方式调侃家里的亲戚,真是笑料百出。
2.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1 家族文化的构建萧氏家族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古老的故事里,更是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说,家里的聚会总是热闹非凡,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讲述着各自的趣事。
这样的场合,简单的家常菜都能变得无比美味,因为满满的都是亲情。
你见过哪个家族会为了一道菜争论不休,最后差点儿打起来的?那可是萧家特有的幽默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家族文化就像酿酒一样,越沉越香。
2.2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说到文化的传承,萧氏家族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们懂得与时俱进。
虽然家族里的人都很看重传统,但也不排斥现代的元素。
比如,年轻一代有的开始学习摄影,把家族的聚会记录下来,搞得跟真人秀一样,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的人则开始尝试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萧家的历史故事,吸引更多人关注。
这种结合,简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了不起!3. 家族的精神与价值观3.1 亲情与团结在萧氏家族,亲情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家里的每一个人,不论年纪大小,都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
就像“家和万事兴”这句话,萧家人深知其道理。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会齐心协力,携手共度难关。
这种团结的力量,简直是无敌!有时候,我都觉得萧家像个大家庭,连邻居都来“串门”,仿佛是每个人都有份。
兰陵萧氏“皇舅房”之兴起及门风与家学述论
The rising of the " royal maternal uncles' clan" of the Xiao family from Lanling and its family legacies 作者: 王永平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江苏扬州225002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128-136页
主题词: 兰陵萧氏;“皇舅房”;南朝;门第;文化
摘要:晋宋之间,兰陵萧氏“皇舅房”因与刘宋皇族联姻,地位显赫,成为萧氏家族地位提高的标志,并给整个萧氏宗族在南朝的发展带来了机缘。
就门风而言,萧氏“皇舅房”在保持自身寒门重视事功的传统本色的基础上,齐、梁以后迅速“士大夫化”,部分家族成员表现出崇尚退隐和笃信佛教的特征。
同时,他们在文化上也受到士族社会风气的影响,晋宋以降,其子弟普遍热衷于书法、音乐等艺术;齐、梁以后,他们在文学和经史等方面也积累日丰。
蘭陵史志皇舅房萧氏世系追踪
蘭陵史志皇舅房萧氏世系追踪古邑曲阿,山青水秀,物产丰饶,民风淳朴。
她北临长江,南依茅山,历来为世人称之为“鱼米之乡”、“卧龙之地”。
是居家祈福的宝地。
西晋武帝司马炎归天后,子孙间相互倾轧,第二代就暗伏衰败危机。
“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占城掠地,据城为王。
公元310年左右,北方人民纷纷避乱南下,觅地安居。
兰陵萧氏,宗族人众,携家渡江南下,见曲阿(今丹阳市)山水相依,地广人稀,遂一一落户曲阿。
(一)兰陵萧氏源流据《通志·氏族》记载,萧氏,系以古之萧国得姓,其地即今安徽省萧县。
后为春秋时楚国所灭。
周初,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于宋,其裔孙大正,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
周宣王十二年楚国灭萧,子孙以萧为姓。
”古代萧国,在今徐州之南,国破,萧国后裔避难今徐州之北微山湖旁的沛县(今徐州沛县)。
萧何,沛丰(今沛县)人也。
秦时,为沛主吏掾(佐主办事的官员)。
汉高祖刘邦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刘邦。
刘邦为泗水亭长(古代十里为一亭),何常保护帮助。
当刘邦在沛县起义反抗暴秦时,萧何以宗族数十人之众,追随刘邦起事。
萧何辅佐刘邦灭秦,又在垓下一战,佐刘邦灭掉西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刘邦称帝,萧何功勋卓绝,拜为相国。
萧何,虽为丞相,处处俭朴,添置田产宅邸,必居荒僻冷落的地方,为家不治恒屋。
有人不解,问曰“为何”?萧何答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必为势家所夺”(《史记·萧相国世家》)。
萧氏宗族第二次迁徙,自微山湖之西的沛县,跨湖迁东,紧靠今徐州市北隅,今山东枣庄市附近,史称兰陵镇(今山东枣庄市兰陵(原苍山)县西南)。
萧氏奉萧何为始祖(一世),三世萧彪,事汉为谏议大夫、侍中,因故徙兰陵(今苍山县兰陵镇)。
七世萧望之事汉,为御史大夫,徙家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九世萧绍,又回迁山东兰陵旧居。
西晋“八王之乱”,兰陵萧氏宗族萧卓一脉渡江南下,侨居曲阿(今丹阳市)南岸南冈下。
萧何二十一世萧卓,字子略,仕西晋洮阳县令,生有一子一女:子源之,字君流,职中书黄门郎;女文寿,为宋武帝刘裕继母。
关于肖氏家族的来历与现状的研究报告(1)
关于肖氏家族的来历与现状的研究报告(1)关于肖氏家族的来历与现状的研究报告肖姓是萧姓的俗称。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
寻根溯源1、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国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2、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3、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
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得姓始祖——大心说法一: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
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
公元前五九七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
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
对于说法一,有这样生动地描述:春秋时,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鲁庄公把他囚禁在后宫中,几个月后才把他放回宋国。
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闵公同南宫长万在后宫博戏(古代的一种赌局),闵公的宠姬也在旁边观看。
长万看着她们说:"还是鲁宫的美女漂亮,天下诸侯没有比做鲁君更快活的了!"闵公一向以这几个姬妾的姿色自矜,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就嘲笑长万说:"像你这种当俘虏的人怎么懂得美不美呢?"这一下触到了南宫长万的痛处,他顿时恼羞成怒,一拳就把闵公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