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第一章力1.重力:G=mg2.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当利用牛顿其次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留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分,但一般状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详细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其次章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v0+at①2.位移公式:s=v0t+at2②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4.平均速度公式:=④=(v0+vt)⑤=⑥5.位移差公式:△s=aT2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 n-1).(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其次定律:F合=ma留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需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需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洁,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需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讨论.3.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物体平衡条件:F合=0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当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⑥.向心加速度2.(1)向心力公式:F=ma=m=m(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肯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1 重力—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初升高衔接预习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重力和弹力第一部分重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说明:(1)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2)不同地点,同一物体在地面上所在位置的纬度越高,所受重力越大;在地球上空的位置海拔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4.作用点: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说明:(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重心的确定方法: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
5.重力的测量(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物体的重力一般用它来测量。
(2)对应状态:要准确测量某物体的重力,应让它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测量原理: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所受力为平衡力,若物体只受重力及另外一个力,则另一个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知道另一个力,则可以知道重力。
(4)测量方法:将被测物体悬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或是放在弹簧测力计上,让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物理课件 必修第一册:重力与弹力
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②质量分布不
均匀的物体,重心一般不在它的几何中心。
?
5.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触,弹力应垂直于球面的切面斜向上,必过球心O;B点属于点
与杆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杆向上。丙中A、B两点都是球面
与平面的接触点,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必过球心,所以A处弹
力方向水平向右,B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左上方,且都过球心。
丁中小球P不管运动与否,都是属于平面与球面相接触,弹力
应垂直于平面,且过球心,即向上。
形变产生的。
?
3.利用弹簧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将劲
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
梁上,弹簧下端不挂物体时,测得弹簧的长
度为x0。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下端,如图
所示。待物体静止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
x1。测量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求待测物体的重力的大
小。
提示: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力F=k(x1-x0),弹簧的弹力
?
1.重力与弹力
第1课时 重力究·释疑解惑
课 堂 小 结
随 堂 练 习
?
课标定位
1.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知道常见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会画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2.知道形变的概念,会区分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掌握弹
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3.掌握胡克定律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
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 1 重力与弹力
作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
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3.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4.劲度系数:公式F=kx中的k叫作弹簧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
N/m。
状态,关于其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
B.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
用
C.图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与竖直墙壁有力的作用
D.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解析 图甲中对B进行受力分析,B球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二力平衡B球静
2.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情况的关系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情况
均有关
要点笔记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是只有这一点才受重力。
重心的位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
定,其原理是二力平衡。
思维导图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一、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
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式中G、m、g的单位分别是N、kg、 N/kg。
3.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
(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
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②在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
第三章 第1节《重力 相互作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请作出下面力的图示 一人用50N的力水平推动木箱
力的图示作图法的步骤:
第一步:作出力的标度 第二步:沿力的方向按比例画一条 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末端画一 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第三步: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表示 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熟了的苹 果总是向地 面下落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相互作用
包头市百灵庙中学 史殿斌
1.力的概念
(1)定义: 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2)条件: 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和一种 相互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 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 小改变或速度的方向改变 (2)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重力的概念及理解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 力 2.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地球的吸引是产生物体重力的原因,但严格地说地 球的吸引力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 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条件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重力(或无条件)
重力的三要素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总是竖直向下的 也可以说是垂直水平面向下,但不 是垂直向下 不一定指向地心 一定不指向地心对吗?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的各 部分都要受到重力 的作用,从效果上 看,我们可以认为 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G1 G2 G3
四种相互作用按强度排列顺序及作 用强度的数量级
一对质子在相距10-16m时,假定此时 强相互作用强度的数量级为1, 强相互作用 1 弱相互作用 10-2 电磁相互作用 10-12 万有引力 10-40
《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
谢 谢 观 看 ! 相互
作用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
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返回
第2节:弹力
思考:
谢 谢 观 看 ! 用力压讲台桌面或者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等,发生形变了吗?
T 弹力竖直向上.
T′ A
否则没有.
A
T A
返回
第2节:弹力
【总结提升】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假设法+共点力平衡法
相互 作用
FN
谢
谢
观
FN
看
!F
F
FN FN
G 不平衡
FN
FN
F
G 不平衡
FN
不平衡
G
返回
第2节: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什么
相互 作用
谢 谢有关观? 看 !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 消失,弹力也消失。
谢 谢 观 看 ! 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相互
作用(3)公式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 “软”“硬”程度,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决 定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弹 簧,其劲度系数不同。在国际单位制中, k的单位是牛顿每米,单位的符 号是N/m。
返回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二、重力
谢 谢 观 看 !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相互
作用 问题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又是谁? 问题2:物体受重力,需要与地球接触才能产生吗? 问题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对吗?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31章“重力与重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心的定义及其求法,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学会求解简单物体的重心位置,了解重心的分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3. 能够运用重力知识分析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心的求解方法,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心的定义,重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重力的动态图,展示物体重心的教具。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如苹果落地、抛物线运动等,引发学生对重力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2)重心的定义: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集中的点。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例题讲解:(1)求解物体重心位置的例题。
(2)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的例题。
4. 随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
5.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展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心的定义及求解方法3. 重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一个均匀直棒的重心位置。
(2)分析抛物线运动中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答案:(1)均匀直棒的重心位于中点。
(2)重力使物体在抛物线运动中始终朝向地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天体的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了解地球重力场的特点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探索重力的应用,如重力势能、重力加速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心求解方法的讲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第 三 单元第1案课题: §3.1.1 重力与弹力(第 1 课时)总第 案 年月日物理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概念,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弹性形变、弹力定义及产生条件;掌握胡克定律。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理解影响重心的因素;科学思维:会判定弹力的方向;能应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高考考点1、重力产生原因,重心的影响因素 2、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胡克定律的应用 3、场 1、重心位置确定 2、弹力方向的判定 3、课型 教法教学环节新授教 具 薄片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引入:学生活动预设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对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它不能像数字那样相加,但却遵守一定的运算法则——它就是力。
力有哪些性质,作用效果怎样呢?本章我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
演示: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变——锯条变形、拉弓等。
总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三种情况:第1页共7页教学环节一、力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1.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有力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称相互作用力,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③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举例说明:推车和拉车、关门时力的方向不同结果);④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每一个力均独立产生作用效果,互不影响。
3.作用效果静态:形变即体积或形状发生变化动态: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单位:牛顿,简称“牛” 符号“N”5.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按效果分:动力、阻力、支持力、向心力等注:①同一个力按照不同的命名方法有不同的名称②不同性质的力可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相同性质的力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1节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思考讨论: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向下?出示动画:弹簧的拉伸和压缩。
思考讨论:弹簧为什么能被拉伸和压缩呢?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重力、弹力有关。
图片中的问题。
弹力。
讲授新课一、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G。
2、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出示图片:画出重力方向教师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4、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1)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2)g的单位:N/kg,m/s21 N/kg=m/s2(3)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由静止下落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g又叫做重力加速度。
出示图片:自由落体运动5、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学生动手画出重力方向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重心掌握重力的方向让学生认识重心是假设的点并不实际存在(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出示图片: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体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出示图片:运载不同重物的货车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二力平衡的知识通过实验来确定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方法:先在A 点把物体悬挂起来,通过A 点画一条竖直线AB,由于A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重力平衡,薄板的重心必定在AB连线上,然后,再选另一处D点把物体悬挂起来,过D点画一条竖直线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DE连线上。
因此,AB和DE的交点C,就是薄板的重心。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弹力(共37张PPT)
2.重心的位置: A: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B: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C:重心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重心也不一定在物体上。
05.F - x图像
1.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2.注意坐标轴对应物理量的单位
6.弹簧的串、并联
1、几根弹簧串联在一起使用时,每根弹簧上的弹力大小相等,均等 于外界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每根弹簧都满足胡克定律。 2、当几根弹簧并联使用时,各弹簧的弹力大小之和等于总弹力,每 根弹簧都满足胡克定律。
原 长
伸长的长度
F
F 原长
形变的方向
形变的方向 伸长的长度
轻弹簧产生的弹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04.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压 缩量)的长度x成正比。
公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k的单位:N/m ; k反映弹簧自身的性质,由材料、横截面积、匝数等决定。 适用范围:弹性限度内
02.力的图示
第四部分 接触力和形变
01.接触力
生活中的很多相互作用,如推、拉、提、压、击球与射箭等,都是在 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
02.形变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 2、分类: 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恢复原状
非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
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 的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
第六部分 轻绳、轻杆和轻弹簧的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知识集结知识元重力知识讲解一、重力的产生: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二、重力的特点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不变的.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三、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G=mg,通常取g=9.8N/kg,g是重力加速度,所以高中2.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9.8N.粗略计算时阶段更常写为g=9.8m/sg=10m/s2.g不是不变的,它与地理位置有关,在地球上,一般距离地心越远,g越小,相同距离时,越靠近两极越大.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可由铅锤线确定.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注意:切不可说成垂直向下,因为平面不一定水平,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另外,重力的方向也不一定指向地心(后面学万有引力时会学到).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也不一定在物体上.物体重心的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情况所决定,与物体的放置状态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例题精讲重力例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体的重心一定在球心上B.物体上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C.物体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无论运动状态如何,其所受重力都一样大例2.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例3.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情形下要发生变化的是()A.把它从赤道拿到两极B.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入水中C.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入密闭的容器中D.在同一地点,让它由静止到运动基本相互作用知识讲解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二、任何力都有四个基本属性,即物质性、相互性、瞬时性和方向性.1.力的物质性:物质性指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即只要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力应对应两个物体.注意:力的作用可以是直接作用也可以是间接作用,两个物体不一定要接触.2.力的相互性:相互性指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注意: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性质相同.这一对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或称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力的瞬时性:瞬时性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随这种相互作用的施加与否而瞬时同步有无.4.力的方向性:方向性指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我们把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所以力是矢量.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两种:(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转、剪切等.(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使物体的运动速度从小变大、从大变小);或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四、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合力、分力……例题精讲基本相互作用A.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B.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D.力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的,而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A.有的力有施力物体,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B.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D.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重力的方向总是跟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D.重力的方向总是跟支持面对重物的支持力方向相反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用细软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直线练习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B.用测力计测小球的重力时,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C.物体只有在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D.同一个物体,在地球的赤道和两极,其重力大小是不同的练习3.关于重力的概念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重力的大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C.上升中的气球不受重力作用D.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垂直A.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B.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C.物体的重心就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D.物体只有重心这一点才会受到重力作用练习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说明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抛出的石块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说明石块在空中所受重力方向不断变化D.将一石块竖直上抛,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练习6.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将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对容器和容器内的水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的重心慢慢下降B.系统的重心先上升后下降C.系统的重心先下降后上升D.有可能绳的方向不竖直练习7.在体育运动中,人的身体重心位置随着姿势的变化而改变,下列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体外的是()A.B.C.D.练习8.如图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受重力的作用,实际上都集中于物体上一点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或质量分布有关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练习9.下列关于重力的几种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放于水中称量时弹簧秤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秤的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的重力B.据G=mg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一定较大C.当物体放于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置于斜面上时,其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D.“神舟九号”将于2012年6月发射,“神舟九号”(距地面高度可忽略不计)在加速上升时的重力与静止在地面上时的重力相同练习10.一个物体重2N,在下列情况中它受到的重力还是2N的是()①它从屋顶落到地上②将它放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上③将它放到月球上去④将它悬挂在墙上.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练习11.假设物体的重力消失了,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练习12.以下各个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力是()练习13.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练习1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练习15.在竖直悬挂的轻质弹簧下端挂一个钩码,弹簧伸长了4cm,如果在该弹簧下端挂两个这样的钩码(弹簧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弹簧的伸长量为()练习1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体A、B置于光滑有挡板的30°斜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拉A使其沿斜面缓慢向上运动,直到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在此过程中,A物体移动的距离为()A.B.C.D.练习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受到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也受到弹力B.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C.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练习18.如图所示,弹簧秤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与小木块A相连,当用力加速抽出长木板B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为3.0N,若匀速抽出木板B,弹簧秤的示数大小()A.一定大于3.0N B.一定小于3.0NC.一定等于3.0N D.一定为零练习19.如图所示,皮带运输机把货物运到高处,货物在皮带上没有滑动,则货物受到的摩擦力()A.是滑动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下B.是滑动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上C.是静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下D.是静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上多选题练习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弹簧秤,左端通过细线与固定木板相连,右端用细线经定滑轮悬挂着一质量为0.4kg的物块,则弹簧秤示数和其所受合力大小分别为()A.0,0 B.0,4.0NC.4.0N,0 D.4.0N,4.0N练习2.如图所示G A=100N,G B=40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A 静止在地面上,则()A.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60N B.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 C.弹簧的伸长量为8cm D.弹簧的伸长量为20cm练习3.图中a、b、c为三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静止状态()A.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填空题练习1.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弹簧形变量x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如图2所示,该同学在坐标纸上以x为横轴、F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并在图中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坐标点.(1)请描绘出F-x图线;(2)由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练习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下端,稳定后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9.8m/s2)(1)上表记录数据中有一组数据在测量或记录时有错误,它是第______组数据.(2)根据实验数据将对应的弹力大小计算出来并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内(保留3位有效数字).(3)在坐标纸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L之间的关系图线.(4)根据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k=__________N/m.(保留2位有效数字)(5)若考虑弹簧自重对第一组数据的影响,弹簧劲度系数k的实验值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练习3.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步骤如下:A.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B.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静止时,长度计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L1至L6,数据如下表:C.根据数据计录表格作出如下的图线,纵轴是砝码的质量m,横轴是弹簧长度与L x的差值x.回答如下问题:(1)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_.(2)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g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练习4.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测量记录表:(1)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如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2)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d4=L7-L3还没有算出.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_______.(3)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g取9.8m/s2)练习5.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得弹簧的原长x0=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他利用本实验原理把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示数如图丙所示时,该弹簧伸长的长度△x=______cm.练习6.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待弹簧测力计静止时,长度计为L0,弹簧测力计下方挂上砝码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L7,记录数据如下表:(1)甲同学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则横轴应是弹簧长度与______的差值(填“L0”或“L x”).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m/s2).(2)乙同学用公式法处理实验数据,即用F=k△L计算k,为充分利用每一组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据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逐差法),分别计算出三个差值:△L1=L4-L0=8.00cm;△L2=L5-L1=8.05cm;△L3=L6-L2=8.00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L4═_______cm.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m=1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再由F=k△L计算出k,请用L x、L1、L2、L3、L4、L5、L6、L7和mg表示出k=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7.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小张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该弹簧竖直悬挂,在自由端挂上钩码,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记录钩码的质量m和弹簧上指针在刻度尺上的读数x.(1)小张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用描点法画出x-m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N/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在本次实验中,考虑到弹簧自身有重量,测得弹簧劲度系数k的值与真实值相比较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练习8.某学校物理探究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1)将弹簧的上端O点固定悬吊在铁架台上,旁边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线跟O点对齐,在弹簧的下部A处做一标记,如固定一个指针.在弹簧下端的挂钩上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50g),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为x.逐个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刻度x随挂钩上的钩码的重量F而变化,几次实验测得相应的F、x各点描绘在图2中.请在图中描绘出x随F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A=________N/m(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此弹簧的弹力大小F弹跟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再作出x随F变化的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k A相比,可能是______.A.大于k A B.等于k A C.小于k A D.无法确定(3)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上方Q处,再作出x随F变化的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k A相比,可能是______.A.大于k A B.等于k A C.小于k A D.无法确定.练习9.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轻弹簧按如图1所示连接起来进行探究.(1)某次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______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格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N/m,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N/m(取g=10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钩码数 1 2 3 4L A/cm 15.71 19.71 23.70 27.70L B/cm 29.96 35.76 41.55 47.34练习10.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的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三种性质的力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B.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C.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在地面上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人教版物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任何物体在地球附近都要受到重力作用,选项A错误;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 体,物体对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大小,选项B错误;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选项C错误;根据G=mg,在地面上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选项D正确.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自由下落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A错;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B错;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 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D错;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 下,C对. 答案:C
答页 下页
考点二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产生弹力的条件 (1)两个物体直接接触;(2)接触面上发生弹性形变. 在上述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产生弹力的作用. 2.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常用“假设法” 假设法就是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施加了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图,判 断受力情况与物体的状态是否矛盾.若矛盾,说明两者之间无弹力;若不矛盾,说 明两者之间有弹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与地面垂直,A错误;重 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测量工具无关,不同地点重力 加速度不同,重力大小不同,无论用同一弹簧测力计,还是用不同弹簧测力计,测 量结果均不同,B错误;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其位置不仅与其几何形状 有关,还与质量分布有关,C正确,D错误. [答案] C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 3.2重力 弹力 课件(共30张ppt)
小结
一、弹力的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二、弹力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 三、弹力的方向:恢复形变的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平面 2、拉力:绳(弹簧)的拉力沿着绳(弹簧)收缩的方向 四、弹力有无的判断: 五、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量有关)
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 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b.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 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力 学状态。如将侧壁、斜面用海绵来替换,将硬杆用轻弹簧(橡皮 条)或细绳来替换。
c.状态法:因为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相吻合,所以可以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相应的规律(如二力平 衡知识等)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
微小形变 非弹性形变
2)按可否恢复分 弹性限度
如果形变过大,超 过一定限度,即使 撤去作用力,物体 也不能完全恢复原 来的形状,这个限 度叫弹性限度
弹性形 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停止 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 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显示微小形变的观察(一)
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 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
★对公式F=kx的理解
公式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可能为伸长量(l -l0),也可能为缩短量(l0-l)];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只与弹簧本身有关, 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因素决 定,它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k越大,弹簧越硬, 其长度越难改变.
特别 提醒 1.胡克定律的成立条件:弹簧的形变必须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 G =mg 方向: 竖直向下3.重力加速度:g=9.8m/s2 ★规律:g 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规律:①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②区别重心与几何中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③“悬挂法”确定薄板重心。
三、弹力:1.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垂直于接触面)3.面面接触,弹力垂直平面。
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平面。
点点接触,弹力垂直于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簧的弹力: 沿着弹簧指向恢复形变的方向。
杆的弹力: 不一定沿杆的方向4、★弹力的有无判断方法:①假设法: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②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四、★胡克定律(弹簧弹力:F=kx )1.实验表明,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k △x2.① △x: 弹簧的形变量 : △x=l -l 0(伸长状态:长度-原长;压缩状态:原长-长度) ;② k:劲度系数(单位:N/m )注:k 只与弹簧自身有关,与F 、△x 无关;弹簧“软”、“硬”指 k 不同。
五、摩擦力:1、①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② 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意夹角2、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平行于接触面)3、静摩擦力:大小:被动力,由外界因素决定,(二力平衡算出)范围:max 0f f ≤≤ ,4、最大静摩擦力:f max =F f 动=μF N :f max 与正压力成正比,正压力越大f max 也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 (A)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 生的;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C) 静止和运动的物体均受到重力的作用; (D) 物体静止时比运动是所受的重力要大些;
2、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 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 的形状有关; (D) 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 心;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与水平面垂直)。
方向:竖直向下
× 垂直向下
垂直水平面向下
地球不同地方重力方 向不同
五、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1.定义:一个物
体的各部分都要受
到重力的作用,从
效果上看,我们可
以认为各部分受到
的重力作用集中于
一点,这一点叫做
物体的重心.
G
2、重心的确定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 关.
弹簧秤直接 显示什么力?
条件? 物体静止
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压力大小 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对竖直悬绳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压力大小也等于物 体受到重力大小.
四、重力的方向 重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是竖直下垂的,由静止开始 落向地面的物体总是竖直下落的,可见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的.即: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一章 力
第2节 重力
复习、引入新课: 第二节 重力
1.复习、提问:
(1)、力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做力?
答:力是描述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发生形变原因的物理量.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有哪些性质?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重心在三角形的几何中心
F
(质量均匀分布,等厚正三角形)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
在几何中心
重力方向,如图所示
6N
(物体受重力作用)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G
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静止,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二力平衡
布置作业
1、家庭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节课内容----1.2弹力; (2)做省编《基础训练》本节中的(1)----(10)题;
(3)、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状物体的重心位置。 演示
局限性: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注意: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例如: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处,而圆环的重心就不在 环上,而在圆环的几何中心处;
小结
1、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4)、按力的性质来分,力有哪几种?
答:按力的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引入新课:
严格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 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今天这节课我们将 首先学习“重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第二节 重力
一、重力的产生原因 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答:力的“物质性”;力的“相互性”;力的“同时 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独立性”。 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使: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②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如何表示?力的单位又是什么?
答: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为“牛”;国际符号是:N
( BD)
课堂练习
5.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一定等于其重力 B.物体平衡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等于其重力 C.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直接测量 D.物体向下运动时所受重力大于其向上运动时所受重力
6、一个圆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
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现在容器里装满 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当小阀 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系统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 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 就在几何中心上; 例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 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 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例如: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 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
注意: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并不是说,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二、重力的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三、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 m 成正比,即:G = mg
其中: g=9.8N/kg
物体的重力大小又叫做重量。 如:一个物体受到10N的重力,也 可以说这个物体的重量是10N.
课堂练习:
3、静止的小球竖直悬挂在弹簧秤上,则( BD )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 (C)小球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小球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4.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可能变化 C.重心的位置一定在物体上; D.重心在空间的高度可升可降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 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图甲)或压力(图乙), 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注意:(1).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 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 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2).只是拉力或压力与重力数值上相等,实质上是不 同的;
重
3、大小 (1)、G=mg
(2)、用弹簧秤测量
力 4、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 则的物体,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 中心。 5、作用点(重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 重心位置跟质量分布及物体的形 状都有关。 注意: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 C )
A.慢慢下降;
B.慢慢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7、重量为12N,质量分布均匀的等厚正三角形薄板,被一根 细绳悬吊着静止(如图)。试标出薄板重心的位置。根据初中学 过的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绳对薄板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画出薄 板受力的图示
推理过程:
2、书面作业: 课本 练习一
(3)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