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合集下载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4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4

五彩耕织图瓶,高46.5cm,口径12.3cm,足径13.2cm瓶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形似捣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瓶”。

瓶身彩绘4组纹饰。

口部以绿彩墨线勾画回纹一周。

颈部绘通景山水人物纹。

肩部绘梅花锦纹及4个开光,开光内绘琴棋书画。

瓶身以五彩绘养蚕、碓米2组主题纹饰,每组绘6人于室外劳作,并题“舂碓”、“分箔”及五言诗2首。

舂碓图题诗为: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

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

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

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踏。

分箔图题诗则描写了织布养蚕的劳动过程: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从。

众多旋分箔,早晚磓满屋。

郊原过新雨,桑拓添农绿。

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

图纹空间补以松柳及六月星辰等纹饰。

足内青花双圈,无款识。

康熙瓷器中反映农耕题材的纹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农业的重视。

此瓶纹样即出自康熙时所绘的耕织图中的两个片断,其情景描绘得真实生动,器物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器中一件写实风格的艺术佳作。

墨彩竹节式臂搁,清康熙,长17.2cm,宽6.9cm。

清宫旧藏臂搁长方形,上下等宽,通体施白釉,正面上下两道竹节纹之间以墨彩绘竹叶图,画旁题有“琅玕枝竿疏”五言诗句。

画面上端竹节外凸饰鼓钉一周。

臂搁又名“秘搁”,竹质居多,但瓷质臂搁更具特色。

此器为文具中的稀有作品,竹节形状模拟逼真,墨彩浓重,画笔疏简,文人气质极浓,为清康熙朝墨彩瓷器的代表之作。

冬青釉五彩加金花鸟纹大花盆,清康熙,高33.3cm,口径61cm,足径39cm花盆呈圆形,折沿,深腹,撇足,底心有一圆形渗水孔。

花盆以冬青釉为地,外壁通体描绘五彩加金花鸟纹饰。

桃树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小鸟栖于枝上,烘托出鸟语花香之意境。

口沿上描绘相间排列的云鹤、桃树纹,足边饰以桃树枝干花叶的局部,与盆身纹饰相呼应。

口沿下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体大规整,构图舒展,画笔既工细严谨又苍劲老练,色彩浓重艳丽,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清代官窑瓷器的文化历史藏友们好。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清代初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官窑器的鉴定和它们的收藏。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官窑器,官窑器的定义是什么。

官窑器就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官窑器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明清两代,地点是景德镇御窑厂。

好多其它窑口在明清两代生产的瓷器也有进贡给皇室的不能叫官窑器,只能说是贡器或者民窑贡器。

还有的藏友问,宋代不是有五大名窑吗。

均汝官哥定也有个官窑,这个官窑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只能说是宋代的著名窑口。

为什么呢?1是宋代不是明清两代。

2不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是河南开封或者是浙江杭州生产的。

所以第一要说明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第二要说明的是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地处景德镇珠山龙珠阁。

御窑厂的窑工要求很严格。

一定是技术精湛,而且有很高造诣的有经验的窑工。

所以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非常精美。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往往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但时间长。

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

怎么来平衡这个予盾呢?还有一个制度称之为“官搭民窑”或者叫“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在民窑里选择质量最好的窑口、最有信誉的窑主,在他的窑里再选择最适宜烧制瓷器的窑位。

为什么呢?一个窑可以烧好多瓷器,但是不是每一个部位烧出来的瓷器都非常满意。

因为受火的部位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所以一个窑里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位置让给“官搭民烧”送给御窑厂的瓷坯来用。

“官搭民烧”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可以把它列入御窑厂官窑器的范畴。

同时“官搭民烧”的窑有一个很严格的检验制度,稍稍有一点瑕疵就不能交上去,打碎或处理掉。

质量不好还要赔偿,这种制度保证了“官搭民烧”的质量和御窑厂产品的质量相提并论。

第三“官搭民烧”还有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坯,是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来的。

瓷坯当然是洁白如玉,而且造型奇特新颖。

清乾隆中华瓷王大瓶

清乾隆中华瓷王大瓶

清乾隆中华瓷王⼤瓶中华瓷王⼤瓶(⼜称瓷母;各种釉彩⼤瓶;粉彩开光各⾊釉⼤瓶等)本藏品⾼86.5cm ⼝径27.2cm ⾜径33.3cm 瓶洗⼝,长颈,长圆腹,⾼圈⾜外撇。

頚部两侧对称置螭⽿。

器⾝由上⽽下装饰的釉、彩多达15层。

釉上彩装饰品种有⾦彩、珐琅彩、粉彩;釉下彩装饰有青花;还有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彩。

所⽤之釉有仿哥釉、松⽯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和仿官釉等。

腹部主题纹饰为:⼗⼆长⽅形开光内分别绘粉彩吉祥图案,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戟)庆(磬)有余”、“丹凤朝阳”、“太平(瓶)有象”“仙⼭琼阁”、“博古九⿍”。

另6幅为锦地“卐”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

,瓶内及圈⾜内均施松⽯绿釉。

外底中⼼青花篆书“⼤清乾隆年制”六字三⾏款。

在烧造⼯艺上,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和霁蓝釉等均属⾼温釉、彩,需先焙烧。

⽽粉彩、珐琅彩、⾦彩及松⽯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

如此复杂的⼯艺,只有在全⾯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此各种釉彩⼤瓶,集各种⾼温、低温釉、彩于⼀⾝,⽆论是⼯艺还是审美都达到最⾼⽔平,故有“瓷母”之美称。

是当时御窑⼚督陶官唐英在制瓷⼯艺上的颠峰之作。

此《中华瓷王》烧造难度之⼤,可想⽽知…在试制中,必定经过各种赏试…,先以⼩型器试烧,再在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扩⼤,最后制成⾼达86cm的瓷王。

故存世的《中华瓷王》必定多达数种,就是⾼达86厘⽶的瓷母,也绝⾮⼏件…2017年6⽉24⽇在北京故宫⽂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主办的“弘扬中华陶瓷⽂化传承⼤国⾮遗技艺暨《中华瓷王》各⾊釉彩⼤瓶烧造技艺学术研讨会”。

会上展⽰了由景德镇官窑研究所所长熊建军先⽣领衔攻关仿烧成功的《中华瓷王》样品。

从会上展⽰的《中华瓷王》仿制样品看,规格多为中、⼩型器;(见附图1)熊建军⼤师抱瓶请95岁⾼龄的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细看的《中华瓷王》(见附图2)和熊建军先⽣就《中华瓷王》的烧造⼯艺问题接受采访时,桌上放置的《中华瓷王》样品看(见附图3),瓶⾼可能都在40cm左右。

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清代单色釉瓷器

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清代单色釉瓷器

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清代单色釉瓷器单色釉是中国古代瓷器釉色的开端,因其只有一种装饰色彩而得名,又被称为“一色釉”“纯色釉”“一道釉”等,在瓷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单色釉瓷器集自然之美与极致之美于一身,可谓是瓷器艺术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瓷器体系的重要部分。

单色釉瓷器没有青花彩瓷的缤纷艳丽,没有繁复精美的纹饰装饰,不浮不躁,凭借着高超的制瓷工艺技术水平创造浑然天成的美感,见证了中国瓷器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发展。

唐代以前,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因制瓷工艺的发展有限,这一时期的单色釉瓷器多为实用器,古朴自然。

到了宋代,单色釉瓷器迎来了发展高峰,器形简约,追求釉色之美与线条之畅,颇具文人之风,尤以五大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为精品。

直至今日,宋代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器依然能代表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康雍乾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可谓达到了顶峰,景德镇产出的单色釉瓷器,无论是釉色品种还是器物器形等都大有发展与创新,成就非凡。

单色釉瓷器釉色种类丰富,主要有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单色釉都是在这些釉色上演变而来的。

单色釉瓷器釉色或明快纯正,或清雅含蓄,或绚丽多彩,深受时人喜爱。

宋代时期的单色釉瓷器以青色釉为基础,发展出了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多种釉色,美之自然。

明清时期,单色釉瓷器发展出了更多的釉色,有霁红、霁蓝、豇豆红、郎窑红、茶叶末、孔雀蓝、茄皮紫、胭脂红等。

新乡市博物馆藏有清代时期单色釉瓷器若干件,有旧藏,亦有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

本文选取其中精美之器,共同品鉴清代单色釉瓷器的极致之美。

秦欣欣(新乡市博物馆,河南 新乡 453000)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大清光绪年制”款霁蓝摇铃尊为一对,大小形制统一,通高23.4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10.8厘米。

尊灯草口,长颈溜肩,腹部微敛,圈足外撇,施霁蓝釉,底心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10件最贵的清代瓷器

10件最贵的清代瓷器

10件最贵的清代瓷器1:清乾隆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尺寸:18.2cm此瓶诚紫禁城'造办处’绝佳之作,属同类中最大,可谓私人收藏清宫艺术品之冠。

料胎画珐琅器,制作繁复,依仗清宫御作坊中能士巧手,方得如此雅致成品,其出身显赫,曾是恭亲王奕欣府中宝物,先后收入巴尔(A.W. Bahr,1877 - 1959)、白纳德伉俪(Paul and Helen Bernat)典藏。

巴尔是德中混血儿,在上海出世,从事贸易生意,晚年把不少藏品捐予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等顶尖收藏机构。

白纳德伉俪则是波士顿名流,是20世纪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艺术品大藏家,波士顿美术馆有一个以他们命名的展厅。

2: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尺寸:高40cm此件镂空套瓶设计巧妙典雅,造工精湛无比,更难得的是其保存完好,历近一世纪,依然完好无缺。

本品来源清晰可靠,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款外青釉镂空六方内青花套瓶可证原为一对!其工艺制作殊艰,为御窑督陶官唐英所制最巧夺天工瓷器之一,为乾隆重器之重! 3:清雍正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尺寸:高51.5cm此天球瓶所绘苍龙气势万千,飞腾于海面云气之间,红蓝辉映,成功的将宋人绘画技法与瓷绘这一新的艺术载体结合起来,令观者不无赞叹不已。

本品所绘云龙纹样为自陈容墨龙图而来,气韵生动,锋利的三趾龙爪尤为引人注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式龙纹常见于唐、宋、元工艺美术,清代则极为罕见,此时官窑几乎都为模式化的五爪龙,考其缘由,当是本品以陈容画作为粉本,是一件独特的「画意」御瓷。

4:清乾隆御制洋彩加金镂雕团螭纹开光内绘「时时报喜」双龙耳转心瓶尺寸:高38cm此瓶在上下、内外空间的雕镂旋转中,纳时空转圜于一器,可谓意味深长。

帝王手指尖轻轻一推,充满童心的游戏便开始了。

祥花、瑞果、喜鹊、金龙在宝瓶舞台上藏藏露露地依次轮转。

十全天子的目光所及间,禽鸟的飞、鸣、宿、食;节令的春、夏、秋、冬;人生的苦、集、寂、灭便也藏藏露露地依次轮转。

清代青花瓷的特征

清代青花瓷的特征

清代青花瓷的特征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清乾隆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形、纹饰、釉色和胎质等方面。

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主要有考证实物、观察工艺、辨别款识、鉴别胎质等。

一、清乾隆瓷器的特征:1.器形:清乾隆瓷器器形丰富多样,精致而优雅。

常见的器形有瓶、盘、碗、杯、壶、罐等。

瓶类作品通常造型秀丽典雅,器身流线流畅;盘碗类作品形制端庄简洁,口沿平直圆润,底足内收。

2.纹饰:清乾隆瓷器的纹饰着重于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

纹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绘画、刻花和鎏金等工艺。

青花多用于绘制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图案,线条流畅而精细;釉里红则以“大红袍”为典型,红彩浓艳饱满,图案绘制精细;粉彩作品清新淡雅,常用于绘制花卉、仕女图等;斗彩则沿用明代的传统,在五彩斗缝始创了一系列新纹饰。

3.釉色:清乾隆瓷器釉色以青白釉和五彩釉居多。

青白釉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冷静、清新的感觉。

五彩釉用色明艳丰富,运用绘画技法表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加了瓷器的艺术价值。

4.胎质:清乾隆瓷器的胎质细腻均匀,晶莹剔透。

其中青花瓷器的胎质较墨瓷细腻,与中国古代瓷器的特点相呼应;粉彩瓷器胎体较薄,质地轻盈。

二、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1.考证实物:通过对清乾隆时期的考古文献、图书、文物和瓷器鉴赏集进行研究,了解清乾隆瓷器的特点。

实地考察博物馆、古董市场或私人收藏品时,认真观察、比较、研究清乾隆瓷器的器形、纹饰、釉色、胎质等特点。

2.观察工艺:清乾隆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需要仔细观察瓷器的釉面、器形和胎质等。

瓷器的釉面应光洁细腻,不应有磕碰、裂纹和烧杂点等缺陷;器形应符合清乾隆时期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制作水平和审美趣味;胎质应均匀细腻,如有明显的燥态窑变或发泡状胎质,可能为假冒作品。

3.辨别款识: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往往有“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可以通过辨别款识的字体、笔画、笔划形态、排列规律等进行鉴别。

虽然款识可以被伪造,但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说,仍然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嘉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百花不落地纹、八宝纹、凤尾纹、龙纹、龙凤纹、鸳鸯纹、花鸟纹、青花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纹、婴戏图纹。

本文古玩元素网特意给大家带来以下藏品欣赏!婴戏图纹: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一对)清嘉庆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大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器形壮硕,蔚为大观。

瓶内与底部皆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施金彩一周,下接黄彩如意云头纹,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红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连绵如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胫部亦绘饰如意纹和缠枝莲纹,近足处饰以两道红彩弦纹及粉彩贯套回纹一周。

腹部环以粉彩装饰,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

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欢快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仿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喜气洋洋,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

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底部于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万寿无疆纹: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纹盘清嘉庆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碗(一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

造型沉稳,端庄大气。

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缠枝牡丹纹,四只如意结相间其中,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红彩「万」、「寿」、「无」、「疆」四字;口沿描金;构图丰满,用笔工致。

碗心矾红绘团寿纹及周有五只蝙蝠环绕飞翔,寓意「五福捧寿」。

底施白釉。

整体色泽明亮,釉水润泽,胎质细腻。

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瓷器传统纹饰-花瓶

清代瓷器传统纹饰-花瓶

道光山水纹饰

图案缺少层次变化,构图趋于疏 朗,比较平淡,用笔纤细,花卉描画 不活泼,人物有形无神。常见题材有: 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 手、缠枝桃、缠枝八宝、折枝花、牡 丹勾莲、三果、云龙、团龙、云鹤、 云凤、夔凤、松竹梅三友图、蕉叶、 雀梅、松鹤、八仙、宝相花、蟠螭、 蝠寿、凤牡丹、海水异兽、婴戏、瓜 蝶、松石人物、竹蝶、花鸟、山水风 景、婴戏、仕女、八仙、鱼藻、博古、 八宝、三羊开泰、蝠狮纹等。还有一 些用文字作装饰,如“万寿无疆”、 梵文“寿”字、戒烟歌等,尤以戒烟 歌最具时代特征。
光绪山水纹饰

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 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
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它是光绪 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 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绘画人物, 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 活泼之感。
早期延续乾仍书写乾隆御题华物柄杯及动物形盒隆时期风格有些粉彩瓷器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博中杯托盘水丞纹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莲蝠折枝华的对象都可以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高足杯等不看华中灰坚硬性减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彩瓷器嘉庆时期仍中博纹饰题材等方面的瓷器还有的落乾隆款有象耳尊物中型为仿明代的
清代瓷器传统纹饰
创新缠枝纹


.创新缠枝纹 康熙时期的创新缠枝纹有许多较 有创意色彩,其中有根据明初转 枝牵牛花(又称喇叭花、朝颜) 纹转化、演变而成的缠枝牵牛花 纹,还有将蝙蝠、葫芦和缠枝纹 结合在一起,构成缠枝葫芦蝙蝠 纹的制品。由于“蝠”与“福” 谐音,葫芦除表示子孙绵延外, 还与“禄”谐音,两者再与缠枝 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层寓 意的吉祥纹饰。其它创新纹饰中 还出现将缠枝纹与桃纹结合,甚 至与桃纹、如意纹结合的复杂缠 枝纹

清朝的博物馆藏品

清朝的博物馆藏品

清朝的博物馆藏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期间涌现出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博物馆藏品。

这些藏品反映了清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从而为我们了解清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本文将介绍几件著名的清朝博物馆藏品,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辉煌而复杂的时代。

1. 琉璃花瓶(故宫博物院藏品)琉璃花瓶是清代制作的一种彩釉瓷器,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康熙年间的作品。

这些花瓶通常采用红底彩绘和牡丹花、蝴蝶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装饰。

由于制作技术独特,琉璃花瓶成为了清代宫廷贵族最为珍视的收藏品之一。

如今,我们可以在故宫博物院中看到这些琉璃花瓶,它们以其独特之美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2. 《咸丰御制通宝》(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咸丰御制通宝》是清朝晚期的一种铜质钱币,是由咸丰帝亲自颁布的。

这种钱币在背面上刻有六个字的铭文:“咸丰通宝”,铸造精美且工艺精湛。

钱币上的文字和纹饰设计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对于研究清朝货币制度和历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我们可以在中国钱币博物馆中欣赏到这种稀有的钱币,它们见证了清朝货币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清宫旧藏(国家博物馆藏品)清宫旧藏是指清朝时期皇宫中的各种珍宝、艺术品和文物等的总称。

这些珍品包括瓷器、绘画、书法、玉器等各类宫廷藏品。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乾隆皇帝的收藏。

乾隆皇帝酷爱艺术,他严格要求宫廷画家和工匠,使得这些宫廷藏品在品质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巅峰。

如今,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清宫旧藏,它们作为国宝级文物,为我们展示了清朝宫廷文化的辉煌与精妙。

4. 《万历十五年内府修建记》(北京图书馆藏品)《万历十五年内府修建记》是一部记载清朝宫殿建筑历史的文献,记述了万历皇帝时期(1573-1620)宫殿建设的过程和情况。

这本书详细描绘了清朝宫殿的设计、结构和装饰,对于了解清朝建筑艺术和宫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图书馆藏有这本珍贵的文献,它提供了关于清朝宫殿建设的宝贵信息。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打开文本图片集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即成为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

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在器物上。

龙的形体大小不一,形制主要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龙角卷曲,嘴部刻画细腻,但身躯较为呆板,颈、腹及尾部的变化不大,龙爪似蹄。

隋代青瓷鸡头龙首四系壶(图1)即为此时的典型器物,壶高49.5、腹径24.5、口径11、足径13厘米,为盘口鼓腹,颈部饰有两道箍装饰,肩部两侧各有对称的两个桥形系。

肩部一龙作耳,龙身为双条脊状塑造,龙口紧衔盘口,与之对称的另一面是昂首的鸡首,大大的鸡冠,睁眼目视前方。

腹部饰花瓣纹及锯齿形花纹,均为模印。

通常来说,带管状流的壶是从唐代开始的,而隋代以前的壶都是用鸡头作流的。

此壶釉色光润、洁净,为隋代青瓷精品。

五代时期,龙纹开始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出现在瓷器上,且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龙纹像走兽,身体及四肢较粗,有尾,三趾,以宝珠、火焰、云朵、波涛作衬托。

宋代的龙纹由兽形变成蛇形,宝珠、火焰在面部作燃烧状。

瓷上装饰方法不同,越窑用贴花、刻花、划花;定窑用刻花、印花;吉州窑用剪纸贴花;磁州窑用釉下黑花的表现手法。

元代强盛而统一的社会背景使元瓷得到很好的发展,瓷上龙纹的艺术水平又有所提高,除堆贴等基本表现手法外,刻画、模印也出现在瓷器装饰上。

元龙身形矫健、细颈长身,体态奔放、动作自如、充满生机。

龙身多数披麟,身、尾界限清晰,龙首有角、发,却无双须,具清新飘逸的神韵。

自元代始,对龙纹的烧造已有规定,至元二年(1336)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是龙纹最终演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统治者对龙纹实行垄断,凡饰有龙纹的瓷器大多为官窑器物,制作之精细、技艺之高超绝非民窑器物的纹饰可比。

云南省博物馆藏清乾隆瓷器赏析

云南省博物馆藏清乾隆瓷器赏析

云南省博物馆藏清乾隆瓷器赏析高傲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 一 1799 年 )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

25 岁登基,在位 60 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闻名的皇帝。

乾隆继位后,在政治上买行“宽严相济”之策,务买足国,整改吏治。

厘定各项典章制度,厚待士人,抚慰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

经济上奖赏垦荒,兴修水利。

乾隆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开疆扩土、壮大疆域,进一步达成了多民族国家的一致,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巅峰。

当时的经济、文化、手工业都达到极盛。

全国体现出一派繁华富强情景。

瓷器生产也获得了空前的繁华,特别官窑瓷器达到了历史发展的最巅峰。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宏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的各样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不论是工艺技巧仍是装修艺术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乾隆瓷器主假如生活用瓷、摆设赏析瓷、文房器具等。

造型千姿百态,无奇不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

创意追求精、奇、巧,与康熙、雍正对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点。

他喜爱繁褥喧闹、华贵亮丽之风,因此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秀方面不及雍正。

但拥有华丽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只精良奇特,并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

除传统外,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云南省博物馆藏陶瓷中就有 100 多件乾隆朝官窑瓷器。

本文检选数件,以飨读者。

一、摆设赏析瓷摆设瓷最早发端于北宋,模拟青铜礼器中的一些标记性器型,用近似玉器的摆设与表现形态,在日臻成熟的青瓷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达成的。

至清朝,康乾盛世,跟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御用瓷器中的摆设瓷发展抵达了巅峰。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图 1)高 37、口径、足径 12 厘米。

撇口,长颈,鼓腹浑圆,圈足外撇,修胎精美,成滚圆形,整体造型挺秀俊俏。

胎釉白哲滋润,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制,口沿及颈部分饰海水波浪、如意云头、蕉叶、缠枝莲花及回纹,胫部及足际则饰变形莲瓣纹和卷草纹,腹部主体满绘双层缠枝莲花纹,大花,小叶,花朵鲜活饱满,枝叶旺盛繁密,枝蔓线条纤细,伸曲自然。

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高清实拍

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高清实拍

馆藏瓷器高清实拍!|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兰谷文化2018-11-22 07:30:00清代(公元1644年一公元1911年)清代康乾盛世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巅峰,清王朝继续在景德镇设御窑厂。

由于清代皇帝对瓷器的青睐,御窑厂不断进行仿古、创新,尤其是雍正、乾隆年间烧造的珐琅彩、粉彩、斗彩、色轴等瓷类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代表世界瓷器艺术最高水平的中国瓷器精华,荟萃京都,散布于皇室宫廷、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文人墨客之中。

青花及釉里红青花雉鸡牡丹纹盖罐Blue-and-white Covered Jar with Pheasant and Peony Design清康熙(1662-1722)康熙青花瓷绘画借鉴西洋透视画法、仅用一种青花色料,利用深浅、虚实的变化、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疏密远近,使画面颇有立体感,称“五色青花”。

青花寿山福海纹笔筒Blue and white brush pot with hill and seadesign 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葫芦纹橄榄式瓶Blue-and-white Vase with Interlocking GourdDesign 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花卉纹绶带扁壸Blue-and-white Flat-sided Pot with Silk-ribbon Design清乾隆(1736-1795)此壶仿永乐青花绶带耳扁壶造型,是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将永乐瓷器尺寸加大、并将造型略加改进而烧造。

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青花“法华寺”铭花卉纹觚(音姑)Blue-and-white Gu Vases with Floral Designand the Inscription Fa Hua Si"(Fahua Temple)清乾隆(1736-1795)明清时流行的佛前供器一般为五件,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及一件香炉,合称“五供”。

若深珍藏 各年代款

若深珍藏 各年代款

若深珍藏各年代款词海拾贝,静水若深——略说工夫名器“若深杯”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

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

这首诗撷自台湾已故著名史学家连横的《剑花室诗集》,堪称名器、茶境完美结合的情景画卷。

深谙工夫茶的连横还在其《茗谈》中写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由此可见,“若深杯”在工夫茶器具中之重要。

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许多人把“若深”误作“若琛”,以讹传讹,谬传甚广。

“若深”探源追本溯源,“若深”最早见于清康熙年间。

1851年,一位具名为“杯隐”的雅客写了一本古陶瓷专著《杯史》,书中明确记载:“本朝器……抹红碗、若深杯、雕龙杯”。

同时期,就有三个若深款记:若深珍藏、庆溪若深珍藏和西朱若深珍藏。

民国年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若深珍藏为康熙制品,又有略园、荔庄、明远堂、百一斋等,皆乾隆间制品。

听雨堂、惜阴堂乃道光制品,其主制者未详……若深以小品茶杯为多,或谓制者乃一嗜茶雅士也。

有不书若深而书一玉字者,亦是同一人所制”。

而稍后的赵汝珍,在其《古瓷指南》一书中,则把“若深”归入了“帝王名款识”。

由此推断,“若深”是吉言、赞颂类词的“若深”。

而时人亦有言其为“李若深”,系康熙朝瓷器商或商号的,不知这一论断的出处从何而来,有待进一步考证。

2000年,熊寥、熊微所著之《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典》收录了12帧康熙正款至晚清仿款的若深杯实物图,无一例外,均作“若深”。

查阅近年出版的各种古陶瓷款识专著,所见到的实物瓷器底款也都是“若深”,并无“若琛”字样。

“若深”辨疑1899年刊行的《粤游小识》(清张心泰著)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潮郡尤嗜茶……乃取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若琛”一词疑肇始于此。

其后,甚至著名如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工夫茶》也说“茶杯以若琛制者为佳……杯背书若琛珍藏四字”。

直至当代,工具书《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也沿用了“若琛杯”这一名词。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为乾隆瓷器写十篇的目标已经达到,从民间收藏看,从拍卖记录看,从馆藏品看,乾隆的瓷器艺术品的确品种和工艺琳琅满目。

那么乾隆对于颜色釉的艺术品又有什么样的贡献?来看看!一、颜色釉的划分颜色釉是指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施在瓷器的胚胎上,再高温焙烧而成。

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每件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故而显得异常珍贵。

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

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

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传统颜色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

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有颜色釉的杰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钧红,明代的霁红,清代的郎窑红、乌金釉、茶叶末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

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

1、颜色釉的种类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

青色的有: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有: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有: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有: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有:乌金、铁锈花、无光黑。

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还有低温颜色釉: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拍卖价:1.49亿元人民币【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拍卖价:8860万港元【清乾隆祭红釉长颈瓶】拍卖价:195万人民币2、颜色釉的起源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式(百鸟朝阳)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清乾隆松石绿釉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清乾隆青釉刻花缠枝莲纹花口瓶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壶清乾隆青花莲花纹如意耳蒜头瓶清乾隆粉彩花碟如意耳葫芦尊清乾隆粉彩九桃大天球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清乾隆粉彩皮球花罐清乾隆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如意耳大扁壶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蝠耳大扁壶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明万历彩绘双龙纹双耳罐明永乐青花开光如意莲纹执壶清嘉庆蓝地黄彩云龙贲巴瓶清乾隆斗彩加粉彩婴戏图罐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清乾隆金瓯永固杯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径24.3cm,足距10.2cm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清乾隆窑变双耳菊瓣尊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窑变釉弦纹瓶,高25.3cm,口径7cm,足径11.7cm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高16.1cm,口径3.4cm,足径4.5cm清乾隆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通高5.8cm,腹径4cm清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清乾隆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清乾隆厂官釉牺耳尊高51cm,口横径24.5cm,口纵径19cm,足横径26.7cm,足纵径21cm清乾隆仿古铜金釉三足炉,通高33.1cm,口径14.9cm清康熙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清光绪绿地粉彩公道杯通高6cm,口径12cm清光绪粉彩江山万代纹碗高6.5cm,口径12.2cm,足径4.9cm清康熙五彩竹纹笔筒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雍正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同治红地描金喜字碗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清嘉庆斗彩花卉酒杯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清乾隆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清光绪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碗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清雍正黄地绿彩云蝠纹碗高7.3cm,口径15.2cm,足径5.2cm清嘉庆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高21.3cm,口径5.2cm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地开光花鸟纹瓶高32.8cm,口径10.2—7.9cm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高13.5cm,口径15.9cm×9.9cm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高52.9cm,面径31cm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cm清乾隆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清康熙天蓝釉花觚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淡黄釉瓶,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高22cm清乾隆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高18.3cm,口径2.3cm古铜彩牺耳尊,高22.2cm,口径13.2cm,足径11.7cm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纹大罐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四)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2789亿元明喜靖彩釉大罐59.8万美元。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清代官窑瓷器是清代宫廷使用的瓷器,其特点鲜明,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造型规整:清代官窑瓷器的造型多以传统儒家思想为设计理念,整体上显得规整、端庄,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2. 胎质细腻:清代官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质地坚硬,制作工艺精湛。

3. 釉色丰富:清代官窑瓷器的釉色十分丰富,包括青花、五彩、斗彩、釉里红等多种釉色,这些釉色在阳光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4. 纹样精美:清代官窑瓷器的纹样非常精美,多采用传统的吉祥图案和寓意图案,如龙、凤、牡丹、莲花等,这些纹样寓意着吉祥、富贵和幸福。

5. 工艺独特: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非常独特,采用了多种工艺手法,如刻花、印花、堆塑、镂空等,使得瓷器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鉴别清代官窑瓷器的方法如下:
1. 观察造型:清代官窑瓷器的造型规整、端庄,如果发现造型不规整或者有明显的制作痕迹,可能是伪品。

2. 检查胎质:清代官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质地坚硬,如果发现胎质粗糙或者有气泡等瑕疵,可能是伪品。

3. 辨识釉色:清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色彩鲜艳,如果发现釉色不正或者有杂色等瑕疵,可能是伪品。

4. 查看纹样:清代官窑瓷器的纹样精美细致,线条流畅,如果发现纹样粗糙或者不够精细,可能是伪品。

5. 鉴定工艺: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独特,可以采用多种工艺手法,如果发现工艺手法不正确或者有明显的制作痕迹,可能是伪品。

6. 查看款识:清代官窑瓷器通常会署有朝代款识,如“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等,如果发现款识不清晰或者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可能是伪品。

7. 了解历史背景:了解清代官窑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鉴别真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

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

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

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

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

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

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

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

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

底无款。

为康熙时烧造。

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

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

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

纹饰精美,线条活泼流畅,为康熙素三彩瓷中佳品。

这种彩瓷的烧制方法为:先在坯胎上用黑线刻划出云、龙、海水等纹饰,入窑烧成素瓷,然后施以所需釉色,用低温烧成。

洒蓝釉地五彩四鱼纹盖罐清通高47、口径12.7厘米1959年杨德樊先生捐赠直口,圆肩,深腹,下腹内敛,底沿外撇,圈足。

通体施洒蓝釉,此釉明代宣德创烧,制作方法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再经二次高温火烧成。

胎体厚重。

罐盖隆起,顶附一宝珠纽,绘二条小鱼,器身绘四条游动的大鱼,分别绘为红、绿、黄、褐色,鱼体丰肥,鱼身刻出细部及腮、翅,神态活泼,栩栩如生。

鱼的颜色与器身釉色相辉映,生趣盎然,极富装饰效果。

鱼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动物,人们常常把它做为各种工艺品的装饰,寓意“富贵有余”,“连年有余”。

此罐造型古朴,胎质坚细紧密,工艺水平很高。

斗彩番莲纹葫芦瓶清雍正年间高28.6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10.1厘米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6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6.1厘米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

外壁以黄釉为地,珐琅彩绘缠枝牡丹纹,四朵富丽的牡丹花俯仰盛开,色彩绚丽,其间点缀数朵各色小花。

花朵硕大饱满,枝蔓缠绕,寓有“年年富贵”吉祥之意。

内壁施白釉,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字体笔画粗宽,挺拔端庄。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彩瓷品种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始制,其制作先在景德镇烧制坯胎,运送至京,由宫内如意馆挂彩烧造,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画置于瓷胎上,清宫称为“瓷胎画珐琅”,又因“颜料亦用西来之品”,称为“洋彩”。

彩料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又被称为“料彩”。

其绘制技巧、彩料配制、烧造温度等方面不易掌握,烧成十分不易,制作的数量有限,故珐琅彩瓷十分珍贵,专为宫廷皇帝、嫔妃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品之用。

康熙珐琅彩瓷多仿铜胎画珐琅器皿,多以红、黄、蓝、紫、绿、胭脂红等彩色作地,上绘纹饰有牡丹、菊花、团花、莲花、“寿”字、“万寿无疆”等,画工细腻工整,具有图案化的装饰效果。

造型多为小件器物,有杯、碗、盘、碟、盒、壶等,瓶类较少。

该器以康熙铜胎画珐琅缠枝牡丹纹碗为模本,造型端庄,胎薄体轻,装饰技法受清初恽南田、蒋廷锡等宫廷画家影响采用没骨画法绘制,牡丹俯仰有致,极尽妍丽,充满生机,立体感强,彩料瑰丽纯正,为康熙珐琅彩瓷中属凤毛麟角之品。

康熙珐琅彩瓷非常名贵,后世争相仿制。

民国仿品胎质疏松,彩料不精细,绘制呆板生硬,款识书写无力。

光绪粉彩八宝红龙纹烛台清通高108.2厘米庙宇供器。

烛台呈盘口,下接长柱形颈连盘形腹体,底座样式为罐形连以倒置钟形,三部分单独分烧连接而成。

通体饰粉彩纹饰,颈部、底部用矾红绘云龙纹,其它部位分饰蝠云纹、八宝纹、回纹、缠枝蕃莲纹及海水纹等。

储秀宫龙戏珠纹瓷盘清高8.9厘米,口径46.1厘米,足径28.6厘米盘为敞口,折沿,弧腹,圈足。

通体饰黄地素三彩,口沿绘六龙赶珠纹,内壁绘花卉纹,内底绘二龙戏珠纹;外口绘五鹤纹及云纹,外底有青花“储秀宫制”四字篆书款。

储秀宫在故宫内,是明清两代后妃住所,晚清时,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她五十岁生日时又进行重修。

此盘是为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定烧的。

乾隆青花加紫云龙纹瓶清高30.8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10.9厘米瓶为撇口,束颈,鼓腹,腹下部渐收,圈足。

外壁釉下青花绘如意纹、云纹及波涛海水纹,釉上用紫红色料绘九龙戏珠纹,底部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所饰群龙相互呼应,意趣盎然,戏游于云海中。

雍正青花五龙盘清高8.6厘米,口径45厘米盘平沿,弧壁,圈足。

口沿绘海水波涛纹,内壁绘或回首或前行的四小龙,作呼应状;盘心绘一正面龙,外壁绘福山寿海。

底足有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乾隆青花赶珠龙纹瓷碗清高9.7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碗为撇口,弧腹,圈足。

通体青花纹饰,内口饰如意云头文,内底绘云纹;外口饰如意云头纹,腹部饰二龙赶珠纹;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白地绿龙八宝盖罐清通高21.2厘米,口径6.1厘米罐为直口,圆肩,下腹渐收,圈足,附盖,盖面微鼓。

罐身纹饰分为三层,均以青花勾出轮廓,后添入绿彩。

肩部绘八宝纹,腹部绘两条在云中急走的赶珠龙,龙体浑圆,雄健有力;近底处绘变形蕉叶纹;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斗彩云龙纹椭圆形缸清康熙通高43.5厘米,口径61.2×46厘米,底径47×29厘米器呈椭圆形,折沿,深腹,沙底。

器斗彩绘云龙纹,口沿锦地绘八宝纹。

腹部云龙为二龙赶珠纹,两条龙穿游于云中,身体曲折,蕴含强烈的动感,龙象威严。

整器纹饰绘制精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巧妙地结合,显得热烈而富丽。

清代康熙朝大件器物增多,器不因胎体厚重而变形,端庄规整,显示出高超的制瓷技艺。

缸为康熙时期的典型器,常见有青花或五彩,斗彩甚为少见,故弥足珍贵。

五彩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缸清康熙高28.8厘米,口径28.7厘米,足径24.5厘米缸敛口,扁圆形腹,圈足沙底。

缸内外施满釉,外壁釉里红绘双龙戏珠纹,辅以青花五彩绘云纹、山石、海水纹,波涛翻卷,蛟龙穿腾于云海间,表现出龙的阳刚之美和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康熙时期是清代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制瓷工艺精湛。

此器造型饱满,釉里红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相得益彰,色彩缤纷奇丽,绘制细腻,纹饰立体感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康熙五彩龙凤纹碗清高5.1厘米,口径10.1厘米,足径4.7厘米碗为撇口,弧腹,圈足。

通体五彩纹饰,口部绘八宝纹,腹部绘双龙赶珠纹及双凤穿花纹,龙头朝上,凤头朝下;碗内底绘龙戏珠纹;外底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康熙釉里红龙纹瓷洗清笔洗高3.4厘米,口径11.47厘米敞口,斜壁,玉璧形底,胎骨细腻。

洗心一闭嘴戏珠龙,龙头微低,长须飘舞;身躯健壮,四肢强劲,五爪趾间肌肉凸起,呈现出十足的攫取之态;尾部细长,末端回绕打卷。

康熙釉里红团龙茶碗清高5.9厘米,口径9厘米碗为撇口,深腹,圈足。

腹外壁用釉里红绘五条团身龙,内底相同图案,线条纤细,刻画入微。

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

乾隆五彩龙凤纹碗清高6.7厘米,口径14.9厘米,足径6.1厘米碗为撇口,弧腹,圈足。

通体五彩纹饰,口部绘八宝纹,腹部绘双龙赶珠及双凤穿花纹,龙头朝上,凤头向下,内底绘龙戏珠纹。

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所饰龙纹头上有角分叉,毛发后披;鼻翼两侧飘长须,髭、胡、背鳍和尾鳍俱全,鳞甲分明;张口,下颚长于上颚,舌随下颚伸出,舌尖上卷;五爪,拇指与食指分开,是较典型的清代龙象。

青花五彩出现于明宣德时期。

五彩人物棒捶瓶清高48.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1.8厘米五彩瓷器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这件五彩瓶属于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再绘上花纹,经700-800℃的炉火第二次烧制而成。

五彩瓷器的彩色有红、绿、黄、蓝、紫等多种色彩,但并非五彩俱备,有的也只有二、三种彩色。

乾隆青花花朵六方瓶清乾隆高68.5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23厘米乾隆时期青花的用料以浙江产的钻料为主,产品色泽浑厚,鲜亮。

采用重色者蓝中泛黑。

乾隆釉里红福寿纹葫芦瓶清乾隆高31.2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9厘米釉里红亦是釉下彩,元代已开始烧制。

在器胎上用含铜的釉料绘出纹饰,然后上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

到清康熙、雍正时期,釉里红烧制技术更进一步发展。

乾隆粉彩百鹿尊清乾隆高44.6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4.3厘米粉彩创制于康熙晚期,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玻璃白粉而得名。

清乾隆时期这种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呈现出品种繁多粉彩瓷器。

郎窑红釉观音尊清高42.8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14.6厘米撇口,束颈,溜肩,敛腹修长,至足外撇。

器施郎窑红釉,釉色浓艳鲜丽,釉面有冰裂状开片。

器形颀长俊美,似观音菩萨亭亭玉立,故名“观音尊”,又称为“观音瓶”。

“郎窑”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的瓷器。

其中著名的仿宣德红釉而烧造的高温红釉瓷称为“郎窑红”。

其特点是釉色深艳,釉面光亮,开有纹片,因釉汁较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器口沿部釉层较薄,底部边缘釉汁垂流凝聚呈色较深,聚釉处呈滴珠状,却不下流,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炉钧釉瓶清雍正高16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7.4厘米直口,长颈,牢肩,圆筒状腹,平底,圈足。

通体施炉钧釉,外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

由于其做法是先高温烧成素胎,再上各色彩釉二次入炉。

低温烧成钧釉风格的瓷器,所以俗称“炉钧”。

雍正炉钧釉器还有玉壶春瓶、钵、缸、天球瓶、灯笼尊、锥把瓶、如意耳葫芦瓶、纸槌瓶、莲蓬口长须瓶、弦纹瓶等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