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授基础知识,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一环。
传统文化教育是保持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必要环节。
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一、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幼儿园的特点组织有趣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等。
2. 利用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引导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利用图书和影片等教具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鼓励家长带孩子参观一些文化场馆,如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等,这些活动也能提高幼儿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具体例子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幼儿期是知识吸收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趣的实例来讲解传统文化知识。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利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来说明儒家、道家和佛教等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核心价值,如“孔门弟子”、“孟母三迁”等。
2. 采取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如查阅文献、观看电影、游览文化遗址等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幼儿。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展示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感性认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互动教学,如数码相框和传统工艺表演等,让幼儿们更生动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四、强化传统文化的贯彻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单纯的、一次性的任务,而应是一项全年教育体系布局的工作。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在幼儿园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自然的了解和认同。
2. 对传统文化教育进展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总结教育成果和反思教育的不足,为后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提供良好的参考。
幼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 目标 的指导下 ,创新教学 内容要 跳出传
统的识字 、精读 、略读 、习作等课堂教学思维方式 。通过创新
扬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的手法 ;从结 构上 看有铺垫烘托 、前
后照应 、设置悬 念等。
脉。 ”可知 ,优 秀的传 统 文 化 对整 个 社 会 的影 响是 无 可 比拟 的 。肇庆市近些年来也 紧锣密鼓地推行传统 文化 的教 育 ,从学 前教育至 中小学 ,无一不重视 。教育培养高 素质人才是时代赋 予教育工作者 的神圣 职责 。高素 质人 才应 该是 具有 扎 实 的专 业知识和深厚 的人 文 素养 的结 合 ,应 当是 知 识全 面 、灵 魂 高 尚、胸怀博大 、全 面发展 的人 。而我们 源远 流长的传 统文化为
等 。鉴赏形象 ,要弄 清文 学作 品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是怎样塑
造 出来 的 ,有 怎样 的 典 型 意 义 。
题 材 上 、写 法 上 、语 言 上 以及 风 格 上 具 有 相 同 或相 异 之处 的 文
章 。拓展 阅读 的方法 :由课文 向原著拓展 阅读 ;由课 文向评 论 拓展 阅读 ;由课文 向作者拓展 阅读 ;由课 文向同题 作品拓展阅
上得 到传 承 ,得到发扬光大 。
一
、
中 国传统 文化 的 内涵
中华 民族的传统 文化 是共 同生 活 的各个 不 同 民族 传统 互 相交 融的结果 。历史上 出现 了众多 的文化 ,但这些并不都是传 统文化 ,只有具有重要价值 、长期积淀下来 、具有生命力 的文
文学作 品塑造 的人物及其精 神面貌 和性 格物征 。包括小说 、散 文 中的形象 ,诗歌 中的意象 。如莎 士 比亚笔 下的罗密欧 、朱丽 叶 ,曹雪芹笔下 的贾宝玉 、林黛玉 ,鲁迅笔 下的孔乙 己、阿 Q
浅谈幼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浅谈幼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高素质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结合;应当是知识全面、灵魂高尚、胸怀博大、全面发展的人。
而我们伟大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造就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内在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无比丰富内容。
但近年来,受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年轻—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很少,自觉或不自觉的忽略甚至否定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
—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已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沦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理应让学生明确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教师身上得到传承,得到发扬光大。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中国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古代典籍、道德价值、人生理想和礼仪习俗等要素在内的文化概念。
二、对幼师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意义1.幼师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幼师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常识。
对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有着明显的“去中国化”。
许多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化素养成为了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其中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传统文化素养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既包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也包括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从语文教学的传统出发语文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中,还体现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学习者,也有利于他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从教学内容的拓展出发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容拓展。
除了课本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去了解民间故事、成语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书籍或者网站,了解各种民族传说、古老的手工艺品制作方法等内容。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从教学方法的改进出发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应该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对立,我们应该用新的教学方法来传递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以讲故事、游戏、互动等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总之,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生成为可以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份子。
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容拓展,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从听到说,从读到写,在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形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素养。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
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 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
幼儿园教师首先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诚信、礼仪、孝道等。
这些价值观对于幼儿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创建浸润式的传统文化环境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环境中应创造浸润式的传统文化氛围。
可以通过布置传统文化主题的展板、摆放传统文化的艺术品、学习传统文化的乐器等方式,使幼儿身处于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可以安排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传统技艺的体验等,让幼儿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结合游戏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如选择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体验传统文化活动。
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4. 制定系统的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幼儿园教师应制定系统的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将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可以根据季节、假期等特定时段选择相应的主题,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活动。
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5. 注重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需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或座谈会,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经验。
教师还可以向家长介绍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幼儿园传统文化培养教学方案与反思
幼儿园传统文化培养教学方案与反思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基因。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和传承。
本文将就幼儿园传统文化培养的教学方案进行探讨,并对其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
1. 传统文化培养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正是儿童接触社会的最初阶段,通过传统文化的培养,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身份和文化。
同时,传统文化培养还能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幼儿园传统文化培养教学方案(1)融入课堂教学:在各个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文化活动组织:安排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传统游戏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通过组织家长参与,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3)故事传承和演绎:讲述一些传统文化的故事,如《济公传》、《白蛇传》等,通过幼儿的角色扮演和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情感。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演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方案的反思与改进尽管传统文化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限,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
其次,教学方案有时过于死板,缺乏创新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家长的参与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形成教育共同体。
为了改进传统文化培养的教学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供专业培训: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的传统文化培养培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引导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2)注重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互动教学、情景模拟、游戏教学等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传统文化素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全球传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了一个让人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经典文学、传统节日等内容,不仅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古诗词进行解析,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装表演、传统手工制作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感受文化氛围除了学校的教学活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感受文化氛围。
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古迹等地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书法、传统绘画、传统舞蹈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阅读课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写作课中,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关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作文,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语文教师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使者,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变得更加重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本文将就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涵盖了古代经典文学、传统文化艺术和语言文字等内容,通过古诗词、古文、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写作、表达和欣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学习《论语》、《诗经》、《史记》等经典著作,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思想文化,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歌赋,学生可以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妙,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
中国书法、国画、剪纸、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传统文化艺术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形式,学生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历史典故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讲解孔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通过讲解《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让学生了解古代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知和体验,使之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历史背景和传承价值。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实践,让学生通过阅读、诵读、写作、表演等方式,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结合,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代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显得格外重要。
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教育学生尊重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包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民族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古文名篇以及历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尊重和借鉴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
可以通过讲解孔子的《论语》和《大学》等经典著作,教育学生尊重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
还可以通过讲解古代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注重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实践。
传统文化是活生生的历史和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深刻感受文化的魅力。
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和文化景点,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民间舞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通过传统文化的鉴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诗词歌赋、曲艺戏曲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文学创作能力。
可以让学生朗诵古诗词、赏析古文名篇,欣赏古代绘画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作品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传统文化的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备受关注,而语文教学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其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一、传统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传承,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绘画、戏曲等多个方面的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道德修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予以重视并加以有效地培养。
1. 整合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整合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通过选取古诗词、古文名篇等传统文化经典作为教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共鸣和感悟,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2. 提升传统文化教学的趣味性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应该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诗歌朗诵、文学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传统文化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1. 引言1.1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人生智慧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孝道思想、忠诚精神等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文化阅读空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语文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1.2 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传承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接触、学习、体验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密切相关,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成分和审美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内涵,培养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传统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和人伦关系,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体和谦逊。
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密不可分。
通过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还可以培养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摘要】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对语言的理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学作品等途径。
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加强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应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学生打开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素养培养,影响,融入,方法,途径,意义,综合素质,重要任务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边缘化和遗忘的危机。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历史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人生哲学。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诗词、文言文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对学生素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通过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历史典故、传统文化节日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加强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语文教学一直被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上有所突破和突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议。
一、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传统文化素养,简言之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同时具备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形成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式。
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传统文化素养要求我们认同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包括仁爱、和谐、诚信、孝道等,这些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传统文化素养要求我们能够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尊重古人们的发明创造和思想认识,这有助于扩大我们的文化视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是具备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素养要求我们具备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如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养生之道、佛家的慈悲心肠等,这些思想和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和骨骼。
是形成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式。
传统文化素养要求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以及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和乐观向善的品质。
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社交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我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它包含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涵养优秀的文化品质,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思想。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一、教材内容的选取语文教材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
教材中的课文、故事、诗歌等内容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逐渐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诵古诗、演绎古代传说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且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得到融合和提升。
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引入传统文化艺术,如书法、国画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是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培养,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诗文朗诵比赛、传统文化手工制作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并且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还可以注重传统文化节日的传承和庆祝,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语文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
在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中,语文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平台。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的鉴赏、古文的解读、民间故事的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通过接触和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语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渊源和发展,从而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尊师重教、孝老爱幼、礼貌待人等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支柱。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融入相关的课文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学校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参加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学校还可以邀请文化名家来校进行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学校,在家庭和社会中也可以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谣、观赏传统戏曲等形式,让孩子在家中就开始接触传统文化。
社会上还可以设立交流平台,让年长者和年轻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交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1. 引言1.1 传统文化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认同。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渊源和传统风俗,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传统文化内容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古诗词、典故故事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实施。
2. 正文2.1 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与传授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与传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和灵活运用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和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和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中国古代典籍、传统节庆、名人故事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可以讲述《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道义和价值观念,培养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如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通过这些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素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追求道德伦理的高尚和精神智慧的升华。
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1. 语文教学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2. 利用“文化节日”等特殊时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利用重阳节、元宵节等节日,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和意义,通过参与和传承,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开设专题式教学。
通过开设“古代文学鉴赏”、“传统艺术欣赏”等专题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 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2. 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
通过学生自己编写文章、制作微电影等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传统文化的精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理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最终,希望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能够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底蕴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其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一、注重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领略其中的魅力,并能够从中学到道德、情感、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著作,让他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情感和道德修养。
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通过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学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还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学生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习俗等,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还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传统民间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内涵,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是当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注重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讨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精品、文学作品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而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自信,学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成果,例如古代的诗词歌赋、传统曲艺表演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欣赏和学习古典文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学生还能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从而提升情感体验的能力。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加深学生的人文思考和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于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古代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经典,了解其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这样一来,学生的人文思考能力和道德意识可以得到深化,为他们的人生成长提供指导和引领。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智慧和创造力是前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和积累的。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前辈们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成果,如古代科学发明等,了解到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必须得到重视。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创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和信仰,是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国学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教育氛围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教学内容是培育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是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古文,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认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等名言警句,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和修养品质;学习《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句子,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引导学生立足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方法是培育传统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读书、诵读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和意境之深,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讲解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和精髓,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启发式、情感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学校教育氛围是培育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社会化环境,应该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创设生动、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环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6-
科教文化
幼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迟运德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高素质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结合体,应当是知识全面、灵魂高尚、胸怀博大、全面发展的人。
而我们伟大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造就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内在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无比
丰富内容。
但近年来,
受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很少,自觉或不自觉的忽略甚至否定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沦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理应让学生明确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教师身上得到传承,得到发扬光大。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
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
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是具有
鲜明民族特色的、
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中国语言文字、文学艺术、
古代典籍、道德价值、人生理想和礼仪习俗等要素在内的文化概念。
2对幼师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意义2.1幼师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幼师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
生缺乏起码的常识。
对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有着明显的
“去中国化”。
许多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
她们追赶潮流,追求时尚,却把汉字写得东倒西歪,对汉语的名著经典一问三不知。
2.2幼师生传统文化道德缺失有调查还表明,幼师学生存在一定的传统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责任感缺失,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缺乏感恩意识,心灵脆弱、受不得挫折,出口
成脏,厌学逃学、
打架斗殴。
诚信缺失,恶意拖欠学费、考试作弊、旷课、学生求职简历弄虚作假的现象存在很多。
2.3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幼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丰富,既包括爱国情
感、民族精神、伦理观念、包容意识、责任态度、道
德标准,还包含仁爱、
诚信、感恩、共处等传统美德。
丰富的民族文化结晶,是幼师教育的生动教材,它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
载物,和而不同”
的包容意识;仁爱、诚信的民族品质;“正己”“修身”的道德标准;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4幼师生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幼儿园教育是人的一生的
“底色教育”。
很多长大后成名成家的伟人,总结他们一生的教育过程,都不约而同的说过,幼儿园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形成对这个世界初步感知的黄金时期。
在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师无疑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
作为为学前教育输送师资的幼儿师范学校,对在校幼师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
3幼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3.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选文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学中的精品,蕴涵的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
因此,幼师语文课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尤其要重视深刻反映历史和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
想感情、
智慧理性、感同身受地教,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3.2提供传统文化阅读书籍与资料
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仅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是不够的。
因此,幼师语文教师要根据幼师生的职业特点,引导她们阅读一些传统文化书籍与
资料,如《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千金裘》、《千家诗》
、《增广贤文》等。
通过阅读,一方面,增强幼师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一方面,为幼师生今后从业奠定基础。
3.3营造传统文化氛围3.3.1教师自身情绪感染
在学习每一篇古典文章时,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人文素养才能提高。
3.3.2环境的创设
精心打造学校文化阵地。
我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寝室等都以古典诗词命名,经典古诗词上墙、上橱窗、上楼梯、上草坪、上校车。
抬头是唐诗,
低头是宋词。
诗仙、
诗圣、诗杰、诗怪、诗鬼等名家逸事、名家作品在我校文化长廊里随处可见。
走进
校园,阵阵诗意扑面而来。
从而让学生在书香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教
室里,有各班精心开辟的
“古诗角”,精美的设计,尚雅的插图,更显得诗意盎然。
3.3.3利用多媒体营造气氛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诵古诗文,或制作精美画面配合古典名著的讲解,品味语言的意蕴美,文章的意境美,思想的崇高美,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心灵。
3.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
课外活动,提高幼师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3.4.1课内练讲
利用语文课课前的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知识,如一句古典名言警句、一个成语、古代名人故事等。
3.4.2古诗词摘抄、诵读比赛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我国民族语言运用的典范。
进行古诗词摘抄、诵读比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使他们喜爱这些经典的语言文字。
而学生不断接触古诗词,自然而然的可以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表现出成熟、知书达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因此而得到
传承、
发扬。
3.4.3举办传统优秀文化讲座每学期可以举办两次讲座。
以讲座为平台,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4.4开展“寻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特点等。
3.4.5精读传统经典,写读后感
名著的阅读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
利用寒暑假让学生精读一至两部传统经典名著,并写出2000字的读书笔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罗继全,朱鹰屏.论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8,2.
[2]梁淮平.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谈[J].江苏高教,2008,3.
[3]陈彤.大学语文要重视学生民族精神培育[J].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2.
[4]冯兴宝.莫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缺失[J].基础教育研究,2008,7.
[5]李宗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3.
摘
要: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它既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它是整个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对幼儿实施
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师无疑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
语文教学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
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面都要有所作为。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