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到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3、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6、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体育学、公共管理四、核心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五、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一)通识教育平台注:专业课程中的限选课,学生限选一项,11个学分;方向课(一)或(二)模块中的课程,学生限选一个方向,修满16学分。

七、实践创新平台计划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一)教学安排:本专业培养方案以4年学制进行安排设计。

全学程安排共约166周,其中教育教学约154周。

第一学期按18周,第二至七学期按20周安排教育教学(含复习考核),第八学期按16周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含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复习考核等)。

(二)考核及成绩记载、学分绩点计算及效用:1、必修课: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类。

2、本院选修课,一律实行考查,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讨论、提交作业或论文等,成绩按优、良、中等、及格与不及格报,及格与及格以上者给予相应的学分和绩点。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总体培养目标: 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 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 培养思想素质好、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胜任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体育教学与训练、俱乐部管理和体育航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体育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接受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经营管理、运动康复、体育休闲、航模制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咨询指导、竞赛裁判或体育航模制作、研发等方面从事具体的各项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备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健身指导和初、中级航空模型的制作工艺能力;3.掌握体育锻炼、健身、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8、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能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训练、业余体育训练、竞赛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或体育航空模型科技活动指导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2月修订)一、专业介绍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在教育学学科门类中的体育学类下明确设置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其专业代码是040205。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自1979年起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5年开始招收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作为体育学科的基础之一,该专业在本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光荣的业绩,该专业为原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2000年12月转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现有运动机能评定、运动训练医务监督、运动健康促进三个较为稳定的本科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办学条件优越。

所有教师均为医学、生物学博士、硕士。

现有运动解剖学教学实验室、运动生理生化教学实验室、运动机能评定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体质测量与评价实验室,除满足常规实验教学仪器外,还有较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如表面肌电仪、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功率自行车、动态心电仪、cortex 气体分析仪、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多关节等速训练测试系统、inbody身体成分测试仪、荧光定量PCR仪、掌上血乳酸分析仪等,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并设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学、生物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体育特长,有较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能在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管理、广大社区和体育健身娱乐场馆等领域,胜任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1. 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优良作风。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一、统编序号:1801二、专业代码:040203三、学位、学制: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四、专业简介社会体育专业是体育学类的学科专业之一,它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

随着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规模的发展日益扩大,未来的社会需求广阔,社会体育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

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体育管理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输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既懂经营又懂法律的体育专业经纪人,为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培养体育方面的师资、科研人员和为硕士研究生提供生源。

六、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热爱体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统计学、外语等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人文方面知识;掌握社会体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科研方法,社会体育学等)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的运动技术,具有相应的裁判能力;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微机基础,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关系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和在实践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教学、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体育理论素养、教学指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教学、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素养,能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工作;3. 培养学生具备教学指导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教学和指导工作;4. 培养学生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管理体育项目和团队;5.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

三、培养课程及学分要求1. 体育理论基础:包括体育科学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共计XX学分;2. 体育教学指导:包括体育教育学、体育教学方法与技能、体育训练学等,共计XX学分;3. 组织与管理:包括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律等,共计XX学分;4. 专业实践:包括社会体育实践、专业实习等,共计XX学分;5. 创新研究:包括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等,共计XX 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1. 社会体育实践:通过参与社会体育项目、社会体育组织和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 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体育教育机构、体育社团、体育企业等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五、质量评价与学位授予1. 通过期末考核、实践教学成绩、论文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 学生须完成规定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能获得学士学位。

六、就业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体育教育机构、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产业企业、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体育教学、指导、管理等工作。

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科研工作或高等教育工作。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me t h o d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ma t e r i l ,a a n a l y z e d t h e s t a t u s a n d p r o b l e ms o f 9 u n i v e r —
o f t h e Mi n i 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 . b u t s o me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s e l e c t i v e c o u r s e s d i d n ' t h a v e 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并 满足 职 业教 育的 需求 。
关键 词 :社会 体 育指 导与 管理 专业 本科课 程 设 置 ;现 状 ;问题 ;建议 中图分 类号 :G 6 4 2 .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8 — 8 1 3 X( 2 0 1 4 ) 0 1 — 0 0 6 9 — 0 5
R e s e a r c h o n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C u r r i c u l u m f o r t h e Ma j o r o f S o c i a l S p o r t s
Gu i d a n c e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Ge Ya n r o n g , J i a n g F a n g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a n a g e en m t C o l l e g e o f C h i n a , Q i n h u a n g d a o He b e i 0 6 6 0 0 4 , C h i n a )

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1 专业定义及历史沿革1.2 专业学科体系及课程设置1.3 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体内容2.1 体育基础理论课程2.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2.3 体育管理实务课程2.4 体育法律政策课程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3.1 指导教练员培训3.2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3.3 社会体育服务提供商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4.1 教练员4.2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人员4.3 体育服务提供商从业人员4.4 政府体育部门工作人员4.5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摘要: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主要涉及体育运动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体育项目策划、运动员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够胜任社会体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教练、管理、策划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三个方面分析该专业。

一、专业所学具体内容1.基础课程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保健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方面,该专业主要涉及以下课程:(1)体育政策与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国家体育政策、组织管理、专业化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2)社会体育学: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社会体育与公共体育的区别、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3)体育经济学: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体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体育赞助、体育产业等方面的知识。

(4)运动员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运动员选拔、训练、保护、激励等方面的知识。

(5)体育项目策划: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体育项目策划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较高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社会体育工作者而设立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旨在通过系统地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以满足社会对于社会体育服务的需求。

一、专业简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培养社会体育工作者的专业,主要涉及体育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该专业培养具备体育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在社会体育项目组织、指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的社会体育工作者:1.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体育实践;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独立组织和管理社会体育活动;3.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项目;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体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三、主要课程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共设有以下主要课程:•体育学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2.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概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体育管理学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教学方法与技巧•社会体育组织与管理•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评估•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法规与政策•体育市场营销•体育项目管理案例分析5.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概论•运动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人际沟通与解决冲突四、实践教学环节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设置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实习实训:通过在相关体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训,学生将有机会接触真实的体育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社会实践:学生将参与社会体育组织和管理的实践活动,加深对社会体育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3.毕业设计: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有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毕业设计,展示综合运用已掌握的专业能力。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方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一、专业介绍教育技术学(体育信息技术方向)本科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国内体育院校中较早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

本专业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师资力量雄厚,17名专业教师中,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8人,助教1人。

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0人,在读硕士1人。

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

目前,该专业在专业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发展迅速,并取得显著成绩。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信息化人才的综合素质,掌握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各级体育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相关部门的信息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1、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掌握必备的数理知识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6、掌握信息系统知识、数据库知识和多媒体知识,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7、掌握软件开发知识和网络应用知识,具备系统开发与网络系统组建能力;8、初步具备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中应用推广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培养特色本专业以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为重点,以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为核心。

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方法并重,提倡创新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实训、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充分与体育结合,突出体育优势及特点。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体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2、主要课程: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体育学院-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体育学院-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学科门类:教育学专业代码:040203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78.5学分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相近专业:体育教育院部负责人:李昌军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日期:2013年8月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本专业以“强技能、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能胜任体育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1)工具性知识: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逐步提高并基本达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一般会话水平。

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够进行文献检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尤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工作,思想品德良好。

3)学科基础知识: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导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科研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有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于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有一定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对体育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运动康复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运动康复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专业代码040206T)是2005年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专业,属教育学门类中体育学类的特设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是在目前我国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培养当前市场上急需的运动康复人才而设立的,以满足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事业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校1995年开办运动保健康复本科专业,1996年招收运动医学硕士,2012年列入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

现有专职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博士学位者占88%。

现有运动训练监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运动疗法、针灸、理疗和推拿等系列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武汉体育学院医院的运动医学在中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本专业以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办学思路,依托武汉体育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教学理念和优秀师资,既培养能够为专业运动员提供康复医疗保障的专业康复师,也培养能为疾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和其他特殊要求的人群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的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在运动康复专业领域进行科研教学的师资人才.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目标是针对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培养具有专业系统理论,能运用体育运动技术,独立完成运动康复治疗操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熟练应用现代康复诊疗操作和常见的运动技术,对运动损伤、慢性病、运动性疾病、工伤或残障等伤病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减轻或消除病痛;对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和职业相关疾病的高发人群(如会计),进行康复指导,提高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对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如运动员),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全面康复训练,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其要求,并提供防护指导。

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康复科、大专院校、运动队、体育科研机构等单位,可独立从事康复治疗和运动防护的指导工作,并具备报考国家康复治疗师资格.(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立足于我校的优势学科-—体育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培养能够运用体育运动的方法,独立完成常用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人才。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年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业代码040202K)创办于1972年,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本专业已形成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学科、术科课程配套,开设了夏季奥运会主要项目、在校生近2700人的发展规模,成为武汉体育学院办学的支柱专业之一。

2007年本专业获得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立项,2010年获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

运动训练专业篮球是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划船是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项目,体操、篮球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运动训练学、田径、排球、游泳、足球、乒乓球是湖北省级精品课程。

目前,本专业已拥有一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队伍,各教研室活跃着一批全国知名的教练员和裁判员。

本专业的学生多次在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全运会等国内外大赛上获得金、银、铜牌,为国家和学校赢得了荣誉。

1983年起,学校开始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2006年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获得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格。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思想道德与科学人文素养并重,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意识,具备现代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及较高专项运动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层竞技体育指导、体育俱乐部管理与社会体育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热爱体育事业,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和谐与民主法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具有扎实的竞技体育与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等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和基本把握现代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其管理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并能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3.系统地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专多能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体育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之一,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指导和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现状与发展趋势,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带来一篇全面而有深度的文章。

1.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是一个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专业领域,它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2. 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偏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和案例的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滞后,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造成学生毕业后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随着社会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更新,结合最新的行业趋势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实用的教育。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角度来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和社会中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引入最新的理论和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探讨。

我们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现行的培养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提升。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一、专业介绍体育教育专业(代码040201)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创办于1953年。

本专业现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

本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特色突出,师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硕。

六十年来,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德行为先、技艺为本、多能一专、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各类学校体育师资。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体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专业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具有较强的人才市场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学生健康教育、课外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学校体育师资。

(二)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教育学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健康教育、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学校体育教学组织、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策划与组织、体育教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积极向上的品格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系统掌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3.专项运动等级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裁判等级达到国家二级裁判员标准;具备从事学校体育教育、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4.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精选全文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一、专业介绍为了适应人们对体育生活的需求,我校于1995年,开始试办社会体育专业。

1999年正式设立社会体育专业,并开始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社会体育方向硕士研究生。

2012年,社会体育专业更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代码040203)。

本专业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要求,充分整合我院优势教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旅游、体育探险等体育休闲特色,并在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既能从事社会体育健身咨询、技术指导,又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经营、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具备良好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专业理论、掌握多项社会体育运动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社会体育活动的推广、指导、经营与开发等活动;3.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外语的学习,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求;三、培养特色(一)目标特色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既能从事社会体育健身咨询、技术指导,又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经营、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有别于传统体育领域中各类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最主要培养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3年6月修订)
一、专业介绍
为了适应人们对体育生活的需求,我校于1995年,开始试办社会体育专业。

1999年正式设立社会体育专业,并开始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社会体育方向硕士研究生。

2012年,社会体育专业更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代码040203)。

本专业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要求,充分整合我院优势教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旅游、体育探险等体育休闲特色,并在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既能从事社会体育健身咨询、技术指导,又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经营、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具备良好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专业理论、掌握多项社会体育运动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社会体育活动的推广、指导、经营与开发等活动;
3.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外语的学习,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求;
三、培养特色
(一)目标特色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既能从事社会体育健身咨询、技术指导,又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经营、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有别于传统体育领域中各类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最主要培养特色。

(二)课程特色
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拓展休闲体育课程建设,突出体育休闲特色;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强化经营管理能力训练;以休闲体育服务过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以职业形态设计专业技能专选课程,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人才培养。

(三)实践特色
在我院原有的与休闲体育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加强模拟场景与实景教学,共同完成休闲体育专业参访见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初步形成“以学校实训基地为主、社会实践基地为辅”的集约式休闲体育实训基地,以培养休闲体育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体育学、公共管理。

(二)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管理、体育经济学、社区体育概论、健身原理与方法、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服务运营管理等专业理论课程和体育健身与娱乐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事训练、教育实训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教育等,共33学分;
(二)课程教学实训与专业实验:专业主干与核心课程教学,必须贯穿实践性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实训与专业实验学时,包含在相应课程学时之内,不单独安排学时,共8学分;
(三)专业社会实践:利用3个暑期进行3个专题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4学分;
(四)创新教育实践:体现“三创”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学分为奖励学分,8学分。

学生取得该项学分,可免修相应学分的选修课程。

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79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必修课(含实践教育环节33学分)121学分,选修课58学分。

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七、各学年周数分配
本科4年共计202周,其中授课114周,实习环节20周,期末考试和机动21周,假期37周。

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周数分配详见表1。

表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
备注:上表“社会实践”栏目中带“○”标识的社会实践任务,安排在暑期进行,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

专业社会实践内容,见表4。

八、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配(见表2、表3、表4)
表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配
表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进程表
表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进程表(续)
表4 专业主要课程教育实训学时分配与专业社会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计划
表5 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拓展选修模块课程及学时分配
九、说明
(一)思政课设置72个课外实践学时,具体方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计入总学时,由思政课部统筹安排,每学期两次,四个学期。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心理咨询》等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学生可根据个人需求选修。

(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选修进程。

从第二学年起,选修通识选修课,共8学分,专业选修课要求由各专业自行提出。

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规定的选修课总时数的要求。

(四)课程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类。

必修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3种,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技能限选课程、运动体验限选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3种。

专业技能限选课程中的专业技能课程,为野外生存、体验式教育、高尔夫等新兴、时尚类课程,其教学训练内容安排,可视其场地资源条件作适时、适宜的调整。

(五)从第二学年开始,分“户外探索教育”、“体育旅游管理”、“体验式教育”、“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四个专业技能模块进行限制性选修。

学生可根据择业需要及自身特点,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修方向并取得相关专修方向的基础资格认定证书。

同时,专业理论自选课程,可从以上未选的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的理论课程进行选修,亦可从经管学院公选平台中的公共事业(体育)管理专业或经济学(体育经济)专业之专业模块课程中进行相当学分的选修。

运动体验自选课程可以在学校开列的运动项目自选课程菜单中选修。

限选课程及自选课程,凡所选课程的教学单位人数达不到规定标准,由经济管理学院统一调整。

(六)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共8周的时间,休闲体育实训基地或体育俱乐部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经营管理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培训课程、上岗见习与实习活动。

学生完成上述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经考核符合要求,可取得2个的教育实训学分。

(七)第七学期第13周开始至第八学期第12周共18周的时间,为实习与求职时间。

有关实习规范、要求参照体育经济管理学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加强专业课程的教育实训工作,强化专业社会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

课程实训:有11门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程1门,专业主干课程共6门,模块课程4门(要求每个模块至少有1门课程有实训环节),共计4学分。

每门课程有具体的专业实训任务,详见各课程大纲要求。

专业社会实践:主要利用三个暑期时间开展,要求完成具体的专业实践目标。

包括社会考察与市场调研、专业见习与专业服务和理论研究与创业设计环节,共4个学分。

创新教育实践:该实践环节机动不做强制要求,可采取大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休闲体育项目全国赛事、科技论文报告交流与刊发和横向、纵向的休闲体育专业项目设计等多种形式,最多可奖励8学分。

取得该项学分,可以免修同等学分的选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