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2-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分与合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体会,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分解数量是6、7的物体,从而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6和7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程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小兔灰灰
课件演示:小兔的新房子,接着灰灰想与大家见面,但火车来了,让学生将火车厢中的数字填写正确,也就是复习前一节2-5的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进入第二关)
1、接着,火车走了,灰灰手拿6个气球来了,进入新课。
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彩色气球、圆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我请了三名学生上前展示不同的分法,也从中体会到有序分法的重要性。再让学生根据这三种分法,说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和由一种分法可得出两种说法的推想意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法和书中的图,填写P36上面的空格,完成后指名回答,师相应板书。
然后在用多媒体出示灰灰的分法,借机带大家在回顾一下6的分成。
2、然后,通过“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找出几和几合成6。进而完成6的分与合教学。
同桌合作,用7个圆片在桌上有序的分一分,再将分的结果写在P36下面的空格里。
完成后,指名板书7的分成式。
请同学说第一组分式是怎么分得到的,并根据回答用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
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几和几合成7,就此完成7的分与合。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想想做做第4题
我设计了,灰灰带大家去海边玩,发现螃蟹被黑魔仙施了魔法,不能动了,展开练习。让学生当一回小魔仙,解救螃蟹。
2、拍手游戏
游戏互动,让学生就一步巩固6、7的分与合。
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练中有乐,乐而见效。
四、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希腊普罗塔尔说:"头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才是参与学习的动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Fra Baidu bibliotek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3、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有序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动手操作,探究7的分与合
(1)同桌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灰灰解决了第一道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6 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师:知道了6的分与合,那么7的分与合又是什么呢?再来看看灰灰给我们出的第二道难题: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为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作了铺路搭桥的作用。"7"的组成,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2-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分与合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体会,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分解数量是6、7的物体,从而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6和7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程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小兔灰灰
课件演示:小兔的新房子,接着灰灰想与大家见面,但火车来了,让学生将火车厢中的数字填写正确,也就是复习前一节2-5的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进入第二关)
1、接着,火车走了,灰灰手拿6个气球来了,进入新课。
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彩色气球、圆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我请了三名学生上前展示不同的分法,也从中体会到有序分法的重要性。再让学生根据这三种分法,说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和由一种分法可得出两种说法的推想意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法和书中的图,填写P36上面的空格,完成后指名回答,师相应板书。
然后在用多媒体出示灰灰的分法,借机带大家在回顾一下6的分成。
2、然后,通过“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找出几和几合成6。进而完成6的分与合教学。
同桌合作,用7个圆片在桌上有序的分一分,再将分的结果写在P36下面的空格里。
完成后,指名板书7的分成式。
请同学说第一组分式是怎么分得到的,并根据回答用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
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几和几合成7,就此完成7的分与合。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想想做做第4题
我设计了,灰灰带大家去海边玩,发现螃蟹被黑魔仙施了魔法,不能动了,展开练习。让学生当一回小魔仙,解救螃蟹。
2、拍手游戏
游戏互动,让学生就一步巩固6、7的分与合。
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练中有乐,乐而见效。
四、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希腊普罗塔尔说:"头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才是参与学习的动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Fra Baidu bibliotek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3、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有序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动手操作,探究7的分与合
(1)同桌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灰灰解决了第一道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6 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师:知道了6的分与合,那么7的分与合又是什么呢?再来看看灰灰给我们出的第二道难题: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为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作了铺路搭桥的作用。"7"的组成,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