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代笔下的悲魂

合集下载

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1)“威塞克斯小说”表现了工业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农村自然经济的侵蚀,不仅限于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更揭示了现代文明进中人类心灵所遭受的种种伤痛,焦虑,忧惧,挣扎,绝望等。

自然环境不再是人修养生息之所,而成为人的异己力量,蕴含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

如《无名的裘德》通过描写有才华有理想而又勤奋好学的青年农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壮志难酬的悲剧,揭示了一个充满失望、痛苦和愤懑的普通工人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整个社会的悲剧,是对资产阶级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的批判。

(2)作品表现了对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体悟,即人类生活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人类成了自身之外某种力量玩弄的对象,渗透了悲观主义情绪。

如《还乡》把爱敦荒原作为威塞克斯宗法社会的象征描写,具有一种驾临宇宙之上并支配着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而《卡斯特桥市长》通过威塞克斯农民阶级的代表亨察尔同资产者伐尔伏雷在政治、商业的竞争中失败毁灭的悲剧,强调了命运对人的冷酷无情,宿命论的悲剧色彩浓厚。

(3)情节设置突破传统:爱情主题不再是畅饮爱情的享受者,而是啜饮痛苦的落魄客,爱情婚姻的美丽光环和浪漫幻想被消解甚至是被颠覆。

如《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忠于爱情而向心爱的克莱坦白往事时,克莱却对她缺乏起码的同情和谅解,表现出极度的自私、虚伪和冷酷,深刻打击了苔丝对新生活的憧憬。

小说对苔丝的悲剧发出悲天悯人的慨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解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被悲哀。

哈代悲剧意识原因

哈代悲剧意识原因

11. 《德伯家的苔丝》与哈代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评论家普里特查德说:“在众多的英美诗人兼小说家—司各特、爱米莉·勃朗特、麦尔维尔、梅瑞狄斯、D.H.劳伦斯—当中,哈代可谓独占鳌头。

”1 更有人称他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哈代的小说充满浓郁的悲观主义色彩,其中以《德伯家的苔丝》最为著名,女主人公苔丝“的故事纯粹是悲剧——依我们看来,是伊丽莎白女皇时代以来所创作的最大的悲剧。

”2 卡尔·韦伯评论说:“没有人会为这种评价争论,即它是他最伟大的小说。

”3 作为哈代悲剧小说的创作顶峰,它融合了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为一体,是哈代悲剧意识,悲观主义思想的完美体现。

作为哈代的一个杰出成就,他为苔丝安排了一个如此悲惨的结局,并且认为“只能这样,不可能有其它结局”,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国外学者对苔丝悲剧成因的研究倾向于“苔丝是命运的牺牲品”。

4 国内也有评论说“一切悲剧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

哈代认为,苔丝的失身是“命中注定”;苔丝家人被逐是因果报应:“当初德北家是郡中望族的时候,一定有过许多次,曾把无地可耕的人,毫不客气地驱逐”;并通过安吉尔用遗传因素解释苔丝杀亚雷的冲动,“不知道德伯氏的血统里,究竟有什么令人不懂的特性,才会让苔丝作出这种离经反常的事来”。

哈代似乎在暗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现实的苦难与种种危机都是宇宙神秘不可知的意志,而在与环境的斗争中,人类必定受到命运的支配,这就是哈代思想上的宿命论与悲观主义的核心思想。

2. 哈代悲观主义思想的成因2.1 家庭背景的影响托马斯•哈代于1840年6月2日,出生在英国多塞特郡(Dorset)多切斯特(Dorchester),那里是一个远离工业文明并始终保有着宗法制传统的村落。

他自幼身体不好,常常沉浸在家乡的青山秀水之中,听闻过许多民间传说故事,他特别喜欢听家1 William H. Pritchard , Lives of the Modern Poets(London & Boston :Faber and Faber Limited,1 980),p.16 2W.特伦特:《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邵殿生译,《哈代创作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203页 3卡尔·韦伯:《威塞克斯的哈代:生平和创作》,纽约,1940年,第131页。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内容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个性、家庭、社会及宗教的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个人性格悲剧,伦理道德悲剧,社会家庭悲剧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

《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

作品中的悲剧性主要有性格悲剧、伦理道德悲剧和社会家庭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

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二.《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向往人生的真和善,却遭到伪恶势力的打击。

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独有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但个人性格、伦理道德、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终使这位纯真的女人走向了毁灭。

1.个人性格悲剧亚里士多德曾不无歧视地为女人下了这样的定义:“女人之为女人是因为她们的身体缺少某些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陷而遭受痛苦。

哈代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1)

哈代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1)

第22卷第2期(2010年2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 I A L SC I E NCES JOURNAL OF UN I V ERSI TI ES I N SHANX IV ol .22N o .2(Feb .2010) [收稿日期]2009-11-12[作者简介]周慧芳(198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师。

哈代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周慧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摘 要]哈代的小说十分关注和审视女性的命运。

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小说中,虽然哈代有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但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依附心理和无原则的顺从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而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男权”意识则是女性悲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小说;女性观;悲剧命运[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10)02-0112-02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其作品以充满浓郁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而闻名。

在哈代的许多小说中,他生动地描写了女性的生存现状、情感追求、伦理道德和婚姻观念,对女性报有极大的同情和深刻的理解,并对处于男权文化统治下的女性命运做出了一定的思考。

然而哈代将环境与性格的冲突和命运的安排作为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女主人公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无法超越自我。

他的大量作品体现出浓重的宿命论观点:人类要受到自然界和固有遗传特性的束缚,在追求幸福与快乐的过程中,人们无法摆脱环境因素所事先决定的命运,抗争只会起到加速命运实现的作用。

一、女性悲剧命运的艺术表现(一)《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苔丝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在一次深夜运送蜂蜜的过程中,由于困倦,她把家中唯一的运送工具“王子”撞死了。

论苔丝的悲苦意识

论苔丝的悲苦意识

OVERSEAS DIGEST2017年第1期1海外文摘2017.01海外 OVERSEAS1 哈代笔下苔丝的悲苦经历哈代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苔丝》为世人塑造了一个经典而又悲苦的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

作者通过对苔丝苦难人生经历的描写揭露了维多利亚文化虚伪的道德文明、宗教法律以及自私、冷酷的资产阶级风尚对一个弱女子的残害和人性的摧毁。

鲁迅说“悲剧总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作者的笔下苔丝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女子,并赋予了她诗一般的灵性。

在批判家看来,苔丝的形象是哈代所有长篇小说中塑造得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是他创作的女生形象中的皇后。

这个质朴而善良的女子,这美的化身,最终却在残暴的社会道德体制宣判下香消玉殒,让后世的多少人为之动容。

苔丝,这个坚强而又勇敢的少女,她那高洁的品性以及那果敢、刚强的性格绝不逊于男性,在遭受了一连串的人生打击之后,仍然挚爱着生活,珍惜着生论苔丝的悲苦意识张莉(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摘要: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笔下的一个经典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而又富于反抗精神。

这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子遭受了一系列的人生不幸,在灾难与苦痛中生活着。

它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孝的,她经受着命运的作弄,是社会虚伪道德的牺牲品。

她有着纯美的爱情理想,但这种理想却在社会罪恶和虚伪观念的双重作用下被扼杀。

苔丝悲惨的人生经历是作者哈代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揭露与批判,同时也引出了对女性命运的一种反思。

关键词:苔丝;命运;悲惨;反抗;女性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1-0001-03作者简介:张莉(1976—),女,湖南安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农业信息化。

命。

这一切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社会造就?人生有太多的巧与不巧,命运观在这部作品中不断涌现。

作者处处设下伏笔,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事件的发生,以及场景的安排,我们都可以看到这其中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托马斯哈代,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的诗歌充满了伤感情绪,描绘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

哈代的诗歌主题多为爱情、自然和死亡。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和悲哀,也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无名的墓碑》这首诗中,哈代描绘了一座无名氏的墓碑,表达了死亡的普遍性和人生的短暂。

他写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只有无言的墓碑和青苔/证明他曾经活过。

”哈代的诗歌也表现了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在《别离》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对恋人的离别,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他写道:“我们分手了,在生命的最/甜美之时,在这个世界的/最残酷之日,我们的爱/像两条河流,分流而逝。

”哈代的诗歌还表现了自然的美妙和残酷。

在《晚风》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片湖光山色,晚风轻轻吹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残酷的感叹。

他写道:“晚风从湖面上吹来/带着甜蜜的湖水气息/和悲伤的草地上落英的芳香/而生命在这里又是什么/只是像一只蚂蚁/在沙滩上爬行/而大海的巨浪不断地冲刷/生命是多么的脆弱。

”托马斯哈代的诗歌充满了伤感情绪,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和爱情的痛苦,也揭示了自然的美妙和残酷。

哈代的诗歌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伤感诗歌的代表之作。

托马斯·哈代与鲁迅是两位分别处于不同国度和时代的伟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和《祝福》却同样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悲剧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主题、人物和叙述风格。

《德伯家的苔丝》和《祝福》都揭示了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

苔丝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身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农村,因家庭贫困而遭受富家子的玩弄和欺骗。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则是一位更为悲惨的中国女性,她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饱受摧残,最终孤独地死去。

尽管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但它们都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悲剧。

谈托马斯_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思想

谈托马斯_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思想

2010年第0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02,2010第26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6(总242期)Tot a l No 1242收稿日期:2009—12—02作者简介:裴旭东(1977—),男,辽宁葫芦捣人。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讲师,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谈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思想裴旭东(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3)摘要:托马斯・哈代是不朽的英国文学巨匠。

他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对于英国农村社会造成的毁灭性冲击,持有一种极端的悲观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使他从消极避世的田园诗人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本文主要论述了托马斯・哈代作品中悲观主义的体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现实主义;悲观主义;工业革命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2—0079—02 在英国文学史上,像托马斯・哈代(1840—1928)这样的文学巨匠是屈指可数的。

在其88年人生历程中,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旧世界,艰苦诞生的新世界两个时代。

家境的贫寒使哈代年轻时不得不走父亲的老路———当建筑师。

然而他的才华却从建筑的水浆泥瓦中脱颖而出,走上了文学道路。

哈代是一个经历了短暂浪漫主义创作阶段的作家。

这个阶段如此之短,以至于人们还没有看到他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而他就转向了现实主义创作。

19世纪中期的英国正是资本主义势力大举入侵英国宗法制农村的时期,就在哈代生活的年代里,最深刻的变化也影响到了农村生活。

哈代在1867年重返故乡后,一生基本上是在故乡度过的,因此对英国的农村十分熟悉。

大机器工业的隆隆声撕破了恬静的乡村空气,牧歌声中的农村消失了,轮胎碾碎了农业居民的桃源梦,破产的宗法制把传统的农业居民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哈代是真诚的,他没有逃避现实。

小论哈代小说命运感和悲剧气氛论文

小论哈代小说命运感和悲剧气氛论文

小论哈代小说的命运感和悲剧气氛【内容摘要】通过分析苔丝的悲剧因素,进而探讨哈代小说对西方传统悲剧的命运感和悲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苔丝命运感悲剧气氛哈代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继承者,又是现代文学的先驱。

世上绝没有完全的积极和绝对的消极,只是人们不愿正视罢了。

社会的道德准则禁锢人的精神,而哈代便是第一个手持利剑的勇士,他要将自己的情感和精神释放给每一个人。

哈代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还有8部诗集和史诗剧《列王》,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

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幻想”“爱情阴谋故事”“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尤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代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小说的女主人苔丝是一个纯洁、善良、美丽、坚强并具有反抗精神的英国农村女性形象。

然而,苔丝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的时期,她的身上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印记。

哈代提示了这一形象及其悲剧原因的全部复杂性。

在哈代看来,她的悲剧首先是时代造成的。

工业革命造成社会经济的旧秩序解体和旧传统文化消失,引起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这种好面子、爱钱财的价值观为纯洁的爱情设置了重重障碍,社会差别成为新时代价值的牺牲品。

而苔丝作为贫苦农民的女儿,无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雇佣劳动者,这为她的悲剧产生奠定了浓重的时代基础。

这只是一个前提,更重要的是亚雷和安矶所代表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势力,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的形成。

亚雷在小说里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元凶。

这位纨绔子弟凭借着家庭的金钱、权势,从小就任性放荡,不学无术,刚成年就爱拈花惹草。

他第一次见到苔丝时,为苔丝的美貌所迷,淫荡好色的嘴脸暴露无遗。

当他的阴谋得逞之后,面对伤心之极的苔丝,他一点也不觉得愧疚,对于他给苔丝种下的祸根及至日后酿成了苔丝终身的悲剧,他想都没想过。

亚雷和苔丝第二次在农场相遇时,他已改头换面,成为一个讲道的传教士。

但面对苔丝他仍难以克制自己,原形毕露,不断地纠缠、哄骗、威吓苔丝,动尽了一切脑筋就是要把她弄到手。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
有关悲剧性 的论述 , 亚 里 士 多 德 认 为 悲 剧 性 的 特 殊 效 果 在 于 引起 人 们 的 “ 怜 悯 遇 的 厄 运 ”, 才 能达 到 这 种 悲 剧 的 效 果 ; 黑 格 尔 认 为 悲剧 的特 性 根 源 于 两 种 对 立 理 想 和 势 力的 冲 突 ; 是 伦 理 的 自我 分 裂 与 重 新 和解 , 伦 理 实 体 的 分 裂是 悲 剧 冲 突 产 生 的 根源 。 悲剧 冲 突 是 两 种 片 面 的 伦 理 实 体 的 交锋 。 在黑格 尔看来 , 冲突的悲剧性 在于 : 理由, 而 同 时 每 一 方 拿 来 作 为 自 己 所 坚 持 的那 种 目的和 性格 的真 正 内 容 却 只 能 是 把 同样 有 辩护 理 由的 对 方 否 定掉 或破 坏掉 。 ” 恩 格 斯 深 刻指 出 : “ 历 史必然 的 要 求 与 这 个 要 求 实 际 上 不 可能 实 现 ” 是 悲 剧性 的 冲突 ; 鲁迅则认为悲剧是 “ 将 人 生 的 有 价 值 的 东 西 毁 灭 给 人 看 ”。 而按 照哈 代 的 看 法 , 人 类 悲 剧 的 基 础 与 根 源 丁个 人 跟 不 当的 、
生 计 工 具 给撞 死 了 。 而在此之前 , 他 的父 亲
家 的 苔丝 》 这 一 著 名作 品 中 , 作 为 哈 代 悲剧 倦 中 与 一 辆 邮 车 相 撞 地 位 , 为哈 代 赢 得 了世 获 知 苔 丝 家 原 来 是 名 门 望 族 德 伯 氏的 后 能 回心 转 意 早 日回 到 自己 的 身边 。 但 是 无 界性 的 杰 出 小 说 家 的 声 誉 。 本 文 主 要 分 析 裔 。 于 是 异 常 虚 荣 的 德 伯 就 执 意 要 女 儿去 尽 的 生 活 苦 难压 倒 了她 , 住 屋被 房 主 收 回 , 德 伯 家 的苔 丝 中 的 悲 剧性 特 征 。 亚历克家认亲 。 高 洁 的 苔 丝 本 来是 不 想去

论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论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作者: 周亚萍[1]
作者机构: [1]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页码: 10-1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6期
主题词: 哈代;悲观主义;悲剧意识
摘要:哈代的悲剧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悲怆情调.在他的作品中,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是包容一切冲突的载体.除此之外,宿命论也是他悲剧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哈代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感伤和悲戚并非一味的低落和颓唐,而是在看似对旧生活的质疑和颠覆中,蕴藏着对新生活乐观的希翼和向往.。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剧意识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剧意识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惨剧意识英国有名诗人兼小说家托马斯?哈代 (Thomas Hardy),一世创作了数部有名的小说 ,此中《绿荫林下》、《远离尘嚣》、《返乡》、《喀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作品都拥有浓烈的惨剧意识。

这是文学史家和议论家的共鸣。

英国文学史家埃文斯以为 ,哈代的小说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险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 ,破坏他们幸福的各样可能性 ,并把它们引向惨剧结局”。

[1] 英国 20 世纪有名意识流小说大师 ,弗吉丽亚 ?沃尔夫称他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惨剧大师”。

[2] 笔者以为 ,哈代能被长达几个世纪的人所追捧 ,就源于哈代惨剧作品的震惊力。

一.哈代惨剧观的形成原由(一 )社会要素哈代的多部作品都表现出惨剧情节是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与背景有很大关系的。

哈代生活在十九世纪,这个期间的英国正经历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上涨的阶段。

整个社会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财产阶级两个果断对峙的阶级,社会矛盾致使了大量惨剧的产生。

工业革命中 ,机械大工业渐渐代替了手工业生产,工人却由生产的主体沦为机器的隶属品。

资本家取最大利 ,是千方百增添工 ,提升度 , 降低工 ,甚至雇用女少儿 ,并且予低的工。

但是 ,本家却不可以予工人必需的安全保障 ,境劣 ,工事故不停 ,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市争的加 ,造成了大量人 ,社会出了不同等和象。

生活在种背景之中的哈代正是因为看到了社会黑暗的一面 , 察到了本主的堕落和腐 ,以及当英国政府的不作 ,他也更深刻的领会到了无的无助与困苦。

而当哈代也感自己的生活没有了光明和希望 ,正是因为各种原由 ,哈代的心中充悲情 ,也在多部作品都体出了悲意。

(二 )个人要素哈代自小便熟《圣》 ,《圣》他的思想和性格有着特别深的影响。

《圣》 :“因大家都犯了罪。

” [3] “我若自己无罪 ,即是自欺⋯⋯我若自己没有犯罪,即是以神的 ,他的道也不在我的内心了。

试析《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悲剧意识及其象征手法的运用

试析《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悲剧意识及其象征手法的运用

试析《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悲剧意识及其象征手法的运用摘要:《无名的裘德》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

哈代的悲剧意识在这部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哈代通过雨、雾、画像这些意象烘托了悲惨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不幸的结局,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悲剧意识根源象征手法《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最后的一部小说,也是争议最大的小说。

英国20世纪著名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称他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1]而哈代的悲剧意识在《无名的裘德》中表露无遗。

1 哈代悲剧意识的根源1.1社会因素哈代的悲剧意识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哈代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业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

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上层贵族过着奢华的生活,入则庄园别墅,出则香车宝马,而下层民众却连基本的生存也有困难。

“哈代曾多次到伦敦等地学习、打工和旅游,对流落城市的破产农民的境遇非常了解,对生态难民的命运高度关注。

哈代的家乡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几乎没有近代工业的影响,受这样的生活环境的浸染,哈代对农村淳朴的生活非常留恋,对破坏乡村自然生态的现代工业文明非常反感。

”[2]因此,哈代的心中充满悲剧情结。

1.2个人因素受语言学家和诗人巴恩斯的影响,哈代16岁就开始阅读《圣经》,《圣经》对他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原罪说对他的悲剧意识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圣经》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违背上帝的旨意被逐出伊甸园,他们在大地上生活并繁衍后代,他们的子孙后代就承袭了他们的罪过,因此,人类从一开始就是有罪的。

所以哈代认为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是来赎罪的,就必须要经历磨难。

1862年,哈代到伦敦工作。

在此期间,他接受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

“尽管哈代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同达尔文、休谟、穆勒等人的思想一致,我读这些书比读叔本华的著作多’,但在实际的创作中,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唯意志论深深的影响着他”。

分析哈代《还乡》中的悲剧

分析哈代《还乡》中的悲剧

分析哈代《还乡》中的悲剧【摘要】:《还乡》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之一,也是他悲剧创作的开始。

文章主要是评论小说中的悲剧。

而小说中的爱格敦荒原是主要的人物的生活背景,同时也是发生悲剧的主要因素。

在小说中游台莎和约布赖特太太这两个人物最终难免与死。

不论是谁,只要他们想反抗荒原,他们,或多或少,会得到惩罚;反之,他们会有幸福的生活。

简而言之,谁背叛自然谁将会迷失,那么悲剧也将会发生。

【关键词】:爱格敦荒原;悲剧;惩罚;背叛托马斯·哈代(1840~1928)生于农村没落贵族家庭。

1861年去伦敦学建筑工程,并从事文学、哲学和神学的研究。

当过几年建筑师,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他的小说多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带有悲观情绪和宿命论色彩。

晚年转向诗歌创作。

在英国文学史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

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哈代将自己的小说分成三类:”性格小说与环境小说”﹑”罗曼史和幻想”以及”爱情阴谋故事”。

他的某些作品因以生动的笔触深入探讨了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人在社会转型期的生存状态和种种困惑。

哈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是下层百姓,这赋予他的作品以为民众之忧而忧的人道主仪精神,充满着一种积极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在于使人们看到现实的险恶和历史的局限。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发表于1878年,许多批评者认为《还乡》是哈代悲剧创作的真正开端,因为从这部小说开始,哈代一改先前那种歌颂田园生活、抒发田园理想的风格,转而去描写农民的悲剧命运,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同时也开始对产生这种命运的因由倾注了大量的思考.然而先前的评论大都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的变化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这个角度来阐发这一问题。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曲菲1,涂承日2(1.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术委员会;2.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部,河南洛阳471003)摘要:通过论述作者在长期探索中而选取创作题材的历程,对哈代悲剧性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作品风格的演化。

关键词:英国文学;悲剧;哈代中图分类号:I 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14(2003)02-0073-03为什么放着甜不尝,暖和的座儿不坐,偏挑那阴凄的调儿唱,辣味儿辣得口破。

[1]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十分独立的现实主义者”[2],他就是生前荣辱无常,死后褒贬不一的哈代。

托马斯·哈代(1840-1928) 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继狄更斯、萨克雷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敏锐地洞察了他所处的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社会和时代,用他那如椽大笔挑开了维多利亚王朝外表繁荣的面纱,描绘了在当时社会舞台上正演着的一幕幕悲剧。

他的作品,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主人公大多在挣扎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正因如此,有人评价哈代的作品,尤其是后期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观色彩”[3],认为哈代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发展成悲观主义哲学。

时隔多年,尽管有许多人士极力为哈代鸣冤,但是“悲观主义”的标签依然贴在哈代头上,以“悲观主义者”称之。

哈代本人是忧郁的, 尤其在他后期悲剧小说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

然而他又是刚毅的,他的悲剧小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判决,从中可感受到爱与恨、愤怒与抗议、同情与悲伤、信心与意志。

他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悲剧艺术大师,而“悲观主义者”是多年来施加在他头上的精神枷锁。

翻开《威塞克斯小说》,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扑面而来。

亨查尔、克林、苔丝、裘德等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痛苦与挣扎,最终都落得绝望与死亡的结局。

然而哈代并不是最初就力耕于悲剧的“荒原”, 在未着笔悲剧创作之前,先吟唱的是田园牧歌,之后其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折。

哈代的悲情

哈代的悲情

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其命运必然是悲
惨的。

性格悲剧
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 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 。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 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 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 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不的平静。
蔡奂发表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年11月第23卷第6期的 罪与赎:苔丝“中介新娘”原型 形象分析 中提出《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是 “从罪孽中得到救赎”的“中介新娘”——《圣经》原 型形象。这个“中介新娘”原型形象反映了哈代对僵化 的宗教道德说教的鞭笞以及对博爱、牺牲等宗教道德精 神的讴歌,具有丰富、深刻的现代内涵。
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剧意识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 为切入点,采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深入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 境。《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 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社会悲剧是人同社 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
命运悲剧
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
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作品里所
描写的克里克老板的大牛奶厂、富农葛露卑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写照),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
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苔丝作为一
武锦华发表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的《从<

哈代《无名的裘德》的悲剧意识探析

哈代《无名的裘德》的悲剧意识探析

哈代《无名的裘德》的悲剧意识探析摘要:《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天鹅之歌”。

这部小说描述了青年石匠裘德不幸的一生,涉及到人生经历中的诸多冲突,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蕴。

本文主要从婚姻悲剧和理想悲剧两个方面解读主人公裘德悲剧命运,并探讨造成裘德悲剧命运的深层根源。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哈代悲剧意识哈代是享誉全球的作家,被评论家们誉为是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名的裘德》是他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哈代在这部小说的语言中指出这是一部“壮志不遂的悲剧”。

主人公裘德虽处在社会底层,是一个小人物,却有着崇高的愿望,他一生致力于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回到原点。

他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裘德的理想悲剧与爱情悲剧,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败的制度、丑恶的金钱关系、虚伪的道德风尚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

这部小说描述了青年石匠裘德不幸的一生,涉及到人生经历中的诸多冲突,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他把人物放在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诸多冲突中,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作者不仅描绘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还揭示他们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一、裘德的悲剧命运体现1.情感悲剧裘德青年时聪明好学,受酒吧侍女艾拉贝拉的诱惑并同她结婚,但很快艾拉贝拉便抛弃了他。

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裘德移居基督寺,他遇到了表妹淑,两人一见钟情。

裘德与淑的爱情,是裘德情感生活中的主旋律,同时推动情节发展的主线。

他如痴如醉的爱着淑,钦佩淑的才华,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淑,他们两人是相互爱慕的,志同道合的。

但他们两人的爱情是悲剧性的,淑是一位孤苦的青年,聪颖、美丽、贤惠,她富有个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她只要觉得能让她得到自由的事情,她都原意去做。

裘德与淑不顾世俗偏见,他们冲破道德的藩篱,追求自然的、精神的爱情,不愿意和俗世间的人一样在教堂举行他们的婚礼,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亵渎了他们的爱情。

试析哈代诗歌中的悲观意识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试析哈代诗歌中的悲观意识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试析哈代诗歌中的悲观意识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蒋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蒋玲(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摘要:托马斯·哈代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英国诗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哈代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关系侵蚀下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的结束和农民阶级的毁灭。

所以哈代的大部分诗歌,也就因其这种选材和主题而产生了一种被批评家称之为“悲观主义”的感伤情调,悲观意识就像一条忧郁的黑线贯穿于他的爱情、自然、战争、死亡四大诗歌主题之中。

关键词:悲观主义;悲剧意识;象征手法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9-0162-02一、哈代悲剧意识的根源及象征手法的时代影响托马斯·哈代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才华横溢,一生从事文学创作长达60多年,横跨19和20世纪。

最初以写诗开始了他的创作,但苦于没有知音,中途转写小说,却始终没有中断诗歌的创作。

哈代的一生几乎贯穿了英国整个维多利亚时期,也正是英国工业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他敏锐而深刻地观察了他所处的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英国的旧经济和旧道德的崩溃,撕破了维多利亚王朝外表体面繁荣的面纱,揭露了资本主义毁灭农民的罪恶。

哈代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他的故乡道塞特郡,因此他对英国农村和农民的命运十分关注,虽然他信奉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理智上认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但在感情上却留恋过去,深爱宗法制农村的风土人情和田园生活。

哈代的作品具有一种历史文献性,它记录了英国南部残存的宗法制家长统治的农村毁灭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关系的侵蚀下,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的结束和农民阶级的毁灭。

二、哈代诗歌中悲剧意识的具体体现及意象运用艺术哈代擅长写抒情诗,文风质朴自然,这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诗坛独树一帜。

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元素反映出的现实主义-精选文档

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元素反映出的现实主义-精选文档

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元素反映出的现实主义-精选文档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元素反映出的现实主义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大师,他不仅以小说闻名于世,在诗歌领域里的成就也很卓越。

一些学者给哈代冠以悲观主义者的称号,在了解了他的生活,解读并分析他的诗歌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的诗歌里面确实含有一些悲观的元素。

然而,因此断定哈代是一位悲观主义者,还是有失偏颇。

哈代并不承认自己是悲观主义者,他曾写到:“所谓悲观主义实际上只是对现实的探索,只是为了改善人们身心的第一步”。

通过了解哈代的文学生涯可以得知他并非一直都很悲观。

在他的诗歌里的确存在一些悲观的因素,但这一点恰好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爱。

正如颜学军指出的,“哈代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位对人生悲剧性和可能存在的希望有充分认识的作家。

”二、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因素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在文学范围里,现实主义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描写方式的客观性,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揭露的批判性以及人道主义的体现。

现实主义的作家通常不会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而是以一种更隐晦的方式去表达。

这些特征都可以在哈代诗歌的悲剧元素中找到痕迹。

(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其现实主义托马斯?哈代经常描写黄昏、黑夜、寒冬、落叶、鸟等自然景物,并将其作为载体来暗示命运和爱情的不幸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黑暗中的鸫鸟》就是哈代通过对悲观意向的刻画表现其现实主义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倚在以树丛作篱的门边,寒霜像幽灵般发灰,冬的沉渣使那白日之眼在苍白中更添憔悴。

纠缠的藤蔓在天上划线,宛如断了的琴弦,而出没附近的一切人类都已退到家中火边。

在第一节中,哈代就用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现自然的萧瑟景致,他似乎想从自然中寻求安慰,因为自然一直被描述为“美的源泉”,但是看到自然所呈现的那副萧条的景象之后,哈代反而更加沮丧。

“寒霜”被描述为“幽灵般发灰”,冬日最冷的时节在哈代眼里却是“冬的沉渣”,而太阳则是“更添憔悴”的“白日之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哈代笔下的悲魂
作者:潘禹彦王慧芳耿凌菲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是农家女苔丝悲惨的一生。

苔丝的悲剧根源主要来自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等级观念,当时男性对女性的支配,社会的不公和她自身的性格特点。

哈代将苔丝的悲剧展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悲剧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悲剧根源;等级观支配;社会不公;性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78-01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托马斯·哈代,英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他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赛特郡,那里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哈代日后作品中的主要背景,在哈代的作品中常被他称作维克塞斯。

哈代的创作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时期,他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给劳动人民,尤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带来的各种不幸和灾难。

1虽然他着重刻画的是几乎没有工业化涉足的农村,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落后而相对淳朴的地方也在悄然地受到资本主义的侵蚀。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描写的是贫穷农家女苔丝悲惨的一生。

苔丝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来过日子,但是周围的环境却将她一步步逼上死亡的边缘。

二、苔丝悲剧的根源
(一)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等级观念
《苔丝》呈现了两种复杂的社会状况,维多利亚时期的等级划分不像中世纪那样是按血统划分的,而是以财富来划分。

德伯菲尔一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苔丝家按道理应该是正统的贵族血统,然而对于小说中所有的人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有关家谱的琐事。

那个时代金钱比门第更具有话语权,因此,亚雷克的父亲才能够顺利地用一大笔钱买下一个显赫家族的姓氏。

(二)当时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支配
男性在人类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于当今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男性地位的优越性还是随处可见。

圣经中伊甸园中的夏娃就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转变
的,而这就深深地影响到男女的地位分层,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男性对女性有支配的权利。

小说中也有所体现,亚雷克对苔丝是肉体上的控制,而这种控制是一种有意识的支配,他承认自己诱奸苔丝只是为了一时的享受,他恶魔般的行为让苔丝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安吉尔虽然表面上很爱苔丝,但他的实质也逃不过对苔丝的控制,只不过他的这种控制掩藏在常理之下,让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

正是如此,苔丝才会倍受精神的折磨,她不敢去破灭自己在安吉尔心中已经理想化的形象,诚实的本性和现实让她陷入矛盾之中。

(三)生活的不公
生活的不公一直缠绕着苔丝和她的家人,而这一切似乎都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而已。

苔丝不是有意要害死那匹马,但是她却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基督教告诫人们上帝是公平的,今生遭受的不幸会在来世得到补偿2。

然而这只不过是宗教抚慰麻痹人心的一种手段,即使是天堂,也未必会有所谓的公平。

苔丝在她孩子生下来以后是她亲自给孩子做的洗礼,这是苔丝对上帝最忠实的信赖,但是孩子的夭折,生活的艰辛让苔丝开始对上帝怀疑。

亚雷克皈依宗教后给人们传教,向有罪的世人讲说天堂的公平,然而他自己对苔丝所犯下的罪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他的宗教虚伪。

控制人类的那种力量是不可预见的,而且不一定会友善的对待我们。

苔丝在悬石坛的最后一次休息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里神不仅不公平而且冷漠无情。

(四)苔丝自身性格弱点
苔丝身上所体现的是农家女最善良,真实,勇敢的一面,但这些在我们眼中看似宝贵的性格特点在那个时候却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一大重要根源。

如果苔丝对父母不是那么孝顺,她也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苦而去德伯菲尔家当女佣,她的命运也不会沦落得如此悲哀的地步;如果苔丝没有那么善良,真诚,她也不会将自己的过去毫无保留的告诉安吉尔,也不会因此被他狠心地抛弃;如果苔丝没有那么勇敢,她完全可以彻底沉沦为亚克雷的情妇,不必再为真爱痴情地等待,也不会杀死亚克雷获得精神的自由。

苔丝勇敢真诚的代价就是被整个社会所抛弃,她的性格显然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社会格格不入。

三、总结
鲁迅曾经说过:“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是悲剧。

”苔丝的悲剧的是纯善女孩被资产阶级腐朽的伦理道德,虚伪的宗教教义,不公的社会和她自身的性格特点毁灭的悲剧。

哈代将苔丝这样一个青春美丽的姑娘塑造成一个人皆感慨的悲魂,但正是这种真实的悲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看到了人生的价值,因为觉得它有价值,所以才觉得凄凉。

苔丝的悲剧已经随哈代遗留在那个时代,而当今的我们去欣赏它,体会它,从悲剧中更清醒地看人生。

参考文献:
[1] Brian Phillips.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之苔丝[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