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安全感是什么

合集下载

公众安全感是指什么意思

公众安全感是指什么意思

公众安全感是指什么意思公众安全感是指什么呢?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提供的相关内容,快来阅读看看吧。

公众安全感是指什么意思公众安全感,就是社会大众基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保护程度的综合意识反应,也就是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相应的生活态度。

公众安全感,就是社会大众基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保护程度的综合意识反应,也就是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相应的生活态度。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群众的安居乐业。

因此,各级干部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提升公众安全感的要求,以更高昂饱满的激情、更加有为的状态、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安全感属于人的意识范畴,它的形成过程有多个渠道。

一是直接遭受刑事犯罪侵害或亲眼目睹刑事犯罪发生,群众感受最深,反应也最强烈。

二是亲属、邻里、同事、朋友等亲近人员遭受不法侵害。

三是道听途说发生的刑事案件或者媒介的误导。

社会宣传工具出于吸引观众和增加发行量等考虑,加大对犯罪及打击犯罪细节的宣传,往往起到负面的影响。

四是整体破案率不高。

案件发了破得了,公众安全感就能得到维护,案件发了又破不了,随着数量的增多,公众就会失去安全感。

五是外来流动人口密集。

据跟踪研究表明,流动人口过多一直是居民感觉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六是执法、服务质量还有差距。

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服务群众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是基层警力相对不足,群众见警率不高,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安全缺乏保障的感觉。

公众安全感有又名综治七率指哪些综合治理“一感两度两率”电访测评;1“一感”是指:群众安全感;2、“两度”是指:社会治安满意度、政法机关公正执法满意度;3、“两率”是指:平安创建活动知晓率、参与率。

加强公众安全感工作方案

加强公众安全感工作方案

加强公众安全感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公众安全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

公众安全感的提高既是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公众安全感普遍较低,各类犯罪事件和意外事故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加强公众安全感工作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提高公众安全感,构建和谐与安全的社会环境。

2. 任务:(1)建立完善的公安机构和系统,提升执法能力,加强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2)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3)推动社会资源整合,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4)加大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能;(5)深化对重点领域的安全研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6)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三、重点工作1. 强化公安机构建设(1)提高公安机关的综合执法能力,加强警务队伍建设,拓宽警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渠道,加强警察队伍的素质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

(2)加大公安装备和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和研发最新的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犯罪打击手段和效率。

(3)拓宽公安机关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渠道,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 提升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1)加强普法教育,广泛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

(2)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建立健全法律教育体系,普及青少年法律知识,培养优秀法治意识。

(3)加强与社会组织、媒体等的合作,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法治建设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3. 优化社会治理体系(1)推动社会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共治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

(2)加强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

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公众安全感影 响 因素模 型的构 建与研 究
仓 平 严 文斌 袁 , , 珏
( ,.东华大学 旭 日工商管理学 院 ,上海 2 0 5 ;.江西财经大学 金融统计学院 ,江西 南 昌 3 0 1 ) 12 00 13 3 0 3
摘 要 : 众 安 全 感是 A-l 社 会 安 全 与 否认 识 的 整体 反 应 , 公 4对 '  ̄ 它是 由社 会 中 个体 的 安 全 感 来 体 现 的 。在 综 合 分 析 国 内外 有 关 安 全 感理 论 的基 础 上 , 文先 对安 全 感 的 概 念 、 类 、 用及 其 可 能 的 影 响 因 素 进 行 了回 本 分 作
伊丝 ・ 莫克则认为安全感是公 民对正常秩序和 社 会 控制 下降 的一种 反 映 … ; 另外 也有 不少 学 者
认 为 安全感 就 是 人 们 基 于 特 定 时 期 的社 会 治 安
状况 , 对公共 安 全 、 共 秩序及 自身 的人 身 、 产 公 财 安 全 产生 的信 心 、 全 和 自由 ; 外 也 可 以从 心 安 另
顾 。在 文献梳 理的基础上 , 总结 了影响公众安全 感的主要 因素 , 问卷 调查 的基础上 , 在 进行 验证 性 因子 分析 和 结构方程建模 , 影响公众安全感 的因素进行 结构 测量和机 理 分析 , 对 同时对公 众安 全感模 型进行验 证 , 根 据验 证结果 , 于如何提 高公众安全感 , 对每个影响 因素提 出建议和 对策。 对 针 关键 词 : 众安 全感 ; 构方程 ; 公 结 治安状 况 中图分类号 :2 9 2 F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0 9 2 1 )3— 0 6— 7 17 —64 (0 10 0 3 0
计, 具有 安全 感 理 论 研 究 的里 程 碑 意 义 , 此 开 从 始 了全 国公众 安 全感 调查 的历 史 。 对 于安 全感 理论 的研 究 , 最基 本 的 是安 全 感 的概 念 和作 用 , 究 安 全 感 概 念 的 丰 富 内 涵 , 研 才

公众安全感测评体系及实证研究

公众安全感测评体系及实证研究
此 次 是 在 连 续 多 年 上 海 市 和 2 0 年 、2 0 年 、 07 08
目前 我 国 正 处 于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但社 会各类安 全措施 没有 及时跟 上经济进 步 的 节奏 ,不 可避免地会 带来很 多 问题 ,其 中治安 问题 就 比较 典 型 ,治 安 关 乎 百 姓 安 危 ,社 会 稳 定 。 和
后 ,才 会 进 一 步 产 生 更 高 级 的 需 求 ,其 中安 全 的需
建立公 众安全 感评价 的指标 体系 ,并运 用统计软 件
SS P S进 行 评 价 方 法 的 应 用 , 以 主 成 分 分 析 和 聚 类
求 是人最 为重要 的需求之 一 ,对 社会安 全 的满足程
度 正 是 用 来 衡 量 这 种 需 求 的 , 同 时 也 是 构 建 和 谐 社
产 等 合 法 权 益 受 到 侵 害 和 保 护 程 度 的 综 合 的 心 态 反
究方 法主要 是对安 全的讨 论形 成了某些 共识 ,但 由
于 有 关 人 员 的 学 术 背 景 及 设 计 的 深 度 和 广 度 的 不 同 , 尚 未 形 成 系 统 化 、科 学 化 的理 论 , 存研 究 方 法
持的 “ 公众 安 全 感 指标 研 究 与 评 价 ” 把 公 众 安 全
感 定 义 为 : “ 民 对 社 会 治 安 状 况 的 主 观 感 受 和 评 公
二 、评 价 指标 体 系
目前 国 内外 对 公 众 安 全 感 研 究 的一 些 成 果 及 研
价 ,是公 民在 一定 时期 内的社会生 活 中对人 身 、财
分 析验证 该测评 指标体 系 的指 标是 否具有代 表性 和

提升公众安全感宣传标语

提升公众安全感宣传标语

提升公众安全感宣传标语公众安全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为了提升公众安全感,宣传标语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下面是一些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宣传标语,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安全是最好的保障,人人有责、家家有安。

2.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3.从细节开始,预防安全事故。

4.安全就在身边,谁都不能虚心。

5.紧握安全生活,幸福与你同行。

6.安全是责任,与你我息息相关。

7.文明出行,保证安全。

8.一人安全,全家幸福。

9.预防为主,安全无忧。

10.小心驾驶,平安到家。

11.暗夜行走,安全为先。

12.防范火灾,守护家园。

13.安全出行,关注您的生命财产。

14.塑造文明城市,创造安全环境。

15.筑起幸福家园,从安全开始。

16.讲文明、重卫生,维护公共安全。

17.警钟长鸣,人人有责。

18.安全是人间最大福气,潜藏于我们每个角落。

19.关注安全健康,共筑美好生活。

20.安全教育,居家旅行两不误。

这些宣传标语旨在提醒公众关注并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公众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细节,遵守交通规则,防范火灾等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当加强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比如,可以组织安全知识讲座、举办安全体验活动、开设安全培训班等,帮助公众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在宣传标语之外,安全宣传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比如电视广告、广播、报纸、网络等。

通过这些媒体的广泛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安全宣传信息,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重视。

提升公众安全感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努力,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提升公众的安全感。

希望以上宣传标语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帮助您宣传和提升公众安全感。

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方案

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方案

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方案引言:公众安全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

随着当前社会变化的加剧,公众对于安全的需求和关注度不断增加。

因此,提升公众安全感成为了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提出一份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工作方案,力求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建立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公众对于安全意识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宣传教育。

建立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是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关键一步。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媒体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安全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2.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向公众传授安全技能和应急知识。

3.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利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安全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二、构建强大的公众安全保障体系公众安全感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强大的公众安全保障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安全力量建设:提升公安、消防、交通等执法部门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公共领域的安全。

2.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在城市、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增设监控设备、报警器等安全设施,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感。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公众的法律保障感。

三、加强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参与提升公众安全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

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提升公众安全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社会组织的力量: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安全工作,发挥社会力量在提升公众安全感中的作用。

2.加强企事业单位的责任意识: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3.加强社会力量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对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指导,确保他们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政府的要求。

四、加强公众参与,促进公众安全治理公众安全感的提升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范本(3篇)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范本(3篇)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范本一、引言公众安全感是评估社会稳定程度和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公众对安全感的感受和认知,我们开展了一项涉及公共安全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共收集到5000份有效问卷,根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以下是对于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性别分布调查对象中男性占比为48%,女性占比为52%。

(2)年龄分布在年龄分布方面,18-29岁占比为28%,30-39岁占比为32%,40-49岁占比为25%,50岁以上占比为15%。

(3)职业分布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较为均衡,其中白领占比为30%,蓝领占比为28%,学生占比为25%,其他职业占比为17%。

2. 对当前公共安全状况的评价(1)感知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4%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公共安全状况可接受,32%的受访者认为有所改善,14%的受访者认为不安全。

(2)感受安全程度调查结果显示,61%的受访者感受到较高的安全程度,29%的受访者感受到一般的安全程度,10%的受访者感受到较低的安全程度。

3. 公共安全问题关注点(1)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最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依次是: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个人财物安全、网络安全等。

(2)感知程度评价在受访者对于各项安全问题的感知程度评价中,食品安全问题的感知程度最高,达到77%,个人财物安全问题的感知程度相对较低,只有49%。

其他安全问题的感知程度分布相对均衡。

4. 公共安全措施评价(1)满意度评价调查结果显示,56%的受访者对于公共安全措施感到较满意,38%的受访者对公共安全措施表示一般满意,6%的受访者对公共安全措施表示不满意。

(2)期望加强的安全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最期望加强的安全措施依次是:提升交通安全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增加环境安全投入、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等。

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

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

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摘要:公众安全感是指人们对于自身和他人在公共空间中的安全程度的感知。

公众安全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公众对于公共空间安全的感知和期望,并分析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问卷中包含了有关公共空间安全的问题,如最担心的安全问题、感觉最不安全的场所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1. 最担心的安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最担心的安全问题是盗窃和抢劫,达到54%;其次是人身攻击和性骚扰,达到24%;再次是恐怖袭击和爆炸,达到15%;其他问题占7%。

2. 感觉最不安全的场所: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感觉最不安全的场所是偏僻街道或巷子,达到42%;其次是公共交通工具,达到26%;再次是商业中心和购物广场,达到18%;其他场所占14%。

3. 公众对于公共空间安全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公共空间安全的期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警力巡逻和加大安保力度(33%),提高视频监控的覆盖范围和质量(25%),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18%),提供紧急报警设备和应急通道(15%),改善公共空间的照明和设施(9%)。

三、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犯罪率的高低和犯罪行为的频发程度(35%),社会治安环境的稳定和人员密集程度(30%),警方和政府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措施(20%),个人经历和遭遇的事件(10%),媒体报道和社交网络的影响(5%)。

结论:本调研报告显示,公众对于公共空间安全问题非常关注,最担心的问题是盗窃和抢劫。

公众感觉最不安全的场所是偏僻街道或巷子。

公众希望能加强警力巡逻、提高视频监控覆盖范围和质量、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来提升公共空间的安全。

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有犯罪率、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管理能力和措施等。

八大因素影响公众安全感

八大因素影响公众安全感

八大因素影响公众安全感公众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安全程度所形成的信心。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问题频发,公众安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八大因素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一、环境因素破烂不堪、杂乱无序的环境以及缺乏安全设施都会对公众安全感产生不良影响。

比如:黑灯瞎火的路灯、漏水的天桥、封闭坏掉的消防通道,这些都会导致人们对环境的不信任和恐惧感。

解决方案: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重视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空间环境质量,严格门禁管理等,以加强公众对环境的信任感。

二、犯罪因素各种违法和犯罪行为,如诈骗、抢劫、盗窃、强奸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安全感,并引发公众的恐惧和不安。

解决方案:要严格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改善治安环境,引入新技术监控犯罪行为,加强社会心理治疗和人文关怀,重视预防措施的落实,以保障公众安全感。

三、交通因素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拥堵、非法出租车等因素也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共交通设施和交通管制设备,引导市民安全出行,促进交通环境安全和有序。

四、突发事件因素社会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洪涝等,也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恐慌,构成对公众安全感的直击。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发布信息和应急指南,组织救援和抢救工作,行业机构应积极推进环保救助、社区救援等公益活动,增强公众的抗风险能力。

五、传染病因素疫病、非典、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会直接影响和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影响公众安全感。

解决方案:要加强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卫生设施建设,推广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增强公众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社会矛盾因素社会矛盾与事件将危及人民安全、权利和健康,矛盾加剧的时候,这些都会给公众安全感带来一定的影响。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矛盾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发展与平稳稳定,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预警机制、检测安全隐患、促进各方沟通碰撞。

公众安全感工作措施

公众安全感工作措施

公众安全感工作措施公众安全感工作措施公众安全感是指公众对生活环境、人身财产的安全状态以及政府安全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公众安全感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警方力量,提高执法效能1.增加警力配备:加大对警察队伍的招募和培养力度,增加警力配备。

同时,要提高警察的职业素养和执法水平,加强警察队伍的法制教育和战斗力培训,确保能够有效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2.使用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警方执法效能。

如安装摄像头、红外线探测仪等监控设备,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控和防范,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监管。

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及时掌握各类安全事件的动态,提高反应和处置的速度和准确性。

4.加强警民互动:开展警民活动,增加警民沟通和交流,增强警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共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1.完善应急预警体系:加强对天气、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预测和监测,建立全国性的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2.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增加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的投入,提高救援力量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

加强与国内外救援力量的合作,提高国家的综合救援能力。

3.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机制,加强对社区的防灾培训和演练,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4.推动灾后重建:灾后重建是恢复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政府要及时对受灾地区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提高公众的生活品质和安全感。

三、加强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1.加强社会治安巡逻:加强对社会治安的巡逻和管理,增加巡逻力量和频次,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全。

2.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加强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环境。

3.加强社区服务:加强对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满足公众的日常需求,提高社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安全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安全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程度的感知和评价。

为了解公众对于安全感的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安全感的感受、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及对于解决安全问题的期望等情况。

本文将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在线问卷的方式进行,共有10000名受访者参与了问卷调查。

问卷包含了关于个人信息、安全感状况、关注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解决的期望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受访者基本信息根据问卷结果,受访者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年龄分布上,18-30岁的人群占40%,31-50岁的人群占50%,51岁以上的人群占10%。

受访者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

2. 安全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6%的受访者对于个人的安全感较高,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相对安全;22%的受访者对于个人的安全感较低,感到担心和不安;其他受访者则表示对于个人安全感持中立态度。

另外,对于社会的整体安全感,43%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安全状况较好,对个人的生活影响不大;3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安全状况一般,存在一些安全隐患;2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安全状况较差,对个人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3. 关注的安全问题在关注的安全问题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最关注的安全问题依次是:食品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等。

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占比达到了28%。

4. 安全问题解决的期望对于解决安全问题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67%的受访者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更加重视公共安全;22%的受访者认为个人也应该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其他受访者则希望通过多方合作来解决安全问题,例如加强社区治理、加强行业自律等。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供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4篇)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4篇)

2024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____字一、引言公众安全感是指公众对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的感知和评价,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公共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了解公众对安全的感受和需求,对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____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的总结和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公众在安全问题上的关切和期望,为保障公众安全提供参考。

二、调查概况调查主题:____年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调查时间:____年1月至12月调查范围:全国各省市调查对象:成年公民调查方式:在线问卷调查、电话调查有效样本量:10000份有效回收样本量:8000份调查结果的可信度:95%问卷调查总结的统计方法: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较为均匀,其中20-30岁的年轻人占比最多(35%),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较少(12%)。

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大致相当,男性占比49%,女性占比51%。

调查对象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在30%左右,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在40%左右。

2. 公众安全感整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安全感整体评价较为积极。

在对“您对当前社会的治安状况满意度如何?”的问题中,回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了58%。

而对“在过去一年中,您有遇到过犯罪行为的经历吗?”的问题,有84%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遇到过犯罪行为”。

3. 具体安全问题关切及需求(1)交通安全:调查结果显示,交通安全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有6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交通安全非常关注。

其中,行人过路安全、驾驶人违规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等问题被重点提及。

对于提升交通安全的方式,有67%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交通警察的执法水平。

(2)食品安全: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有74%的被调查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

2024年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实施方案【前言】公众安全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也是公众对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

____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我们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提升基础设施安全】1. 加强城市交通安全-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升交通流畅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强化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机制,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道路交通监管水平。

2. 提升物联网安全水平- 制定物联网安全标准,加强对物联网设备的监管和管理;- 加强对物联网数据的保护和隐私安全措施;- 加强对物联网系统的攻击检测和防护能力。

3. 加强电网和供水管网安全- 完善电网和供水管网监控系统,及时检测和处理安全隐患;- 提高电网和供水管网的抗干扰和抗攻击能力;- 加强电网和供水管网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预案。

4. 加强通讯网络安全- 建立健全通讯网络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通讯网络的监管;- 加强网络设备和系统安全防护,提高网络抗攻击能力;-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和控制,防止网络犯罪活动的发生。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 完善公安机关建设- 增加公安机关警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力度;- 提高公安机关反恐、打击犯罪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加强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健全反映问题的渠道。

2. 加强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 建立社会治安信息化数据库,做到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 建立智能化巡防监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监管水平;- 推动社会治安信息化与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机结合。

3. 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教育- 加大社会治安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 加强反恐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开展社会治安知识普及活动,提升公众的防范能力。

4. 强化执法快速反应机制-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执法部门处置突发事件的速度和效果;- 加强执法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和演练;- 配备先进的科技设备,提高执法部门的侦查和调查能力。

八大因素影响公众安全感

八大因素影响公众安全感

八大因素影响公众安全感公众安全感受是关于个人安全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周围环境中安全程度的心理反应,是人们对自身与周围环境之间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进行的感性判断。

公众安全感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影响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度和社会安定稳定。

公众安全感的高低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八大因素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尤为显著。

1. 犯罪事件的发生率犯罪率是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犯罪率较高,则公众的安全感肯定会受到影响。

犯罪事件的频发不仅会使公众感到紧张和担忧,而且会明显降低公众的安全感。

因此,社会需要通过加大犯罪防控、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等措施,降低犯罪率,提高公众的安全感。

2. 媒体报道的倾向性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媒体报道直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安全感。

媒体在报道犯罪事件时,如果过于渲染、煽动,甚至是不实报道,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担忧。

媒体应当遵循客观、准确、公正的原则,提供真实的信息,不歪曲事实,不挑拨民心,以便让公众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认识,降低其恐慌和担忧感。

3.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较好,公众在收入、就业状况等方面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所以,一个发展良好、安全的社会对公众的安全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 治安环境治安环境也是公众的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城市的治安环境较为恶劣,犯罪率较高,人们就难以感到安全。

另外,密集的交通、缺乏公共设施等环境因素对公众的安全感也要严密控制,为公众创造出一个良好且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5. 政府的服务水平政府的服务水平对公众的安全感也有直接影响。

如果政府能够及时回应公众关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公众的安全感也会显著提高。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服务建设,注重群众需求,与公众就政策和建议进行有效沟通,建立积极向上的互动关系。

6. 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当突发紧急事件发生时,公众期望政府可以迅速响应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也是公众安全感十分重要的环节。

公众安全感测评概念

公众安全感测评概念

公众安全感测评概念
公众安全感测评是指通过系统性的调查和评估,对公众安全感的感受和评价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这种测评通常包括对公众对社会、环境和个人安全的主观感受、对潜在威胁的认知以及对安全保障措施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

公众安全感测评的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了解公众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需求,为制定合理的安全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测评结果的反馈和分析,可以帮助公众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意识,增强防范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安全水平。

公众安全感测评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指标进行,如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估公众安全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指标和数据,如犯罪率、事故统计等,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公众安全感测评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它不仅仅关乎个人的感受和需求,也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公众安全感测评对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公众安全感

什么是公众安全感

什么是公众安全感公众安全感是个人对自尊居住地社会治安状况、社会治安秩序以及公共安全的真实感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提供的相关内容,快来阅读看看吧。

什么是公众安全感公众安全感,就是社会大众基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剥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保护程度的综合意识反应,也就是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相应的生活态度。

什么叫社会治安综治公众满意度调查?为全面了解群众对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评价,市综治委委托相关调查机构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用户,用短信和打电话方式调查公众对当地社会治安状况及政法机关工作情况的评价。

温馨提示:调查内容的是您近段时间以来亲身经历发生在罗东辖区内的事情。

外地的事情由外地评价,如非亲眼看到、亲身经历,请勿根据道听途说或媒体新闻凭印象作答,当季度之前遭遇发生事不论好坏原则上不作评价,偶然性弊病个案问题不要夸大宣传、以偏概全,请根据自身经历客观评价罗东社会治安。

“查核调查时经常会产生的四个误会:以为极多是骗子电话由于电话诈骗较多,大家警惕性都比较高,接到调查的电话以为是骗子,往往对方一句话还没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是不是也说明我们综治的防骗宣传工作做得好,大家警惕性高了)但接到说调查的说道电话不一定都是骗子,大家要注意情绪,弄清楚搞明白,更不要出口成脏!如果接到调查电话,请您耐心听对方说完,发现是短信调查电话请耐心配合回答。

分不清时间界限公众安全感进行调查是每季度进行一次,要求您在回答问题时只需要近一个季度来的情况,之前发生的事以前已经以前调查过了,不需要拿到这次调查调查来讲。

分不清地域范围调查的范围是自己居住的地方性。

不是发生在自己居住地周围的则表示事不是需要说,别人身边的事由别人说,其他地方发生的事由其他地方的群众反映。

分不清法律概念带的财物输赢少量棋牌活动不属于聚众赌博。

一般的打架斗殴、滋事闹事不属于黑恶势力指骂犯罪。

公众安全感一封信

公众安全感一封信

公众安全感一封信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

公众安全感一封信范文一:居民朋友:您好!家住青山湖,平安就是福。

为了您的平安,为了我的平安,为了青山湖区的平安,让我们共同参与到平安青山湖创建活动中来。

平安青山湖创建活动正在全区如火如荼开展,为了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春节前后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一是区公安分局正在开展“社会治安百日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抢劫、偷盗、销赃电动车(机动车)等违法犯罪活动。

在安装视频监控探头482个基础上,扩大视频监控的覆盖面,进一步织密治安防控网络。

二是深入开展三官(法官、检察官、警官)、四员(司法调解员、公证员(律师)、综治特派员、民政助理员)进社区,为村(居)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受理和转办急事、难事。

三是治安巡防队、和谐平安服务队正在加大辖区巡逻防范工作力度,利用“110”巡逻警车、警用电动车和警用自行车强化巡防工作,加大辖区主干道路面巡逻频率,提高街面见警率,做到“白天见警力,晚上见警灯”。

四是区消防大队正在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活动,加大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五是区教体局正在开展“保障学生安全,创建平安学校”活动,学校、家庭、社会联手保平安。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提升公众安全感,创建平安青山湖”需要您的广泛参与、积极参与、共同参与,广大居民要看好自家的门、护好自己的院、户户搞联防、邻里相守望、矛盾齐化解、平安共创建。

公众安全感是辖区居民对民意调查部门电话测评的一种综合评价。

为了全面提升我区公众安全感,我们盼望您的良策,我们期待您的参与,我们需要您的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创建平安青山湖!提升公众安全感服务电话:公众安全感一封信范文二:尊敬的居民朋友:您好!平安是社会的根本,法治是稳定的前提。

《提升公众安全感》主题班会教案

《提升公众安全感》主题班会教案

《提升公众安全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题班会教案甲、乙:尊敬的老师、家长们,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提升公众安全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题队会现在开始!乙: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甲: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

乙: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甲: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

乙: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路上最拥挤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意外.因此,我们必须处处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众安全感以及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安全标示。

2、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众安全感。

3、教育学生要处处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明确活动内容有关于提升公众安全感的有关资料。

二、学习资料三、观看视频甲:交通安全是人人要注意的。

我们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上街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乙:看完了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请同学谈谈)甲:为了自身的安全,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切记安全第一,规则第一。

四、学习安全标示甲:同学们,我们感觉到安全隐患事故就像一个恶魔,如果你不注意安全,他随时有可能到你的身边。

可见,认清安全标志,保护安全设施,与他们交上朋友有多么重要.乙:这节课我们就去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好不好?同学们可要认真学,等一下咱们要进行安全标示抢答。

学习安全标志.五、安全知识问答甲: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都和安全标示交上朋友了,现在咱们进行下一轮的安全知识问答。

六、学习《安全文明自护歌》甲:现代科技使我们的生活空前丰富,却也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年少的我们面对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怎样才能安全的成长?接下来请听全班同学的朗诵.乙总结:各位同学,我们只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安全永记心间,我们一定会成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你们的家庭一定会成为和睦家庭、和谐家庭,幸福家庭。

治安人事物地环境时空六要素

治安人事物地环境时空六要素

治安人事物地环境时空六要素所谓公众安全感,是指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秩序的感受和评价,是一个地方社会治安形势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晴雨表,反映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及政府的公信力。

所谓群众满意度,是指群众对当地一定时间内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工作的满意程度,它以公众安全感为基础,显示对政法队伍和干警工作的认可度。

全国自开展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民意测评以来,已历时十三年,其目的就是要把对政法部门工作的评判权交给老百姓,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为此,如何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始终是各级政法委和政法部门致力于探索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就此,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六个要素:一要宣传测评程序,提高公众知晓率。

被测评地方和单位要准确把握测评的时间节点,熟悉了解测评操作的整个流程,并对公众进行广泛宣传。

针对每季度开展的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民意测评,提前向所有居民公告调查的时间和所涉及的问题,将如何实事求是作答等问题清楚地告诉群众,引导群众客观正确回答,以提高电话调查测评样本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新媒体等信息平台和行之有效地上门入户,宣传公众安全感调查的方法、意义和目的,调动群众参与测评的积极性,号召广大市民客观作出评价,同建平安社区,共创美好家园。

二要开展严打整治,提升治安管控力。

一个犯罪猖獗、案件多发、治安混乱、矛盾积淀的地方,老百姓不可能会有安全感,也不可能会对政法部门感到满意。

因此,要在加大日常性打击力度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开展几次深得民心、大快人心的严打整治活动。

把集中行动、专项行动和经常性打击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面上打击与专案攻坚相结合,及时侦破大要案件,对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对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伤害、侵财性案件坚持快侦快破、从重打击。

切实开展好社会治安乱点的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公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做深、做细、做实工作,以达到整治一片、安定一方的效果,还老百姓一个安宁祥和的社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安全感是什么
公众安全感的简介
公众安全感,就是社会大众基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保护程度的综合意识反应,也就是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相应的生活态度。

公众安全感的形成过程
安全感属于人的意识范畴,它的形成过程有多个渠道。

一是直接遭受刑事犯罪侵害或亲眼目睹刑事犯罪发生,群众感受最深,反应也最强烈。

二是亲属、邻里、同事、朋友等亲近人员遭受不法侵害。

三是道听途说发生的刑事案件或者媒介的误导。

社会宣传工具出于吸引观众和增加发行量等考虑,加大对犯罪及打击犯罪细节的宣传,往往起到负面的影响。

四是整体破案率不高。

案件发了破得了,公众安全感就能得到维护,案件发了又破不了,随着数量的增多,公众就会失去安全感。

五是外来流动人口密集。

据跟踪研究表明,流动人口过多一直是居民感觉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六是执法、服务质量还有差距。

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服务群众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是基层警力相对不足,群众见警率不高,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安全缺乏保障的感觉
如何提升公众安全感
(一)要强化责任,要强化治安巡防,加强街头巡逻警力,健全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三、抓住重点,严厉打击,夯实基础,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力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以震慑
违法犯罪分子,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平安就在身边。

要把杀人、绑架、强奸等严重刑事犯罪作为打击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破案率,把犯罪造成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

(二)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

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
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不断充实警力、提高素质、规
范执法、改进作风,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提高司法机关和公
安人员的执法、服务质量。

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

(三)要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之所以倾向于组成基于地缘与业缘的团伙,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因此,要依法保障我
市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及心理层面消除对外来人员的歧视,并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是实现治安好转、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重要
途径。

(四)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从公众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媒介对于公众安全感的特殊
作用。

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
报道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

(五)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

长期以来,刑事司法由于自身特点所限,注重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等国家利益,而忽视被害人权
利保障,这些往往使被害人在受害后处于无助状态,导致其安全感
急剧下降。

因此,从提高公众安全感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建立犯罪
被害补偿制度。

(六)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

犯罪互动规律表明,犯罪往往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应通过宣传、教育、警示
等各种有效方式而使公众明白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并在生活中有
意的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被害。

要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七)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对平安浮梁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要紧紧依靠
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
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