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基础整理简约版
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识点
![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64d5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d.png)
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识点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体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演变。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广泛传播的思想体系。
它的核心是儒家的经典《论语》和《大学》等著作。
儒家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仁」、「义」、「礼」、「智」和「信」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到教育乃至家庭伦理。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道德经》为代表,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道」的存在和追寻,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倡导摆脱纷扰和追求安宁。
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很多文化传统的中心思想都与道家理念有所联系。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工程师,他提出要消除战争和社会不公,倡导兼爱和公平。
墨家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和道家有一定的影响。
四、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特殊的一支。
兵家思想强调军事和战争的重要性,主张战胜敌人并维护国家安全。
《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的典范,被视为军事战略的经典著作,不仅在军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也被用于组织管理和个人发展等方面。
五、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子和李斯为代表,主张依法治国和重视法制。
法家强调严明的法律制度和严厉的惩罚,视法律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国家的重要手段。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和行政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以荀子、庄子和韩非子为代表,主张追求个人的名誉地位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名家思想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优势,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追求自我实现。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每个学派都有大量的文献和论述,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演变,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当今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d42e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5.png)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庞大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和学派。
它从远古的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将对中国哲学简史中的各章进行精华总结。
以下是各章的要点概括:第一章:先秦诸子哲学本章主要介绍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众多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和学派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国哲学的初步体系。
例如,孔子强调人道和仁义道德,墨子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理念,老子则主张虚无和无为。
这些思想家的观点奠定了后世中国哲学的基础。
第二章:儒家哲学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义道德和家庭伦理。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弟子们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
其中,孟子主张天命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则重视礼仪之道。
第三章: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和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原则。
老子和庄子都认为,人应该摒弃功利主义和个人欲望,追求内心真实的自我。
第四章:墨家哲学墨家哲学强调兼爱和公平,提出了非攻的理念。
墨子认为,社会应该充满爱和友善,并消除战争和冲突。
墨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和道家的观点相似,但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第五章:名家哲学名家思想代表了诸子百家中的一种观点。
名家强调言辞的艺术和辩论的技巧,他们认为通过辩论可以寻求真理。
其中,荀子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重视人的天性和道德修养。
第六章:纵横家哲学纵横家的思想主张胜于德行和身份地位。
纵横家认为人们应该善于利用社会关系和权力,以达到个人的目标和利益。
第七章:法家哲学法家的主要思想是以法治国,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法家认为,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明确的责任,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以法治国”和“法者,天下之公器”的观点。
第八章:兵家哲学兵家思想主要探讨战争和军事战略。
中国古代哲学讲义资料
![中国古代哲学讲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50830af9ec3d5bbfd0a7472.png)
1.知行合一: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
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2.无为而无不为:道总是无为的,但是遵循规律来治理国家自然会成就了所有的事。
(老子哲学的基本命题——“无为而无不为”,更是通过自身的种种深度悖论,精辟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的存在之中所蕴含的一系列深刻张力,对于我们今天探讨和解决现代人类的发展问题,仍然具有十分深邃的启示意义。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佛学中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5.克己复礼克者胜也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6.仁者爱人所谓仁爱就是要想自己立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同时也要别人行得通凡事都能推己及人就可以说是实行仁爱的方法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概念是儒学所主张的爱的方式这种爱的基本原则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爱的程度所谓仁就社会的精华在孔子年代精华就是有钱的官僚那个年代是阶级社会所以仁者爱人是社会地位高的去爱社会地位低的7.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这是讲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事物相反相成双方并非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这再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8.道德经·无状之状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整理简约版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整理简约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53d100240c844768eaee0f.png)
古文经就是指用先秦得古丈字“篆书”书写得经书。注虫证据,有实事求就是得作风, 但往往失之緊琐.刘献为代表■立于私学。
(二)天人关系问題
以董仲舒为代表;以儒家思想为得基础天人感应观
以王充为代表;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得天道自然观。著有《论衡》、《养性书》(已佚)等。
(三)主要思想
天人感应得神学目得论
C、性质:*卜筮书: ♦哲学书: *历史书:
D、历史价值
*用《易经》算命,虽不科学,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惑,给人以精神上得慰籍。
*包含有很多生活智葱,对人们有启发指导作用。
*已经具备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得萌芽。
♦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得一个源头。
2、《洪范》
(1)《尚书•洪范》,据说就是周武王十三年1122)灭殷后,股遗臣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得
*汉末随着儒家经学得衰微■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得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 人物任用得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埋得讨论;
b、克己复礼为仁
C、“为仁由己":实现“仁”得具体方法
d、“中席”得辩证法思想
(2)孟子
A、生平评价
名轲,战国中期祁国(今山东省邹县)人,就是邹国古代得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 政治家,就是孔子创立得儒家学派得主要继承人。“亚圣
B、主要思想
a.性善论
b、仁政学说
“定于一"得理想:孟子在政治上有改良倾向
夏商分界约为公元祈1600年;
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
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二)原始宗教与神话
仁原始宗教一神灵崇幷、英雄崇幷、祖先崇幷.上帝崇幷。
2、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劈地.女姻造人、三皇五帝
(三)商周之际得思想一《易经》与《洪范》
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88bf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8.png)
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以及对人生和宇宙的探索。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儒家哲学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一派,强调人的道德修养、社会伦理和政治治理。
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仁、义、礼、智、信”。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强调尊重、孝顺、忠诚和教育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2. 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道”为宇宙的根源和原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并强调修养心性,追求与道的合一。
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3. 墨家哲学墨家哲学强调兼爱、非攻和普世主义,主张以爱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和政治秩序。
墨家崇尚无私的大爱和公平正义,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互利和合作。
代表人物有墨子等。
4. 法家哲学法家哲学注重法治、实用主义和集权思想。
法家主张通过严明的法律制度和严厉的惩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权力。
代表人物有韩非子等。
5. 兵家哲学兵家哲学是一种特殊的哲学流派,主要关注军事战略和兵法思想。
兵家强调战争的智慧和技巧,探讨军事战略、兵器发展及兵法战术。
代表人物有孙子等。
以上这些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每一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
这些经典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对今天的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儒家的“仁爱”理念可以引导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提醒我们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墨家的“非攻”理念可以促使我们追求和平与公正。
这些古代哲学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等多种思想流派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必知古代哲学常识
![高中必知古代哲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32817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4.png)
高中必知古代哲学常识
哲学定义
哲学是探索人类存在、知识、价值观和现实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古代哲学流派
1. 中国古代哲学
- 儒学: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重视孝道、仁爱和忠诚。
- :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强调个体追求超脱世俗
和心灵净化。
- 墨家:守亲爱、发扬爱的实用主义哲学,主张普世和平。
- 法家:强调法治、官制和社会秩序,推崇集权统治和重视规则。
2. 印度古代哲学
- 婆罗门教:强调封建家族和种姓制度,崇拜多神。
- :追求人类解脱的宗教哲学,通过修行达到解脱和慈悲心。
3. 古希腊哲学
- 柏拉图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追求知识的哲学。
- 亚里士多德派:注重实证观察和逻辑分析,重视经验和实践。
- 斯多葛学派:强调冷静和克制的生活态度,主张命运的决定论。
4. 古罗马哲学
- 赫拉克利特:强调永恒运动、无常和流动的哲学。
- 古罗马斯多葛学派:承继希腊斯多葛派哲学,提倡明智和勇气。
哲学的影响
古代哲学对于后世思想和社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道德、伦理、政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总结
了解古代哲学常识有助于拓宽视野,加深对人类思维和价值观
的理解,对于培养思辨能力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请注意:本文档简要介绍了古代哲学的一些常识,内容可能并
非详尽无遗,建议进一步研究相关资料以深入了解。
一张图看懂中国古代哲学
![一张图看懂中国古代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faf943792e3f5727a4e96201.png)
阴阳家:先秦的阴阳家源于古代的方术。
六种数术: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行法(包括面向 和风水)
洪范五行:五行是五种能动的、相互作用的力量。
邹衍:阴阳家代表。五行按照一定顺序相生相克,四季按照五 行相生顺序嬗变;朝代更替也遵循五行相生的顺序。
韩非子
法术势:君主的统治学说。法是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 ;术是统治者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势就是统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
神:“太极”动静生阴阳,“太极”的动静无形无状,微妙不测,称之为“神”,神就是太极的微妙作用。
邵雍
邵雍主要以图表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宇宙观;如果阳是宇宙生成的力量,阴就是宇宙毁的力量。复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阶段的开始,乾卦的则表示成的阶段的完成。姤卦初爻表示毁的开始,坤卦表示毁的阶段的完成
张载
气本源:气是最高实体,万物本源;凡可状者皆有 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认识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孟子
仁政:以德行仁者王;制民之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论:人性本善;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要成就道德,必须反求诸己
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包括“明道”和“积义”两个方面,即提高对道的领悟,以及道德修养
荀子
黄宗羲
气外无理、心即是理:心外无气,一切都是即气即心的
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气是唯一实体,理乃是气的内在规 律,依凭于气
即事以穷理:就事物现象探求其规律,反对立理 以限事
颜元
理气融为一片:生成万物的材料是气,万物所以 然的规律是理;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
戴震
气化即道:“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是故谓之道”;道就是物质世界的变化过程。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70cbe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4.png)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体系。
它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不同学派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智慧传统。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学派的基本内容。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仁义礼智信。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义则是正义和公平,要求人们做到公正和廉洁。
礼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强调人们应该遵循传统习俗和道德规范。
智是指修养和学问,要求人们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智慧。
信是指诚信和忠诚,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和谐,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道的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道家思想主张放弃功利和权力的追求,而是注重个体的修养和内心的安宁。
道家的核心概念是道,道是无形无相的,是一种超越一切的存在。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无私。
墨家主张普遍的爱和公平的分配,反对任何形式的偏私和偏己主义。
墨家强调“兼爱”,即要对所有人都给予关爱和帮助,不分贵贱、亲疏。
墨家也提出了“非攻”的原则,认为战争和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张和平共处和互相尊重。
法家思想注重法治和政治管理。
法家认为,社会秩序需要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持。
法家主张法律的公正和严格执行,以及明确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法家强调权威和纪律,认为政府应该有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名家思想强调言辞和辩论的重要性。
名家认为,辩论和争论是获取真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名家强调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通过互相对立和辩论来推动思想的发展。
名家注重辩论的技巧和逻辑推理,认为通过辩论可以找出真理和解决问题。
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和理论。
这些学派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影响和交融。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对伦理道德、政治治理、自然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整理版]中国哲学史常识总结
![[整理版]中国哲学史常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69c6e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3.png)
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1.一心三观:一心能观空、假、中三谛。
这是天台宗根据“三是偈”思想发挥出来的。
空观,即观诸法皆空之理;假观,即观诸法皆假之理;中观,观中谛之理。
此三者圆融不分,举一即散,虽三常一,是谓一心三观。
2.一念三千:天台宗之佛学思想。
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
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之中,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3.三谛圆融:天台宗之佛学思想。
三谛指空(佛)、假(法相)、中(中道)三谛。
三谛圆融也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三谛并列互不妨碍,能所交融,互不分割。
有两层含义:一、认识论含义,着重谈主体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般若智慧。
中谛是认识,空(真)谛和假(俗)谛为本体之类的东西,中谛是将假谛转化为空谛的中间环节。
二、本体论含义,直接描述世界的真实相状,也就是“诸法实相”。
4.四法界:华严宗关于世界的看法。
四法界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有两个意思:一、指事物而言,界为分义,即差别义;二、指理而言,界为性义。
事法界是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理法界是精神实体;理事无碍法界命题讨论的是本体与现象两个世界关系的问题;事事无碍法界是关于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的关系问题。
华严宗认为,四法界不仅体现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关系,也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四种精神境界。
5.顿悟成佛:佛教禅宗慧能的观点。
依其看来,不依靠感性经验,也不依靠理性思维,只依靠自己天生的本性的“灵知”,刹那间领悟到心本来就是空的,当下便达到“佛”的境地,这就叫“顿悟成佛”。
“自性真空”即是佛的境地。
6.道统说:韩愈提出反对佛道两教的思想武器,实际上是建立儒家的传承系统。
其内容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不同于佛、道,表达了积极的入世原则,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称韩愈称儒家道德是“天下之公言也”,对宋儒影响很大。
7.八识说:唯识宗为了论证“唯识无境”,对意识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把意识分为三大类八种识,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思量识为第七种识,藏识为第八种识又称根本识,最为重要。
最新中国古代哲学基础整理简约版(1)
![最新中国古代哲学基础整理简约版(1)](https://img.taocdn.com/s3/m/cd46b00f1a37f111f1855be4.png)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西方哲学:爱智之学、反思之学2、马克思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中国古代哲学(1)概念是中国本土理论思维历史的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中华文化的灵魂。
;(2)包含内容:时间上:上古以来到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领域上:儒、释、道为核心;(3)发生学角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思想传入于南北朝而确立于唐(4)比较学角度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支撑、核心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夏商周时期的哲学夏:BC2070-BC1600商:BC1600-BC1046西周:BC1046-BC771(一)年代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二)原始宗教与神话1、原始宗教——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上帝崇拜。
2、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劈地、女娲造人、三皇五帝(三)商周之际的思想——《易经》和《洪范》夏商周之际,崇尚鬼神。
商代发展为一种和巫术紧密结合的宗教观念西周的敬德思想——“明德慎刑”、“敬天保民”1、《易经》——群经之首、大道之源(1)原称《周易》周:东汉郑玄“周普无从不备”(说法之一)易:古代卜筮书籍的通称;日月为易;蜥蜴(变色龙)A.作者*传说上古:伏羲氏演八卦中古:周文王演成六十四卦、卦辞、爻辞下古:孔子作《十翼》*应为卜者所做B.相关内容*朱熹“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
“—”为九(阳),“--”为六(阴)。
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C.性质:*卜筮书:《易经》原本是供卜筮用的书,朱熹为代表。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90de9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d.png)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的学科。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阴阳家思想等为代表,涵盖了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知识体系。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阐述。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
其核心思想是仁、礼、义、智、信五常,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主张追求道的境界,强调天人合一,讲究返璞归真。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和无为,认为世界的运行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追求真实和自发。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现代人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和非攻,强调爱人、爱己、爱国、爱众。
墨家思想强调实实在在的功利和实际行动,主张通过发展技术和提倡公益事业来解决社会问题。
墨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思维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法治,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法家思想认为法律需要严明,以达到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目的。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医学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家思想认为世界万物都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构成,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变通。
阴阳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医学和哲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知识和文化的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历史哲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阴阳家思想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思想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理解和研究这些知识点,对于认识和解释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e684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c.png)
中国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曾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儒家经典《论语》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体现了儒家的重要价值观,即“仁”和“义”。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提升,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提倡性善论,强调仁、礼、义、廉等美德,提倡“人治”的政治理念。
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这些经典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支柱思想。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其核心思想是“道”,强调“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平和和安宁,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去除功利心、追求心灵的超脱。
《道德经》和《老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宗教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学派,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家思想主张全民平等,反对贵族专政,提倡“以工代赏”,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墨家经典包括《墨子》、《墨家书》等,这些经典对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治国有常,而利民最大”。
法家思想主张严厉的刑罚和严格的法律制度,追求国家权力的集中统一,主张以法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韩非子》、《司马法》等是法家的重要经典,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农家思想农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学派,主张农业经济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性,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的地位。
农家经典包括《鬼谷子》、《农政》等,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后世思想家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不仅如此,中国哲学的研究也影响和启发了许多后世的思想家。
中国先秦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先秦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f1cb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6.png)
中国先秦哲学知识点总结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之道,提倡忠恕之德,强调礼乐教化,倡导以人为本,追求人伦和睦。
儒家注重人的修身养性,强调君子之道,主张小国寡民,国家安定。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反对功利主义,追求自然、无为、无欲的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墨子等。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主张宽恕和包容,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兼爱万物。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宗教和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商鞅、韩非、李斯等。
法家思想主张法治,主张重法律、严刑峻法,强调以威严的法律来管理社会,反对道德化的管理方式。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念和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法律制度产生了影响。
5.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和运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宇宙自然和人体生命的阴阳五行思想等。
阴阳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医学和占卜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影响。
6. 六经中国先秦六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与《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班固等汇编整理而成的《春秋》外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和实践价值。
以上就是中国先秦哲学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所在,也能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整理简约版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整理简约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a9a805783e0912a2162ae4.png)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西方哲学:爱智之学、反思之学2、马克思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就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得概括与总结。
既就是世界观又就是方法论。
3、中国古代哲学(1)概念就是中国本土理论思维历史得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得集中表现;中华文化得灵魂。
;(2)包含内容:时间上:上古以来到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领域上:儒、释、道为核心;(3)发生学角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思想传入于南北朝而确立于唐(4)比较学角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得支撑、核心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得历史发展阶段一、夏商周时期得哲学夏:BC2070-BC1600商:BC1600-BC1046西周:BC1046-BC771(一)年代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二)原始宗教与神话1、原始宗教——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上帝崇拜。
2、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劈地、女娲造人、三皇五帝(三)商周之际得思想——《易经》与《洪范》夏商周之际,崇尚鬼神。
商代发展为一种与巫术紧密结合得宗教观念西周得敬德思想——“明德慎刑”、“敬天保民”1、《易经》——群经之首、大道之源(1)原称《周易》周:东汉郑玄“周普无从不备”(说法之一)易:古代卜筮书籍得通称;日月为易;蜥蜴(变色龙)A、作者*传说上古:伏羲氏演八卦中古:周文王演成六十四卦、卦辞、爻辞下古:孔子作《十翼》*应为卜者所做B、相关内容*朱熹“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得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得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
“—”为九(阳),“--”为六(阴)。
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C、性质:*卜筮书:《易经》原本就是供卜筮用得书,朱熹为代表。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1225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f.png)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的思想观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领域。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的理念。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责任。
儒家经典《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与道德观念,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参考依据。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道”的观念。
道教强调追求自然,弃绝功利主义和权势追逐。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抱怨,以认为万物都应平等对待。
墨家对于社会秩序、权力和战争等议题提出了独立的观点,在古代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提出了独立思考和辩论的理念。
名家主张以言辞和辩论为手段,追求真理和道德。
5.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律为中心,通过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和政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战争和军事战略的重要性。
兵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军事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 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强调以权谋和计策为手段,通过狡猾和权谋来达到个人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纵横家思想对于古代政治和外交战略影响深远。
8. 心学思想心学思想是明代王阳明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重视“致良知”和“格物致知”的观念。
心学思想强调人的内在本性的重要性,提倡实践与知识的相结合。
9. 何家思想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流派,对时间、空间和人类行为等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生活和存在的观点。
10. 陆玑学派陆玑学派是近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提出了“格物致知”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7f596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2.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道家、儒家和墨家三个主要哲学流派的角度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一、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以《道德经》为代表,强调追求“道”的境界和个人修养。
在道家哲学中,人们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规律。
追求“道”的过程是追求心灵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哲学儒家哲学以《论语》和《大学》为代表,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哲学强调个人修养、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忠诚义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的价值观被广泛传承和应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墨家哲学墨家哲学以《墨子》为代表,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
墨家哲学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强调人们应当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墨家哲学反对战争,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强调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和国际关系的和谐。
墨家哲学的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是多元而丰富的,不同的哲学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思想。
这些哲学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重要主题。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和谐共处。
这种观念反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如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园林建筑中的景观设计等。
人们通过欣赏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
儒家哲学的价值观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文短句哲学知识点总结
![古文短句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24315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e.png)
古文短句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易经》中有“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等概念,后来被儒家和道家等学派所继承和发展。
天人合一的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社会、宇宙的密切关系,主张人应当遵从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内在和外在的合一。
在儒家的思想中,天人合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孔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常”的思想,主张人应当遵循天道,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个人的道德境界。
程子在其《理惑篇》中也提到,“道者,兼天地而称贤识”,强调了人应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培养出自己的品德和智慧。
而在道家的思想中,天人合一则更强调了个体与宇宙的联系。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之始, 一何?以明”, 意思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都是一样的, 都是由道组成, 由此也说明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的来说,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了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了人应当遵循天道、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这一理念对于后世的社会发展和个人修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爱和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爱和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爱和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内涵丰富,包括对人的爱、对亲人的爱、对社会公德的爱等,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儒家的思想中,孔子提出了仁义之道,强调了人们应当做到仁厚、宽裕、敬天爱人,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他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不欲不施于人”,这些语句都表明了孔子对于仁爱之道的重视。
而在道家的思想中,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要做到“无为而成”需要有“无以为”,这也是一种对仁爱之道的诠释。
另外,在佛家的思想中,佛陀强调了慈悲为怀、利众为念,倡导了仁爱之道。
总的来说,爱和仁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这一概念强调了人们应当怀着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促进社会和谐,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古典哲学整理
![中国的古典哲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40582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4.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国的古典哲学整理中国的古典哲学有关于哲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属于常见题型。
在哲学的课程支配中,第一节这部分有几个学问点的分布。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学问点就是有关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辨析。
今日就来了解一下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一种观点——阴阳学说。
一阴一阳谓之道。
中国古代有关阴阳的学说数不胜数,其源在于古人对天地自然万象的一种熟悉。
古人观看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而抽象出这样的“两极”。
而又由这样的两极,去熟悉未知的世界,主动运用“阴阳”的概念解释问题,如中医的阴阳理论、历法中的阴阳理论等。
“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
”归根结底,阴阳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抽象认知。
是对自然的一种理解,是对物质世界阐释的`一种延长,属于唯物的范畴。
所以一旦消失了有关阴阳的表述,在哲学中我们首先应考虑到的学问点,就应当是属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
阴阳升降自相催。
当然,阴阳除了代表一种哲学观点以外,还揭示了一种辩证的思维,它是一种相生相克的理论。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道家学派多主见此理论。
老子在其书中其次章就有这样的表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这就是典型的辩证思维。
也符合了“阴阳两极”的学说。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75dd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4.png)
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包含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在本文中,将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的教养和修养。
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为核心,追求社会的和谐与道德的修炼。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仁”、“礼”、“孝”、“忠”等,这些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由老子和庄子创立的,他们认为“道”是宇宙无限而无形的根源。
道家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和超越物欲的生活方式。
对于道家来说,追求真实的自我是最高境界,他们提倡放松身心,追求内心的平静。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由墨子创建的,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墨家强调爱和公平,主张以兼爱为原则,对于社会的不公正进行批判。
他们提出了“非攻”和“兼爱非攻”的观点,主张用爱来化解战争和冲突,追求社会的和平与和谐。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由李斯提出,他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明的法律和刑罚体系。
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强制性的法律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他们重视效率和功利,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最重要手段。
五、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学派之一,主要由韩非和商鞅等人提出。
名家思想倡导法治和廉政,强调科举制度和官僚主义的重要性。
他们以权谋为方法,主张通过得到君主的宠信来实现个人的抱负和理想。
六、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事思想的学派,主要由孙武的《孙子兵法》代表。
兵家思想强调战争的艺术和策略,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指挥、阵法、谋略等方面的理论。
兵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小部分知识点总结,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思想孕育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发展,对我们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以及西方哲学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西方哲学:爱智之学、反思之学2、马克思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中国古代哲学(1)概念是中国本土理论思维历史的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中华文化的灵魂。
;(2)包含内容:时间上:上古以来到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领域上:儒、释、道为核心;(3)发生学角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思想传入于南北朝而确立于唐(4)比较学角度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支撑、核心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夏商周时期的哲学夏:BC2070-BC1600商:BC1600-BC1046西周:BC1046-BC771(一)年代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二)原始宗教与神话1、原始宗教——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上帝崇拜。
2、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劈地、女娲造人、三皇五帝(三)商周之际的思想——《易经》和《洪范》夏商周之际,崇尚鬼神。
商代发展为一种和巫术紧密结合的宗教观念西周的敬德思想——“明德慎刑”、“敬天保民”1、《易经》——群经之首、大道之源(1)原称《周易》周:东汉郑玄“周普无从不备”(说法之一)易:古代卜筮书籍的通称;日月为易;蜥蜴(变色龙)A.作者*传说上古:伏羲氏演八卦中古:周文王演成六十四卦、卦辞、爻辞下古:孔子作《十翼》*应为卜者所做B.相关内容*朱熹“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
“—”为九(阳),“--”为六(阴)。
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C.性质:*卜筮书:《易经》原本是供卜筮用的书,朱熹为代表。
*哲学书:《易经》为义理之书,即主要是讲天道及人事训教的著作。
*历史书:《易经》是一部历史著作。
近代史学家胡朴安的观点。
D.历史价值*用《易经》算命,虽不科学,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惑,给人以精神上的慰籍。
*包含有很多生活智慧,对人们有启发指导作用。
*已经具备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萌芽。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
2、《洪范》(1)《尚书·洪范》,据说是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灭殷后,殷遗臣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九条治国方略。
“九畴”,意为“畴”通“筹”,为谋划、策略的意思。
(2)五行思想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公元前770-公元前221)(一)时代背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黄河流域先后形成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封建王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二)学术派别1、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诸子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农家、小说家。
3、“九流十家”形成历程(1)最早分派:《史记》*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六家要旨》以黄老道家为立场总结、概括、分类先秦诸子;*此文被司马迁收录于“太史公自叙”,最早提出六家,并进行评说(2)分派形成*十家: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在“七略”中,在“诸子略”上又加入四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成为“十家”。
*九流:小说虽为一家,但不能入流。
(三)学术中心:天人关系问题(四)显学1、道家(1)老子“道”为万物之宗;“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静观”“玄览”的认识论;“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2)庄子评价:又名庄周,战国人,文学家、哲学家《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生有涯,而知无涯”“气变而有生”2、墨家——墨子(1)评价(1)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2)墨家学派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2)思想主张A.兼爱非攻B.天志明鬼C.尚同尚贤D.节用节葬E.非乐非命F.三表之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G.哲学思想之贡献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墨子认为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3)逻辑思维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辩、类、故等逻辑概念。
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
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
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
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3、儒(1)孔子A.生平评价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B.《论语》(论:论纂、编经;语:语言)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C.主要思想a.“仁者爱人”的伦理思想b.克己复礼为仁c.“为仁由己”:实现“仁”的具体方法d.“中庸”的辩证法思想(2)孟子A.生平评价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人,是邹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政治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人。
“亚圣”。
B.主要思想a.性善论b.仁政学说a. “定于一”的理想:孟子在政治上有改良倾向b.基础—性善论、重民c.仁政的内容反对战争省刑罚,薄税敛使黎民不饥不寒(制民之产)与民同乐谨庠序之教d.论君臣关系C. 生与义三、两汉经学*两汉:西汉、东汉*儒家经典在后世被称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一)今古文经之争1、今文经学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的经书。
注重义理,有哲学思辨特色,但往往失之臆说无据;董仲舒为代表,立于官学。
2、古文经学古文经是指用先秦的古文字“篆书”书写的经书。
注重证据,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但往往失之繁琐。
刘歆为代表,立于私学。
(二)天人关系问题以董仲舒为代表:以儒家思想为的基础天人感应观以王充为代表: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天道自然观。
著有《论衡》、《养性书》(已佚)等。
(三)主要思想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1、“天”为宇宙间最高主宰2、“天意”体现于阴阳五行3、人副天数,天人感应。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四、魏晋玄学*所谓魏晋玄学,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
(一)原因原因一:*观念应出自《老子》,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玄者,物之极也。
」「玄者,冥也。
默然无有也。
」,乃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的观念。
*汉末随着儒家经学的衰微,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原因二:*魏初正始年间的改制运动,倡自何晏,夏侯玄.*作为一种新思潮的魏晋玄学,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二)概述1、代表人物: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王弼、嵇康、阮籍、郭象等2、研究对象:以《老子》、《庄子》、《周易》“三玄”为研究对象3、讨论核心: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所谓“名教与自然之辩”。
此外还有“本末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形和神的关系如何等。
*魏晋南北朝时,道教逐渐盛行。
东晋时的葛洪写了一部《抱朴子》,为道教进一步提供了哲学依据,成为中国唯一一种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宗教。
五、隋唐佛学(一)宗派*法相宗:其创始人是玄奘,《成唯识论》是其代表作。
*华严宗:其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代表作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经金狮子章》等。
*中国禅宗:其创始人是慧能,主要经典是《坛经》。
禅宗也被称为“心宗”。
(二)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文殊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每逢观音菩萨的节日,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佛教徒很多,成为中国佛教最大的国际性道场。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普贤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地藏菩萨的道场。
六、宋明理学(一)概述1、来由: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的一种新的历史形态,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所以,人们习惯上以“宋明理学”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哲学。
2、代表: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朱熹、王阳明等。
(二)宋明理学的主流形态1、按地域分濂学:周敦颐洛学:程颢、程颐关学:张载闽学:朱熹2、现代学术界的划分:气学:张载数学:邵雍理学:程颐、朱熹心学:陆九渊、王阳明七、明清实学(一)概述1、主张:清代实学又称早期启蒙思潮,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在自然观以“气”为存在之根基,强调实践力行;在社会历史领域以“复古”为形式,主张实行民主民本政治;在人性论中,以“血气心知”规定人性,推崇先秦儒学倡导的大同、平等、自由、仁爱的伦理道德精神。
2、代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日知录》王夫之: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
颜元:唯物主义思想家、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
八、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1、坚持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2、着眼于伦理本位,高扬重德精神3、无神论传统4、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辩证思维传统5、强调知行合一,注重直觉顿悟第二讲阴阳学一、阴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阴阳两字的本义阴阳两字的本义都与太阳有关。
“阳”字在小篆中作“昜”,其本义是“旗开见日”。
“阴”字在小篆中作“霠”,其本义是“云覆日”。
2、《说文》中的阴阳《说文解字》:“阴,闇也。
水之南,山之北也。
”*阴表示幽暗的意思,即太阳光照射不到。
*山南谓阳、山北谓阴《说文解字》:“阳,高明也。
”*高处的地方光线好,故而为阳。
“3、阴阳与自然之气(1)西周末年以后,阴阳开始被想象成为“气”。
(2)一切自然现象的正常与否,常从阴阳之气中去探寻解释。
4、《国语》中的“阴阳”“阴阳”作为哲学范畴,最早记载于《国语》《国语》中“伯阳父论地震”一段,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阴阳学说的文献。
5、老庄道家中阴阳思想的哲学化阴阳开始被认为是万物的本源。
6、阴阳思想的学派——阴阳家*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之下,出现了宗奉阴阳思想的学派——阴阳家。
*阴阳家在诸子百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汉书·艺文志》所记录的学术谱系中,其地位仅次于儒家和道家,先于法家和墨家。
*最有名的阴阳家是邹衍。
(1)源流阴阳家源出于王室执掌天文历数的史官,与道家有着同源性。
(2)学问阴阳家的学问包括“道”和“术”这两个层面。
1)“道”的层面重在阐述阴阳之理,是理论性、哲学性的知识。
2)“术”的层面重在说明阴阳之用,是实用性、技术性的知识。
这就是“方术”,(3)不足*阴阳之术的发展导致禁忌众多,使人的行动受到拘束,人们将希望寄托于鬼神,而不是相信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