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北大“退档”风波折射三方面教育不公平问题值得反思
河南一考生提档后遭北大退档这是什么原因?
河南一考生提档后遭北大退档这是什么原因?一个河南高考生考了538分,超一本线36分,这个分数如果放在一本,连省内好一点的一本都上不了,但幸运的是他在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中报考了北京大学。
谁成想,北大今年在河南一共招8人,今年报考的人太少,他这个分数竟然刚好排在第8名,被系统投档了。
500出头的分数上北大,那感觉跟中百万大奖没什么区别。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京大学立即申请退档,与河南招办拉锯三回合后,最终将考生档案退回。
不到20分钟内,一个考生的命运坐上过山车,天上地下转了好几圈。
我们来看一下省招办和北大双方的理由:第一回合:北大向河南省招办申请退档,理由是:“高考成绩过低,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
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
”面对退回的档案,河南省招生办回复:“河南整体生源质量较高,考生基础扎实、请考虑为盼”。
态度明显,希望北大可以再考虑一下,收下这位学生。
第二回合:北大方面显然并无任何交涉意思,第二次给出同样的退档理由。
河南省招生办的态度相对也坚持了一些:“按照‘高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原则,请贵校研究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负责。
”第三回合:北大方面再次退档申请,第三次提出退档申请,理由没有变化。
这一次河南招生办接受了退档。
北大的三次退档申请,理由一模一样,翻译过来就是:”你这个分数上了又不一定能毕业,别来了我是为你好“。
并且,三次完全是复制粘贴重新发送,措辞没有任何更改。
有态度傲慢不近人情的嫌疑。
这位考生20分钟内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刚开始惊喜,后来懵圈,似乎又有戏,最后空欢喜,真像做了一场梦。
这个案例,最精彩的是网友的评论。
有的指责北大的做法值得商榷,有的认为北大的做法无可厚非。
易哥把这两方观点整理一下,希望大家站在双方立场客观分析这个事情。
网上指责北大的,大概有这么几点理由。
第一,北大有违政策倾向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全省第15名620分高考生被北大退档:孩子,给自己留条退路!
全省第15名620分高考生被北大退档:孩子,给自己留条退路!武际金教育碎思(总第2276期)古有“六尺巷”,今有“退档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是藕断丝连的“相”。
——武际金对于高考生而言,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冲刺”完成。
还有很重要的一关,那就是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最怕的就是退档和滑档。
这样的结果,对于考生而言,就意味着高考失利。
高考常识:投档:高考志愿填报结束以后,高考生的志愿信息(电子信息)统一在本省招生办,开始投档后,省招生办会给高考生排一个队,分数由高到低,先投分数最高的第1个高考生,然后依次类推,直到本批次报考的高考生全部投放完为止,就完成了本批次的投档。
退档:省招生办投档结束后,再把投档成功的高考生的志愿信息(电子信息)投放到相应的大学,由大学根据高考生填报的专业,由高分到低分逐个录取,符合学校招生条件的予以录取,不符合条件的退档。
不符合条件的情形有6种:第1种是专业不服从调剂;第2种是身体条件不满足专业录取要求;第3种是单科成绩不满足专业录取要求;第4种英语口试不合格或者是没有英语口试成绩;第5种是外语语种不满足录取要求;第6种是性别不符。
滑档:滑档是指由于志愿填报不当,本该读一批次学校的学生只能降级读二批次的情况。
造成滑档的原因有2个方面:一个是政策性滑档。
省招生办在划批次线的时候,一般都要高于高校的总招生计划,比如说,一般情况下,一本招生计划是50000个,按招生计划的120%划线,一本线上就有60000考生,多出来的10000人就是政策性滑档。
至于是低分考生滑档还是高分考生滑档,就要看志愿填报水平了。
一个是上线滑档。
造成上线滑档的原因是高考生填报的志愿院校都冲得太高了,院校之间没有拉开梯度,没有保底的院校,从而造成了滑档。
因此,决不能对填报志愿掉以轻心,这里大有文章。
于是,就催生出了一个专业,叫“高报咨询”。
说实话,填报志愿并非深不可测,而是有章可循,只是局外人不了解局内的“道道”而已。
北大退档风波
北大退档风波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33期
河南一高考生今年以538分成绩,投档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国家专项计划,几乎“捡漏”成功,但北大以其高考成绩过低,表示要退回该生档案。
此事引起关注后,北大方面回应称,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北大将按程序申请补录河南已退档的考生。
争议之外,这场风波应引发更多的理性思考。
遵守规则更重要——相比高校行使招生自主权而言,高校遵守高考招生录取规则更为重要。
被三次退档的河南贫困生,相较北大其他生源来说,成绩确实不够理想,但他的高考成績超过了河南一本线,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录取条件。
如果北大事先没有明确具体降分幅度,那就应当严格执行国家专项计划的降分标准进行录取。
退档也情有可原——毋庸讳言,这补录的学生能够成功,不排除有“试一下”乃至“赌一把”的拼运气成分。
此举并不违规,但与第二志愿的考生分数相差130多分,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他们并不公平。
进入北大之后,高手如云,学校担心该生跟不上进度,退档也情有可原。
专项计划须精准——国家制定专项计划,充分考虑到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初心是好的。
但从这场风波中可以看出,其规则制定尚待完善。
目前来看,用一本线去设定执行国家专项计划不够精准。
未来应该查漏补缺,提升政策的精准性,由此来确保“择优录取”的公平原则,进而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
(综合《南方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
1/ 1。
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精选文档
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教育公平最初是作为一种理想被提出的,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和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
教育公平作为一个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深化。
主要有三方面内涵: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即人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即以公平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人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上的公平,即教育效果的公平。
其中,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是保证,教育目标上的公平是前二者的归宿。
人类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育的不公平始终存在着。
学校是一个微型化的社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教育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发展到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公平的追求上来,教育公平的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公平投入,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都对学生的权利以及学生的心理、人格、学业成绩等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试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作初步分析,力求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指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偏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教育目的,漠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立人格,以非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点学校的设立,重点班的举办,以及近几年“高价生”现象的出现,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特别是工薪阶层和农民的不满。
这些现象与基础教育的性质相悖,体现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和谐,使同样的学生不能受到相同的教育。
2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公平。
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课堂中的交往多由教师发起。
教师在课堂中的支配地位,使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学生参与交往过程多半是被动的和反应性的,教师倾向于频繁地叫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学生回答问题。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中国目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本文来分析一下教育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中国教育现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
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二、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三、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2.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2.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
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
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
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北大退档风波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北大退档风波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华公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北大退档风波”。
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申论热点:北大退档风波【背景链接】8月6日前后,有网络消息透露,2019年,北京大学在国家专项计划中向河南省理科投放8个招生名额,排名省内第八的驻马店新蔡县考生分数为536分,超过一本线34分,服从专业调剂,后被北大提档。
但北大提档20分钟后,以考生入学后完成不了学业会被退学为由,申请退档。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并不认可这一理由,回复表示,河南整体生源质量较高,考生基础扎实,请考虑为盼。
但北大继续以同样理由两次提出退档申请。
三回合拉锯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最终同意北大退档。
8月11日,媒体报道称,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招生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审议认为: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
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
【综合分析】此次北大在国家专项计划招录中,河南省共有2人被退档,而录取了专项计划第二志愿为北大两名高分学生。
有观点就认为,那岂不是意味着如果第二志愿有分数更高的,是不是可能退档的人会更多?如果这样,那还要规则何用?虽然现在我们不断提及要赋予高校自主权,但权力没有规则制衡,则如何让普通民众相信高校拥有自主权后会更好?北大退档事件看似尘埃落定,实则值得制度反思。
对于国家专项计划的招生规则,国家规定相对宽泛,有观点认为北大退档是忽略了规则意识,也有观点认为高校应当拥有一定的自主招生权。
【相关问题】1、高校自主招生权力边界。
对于国家专项计划的招生办法,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规定,有关省级招办按照高校专项计划120%的比例投档,高校在提档线上依据考生投档总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政府的指导性意见相对宽泛,高校在进行招生分配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但自主权的自主性有多大仍值得商榷。
申论热点:高等教育与教育公平
申论热点:高等教育与教育公平华图教育张成友【热点关键词】读书无用论就业压力穷二代高考高等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热点背景】1.上大学将是一笔“失败的投资”,中国成都一位父亲“不供女儿上大学”的言论近日引发网络热议。
而一项关于此的调查显示,一万多名网友竟有七成网友支持其父亲,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
“此事本身是极端个案,投票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支持者肯定有戏谑和发泄的情绪,但确实反映了民众对高等教育失望的现实。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
近年来,“北大毕业卖猪肉”“百万高考生弃考”“最难就业季”等高等教育相关新闻屡屡刺痛民众神经。
教育公平日渐式微、就业艰难上升受阻、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社会舆论中蔓延开来,暴露出中国高等教育流弊和社会的复杂心态。
2.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尊重知识、崇尚读书的谚语名句。
但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之后,大学生“成龙成凤”竞争愈加激烈,与以往人们对天之骄子的期望落差加大。
“生源大幅增加后,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大学已不是象牙塔。
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宝山在今年年初中国的两会上表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化成大众化之后,大学生和大学生家长对就业的期待和社会需求存在巨大矛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提高到目前的30%左右。
”王宝山说。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中国是学历社会,社会用文凭来选拔学生,在精英教育时代这套体系还有用,但如今就业形势和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高等教育中,混一张文凭是很多人的追求,以前文凭还比较值钱时,大家认为读大学有价值,而当文凭不值钱,或者说仅凭一张文凭找不到好工作时,就认为读大学没意义。
”熊丙奇说。
3.今年夏天出现的一则新闻让人心凉。
北大退档两名河南考生引争议
但如果
规 则 本 身 存 在 瑕疵 看 上 去 对 一 些 特 殊案例 里 的 考 生 公平了 实 际 也可 能让 其 他
,
,
考 生 觉得 不公 平 。
要想 把促进教 育公平的好 事办好 ,
有 关部 门 有 必 要 以此次 退 档
事 件为契机 ,
进一 步 完 善国 家 专 项计 划等 政策 ,
正常 程序录取 ,
而 是走的 国 家专 项计 划 。
在本科一批 招生之前 ,
进 行 国 家 专 项计
划 的招生 ,
目 的之 一 就是 要 通 过政策 倾斜 照顾农村尤 其是贫 困 地区 的考 生 。
这 批
考生 以相对 较低的 成绩 被髙 校录 取 ,
体现 的 正 是一 种公平 补 偿 机制 。
及 时打好 制 度 补 丁。
5 3
但是 ,
绝 大
多 数考生 不符合 国 家专项计划 的 照顾条件 ,
所 以 他们会 被 排 除在 竞争 之外 。
进 入
国 家 专 项计划 的 考 生 ,
如果觉得 自 己 的分数 没有竞 争力 ,
便会 主 动放弃 报 考 北 大。
这 两 名 考生 能 以 5 00 多 分 的 成绩被 北大提 档 , 就 是这种 偶然性 所 造 成 的结 果 。
北大退档两名 河南考 生引 争议
关注 /
N O — . 0 6
年 2 0 1 9
8月 6 日 ,
有 网 络 消
息透 露 年 2 01 9 北京 大学在国 家
,
,
专 项 计划 中 向 河南 省 理科 投放 8 个
招 生 名 额 第 志 一 愿 报考 考 生 有 8 ,
【兰州铁路技校】从“弃北大上技校”反思教育的功利性
【兰州铁路技校】从“弃北大上技校”反思教育的功利性近日,兰州铁路技校小编从网上看到一则关于北京大学一名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退学的消息,转投高职学校的消息后,知情者似乎对此不屑一顾。
他们认为这个三年前的陈年旧事不值得报道,媒体之所以执着地报道,是因为喜欢炒作。
这种心态一点都不奇怪。
老话曰:“少见多怪。
”反过来言,就是见多不怪。
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这种“见多不怪”的心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看透一切,努力适应”的行为使中国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日渐下降。
应该说,这名北大前学生的选择是个人行为,这个现象在大学中也实属罕见,但它所折射出的普遍问题却值得反省。
自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中国的教育界便开启了朝职业化和技术化推进的按钮。
虽然我们也能听到诸如“顶天立地”之类的口号,但无论是“顶天”的战略,还是“立地”的规划,其衡量标准都是量化和技术化的。
如果再与中小学偏重于技术的应试教育相互衔接,当下中国教育整体的技术化和职业化的供应链已然形成。
一体化的倾向必然造就一体化的审美,这种职业化和技术化的审美正在深刻地改造着中国的大学,甚至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和走向。
让我们从这位前北大学生的抱怨说起。
据报道,这位学生抱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大一、大二的课程“理论性太强”,这成了他选择退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就大学而言,它与中学最大的不同,恰在于“理论性”。
学习深奥的理论,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学术,另一方面也是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在大学处于“精英化”阶段时,由于培养的人才大多从事与科研相关或者与理论相关的工作,尚形成不了问题。
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
兰州铁路技校小编认为,毕业生选择和去向的多元化只能说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或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它比第一个原因的影响要大得多。
因为应试教育的目标性非常强,就是考大学。
具有这样目标性或目的性极强思维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仅不可能马上改变,且会很快转而寻找一些可以产生直接利益的新目标。
北大补录退档考生 北大三次退档考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北大补录退档考生北大三次退档考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9年学校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任务已经完成;鉴于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工作采取按顺序志愿投档的方式,已退档的2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
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
经核实:北京大学2019年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招生计划8人。
2019年7月10日,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投档前,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与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就生源分布情况进行沟通,说明第一志愿报考考生有8人,其中,第6名考生考分为667分,第7名考生考分为542分,第8名考生考分为536分,第二志愿报考考生中有高分考生。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向北京大学投出”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第一志愿8人档案,双方招生办公室经过充分沟通,在录取系统中进行正常交互手续后对第7名、第8名考生予以退档;完成退档手续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向北京大学投出”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第二志愿2人档案,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予以录取,由此完成2019年在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工作。
对此,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招生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审议认为:2019年我校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任务已经完成;鉴于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工作采取按顺序志愿投档的方式,已退档的2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原因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原因作者:陈玉峰张珍辉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12期陈玉峰,张珍辉(四川大学档案馆,成都 610065)摘要:列举了目前我国由于区域、阶层差距及政策等原因,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出现不公平现象的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原因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44-02一、引言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教育权利平等是指公民不论民族、性别、出身和宗教信仰等,都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机会均等是指先天条件相同的个体,应获得相等的教育待遇和机会。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
虽然我国立法上已实现了教育权利平等,但由于区域、阶层差距及政策等原因,我国并未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因此,在未实现教育均等的情况下,即使从立法上实现了教育权利平等,也无法体现教育公平,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
二、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整体水平和入学率都有了极大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也凸显出来,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区域差距高等教育的区域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分布、投入、入学率和录取率等方面。
在经济发达地区不仅集中了大部分的“985大学”和“211大学”等重点大学,而且非重点高校的数量也不少。
据统计,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数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7.8%,而西部欠发达地区仅拥有全国高校的18.9%。
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其地域的优势,所拥有的高校录取率和入学率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掠夺,导致最优质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管理等高等教育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流动和集中,从而无形中拉大了高校之间的差距,扩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北大退档风波:录取规则与自主招生诉求的矛盾
北大退档风波:录取规则与自主招生诉求的矛盾作者:熊丙奇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33期北京大学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中以分数低为由三次退档学生,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对此,北大发布声明回应称,已退档的两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考生。
至此,此事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然而,这次退档风波,还值得进一步反思。
尤其是有人认为北大有权对投档进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录取,也就是说有招生自主权,这需要进一步厘清。
实行顺序志愿,学校有20%挑选进档考生权利根据河南省的规定,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第一志愿可填报1个高校志愿,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可填报1-4个高校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
也就是说,国家专项计划的投档、录取,第一志愿属于顺序志愿,按“志愿优先”原则投档。
而正是由于实行顺序志愿,如不能被第一志愿录取,被第二志愿录取的概率就很小。
因此考生在填报第一志愿时十分谨慎。
这是导致北大国家专项计划今年填报人数较少、投档分降低的原因之一。
在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下,也有一些学校因当年报考人数少而投档分大幅下降,但相对于顺序志愿来说,这种情况已经大大减少。
在按顺序志愿投档录取中,学校一般设定的投档比例为120%,即在招生计划基础上扩大20%投档,这是给学校一定的录取学生自主权。
在教育考试部门根据学生志愿、按照学生考分投档进来的学生中,高校可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专业志愿、单科成绩、身体情况、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等因素进行录取。
比如,某校计划招生8人,可提第一志愿填报本校的前9到10名学生的档案,然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录取,被录取的最后一名学生的分数为学校的录取线,如果学校不扩招,只录8人,那有1(提9个学生档案)~2(提10个学生档案)名学生被退档,被退档学生进入后续志愿录取。
因此,如果北大国家专项计划招8人,以1:1.2提档案,最终有投档成功的学生未被录取而退档(因分数低、志愿填报不合理)是很正常的,这也没有侵犯被退档学生的权利。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作者:何坤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是贯彻《教育法》的必然要求。
教育不公平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并力争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一)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教育资金的支持,而且就高考的分数线制定来说,不同的省份就有很大的差异。
虽然现在全国统一出题的省份还是很多,但在录取时对内对外的分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达到50分左右。
这也造成了中国独有的高考移民情况出现。
(二)城乡的之间不公平城乡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导致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全国通行的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完全依据的是城市学生的学力,完全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在教育环境和资源上的巨大区别,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仍然在不公平的规则下竞争。
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居第二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压力),是由于教学难度过高,许多学生难以胜任,于是选择逃离校园。
(三)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公平全国各地区都有所谓的“重点”学校或“优质”学校的存在。
全国各个地区在省直及各市、县、区设立各种实验小学、中学。
虽然也有教育的实验项目,但办起来确实成为社会印象中的“重点校”,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默认。
学校因为占有大量优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导致升学率高,而高的升学率更吸引了家长的眼光和地方政府的倾斜性支持,形成一种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恶性不公平现象。
这种“马太效应”,使原本脆弱的农村教育如履薄冰、雪上加霜,更加大了学校间的鸿沟。
二、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一)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的外在表现有万千种形式,但就其本质而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北大干部子女多,说明不了教育不公
北大干部子女多,说明不了教育不公寒门难出贵子,这是部分媒体在解读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一篇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
该刊2012年第1期刊载的研究报告《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显示,北大干部子女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以上增至1997年的近40%,超过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成为最大的生源来源。
然而,当媒体纷纷以“北大学生中干部子女比例20年来不断攀升,远超其他阶层”为报道点时,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梁晨却称,媒体报道是断章取义。
报告的本意是,中国高考制度本身是有利于工农子弟的,相较于国外,中国教育为工农子女提供了更多受教育及社会流动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4月16日)研究者认为舆论断章取义,但在笔者看来,这是由于研究者对学生的分类出了问题,以至于其得到的研究结果,令人纠结。
根据这篇研究报告,其采取的学生分类法,其实是简单的“身份论”。
截止本世纪初,我国高校在统计大学新生信息时,还要求学生填写“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其中,“家庭出身”通常要求学生填干部、军人、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
填写这一栏目时,学生本就很纠结,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当多大的官,才可以填写“干部”,也不知道如果父母是大学教授,又是处级干部,究竟填知识分子还是填干部。
后来,在新设计的学生信息登记表中,“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取消了,但一些高校还在毕业生登记表中继续保留。
不少大学生在填这两个项目时,都觉得很“坑爹”的。
就在去年媒体还曾报道,有高校毕业学生在填“本人成份”时,搞笑地问,是不是把自己填成碳水化合物。
在这种情况下,还简单地用干部、工人、农民来进行学生群体研究,就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事。
比如,研究者解释道,“从干部内部构成情况来看,其实大量的干部是企业干部”;“虽然农民子女的比例在北大确实是减少了,但工人子女的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后是稳定中有所增长的,这一点北大可能不那么明显,但苏大相当明显”;“改革开放后,各类企业大量增加,很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成为没有城市户口的打工者,统计中部分工人子女可能是以前的农民子女”等等。
2020高考作文素材:北大问题
北大知错即改,值得肯定最近,“北大退档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8月11日晚,北京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河南考生”。
该份情况说明虽然来的“晚了些”,但“迟到的正义”仍然属于正义的范畴,仍然值得肯定。
北京大学的该项决定不仅能够让该事件中的考生重新看到求学的希望,体现出设立“国家专项计划”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也回应了民众对北大应有的“兼容并包”精神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北大对规则的敬畏和应有的胸怀。
回顾该事件的发展历程可以得知,规则的遵守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该事件的争议焦点所在。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家专项计划”是国家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
据悉,河南省从2012年起新增贫困地区专项计划,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
而且《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第三条第(三)项明确规定了专项计划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北大作为实施“国家专项计划”的招录院校,理应遵守“国家专项计划”的招录规则。
本次事件的主角程覃临(化名)高考分数为538分,超过河南省理科一本线36分,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完全符合北大的招录要求。
虽然按照相应的招生政策,高校具有一定的自主录取权,即便程覃临的高考分数达到北大的招录要求也并不意味着北大就一定要对其进行招录,但在北大对其已经作出提档决定的情形下,再作出退档决定则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这不仅是招录规则的规定,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程序正义理念的要求。
对此,北大给出的解释是“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从该解释的内容和舆论对此的普遍反映来看,该解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且不讨论该名考生在入学后是否能够完成北大的各种学业要求,退一步而言,即便该名考生进入北大后真的完不成学业要求,北大按照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其作出相应处理即可,而不应该打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名义逃避既有的规则,作出涉嫌侵害该名考生所享有的平等接受教育权的行为。
基层反映北大“退档”风波折射三方面教育不公平问题值得反思
基层反映北大“退档”风波折射三方面教育不公平问题值得反思针对在河南省招录“国家专项计划”过程中“退档”两名考生一事,北京大学最新通报称:此前被退档的两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考生。
此次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折射教育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亟待完善。
一是对规则和程序的漠视。
红星新闻评论,此次北大在国家专项计划招录中,河南省共有2人被退档,而录取了专项计划第二志愿为北大两名高分学生。
有观点就认为,那岂不是意味着如果第二志愿有分数更高的,是不是可能退档的人会更多?如果这样,那还要规则何用?虽然现在我们不断提及要赋予高校自主权,但权力没有规则制衡,则如何让普通民众相信高校拥有自主权后会更好?二是地区间的教育资尚存较大差距。
新文化报评论,唯成绩录取貌似公平,实则可能并不公平。
因为每个考生的起点并不一样。
这就好像爬山,有人从山脚开始爬,有人从山腰开始爬,然后谁先爬到山顶谁就赢?那你说这公平吗?我国的教育资分配不均是个现实困境,即便学生个人付出同样的努力,条件所限,农村考生也很难与城市考生抗衡。
三是国家专项计划存在的制度漏洞。
经济观察网刊文,一方面,从高校录取情况来看,政策照顾并不一定精准抵达最需要照顾的群体。
高校在分配名额时更倾向于生质量高的贫困地区,而不是考虑地区贫困实际以及教育发展程度。
高校录取的专项计划考生集中于少数地区、少数重点高中,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政策的初衷。
另一方面,当前国家专项计划的录取标准不够精准,实施国家专项计划的高校主要为双一流高校,一本线的最低标准设置的确有些偏低。
为此,建议:一是牢守规则红线。
在自主之外,更要恪守规则,无论是著名学府还是名不经传的个人,规则都是最重要的。
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防止类似教育不公平现象,坚守规则红线。
同时引导此类带有特殊照顾的录取导向,顺利融入教学安排,让带有照顾性质的录取生一样成长,平衡高校对国家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反映北大“退档”风波折射三方面教
育不公平问题值得反思
针对在河南省招录“国家专项计划”过程中“退档”两名考生一事,北京大学最新通报称:此前被退档的两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考生。
此次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折射教育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亟待完善。
一是对规则和程序的漠视。
红星新闻评论,此次北大在国家专项计划招录中,河南省共有2人被退档,而录取了专项计划第二志愿为北大两名高分学生。
有观点就认为,那岂不是意味着如果第二志愿有分数更高的,是不是可能退档的人会更多?如果这样,那还要规则何用?虽然现在我们不断提及要赋予高校自主权,但权力没有规则制衡,则如何让普通民众相信高校拥有自主权后会更好?
二是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尚存较大差距。
新文化报评论,唯成绩录取貌似公平,实则可能并不公平。
因为每个考生的起点并不一样。
这就好像爬山,有人从山脚开始爬,有人从山腰开始爬,然后谁先爬到山顶谁就赢?那你说这公平吗?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个现实困境,即便学生个人付出同样的努力,条件所限,农村考生也很难与城市考生抗衡。
三是国家专项计划存在的制度漏洞。
经济观察网刊文,一方面,从高校录取情况来看,政策照顾并不一定精准抵达最需要照顾的群
体。
高校在分配名额时更倾向于生源质量高的贫困地区,而不是考虑地区贫困实际以及教育发展程度。
高校录取的专项计划考生集中于少数地区、少数重点高中,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政策的初衷。
另一方面,当前国家专项计划的录取标准不够精准,实施国家专项计划的高校主要为双一流高校,一本线的最低标准设置的确有些偏低。
为此,建议:
一是牢守规则红线。
在自主之外,更要恪守规则,无论是著名学府还是名不经传的个人,规则都是最重要的。
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防止类似教育不公平现象,坚守规则红线。
同时引导此类带有特殊照顾的录取导向,顺利融入教学安排,让带有照顾性质的录取生一样成长,平衡高校对国家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二是建议“国家专项计划”借鉴中考“指标到校”政策,允许高校结合实际划定最低分数要求。
比如,广州中考“指标到校”以“近3年提前批公办公费最低录取分数的平均值下降20分”作为指标生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北京中考“校额到校”则要求“中考500分以上”才能填报志愿。
这样的规定,既关照了弱校考生,又考虑了招录学校的生源素质均衡,总体上更公平。
三是完善制度漏洞,优化名额的分配。
允许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求,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推动招考分离改革,赋予高校真正的自主招生权,让高校成为真正的招生主体,如此或能更好实现政策倾斜的精准度,既让高校招到满意的学生,也让处于弱势地位的考生堂堂争正正进入名校。
四是加强对考生的报名指导。
包括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引导其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