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与难点

合集下载

(整理)医学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整理)医学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概论+抗原抗体反应1 免疫学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学功能;免疫: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B,NK)、单核巨噬细胞、其他免疫应答细胞(中性粒、嗜酸性、嗜碱性和肥大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IgD),补体,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过程: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识别阶段),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活化阶段)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因子(效应阶段)。

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免疫学检测理论、技术、应用,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免疫诊断、及防治的一门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科。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学技术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中和反应和标记免疫反应五种类型。

免疫检验:1)利用免疫检测原理和技术检测免疫活性细胞、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等免疫相关物质;2)体液中的微量物质如激素、酶、血浆微量蛋白、血液药物浓度、微量元素。

临床免疫学:利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预防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免疫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生病。

感染免疫学: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从而控制感染的学科,传统免疫学核心。

肿瘤免疫学:研究肿瘤免疫原性、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诊断与防治的学科。

移植免疫学:研究移植物与宿主相互关系从而选择移植物和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学科。

2 血清学反应的概念;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并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和疏水作用力等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2017 年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总结如下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l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 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 细胞的mlg 主要为mlgM和ml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

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 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 T细胞受体二TCR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 (绵羊红细胞受体);CD3+ CD4+ CD8-=辅助性T 细胞(Th)CD3+ CD4- 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殖。

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临床免疫性学检验重点、考点总结

临床免疫性学检验重点、考点总结

免疫学检验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应答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3、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辅助细胞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4、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5、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7、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8、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的场所,它包括骨髓和胸腺。

9、成年人和动物所有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发源地是骨髓。

10、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是胸腺。

11、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包括淋巴结、脾、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富含血管的最大外周淋巴器官是脾。

12、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于骨髓及胸腺微环境。

13、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一组球蛋白。

14、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合成分泌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5、所有抗体是球蛋白,但不是所有的球蛋白都是抗体。

16、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也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17、补体的激活途径有经典途径、替代途径、MBL途径。

18、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C419、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生物活性常表现为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

20、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族(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

21、抗原抗体结合力:1. 静电引力;2. 范德华力(最小);3. 氢键结合力;4. 疏水作用力(最强)22、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

23、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时,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等价带。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点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点

免疫学简介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免疫应答过程: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免疫细胞的激活、增值、分化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分子免疫应答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副主席报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值、分化的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信息分化为浆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和协同刺激双信号后分化为效应细胞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

另外有少量T、B细胞在增值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成为记忆细胞免疫应答效应多为生理性,是机体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的清楚效应二、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免疫器官按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有淋巴结、脾及扁桃体等组成。

单核细胞核淋巴细胞经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进出于外周淋巴组织及淋巴器官,形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网络。

(一)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2、胸腺:是一级淋巴上皮组织,是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胸腺由胸腺基质细胞(TSC)和胸腺细胞组成。

(二)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1、淋巴结:分为皮质区及髓质区。

皮质区主要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又称为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结的中心是髓质区,由淋巴索和淋巴窦组成,淋巴索为之谜聚集的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浆细胞、T细胞及巨噬细胞淋巴结主要功能:是共淋巴细胞栖息和增值的场所;是适宜于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发挥免疫应答的基地;是淋巴液运行中监视清除病原体异物的过滤监控站2、脾:是富含血管的最大外周淋巴器官。

3、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有B细胞、T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受局部侵入的病原体激活执行固有和适应性的免疫应答,使B淋巴细胞活化分化为浆细胞,产多种Ig类别的看那个题,其中最主要的是IgA及分泌型IgA,执行体液免疫及局部特异免疫作用(三)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归巢三、免疫细胞(一)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核NK细胞1、T细胞外周血中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70%-75%。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词解释考点重要知识点归纳(全面)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词解释考点重要知识点归纳(全面)

免疫学考试重点归纳(全面)1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2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3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4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5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

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

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6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7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8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9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10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11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12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13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只含B细胞决定簇,不需要T细胞辅助,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含T细胞决定簇,需要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免疫活性细胞(ICC):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补体: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新鲜血清和组织液中有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对特异性抗体发挥溶菌作用有辅助和补充作用协同凝集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中含有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SPA),SPA具有与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利用该特性与IgG抗体相连制成抗体致敏的颗粒载体,当它与相应抗原反应时出现的凝集现象。

免疫耐受: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免疫细胞: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细胞(T、B)识别抗原、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仅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高特异性抗体1、人体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可发挥什么样的免疫功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激活补体,调理作用,ADCC作用,超敏反应2、非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是什么?基本原理是什么?固相酶免疫测定,将已知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的方法将固相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相中的游离成分分开,加入酶的底物后,通过酶对底物催化的显色反应程度,对标本中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3、按亲缘关系分,常见的抗原有哪些?并各举一例1、异种抗原:病毒微生物,2、同种异性抗原:ABO抗原,3、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4自身抗原:精子,5、独特型抗原:乙肝病毒4、实验课上检测HBsAg所用的方法是什么?简述其检测原理双抗体夹心一步半法,原理:在微孔上包被纯化乙肝表面抗体,加入待检血清和酶标记抗体,血清中HBsAg与微孔上抗HBs和酶标抗体结合,洗涤分离后,加入酶底物系统,留在微孔表面抗HBs-HBsAg-抗HBs-HRP复合物中的HRP催化底物进行显色反应,底物溶液颜色深浅与血清标本中HBsAg含量成正相关。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1)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1)

免疫学检验1.T细胞: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

2.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的细胞。

3.辅佐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参与辅助淋巴细胞活化的细胞统称为辅佐细胞。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以及B细胞抗原受体(BCR)结合,促使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具有两种基本性能:(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6.影响抗原免疫性的因素(1)抗原因素:1.异质性指抗原与机体成分结构的差异程度,是作为抗原的必要条件。

2,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如分子量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通常环状分子蛋白质较直链分子蛋白质免疫原性强,还有分子构像与易接近性,以及物理状态。

(2)抗体因素:(宿主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3.抗原剂量及进入机体的途径,进入机体途径以皮内注射免疫原性最佳,皮下注射次之,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再次,口服免疫原性最差。

7.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8.不完全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半抗原,多为一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药物等。

9.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成为完全抗原,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属于此类。

10.11.超抗原:是指能直接非特异性激活某些T细胞亚型或B细胞亚型的物质。

12.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在体内可直接发挥中和作用,但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

(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2.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①调理作用②ADCC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3.穿过胎盘和粘膜13.IgG为单体分子,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75%-80%血清,IgM为五聚体,是血清中分子量最大的Ig,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Ig,不能通过胎盘,若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其水平升高提示有胎儿有宫内感染,体液免疫应答中,其水平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免疫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名词解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免疫球蛋白名词解释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

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问答题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

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

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

也称为调理作用。

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

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与难点

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与难点

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与难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一、重点与难点1.绪论:现代免疫的概念及功能(生理、病理)2.抗原: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及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什么决定抗原的特异性,表位,TDAg。

3.抗体分子:Ig的分类、基本结构、多肽链的分区和功能、水解片段及功能、同种型抗原、抗体生物学活性、各类Ig的特点。

4.补体:激活途径有哪些?各自的激活物主要是什么?在机体感染后各自什么时间段参与溶菌杀菌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作用5.细胞因子:种类,生物学活性。

6.MHC:人类MHC是什么?位于哪里?经典MHCⅠ/Ⅱ类基因包括哪些?编码产物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7.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胸腺和骨髓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8.免疫细胞:T细胞膜分子(CD、TCR、HIV受本、E受体),Th1/Th2、Tc的功能。

B细胞膜分子(CD、BCR、Fc受体、补体受体等)。

NK细胞功能。

专职APC的组成,APC的免疫活性。

9.免疫应答:基本过程;T/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信号;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应答的细胞及参与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10.抗原抗体结合力的包括哪些?在什么条件下最大?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

可溶性抗原抗体结合出现可见反应的条件。

11.McAb的制备原理。

12.凝集反应的概念与分类,各类凝集反应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13.免疫标记技术的分类及基本原理。

酶免疫技术常用标记酶;ELISA 的常用载体、HRP常用底物、基本原理、各技术类型的原理及应用;把抗原抗体反应与酶促反应结合起来的是什么?ELISA试验中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的作用。

14.标记物中,可循环应用的是什么?15.荧光免疫技术:常用荧光素,荧光抗体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荧光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实验本身可避免自发荧光和激发光干扰的检测方法是什么?TrFIA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标记物。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通过检查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免疫学检验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包括免疫学基础知识、免疫学检验方法、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指标等。

本文将对免疫学检验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免疫学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抗体来进行免疫应答,而细胞免疫则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来进行免疫应答。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防御感染、清除异常细胞、调节炎症反应等。

免疫系统通过对抗原的识别和消除来维护机体内稳态,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3. 免疫系统的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过敏性疾病等。

免疫系统的异常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免疫学检验方法1. 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用于检测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用于检测抗体。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是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

它的操作简便,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本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

3.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西方印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免疫印迹图谱,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用于分析或分选细胞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分析细胞免疫学特性等。

该方法操作简便、高通量化,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5. 免疫电泳法免疫电泳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其他蛋白质。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免疫球蛋白谱图、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等。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免疫学检验老师给的重点,自己总结的,当复习资料看看吧。

第一章绪论1、临床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检验的理论、技术、应用,以及临床免疫学性疾病发病机制、免疫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医学应用性学科。

2、临床免疫学(clinical immunology)是利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来研究临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以及疾病预防等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3、免疫学检验建立的基础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可发生于体内,也可发生于体外。

2、抗原抗体防御的原理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原理: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抗原与抗体间的结合是非共价键结合,通过静电场力、范德华引力(作用最小)、氢键结合力(最具特异性)、疏水作用力(作用最大)等分子间的引力结合在一起,在特异性的基础上形成非共价键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特点: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

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哪些?①反应物自身因素抗原(理化性状、分子量、表位的种类和数目)、抗体(来源、浓度、特异性与亲和力)。

②环境因素电解质、酸碱度(一般在6-8之间为宜)、温度(一般为15-40,常用抗原抗体反应为37)。

③对照的设置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空白对照、标准品对照4、亲合力(avidity):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即所谓多价优势。

5、亲和力(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单一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分子表面一个相应抗原决定簇(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是抗原抗体之间固有的结合力。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体的制备1、抗体制备类型: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技术。

2、各类抗体的制备原理和应用?单克隆抗体,原理:将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具有体外长期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细胞通过融合剂(聚乙二醇,PEG)融为一体,在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下,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过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既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体外长期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将这种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从小鼠腹腔积液中获取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最新医学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最新医学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概论+抗原抗体反应1 免疫学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学功能;免疫: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B,NK)、单核巨噬细胞、其他免疫应答细胞(中性粒、嗜酸性、嗜碱性和肥大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IgD),补体,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过程: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识别阶段),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活化阶段)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因子(效应阶段)。

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免疫学检测理论、技术、应用,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免疫诊断、及防治的一门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科。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学技术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中和反应和标记免疫反应五种类型。

免疫检验:1)利用免疫检测原理和技术检测免疫活性细胞、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等免疫相关物质;2)体液中的微量物质如激素、酶、血浆微量蛋白、血液药物浓度、微量元素。

临床免疫学:利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预防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免疫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生病。

感染免疫学: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从而控制感染的学科,传统免疫学核心。

肿瘤免疫学:研究肿瘤免疫原性、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诊断与防治的学科。

移植免疫学:研究移植物与宿主相互关系从而选择移植物和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学科。

2 血清学反应的概念;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并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和疏水作用力等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临床免疫学检验-免疫学备考技巧

临床免疫学检验-免疫学备考技巧

免疫学备考技巧临床免疫学检验在我们检验学专业知识中是较难学习与理解的学科,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此学科逻辑性很强,如若没人帮你捋顺每个章节的关系,自己很难看明白也很难抓住重点,那对于这种学科,应该怎么复习呢?想学习免疫学,先要弄清其大的知识模块:(1)免疫学基础概论:在这一部分,你要深刻理解我们学习免疫学具体学的是什么?是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那你就要知道,免疫系统有哪些结构?有哪些功能?以及它们怎么实现免疫的?用自己给自己提问的方式,解决掉第一部分简单内容。

(2)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可以说是整个免疫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在第二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说的就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影响因素,反应类型等,包括凝集反应以及沉淀反应等。

那这部分内容最好一次性弄明白,因为这里看不懂,直接造成第三部分的难以理解。

(3)各类免疫技术:第三部分是各种免疫技术,比如放射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等,所以要提前弄清楚一个前提,所有技术的核心,都是抗原抗体的反应,无非是在观察的时候,为了方便分析结果,人为的做了标记,那标记物的名称,就成为了各类免疫技术的名字的由来,放射免疫技术用的就是放射性核素,酶标免疫技术用的就是各种酶,但是由于酶促反应,是需要底物的,所以在我们免疫中也是需要底物的。

大家可以依次去弄明白各类方法最核心的部分内容。

其次就是大家最想知道的考点内容,那么多的原理,那么多看不懂的段落,到底考什么?简单来说,最容易考的,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点,例如:【单选题】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中,敏感性最高的是:A.直接法B.间接法C.酶桥法D.ABC法【答案】D。

ABC法是改良方法,敏感度大大提高。

(4)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对比来说就是一些记忆性的内容了,一些常见的发病机制,参与细胞,免疫系统的情况等。

看书看明白不代表做题能做对,所以要讲练结合,通过刷题去反复检阅自己知识点是否掌握,同时也能提高复习效率。

医疗考试研究院李兴月。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详细介绍!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详细介绍!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详细介绍!免疫学属于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主要用以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免疫系统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

而免疫学检验则属于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医学价值,便需要就免疫学检验的热点和难点进行科普,增进对免疫学检验知识的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免疫学检验有什么作用?免疫学检验主要用以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用以检测抗原,检测各种生理物质抗原和抗体的检测,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抗体在人体的状况,能够判断人体是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以及产生抗体的情况,与此同时,再根据免疫反应判断有无免疫缺陷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用于检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以及大分子的产物,其中包含了各种类型的血清蛋白,细胞因子,多肽类激素等这些都可以进行抗原的检测。

这种方式对于这些成分具体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以及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临床应用价值当前,针对于免疫学检验的讨论热点,更多地集中于临床上具有诊断价值的项目,包括临床上肿瘤诊断、传染病的诊断、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类、全身性炎症反应免疫标志物以及免疫荧光技术等,都属于当前研究较多并对临床较有诊断价值的项目。

(一)肿瘤项目当前,免疫学检验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项目,便有30余种,能够以免疫学检验项目,可以运用在一些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的辅助诊断,肿瘤的筛查,具体疗效的判断以及预后的诊断等,像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酶,经免疫学检验研究,其具备着可以让那个让染色体的末端端粒恢复的效果,而当今阶段临床研究的结果认为端粒酶的活化和肿瘤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传染病项目免疫学检验的热点项目,还包括在传染病项目上的研究,近年来确认的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

像AIDS、丙肝感染病例较多,且已有较成熟的免疫学检验方法,但是,像输血传肝炎病毒所导致的肝炎,艾利克体疾病等疾病都无法满足免疫学的检验方法,仍属于传染病热点研究项目。

免疫学重难点知识梳理

免疫学重难点知识梳理

第一讲绪论1、概念: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

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过低导致免疫缺陷病,过强导致超敏反应。

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

低下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耐受被打破,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3、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膜分子及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

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1、概念:1)抗原(antigen,Ag):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临床免疫学检验重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重点

一:名词解释1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科学。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液体中,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IgG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3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代后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为补体系统。

4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

大多数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

5临床免疫学(clinical immunology):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临床疾病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6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的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取决于两者空间构型的互补的程度。

7亲和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亲和力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抗原表位数目有关。

8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9半抗原(hapten):是指仅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10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简称佐剂。

11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的颗粒性载机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免疫复习与技巧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免疫复习与技巧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免疫复习与技巧总结在高中生物教学备课中,免疫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旨在总结免疫的复习与教学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一、复习免疫的重点内容1. 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复习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及其相互作用。

2. 免疫应答过程:复习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区别、抗原识别与呈递、淋巴细胞激活与增殖等。

3. 抗体与抗原:重点复习抗体与抗原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包括抗体的五段结构和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及作用。

4.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复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和相互作用,包括体液免疫主要作用于细胞外病原体,细胞免疫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病原体等。

5. 免疫记忆与免疫疫苗:复习免疫记忆的形成与作用,以及免疫疫苗的原理和分类。

二、备课技巧与教学方法1. 制定详细备课计划: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备课的有条不紊。

2. 多媒体教学辅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展示免疫系统的动画、抗体与抗原结构的示意图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与讨论: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疾病情况,进行免疫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实验操作与观察:适当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免疫实验操作和观察,比如酶标仪的使用、血清滴度的测定等,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技巧。

5. 梳理知识脉络: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免疫知识的脉络,形成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的孤立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6. 鼓励学生互动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 定期复习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进行复习和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教学效果。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相关调查显示,作为重要的医疗研究领域之一,免疫学主要用于对人体免疫功能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利用不同方式帮助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免疫与抵抗力的提升,进而实现疾病治疗的根本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免疫学研究逐渐成为了医疗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大量数据显示,通过积极做好对于免疫学的合理探索,有利于促进免疫学指标的全面优化,对于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充分保障与医疗综合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本文就免疫学检验的分类、热点与难点进行简要阐述,旨在有效结合相关资料对于免疫学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于相关医疗健康知识的科普,继而为我国医疗服务综合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一、免疫学检验分类免疫学检验大致可以分为八大类,即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学、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感染免疫学检查包括细菌感染免疫、寄生虫感染免疫学、肿瘤标记物、自身抗体、移植免疫检查。

体液免疫检查即免疫球蛋白,IgA、 IgM、IgE,血清M蛋白,血清补体C3、C4、CH50及B因子的测定。

细胞免疫学的检查即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淋巴细胞功能、中性粒细胞吞噬杀伤功能的检测。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包括乙型、甲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的病毒抗体检测以及抗原检测等。

感染免疫学检查包括细菌感染免疫的检测、抗O、肥达氏反应、结核杆菌的基因测定、C反应蛋白的测定。

病毒感染免疫学的检测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检测、人轮状病毒检测、麻疹病毒抗体的测定、脊髓灰质炎抗体测定、柯萨奇病毒抗体测定、EB病毒抗体测定,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

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即甲胎蛋白测定、胚癌抗原测定以及癌肿细胞标志物的测定。

自身抗体的测定即抗核、抗泡浆、抗组织细胞抗体的测定以及其他自身抗体的测定。

二、免疫学检验的热点近几年来,免疫学检验研究的发展较为迅速,作为一种以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为原理对样品中特定的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其在临床医学、现代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发布时间:2022-12-10T02:18:51.29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月16期作者:赵静[导读]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赵静(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010)免疫学对于医学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有关键作用,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免疫学检验,走进免疫学检验技术发展的历史。

免疫学检验研究热点国家免疫学基础研究的热点方向有新型免疫细胞的发现,新型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作用;免疫相关性疾病模型构建和免疫学机制研究;免疫细胞生成、分化、发育的调控和条件机制;实现免疫系统的自稳平衡的免疫调节机制,如免疫系统与机体系统间的联系调节网络,免疫系统自身分子与分子间、细胞与细胞间;免疫效应的细胞与效应分子对靶细胞的杀伤和作用机制;新型免疫分子,包括趋化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结构、发展、功能研究;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活化、识别、信号转导机制。

免疫学应用最主要是进行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

目前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研究RNA疫苗可能会成为新型基因工程免疫疫苗的一大热点和难点。

在器官移植中,使用自由个体造血干细胞培养组织,器官会是一个全新热点。

免疫学检验研究难点免疫学检验方式是否合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抗原特异性、抗原纯度、抗体和第二抗体的效价、亲和力、特异性、靶物质体内含量、疾病特异性等,当前许多的免疫学实验例如自身抗体测定、肿瘤标志物都达不到理想要求。

如淋巴细胞表型和TH1及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指意义并不明确。

试剂盒规范性不高,品质不好是免疫学检验的一个重点问题,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检测各试剂盒的阳性标准品结果差异巨大。

免疫学检查自身免疫病与风湿病自身免疫病是指经过持久和过度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组织器官损害,出现了相应器官的病变或临床症状等一类疾病。

其中风湿病是涉及关节、肌肉、软骨等结缔组织的慢性疾病。

免疫学检查对自身免疫病和风湿病的诊断极为关键,有的检查是诊断指标之一,也是作为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的检测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点与难点1.绪论:现代免疫的概念及功能(生理、病理)2.抗原: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及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什么决定抗原的特异性,表位,TDAg。

3.抗体分子:Ig的分类、基本结构、多肽链的分区和功能、水解片段及功能、同种型抗原、抗体生物学活性、各类Ig的特点。

4.补体:激活途径有哪些?各自的激活物主要是什么?在机体感染后各自什么时间段参与溶菌杀菌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作用5.细胞因子:种类,生物学活性。

6.MHC:人类MHC是什么?位于哪里?经典MHCⅠ/Ⅱ类基因包括哪些?编码产物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7.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胸腺和骨髓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8.免疫细胞:T细胞膜分子(CD、TCR、HIV受本、E受体),Th1/Th2、Tc的功能。

B细胞膜分子(CD、BCR、Fc受体、补体受体等)。

NK细胞功能。

专职APC的组成,APC 的免疫活性。

9.免疫应答:基本过程;T/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信号;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应答的细胞及参与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10.抗原抗体结合力的包括哪些?在什么条件下最大?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

可溶性抗原抗体结合出现可见反应的条件。

11.McAb的制备原理。

12.凝集反应的概念与分类,各类凝集反应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13.免疫标记技术的分类及基本原理。

酶免疫技术常用标记酶;ELISA的常用载体、HRP常用底物、基本原理、各技术类型的原理及应用;把抗原抗体反应与酶促反应结合起来的是什么?ELISA试验中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的作用。

14.标记物中,可循环应用的是什么?15.荧光免疫技术:常用荧光素,荧光抗体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荧光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实验本身可避免自发荧光和激发光干扰的检测方法是什么?TrFIA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标记物。

16.各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ELISA的异同点。

17.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中,什么是非特异性吸附,其引起什么后果。

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洗涤液中加0.05%吐温-20的作用是什么。

18.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

速率散射比浊法,免疫胶乳比浊法(胶粒子增强浊度测定法),免疫透射比浊法。

19.乙型肝炎“两对半”包括哪些指标。

21.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

RF的本质。

二、练习题A型题1.ELISA试验中,如反应微孔上包被某抗体,检测某抗体(标记抗原与标本同时加入)时,如标本中含相应抗原,则结果会出现A假阳性B假阴性C钩镰效应D带现象E无影响2.免疫系统中,不能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的分子是A抗体B细胞因子 C 经典MHCⅠ/Ⅱ类分子 D TCR E SmIg3.人IgM分子免疫家兔,不能诱导产生下列哪种链的抗体A κ轻链B λ轻链C γ重链D μ链E IgM的H链4. 免疫比浊法测定的条件不包括A保持抗体过剩 B血清经灭活处理 C抗体效价>1:20D使用R型抗体 E生理pH和离子强5.关于免疫分析不正确的是A比浊法检测透射光或IC的散射光B竞争法的信号强度与待测物浓度呈反相关C双抗体夹心法是标记抗Ig抗体 D均相免疫标记分析法不需分离E RF和人抗鼠Ig抗体可引起双抗体夹心法的假阳性6. RF的本质是A.针对IgM 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G类B.针对IgG 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M类C.针对变性IgG 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M类D.针对变性IgM 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M类E.针对IgG 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G类X型题1.有关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正确的有A MHCⅡ限制性B为CD8+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 C MHCⅠ限制性D加工内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向CD8+T细胞提呈抗原 E加工外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形式向CD4+T细胞提呈抗原2.AIDS病人可能出现:A CD4+T细胞严重缺乏B CD8+T细胞严重缺乏 C细胞免疫应答严重缺陷D抗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低下 E对TD-Ag的体液免疫应答低下3.机体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包括A.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免疫应答C. IFN抗病毒作用D.中和作用E.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填空题1.Th细胞活化第一信号,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与Th细胞表面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2.单克隆抗体是将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经克隆化培养获得_______________,再经扩大培养即可获得针对___________的均一抗体。

3.HIV感染者______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受损,导致机体的_______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同时也出现______免疫功能缺陷。

4. 据Ig分子CH抗原性不同,将其分为__、__、__、__和__五类,其中在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是__;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__;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是__。

5.机体生来变具有的免疫功能称为_______判断题1.动物抗血清进入人体后,其有抗体活性,可引起超敏反应2.经典MHCⅠ/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3.效应Th2细胞可产生IFNγ4.金免疫层析试验中,对照线的出现可保证检验结果质量,故该线为质控线,可代替室内质量控制5.直接化学发光免疫法是在抗原抗体反应后,直接引发固相载体上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化学发光物的化学发光反应,化学发光持续时间长,故其测定结果稳定。

常用标记物为吖啶酯6.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发光持续时间较直接化学发光免疫法明显延长,发光信号也增强,提高了灵敏度和测定结果的稳定性。

为提高灵敏度,还可在反应液中加入增强剂,以增强发光7.荧光免疫技术常用荧光素是罗丹明B2008.目前最常用的抗ENA抗体谱的检测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法9.Th2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在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10.双向琼脂扩散法可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量、定性、纯度检测11.一个B细胞克隆针对多种抗原表位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故一种天然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特异性和多种类别的抗体分子12.Ig类别转换会使抗体的特异性发生改变,但对生物学效应无影响13.捕获法ELISA检测抗HAV-IgM时,若血清标本中有大量抗HBc-IgM,可降低试验的灵敏度14.ELISA试验中,阳性对照显色,就可对标本判断结果,不必等够显色反应时间15.免疫金标试纸条测定HCG,检测线出现红色即为阳性16.异物均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17.肿瘤细胞为逃避NK细胞的杀伤,不表达MHC-Ⅰ类分子,但可被Tc细胞杀伤18.ELISA试验中,空白对照孔要加酶标物,其监测底物系统在有酶时是否显色19.RF可引起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和捕获法的假阴性简答1.简述凝集反应分类,并对各类凝集反应举一临床应用实例。

2.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与ELISA的异同点3.TrFIA的基本原理4.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与ELISA的异同点5.抗体的生物学活性6.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7.免疫透射比浊法的原理8.免疫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9.ELISA的基本原理临床问题分析1.学生,男,16岁。

病人母亲代述:在生食海鲜3周后,出现乏力、厌油、面黄、尿黄、肝区疼痛、恶心、食欲下降等就诊。

入院时,ELISA法检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为:HBsAg无色、抗HBs蓝色、HBeAg无色、抗HBe蓝色、抗HBc蓝色、抗HAV-IgM蓝色、抗HAV-IgG无色。

出院6个月后复查:抗HAV-IgM无色、抗HAV-IgG蓝色。

问题:1)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血清HAV-IgM和HAV-IgG的检测结果完全相反,二次检测结果是矛盾的吗?为什么?2) 简述或图示本试验中ELISA检测HBeAg的原理?3)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你认为该病人患什么疾病?4)请根据检测指标的实验显色情况,对它们的阴阳性结果作出判断2. 某男,26岁,一周前出现厌油、面黄、尿黄、食欲下降、肝区疼痛。

ELISA检测该病人血清中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实验结果现象为:HBsAg蓝色、抗HBs无色、HBeAg蓝色、抗HBe蓝色、抗HBc无色、抗HBc-IgM蓝色、抗HAV-IgM无色、抗HAV-IgG蓝色。

在HBsAg检测中,HBsAg弱阳性质控血清试验孔为无色。

问题:1)简述或图示试验中ELISA检测抗HBs的原理?2)分析HBsAg弱阳性质控血清试验孔不显色的可能原因。

3)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该病人患什么病?名词解释1.thymus dependent antigen2.monoclonal antibody(McAb)3.precipitation reaction4.cross reaction5.antibody6.antiserum7.direct/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8.adaptive immune response9.polyclonal antibody(PcAb)10.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xicity(ADCC)11.opson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