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八上专题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1.【甲】三峡【乙】巫峡①[唐]杨炯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②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径巫峡时。

诗人此时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被贬谪。

②窅yǎo:眼睛眍进去,比喻深远。

(1) 解释加点的词。

i 绝.壁横天险ii 灵芝徒.有芳iii 略无阙.处(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乙】文哪一句化用了【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一句?【甲】文作者细致描绘了三峡的四季之景,结合【甲】、【乙】两文的描写,你觉得杨炯途经三峡时应为什么季节?说说理由。

(4)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三峡的景致,情感上有何不同?2.【甲】《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①中,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i 遂.至承天寺ii 相与..步于中庭iii 余告之故.(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少.时,一狼径去B.适见.焉/见.往事耳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问余所以至.此者/过中不至.(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微.斯人没有士大夫莫.敢往别没有人,没有谁若.得为范公党人如果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只有王质一人抱病在京城门外与范仲淹饯别。

三、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C闻者为/之缩颈 D范文正公贬/饶州四、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情怀和不因物悲喜的乐观精神。

五、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王质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人。

范仲淹遭贬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避之而恐不及,王质却带病为其送行。

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以能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阅读08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阅读08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阅读08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

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不然,则徒劳费。

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这里指父母。

③汩(gǔ):搅乱,扰乱。

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tiǎn):不要辱没。

忝,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______②卿今者才略.. __________________③力改故.习 __________________④则徒.劳费 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然.今遣汝者:连词,表转折,但是B.结友而.别:连词,表承接,然后C.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因为D.蒙乃.始就学:连词,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4.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三峡》这篇文言文是初中生必背的古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D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专题复习11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习题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复习11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习题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 分) (1)有仙则名. ( 出名,有名 ) (2)斯.是陋室 ( 这 )
(3)谈笑有鸿.儒. ( 博学的人 ) (4)无案.牍.之劳形 ( 官府文书 )
(5)子欲.居九夷 ( 想,想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或曰:“陋,如之何?” 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放下)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3)杨大年每欲作.文( 写作 )
(4)以小方纸细书.( 书写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 分) A.尝射于.家圃 门人疲于.应命 B.但微颔之. 顷刻之.际 C.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小方纸细书 D.康肃笑而.遣之 而.不妨构思
(五)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 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 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 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 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部编本《孙权劝学》课内外对比阅读(13篇)

部编本《孙权劝学》课内外对比阅读(13篇)

部编本《孙权劝学》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1.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2分)陈康肃公善射2.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4分)①释.担而立()②笑而遣.之()③蒙辞.以军中多务()④见.往事耳()3.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结合全文,说说【甲】文中"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包含了哪些意味?(6分)5.【甲】文中的陈公、卖油翁和【乙】文中的吕蒙都在某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请你从他们三人的身上提炼出一句有哲理的话作为你的座右铭。

(4分)1.(2分)陈康肃公|善射2.(4分)放下、打发、推托、了解3.(6分)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4.(6分)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不好意思),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
答案)
本文为部编八上课本中的文言文对比阅读练,旨在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练题目和答案:
题目一:
课本原文(课本第一页):
寂寞书生作弄侬,腿儿丛里荇菜空。

试译成白话文。

答案:
寂寞的书生让你玩弄,腿丛中的茭白菜却空空。

题目二:
课本原文:
曲径通幽处,竹密自成行。

过行而不语,影落教人惊。

草色遥看近却无,月明柳梢头。

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答案:
这段文字给人一种幽静、宁静的感觉。

曲径通幽处,竹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过路的人不言语,走过时看到自己的影子反射在地上,让人感到意外。

远看草地的颜色鲜艳,但走近一看却没有那么明亮,月光照在柳树梢头,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诗意。

题目三:
课本原文: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句话传达了何种意境?
答案: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宁愿像枝头的花朵一样,在温暖的环境中抱香而死,也不愿意被吹落在寒冷的北风中。

作者借花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危险环境的回避。

以上是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的题目和答案。

希望对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程门立雪》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程门立雪》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送东阳马上徐》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
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
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能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河、洛之士翕.然师之/往来翕.忽
C.其归.也/云归.而岩穴暝
D.又见.程颐于洛/其将归见.其亲也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3.本文的杨时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在求学过程中,对待老师和学习的态度有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从师和学习态度?(4分)
参考答案:
1.D(A撰写/类;.B.一致/迅疾;C.回去/聚拢;D.拜见。


2.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3.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求学心切,对老师毕恭毕敬。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虚心向学、尊敬师长的品质,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但也要注意保重身体、劳逸结合,同时与老师建立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潜能。

八年语文《孟子》三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八年语文《孟子》三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比较阅读4 《孟子》三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

C.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经历,目的是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4.结合链接材料回答:“选文”中,孟子具体论述的观点是怎样在“链接材料”中体现出来的?请分析回答。

(链接材料)吴既赦越,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置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及其译文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及其译文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班级:姓名: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镀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被: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⑴秦王怫然怒()⑵仓鹰击于殿上()⑶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⑷酒既酣()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徒以有先生也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⑵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

(6分)⑴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2分)⑵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参考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

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

人教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人教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①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②,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③。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⑤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⑥,俾为亭宇⑦;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⑧。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唐·元结《右溪记》)【注释】①合:汇入。

②攲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

③洄悬激注:洄,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④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⑤置州:指唐朝设置州郡。

⑥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⑦俾(bì)为亭宇:以便修筑亭子房屋。

⑧以裨形胜:裨,补益,增添好处。

形胜,优美的风景。

8.下列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可.百许头――不置可.否B. 以.其境过清――以.理服人C. 不可名.状――莫名.其妙D.为.溪在州右――以人为.本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2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则可为都邑之胜境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11.两位作者都有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他们寄情山水,借景抒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4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4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4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

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

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

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

游与邪分歧①,居与正为邻。

於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

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

养内不遗外,动率②义与仁。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选自白居易《续座右铭并序》)[注]①分歧:分离。

②率:遵循。

L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Q)惟吾德馨馨:(2)谈笑有鸿儒鸿儒:[注]①耆:同〃嗜〃,嗜好。

②僧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L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有仙则名名:(2)谈笑有鸿儒鸿儒:⑶清静亡为亡:(4)虽富贵不事也事: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结合【乙】文分析【甲】文所举的〃西蜀子云亭〃的例子是否恰当。

4.如果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要阐述观点。

【参考答案】.(1)出名,有名⑵博学的人⑶没有(4)从事,做1.(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⑵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2.恰当。

从【乙】文〃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僧石之储,晏如也〃〃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等,可以看出扬雄安贫乐道,刘禹锡举〃西蜀子云亭〃的例子表明自己也有扬雄的志趣和抱负。

3.示例一:认同。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作者这类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言,只有与那些同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才能不断精益自己的知识、学问。

七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七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注释】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

这里指唱歌。

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

振:使……振动。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及.鲁肃过寻阳(等到)B. 未穷.青之技(尽、完,用完。

这里指学完。

)C. 自谓.尽之(以为,认为)D.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2.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⑵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二)《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次月考《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靠近(高踞);(2)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乐趣);(3)心窃乐.之: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4)学者诚.能八面玲珑:确实(果真;实在);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XXX与友期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XXX与友期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XXX与友期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一)【甲】XXX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XXX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XXX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遇故人而止之食B.则是无信/非信不可..C.故人至暮不来/过中不至D.下车引之/起之不食而俟者....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出自《世说新语》,该书是南朝宋临川王XXX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断句为“昔吴起出/遇故交而止之/食故交曰/诺/期返而食。

”C.【甲】文中“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称呼。

D.【乙】文中“待公而食”的“公”是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3、下列对选文的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守信是为人之道。

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B.【乙】XXX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C.【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一句既施展阐发出元方维护父亲的庄严,又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特性。

D.【甲】文不能很好地体现出XXX品行正直、不卑不亢的特点。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欲服三军,非信不成也!答案:1、D(A均表顺承、B均为动词,守信、C均为动词,到)2、D(AXXX组织编写、B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XXX对别人父亲的尊称,XXX称自己的父亲)3、D。

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温馨提示经典基础题18题,优选提升题32题(2023下·山西太原·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②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国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语(yù):对……说,告诉。

③恃(shì):凭借,依靠。

1.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出停顿节奏。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2)及.鲁肃过寻阳及:(3)吾欲之.南海之:(4)西蜀之去.南海去: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4.借助议论的句子可以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概括。

下面三句中哪一句更适合做吕蒙为学的点睛之句?为什么?A.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我选()【答案】1.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1)推托(2)到,等到(3)去,到(4)距离 3.(1)我难道想要你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4.我选B,吕蒙在孙权提出“不可不学”时有畏难情绪,以“军中多务”为借口进行推托,在孙权诚恳劝学的情况下才就学。

广西中考语文面对面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15篇

广西中考语文面对面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15篇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15篇一文言文阅读。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③办:具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B.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C.仆去月谢.病(谢:感谢)1D.英英相杂.(杂:混杂)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疾也全石以.为底B.故渔者.歌曰花之君子者.也C.梅溪之.西醉翁之.意不在酒D.于.斯已办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B.【甲】文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从全文看,写山为静,文气平静舒缓;写夏水为动,文气激烈紧张。

C.【乙】文写了高山、绿水、荣树、猿啼,寄寓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D.【乙】文表达了作者辞官后的抑郁之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分)(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分)一、文言文阅读。

(12分)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类: 1、取胜的原因 2、人物形象 3、战争性质4、写作内容 山水类: 1、表达方式2、写作手法3、表达情感4、写作内容 治国类: 1、治国的道理 2、表达方式或论证方法3、写作手法4、写作内 容 劝喻类: 1、劝喻方式 2、说话风格3、劝说内容 4、劝说效果 人物传记类: 1、写作手法 2、人物形象3、写作内容 4、相关的拓展延伸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1、快速浏览题目: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 2、仔细分析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文段,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 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
实战演练 劝喻类
5、共同点:都采用了委婉劝谏的方式,使人容易接 受。 更欣赏晏子: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景公,而是从维护 他的根本利益出发,正话反说,顺着他的话进行劝 谏,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 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更欣赏邹忌:有胆有识,有自知之明,能从生活中 总结道理,现身说法,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 王醒悟,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
人物传记类比较点: 1、写作手法 2、人物形象 3、写作内容 4、相关的拓展延伸
集思广益大家谈
战争类:《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公 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山水类:《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岳 阳楼记》《醉翁亭记》
治国类:《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劝喻类比较点: 1、劝喻方式 2、劝说的目的 3、劝说内容 4、劝说效果 5、相关的拓展延伸
人物传记类
常见题型:
4.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甲文 了记叙了唐雎与秦王 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 。 乙文记叙了 晏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使楚王自 取其辱。 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轻慢 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 为秦王骄横狂暴。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主讲人:李慧
1、由原来的课内比较变为现在的课内外比较。 2、文言文基本类型 战争类:《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公输》《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山水类:《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 翁亭记》 人物传记类:《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五柳先生传》 劝喻类:《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 治国类:《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中考题型大家谈。
5.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 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 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晏子: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的维护国家 权益。 唐雎:机智勇敢、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拼命 精神 。
6.结合选文,请你对 楚王这个人物简要评价。 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 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 的品格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无礼。 士: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