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总结提升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2、隋朝的统一:(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1、开通者:隋炀帝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4、大运河的规模:○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1隋朝时,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3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2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强盛的隋唐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定都长安。
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消灭江南的陈朝,统一了南北方。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个世纪的分裂局面,为后来唐朝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繁荣——“开皇之治”:人物隋文帝措施隋文帝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史称“开皇之治”2.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出身门第,普遍士人虽有真才实学却常入仕无门。
(2)创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②隋炀帝: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和差额选拔人才的制度。
(4)影响:①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②使普通士人有机会凭才能入仕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士人读书的风气更加盛行,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地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认同。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开通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劳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①积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消极:致使劳役征发过急过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名存实亡。
5.问题探究:隋朝与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那么它们灭亡的原因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这两个短命的政权又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呢?(1)原因:相同原因:秦、隋两朝都实行了暴政,秦、隋两朝都因暴政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走向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灭陈,统一南北。
2,大运河的开通:①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开始时间:605年。
③隋炀帝④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⑤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3,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河流。
4,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5,唐太宗任用的重要贤才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6,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7,唐玄宗统治前期实行的政策: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使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8,唐朝盛世经济繁荣体现在三方面:农业的繁荣,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农业的繁荣表现有: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蔬菜有很多新品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筒车。
唐朝手工业发达。
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9,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日趋衰落。
10,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1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为完善科举所做的贡献。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618 年, 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626年,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 唐太宗。 3.唐太宗在位20多年,虚心 纳谏 ,从善如流,知人 善任 , 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得到 进一步发展,国力 增强 ,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4. 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为后来 “开元盛世”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唐玄宗 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 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定都逻些。唐太
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 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有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白居易等。
(2)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 (3)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其中吴道子的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5)意义:加强了南北 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3.开创选拔官吏的 科举 制度: (1)隋文帝 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 时,进士科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成为历朝 选拔官吏的主要 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 年。 4.隋朝创立 三省六部制 (唐朝进一步完善。) 5. 618 年,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的 残暴统治 ,(隋的暴政)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 (1)日本的遣唐使 (2)鉴真东渡 (3)玄奘西行,著有《大唐西域记》 (4)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 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 成就。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两种不同的演变过程。
先是封建制度,然后是由宗法制度过度到三纲五常制度。
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建制度,西周在封建制度上进一步发展。
由周公旦重修周礼,确定宗法制度后出现了三纲五常制度。
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有所呈现,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兴衰,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同时,也要学习这些朝代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第二章世界文明古国的兴起1. 埃及文明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农业、宗教、金字塔等方面的知识。
2. 希腊文明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希腊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奴隶制度、战争、建筑技术、哲学、戏剧、奥运会等方面有所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学生需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宗法制度、三纲五常制度、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农民起义等。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变局1. 近代中国的动荡七年级历史下册要求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动荡。
从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等方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 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近代中国受外部侵略的同时,还面临了国内割据的问题。
了解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情况至关重要。
第五章世界民主史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生需要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了解工农联盟。
2. 世界各国的民主和专制转变历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民主和专制转变的历程,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民主和专制转变过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整理(2023春最新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革新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君民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二、女皇武则天(1)称帝: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作用: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和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背景: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
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2)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1 原始社会1.1.1 元谋人和北京人-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生活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采集和狩猎1.1.2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活时代:距今约3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磨制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和捕鱼、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1.2 部落联盟1.2.1 炎帝与黄帝- 炎帝与黄帝的关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曾进行阪泉之野之战,后来炎帝族战败,归顺黄帝族,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 华夏族的形成:炎黄战败蚩尤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2.2 尧舜禹的传说-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 传说中的禅让:尧将部落首领位置让于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于治水有功的大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1 夏商西周2.1.1 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2.1.2 商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2.1.3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 制度:分封制2.2 春秋战国2.2.1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2.2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2.2.3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确立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1 秦汉3.1.1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3.1.2 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练习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隋唐时期)一、知识梳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坚(隋文帝)都城:长安统一南北:589年灭统一全国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开凿时间:605年大运河的开通中心:起止: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吸取隋亡的教训政府要轻徭薄赋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
农作物种植: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农具改进: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大都市有长安、、、商业: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分坊和市。
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907年唐朝灭亡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关键人物: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措施武则天增加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容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700多年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人称“药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人称“诗仙”诗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三吏”“三别”称他为“诗圣”诗歌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新乐府》诗歌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送子天王图》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吸取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二、隋朝与朝的相似之处:1、它们都结束我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朝结束了春秋战果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局面,于589年实现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
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科举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繁荣与启蒙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联盟,商汤铲除夏朝之后建立了商朝。
商朝:商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商朝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大夫与王结合的军事封建主义社会。
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朝代,它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实行了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周朝以分封制度加强皇权。
二、中华文明的开端1.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中国的母亲河 - 黄河,流经8个省区。
国内干流主要沿陕西渭北平原进入黄土高原,并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地区。
2.黄河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黄河流域,中国形成了以早期的农耕、城市和国家为标志的华夏文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以地区战争而著名。
战国时期,中国各国争夺霸权,封建制度日益加强,孔子、老子、孙子等众多思想家达到了巅峰。
2.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在由分封制向等级制度的过渡时期,东周王朝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四、秦朝的建立1.秦国的迅速发展: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迅速统一了全国,被称为“嬴政统一中国”,实现了“封国变郡县”、“接壤变界河”、“量兵变质”的重大改革。
2.‘’ 嬴政的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秦国从一个小国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了中央集权的目的。
第二章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一、周朝的农业生产1.农耕业生产的基本状况:周朝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核心工具是犁、耙、镢。
2.农业技术的发展:周代的农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耕地和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周朝的农业生产水平非常高,足以支撑周朝统治的稳定。
二、商朝的商业贸易1.商朝的贸易货币:商朝在贸易中主要使用金、铜、铁、布料等为货币,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用品和奢侈品。
2.商朝的贸易网络:商朝对外贸易范围较广,商贸活动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并且由于货物的交换收益,商贸贸易收益预期较高三、秦汉的手工业发展1.手工业的基本情况:秦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服装制造业和冶铁业是其中一个显著特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隋唐的政治与经济2.合同为一家(民族关系)3.对外友好往来(外交关系)4.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剖析重难点1.隋朝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注重节俭;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发展科举。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加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为盛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在经济繁荣方面。
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复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XXX(XXX)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是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公元618年,XXX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XXX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意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XXX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统治者提倡节俭。
XXX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XXX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由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流通七省区。
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开创科举取士制度XXX时,XXX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同时,科举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常设很多考试科目,其中进士和明经是最为重要的。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开皇之治:(1)措施: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皇帝:隋炀帝。
3、开凿时间:从605年起。
4、路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创立(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评价(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2、隋末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年代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知识梳理:(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五大水系)(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建立:①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暴政体现为: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教材问题解答: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材P5“课后活动”)参考答案:(1)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2)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有机会通过考试参政,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把选オ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强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放性设问:1、大运河的开凿是好事还是坏事?参考答案: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即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参考答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维护沿河名胜古迹,防止建设性破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1)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巩固统治:(1)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7.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9.过程:(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1.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2.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1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拓展提升】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要点1(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要点(第一单元)繁荣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3、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从605年开3、起止: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二千多仅公里。
4、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建立:隋末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同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1、措施:(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不过分压榨人民(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勤于政事,提倡节俭(4)任用贤臣,虚心纳谏(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臣)2、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三、女皇武则天1、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2、局面: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措施:(1)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3)提倡节俭。
2、局面: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1、农业:(1)水利的兴修:四十多处大型工程(2)农耕技术的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3)农作物的推广:蔬菜、茶叶(4)工具的进步:曲辕犁、筒车(5)抗灾能力增强2、手工业:(1)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有许多大都市(2)长安:布局:分坊(住宅区)和市(商业区)地位: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背景:魏晋以来,选拔官员主要以门第出身为标准,弊端突2、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二、科举制的完善1、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2、关键人物:(1)、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2)、大力提倡科举,形成殿试制度,创设武举(3)、曾八次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选拔了许多有才学的人(2)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3)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4)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影响深远和同为一家一、突厥汗国的兴衰:1、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
教版
本文档总结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为学生复提供指导。
一、大地的变化与发展
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 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分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 地球既自转又公转,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变化,公转使得地球有四季变化。
2. 大陆的漂移
- 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的相对移动。
- 亚洲大陆漂移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古代的文明与变革
1. 文明和变革的定义
-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 变革指的是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 本单元主要研究了两个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和南美印加文明。
- 埃及文明的特点:河流文明、法老统治、金字塔建筑等。
- 南美印加文明的特点:太阳神、宏伟建筑、农业发达等。
三、经济与社会的变革
1. 商业与交通的发展
- 商业发展推动了交通的发展,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
绸之路。
-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2. 农业与手工业的变革
- 农业方面,我们研究了农田水利和农具的改进。
- 手工业方面,我们研究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
- 统一全国。
-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开通大运河。
-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唐朝。
-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用人方面:虚心纳谏,任用贤能。
如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才。
- 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 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 女皇帝武则天。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 治国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
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二
民族团结和中外交往
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 民族 团结 吐蕃 友好关系。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
建筑
长安城
特点
李白
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特点: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诗仙”的美誉 特点: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 的诗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唐诗
代表 人物
杜甫
白居易
特点: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单元总结提升
颜真卿 书法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阎立本 绘画 吴道子 音乐、 舞蹈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总结提升
知 识 整 合
建立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工程 建立 隋朝 科举制的创立 隋朝灭亡
统一全国 大运河
单元总结提升
皇帝
建立
两大盛世局面 隋唐 时期: 繁荣 与开 放的 时代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原因 表现 皇帝 原因
唐朝
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文化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安史之乱 与吐蕃的关系等 唐诗、书画、 乐舞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盛世经济 表现
玄奘西行天竺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单元总结提升
核 心 必 记
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史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时期的重臣: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被称为“房谋杜 断”;魏征是著名的谏臣。 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6.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 备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艺术
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
单元总结提升
7.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白居
易。
9.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6次东渡 日本终获成功的僧人——鉴真。 10.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的使者——玄奘。
单元总结提升
专 题 梳 理
专题一
隋文帝
隋唐清明盛世
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唐太宗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武则天
。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蕃赞普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 “唐蕃会盟碑”,表明时代友好。
单元总结提升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遣唐使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中外 交往
鉴真 东渡
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
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到达 天竺后,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回国后,根据他的
玄奘 西行
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 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 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三
Hale Waihona Puke 唐朝的建筑与文化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 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