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bcc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9.png)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中班科学《空气》教案(通用17篇)中班科学《空气》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3、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2、物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难点: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活动过程:一、找空气。
教师变魔术,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2、幼儿回答。
3、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让塑料袋变的鼓鼓的吗?那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空气宝宝的吗?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5、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引导语: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二、实验:手帕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到处都是的。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4、实验二: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11c4ea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f.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
2.难点: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气球、塑料袋、漏斗、水、玻璃杯、蜡烛、火柴。
2.环境准备:实验操作台、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引导部分(1)教师出示气球,邀请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和颜色。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气球里装的是什么吗?(2)教师邀请幼儿尝试吹气球,引导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师:你们在吹气球的时候,感觉到了什么?2.探索部分(1)教师将塑料袋套在漏斗上,将水倒入漏斗中,邀请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塑料袋为什么会鼓起来?(2)教师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蜡烛、火柴、玻璃杯验证空气的存在。
师:请你们用蜡烛和火柴进行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3.实践部分(1)教师邀请幼儿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然后松开塑料袋,观察空气的流动。
师:你们感受到了空气的流动吗?空气是从哪里来的?(2)教师邀请幼儿将收集到的空气倒入玻璃杯中,观察空气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空气和水会发生什么反应?师:通过今天的实验,你们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特征?(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空气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五、活动反思1.活动效果: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和特征,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教师引导: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得当,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3.活动组织: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互动充分,分组实验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培养了合作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5a64fd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2.png)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
教案名称:中班科学活动——探索空气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装有水的透明瓶子、气球、塑料袋、蜡烛、打火机等实验材料。
2. 幼儿准备: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周围充满了什么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引入主题——空气。
(二)主体部分:
1. 实验一:感受空气
教师演示将气球套在瓶口,然后将瓶子里的水倒出,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 实验二:探索空气的性质
教师引导幼儿用鼻子闻空塑料袋和空瓶子,让他们体验空气是无味的。
再让幼儿看透过瓶子的光线,让他们知道空气是透明的。
3. 实验三:空气的力量
教师点燃蜡烛,然后用塑料袋罩住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从而理解空气的力量。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空气的性质,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性质,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以上就是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探索空气”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次奇妙的科学之旅:中班空气探究教案
![一次奇妙的科学之旅:中班空气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b9d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5.png)
一次奇妙的科学之旅:中班空气探究教案近年来,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空气质量问题成为了不少人广为关注的话题。
而在幼儿教育方面,如何引导幼儿认知周围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则是班级教育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那么,在中班的教育过程中,如何进行空气探究教学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一次奇妙的科学之旅:中班空气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空气,以及空气的组成成分。
2.通过实际操作方式,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和感知空气的状态。
3.帮助幼儿认识空气的异味和污染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空气质检仪器2.空气气味分类卡3.空气污染知识材料4.搜索引擎(可选)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空气的状态通过展示许多空气气味分类卡和模型,让幼儿认识空气中各种气味,如花香、油漆味、香蕉味等等。
然后教师给幼儿展示一些易于产生异味的场所,例如学校厕所、餐厅、花园等等,引导幼儿去观察和体验空气中的异味和其变化。
通过这个环节,幼儿可以感性地认知到空气是什么,空气中有哪些成分,以及空气状态发生变化时会有什么样的气味。
进行空气污染知识普及针对幼儿认知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幼儿介绍一些空气污染的知识,让幼儿意识到什么是空气污染,以及空气污染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进行实际操作接下来,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和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空气质检仪器进行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到什么是科学探究空气质量的方法和过程。
打开仪器,让幼儿看到“浓度”的数据,以及不同数据在显示时的色差等效果,引导幼儿用观察、比较和推理的方式,分析和认识不同的空气污染源,进而理解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展示对比结果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帮助幼儿对比不同空气质量、不同的空气污染源在空气质量中的影响。
并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和抵制污染。
在一次奇妙的科学之旅:中班空气探究教案中,我们通过帮助幼儿认知空气,感知环境,进行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幼儿对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环保意识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中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9125df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8.png)
中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什么。
2.了解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3.培养学生保护空气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气球、风车、小扇子、塑料袋、吸管、盖子、盆、水、小石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探究空气的存在)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看看我手里的气球,它是满的还是空的?”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进行讨论。
2.展示(证明空气的存在)教师拿起一个空气充足的气球,让学生观察并用感觉说说这个气球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了解空气的特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气球膨胀的原因,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气球会膨胀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逐步引导他们了解到气球膨胀是因为空气的存在。
4.探究(感受空气的力量)活动1:吹风轮教师给每个学生一把小扇子,并让他们用力地吹动小扇子观察周围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的风。
活动2:风车转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个小风车,让他们用口吹风车观察它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的风力。
活动3:吸力测试教师拿出一个空塑料袋,让学生用吸管吹气进去,然后迅速用手捏紧袋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袋子的变化,并让他们解释。
5.总结(总结空气的特性和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讨论的内容,总结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例如:空气无形无色,但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可以膨胀物体(如气球);空气可以产生风;空气的压力可以起到吸力作用。
6.拓展(保护空气)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空气的方法,如少开车、少用电、减少垃圾等。
教师给学生举一些例子,让他们进一步思考。
7.实践(观察水面的浮力)活动4:水中的浮力教师将一盆水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水的特性,然后将一块小石子放在水面上,观察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石子浮在水上的原因。
8.评价(互动评价)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空气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存在有了初步认识,并学会了观察和探究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中班教案
![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中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1012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3.png)
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中班教案教案标题: 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中班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空气的压力和运动。
教学资源:1. PPT幻灯片或图片展示。
2. 实验用具: 气球、吸管、水杯、纸张等。
3. 教学辅助材料: 空气的图片、图表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例如: "你们能看到空气吗?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探索空气的性质:1.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气球,并引导他们将气球吹起来。
2. 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并引导他们描述气球变大的原因。
解释气球内部充满了空气。
实践活动-吸管水杯实验:1. 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并放置一个吸管在水杯中。
2. 让学生预测当我们吸掉吸管中的空气时,会发生什么。
3. 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吸掉吸管中的空气,并观察水杯中的水的变化。
引导他们描述水的变化情况。
实践活动-纸张实验:1. 拿一张纸,并让学生预测当我们用手快速拍打纸张时,会发生什么。
2. 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纸张,并观察纸张的变化。
引导他们描述纸张的变化情况。
总结和评价:1. 通过回顾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例如: "空气可以膨胀和收缩,它可以使气球变大,水上升等。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例如风的吹动、气球的飘浮等。
2.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空气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空气性质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回答问题的记录,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与空气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制作风车、气球火箭等。
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
![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89eb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2.png)
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介绍: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探索和思辨的能力。
本教案将以空气为主题,带领中班幼儿一起探索空气的神奇之处。
一、引入让幼儿们坐在一起,问他们都知道什么是空气。
让幼儿们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信息,引发他们对空气的思考和好奇心。
二、探索1:空气的存在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一只蜡烛,一张纸片。
步骤:1. 将玻璃瓶倒扣放在桌子上。
2. 点燃蜡烛。
3. 将燃烧的蜡烛小心地放入玻璃瓶内。
4. 观察现象。
引导问题:1. 蜡烛在玻璃瓶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 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帮助幼儿思考:1. 玻璃瓶里有什么?2. 瓶里的东西对蜡烛有什么影响?三、探索2:空气的占据材料:一只饮料瓶,一根吸管。
步骤:1. 将饮料瓶装满水,再加入一些食用油。
2. 将吸管插入瓶子中,确保底部浸泡在油中。
3. 吸住吸管的一端,然后轻轻吹气到瓶子里。
4. 观察现象。
引导问题:1.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 为什么水会被驱逐出来?帮助幼儿思考:1. 你的呼气对瓶子里的水和空气有什么影响?2. 为什么只有水被驱逐出来,而油却留在了瓶子里?四、探索3:空气的压力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一只橡皮球。
步骤:1. 将塑料瓶塞住,让幼儿用力将橡皮球塞进去。
2. 观察现象。
引导问题:1. 幼儿们用力将橡皮球塞入瓶子时,有什么变化?2. 为什么橡皮球进入瓶子后无法再被取出?帮助幼儿思考:1. 为什么橡皮球能进入瓶子?2. 为什么橡皮球进入瓶子后就无法再被取出来了?五、总结通过上述的探索实验,幼儿们对空气的一些神奇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发现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并且可以对物体产生压力。
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实验中的现象,他们还能想到其他与空气有关的实例吗?六、延伸可以通过观察风车自转、吹气球鼓胀等实验来进一步理解空气的特性。
同时,幼儿们还可以参观附近的公园或户外场所,观察风的存在并讨论有关风的问题,例如风的起因、作用等。
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
![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0a092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4.png)
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我们周围的物质,并认识到它的存在和重要性。
2.探究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3.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启发学生提出关于空气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气球、吸管、风车、气球泵、气球等。
2.材料:魔术贴、木块、纸片、牛奶盒等。
3.实验器材:注射器、漏斗、玻璃器皿等。
4.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教师展示一个充好气的气球,让学生描述看到的以及气球具有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发表一下关于空气的评论。
实验活动:1.实验一:吸气球材料:气球、吸管步骤:(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气球和一个吸管,让学生自由尝试吸气球。
(2)学生试吸气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充气起来?是什么进入了气球?(3)学生的思考完成后,教师告诉学生是空气进入了气球。
2. 实验二:魔法吸管材料:魔术贴、吸管步骤:(1)教师拿出一个装有牛奶的盒子或瓶子,上面贴着魔术贴。
(2)教师把吸管伸进瓶子中,然后尽量吸出盒子里的牛奶。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为什么可以通过吸管吸出牛奶?是什么进入了吸管?3. 实验三:风车转动材料:纸片、鞭炮、风车步骤:(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风车。
(2)学生轻轻呼气在风车上,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风车转动?为什么呼气会使风车转动?扩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更多关于空气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例如:空气在哪里?空气有重量吗?空气会变成液体吗?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今天学到的关于空气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巩固与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空气的理解程度。
五、拓展活动1.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庭中不同东西受到风的影响。
2.参观实验室:带学生参观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并探究了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空气真奇妙中班科学教案
![空气真奇妙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9ac2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d.png)
空气真奇妙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2. 能够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性;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纸、一瓶水、一个空气泵;2. 图片或视频资料: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3. 板书: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小视频或者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欲望。
2. 游戏探究(1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空气。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抓住一个充气的气球,然后放开手,观察气球飞走的过程。
让学生自由讨论,发现气球为什么能够飞起来,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因为气球里面充满了空气。
3. 实验观察(15分钟)a. 首先,教师将玻璃杯倒扣在桌上,然后移开手,观察玻璃杯是否被吸附在桌面上。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玻璃杯会被吸附在桌面上?”b. 接着,教师将纸放在玻璃杯上,再用手指按住纸的边缘,快速翻转玻璃杯。
观察现象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不会掉下来?”c. 最后,教师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然后用空气泵将水从杯中抽走。
观察现象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被抽走?和空气有什么关系?”4. 理论知识解释(10分钟)a. 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空气具有重量和体积,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b. 教师可以用板书的形式,将相关概念和现象归纳总结,并与同学一起复习。
5. 合作探究(15分钟)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相关的现象进行观察和讨论。
例如,可以观察风的存在、气球的漂浮等现象。
b.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共同观察和解释现象,并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巩固学生的理解。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空气》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0eb56c7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1.png)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空气》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空气》,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以魔术形式引入主题师:魔术表演老师把一张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可以轻轻跑,可以随意摆动胳膊,纸不落地。
二:基本部分1、幼儿每人一张纸,让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不能让纸落地。
让幼儿说一说谁的手掌吸住了纸,是怎么做到的?幼儿:把纸直接放在手掌上,跑起来2、师: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吸在手上的?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转起来、摆动手臂3、解答:把纸放在手掌上不动,手上的纸就会掉下来,当我们的手掌挥动起来的时候,空气也会运动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手掌上,所以纸就牢牢的吸附在手掌上了。
4、老师吹出泡泡三:出示泡泡液、纸筒(1)师:纸筒里面有什么?幼儿:空气师:我们怎么感觉纸筒里有空气呢?(2)操作尝试:小朋友们一起玩一玩吹泡泡!四:实验操作1.幼儿自主探索尝试四个小朋友一组围在桌子边,桌子上有一个小盆,里面盛有泡泡液,每个小朋友一个圆筒不用嘴巴和鼻子吹出泡泡。
师:之前我们已经体验过了吹泡泡,接下来我要加大难度,不能用嘴巴和鼻子吹,看哪位小朋友能变出泡泡?师: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纸卷筒吹出大大的泡泡的?幼儿实验讨论回答解答:纸筒里面有空气宝宝,我们将纸筒一端粘上泡泡膜,当我们将纸筒向泡泡膜的另一端方向挥动,周围的空气宝宝就进入到纸筒中,纸筒中的空气宝宝被挤压推出纸筒,触碰到了泡泡膜于是便形成了泡泡。
2拓展接下来我再来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解答:纸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进水里,这时纸筒向下压,水宝宝们进入纸筒内,纸筒里的空气宝宝们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触动了泡泡膜,就出现了大大的泡泡。
五:活动延伸把纸筒一端沾上泡泡水,另一端放到沙堆里,会不会出现泡泡?。
神秘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神秘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4d7f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2.png)
神秘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第一节:引入在班级里,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关空气的知识来引入话题,让学生对空气产生兴趣。
可以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开始,比如让学生描述他们如何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比如呼吸空气、感受风的吹拂等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起他们对空气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第二节:空气的组成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其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可以通过实验展示氧气的存在,例如将一根蜡烛放置在一个蜡烛台上,然后用一个玻璃瓶将其覆盖住,观察蜡烛熄灭的情况。
这样可以让学生亲眼见到氧气的作用,并引发他们对空气的疑问。
第三节:空气的性质在学生对空气的组成有基本了解后,可以引入空气的性质。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空气是否有重量、是否可压缩等等。
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揭示答案。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空的塑料瓶,先称量它的质量,然后将瓶口封住并抽空,再次称量它的质量。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两次质量的差异,得出结论:空气是有重量的。
然后再通过另一实验,将一片气球放入一个玻璃瓶中,并通过一个活塞慢慢推入瓶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气球的体积变小,从而得出结论:空气是可压缩的。
第四节:空气的运动接下来,可以讨论空气的运动。
教师可以提问题,比如为什么在风中感觉凉爽、风车为何能转动等等。
通过讨论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风是由空气的运动产生的。
可以通过将一张纸放在桌上,然后用一本书向纸吹气,观察纸受到力的情况。
这样学生可以理解到空气的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推动物体。
第五节:空气的应用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例如自行车轮胎为何需要充气、飞机是如何在空中飞行的等等。
通过解释和实例,学生可以明白空气在许多方面的应用,例如气球、轮胎、风能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对空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包括组成、性质、运动和应用。
空气带来的神奇变化——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空气带来的神奇变化——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9235a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6.png)
空气带来的神奇变化——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空气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2. 发现物体在空气中的不同表现,如浮、沉等。
3.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材准备1. 玻璃杯、水、针管、吸管、烟盒等。
2. 相关图片和实物。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老师先出示一张氢气球燃烧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思考:氢气球燃烧后,它周围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2. 操作环节(1)让孩子们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针管和吸管,将一定量的空气吸取进去。
把小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一台用罐子装一些水,用针管、吸管把水逐渐加到管子里面,观察结果,并用小竹片商榷。
(2)让孩子们拿起一枚烟盒,轻轻放在手心上,观察它的变化。
接着,让孩子们将烟盒放进玻璃杯中,用针管和吸管让空气进入杯子里面。
观察烟盒的变化过程。
(3)再放几个实物,比如一支铅笔或者一块石头,让孩子们观察它们在空气中的表现。
3. 总结环节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让他们告诉同学们他们发现的规律或现象。
4. 拓展环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发现其他物质在空气中的表现,如气球、纸张等。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实验的操练,孩子们对空气的认知得到了加深,并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分,以此为基础,对孩子进行知识点的强化。
五、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活动的准备充分,实验具有一定的亲身感受性,针对有些孩子的观察能力差,老师可以再给他们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本实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实验中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老师要全程关注,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空气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5ccac4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d.png)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空气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对空气的感知能力,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探索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二、教学准备:气球、长管吸管、瓶子、秤、蜡烛、水杯、伸缩吸管、气球充气器、碎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在我们身边有空气吗?空气有重量吗?”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2. 实践观察:(10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观察活动。
b. 提供气球、长管吸管、瓶子和秤,让幼儿动手进行实验。
c. 请一个学生吹气球,其他学生轻轻拿着吸管放在气球口上,问:“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鼓励幼儿预测。
d. 引导幼儿观察现象:拿着吸管的学生会感到气球有些沉,气球变大一点点。
e. 解释现象:吸管上方是空气,下方是气球外的空气,空气会在吸管上方施加压力,把气球内的空气挤压成小圆球,所以气球变大。
f. 让幼儿亲自操作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验证:(15分钟)a. 教师提供蜡烛、水杯、伸缩吸管和伸缩气球充气器,组织幼儿进行实验验证。
b. 在某一个气球充气器前面点燃蜡烛,保证伸缩吸管的伸缩部分靠近燃烧的蜡烛。
c. 引导幼儿观察现象:蜡烛的火焰会变小、变弱,伸缩部分会被吸入。
d. 解释现象:吸管的伸缩部分会被火焰生成的燃烧产物中的烟雾吸入,减少了吸管里的空气,外部大气压力使吸管外的空气带动伸缩部分进入吸管。
e. 鼓励幼儿进行更多的实验验证,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现象。
4. 小结:(5分钟)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没有空气,那么我们吹气球吗?蜡烛会燃烧吗?带气汞的温度计会工作吗?5. 拓展活动:(15分钟)a. 提供碎纸,让幼儿观察现象:把碎纸抖撒到空中,它们会被风吹走。
b. 解释现象:空气中有风,它具有推动物体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空气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空气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00744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5.png)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空气反思一、引言在中班的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趣味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其中,空气是一个广泛接触、直接感受的主题,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深入了解空气的属性和运动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能力。
本文将从神奇空气的反思角度,探讨中班科学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实施。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空气是无形、无色、占有体积的物质。
2.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探究空气的运动规律,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4. 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1. 教学内容:a) 空气是无形、无色、占有体积的物质;b) 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c) 空气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难点:a) 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无色、占有体积的物质;b)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c)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和总结空气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a) 空气球、吸管、气球;b) 用透明塑料袋装水;c) 用吸管吹石头、吹书,吹灭蜡烛等道具。
2. 教学环境:教室内能保持安静的环境,能够容纳所有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流程1. 导入:利用幼儿对空气的基础认知引导讨论。
a)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有形状吗?有颜色吗?b) 引导回答:空气是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它也没有形状和颜色。
2. 引入新知:空气是无形、无色、占有体积的物质。
a) 展示用透明塑料袋装水的实验:i) 教师将透明塑料袋装满水,并封口,让幼儿观察。
ii)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袋子里还能看到吗?iii) 引导幼儿思考,得出结论:袋子里的空气把水挤到一边,所以我们看不到袋子里的水。
b) 利用气球演示空气的占有体积:教师通过充气和放气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理解空气占有体积。
3. 拓展知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a) 讨论空气的存在地方:室内、室外、大自然等。
b) 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空气,我们会怎样?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https://img.taocdn.com/s3/m/c1aec7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7.png)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引言: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关于空气的科学课,我们将探索空气的神奇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和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开始探索吧!一、目标通过本节课,孩子们将:1.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特性;2. 观察和实际操作,发现空气的一些特殊性质;3.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前期准备1. 教师准备:- 一本关于空气的科学绘本;- 一些演示实验材料,如气球、吸管、吹风机等;- 指示牌或卡片。
2. 学生准备:- 手工纸、颜料等制作气球;- 小瓶子;- 笔记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导入前,教师准备好一本关于空气的科学绘本。
教师:大家知道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吗?学生:是空气。
教师:对的,呼吸的是空气。
我们什么时候能感觉到空气呢?学生:在风吹的时候。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下空气的神奇之处。
我们先来看一本书,了解一些关于空气的知识。
教师展示绘本,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孩子们介绍关于空气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索(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演示实验材料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际操作。
教师:我们都知道纸张是很轻的,如果我用吹风机对准它,会发生什么?学生:纸会飞起来。
教师:很好!我们来试一下。
教师将一张纸放在桌子上,打开吹风机吹向纸张,学生们观察纸张的变化。
教师:大家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纸飞起来了。
教师:那如果我们用吸管吹气呢?会发生什么?学生:吸管里的气会出来。
教师:非常好!我们来试一下。
教师让学生们一个个试着用吸管吹气,观察气体的运动情况。
3. 拓展探索(1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教师:现在我有一个小挑战给大家,你们能用纸和胶水制作出一个能飞的气球吗?学生:可以试试。
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手工纸和一些颜料和胶水。
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将手工纸制作成一个小气球。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吹气进去,看看会发生什么。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奥妙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奥妙](https://img.taocdn.com/s3/m/faccfb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4.png)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奥妙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空气的概念,并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2.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明白空气的存在形式;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气球、吸管、篮球、手风琴等实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图表或实验记录表格。
2. 学生准备:学生无需额外准备。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引入】1. 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一个小实验室,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
2. 教师手持气球,引出问题:“大家看看我手上的气球,它是怎么变大的呢?”【探究】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形式,引导他们发现空气无色、无味、无形的特点。
2. 介绍空气的组成成分,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3. 利用实物,如吸管、篮球等,进行简单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空气的压力和力量。
【提升】1.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呼吸空气?”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对空气的理解,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拓展】1. 引导学生回到自然环境中,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哪些事物需要空气的存在。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空气世界,表达对空气的感激之情。
四、课堂总结1. 教师通过简要总结,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奥妙之处。
2. 鼓励学生将本节课所学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分享给家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在实施中,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操作需要进一步引导,下次可以设置更多的小组合作机会,让学生共同探索空气的奥妙。
同时,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与家长互动,能够更好地巩固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
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8b090f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9.png)
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活动目的:1.理解空气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2.最初理解气流会产生风和空气与人之间的关系。
3.培养儿童对科学和科学的兴趣。
4.让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儿童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预备:1.11个条形气球,1个圆形气球,2 个充气动物玩具,1个打火机,5个香棒,5 个小蜡烛,5 个烧杯和一个风扇。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口。
活动程序:首先,老师和小孩最初通过深呼吸来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征。
老师深呼吸,小孩也模拟深呼吸。
咨询题:我们用鼻子吮吸了什么?(空气)老师引导小孩看着眼睛,用小手触摸,闻到鼻子,并感知空气的根本特征是无色,无形和无味的。
设计方案:通过深呼吸,小孩感知空气的存在并直截了当进入主体。
同时,它巧妙地浸透了空气的根本特征,激发了小孩对空气的兴趣。
其次,老师和小孩通过'改造’气球来感知空气的变形老师展示了不同形状的气球和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小孩讲述本人的体形。
3.引导小孩们考虑为什么这些玩具会膨胀?(小孩们的讨论)4.老师总结过渡:这些玩具能够膨胀,由于空气充满了内部。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它放在一个圆形的容器中,它是圆的;它装在一个描述器中,呈矩形;在兔子的气球中,它呈兔子的形状。
空气是一个会改变的魔术师。
老师让你看看空气是如何变形的。
老师拿出一个带状的气球,通过挤压将它设计成小狗。
6.向儿童分发10条气球以进展建模。
其余的小孩留意这些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执行老师的操作来赞美这个聪明的小孩。
7.扩大过渡:空气是一个能够任意改变形状的魔术师。
我们四周仍然有一些像他一样没有固定形状的东西。
你能想到吗?幼儿认为,沟通。
老师总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例如,云,雾,天空中的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方案:本次会议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积极发觉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让小孩们学会接触他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东西,并将他们比拟以获得更多的发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b1807959cc22bcd127ff0c45.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异的空气,期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关心,仅供参考。
活动由来: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气差不多上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小孩无意当中发觉,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小孩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小孩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小孩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觉问题。
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究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觉事物、探究事物的适应。
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预备: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周围查找空气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亮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爱好。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查找空气: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点有空气?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究活动。
1、躯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躯体里空气的存在。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番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我们的周围到处差不多上空气,假如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但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阻碍我们躯体的健康,因此我们要一起来爱护环境,如此我们的躯体才会专门健康。
那我们应该如何样爱护环境呢?六、延伸活动:应该如何样爱护空气?。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神奇:科学教案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神奇: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d0e8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a.png)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神奇:科学教案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但却常常被忽视的物质,因为它无色无味,很难感知到。
但实际上,空气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每时每刻都与它息息相关。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了解空气的神奇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科学教案,帮助幼儿了解空气的神奇。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授课,幼儿应当能够:1.知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体验和感知空气的存在和变化。
教学准备为了完成这个教学,我们需要以下物品:1.空气-干净、新鲜无臭气的空气;2.半个饮料瓶-玻璃或塑料都可以;3.蜡烛或火柴-用于点燃;4.一张黑色布-用于盖住饮料瓶口。
教学过程1.先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空气的基础知识。
1)空气的组成告诉幼儿们,空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两种气体组成。
除了这两种气体外,还有少量的氩、氦、二氧化碳、氖、氦、氢、甲烷等。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可以用图表或模型来展示。
示意图如下:2)空气的性质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深入探讨空气的性质。
但是可以告诉他们一些简单易懂的事实,例如空气无色无味、被压缩就会变稠、具有弹性等。
2.给孩子一个简短的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知空气的存在。
1)教师取一个半个饮料瓶,让孩子观察其外观和大小。
2)请孩子注意,这个瓶子里什么都没有,是空的。
3)点燃一个蜡烛,然后将其插入饮料瓶中。
4)把黑色布覆盖在饮料瓶口上,当黑布在瓶口上时,火燃烧,散发出许多烟雾。
过一会儿,烟雾被抽光了,蜡烛熄灭了。
变得非常静止。
5)露出瓶口,并将火柴举起,当它接近饮料瓶子时,它就开始燃烧。
6)老师打开瓶盖,问孩子瓶里面什么都没有吗?这时,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瓶底里面竟然站着一个小小的火苗,这是何解呢?原因在于,点燃蜡烛的时候,瓶内空气被充满烟雾,把氧气耗尽了,导致蜡烛熄灭。
此刻,火苗依靠饮料瓶里面的氧气燃烧,当瓶盖打开时,新鲜氧气进入饮料瓶中,支持火苗继续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由来: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孩子无意当中发现,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孩子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
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
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六、延伸活动:
应该怎样保护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