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1. 为确立课题做好准备由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一旦停止学习,势必会落后。

鉴于我们身处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教育管理部门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

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责无旁贷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人才。

然而,要培养这种学习型人才,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一方面要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积极学习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务必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面对更新迅速的知识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仍然将学习方式局限于个人学习,其专业发展速度势必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

这时,学会通过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学习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

历经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师至关重要, 改革最终发生在教室中”。

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日常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正成为课改的重点,于是如何通过日常教研改进教师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也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

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全体教师教研能力的课题日益突兀,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研究成为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2. 明确课题方向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 教研组织没有共同的愿景如果提问某一个教研组织的成员,你们组织的共同的愿景(指共同意愿的景象)是什么?可能十有八九答不出,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

学校的教研组织是整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度也是存在的。

要求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起同伴互助的平台。

确定研究主题,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切磋,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汲取营养,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与成果,彼此支持,共同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探索和实践活动。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目的、特点和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通过共同的目标、理念和方法,借助合作学习、学习资源共享、互助支持等方式,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群体。

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个体教师和集体学校的共同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习的意识,重视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有效结合,积极参与共同体建设活动。

其次,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明确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保证共同体的顺利运行和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围绕学习展开,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学习为中心,推动学习的深化和延伸;二是强调合作共建,倡导共建共享的理念,通过合作学习、互助支持等方式,实现教师之间的共同发展;三是注重创新实践,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教学改革。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是明确建设目标,确定共同体的愿景和使命,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二是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机制,明确角色分工,建立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互助支持;三是实施专业学习活动,组织教研、观摩、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学校领导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通过共同体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成长,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基于某种共同目标或共同事务而构建起来的、经常交流协作、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学习社群。

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学校教育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然而,由于教育系统的历史和体制性问题,以及人们对教育改革的不同理解和实践,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真正建立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设措施。

二、研究目的1.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构建的必要性。

2.探究影响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因素,如教育制度、教育文化、教师自身素质等。

3.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设措施。

4.为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文献资料法:查阅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涵、特征等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经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建设措施。

3.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其构建的因素。

本研究将以某一学校或教育局为研究对象,对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构建的必要性。

2.影响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因素,如教育制度、教育文化、教师自身素质等。

3.成功和失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案例分析,总结其背后的原因和经验。

4.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其构建的因素。

5.提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措施,包括教育制度改革、教育文化改革、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

小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实践研究

小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实践研究

3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交流平台
搭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 交流与分享,提高实践水平。
激发小学生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制定激励措施
01
制定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荣誉称号等,激励小学
生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活动。
丰富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内容与形式
02 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
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 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学习共同体具有民主性、合作性、反思性、开放性和 共享性等特点。其中,民主性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尊 重每个成员的意见,平等参与;合作性指的是成员之 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反思性指的是对学习过 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开放性指的是学习不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共享性指的 是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共享。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获取多方面的评 价信息,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及时反馈与调整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学习共同体中存在较大的 差异,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学习共同体实践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教育引导、激励措施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 们的参与度。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在学习共同体实践中的引导 能力和管理能力。

教师个人共同体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共同体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共同体工作总结今年,在教师个人共同体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实现了一些重要的目标。

以下是对我们工作的总结:1. 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共同努力进行了一系列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知识。

我们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相互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团队的整体教育质量。

2. 优化课程设计: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对课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我们通过合作设计了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提高学生成绩: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在学术成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我们利用共同研讨和讨论的机会,相互分享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4. 促进专业发展: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了个人专业发展。

我们鼓励彼此参与教学研究和学术会议,并提供支持和反馈。

这种合作和交流的环境为我们个人提供了成长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5. 加强家校合作:我们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家访,我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互信和理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有时候,我们在合作中存在意见不合和冲突。

但是,通过沟通和相互理解,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我们的教师个人共同体,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我们将继续进行专业发展,并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我们的团队。

通过持续的合作和交流,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通过教师间的专业交流与合作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成长和共同进步的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展开实践研究,并对实践过程进行思考。

一、实践研究报告1.实施背景和目标本次实践研究的背景是为了促进区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目标是构建一个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使教师们能够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成长和提高。

2.实施步骤和方法(1)确定共同体的组成和范围:根据区域内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共同体的学校和教师范围,确保共同体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制定共同体的目标和规则:在共同体的成立过程中,制定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则,明确共同体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

(3)组织共同体的活动和学习:开展教师交流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和相互解决问题的机会。

(4)推动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合作,逐步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效果和成果(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们通过共同学习和交流,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改善教育质量和水平:共同体的成员们通过合作研究和相互学习,探索教学新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教育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实践思考1.充分发挥共同体的平台作用:共同体是教师间相互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应积极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交流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教师们学习和成长。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作体系: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作体系,从共同体的目标和规则的制定、活动的组织与推行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共同体的发展和持续运转。

教师共同体年度总结报告

教师共同体年度总结报告

教师共同体年度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教师共同体是指一群拥有相同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教师们组成的学习社群。

共同体的成员通过合作、研究和分享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本报告将对我们教师共同体在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共同成长的实践活动1.例会分享:我们每月举行一次例会,成员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讨论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互相借鉴和改进,我们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课堂观摩:每学期我们组织一次课堂观摩活动,鼓励教师们开放课堂,相互参观和评价。

观摩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教学研究小组:我们成立了几个教学研究小组,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

小组成员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4.跨学科项目:我们在过去一年中开展了几次跨学科的项目合作。

不同学科的教师们共同设计和实施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

三、取得的成果和收获1.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得到了很大提升。

通过参与共同体的活动和研究,教师们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和对学生的需求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2.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通过教师共同体的努力,学生们接受了更加有效和关怀的教育,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提升。

教师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使学校在教学方面得到了他人的认可。

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也随之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存在一些困难。

一些教师在合作中缺乏主动性和沟通能力,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2.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工作。

我们需要制定更具体和可行的目标,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使共同体的成员更加有动力和方向感。

3.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压力给教师共同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政策和考试制度的改变使教师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完整版)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完整版)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我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

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艺友小组 利用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立体网络,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互学关系,实现个体间的有效链接。

艺友小组的建立,采用双向选择的办法,组员间根据各自的特长、优势及不足,共同商议确立“协作内容”和“协作目标”,学校对艺友小组提出一些明确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备课、上课指导活动,小组定时间、定内容,学校统一安排调整活动次序。

每次活动前要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把问题放在备课、上课活动中进行解决,并取得效果。

“艺友小组”的建立,拉近了教师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把专业成长于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相连接,有封闭、保守、自私走向开放、交流、真诚、合作、共赢。

3、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习共同体。

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

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4、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

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

【热门推荐】教师学习共同体总结(2篇)

【热门推荐】教师学习共同体总结(2篇)

【热门推荐】教师学习共同体总结(2篇)写下前面的话: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营造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与建构性,以下是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供大家参考!范文(一)校本研修是教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活动。

它强调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师群体学习方式。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

一、以教研员指导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研人员与教师共同构成的团体。

在这个团体中,教研员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师的观念和行动上给予专业支持,同时也从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获取理论研究的素材和案例;教师在资深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和研究,从而形成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相互沟通协作、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个学习共同体由教研员与骨干教师、疆内知名教育专家领衔,成立由教育专家、资深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导师团。

采取专家与学校结对的方式,教研员与骨干教师结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课题研究为抓手,实施诊断式和参与式培训。

构建多层次学习共同体使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学校得以改观,特别是为中小学的持续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向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个性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学校集合多方力量,开拓资源组建多层次的研修团队。

成立学校专家指导团队。

为了满足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的需求,教研员要引领各校成立以学校中层干部,市、州骨干教师,学科首席教师等构成的教育教学指导团队。

团队成员有较明确的分工,将专业引领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针对不同需求的教师给予不同的指导,促进教师自我意识的提升。

学校校本培训一定是建立在团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课程,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成立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

为了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研员的牵头下成立以州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获得者构成的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本文简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本文内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个由个体简单相加的集合,而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组成的团体。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开放性。

意味着共同体成员可以共享愿景和学习资源,在人际关系上是平等合作、和谐开放的,在心智模式上是先内观吾身,反思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积极克服思维定势和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且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开放性地对话与交流,而后开放容纳别人的想法。

在心理空间上不是封闭、防卫的。

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以成为该共同体成员为荣,对共同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理解、合作共处,形成了相互支持、依赖共生的成员关系,很少有人身攻击。

大家共处同一空间,共同学习交流、畅所欲言、共同成长。

尊重成员的差异,强调个体的参与。

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个体愿景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提炼全体成员衷心拥有的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从而催发个体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在团队学习和讨论中,每个成员深入参与,挖掘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从而克服有碍学习的自我防卫,获得学习和成长速度较其他学习方式更快的效果。

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篇)

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实践研究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1. 研究目的(1)探索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研究内容(1)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2)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案例(3)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教学实践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实践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2. 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3)总结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案例(1)案例一: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案例二: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

区域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及思考一、区域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现实意义传统意义上,学校改进模式可以分为研究发展取向和场地为本取向两种。

研究发展取向将学校改进视为依赖外在力量的被动发展过程,外在力量是学校改进的主体,在学校改进方向、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等方面具有合法的权威地位,学校和教师处于学校改进的“边缘地带”;场地为本取向则主学校改进权力的回归,学校在其改进过程中具有独立的话语权,依据自身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进行改进,体现了学校改进的“校本性”,同时,学校改进过程也具有“持续性”。

现在,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学校改进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一种过程、一种能力、一种机制和一种精神,学校改进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理想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

由此可见,学校改进是学校持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改进能力的过程。

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诞生是学校提升自我改进能力的一种尝试,教师通过在共同体中的不断学习,准确把握学校改进的方向和有效方式,促进学校品质的提升。

二、区域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涵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使教师确立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并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其围仅限于区域几所性质相同的学校之间,或立足于本校自身环境之中。

在此,不妨做如下界定:区域“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基于共同的愿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团体情境中以持续的个人反思与集体交互学习,实现知识的传递、分享、创生、转化以及身份认同的团体。

三、区域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策略一:以课例研讨为载体,打造教师合作共同体学校首先要建立教学研修制度,以制度保证共同体的运作。

如我校实施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制约教学实效性的困惑问题,教学领导同任课教师一同研究,确定学科微型科研课题措施就是一项非常好的专业共同体成长策略。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课题组我校《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

该课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以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而展开。

课题研究已经历时5年,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研究任务,推动了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初步形成了骨干教师、班主任队伍、干部及管理人员等教师发展共同体,基本构建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干部队伍培育模式,切实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1、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

就基础教育而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而扩大优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质教师在量上的增加,在质上的提升。

2、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新课程启动以来,针对中学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举办了不少,但大多还是一种“输血”型的培训,往往采用“专家”讲、教师听的模式,以“专家”说教为主,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教师没有真正“卷入”培训活动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是很大。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能够让教师在具体的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触及情感,引发思考,提升实践智慧,改进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发展。

3、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现状来看,我校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是一所教育质量比较好、社会声誉比较高的武汉市示范学校。

近几年来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由90年代中期的24个教学班3、促进学校工作分工的细化与规范化以工作性质和在学校承担的工作职责相近构建不同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从而细化各群体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范其职责与运行、探索其成长机制,有利于推动学校各块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

构建区域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实践与反思

构建区域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实践与反思

构建区域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实践与反思作者:陈加柱陈扣生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下旬刊》2018年第01期一、问题的提出为了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十分重视教学研究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有些地方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级和校级教研活动搞得相对扎实有效,而县区级的教研活动却渐趋弱化的现象。

县区级教研是联系市级教研和校级教研的重要纽带,对协调整合市级、县区级和校级教研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县区级教研工作对提高地方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及时出台相应的措施政策,让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牵头,指导教研室、各中小学积极做好区级教研工作,并努力整合市、区、校三级教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洪泽区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区内同一学段的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之间,自发结成了多个友好教研组,成立了多个教研共同体。

洪泽区高中化学教研共同体于2016年初成立,这也是洪泽区成立的第一个学科教研共同体。

洪泽区高中化学教研共同体共由36位高中化学教师组成,他们分别来自洪泽区教研室和区内两所普通高中——江苏省洪泽中学和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

为了提高教研共同体的工作效率,特别成立了由教研室老师和两所学校的化学教研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研共同体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实施及相关工作的协调。

两年多来,洪泽区高中化学教研共同体的老师们互帮互助、分工协作,在有效地整合市、区、校三级教研活动的同时,还在构建学习型教研共同体、研究型教研共同体、反思型教研共同体、实践型教研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教研效果,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和区域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共同体的建设经验,得到了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和两所学校领导的高度肯定,对其他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教师团队合作研究总结范文

教师团队合作研究总结范文

教师团队合作研究总结范文在当今教育领域中,教师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团队合作,教师们能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不仅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参与的一个教师团队合作研究的经历,并分享一些收获和心得。

一、确定研究课题我们团队最初开始时,首先要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我们选择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因为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候会有下降的趋势,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制定研究计划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

我们决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我们安排了每周定期的研讨会,以便及时分享数据和讨论研究进展。

三、收集数据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我们设计了问卷,分发给学生并收集他们的回答。

我们还安排了面对面的访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四、分析数据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开始进行数据的分析。

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访谈和观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和发现。

五、研讨会分享在每周的研讨会上,我们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享和讨论。

每个人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这对于我们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我们之前的研究假设不符的情况,这使得我们重新审视了问题的本质。

六、修改研究设计根据研讨会上的讨论和发现,我们决定对研究设计进行修改。

我们增加了一些访谈的内容,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我们还决定增加一些观察指标,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七、实施调整后的研究计划在调整研究设计后,我们重新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这次,我们收集到了更加丰富和准确的数据,从而使得我们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了解更加深入。

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

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

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逐渐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对于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

一方面,国内外对于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成果尚不够丰富和系统,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的探讨。

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践案例和经验总结相对较少,对于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和实际效果仍缺乏深入的探讨。

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探究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同学校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的影响,探讨其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深入探讨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方式和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建设路径和策略,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炼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启示和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为促进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内容结束】1.3 研究意义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促使中学教师之间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分享,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习共同体还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学校组织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师工作氛围,推动学校教育的创新和改进。

研究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在于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希望。

2. 正文2.1 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由一群中学教师共同构建的学习型团体,通过相互交流、协作和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国家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私、自我、独占、霸道、娇气、缺乏交往技能、不懂感恩、缺乏分享合作意识等现象。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2006 年我院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研究课题,开展了“幼儿亲社会行为体验式学习”课题研究,并获得全国幼教研究会的立项确认。

该课题研究工作历时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

我们看到了幼儿的进步,同时构建了由园本教研为基础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成长有目共睹。

一、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认识学习共同体这一词汇的产生代表了人们追求有效的知识建构的理想。

它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教师学习共同体。

是由为完成共同任务或问题,并有共同的志趣、愿景、情感等精神因素的教师个体(专家、教师)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他们通过交流、沟通、同伴互助和合作,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利用各自的优势创造的有机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教师个体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

二、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趋势,而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应是一种协作发展方式。

我院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有助于研究课题的有效实施,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我院教师教学能力的改善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的生成。

学习共同体是教师群体进行自我学习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平等对话的机会。

教师怀着学习的心态参与课题研究,能极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容易让自己在互动的过陧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看法或实践。

成果主件-教师共同体研究报告

成果主件-教师共同体研究报告

幼儿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研究——以S幼儿园为个案(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1.教师专业共同体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将教师质量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早已成为共识。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最近十几年,我国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细致地研究。

张三花和袁爱玲(2008)盘点和梳理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结果表明,“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及其专业发展途径方面。

”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共同体”这一新范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者姚玉林(2008)认为,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帮助其建立专业自主性和自信心,培养其专业责任意识,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持系统,就是建构幼儿教师共同体。

美国学者约翰·莫尼也提出帮助幼儿教师保持他们不断发展的教学能力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建立一个专业的共同体。

他认为幼儿教师共同体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回归专业自主,重拾专业自信,是形成专业责任感从而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的组织保障。

构建幼儿教师共同体是真正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性、自信心的重要源泉,是充分发挥校本研修等各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根本保障,为解决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S幼儿园开展教师专业共同体行动研究的实践背景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议题开展了大量探索。

她们从实践层面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如何构建一支高效优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上海学前教育学界,S幼儿园以培养优秀教师而知名。

探其原因,S幼儿园就成功地打造了这样一个专业共同体。

这里是“氛围好,共同成长和进步的乐园”。

需要帮助时,总有许多双无私的手伸出,出谋划策、共同钻研,甚至是不留情面地直接“批评”,而这些都被教师视为珍宝和进步的阶梯。

这里是“出老师的地方”。

从青年骨干教师到卓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属感和成功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1.为确立课题做好准备由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一旦停止学习,势必会落后。

鉴于我们身处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教育管理部门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

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责无旁贷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人才。

然而,要培养这种学习型人才,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一方面要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务必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面对更新迅速的知识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仍然将学习方式局限于个人学习,其专业发展速度势必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

这时,学会通过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学习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

历经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师至关重要,改革最终发生在教室中”。

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日常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正成为课改的重点,于是如何通过日常教研改进教师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

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全体教师教研能力的课题日益突兀,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研究成为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2.明确课题方向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研组织没有共同的愿景如果提问某一个教研组织的成员,你们组织的共同的愿景(指共同意愿的景象)是什么?可能十有八九答不出,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

学校的教研组织是整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度也是存在的。

要求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起同伴互助的平台。

确定研究主题,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切磋,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汲取营养,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与成果,彼此支持,共同发展。

这都在日常的教研组织中发挥一些作用,但这些作用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下完成的,说白了就是由领导布置教师完成或应付的过程,而不是共同愿景下的行动。

这对于一个团队共同的愿景建设还是很不够。

(2)个人超越与组织学习的问题现实中个人和教研组织会有不同矛盾,有时会很尖锐。

我们一方面承认有的教师学习能力强,业务上精益求精。

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

但是我们想进一步提出的是,如果我们的教研织组能够共同学习,对于教师的整体提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其所带来的新思潮和新实践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关系都产生了全新的视角与启示。

在教育领域也给我们带来了如何重新认识学校与教师,重新认识教师的知识、教育和学习的新要求,如何提高整个教研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当务之急。

本课题的提出,旨在找出当前形势下,教研组织的一种新途径。

其意义在于把科研作为一个载体,实行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教研策略,走出原来教研行政化的老套路,给教研组织注入新的活力,纠正教育行政化引起的价值观错位。

某种程度上改垂直管理为扁平化管理,还原教研组本来面目,把已行政化的教研组这个工作群体还原为业务性组织,即形成或某种程度形成学习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将更有助于个人自我超越和组织学习,使集体智商大于每个人的智商,为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提供强劲的动力。

二、课题实施阶段:学习、构建、实践创新1.确立研究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和综述。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开创者,他把学校视为“学习共同体”,。

将个人的参与作为其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

个人参与某种共同活动到什么程度,社会环境(由社会任何一个成员在活动中和他结合在一起的所有伙伴的全部活动所组成)就有多少真正的教育效果。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28页)而基于“共同体”原理的改革,把学校构想为社区文化与教育的中心,作为儿童相互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们作为专家来共同培育的共同体、社区人士相互交流异质文化的共同体,推进学校的重建。

([日]佐藤学著《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杜威认为学校是由三根支柱—“民主主义”、“传承教养”和“共同体”组成的。

这成为学校赖以存在的基础,为学校的发展作了最准确的定位。

学校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将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其次是传承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学生成为历史发展中的人而非割裂传统的孤立存在,充分保证学生的这种独立性和丰富性。

当我们展望21世纪是“共生的社会”之际,确实必须有基于新的价值观支撑的社会与学校的构想力。

这种价值观就是:“责任”先于“权利”、“共存”先于“竞争”、“享受”先于“所有”、“团结”先于“自由”、“异质”先于“划一”、“尊严”先于“救赎”。

总之,杜威重新界定学校的概念:各种各样的人通过“沟通”形成共享的文化,形成民主主义之基础—“共同体”的场所,就是学校。

他的“作为沟通的学习”(基于反省性思维的合作探究)是各种各样的人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构成文化的公共圈,实现以“共生”为原理的“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

2.推进研究进程a.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教研组织的个人的自我超越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要明白,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

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意愿、心智和思考方式。

如果教师本身未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不会成就教研组织的成长、提升。

在我们课题看来,个人的超越,首先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

其次是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

比如,教师部分工作是研究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以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教研组织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所有成员就学校的愿景达成共识,并形成行为。

综观我国优秀学校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有以一贯之的优良传统,而这些优良传统被作为学校赖以生存的根。

共同愿景,是指共同愿望的景象,简单的说法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正如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特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特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

共同愿景能唤起人们的希望,特别是内生的共同愿景,令人欢欣鼓舞,它使组织跳出庸俗,产生火花。

共同愿景会改变成员与组织的关系,工作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追求,而不再是领导的要求,教师会说:这是我们的追求。

共同愿景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勇气,这勇气会大到令自己都吃惊的程度,去做任何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

b.本子课题的研究具体安排与研究的过程1.在课题起始阶段,组织学校各教研组长各备课组长学习相关理论,形成子课题群。

课题负责人提出课题背景、来源、设想,经多次讨论形成了初步方案。

这一阶段,我们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教研组是学校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教师基层组织。

教研组的有效运作,直接影响着学校教研、综合效能的发挥。

教研组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本身就是专业发展的历程。

但我们目前教研组还是一个工作群体,而不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工作群体的组成,目前情况下主要还是领导给安排的,大家凑合在一起,缺少把我们维系成整体的共同愿景。

但一个工作群体完全可以凭各成员自身努力转变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我们参考相关理论书籍,达成了教研共同体与工作群体的四大区别,或衡量一个工作群体是不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有四个要素。

1.1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景基本趋向一致(即教研组的愿景与个人愿景基本价值趋向一致)。

一个共同体首要的是人,而非物,不应受制于外在的行政指令,而应源自共同体各成员的主动与自愿。

当然,共同体不是单个成员的行动,它至少是两个及以上成员在认可彼此的社会身份基础上的社会行为。

成员之间在情感态度、心理相容与认同感等方面在取得一致,方可成为共同体。

1.2有可分解的任务(教研组各成员有不同的明确任务)。

一个共同体是基于任务的,任务不明确,不具体,不可分解,共同体就会失去方向,陷入低效运作,或导致无效。

当然共同体也与分工联在一起,分工是对任务的分配与落实,有效的共同体就是明确成员分工与彼此的责任。

共同体成员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应具备相应的独立做事、处事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共事技能。

1.3有共享的规则(存在大家一致认可的教研组制度)。

没有规则,共同体就无法运作。

运作规则包括运作的时间、地点、技术、程序、沟通、文化、组织形式、利益分配等诸方面,它将确保共同体运作的有序和有效,否则,这个共同体会陷入混乱状态,甚至导致解散。

运作的规则是所有共同体成员都平等共享的,它是由成员间民主协商而达成的共识,是对共同体成员各方的规定与约束。

1.4有互惠的效益(即个人和集体双赢)。

共同体意味着一个工作群体按既定的方法朝着一个目标在工作,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助于其他人的成长,只要人人都做得很好,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针对不同的教研内容与发展取向,教研共同体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从学校现有的组织形态来看,教研共同体既包括正式的专业组织,如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等,也包括一些非正式的专业组织,如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课堂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而组建的课堂观察临时工作群体等。

从共同体的内容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学生管理等。

从共同体的对象来看,主要表现为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同伴之间、专家教师之间,如师徒结对、同伴互导与专家工作室等共同体方式,本课题只侧重教研组共同体建设,只探讨如何将教研工作群体转变为教研共同体。

2..建立制度,推动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需要规章来进行自我控制,需要务实的管理来确保凝聚力。

我们要在提高教师团队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团队建设制度,确立团队建设工作目标、组织形式及激励措施,把个人发展与团队荣誉捆绑在一起,做到“你损我损,你荣我荣”,推动优秀教师团队的形成和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

3.反思教研组织,改善心智模式综观我校教研组多年的不足之处,在于教研组长的心智模式离不开“听课、评课”的教研模式,后来无非外加开学初安排计划,中间偶而安排理论学习,想改变的无非指望外出学习,但仍距离不开“听课”的框框。

课题实施后我们对照要求边反思,边改进,陆陆续续地进行教研组建设。

教研工作模式要与时俱进(1)教研要针对教师的需要而展开,要注重参与者角色的层次性。

(2)教研活动要基于案例的剖析,做到理、例结合。

案例不同于学案(或教案),也不同于论文,教案侧重于教学过程的论述,论文侧重于某种观点的阐述,案例则有例有理,它以记录某一个案为主,但不一定是全节课的记录,再反思这一个案的成功与失败,作出理论上的分析,案例允许在实践基础上艺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