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1999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

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 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联系我国“九五”期间的情况看,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

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90年代中期以来,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基本消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少见,供过于求的商品不断增加,价格开始出现持续下降。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高,消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费对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对拓宽消费品市场渠道,确定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人民的消费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90年代后期我国更是首次出现了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状况,影响我国消费的因素就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收集了我国“九五”期间首年和末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截面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我国“九五”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一>.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与收入决定关系的有关理论假说 (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对于)(y f c = y y C APC )(= )(y C MPC '=有(1)1)(0<'<y C ,即C 会随收入的而增长 ,但其增量小于收入增量。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认识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考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物价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和恩格尔系数几个因素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为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出与原始变量的相关性很强,而他们相互之间相关性很低的新变量,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成正比,物价水平、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支出成反比。

【关键词】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藏旭恒(1994年)的研究,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5以上。

这是由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很显然储蓄动机是不足的。

本文研究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如何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成了政府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

然而只有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相应的刺激政策。

一、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1,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

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收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我们小组选取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序时数据来量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影响因素。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2 3卷第 2期
21 0 0年 3月
西 安财 经学 院学报
J u l f ’nUnv ri f n n ea d E o o c o ma o a ies yo a c c n mi Xi t Fi n s
V0 . 3 No 2 12 . Ma . 0 0 r2 1
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统计方法及应用 、 数量经济学 。
2 5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下结 论 :
二 区 : P2 C f: 9 6 5 3 4 . 8 0+0 6 7 2 .4 8 f
三 区 : P3 C £= 8 2 4 3 + 0 6 1 I £ 4 .6 4 . 6 5 P3
引入 虚拟 变量 的混 合估计 模型 为 : Y = 口 +| Xi 2 i 1 l 9 1 +a D2+9 D2 +U 2 xi i

分 析方 法
( ) ae D t 分析 一 P n l aa
P eD t就 是 “ 行 数 据 ” “ n a l aa 平 或 面板 数 据 ” 是 , 指在 时间序列 上取 多 个 截 面 , 这 些 截 面上 同时 选 在
与省市 ) 问 的距 离 , W ad法对 2 0 之 用 r 0 7年全 国 3 1
+U 由于在 横 截 面上 个 体 影 响 的不 同 , 为 变 截 称 距模 型。 个体 影响 表现 为 模 型 中被 忽 略 的反 映 个 体 差异 的变量 的影 响 , 分 为 固定 和 随 机影 响两 种 情 又 况 , 文采用 变截距 固定效 应模 型 。 本
混合 回归模型 为 : 。,i ;t 口+z a = 9 = Y =
+ 。 截 面上无 个 体影 响 、 结构 变化 , 当于将 在 无 相

中国各地人均消费支出与消费结构差异的分析

中国各地人均消费支出与消费结构差异的分析

中国各地人均消费支出与消费结构差异的分析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风俗不一,人们对消费的偏好,以及支出也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聚类的统计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消费支出及消费结构进行分析,阐释其内因,以期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找出一定的消费规律性,并由此提出一些建议。

标签:消费支出消费结构聚类分析一、引言中国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经济大改革,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

然而由于各地的文化风俗不同,经济发展的进程不一致,使得他们的消费支出类型不尽相同。

所以,本文通过对中国各地的人均消费支出的不同以及消费结构的差异来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期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找出一定的消费规律性,并由此提出一些建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那种仅凭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定性分类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分类。

因此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来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二、理论介绍聚类分析也称为群分析,它是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经济、社会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数学上的解释是:例如有p个指标(变量),n个对象,依据这n个对象在p个指标下的数据,对这n个对象进行聚类。

每一个对象是p维空间的一个点,聚类问题就是在p位空间中,对这n个点的聚类。

在SPSS中,有两大类聚类分析法,层次聚类法、动态聚类法等。

其中动态聚类法也称快速聚类法,或K-值聚类法。

其思想是首先选取一批聚类中心,让样品向最近的中心凝聚,形成初始分类,然后按最近距离原则不断修改不合理分类,直至合理为止。

快速聚类使用的是欧氏距离平方,各变量权数相等。

快速聚类法占用内存小,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特别适合大样本的聚类分析,所以本文采用快速聚类法。

三、分析与结论本文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作为考察对象,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全国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状况。

计量课程论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

计量课程论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研究,建立了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并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对策建议一、引言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笔者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78年以后的,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故这一时期的样本更能反映这种变化。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单因素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我们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由经济理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设定居民消费水平Y t 与国内生产总值X 1的关系为: 1111μβα++=X Y t假定模型中随机误差项1μ满足古典假定,运用OLS 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10368.02275.93X Y t +=(9.2969)(181.1983)其中,可决系数2R =0.9993。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好,可决系数很高,这也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中,GDP 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4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影响因素,那么居民的人均收入就是微观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比较显著,于是在这里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收⼊的不断提⾼,⼈们的消费⽔平也在显著地提⾼。

因此⼈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上。

消费结构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研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际因素,本⽂通过⽐较分析2012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在充分运⽤Excel软件和SPSS软件的前提下。

运⽤描述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具体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量分析(具体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三种分析⽅法,⼒求在以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数据为前提的条件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具体情况,同时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以期能为各地⽅政府的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定的参考价值与依据,为当地的经济的发展提出更加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引⾔“消费”是⼈类⽣活中的主要且必须的活动,任何⼈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消费。

简⽽⾔之:⼈类的⼀切经济⾏为都是围绕着消费⽽进⾏的。

因为⽣产的⽬的是为了满⾜消费;扩⼤消费市场是资本增值的前提;企业之间的各类资源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消费市场份额的竞争。

因⽽,当今社会,每个⼈都在努⼒学习和⼯作以期能够获得更⾼的个⼈收⼊,深究其⽬的也是为了提⾼个⼈的消费⽔平。

所以说“消费”已成为当下最炙⼿可热的经济词汇。

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满⾜⼈类不断扩⼤的经济需求,⽽各国经济发展是以提⾼整体国民的福利⽔平为⽬的,主要就是提⾼国民当前乃⾄未来的消费⽔平。

所以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有赖于国民整体的消费状况,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前提,同时消费结构的优化则是提⾼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经济⼿段。

消费结构1(consumption structure)具体是在⼀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例关系。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论文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论文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论文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论文摘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进行统计研究和评价。

由因子分析可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分为三大类:日常生活因子,外在因子和居住因子,从综合得分可知经济发展主要分为三梯度:经济发达,欠发达,落后地区。

这与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城镇家庭消费支出一、引言目前,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人,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结构也在逐步级。

如何有针对性增强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分析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的放矢地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及处理: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权威性和统一统计口径原则,本文从国家统计局中得到2014年关于全国各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生活费支出的相关数据。

主要包括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以及其他消费支出共分为八大类,这些指标分别记为X1、X2、X3、X4、X5、X6、X7、X8。

(一)因子分析1.模型检测一般,满足线性相关性的变量才可以做因子分析。

由上图可知,这八个指标间相似性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绝大多数系数值都较高,说明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KMO抽样适度测度值可知:kaiser-MSA=0.77294558,大于0.5,一般认为此值越大,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

其次,我们依据据旋转前的先验共同度估计结果λ>1,且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的变量作为公因子的要求,所以特征根λ1λ2λ3符合要求,三者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0.80%,大于85%,说明前三个公因子可以解释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量,因此提取前三个公因子是比较科学的。

从最初公因子载荷来看,八个变量在第一个公因子F1上的载荷都很高,这些变量同第一个公因子高度相关。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所提取的公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或者不具有相关性。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
个 样 品 看 成 是 个 变 量 对 应 的 维 空 间 中 的 一 个 点 。然 后 在
近年来 .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快 速 发 展 , 城镇 居 民 的 收入 关 键 问题 。 不 断增加 . 且在 国家连续 出台住 房 、 并 教育 、 医疗 等各 项改
革 措 施 和实施 “ 激 消费 、 大 内需 、 动 经 济增 长 ” 济 刺 扩 拉 经 政 策 的影响下 . 国各 地 区城 镇 居 民 的消 费支 出也 强劲 增 我 长 . 费结 构 发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 构 不 合 理 现象 也 得 到 消 结 了一定 程度 的调整 。但 是 , 由于 各地 区的 经济 发展 不平 衡 及原有 经济基 础 的差异 . 使各 地 区 的消 费结 构仍 存 在着 明 显 差别 。为了进一 步改 善 消费结 构 , 确引 导消 费 , 高我 正 提
其 中 x 表 示 i 区第 tt l2, , , , , , ) t 地 (= , 3 4 5 6 7 8 种消 费支 出所 占 比重 , x 表示 j 区第 t 消 费支 出所 占比重 , 表 地 种
发现 特点 和规律 . 宏 观上 把握 各 地 区城 镇居 民的消 费现 示 i 区和 j 区的消 费结 构相似 程度 。 iO说 明 i 区和 从 地 地 d= i 地 状 和不 同地 区 消费水 平 的差 异 . 提 高我 国各 地 区消 费水 i 区消 费结 构完全 相 同 , 实 际上 i 区和 j 区的消费 为 地 但 地 地
12 l o o年第 1期
■现 代管理 科 学
■发 展战略
我 国城 镇 居 民消 费 结 构 的 聚 类 分 析 及 政 策 建 议
●刘 思 嘉 赵 金 楼
摘要 : 近年来, 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 高, 但各地 区间的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别。 文章选用 8 个城镇 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指标 , 采用欧式距 离平方和 离差平方和法, 对我国 3 个省、 1 直辖市及 自治 区的 20 年城镇居 民消费 08 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 这不仅从总体上掌握 了我国消费结构类型的地 区分布 , 而且系统分析 了我国各地区消费 结构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为国家制定消费政策提供 了决策依据。

消费经济学毕业论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含外文翻译)

消费经济学毕业论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含外文翻译)

┊┊┊┊┊┊┊┊┊┊装┊┊┊┊┊订┊┊┊┊┊线┊┊┊┊┊┊┊┊┊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pole 职称:讲师起止时间:2011.09 ~ 2012.05目录诚信声明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6)论文目录 (10)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 (53)本科毕业论文与设计作品评定表 (54)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55)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是本人经过近四年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个月集中的毕业设计学习、实践和努力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据本人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设计作品和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我承诺,设计作品和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学生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此表为教师填写,内容打印,签名必须手写。

学生要保存好该任务书,与开题报告一同上交指导教师,以备装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6..7..8.论文目录摘要 (11)Abstract (12)1 引言 (13)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3)1.2 国内的研究状况: (13)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2 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理论研究 (14)2.1 消费结构研究方法 (14)2.1.1 对恩格尔系数法的概述: (14)2.1.2 对统计方法的概述: (14)2.1.3对面板数据模型的概述: (14)2.1.4 对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概述: (15)3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7)3.1我国城镇消费结构的主体特征 (17)3.2 恩格尔系数及消费构成比重的变动分析 (17)3.3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18)3.4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22)4消费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静态地区性分析 (25)4.1地区性消费倾向分析 (25)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27)5.1 研究结论 (27)5.2 对策建议: (28)5.2.1 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提高收入,缩短差距。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研究_实证分析模板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研究_实证分析模板

论文摘要:如何启动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确把握居民的消费结构,了解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各项因素,对正确制定消费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选择一些影响消费结构的变量,包括社会保障水平、受教育水平、技术进步、利率、人口结构、城市化水平,并对它们进行量化;接着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实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消费结构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前言1.1研究背景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但是近来,外部需求下降,过去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20%的出口部门面临严峻的收缩局面,实体经济运行规模出现萎缩。

从数据来看,中国已随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放缓。

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9%,低于市场预期的9.7%,主要体现在出口与房地产两架引擎同时放缓。

图12006年1月-2009年6月GDP走势图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而在扩大国内需求的构成中,扩大消费尤其重要。

若想增加消费,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久的增长,就必须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2消费结构概念的界定本文中的消费结构是指以货币表示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与用品、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文教娱乐、杂项开支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关系。

2消费结构影响因素2.1社会保障水平(Thelevelofsocialsecurity,SS)居民消费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不仅减少了即期消费支出,而且会抑制消费结构的升级,致使消费结构中应有的一些消费需求热点无法显现。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居民增加非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从而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启动多元消费市场。

本文以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测算。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来。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上升,这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几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17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34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9%和9.6%。

这表明,我国居民的购买力得到了提高,消费水平自然也随之上升。

其次,从居民消费结构上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的比重逐年向服务类消费转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食品和衣着三大类消费品的比重从2008年的69.7%下降至45.3%,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娱乐和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品的比重由30.3%上升至54.7%。

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增强了对服务类消费的需求。

再次,从居民消费品质上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品质稳步提高。

以汽车消费为例,2019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569.5万辆,较上年增长3.3%。

这表明,我国居民对于汽车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于品质的要求也在增加。

此外,在其他消费品方面,我国居民对于品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最后,从居民消费群体上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群体日益多元化。

例如,70后、80后、90后和00后等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在消费方面的需求和口味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城乡居民、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教育水平等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此,在制定相关消费政策时,需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不同的策略。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际状况正在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正在从实物消费转向服务类消费,同时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多元化。

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加强消费品质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Post By:2009-9-9 9:18:23摘要: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

利用统计年鉴的数据,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可以把这31个地区分为三类,并分析每一类城市具体的特点。

最后,为改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合理的消费结构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

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

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性支出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性支出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各地区人居消费性支出分析目录1 引言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数据来源与描述 (1)2.1 数据来源 (1)2.2 数据描述 (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1 分析步骤 (3)3.2 结果分析 (4)4 系统聚类分析 (5)4.1 分析步骤 (5)4.2 结果分析 (7)5 因子分析 (12)5.1 分析步骤 (12)5.2 结果分析 (14)6 综合分析 (17)7 总结与建议 (18)8 参考资料 (18)9维普数据库的论文查重报告1 引言1.1 选题背景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均衡,而且不同地方的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化,这样就使的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水平有高有低。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我国各地区人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搞清楚不同地区人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与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有利于决策部门宏观调控,掌握各地区情况,控制好各地区的发展。

1.2 选题目的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了解在各消费性支出项目中哪个指标较大,了解总体情况。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知道哪些地区的消费性支出较高,在哪方面支出高。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清楚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不同地区的消费类型。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比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消费支出项的不同从而能更好的分配资源。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明白我国居民的消费转移方向。

1.3 选题意义分析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有利于我国拉动需,发展经济,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 数据来源与描述2.1 数据来源来源于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2013 年全国各地区(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 论文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 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题目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姓名陈雨薇黄丽学号 11001020104 11001020110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重点正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讲求良好的质量问题,这也是一个国家消费观念的改变。

有了量得供不应求,才能有心去追求质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突飞猛进。

从基本生活消费品向新型消费领域转变,这种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以2004年~2009年这六年的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类别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影响因素引言随着新中国的逐渐壮大,我们已经不是需要勒紧裤腰带的时代了,已步入小康社会的我们,正向着发达国家慢慢逼近。

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对物质的追求已更多的变为在精神上的追求,享受质量的发展而不仅仅局限数量的多少。

所以居民消费作为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体现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强大程度。

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正文一、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

不包括各种非消费性的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居民在核算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

它包括四方面内容:(1)居民用货币直接购买的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货物,包括本期不能全部消费完的耐用消费品,如家具、家用电器等,也按购买全价计入本期消费中。

(2)居民用货币直接购买的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服务的支出,如房租、交通、洗理、教育、医疗保健、文化、日用品修理,家庭保姆等项支出。

(3)居民以实物工资形式获得的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货物和服务,包括免费或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的货物和服务。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情况,本文将从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一、居民收入水平的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制于其收入水平,因此首先需要分析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76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97元,增长5.8%。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则较低。

二、消费结构的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消费方式和消费品种也在不断更新。

具体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和居住的品质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对于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网络购物、外卖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兴起,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三、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2019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5389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294275亿元,增长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11114亿元,增长8.4%。

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 软件应用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 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 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 万字。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类型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类型研究
乐文化
4 2 35 .3 .4
9 8 O 5 . 6 全方位地反映出 地区间消费 结构的 变化, 全 国 3 . 3 1. 1 6 7 克服 类型 1 4 . 2 9 9 7 O 18 。 2 .2 了 思格尔系数的局限性。
78 l. 8 1. .4 18 5 4
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 水平高低并不完全一致。 出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 的地区,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 气候环境条件和
2 偏重 , 娱教文和居住型消费 构 ( 型 生活习 结 类 俗相近, 而容易导 因 致城市居民 家庭的
)属于该 类消费结 构的 地区包括 上海、 广东、 收入、 消费结构发生了巨 大变化, 从温饱型消费 2. 转向 消费以及消费结 构具有相似之处。其城 湖南、 陕西五个省区。 其城市居民家庭消 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在收入和 了小康型消费。事实上. 生活水平的差异不仅 浙江、
行、 文化教育等方面。 通常恩 格尔系 数只考虑 食品 支出 构成与生 活水平的 关系, 而本文不仅 项目 考虑食品 支出 构成, 也兼顾其他消费 构成, 模式 能 食品
表 1 城市居 民家庭消费结构类型数 量特征 衣着 家庭设备用 医疗 交通
品及服务 保健 通讯
教育娱 居 住 杂项

河北、 河南、 吉林、 甘肃、 龙江、 黑 新疆; 第五类;
辽宁、 云南, 安徽; 第六类: 海南、 福建。

聚 类分析
3 、 发展享 受型消费 蛄构( 3 类型 ) .该类消 费结构包 地区 含的 仅有北京市。 家庭虽然 居民
聚类分析是研究如何将研究对平均位于全国前茅, 但恩格尔
72 1 . 7 1. 8 4 6 . l O 9 5 1 .

完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完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完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指的是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消费结构反映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对于制定有效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下面将从食品消费、居住消费、交通消费、教育消费、娱乐消费和医疗消费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食品消费。

食品消费是城镇居民最基本的消费需求,也是城镇居民日常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口味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级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等逐渐受到关注;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的快节奏生活和外出就餐的机会增多,外卖、外出用餐等消费方式逐渐普及。

总体而言,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趋势。

其次是居住消费。

居住消费是城镇居民最为重要的消费之一、由于城镇居民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单身人口增多,对住房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购房、租房、装修、物业、家具等都是居住消费的重要内容。

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居住消费明显呈现出中高端住房、精装修、私人定制等趋势。

第三是交通消费。

交通消费是城镇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镇居民通勤、出行、旅行等需要消耗大量的交通费用。

随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购买私家车、使用网约车、地铁乘坐、公共自行车等成为城镇居民交通消费的主要方式。

第四是教育消费。

教育是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城镇居民对于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

除了传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费用外,高等教育、留学、辅导班、培训机构等教育消费也逐渐增加。

第五是娱乐消费。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娱乐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娱乐消费包括电影、音乐、旅游、影视剧、体育赛事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线上娱乐消费也逐渐增长,如在线游戏、电子竞技等。

SPSS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论文

SPSS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论文

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但各地区间的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别。

文章选用 8 个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指标,采用欧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 31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 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

这不仅从总体上掌握了我国消费结构类型的地区分布,而且系统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消费结构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为国家制定消费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消费结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政策建议;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不合理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使各地区的消费结构仍存在着明显差别。

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考察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为提高我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和谐增长提供决策依据。

二、消费结构的数据分析消费结构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

就其数量关系来看,消费结构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各类商品及劳务的需求结构,体现一国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状况。

(一)数据来源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先利用 2013 年全国数据(如表 1 所示),对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

分析采用选用了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家庭用品及服务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八项指标,分别用来反映较高、中等、较低居民消费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但各地区间的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别。

文章选用8个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指标,采用欧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

这不仅从总体上掌握了我国消费结构类型的地区分布,而且系统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消费结构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为国家制定消费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消费结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政策建议;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不合理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使各地区的消费结构仍存在着明显差别。

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考察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为提高我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和谐增长提供决策依据。

二、消费结构的数据分析消费结构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

就其数量关系来看,消费结构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各类商品及劳务的需求结构,体现一国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状况。

(一)数据来源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先利用2013年全国数据(如表1所示),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

分析采用选用了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家庭用品及服务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八项指标,分别用来反映较高、中等、较低居民消费结构。

表1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 (2013年)地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北京5936 1796 1290 1226 1389 2768 2655 833 天津5404 1363 1506 912 1273 1968 1741 634 河北3250 1190 1143 628 971 1151 982 362 山西3071 1162 1319 564 790 1096 1071 282 内蒙古3772 1857 1246 798 993 1557 1504 642 辽宁4680 1339 1293 608 1018 1493 1284 609 吉林3637 1419 1395 544 1120 1305 1028 465 黑龙江3397 1404 1027 548 979 923 957 395 上海7344 1593 1913 1365 1002 3499 3139 1136 江苏4773 1298 1149 923 808 1722 1968 511 浙江5504 1615 1486 829 985 3291 2295 579 安徽4051 1080 1220 590 717 1013 1225 337 福建4536 1172 1395 859 592 1994 1505 598 江西3881 1053 935 762 550 1145 1067 346 山东3954 1549 1280 885 885 1720 1333 407 河南3272 1271 1004 685 876 1034 1048 377 湖北4160 1210 999 759 695 954 1208 308 湖南4174 1146 1075 798 785 1234 1208 408 广东5225 1064 1814 1053 926 2980 2169 627 广西4129 856 1021 755 538 1599 1111 343 海南4507 582 1000 586 604 1549 962 296 重庆4576 1503 1121 1043 983 1189 1352 377 四川4392 1178 973 679 648 1416 1151 422 贵州3756 1012 748 589 535 983 1146 279 云南4461 1102 944 393 709 1587 799 208 西藏4582 1086 690 357 352 1063 466 439 陕西3989 1210 1018 684 863 1071 1430 440 甘肃3359 1170 801 559 747 894 1025 335 青海3549 1043 791 505 701 976 889 332 宁夏3432 1261 1128 637 922 1364 1076 461 新疆3386 1357 857 553 684 1199 856 437(二)聚类分析本文使用spss21.0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采用欧氏距离平方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分析群集成员(表2)、冰柱图(图1)及树状图(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